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言情小說 » 我本將心向明月言情小說園

我本將心向明月言情小說園

發布時間: 2021-08-14 18:56:01

⑴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渠溝這句話出自哪裡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渠溝」這句話出自元·高明《琵琶記》第三十一出
幾言諫父——「這妮子無禮,卻將言語來沖撞我。我的言語到不中呵,孩兒,夫言中聽父言違,懊恨孩兒見識迷。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釋義:
通俗地說,「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對待你,你卻無動於衷,毫不領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和尊重。

⑵ 我將本心付明月的下句是什麼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這七言絕句出自《清詩紀事》掃葉錄(第21冊),第15106頁,最後一行。

追溯前緣:
《封神演義》第十九回,「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乃妲己因愛伯邑考,為所拒絕,故發此言。「照」一作「滿」。

元.高明《琵琶記》:

第三十一出幾言諫父
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

卷三十六東廊僧怠招魔 黑衣盜奸生殺
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在中國近代及現代文學著作中被引用的次數太多了,只不過是稍變了幾個字,但本意卻是相同的。多見於他人評價及追憶李清照、胡適、老舍等著名學者的文章之中,很多知識分子也曾經吟此句以為解嘲。在白話文小說,戲劇,詩歌,對聯之中也都有見引用。多了不說,且舉兩本大家都熟悉的小說。
《輕掬你心》作者席娟,第三章----「嗚呀!我欲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還叫我要把地板掃干凈,我好歹命哪……」;
《新月格格》作者瓊瑤,第13章----驥遠在好幾張宣紙上,寫滿了相同的兩個句子:「本待將心托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這兩本都是大家常說的言情小說,此語在文章中的意義大體相同,此話自古有之,席娟和瓊瑤二人皆為引用。哪裡有更早的出處呢?我在四本古典小說中找到了出處。
《封神演義》作者陳仲琳,第十九回----且說妲已深恨:「這等匹夫!輕人如此。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滿溝渠?反被他羞辱一場。管教你粉身碎骨,方消我恨!」
《初刻拍案驚奇》作者凌濛初,卷三十六----那女子不曾面訂得杜郎,只聽他一面哄詞,也是數該如此,憑他說著就是信以為真,道是從此一定,便可與杜郎相會,遂了向來心願了。正是: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⑶ 我本將心向明月 奈何明月照溝渠是什麼意思啊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這七言絕句出自《清詩紀事》掃葉錄(第21冊),第15106頁,最後一行。

追溯前緣:
《封神演義》第十九回,「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乃妲己因愛伯邑考,為所拒絕,故發此言。「照」一作「滿」。

元.高明《琵琶記》:

第三十一出 幾言諫父
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 》:

卷三十六 東廊僧怠招魔 黑衣盜奸生殺
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在中國近代及現代文學著作中被引用的次數太多了,只不過是稍變了幾個字,但本意卻是相同的。多見於他人評價及追憶李清照、胡適、老舍等著名學者的文章之中,很多知識分子也曾經吟此句以為解嘲。在白話文小說,戲劇,詩歌,對聯之中也都有見引用。多了不說,且舉兩本大家都熟悉的小說。
《輕掬你心》作者席娟,第三章----「嗚呀!我欲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還叫我要把地板掃干凈,我好歹命哪……」;
《新月格格》作者瓊瑤,第13章----驥遠在好幾張宣紙上,寫滿了相同的兩個句子:「本待將心托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這兩本都是大家常說的言情小說,此語在文章中的意義大體相同,此話自古有之,席娟和瓊瑤二人皆為引用。哪裡有更早的出處呢?我在四本古典小說中找到了出處。
《封神演義》作者陳仲琳,第十九回----且說妲已深恨:「這等匹夫!輕人如此。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滿溝渠?反被他羞辱一場。管教你粉身碎骨,方消我恨!」
《初刻拍案驚奇》作者凌濛初,卷三十六----那女子不曾面訂得杜郎,只聽他一面哄詞,也是數該如此,憑他說著就是信以為真,道是從此一定,便可與杜郎相會,遂了向來心願了。正是: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國色天香》作者吳敬所,第八卷----貞低首微誦曰:「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金瓶梅傳奇》作者郭戈,第四回----柔玉見世貞語意皆堅,垂淚嘆道:「唉!罷了,正是,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奴有從兄之意,兄卻如此無情;如今在你面前,我丑態盡露,反招君笑,有何臉面為人,留得此畫又有何用,罷!不如與畫同盡,抹去世上恥笑。」

在網路上還有書籍中,對此語出處,流傳較廣的說法是:「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明凌濛初拍案驚奇卷%

⑷ 請問『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啥含義,誰寫的,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出處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這七言絕句出自《清詩紀事》掃葉錄(第21冊),第15106頁,最後一行。

追溯前緣:
《封神演義》第十九回,「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乃妲己因愛伯邑考,為所拒絕,故發此言。「照」一作「滿」。

元.高明《琵琶記》:

第三十一出幾言諫父
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

卷三十六東廊僧怠招魔 黑衣盜奸生殺
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在中國近代及現代文學著作中被引用的次數太多了,只不過是稍變了幾個字,但本意卻是相同的。多見於他人評價及追憶李清照、胡適、老舍等著名學者的文章之中,很多知識分子也曾經吟此句以為解嘲。在白話文小說,戲劇,詩歌,對聯之中也都有見引用。多了不說,且舉兩本大家都熟悉的小說。
《輕掬你心》作者席娟,第三章----「嗚呀!我欲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還叫我要把地板掃干凈,我好歹命哪……」;
《新月格格》作者瓊瑤,第13章----驥遠在好幾張宣紙上,寫滿了相同的兩個句子:「本待將心托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這兩本都是大家常說的言情小說,此語在文章中的意義大體相同,此話自古有之,席娟和瓊瑤二人皆為引用。哪裡有更早的出處呢?我在四本古典小說中找到了出處。
《封神演義》作者陳仲琳,第十九回----且說妲已深恨:「這等匹夫!輕人如此。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滿溝渠?反被他羞辱一場。管教你粉身碎骨,方消我恨!」
《初刻拍案驚奇》作者凌濛初,卷三十六----那女子不曾面訂得杜郎,只聽他一面哄詞,也是數該如此,憑他說著就是信以為真,道是從此一定,便可與杜郎相會,遂了向來心願了。正是: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國色天香》作者吳敬所,第八卷----貞低首微誦曰:「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金瓶梅傳奇》作者郭戈,第四回----柔玉見世貞語意皆堅,垂淚嘆道:「唉!罷了,正是,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奴有從兄之意,兄卻如此無情;如今在你面前,我丑態盡露,反招君笑,有何臉面為人,留得此畫又有何用,罷!不如與畫同盡,抹去世上恥笑。」

在網路上還有書籍中,對此語出處,流傳較廣的說法是:「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明凌濛初拍案驚奇卷卅六〕」。現在看來確實有誤,因為《初刻拍案驚奇》成書於明朝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第二年由尚友堂書坊刊行問世。而其它幾本明代的小說的成書時間一定是早於《初刻拍案驚奇》的,所以凌濛初一定是引用別人的。在這幾部小說中,成書較早的是《國色天香》,此乃中國古代十大禁書中的一部,於明朝萬曆年間就已被禁。《金瓶梅傳奇》並非是大家所熟知的《金瓶梅》,但是卻不無關系。我曾看過名為《血寫金瓶梅》的***,就是根據這部古典小說改編而成的。「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這個自古廣為傳頌的名句難道真的原出自古代淫書嗎?答案是否定的。

在當代文人學者研究《封神演義》的作者為誰的考證中,有人順便提出小說的第十九回中引用的這句話是受《宗子相集》(作者宗臣,傳世於《四庫全書》)的影響,我卻不這樣認為,因為相比之下與明朝這些著名的古典小說成書年代相近,他們同時都引用了此句,可見此句在當時的文化階層乃至整個社會已廣泛流傳。再有可以確定的是,《封神演義》是改編自元朝建安虞氏刊本《武王伐紂平話》,於是我又在元朝的文獻中查找到了出處。
《幽閨記》(又名《拜月亭》)作者施惠,第三十七出----(末、丑上)指望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個中一段姻緣事,對面相逢總不知。老爺、老夫人,官媒婆、院子叩頭。
《琵琶記》作者高明,第三十一出----(外怒介)這妮子無禮,卻將言語來沖撞我。我的言語到不中聽啊。孩兒,夫言中聽父言違,懊恨孩兒見識迷。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比較《幽閨記》和《琵琶記》的作者年代,不難發現《幽閨記》的創作年代明顯早於後者。在元曲中找到此話的出處卻也不出人意料,而且還是不止一處,可謂是「天下文章一大抄」。而且創作較晚的《琵琶記》是高明根據早期南戲《趙貞女蔡二郎》(收錄於《南詞敘錄》)改編而成的。陸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歸》詩說:「斜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死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由此詩可以看出蔡伯喈的故事在南宋已成為民間講唱文學的流行題材。線索已逐漸清晰,此名句的出處應該早於元朝。

我在唐宋詩詞中檢索過,其中詩句中含有「明月」字樣的詩句不下千萬首,而含有「溝渠」字樣的僅幾十首,「明月」和「溝渠」同在一詩中的檢索結果就是零。雖然有些失望,但是卻有些收獲,在《全唐詩》第20卷找到了這樣一首詩:
【相和歌辭.長門怨】齊浣
煢煢孤思逼,寂寂長門夕。妾妒亦非深,君恩那不惜。
攜琴就玉階,調悲聲未諧。將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懷。
這分明是「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上半句的出處。我又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檢索查找,但是也未找到類似「明月照溝渠」的詩句。由於本人的相關資料有限,而且檢索《四庫全書》全部資料尚需時日,所以要得到確切的最早出處還有一定難度。不過還有一條較為可信的線索:在趙景深所著《中國小說從考》中,趙老曾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據戴望舒說,他在宋人的筆記中也見過的。最近我看見元代的《琵琶記》第三十一出《幾言諫父》中也有此而語。」趙老認為「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這句話只是兩句普通的諺語,並非是出自名家名著。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此名句應該至少出於宋朝以前,而創作之人也不曾想到此語會被後世文人無數次地傳頌引用,影響遠大於絕大多數傳世的唐宋詩詞。更有可能創作者的名字我們永遠也無法考證了,在這一點上我絕無半點失望,在歷史長河中,眾多的人與事任隨「長溝流月去無聲」,但是能夠流傳下來的應屬精品之中的精品,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和了解的。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為何人所作,在此雖不能給朋友一個圓滿的答案,但是我能夠藉此機會回溯歷史,看到唐朝詩人「將心托明月」,而後世宋朝之人卻讓月亮下了溝渠,更是別有一番詩情畫意的。

⑸ 我本將心向明月全詩

這句詩節選自《琵琶記》第三十齣,釋義為「我好心好意對待你」。完整版為「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本意為子女對父母的好心視而不見甚至出言頂撞。

《琵琶記》

元代:高明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

白話譯文:

我好心好意地對待你,你卻無動於衷,毫不領情。

自己的真心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和尊重。

(5)我本將心向明月言情小說園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高明於元順帝至正五年(1345年)考中進士,從此步入仕途,歷官處州錄事、紹興路判官、慶元路推官等。後辭官隱居於寧波城南二十里的櫟社,寓居於沈氏樓中,閉門謝客,埋頭於詩詞戲曲的創作。《琵琶記》即創作於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到二十五年(1365年)之間。

《琵琶記》就戲劇文體來說是屬於宋元南戲的范疇,南戲是南曲戲文的簡稱,是與北曲雜劇相對而言的專名。它最初起源於南方的溫州地區,原名「溫州雜劇」或「永嘉雜劇」。據明人祝枝山《猥談》記載道:「南戲出於宣和之後,南渡之際,謂之溫州雜劇。

⑹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誰寫的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出處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這七言絕句出自《清詩紀事》掃葉錄(第21冊),第15106頁,最後一行。 
 
追溯前緣: 
《封神演義》第十九回,「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乃妲己因愛伯邑考,為所拒絕,故發此言。「照」一作「滿」。 
 
元.高明《琵琶記》: 
 
第三十一出幾言諫父 
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 
 
卷三十六東廊僧怠招魔 黑衣盜奸生殺 
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在中國近代及現代文學著作中被引用的次數太多了,只不過是稍變了幾個字,但本意卻是相同的。多見於他人評價及追憶李清照、胡適、老舍等著名學者的文章之中,很多知識分子也曾經吟此句以為解嘲。在白話文小說,戲劇,詩歌,對聯之中也都有見引用。多了不說,且舉兩本大家都熟悉的小說。 
《輕掬你心》作者席娟,第三章----「嗚呀!我欲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還叫我要把地板掃干凈,我好歹命哪……」; 
《新月格格》作者瓊瑤,第13章----驥遠在好幾張宣紙上,寫滿了相同的兩個句子:「本待將心托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這兩本都是大家常說的言情小說,此語在文章中的意義大體相同,此話自古有之,席娟和瓊瑤二人皆為引用。哪裡有更早的出處呢?我在四本古典小說中找到了出處。 
《封神演義》作者陳仲琳,第十九回----且說妲已深恨:「這等匹夫!輕人如此。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滿溝渠?反被他羞辱一場。管教你粉身碎骨,方消我恨!」 
《初刻拍案驚奇》作者凌濛初,卷三十六----那女子不曾面訂得杜郎,只聽他一面哄詞,也是數該如此,憑他說著就是信以為真,道是從此一定,便可與杜郎相會,遂了向來心願了。正是: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國色天香》作者吳敬所,第八卷----貞低首微誦曰:「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金瓶梅傳奇》作者郭戈,第四回----柔玉見世貞語意皆堅,垂淚嘆道:「唉!罷了,正是,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奴有從兄之意,兄卻如此無情;如今在你面前,我丑態盡露,反招君笑,有何臉面為人,留得此畫又有何用,罷!不如與畫同盡,抹去世上恥笑。」

⑺ 我本心向明月,下面一名是什麼

奈何我晚來一步 不過是 奈何明月照溝渠
不是喝奶(何奈)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出處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這七言絕句出自《清詩紀事》掃葉錄(第21冊),第15106頁,最後一行。

追溯前緣:
《封神演義》第十九回,「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乃妲己因愛伯邑考,為所拒絕,故發此言。「照」一作「滿」。

元.高明《琵琶記》:

第三十一出幾言諫父
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

卷三十六東廊僧怠招魔 黑衣盜奸生殺
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在中國近代及現代文學著作中被引用的次數太多了,只不過是稍變了幾個字,但本意卻是相同的。多見於他人評價及追憶李清照、胡適、老舍等著名學者的文章之中,很多知識分子也曾經吟此句以為解嘲。在白話文小說,戲劇,詩歌,對聯之中也都有見引用。多了不說,且舉兩本大家都熟悉的小說。
《輕掬你心》作者席娟,第三章----「嗚呀!我欲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還叫我要把地板掃干凈,我好歹命哪……」;
《新月格格》作者瓊瑤,第13章----驥遠在好幾張宣紙上,寫滿了相同的兩個句子:「本待將心托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這兩本都是大家常說的言情小說,此語在文章中的意義大體相同,此話自古有之,席娟和瓊瑤二人皆為引用。哪裡有更早的出處呢?我在四本古典小說中找到了出處。
《封神演義》作者陳仲琳,第十九回----且說妲已深恨:「這等匹夫!輕人如此。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滿溝渠?反被他羞辱一場。管教你粉身碎骨,方消我恨!」
《初刻拍案驚奇》作者凌濛初,卷三十六----那女子不曾面訂得杜郎,只聽他一面哄詞,也是數該如此,憑他說著就是信以為真,道是從此一定,便可與杜郎相會,遂了向來心願了。正是: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國色天香》作者吳敬所,第八卷----貞低首微誦曰:「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金瓶梅傳奇》作者郭戈,第四回----柔玉見世貞語意皆堅,垂淚嘆道:「唉!罷了,正是,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奴有從兄之意,兄卻如此無情;如今在你面前,我丑態盡露,反招君笑,有何臉面為人,留得此畫又有何用,罷!不如與畫同盡,抹去世上恥笑。」

在網路上還有書籍中,對此語出處,流傳較廣的說法是:「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明凌濛初拍案驚奇卷卅六〕」。現在看來確實有誤,因為《初刻拍案驚奇》成書於明朝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第二年由尚友堂書坊刊行問世。而其它幾本明代的小說的成書時間一定是早於《初刻拍案驚奇》的,所以凌濛初一定是引用別人的。在這幾部小說中,成書較早的是《國色天香》,此乃中國古代十大禁書中的一部,於明朝萬曆年間就已被禁。《金瓶梅傳奇》並非是大家所熟知的《金瓶梅》,但是卻不無關系。我曾看過名為《血寫金瓶梅》的***,就是根據這部古典小說改編而成的。「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這個自古廣為傳頌的名句難道真的原出自古代淫書嗎?答案是否定的。

在當代文人學者研究《封神演義》的作者為誰的考證中,有人順便提出小說的第十九回中引用的這句話是受《宗子相集》(作者宗臣,傳世於《四庫全書》)的影響,我卻不這樣認為,因為相比之下與明朝這些著名的古典小說成書年代相近,他們同時都引用了此句,可見此句在當時的文化階層乃至整個社會已廣泛流傳。再有可以確定的是,《封神演義》是改編自元朝建安虞氏刊本《武王伐紂平話》,於是我又在元朝的文獻中查找到了出處。
《幽閨記》(又名《拜月亭》)作者施惠,第三十七出----(末、丑上)指望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個中一段姻緣事,對面相逢總不知。老爺、老夫人,官媒婆、院子叩頭。
《琵琶記》作者高明,第三十一出----(外怒介)這妮子無禮,卻將言語來沖撞我。我的言語到不中聽啊。孩兒,夫言中聽父言違,懊恨孩兒見識迷。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比較《幽閨記》和《琵琶記》的作者年代,不難發現《幽閨記》的創作年代明顯早於後者。在元曲中找到此話的出處卻也不出人意料,而且還是不止一處,可謂是「天下文章一大抄」。而且創作較晚的《琵琶記》是高明根據早期南戲《趙貞女蔡二郎》(收錄於《南詞敘錄》)改編而成的。陸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歸》詩說:「斜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死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由此詩可以看出蔡伯喈的故事在南宋已成為民間講唱文學的流行題材。線索已逐漸清晰,此名句的出處應該早於元朝。

我在唐宋詩詞中檢索過,其中詩句中含有「明月」字樣的詩句不下千萬首,而含有「溝渠」字樣的僅幾十首,「明月」和「溝渠」同在一詩中的檢索結果就是零。雖然有些失望,但是卻有些收獲,在《全唐詩》第20卷找到了這樣一首詩:
【相和歌辭.長門怨】齊浣
煢煢孤思逼,寂寂長門夕。妾妒亦非深,君恩那不惜。
攜琴就玉階,調悲聲未諧。將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懷。
這分明是「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上半句的出處。我又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檢索查找,但是也未找到類似「明月照溝渠」的詩句。由於本人的相關資料有限,而且檢索《四庫全書》全部資料尚需時日,所以要得到確切的最早出處還有一定難度。不過還有一條較為可信的線索:在趙景深所著《中國小說從考》中,趙老曾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據戴望舒說,他在宋人的筆記中也見過的。最近我看見元代的《琵琶記》第三十一出《幾言諫父》中也有此而語。」趙老認為「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這句話只是兩句普通的諺語,並非是出自名家名著。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此名句應該至少出於宋朝以前,而創作之人也不曾想到此語會被後世文人無數次地傳頌引用,影響遠大於絕大多數傳世的唐宋詩詞。更有可能創作者的名字我們永遠也無法考證了,在這一點上我絕無半點失望,在歷史長河中,眾多的人與事任隨「長溝流月去無聲」,但是能夠流傳下來的應屬精品之中的精品,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和了解的。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為何人所作,在此雖不能給朋友一個圓滿的答案,但是我能夠藉此機會回溯歷史,看到唐朝詩人「將心托明月」,而後世宋朝之人卻讓月亮下了溝渠,更是別有一番詩情畫意的。

⑻ 天下無賊中黎叔對華仔說的一句話是:『我本將心向明月』後面半句是

奈何明月照溝渠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出處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這七言絕句出自《清詩紀事》掃葉錄(第21冊),第15106頁,最後一行。

追溯前緣:
《封神演義》第十九回,「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乃妲己因愛伯邑考,為所拒絕,故發此言。「照」一作「滿」。

元.高明《琵琶記》:

第三十一出幾言諫父
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

卷三十六東廊僧怠招魔 黑衣盜奸生殺
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在中國近代及現代文學著作中被引用的次數太多了,只不過是稍變了幾個字,但本意卻是相同的。多見於他人評價及追憶李清照、胡適、老舍等著名學者的文章之中,很多知識分子也曾經吟此句以為解嘲。在白話文小說,戲劇,詩歌,對聯之中也都有見引用。多了不說,且舉兩本大家都熟悉的小說。
《輕掬你心》作者席娟,第三章----「嗚呀!我欲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還叫我要把地板掃干凈,我好歹命哪……」;
《新月格格》作者瓊瑤,第13章----驥遠在好幾張宣紙上,寫滿了相同的兩個句子:「本待將心托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這兩本都是大家常說的言情小說,此語在文章中的意義大體相同,此話自古有之,席娟和瓊瑤二人皆為引用。哪裡有更早的出處呢?我在四本古典小說中找到了出處。
《封神演義》作者陳仲琳,第十九回----且說妲已深恨:「這等匹夫!輕人如此。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滿溝渠?反被他羞辱一場。管教你粉身碎骨,方消我恨!」
《初刻拍案驚奇》作者凌濛初,卷三十六----那女子不曾面訂得杜郎,只聽他一面哄詞,也是數該如此,憑他說著就是信以為真,道是從此一定,便可與杜郎相會,遂了向來心願了。正是: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國色天香》作者吳敬所,第八卷----貞低首微誦曰:「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金瓶梅傳奇》作者郭戈,第四回----柔玉見世貞語意皆堅,垂淚嘆道:「唉!罷了,正是,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奴有從兄之意,兄卻如此無情;如今在你面前,我丑態盡露,反招君笑,有何臉面為人,留得此畫又有何用,罷!不如與畫同盡,抹去世上恥笑。」

在網路上還有書籍中,對此語出處,流傳較廣的說法是:「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明凌濛初拍案驚奇卷卅六〕」。現在看來確實有誤,因為《初刻拍案驚奇》成書於明朝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第二年由尚友堂書坊刊行問世。而其它幾本明代的小說的成書時間一定是早於《初刻拍案驚奇》的,所以凌濛初一定是引用別人的。在這幾部小說中,成書較早的是《國色天香》,此乃中國古代十大禁書中的一部,於明朝萬曆年間就已被禁。《金瓶梅傳奇》並非是大家所熟知的《金瓶梅》,但是卻不無關系。我曾看過名為《血寫金瓶梅》的***,就是根據這部古典小說改編而成的。「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這個自古廣為傳頌的名句難道真的原出自古代淫書嗎?答案是否定的。

在當代文人學者研究《封神演義》的作者為誰的考證中,有人順便提出小說的第十九回中引用的這句話是受《宗子相集》(作者宗臣,傳世於《四庫全書》)的影響,我卻不這樣認為,因為相比之下與明朝這些著名的古典小說成書年代相近,他們同時都引用了此句,可見此句在當時的文化階層乃至整個社會已廣泛流傳。再有可以確定的是,《封神演義》是改編自元朝建安虞氏刊本《武王伐紂平話》,於是我又在元朝的文獻中查找到了出處。
《幽閨記》(又名《拜月亭》)作者施惠,第三十七出----(末、丑上)指望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個中一段姻緣事,對面相逢總不知。老爺、老夫人,官媒婆、院子叩頭。
《琵琶記》作者高明,第三十一出----(外怒介)這妮子無禮,卻將言語來沖撞我。我的言語到不中聽啊。孩兒,夫言中聽父言違,懊恨孩兒見識迷。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比較《幽閨記》和《琵琶記》的作者年代,不難發現《幽閨記》的創作年代明顯早於後者。在元曲中找到此話的出處卻也不出人意料,而且還是不止一處,可謂是「天下文章一大抄」。而且創作較晚的《琵琶記》是高明根據早期南戲《趙貞女蔡二郎》(收錄於《南詞敘錄》)改編而成的。陸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歸》詩說:「斜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死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由此詩可以看出蔡伯喈的故事在南宋已成為民間講唱文學的流行題材。線索已逐漸清晰,此名句的出處應該早於元朝。

我在唐宋詩詞中檢索過,其中詩句中含有「明月」字樣的詩句不下千萬首,而含有「溝渠」字樣的僅幾十首,「明月」和「溝渠」同在一詩中的檢索結果就是零。雖然有些失望,但是卻有些收獲,在《全唐詩》第20卷找到了這樣一首詩:
【相和歌辭.長門怨】齊浣
煢煢孤思逼,寂寂長門夕。妾妒亦非深,君恩那不惜。
攜琴就玉階,調悲聲未諧。將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懷。
這分明是「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上半句的出處。我又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檢索查找,但是也未找到類似「明月照溝渠」的詩句。由於本人的相關資料有限,而且檢索《四庫全書》全部資料尚需時日,所以要得到確切的最早出處還有一定難度。不過還有一條較為可信的線索:在趙景深所著《中國小說從考》中,趙老曾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據戴望舒說,他在宋人的筆記中也見過的。最近我看見元代的《琵琶記》第三十一出《幾言諫父》中也有此而語。」趙老認為「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這句話只是兩句普通的諺語,並非是出自名家名著。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此名句應該至少出於宋朝以前,而創作之人也不曾想到此語會被後世文人無數次地傳頌引用,影響遠大於絕大多數傳世的唐宋詩詞。更有可能創作者的名字我們永遠也無法考證了,在這一點上我絕無半點失望,在歷史長河中,眾多的人與事任隨「長溝流月去無聲」,但是能夠流傳下來的應屬精品之中的精品,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和了解的。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為何人所作,在此雖不能給朋友一個圓滿的答案,但是我能夠藉此機會回溯歷史,看到唐朝詩人「將心托明月」,而後世宋朝之人卻讓月亮下了溝渠,更是別有一番詩情畫意的。

熱點內容
不懂事小說閱讀欄良 發布:2025-08-18 07:36:13 瀏覽:98
經典總裁小說推薦言情 發布:2025-08-18 07:21:20 瀏覽:460
有上位神的小說全文閱讀 發布:2025-08-18 07:17:37 瀏覽:507
被校草的信息素綁定了免費閱讀小說 發布:2025-08-18 07:12:52 瀏覽:330
和傲嬌竹馬官宣了免費全文閱讀小說 發布:2025-08-18 06:59:31 瀏覽:568
修神經典小說排行榜完本 發布:2025-08-18 06:49:17 瀏覽:681
有沒有好看的系統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18 05:55:11 瀏覽:179
求古代言情寫寵妃的小說 發布:2025-08-18 05:50:02 瀏覽:984
暗戀的校園小說名 發布:2025-08-18 05:43:54 瀏覽:573
古代言情虐心催淚有肉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18 05:34:00 瀏覽: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