姓王家裡排行老八的小說
⑴ 趙德芳為什麼被稱為八王爺
第一個就是民間百姓給他的一個封號。實際上的趙德芳是排行老四,准確的說是四王爺。這個四王爺在趙光義的努力下,突然間就暴斃了。朝堂之上沒有人敢說什麼,但是,老百姓認為這樣的一個好人不能就這樣死去了,所以,在三俠五義里,讓他當了八王爺,成為一個斬佞除惡的正義化身,成為維護大宋王朝的一個優秀的人物。
趙德芳,宋太祖的四兒子,因為宋太宗繼位的時候,他還是很年幼的,之後就突然暴亡了。年僅23歲,這個是不是有點太可惜了?可能是百姓或者是民間的文人覺得他可憐,就給予他一個好的封號,讓他長留民間。你覺得是不是這樣子?
⑵ 於謙的「父親」到底有多少隱藏身份
熟悉郭德綱相聲的人不會不知道,在中國相聲界隱藏著一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他愛好廣泛,多才多藝,三教九流,各行各業都有他的身影。
什麼古漢語專家,唱大鼓書的,婦產科大夫,鐵帽子王之一的綠帽子王,清華池試水的,等等。
他就是——於謙的父親王老爺子。
當然也叫於進鍋,於小謙,於又謙,於再謙,於還謙,歐陽青松先生,愛新覺羅·筐,姓於,叫趙百靈,於予玉,於德剛,彪子等等。
可以說中國每十個人里就有一個是於謙兒的父親。
郭德綱經常在相聲當中說,於謙的父親以前出生豪門,祖上是滿洲鑲黃旗,但是其實並不是的,於謙祖父其實是陝西的明仕,對中西方文化都很精通,但是卻並不是郭德綱說的滿洲鑲黃旗,這只是一種相聲舞台上的藝術表演形式而已。
於謙的父親本名於莊敬,祖籍是陝西西安,1956年畢業於西北大學,是上個世紀50年代真正上過大學的老知識分子,地質開發領域教授級別的人物,參與和主持過華北油田、大港油田等多個油田的開發工作,可以說是為我國早年的石油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於老爺子退休前,是大港油田地質勘探老總,副局級的幹部。
而於謙的母親,也是這方面的專家。
現在老兩口半年的時間在北京和於謙一家享受天倫之樂,半年的時間在大港油田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可以說是悠然自得。
那麼,對於郭德綱的各種損,於父又是怎麼做的呢?
作為父母,兩位老人對於謙的關心是難免的。
在於謙和郭德綱出名之後,於謙的父母也在網上看過於謙的節目,當然也聽到了郭德綱對於於謙父親的調侃。
甚至二老的親友和下屬,都打電話跟二老說過,表示郭德綱損得太厲害了,勸二老不要生氣。
而身為兒子的於謙,似乎也是怕父母接受不了,一直勸父母不要去看現場演出。
不過二老倒是看得很開,認為這是於謙工作的一部分,應該支持,於謙這是在為相聲獻身。
對此我們不難看出,於謙也是一個幸福的娃啊,能遇到這么善解人意的父母,怪不得能這么紅啊!
於謙老師的父親王老爺子,大名趙百靈,號歐陽輕松,曾任故宮旁邊廁所所長但是因為掃帚對不上賬被開除,後報考保定軍校致使軍校緊急關門,只能上軍校藝術系了,學文不成習武,號稱天下第一賤客,成天拿半個葫蘆江湖人送大號天下第一瓢客,祖上是滿清八大鐵帽子王之綠帽子王,傳到這一代大名愛新覺羅筐,因為經營不善只能帶著老婆去唱大鼓,進入新中國後曾經在東北賣身,後來由於販煤到大同賠了,只能上班,帶領屬下被海盜綁票而發跡,混跡於北京城,住四合院,由於排行老八人稱京八爺,帶領郭德綱上春晚,天天睡在亮著粉燈的洗頭房,在日本作過生意,很節儉,被日本各大報紙稱為騎著自行車去風月場所的企業家,現在主要工作就是找海,因為要當蒙古海軍司令,是個快死了還要小姐的正直老人。還有很多歡迎補充!有什麼補充的嗎?
說的是於謙老師的父親王老爺子嗎?
王老爺子的政治身份是蒙古國海軍司令,其他的身份那就多了,有多個漢族名,包括於小謙,於又謙,王老爺子、趙老爺子、於不敗、於不群、於東方、滿族名字叫做愛新覺羅筐,住在北京皮條胡同拉家。
天下第一劍人,第一瓢客,身高大概就和於謙的搭檔郭德綱那麼高吧,因為郭德綱在提到王老爺子的時候總是照著自己比量。
於謙老師的祖上是宦門之後,於老師自己翻譯說宦們就是太監,一直到於謙的父親趙老爺子這一輩,老爺子做過老西醫,老爺子又是北京城最有錢的人,住著大四合院,上廁所四個人侍候,見到熟人就站起來握手,然後換個蹲位再繼續握手,沒有三個小時完不了。
高速公路就修到老爺子家裡,高速公路叫做父保高速公路,就是從父親到保姆屋裡的公路。
於老爺子干過的工作很多,武術、考古、西醫、婦科、畫家、包工頭,總之是個多面手。
但是我覺得於老爺子所有的工作也沒有為相聲事業做出的貢獻大。郭德綱的相聲功勞有於謙的貢獻,但更多的是於老爺子的貢獻。
於莊敬
技術職稱 教授
機構類別 高等院校 政府主管部門 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
專 業 地球科學
專業領域 地質開發
學 歷
時 間: 1954年9月-1956年8月
學 校:陝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學
所獲學位:畢業
國別:中國
時 間: 1983年2月-1983年8月
學 校:北京石油部八大處總地質師培訓班
所獲學位:畢業
國別:中國
學術或專業團體任職
時 間: 1980 -1990
機 構:河北省石油學會
職 務:常務理事
國別:中國
時 間: 1992 -1995
機 構:天津市地質學會
職 務:副理事長
國別:中國
時 間: 1993 -1995
機 構: 天津市石油學會
職 務:理事
國別:中國
本人綜合介紹
自大學畢業後先後在新疆、北京、任丘、華北油田和大港油田從事油田開發地質生產管理工作, 在華北及大港工作期間多次組織研究油田開發方案的編制、油田開發中存在問題的分析、提高和穩定產量的措施並組織編制全局年度及歷次五年計劃向上報。對我國碳酸鹽岩油芷[1]和砂岩斷塊油芷開發有較深入的研究。
於莊敬
技術職稱 教授
機構類別 高等院校 政府主管部門 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
專 業 地球科學
專業領域 地質開發
學 歷
時 間: 1954年9月-1956年8月
學 校:陝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學
所獲學位:畢業
國別:中國
時 間: 1983年2月-1983年8月
學 校:北京石油部八大處總地質師培訓班
所獲學位:畢業
國別:中國
學術或專業團體任職
時 間: 1980 -1990
機 構:河北省石油學會
職 務:常務理事
國別:中國
時 間: 1992 -1995
機 構:天津市地質學會
職 務:副理事長
國別:中國
時 間: 1993 -1995
機 構: 天津市石油學會
職 務:理事
國別:中國
本人綜合介紹
自大學畢業後先後在新疆、北京、任丘、華北油田和大港油田從事油田開發地質生產管理工作, 在華北及大港工作期間多次組織研究油田開發方案的編制、油田開發中存在問題的分析、提高和穩定產量的措施並組織編制全局年度及歷次五年計劃向上報。對我國碳酸鹽岩油芷[1]和砂岩斷塊油芷開發有較深入的研究。
於謙老師的父親王老爺子,大名趙百靈,號歐陽輕松,曾任故宮旁邊廁所所長但是因為掃帚對不上賬被開除,後報考保定軍校致使軍校緊急關門,只能上軍校藝術系了,學文不成習武,號稱天下第一賤客,成天拿半個葫蘆江湖人送大號天下第一瓢客,祖上是滿清八大鐵帽子王之綠帽子王,傳到這一代大名愛新覺羅筐,因為經營不善只能帶著老婆去唱大鼓,進入新中國後曾經在東北賣身,後來由於販煤到大同賠了,只能上班,帶領屬下被海盜綁票而發跡,混跡於北京城,住四合院,由於排行老八人稱京八爺,帶領郭德綱上春晚,天天睡在亮著粉燈的洗頭房,在日本作過生意,很節儉,被日本各大報紙稱為騎著自行車去風月場所的企業家,現在主要工作就是找海,因為要當蒙古海軍司令,是個快死了還要小姐的正直老人。還有很多歡迎補充!
蒙古國海軍司令,
⑶ 封手拳的封手名家
陳登魁,蘭州七里河土門墩人,生於清末民初,享年八十四歲,因武功高強,已達出神入化、爐火純青、獨樹一幟,許多省內外高手均敗於陳先生手下,武林尊陳為八大王(排行第八)、金城三劍客之一。
封手門一代宗師陳登魁(八大王)
八大王出生於1843年,即清宣宗道光23年,蘭州市土門墩陳家堡子瓦房族陳氏們中農耕世家。在家排行老八,自幼乳名人稱八娃子,膝下只有一女,陳登魁卒於1919年,民國八年,居住在蘭州市下溝,享年76歲。
八大王自幼喜愛武術,啟門學的是我蘭州傳統拳法的套路(撕拳,炮拳,打勁手,砍,攔,劈,切,橫打直發拳法)。風磨雨淋見其情。一代拳師出真功。1861年,年僅十八歲的八大王,經上溝買鹵肉的李爸介紹給西固寺低下蘭州一代著名封手拳師—王德成,人稱王老爺。農歷金秋八月十五,八大王第一次拜見王老爺,王老爺:「你學的是什麼拳術?」八大王回答:「我撐個手你就會知道的」。王老爺從炕上下來,稍作休整。大王撐手就打(黑虎出洞)。王老爺使了(翻天接印帶標子跤),八大王被打翻在地。後來王老爺找李爸說:「不願收其為徒,即不想為武門惹來麻煩」。八爺回家後,左思右想,一直思考王老爺到底是用了深奧的手法將自己打翻在地呢?後來,大王爺多次請人與王老爺和祥多聚,再加上大王爺的忠誠善孝。王老爺最終被大王爺的誠意所感動,遂收八大王為徒。
一代拳師相傳口授,最早蘭州市的封手拳來自福建少林派系。1783年,即清乾隆48年福建省有一官員蕃台大人到蘭州轅上(省政府)為官,隨同韓師爺精通封手拳。期間,護院打更時,護院有一金城蘭州的鷂子客,人稱鷂子王。他清晨常在院內訓鷂子習武。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韓師爺身著官服走到鷂子王跟前,遂與其撐手相試,打了封手拳中的迎風接肘。鷂子王方知韓師爺武功高強。在以武相識後,韓師爺將自己的部分拳術奧妙傳授給鷂子王,之後,鷂子王又將其在韓師爺跟前所學武術傳承給侄子王德成,也就是王老爺
陳林,陳登魁之子,武林尊稱,六代王。
張百川,有內場陳林,外場張百川之稱。
陳發第,陳林之孫,封手拳嫡系傳人。
陳發弟,漢族,封手拳著名拳師, 武術六段。祖籍甘肅省蘭州,1946年10月19日生於甘肅省蘭州市土門墩,現任蘭州市土門墩民間武術協會副會長。練武經歷:從小受武術之家爺爺六大王陳林的教誨與家庭的熏陶,從小對武術就非常熱愛,在爺爺手把手的教導下就學會了十字單拳,八虎單拳,通背母子,撕拳,炮拳,經過幾年的苦練,外場拳已經練的非常好了,經常跟爺爺一起去五泉山,白塔山等垃場子的地方去表演,經過自己多年的勤學苦練,在十幾歲的時候已經很有點功底,爺爺看在眼裡,高興在心裡,爺爺心裡想封手武藝後繼有人,後來爺爺把自已的封手武藝的大部分套路都教給了自巳的孫子,比如:封手母子、搌母子、跤母子、小母子、登州捶、棋盤母子、封手鞭桿、虎棍、虎槍等。1967年爺爺六大王陳林去世,二十一歲時跟隨六大王的傳人親堂兄弟陳得福, 也是陳發弟師傅的尕爺繼續學習封手門武藝的內場手法,與行步排子攆拳的演練,經過尕爺陳得福數十年的的精心指導和自已的刻苦磨練,掌握了封手武藝的真諦與要領,並成為蘭州地區封手武藝很有名的拳師。
武術成績
2010年,甘肅省武術比賽中獲得封手拳二等獎,鞭桿二等獎2012年,香港武術比賽中獲得八門拳一等獎,棍術二等獎,行步攆拳優秀獎
2012年,甘肅省武術比賽中獲得八門拳一等獎,棍術一等獎,攆拳排子三等獎
推廣傳承:近幾年培養了大批的武術愛好者,跟隨陳發弟師傅練武術的大學生(甘肅理工大學)就有四、五十人,這就對八門封手的傳承與推廣起到了極積推動做用,並為蘭州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挖堀、整理、做了大量的工作,對蘭州地區武術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陳兆貴
先生出生在蘭州土門墩村武術 世家,先生從小喜愛武術,天賦很高,悟 性超群,從小就隨其尕爹(叔叔。)陳五爺 習練封手門武術,陳五爺是蘭州有名拳師八 大王的徒弟,聽先生講:練拳先盤架,盤架就是 基本功,如壓腿,踢腿,馬步樁,朴步,朝天一柱 香等基本功,然後是單拳開始如:八虎單拳.八 勁單拳,梅花單拳.醉單拳等。這些拳練好就 等於小學畢業了,就開始教撕炮拳,練好 撕炮拳就給今後練封手打下良好基礎,先 生常對我說:撕炮拳是封手拳的娘母子。 再就開始學習捶拳,如:通背捶、七星 捶,登州捶,八門金捶等。這時初中學業 完成了開始教母子拳,如:周家小母、手 母子,關西母子,展母子、鄭江母子、疊 展母子等。這就該大學課程了,開始練: 封手排子(十趟),封手八快(十六趟分四節), 棋盤母子又名封手八法拳,(四趟)滾龍母子 (四趟)也稱封手芯子。行步攆拳(八趟文排 八趟武排)。封手八法母子(六趟)。
李福安
一間不算太大的平房裡擺放著一個深紅的兵器架,陳列著一件件精緻的器械,旁邊有一位六十來歲的老人,精神抖擻,靈光煥發,慈祥地端坐在太師椅上,他的後面掛著一幅赫然寫著「武苑耕耘育新人」的字畫。一門武藝幾十年如一日,一幅字畫是他不懈的追求。
這老人便是我的師父,蘭州封手拳大師李福安先生。光陰似箭,日月如白駒過隙般從我的身邊一晃而過,從我2012年求學蘭州遇到師父李福安先生到現今已不知不覺三個年頭,跟著師父學拳的點點滴滴是我一個人在蘭州最寶貴的一筆人生財富。
每天早上五點多,李師父准時起床,帶著自己多年的夥伴——自己親手製作的鞭桿、長棍、連枷,騎著自行車,先到附近牛肉麵館吃一碗面,然後去黃河邊開闊的土地上演練封手拳,往往是在他將自己的拳法練過好幾套之後,徒弟們才陸續到場學習。
李福安師父這個人不保守,往往是恨不得將自己平生所學全部教授傳承於人,無奈蘭州封手拳博大精深,一個套路想要真正打出封手拳的風格,那是難之又難,所以李師父身邊有的跟隨他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的徒弟們,也僅僅是學到了一點點的皮毛。為了讓大家對所學更加深入了解,李師父經常是一個人戴著老花鏡坐在電腦前,給自己的學生、徒弟在網上通過QQ空間整理封手拳拳理和拳譜。由於李師父不會打字,他所寫的每一個字都是用滑鼠在輸入法上面一筆一劃寫下來的,有時候一個字得寫好多遍才能顯示出師父想要的那一個……一個老師父,教拳已至如此,每每回想,陣陣暖流湧上心來。李師父常說:「拳打萬遍,不打自轉。」除了給大家講解套路的用法之外,還經常督促徒弟對於所學的拳法要勤練不輟,與人交手,自然而然手上就有東西了,尤其是封手拳,沒有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的刻苦,想要有所造詣是根本不可能的。
偶爾聽李師父講起來他年輕時候在蘭州拜師學習封手拳的故事,深感那一輩人為了自己的愛好與追求,所下功夫之深。師父李福安先生,祖籍江蘇省徐州市豐縣人,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生於陝西省西安市,從七歲開始跟隨西安著名拳師安三才習練少林兩儀炮錘武藝俊又投師張鴻道老師門下學習趙堡小架,而後偶遇全國大力士丁全福老師習練中國式摔跤。上世紀60年代,師父從西安考學到蘭州,聽聞蘭州封手拳十分厲害,高超有名,那時候封手拳在土門墩一帶是不外傳的,他為了習得好拳托同事之面,拜得蘭州八里窯羅授堂門下,習練封手拳術、後老師去世,又拜封手門第三代傳人陳兆貴老師門下學習封手門全部武藝。聽他老人家說,那時候他下班之後推著自行車走好遠的路到師父家裡,幫師父做一些家務,之後跟師父學拳,上班工資,一部分要補貼家用,一部分拿來孝敬師父,日積月累,由於他們刻苦習練,悟性很高,李師父逐漸把門派密不外傳的絕學交給了他,經過融會貫通,他真正接受了封手門系統的拳術、器械套路,終成蘭州封手拳有名的拳把式!做為封手門第五代傳人,李師父以傳承封手門武藝為己任.刻苦鑽研,天賦極高集眾家所長於一身,深得封手門武藝之精髄。從七歲開始練拳,今年69歲,習武6O余年,天天堅持從不間斷,風雨無阻習武至今已經六十餘年。
可以說,李師父習武是真真正正的不求名利,真正把練武當做人生的一大樂趣。在蘭州,凡是在武術這方面有所造詣的人,聽到他的名氣,都連聲誇贊他的封手拳古樸、自然,把傳統封手拳徹徹底底地練出來了。不僅如此,在新疆、寧夏、青海等地,好多把式也對他直豎大拇指。但師父對這點從來都滿不在乎,他說:「拳是自己慢慢練的,名氣是小事,只要自己功夫下到,有沒有那個名聲也就沒有那個必要了。」2015年平涼首屆崆峒國際武術節,李師父應邀前去表演。在開幕式上,他表演了一套封手芯子,只見他在場上展法上下翻飛,步法靈活,身形合一,提水展,陰陽展,五點梅花展,護步展……讓人看的眼花繚亂,走跤,抬跤,中字跤,古月跤,讓人防不勝防。結束後,四川青城派掌門人劉綏濱先生特意找到李師父,對他說:「您好,您就是在場上表演的那位老師傅吧,您的拳打的非常好。」又問李師父有沒有名片,李師父沒有名片,把電話號碼給了他,兩個人合影留念,劉先生真誠地邀請李師父前去青城山,並把自己的名片給了李師父,回到住宿地,師父把這張名片當做紀念收了起來。師父對徒弟們說:「拳是自己練的,真正喜歡武術,把自己的拳好好練,練出功夫別人自然會尊重你。」現在想想,李師父自習武至如今,沒有靠教拳吃飯,給徒弟、學生教的功夫學費也不怎麼收,卻比收學費教徒的老師更用心、更認真。李師父已經是封手拳泰斗級的人物,卻一直守著黃河邊的那「一畝三分地」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練自己的功夫,教自己的徒弟、學生,八門拳研究會陳永興陳會長讓李師父做研究會副會長,可是李師父卻一直不提這個頭銜,依舊是處於民間,就像古老而神秘的封手拳一樣,似乎不為人所知,卻早已聲名遠揚。
現任蘭州市武協委員,甘肅省八門拳研究會副會長,蘭州黃河武館館長,新疆八門拳拳友會顧問,國家三級武術裁判,2OO6年在武當世界傳統武術節封手拳獲得金牌,2OO9年在山西右余全國武術精英賽,在高手如雲的賽場上,連取三枚金牌,香港第十屆武術節獲得拳術,長器械金牌,20l5年平涼世界武術節獲得拳術,長器械金牌,省市比賽第一名不下三十多項。學生全國各地都有,福建,山東,河北,遼寧,淅江,江蘇等地。在本省平涼,永登。臨洮,張掖。隴西,定西都慕名前來學習,為繼承發楊甘肅封手門武術做了很大貢獻,曽被省市六個電視台采訪並專題報導。
蘭州晚報,晨報,鑫報,商報,平涼日報,均有專訪報導,多次以領隊教練的身份組隊參加省市比賽,取得了優異成績。在蘭州市多次組織大型武術表演。被省武術協會評為優秀輔導員的光榮稱號!先生致力發揚中華國粹,武德高尚,教藝教人,不好勇鬥狠桃李滿天下,英明流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