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言情小說 » 2016年言情小說總匯

2016年言情小說總匯

發布時間: 2025-09-13 09:56:23

1. 好看武俠小說

金庸的 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 都不錯啊
飛指的是《飛狐外傳》講的是明末的故事 還不錯
雪指的是《雪上飛狐》和《飛狐外傳》是一個系列的 說的是胡斐的故事 感覺一般吧
連是《連城訣》 說的是狄雲的成長 全文的基調有些傷感 有點壓抑 不過感覺還是挺好看的 我看了原著好幾年後才出了電視劇
天是《天龍八部》這個不用我說吧 經典中的經典啊 我感覺這本書是金庸所有書中最好的一本
射是《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和稱射鵰三部曲 說的是郭靖 黃蓉 楊康的故事 感覺沒後兩部好看
白是《白馬嘯西風》 這本的故事有點忘了 你想看的話去查查就知道了 我就不評論了
鹿是《鹿鼎記》好像不符合你的要求呵呵

笑是《笑傲江湖》這個也不用我說吧 不怎麼唯美 但是很好看哈 東方教主已經是經典了哈
書是《書劍恩仇錄》你看過的 我就不說了
神是《神鵰俠侶》你應該看過吧 這是我最早看的武俠之一 很唯美 很好看啊 很感人 沒看過一定要看啊
倚是《倚天屠龍記》也很不錯 講的是張三豐的徒弟張翠山的兒子張無忌的故事 也很唯美
碧是《碧血劍》講的是明朝的大將袁崇煥的兒子袁承志的故事 說的是袁崇煥被人害死 青蛇郎君把他的兒子救出 交給了華山的兩老頭養大 兩老頭的武功很好 他長大後出山時發現了多年前青蛇郎君埋在懸崖邊的劍及劍譜 .......
鴛是《鴛鴦刀》這本寫得不怎麼樣

還有就是古龍的《武林外史》 和言情 唯美的武俠小說 很感人 特別是看到最後白飛飛死的時候 沈浪抱著她哭得時候
《小李飛刀》很經典哈 唯美 就是悲傷
《香帥傳奇》及其系列楚留香是李尋歡的徒弟哈
陸小鳳系列 說的是破解謎題的故事 也還可以吧 不怎麼唯美哈
《圓月彎刀》 講的是丁鵬的故事 裡面有劍神謝曉峰 教他武功 不唯美 比較好看
梁羽生的《白發魔女》 說的是魔女 玉羅剎 和 卓一航 裡面的言情有很多 你可以看看
《萍蹤俠影》 這個我自己都說不好 不好意思哈

還有其他的我不知道是誰寫的的
《飛刀又見飛刀》這是根據《小李飛刀》寫的 寫的是李尋歡的兒子和孫子的事
裡面的文筆比較細膩 故事情節也很感人 很能符合你的要求

《三少爺的劍》寫的是劍神謝曉峰及他的兒子、他愛的人的故事 有點傷感 也很不錯
我說的都是我看過的 而且都看過原著 不是電視或電影

2. 小說名字怎麼起,急!

常有人問,書名怎麼取?
其實開始可以不用管,拿起筆寫就是了,寫著寫著你就有了靈感,反而能取一個好書名。
常言道:「秧好一半谷,題好一半文」。「題」指主題,也指書名。
書名是吸引讀者注意法寶之一。在書店,你一眼掃過去,映入眼簾的全是書,直接給你第一印象的就是書名,決定你要不要拿來看。那取書名有哪些方法呢?

1、簡明扼要法
簡單有力,是這類取名法的特點。因為簡短,才能浮想聯翩,意味深長,達到「少即是多」的效果。
如魯迅的《葯》、錢鍾書的《圍城》、韓寒的《毒》,還有兩個字的網路小說——《劍來》《誅仙》《參天》《零點》等等。
張威的小說《為了你我願意熱愛整個世界》也更名為三個字《為了你》。之前書名過於冗長,在給別人推薦時,書名還沒說完,人就不見了。

2、抽取並列法
抽取並列,顧名思義是在故事中提取幾個關鍵詞,並列組合起來,成為一個既簡潔又完整的書名。
如錢鍾書的小說《人·獸·鬼》,冰心的小說《荷葉·母親》,農村故事片《籬笆·女人·狗》等。
這種方法在簡潔有力的同時,還文采飛揚、詩情畫意。書名與讀者眉來眼去,吸引注意。

3、形容張力法
當然,為了使書名更具張力,可利用形容詞,或動詞來撩撥讀者神經,引起注意。如《京都名廚》《斗破蒼穹》《開掛庸醫》《最強狂兵》等。
簡潔有力,讓讀者在三秒內理解的書名,便能快速抓住眼球。

4、製造矛盾法
故事就是沖突,沖突就是矛盾。突出矛盾點的取名法,會讓你屢試不爽。如《這個殺手不太冷》《拐個上神當夫君》《撒旦總裁晚上見》等等。
注意到沒有?矛盾法取名,偏向於採用名詞和動詞,直接把劇情沖突展現出來。書名往往一語中的,引發讀者好奇心,不自覺地會拿起書翻看起來。

5、比喻生動法
網文,雖然講究通俗易懂,但不等同於平鋪直敘、枯燥乏味,還必須有樂趣。取一個有趣的書名,你就先人一步了。
運用比喻、擬人等個修辭手法來取名,便可以做到妙趣橫生、回味無窮。如琦君的《淚珠與珍珠》,川端康成的《花未眠》,三毛的《溫柔的夜》等等。
以上用擬人手法取的書名,給讀者一種靚麗新穎、生動有趣的感覺。不錯,那就看一看吧!

6、詩詞套用法
一些膾炙人口的詩詞歌賦、流行俗語曾給人深刻印象,只要改動一兩個字,就可以當作書名,這樣的書更吸引眼球,更利於傳播。
如《梅花甜自苦寒來》模仿於「梅花香自苦寒來」;《天降我材必有用》模仿於名言「天生我材必有用」等等。
只要避免生搬硬套、嘩眾取寵,此類取名法也值得一試。

7、紅詞流量法
一部小說火了,便出現跟風的書名來蹭流量詞,比如重生、最強、穿越、兵王等紅詞。
只要你的書名包含這些紅詞,便會自帶流量。如《重生我的2003》《最強重置人生》《穿越到明朝當王爺》《都市最強兵王》等。

3. 女書的起源

關於女書的起源,有不同的說法。
「女書」文字記錄的是江永土話基礎上的婦女群體語,一般人認為它屬漢文異形字。但它是否屬「漢字文化圈」,則有分歧。有人以「女書」有近半數字元是從漢字蛻變而來為據,認定它是借源於方塊漢字的一種「變異」的系統再生文字。反對者則認為,筆畫及其組合結構的異同,是判定不同文字之間有無源流關系的直接依據。「女書」與漢字楷書相比,基本筆畫不同,筆畫結構和語言功能都迥異有別,而且「女書」中遺存的象形字、會意字均與甲骨系文字大相徑庭,因此「女書」文字的源頭絕非普通漢字。
「女書」究竟源於何時,何地,海內外眾多學者的探索勾起人們久遠的聯想。有人根據當地婦女賽祠的花山廟興起在清代中期,結合發現最早的「女書」實物,推測「女書」起源於明末清初。
有人以「女書」中存在與壯、瑤等民族織錦上的編織符號類同的字元為據,認為「女字的構成源於百越記事符號」。有人根據「女書」中大量與出土刻劃符號、彩陶圖案相類似的字元,認為其起源的時間、空間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形成於秦始皇統一中國文字之後。
有人依據「女書」文字與原始古夷文的基本筆劃,造字法類同,認為它是舜帝時代的官方文字。有人根據甲骨文和金文借字在「女書」字匯明顯存在的特徵。認為女書是一種與甲骨文有密切關系的商代古文字的變種。
也有人認為現代「女書」是古越文字的孑遺和演變。這種觀點認為:象形字、會意字是文字體系中最早產生的文化現象,是文字創造者所處生活環境和社會文化的直接反映。根據「女書」象形字、會意字構成中反映的文身習俗、「干欄」住宅建築特色、稻作文化及鳥圖騰文化現象。
此外,一些專家考察「女書」流行地區的地理,歷史,人口民族成份和民風民俗狀況,認為「女書」是受民族融和、移民文化影響的古老瑤族文字。瑤族曾有自己地語言,但是否曾有自己的文字,這正是學術界一直在探討的問題。關於女書的起源,學者眾說紛紜,民間傳說也不是一種,在江永流傳較為廣泛的有四種:
第一種
相傳女書是瑤姬借用天書改編過來的
瑤姬是誰?瑤姬是王母娘娘的幺女,名叫幺姬。後因下凡游覽人間,迷戀上江圩普美村的秀麗風光,便偷偷地住了下來。因王母娘娘的仙境叫瑤池,因此她告訴凡人:她的名字叫瑤姬。
瑤姬不僅花容月貌,而且聰明伶俐,深得王母寵愛。平時瑤姬的言行舉止,活潑任性。她要做的事,誰也不敢阻攔,就是王母也得讓她三分。一天清晨,宮女們都未曾起床,瑤姬卻早已梳洗完畢。掀開霞帳,推窗啟戶,只見人間一派明山凈水,鳥語花香,田園阡陌,泉美林秀,炊煙裊裊,人流熙熙攘攘,比起天宮要自由得多。瑤姬早想離開煩悶的天宮,尋一清靜處逍遙自在。如今下界的美景展眼前,撩得她心神激盪。她決計到那裡去探個新奇。於是瑤姬離開了天宮,足踏祥雲,飄飄然下到一個地方,原來是一個地廣人稀的都龐嶺腹地、風光迤麗的水鄉,這就是普美村。瑤姬與下界的人語言概不相通,可是凡人待客特別講究禮儀。尤其是姑娘們人人心靈手巧,個個聰明能幹。雖然語言不通,但都相處甚好。
人間的姑娘們擅長描花鄉朵,紡織花帶、花被。她們織綉的綉鞋花、衣邊花、頭巾簡直比天上的彩霞還要絢麗美妙。姑娘們穿上自己紡織的五綵衣裳,燦如明霞若天仙。瑤姬佩服得五體投地,於是拜她們為師。瑤姬覺得這里的姐妹什麼都好,就是沒有文化,不識字,言不達意,意不能書。瑤姬想幫助她們提高言情記事的能力,便回到了天廷,把一套復雜的天書搬了下來。姐妹們雖然想學,但一個個目不識丁。瑤姬又把這深奧的天書一一簡化,並與女紅刺綉結合起來,用當地的土語讀唱,使這些貌若天仙的姐妹們一個個能識善寫,作詩繪畫,讀唱自如。自此,這個改變了的天書在女人中間傳遞,男人不屑一顧,也不識用,因此就定名為「女書」。
第二種
傳說很久以前,上江圩一農婦生下一個女嬰,體重九斤,故取名為九斤姑娘。九斤姑娘自幼天資聰敏,紡紗績麻,織布綉花,無所不會,無所不精。她還異想天開地造出了寫土話的女字。所以義年華在回答來訪者時說:「只聽前人講古話,九斤姑娘最聰明,女書本是姑娘做,做起女書傳世間。」
第三種
傳說宋朝時荊田村出了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子名叫胡玉秀(有的說叫胡秀英),後補選入宮為妃。進宮後不久,遭冷遇,苦悶異常。她想寫信回家傾吐苦情,又怕太監發現。於是心生一計,根據女紅編了一套文字,以歌詠體寫在手絹上捎歸,並囑咐親人:要斜著看,要用土話的音來讀。於是這種文字就在婦女中傳開了。
但根據地方誌上所說,胡玉秀並非入宮為妃,而地方誌中提到她的名字,是以她的弟弟的姐姐表述。胡玉秀的弟弟進朝為官,後返老歸隱,朝廷賜一房宅。有傳言說,是為其姐,由其地方誌可看,此說並沒有根據。
第四種
傳說是盤巧創造的。很久以前,桐口出了個心靈手巧的姑娘名叫盤巧,她三歲會唱歌,七歲會綉花。她唱的歌令人陶醉,綉的花能以假亂真。後來她被官府劫往道州。為了向家人報信,她煞費苦心,根據女紅圖案造出字來,寫了一封信讓一條愛犬帶歸。同村的女友費了很長時間才把信解讀出來,從此這種文字就代代相傳下來了。難怪義年華說:「男兒有志在千里,嬌娘豈可讓須眉?」
江永女書作品一般書寫在自製的手寫本、扇面、布帕上,其作用為自娛自樂、歌堂對歌、書信往來、宗教祭祀、結拜姊妹、訴寫苦情、記傳等。江永女書作為婦女的貼身、隱私物品往往是人死書焚或隨葬,所以至今無法找到流傳三代以上或更早的作品,因而女書究竟產生於何時,其真正的淵源何在,女書與甲骨文的關系,女書與瑤族的關系等等,眾說紛紜,沒有定論,成了不解之謎。
據有關考證,「女書」起源於史前陶文,發源地應在黃河流域中、上游地區,尤其陝西省的關中地區或商縣一帶可能性更大。「女書」可能是當年居住於陝西商縣一帶的蒼梧族南遷帶到湖南江永山區的古老文字。那麼,中國文字史至少應從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階段算起,距今約有六七千年歷史,比甲骨文還要早3000多年。可以這樣說,中國史前陶文是世界上最早的古老文字。陶文考古學的年代證明「女書」的起源年代,所以,也可以這樣說,「女書」也是世界上的古老文字,而且是活到今天的文字,這不能不說是文字史上的奇跡。盡管說法不一,但有一點是相同的:江永女書是女子創造的,反映了婦女們的心態。
還有的說法是,女書是漢字和瑤族文字的變形體。由於大部分女書都因書寫者死亡,被焚燒或陪葬,所以女書為及其稀有的文字。 女書的存在,主要是由於中國過去的舊思想使當地女性不可以讀書識字:即她們所謂的「男書」,所以當地的女性發明了女書,以作為姊妹妯娌之間交流的通訊方式。而一般男子亦會把女書當成是普通的花紋而不屑一顧。女書的存在已經超過數百年。
形式和內容
舊時當地不少才情女子採用這種男人不識的女書互通心跡,訴說衷腸,將其刺綉、刻劃、戳印、書寫於紙扇巾帕女紅。搜集到的近20萬字的「女書」作品,絕大部分為歌體,其載體分紙、書、扇、巾四大類。的形式包括女書書法、纂刻、激光微雕、石雕、木雕、竹雕、明信片、女巾、女扇、女書提包等。
女書作品絕大部分為歌體,其載體分紙、書、扇、巾四大類,無論哪種承載方式都十分講究形式美。如寫在紙張上的四角多配花紋,寫於紙扇上的多插繪花鳥圖案,而織綉在巾帕花帶和服飾上的,則是精美的女紅工藝品。雖然載體不同,但字體秀麗娟細,造型奇特,古意盎然,有點、豎、斜、弧四種筆畫,書寫呈長菱形。
其內容多是描寫當地婦女的生活,還用來通信、記事、結交姊妹、新娘回門賀三朝等,文體多為七字韻文。每逢節日,女人便聚在一起,吟誦女書作品。沒有規范的教材,沒有正規的教師和學校,全憑世代用手抄寫,民間又有將之殉葬的習俗。
女書作品主要內容是寫婚姻家庭、社會交往、幽怨私情、鄉里逸聞、歌謠謎語等。也有的編譯成漢字的唱本。女書記載的敘事作品就內容而言,並非女性所獨創,但通過口頭傳承進入女書後,便成了女性心靈世界的投影。作品完全用寫實手法自敘自嘆心比天高、命如紙薄,美好意願在黑暗中化作泡影的悲苦境遇,並請出民間傳說中的神靈幫助逢凶化吉。這些作品的女主人公不僅都是個性張揚的「女強人」,強烈要求和男性地位平等,而且她們極端厭棄鄙視男性所熱衷的功名富貴。 《女書傳奇》,歐陽紅艷編著,永州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長董石桂主編,山東省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是《永州這本書》叢書之一。永州市文聯限量發售。內容如下:
一、「女書」之鄉
(一)江永縣及其「三千文化」
(二)「女書」的分布與發掘

二、「女書」探奇
(一)「女書」的產生及其本質特徵
(二)世界上獨特的女性文字
三、女書習俗
(一)做女紅
(二)坐歌堂
(三)結姊妹
四、「女書」藝術
(一)「女書」的文學特色
(二)「女書」的書法藝術
五、「女書」傳承
(一)「女書」的傳承方式
(二)「女書」傳人
六、「女書」保護
七、「女書」原作
《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女書》,周冶陶、宮步坦編著,明華印書館2009年2月版,本書詳細記錄了女書1982年被發現的經過,女書中的情感、信仰與藝術,女書的傳承與保護,與女書有關的女性習俗等內容,並分篇介紹了著名的女書傳人、著名的女書研究專家和著名的女書書法家,還對湖北新發現的幾種未識別文字進行了介紹。
女書是一種由民間婦女創造的文字,未經規范。《女書通——女性文字工具書》2007年出版,以女書標准字作為規范方案。《女書通》具有女書譯漢字與漢字譯女書兩種字匯的功能:通過女書標准字音節索引可以查出:江永土話的每個音節、每個音調,有哪幾個對應的女書文字,它們中間哪一個是標准字,這個女書標准字的標准書寫方法是什麼;通過女書標准字筆劃索引,可以根據一個標准字查到它所能代表的多種漢字意義,也能夠查到它的多種同音字,還能夠查到它在其他7種女書字典或字匯中的寫法;通過漢字譯女書索引,可以查出與一個漢字相對應的女書標准字怎麼寫,怎麼發音,與這個漢字對應的女書標准字有哪些同音字。
《中國女書合集》趙麗明主編中華書局,所收資料占所能見到的女書原始資料的90%以上。另外一本女書專著《中國女書集成——一種奇特的女性文字資料總匯》十集不分卷 趙麗明主編、周碩沂譯注、陳其光譯注校訂。包括:賀三朝書八十二種、自傳訴苦歌三十六種、結交老同書二十二種、傳說敘事歌三十二種、祭祀歌七種、婚嫁歌五十六種、民歌八十七種、謎語四十七種、翻譯作品二十九種、書信三十種
彭澤潤著作《江永女書文字研究》,嶽麓書社2011年出版。內容簡介:作者長期關注民族地區的語言和文字,並且深入田野做了大量調查工作。這項研究成果針對湖南南部的江永、江華等瑤族聚居地區的女性專用文字,作者經過統計分析,認為這種文字屬於一種不成熟的音節文字,屬於表音文字。以往女書研究成果主要是從女性學和社會學研究,即使做文字研究也多是資料性的,研究者是語言學專業出身的少,因此這是關於女書文字理論研究最專業的成果。 1982年,由武漢大學宮哲兵教授在湖南省江永縣發現。宮哲兵隨即在1983年3期《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上發表了全世界第一篇介紹女書的學術論文《關於一種特殊文字的調查報告》,並在1983年第16屆國際漢藏語言學會議(美國)上發表了論文《湖南江永平地瑤文字辨析》,將女書介紹到國內外,1986年宮哲兵出版了全世界第一部女書研究著作《婦女文字與瑤族千家峒》。
1983年,江永發現「女書」的消息向全世界公布後,引起轟動。海內外專家學者紛紛深入江永考察、學習、發掘。21世紀初,永州積極實施搶救和保護女書文化工程,通過興建女書文化村,建立女書博物館,組織開發女書工藝品,發展女書文化產業,使女書文化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就在「女書」在最後只有少數老年婦女才能閱讀和書寫,從20世紀末開始,通過一批學者努力,這種罕見的女性字元才被世界所了解和認識,並引起了海內外的濃厚興趣和廣泛關注。作為一種獨特罕見的文化遺存,中國政府也開始重視保護女書。集研究基地與旅遊於一體的「中國女書」村已於2003年底落戶江永。
2001年5月18日在中南民族大學召開的中國女書文化搶救工程座談會暨全國女書學術研討會提出「中國女書文化搶救工程」。
2004年9月20日,陽煥宜——最後一位女書老人謝世 「女書」是一種獨特的文化「化石」,對研究人類文字和文明的起源、女性文化和民族的起源以及文明的發展歷程等方面,在人類學、民族學、社會學、語言學、文字學、民俗學、考古學等各個領域,都有重要價值。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坐歌堂、女紅、婚禮賀、三朝書等說明,女書具有習俗功能、禮儀功能。禮儀是社會價值觀的規范化、程式化、制度化。這種禮俗化的凝固,使女書文化由女性的需要成為全社區的必要。
農事歌、兒歌等說明,作為母親文化,女書具有教化功能、傳授功能。底層勞動人民的社會歷史知識、生產生活技能以及道德培養,只能通過長輩的口耳相傳、自己的體驗以及民間文藝的欣賞來獲取。女書作品內容的豐富,不僅使婦女的聰明才智得以升華、陶冶。同時,也傳承了知識、倫理。 高銀仙(已去世)
義年華(已去世)
陽煥宜(已去世)
何艷新
何靜華
胡美月
歐陽紅艷
蒲麗娟
林瑩 (目前何靜華、蒲麗娟、林瑩是三代女書自然傳人)
相關電影、歌曲
《雪花秘扇》根據華裔女作家鄺麗莎同名英文小說改編,講述發生在清末和當代兩段女人之間的凄美情感故事。現代戲里,尼娜和蘇菲是很要好的朋友,偶然的機會蘇菲從姑姑口中聽到了一個故事。在很久以前的湖南江永,女人必須纏足,生活與外界幾乎隔絕,但她們彼此間擁有獨特的溝通密碼:女書。有些少女結為「老同」,在扇子或巾帕上綉寫女書互通心跡,她們如同精神上的婚配,情誼可延續一生。在姑姑的組織下,蘇菲和尼娜結為了「老同」。時光回退到1800年的江永,百合與雪花年僅7歲便結為「老同」,在歷經飢荒與叛亂後,她們一同省思媒妁之言的婚姻,以及為人母的悲歡,在彼此身上找尋慰藉。然而一場誤解的產生,讓她們終生的友誼遭到崩解的威脅……
由上海電影集團和福克斯探照燈等聯合出品,傳媒大亨默多克之妻鄧文迪與米高梅主席之妻弗勞倫斯·斯洛恩監制,著名華裔導演王穎執導的影片《雪花秘扇》,已定於2011年暑期檔公映。此前影片一直處於保密狀態,只有外媒曝光過幾張現代戲部分李冰冰、全智賢的劇照。
「女書」作為「老同」交流的工具,只寫在摺扇及巾帕上,只在女性間流傳,不為男性所識。據了解,片中李冰冰、全智賢均有不少書寫女書的鏡頭,因女書字型奇特,實拍前兩人均做足功課,徹夜練字。李冰冰透露,她曾練了數個通宵,只為寫出一手秀麗娟細的女書,「平時我也愛練書法,但女書和漢字書法不一樣,它算是一種『化石』級的文字,看起來有點像甲骨文,光是熟記字形就得花去好多時間。我專門練了幾個通宵,手時刻要端著,每次練完手都會酸到發抖。」
高校女生設計「女書」旗袍獲國家專利
2012年11月15日,5名湖南女子學院的學生身著「女書」旗袍在校園里亮相。據這5套旗袍的設計者周京晶介紹,「女書」旗袍分為紅、黃、青、藍、紫五件不同顏色的,旗袍上有大小不一的「女書」,相互構成精美、秀麗的圖案。經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批,5件女書旗袍分別獲得外觀設計專利證書。「女書」是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及其毗鄰的道縣、江華部分地區,歷史上出現過的一種只在婦女之間使用的神秘文字,當地稱之為「女字」。圖為五種不同顏色的「女書」旗袍齊亮相。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女書》由譚盾與費城交響樂團共同演繹完成,5月29日在深圳首演。
湘南古老文化的聲音詮釋
費城交響樂團5月29日首演深圳,恰逢雨後氣溫的報復性反彈,與聽眾的高漲情緒都熱一塊去了。深圳音樂廳外的那條馬路,因大批觀眾驅車前來而出現嚴重的擁堵。音樂廳地面、地下兩個停車場外加一個臨時停車場都已塞滿,很多人被迫繞行至對面的圖書館地下車庫慢慢排隊,造成至少上百人的遲到。他們中半數以上錯過了《女書》。
不管你願意不願意,喜歡不喜歡,《女書:女性神秘之歌》被列入了費交首次深圳音樂會的重中之重。這是最富創意的華裔作曲家譚盾的新作,他將湖南與廣西交界的江永山區一種古老而不可思議的女性文字,升華為一種文化現象,進而用史詩般的音樂語言,創作出一部完全由西洋樂器演奏的大型交響曲。而與之合作的全球首演者,竟是美國享有盛譽的費城交響樂團。
奏完中美兩國國歌後,年輕而充滿活力的音樂總監雅尼克·涅傑-瑟貢再次快步躍上指揮台。他左側的獨奏家位置,端坐著豎琴演奏家伊麗莎白·海儂。這位身著鮮紅抹胸長裙的金發碧眼高挑女郎,懷抱古色古香的琥珀色豎琴,彷彿一尊光彩照人的靈動雕像。接下來的音樂表明,無論是舞台視覺還是音樂構成,她和手中的豎琴,都是作曲家想要特別要強調的一個重要符號。
音樂開始。以小提琴高音區空靈的滑音為背景,豎琴叮咚作響,彷彿一個古老傳說由遠處慢慢飄來。音樂是先鋒的,現代的,旋律一下難以捉摸。但不久豎琴就靠向中國傳統,耳邊響起五聲音階和中國古韻,以及像古箏一樣的「掃弦」和撥奏。這聲音伴著老奶奶的歌聲,和著女人的哭泣,貫穿始終,有時優美動聽,有時只是一個聲音元素。我不由猜想,譚盾用這很少出現在前台的彈撥樂器領銜整部作品,是想用顆粒狀的不連貫音符,去描摹古老女書中的點點墨跡嗎?而被強化了的女性演奏家身份,是否也暗示女性文化的現代化傳承——女書畢竟是世界上唯一標有性別印記、由女性書寫和使用的文字。或許,她就是「女書」的象徵?
這部約50分鍾長度的交響曲,由13個標題樂章組成,樂章之間隱含戲劇性的邏輯聯系,並一如既往地藉助聲光電,構成一組三維空間,意圖通過多種感官刺激,激發和調動聽眾豐富的聯想。與譚盾以往作品最大的不同是,這部作品引入了鄉村原生態歌聲,與大型樂隊的現代曲風形成鮮明的對照和有趣的交融。也虧譚盾想得出,他用舞台上方的三塊小銀幕,播放鄉村老太和女人原唱音像,而讓指揮帶領樂隊去追隨、應和、互襯、交融。為此,指揮面前還特別擺放了兩只小音箱。湘南女性溝壑縱橫的面孔,淚流滿面的表情,淳樸自然的吟唱,蒼涼中浸著喜悅,嘈雜里透出孤獨,形成一種特別的文化感染力。譚盾一個多月前在微博中說,《女書》美國首演時引起轟動,此前還說費交一些樂手在排練時流下了眼淚。這我都相信。這樣一部絢麗作品,本身並存著新奇與感動。
13個樂章中,我個人更偏好《深巷》、《女兒河》、《培元橋》、《活在夢里》等樂章。在我看來,理由很多,如它們更具音樂性,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其和聲、配器及旋律的走向更令耳朵獲得愉悅,主要靠音樂本身具有的感染力打動人等。當然還有「女兒河」里的水。畫面上,那個女書村莊被水環繞,譚盾的獨門樂器「水」便再次發揮用場。兩位美國打擊樂手,全神貫注地遵循樂譜上的節奏,雙手在水盆里整齊劃一地撩動、拍打、滴漏,潺潺水聲與音樂聲,融為一體。
譚盾是聰明且有戰略眼光的。兩年前他決定推動女書「申遺」,構思完成了這部作品,隨後獲得美國費城交響樂團、荷蘭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弦樂團和日本NHK交響樂團的委約,又去一些國際藝術節展示,用音樂這最無國界的通用語言,一步步將女書文化推向世界。
下半場是樂迷們殷切期待的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這是最能體現「費城之聲」的費交經典。如果說,在《女書》中,指揮雅尼克還有一點拘謹(在相當多的篇幅里,他只能被動地跟著銀幕走),「柴六」則令他瞬間進入了揮灑自如的自由王國。這位精明壯實、活力四射的小個子,以強大的控制力和煽動力,將老柴音樂的張力揮發到極致,特別是第三樂章。第一樂章的獨奏黑管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音色的微妙變化與氣息的精確控制,賦予這木管樂器一種撼人心魄的力量。
也許期望值過高了點,我對樂隊細膩層次的把握略覺不足,尤其是第二樂章那段著名的大提琴齊奏,我腦子里總不由自主地閃現小澤征爾指揮柏林愛樂的片段。兩相比較,我更喜歡小澤的版本。盡管如此,這個「柴六」還是讓深圳聽眾過了一把頂級樂團的經典之癮。中場休息時,有幾位文化界朋友議論說,費交首次來深,應多演這類經典,這才是人們對它最大的期待。相信這樣的想法頗具代表性。
加演曲目還是老柴作品,選了歌劇《尤金·奧涅金》中的《波羅乃茲舞曲》。這是音樂會最常聽到的保留曲目之一,其輕快優美與《悲愴》形成強烈反差,為當晚這場音樂盛宴劃上圓滿的句號。◎ 辜曉進

熱點內容
小說推薦大學校園文 發布:2025-09-13 11:26:41 瀏覽:563
好看的小說推薦女生甜文霸道總裁 發布:2025-09-13 11:24:55 瀏覽:841
穿越三國小說完本推薦 發布:2025-09-13 11:21:48 瀏覽:172
好看經典暗戀小說推薦 發布:2025-09-13 11:15:21 瀏覽:763
好看大的二次元穿梭小說 發布:2025-09-13 11:14:59 瀏覽:141
冰冷少帥慌唐妻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13 11:04:27 瀏覽:913
女主醜女變美女的校園小說 發布:2025-09-13 11:00:52 瀏覽:960
重生之廢少系列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13 10:58:34 瀏覽:426
偏偏讓我遇見你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13 10:46:01 瀏覽:349
年少的你如此美麗小說全文免費閱讀答案 發布:2025-09-13 10:45:55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