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四萬年聽書1957章
① 揚州名人資料
護他們的利益,板橋宰濰期間勤政廉政,無留積,亦無冤民」, 深得百姓擁戴。 濰縣富商雲集,人們以奢靡相容,鄭板橋力倡文事,發現人才,留下了許多佳話。1747年,滿洲正黃旗人、侍講學士德保主試山東,板橋同在試院,相與唱和。1748年,乾隆 出巡山東。鄭板橋為書畫史,參與籌備,布置天子登泰山諸事,卧泰山絕頂四十餘日,常以此自豪,鐫一印章雲乾隆柬封書畫史」。1749年,五十七歲,饒氏所生之子又於興化 病歿。與御史沈延芳同游郭氏園。重訂<<家書>>、<<詩鈔>>、<<詞鈔>>,並手寫付梓。1750年撰<<板橋自序>>。。同年,重修文昌祠,倡建狀元橋,作<<文昌祠記>>。1751年, 五十九歲,作<<難得湖塗>>橫幅。1752年,主持修濰縣城隍廟,撰<<城隍廟碑記>>。在<<文昌祠記>>和<<城隍廟碑記>>里,板橋力勸濰縣紳民修文潔行」,在濰且百姓間產生了 相當大的影響。同年,與濰縣童生韓鎬論文,並作行書七言聯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鄭板橋在濰縣任上著述頗多,其<<濰縣竹枝詞>>四十首尤為膾炙人口。 五、再次賣畫揚州 民於順處皆成子,官到閑時更讀書」。官濰七年,板橋無論是在吏治還是詩文書畫方面都達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為時所重」。 板橋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場的種種黑暗,立功天地,字養生民」的抱負難以實現,歸田之意與日俱增。1753年,鄭板橋六十一歲,以為 民請賑忤大吏而去官。去濰之時,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畫像以祀,並自發於濰城海島寺為鄭板橋建立了生祠。 去官以後,板橋賣畫為生,往來於揚州、興化之間,與同道書畫往來,詩酒唱和。1754年,鄭板橋游杭州。復過錢塘,至會稽,探禹穴,游蘭 亭,往來山陰道上。1757年,六十五歲,參加了兩淮監運使虞見曾主持的虹橋修禊,並結識了袁枚,互以詩句贈答。這段時期,板橋所作書畫作品 極多,流傳極廣。 1766年1月22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板橋卒,葬於興化城東管阮庄,享年七十三歲。板橋二子均早卒,以堂第鄭墨之子鄣田嗣。 畫 鄭板橋善畫竹、蘭、石、松、菊等,而以體貌疏朗、風格勁健的蘭竹最為著稱。他主張不泥古法,師法自然,極工而後能寫意」。他提出了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繪畫三階段說,把深思熟慮的構思與熟練的筆墨技巧結合起來,板橋畫竹以草書之中堅長撇法運之」,收到了多不亂,少 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的藝術效果。板橋所畫之竹氣韻生動,形神兼備。意在筆先」趣在法外」。板橋畫蘭,多為山野之蘭,以重墨草書之筆,盡寫 蘭之爛漫天性。板橋畫石,骨法用筆,先勾出石的外貌輪廓,有時配以蘭竹,極為協調統一。鄭板橋的畫給當時清代書壇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廣大知識分子, 勞動人民視為珍寶,不惜重金爭購,廣為流傳。 鄭板橋畫扇 相傳,清朝的鄭板橋在晚年時,曾在濰縣當縣令。秋季的一天,他微服趕集,見一賣扇的老太太守著一堆無人問津的扇子發呆。鄭板橋趕上去,拿起一把扇子看,只見扇面素白如雪,無字無畫,眼下又錯過了用扇子的季節,自然也就沒有人來買了。鄭板橋在詢問的過程中得知老太太家境貧困,決定幫助她。於是,鄭板橋向一家商鋪借來了筆、墨、硯台,揮筆潑墨。只見冉冉青竹、吐香幽蘭、傲霜秋菊、落雪寒梅等飛到扇面上,又配上詩行款式,使扇面詩畫相映成趣。周圍的看客爭相購買,不一會兒功夫,一堆扇子便銷售一空
② 畫壇干將,傑出的中國現代主義藝術大師,美猴王之父張光語文作文材料該怎麼寫
七年級上冊 1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頓·亨特 美國作家 2 、《紫藤蘿瀑布》 宗璞 《弦上的夢》 《三生石》獲全國優秀小說獎 3 、《童趣》選自《浮生六記·閑情記趣》 沈復 清代文學家 4 、《理想》 流沙河 原名余勛坦 5 、《論語十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 20 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6 、《春》 朱自清 現代散文家、詩人,字佩弦,著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等,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他寧不吃美國救濟糧。 7 、《濟南的冬天》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著名作家,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作品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老張的哲學》《四世同堂》話劇《茶館》《龍須溝》 8 、《觀滄海》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 9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字樂天,又號香山居士,唐代人著有《白氏長慶集》。《觀刈麥》表現 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10 、《西江月》《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字糼安,號稼軒,宋朝愛國詞人 11 、《風箏》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偉大 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 、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初中學過的文章有:選自《野草》的《風箏》《雪》;選自《朝花夕拾》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藤野先生》;選自《吶喊》的《社戲》《故鄉》《孔乙己》;選自《且介亭雜文》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12 、《〈世說新語〉兩則》劉義慶,南朝人,《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 13 、《皇帝的新裝》 安徒生,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創作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丑小鴨》等大量優秀 的童話作品。 14 、《郭沫若詩兩首》郭沫若,原名郭開貞,詩人、學者、主要作品:詩集《星空》《女神》歷史劇《屈原》《虎符》《棠棣之花》 七年級下冊 1 、《爸爸的花兒落了》(《城南舊事》)林海音 台灣作家 2 、《傷仲永》 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 、字介甫,晚年號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有《臨川先生文集》 3 、《最後一課》 法國作家 都德 4 、《木蘭詩》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是一首古代敘事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又名《木蘭辭》與《孔雀東南飛》被譽為「樂府雙璧」 5 、《鄧稼先》 楊振寧,美籍華裔物理學家,獲 1957 年諾貝爾物理獎 6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聞一多,詩人、學者、民主戰士,著作收在《聞一多全集》 7 、《口技》選自《虞初新志》,是清代張潮編選的筆記體小說,林嗣環,字鐵崖,清代人 8 、《偉大的悲劇》《列夫·托爾斯泰》茨威格,奧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體現在傳記文學和小說創作方面 9 、《荒島餘生》笛福,英國作家,代表作《魯濱孫漂流記》 10 、《誇父逐日》選自《山海經》 ;《兩小兒辯日》(《列子》) 11 、《珍珠鳥》馮驥才 八年級上冊 1 、《蘆花盪》作者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荷花澱》 2 、《中國石拱橋》茅以升,我國著名橋梁學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錢塘江公路、鐵路兩用橋。 3 、《蘇州園林》葉聖陶,名紹鈞,字聖陶,作家、教育家、編輯家,主要作品有《多收了三五斗》《夜》《稻草人》等 4 、《大自然的語言》竺可楨,氣象學、地理學家。 5 、《奇妙的克隆》談家楨,中國院士 6 、《桃花源記》《飲酒》《歸園田居》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人,著名詩人,世稱「靖節先生」著有《陶淵明集》,大部分是記敘事物的文章。 7 、《陋室銘》《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作者劉禹錫,唐代詩人,「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 8 、《愛蓮說》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宋代理學創始人,「說」是一種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敘來論述道理,屬於議論文的一種。 9 、杜甫,字子美,唐代偉大 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稱「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著有《望岳》《春望》《石壕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0 、《三峽》 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所撰《水經注》,詳細記載 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典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11 、《答謝中書書》陶弘景,南北朝時期,著有《陶隱居集》 13 、《使至塞上》王維,字摩詰,唐朝人。 14 、《渡荊門送別》《行路難》 李白,號「青蓮居士」 15 、《游山西村》《卜運算元·詠梅》陸游,字務觀,號放翁。 八年級下冊 1 、《我的母親》胡適,字適之,學者。 2 、《海燕》高爾基,俄國作家,「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 的代表者」(列寧語)長篇小說《母親》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3 、《敬畏自然》 嚴春友 4 、《喂——出來》星新一,日本現代小說家。 5 、《雲南的歌會》選自《沈從文散文集選》,沈從文,現代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 6 、《端午的鴨蛋》選自《汪曾祺全集》汪曾祺,作家 7 、《吆喝》蕭乾,作家,記者,翻譯家 8 、《與朱元思書》吳均,南朝梁代文學家 9 、《送東陽馬生序》宋濂,號潛溪,明初文學家,著作《宋學士文集》,序,文體名,這是一篇贈序。 10 、《赤壁》杜牧,字牧之,唐朝文學家 11 、《過零丁洋》文天祥,宋朝文學家,有《文山先生全集》 12 、《小石潭記》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東集》 13 、《岳陽樓記》《漁家敖·秋思》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著有《範文正公集》 14 、《醉翁亭記》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謚號文忠,北宋著名文學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15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唐代詩人,人稱「岑嘉州」 16 、《己亥雜詩》龔自珍,近代思想家、文學家,是近代啟蒙思想的先驅,《己亥雜詩》共 315 首,多詠懷和諷喻之作。 九年級上冊 1` 、《雨說》鄭愁予,台灣詩人,短詩《錯誤》廣為傳誦。 2 、《敬業與樂業》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學者,著作《飲冰室合集》 3 、《傅雷家書》傅雷,翻譯家、文藝評論家,翻譯《人間喜劇》等作品。 4 、《我的叔叔於勒》莫泊桑,法國,選自《羊脂球》代表作《漂亮朋友》中篇小說《項鏈》《菲菲小姐》等, 5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邏迦·費·因格,美國實業家 6 、《智取生辰綱》選自《水滸》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是題材的長篇白話小說,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7 、《范進中舉》吳敬梓,字敏軒,清代小說家,選自《儒林外史》,該書是我國清代一部長篇諷刺小說,主要描寫封建社會後期知識分子及官紳的活動和精神面貌。 8 、《陳涉世家》司馬遷,字子長,西漢人,史學家,文學家,他用畢生精力著成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全書一百三十篇,世家主要記諸侯之事。 9 、《唐雎不辱使命》《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根據戰國史書編輯而成,共 33 篇。 10 、《望江南》溫庭筠,字飛卿,晚唐人,詩詞兼工,是花澗派的重要作家之一,望江南,詞牌名,又名憶江南,夢江南 11 、《武陵春》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她擅長寫詞,南渡前大體表現閨情,南渡後,詞中充滿孤寂無依的愁苦,反映了南渡人辭鄉別土,國破家亡的感情。 九年級下冊 1 、《我愛這土地》艾青 詩人 2 、《鄉愁》餘光中,台灣詩人 3 、《我用殘損的手掌》戴望舒,詩人,中國現代象徵派詩歌的代表 4 、《變色龍》契訶夫,俄國作家,代表作小說《裝在套子里的人》劇本《萬尼亞舅舅》 5 、《談生命》冰心,現代散文家,小說家,兒童文學作家,原名謝婉瑩 6 、《那樹》 王鼎鈞,台灣當代作家 7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亞,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偉大 的戲劇家和詩人,這是莎士比亞的早期作品,是一部具有極大社會諷刺喜劇 8 、《變臉》魏明倫的戲劇和雜文都非常有名 9 、《公輸》選自《墨子》,《墨子》一書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對墨子言行的輯錄,他是春秋戰國之際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10 、《〈孟子〉兩章》《魚我所欲也》 孟子,名軻,字子輿,是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的一位大師,後人以「孔孟」並提,稱為亞聖 11 、《曹劌論戰》選自《左傳》,春秋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學名著和文學名著 12 、《關雎》《蒹葭》選自《詩經》,是我國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 305 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1、 魯迅 (1881-19360原名周樹人,字豫才,主要的作品集有:小說集(兩部):《吶喊》《彷徨》 2、 朱自清 字佩弦,現代散文家、詩人。著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他的優秀的散文有〈背影〉〈春〉〈荷塘月色〉〈綠〉〈匆匆〉。 5、劉勰 字彥和,南朝梁代文學理論批評家,著有我國第一部文學理論專著〈文心雕龍〉。 12、《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完整的編年體史書。原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依據孔子修訂的魯史《春秋》編訂,記事起於魯隱公元年,止於魯哀公二十七年,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240多年間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很有價值的文獻,也是優秀的散文著作。《燭之武退秦師》就節選自此作品。 13、《國語》:是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共21卷,相傳為左丘明所著,記載了周穆公十二年到周貞王十六年間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的史實。《國語》有「春秋外傳」之稱,現存最早的《國語》注本是三國時吳國的韋昭寫的《國語解》。課文《勾踐滅吳》選自《國語越語》。 14、《戰國策》:西漢末年劉向編訂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共33篇,主要記載了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及有關的謀議或 辭說。它標志著我國古代歷史散文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給後世散文和辭賦的創作以重大影響。16、《論語》:是記錄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是孔門弟子(包括再傳弟子)根據自己的記憶或耳聞的傳說寫下來的。它是有關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經典著作,全書共20篇,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17、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我國古代最早的文藝理論批評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仁」,包含「仁者愛人」和「克己復禮為仁」兩層含義。 18、《孟子》:是記載戰國時期思想家孟軻言行的書,有孟子及其弟子編成,共七篇,內容涉及政治活動、政治學說以及哲學、倫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其中的文章以雄辯著稱,善用排比句式,筆試咄咄逼人。《寡人之於國也》即出自此作品。 19、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鄒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是繼孔子之後的儒家大師。他將孔子「仁」的思想發展為「仁政」的政治主張,強調「民貴君輕」,重視民心向背;提出「性善」論,認為人性本來是善良的。 20、《荀子》:是戰國末期思想家荀況所著,一小部分出於其弟子之手,現存32篇。 21、荀子:名況,尊號「卿」,戰國時趙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是先秦唯物主義的集大成者。他提出「性惡」論,「天行有常」「人定勝天」的思想。 22、《莊子》:是戰國中期思想家莊周和他的門人以及後學所著,又名《南華經》,現存33篇,包括內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 23、莊子:名周,戰國時宋國人,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與老子合稱「老莊」。 24、老子: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創始人,姓李名耳,人稱老聃,著有《老子》,又稱《道德經》。 25、賈誼:世稱賈生或賈長沙、賈太傅,西漢政論家、文學家。代表作品有《過秦論》《吊屈原賦》《鵩鳥賦》。 26、《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又稱《太史公書》,它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至漢武帝時期近三千年的歷史。全書130篇,分為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開創了我國傳記文學的先河,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本紀:按年代記敘帝王的言行和政績。表:按年代譜列各時期的重大事件。 書:記錄了各種典章制度的沿革。 世家:記述了諸侯國的興衰和傑出人物的業績。 列傳:記載了各種名人的生平和事跡。 27、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 28、王羲之:字逸少,世稱王右軍。東晉書法家、文學家,有「書聖」之稱,他所書的《蘭亭集序》為傳世名篇。 29、陶潛:又名2,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東晉大詩人,曾做彭澤縣令,後辭官歸家,隱居田園,寫了大量的詩作。詩歌《歸田園居》、《飲酒》,散文《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賦《五柳先生傳》皆為傳世名篇,有《陶淵明集》。 一古典文學 (一)春秋時期 《詩經》,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由孔子編輯。分風、雅、頌三個組成部分,使用賦、比、興的手法。《伐檀》《碩鼠》 《論語》,記載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論和行動,由孔子的弟子編纂。孔子(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魯國人,春秋時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論語》六則 《侍坐》 《季氏將伐顓臾》《荷 丈人》 《左傳》,我國第一部敘事比較詳細的編年史,記載了春秋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的大事,相傳是左秋明所作。《曹劌論戰》《 之戰》 (二)戰國時期 《莊子》,莊周及其弟子所作,道家學派著作。《庖丁解牛》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言行,為孟子及其弟子所著。孟子(約前372~約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齊桓晉文之事》《魚我所欲也》《庄暴見孟子》 《荀子》,作者荀況,戰國時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勸學》 《韓非子》,韓非和後人所作,法家的作品。韓非,荀子的學生。《扁鵲見蔡桓公》《智子疑鄰》《五蠹》 《呂氏春秋》,秦相呂不韋集合門客編輯而成,雜家的代表作,以儒家、道家思想為主,吸收了墨家、法家等各家的思想。《察今》《察傳》 《列子》,相傳是戰國時列禦寇所作。《愚公移山》 《戰國策》,記載戰國時代各國游說之士的策略,作者不可考,由西漢劉向整理而成,共33篇。《唐雎不辱使命》《鄒忌諷齊王納諫》《馮諼客孟嘗君》《荊軻刺秦王》 《楚辭》,西漢劉向收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匯集而成,共17篇。屈原(約前340~約前278年),楚國浪漫主義愛國詩人,《離騷》為代表作。《涉江》 (三)漢朝 賈誼,西漢的政治家、文學家。《過秦論》《論積貯疏》 《淮南子》,西漢劉安及其門客編輯,為雜家著作。《塞翁失馬》 《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長達三千年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歷史。作者司馬遷(約前145~?年),字子長,西漢傑出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繼承父業任太史令。《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屈原列傳》《信陵君竊符救趙》 《漢書》,紀傳體史書,東漢史學家班固受詔編寫,未完,於獄中,後由班昭、班彪等完成。《蘇武》 《孔雀東南飛》,是保存下來的最早的長篇敘事詩,大約產生於漢代末,最早見於南朝陳代徐陵編的《玉台新詠》。《孔雀東南飛》 (四)魏晉南北朝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政治家、軍事家、詩人。《短歌行》《觀滄海》《龜雖壽》 諸葛亮(181~234年)政治家、軍事家。《出師表》 曹植(192~232年),字子建,詩人,曹操的第三子。《七步詩》 《搜神記》,筆記體志怪小說,作者是東晉史學家、文學家干寶。《干將莫邪》 陶淵明(365~427年),東晉詩人,字元亮(一說字潛,字淵明),存留120多首詩,其中20多首田園詩,開辟五言詩的新境界。《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飲酒》 《水經注》,作者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水經》是古代一部記我國河流水道的書,酈道元為之作注。《三峽》 《後漢書》,南朝史學家范曄所著,與《史記》《漢書》合稱"三史"。 《張衡傳》 丘遲,南朝齊、梁間的文學家。《與陳伯之書》 《木蘭詩》,民間敘事詩,北朝樂府民歌中最傑出的作品。《木蘭詩》 吳均,南朝人。《與朱元思書》 (五)唐朝 唐初文壇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之渙,詩人,歌詠邊塞的詩歌最著名。《涼州詞》《登鸛鵲樓》 孟浩然,擅長山水田園詩,與王維並稱"王孟"。 《春曉》《過故人庄》 王昌齡,擅長七絕,主要寫邊塞詩和宮怨詩。《芙蓉樓送辛漸》 王維,字摩詰,曾官至尚書右丞,故世人稱"王右丞",其詩有詩、畫、音樂合一的特色。《觀獵》《鳥鳴澗》《送元二使至安西》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想像豐富,感情奔放,形象雄奇,語言瑰麗活潑,擅長樂府和絕句,許多詩成為千古絕唱。存詩近千首。 《夜靜思》《送友人》《秋登宣城謝眺北樓》《望天門山》《秋浦歌》《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傑出現實主義詩人。曾任工部員外郎,後世稱為"杜工部"。其詩感情真切,思想深刻,意境深沉,語言准確,存詩1400多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江畔獨步尋花》《江南逢李龜年》《石壕吏》《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兵車行》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晚唐現實主義詩人。其詩深刻反映現實,反映民眾的疾苦,感情充沛,語言通俗,雅俗共賞。存詩近3000首。《錢塘湖春行》《憶江南》《賣炭翁》《琵琶行(並序)》 韓愈(768~824年)字退之,世稱韓昌黎,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積極提倡古文運動,恢復古代朴實文風,留下大量文情並茂的文章。《馬說》《師說》《原毀》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東解(xie)州人。積極提倡古文運動,寫出大量優秀散文、游記、寓言、詩歌等作品。《小石潭記》《童區寄傳》《捕蛇者說》 杜牡,字牧之,號樊川。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江南春絕句》《阿房宮賦》 岑參,詩人,是寫邊塞詩的代表人物之一。《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劉禹錫,字夢得,著有《劉夢得文集》。《陋室銘》 崔灝,著名詩人。《黃鶴樓》 (六)宋朝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著有《範文正公集》。《岳陽樓記》 歐陽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號醉翁、六一居士,謚號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在散文、詩歌、史傳編寫、詩文評論方面均有成就。《醉翁亭記》《伶官傳序》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著作以史論、政論為主,與其子蘇軾、蘇轍並稱"三蘇",著有《嘉 集》《六國論》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北宋文壇領袖,詩、詞、散文有著極高的成就。倡導詩文革新運動。著有《東坡全集》《東坡志林》等。《浣溪紗》《念奴嬌赤壁懷古》《題西林壁》《石鍾山記》《教戰守策》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晚號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提倡變法。因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謚號文,人稱王文公。倡導詩文革新運動。著有《王臨川集》等。《傷仲永》《游褒禪山記》 司馬光(1019~1086年),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政治上反對王安石變法。花了19年時間主持編寫了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訓儉示康》《赤壁之戰》 李清照,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在散文詩詞方面均有成就,後人輯有《漱玉集》。《武陵春》《如夢令》 陸游(1152~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人。南宋著名愛國詩人,是我國詩人當中創作數量最多的一個,存詩9300多首。《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訴衷情》《過小孤山大孤山》 辛棄疾(1140~1207年)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人,南宋著名愛國詞人,存詞600多首。《西江月》《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文天祥(1236~1283年)字宋瑞、履善,自號文山,廬陵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寫了許多愛國主義的詩文,被俘不屈,壯烈殉國。著有《指南錄》等。《過零丁洋》《〈指南錄〉後序》 沈括,字存中,北宋政治家、科學家,所著《夢溪筆談》是綜合性學術專著。《活板》《采草葯》《雁盪山》 柳永,字耆卿,北宋婉約派詞人。《雨霖鈴》 周敦頤,字茂叔,著名哲學家。《愛蓮說》 姜夔,南宋詞人。《揚州慢》 (七)元明 關漢卿,號已齋叟,元代雜劇作家,寫了60多種雜劇,現存18種。《竇娥冤》 施耐庵,著有描寫農民革命斗爭的長篇小說《水滸》,是在民間傳說、說書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是我國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楊修之》《群英會蔣干中計》 吳承恩,在民間傳說、雜劇和其他著作的基礎上創作《西遊記》,是浪漫主義的長篇神話小說。《美猴王》 馮夢龍,通俗小說作家,作品以所輯《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喻世明言》最著名。《灌園叟晚逢仙女》 張溥,明末文學家。《五人墓碑記》 (八)清朝 蒲松齡,字留仙、劍臣,號柳泉,代表作為文言短篇志怪小說集《聊齋志異》。《促織》 方苞,散文家,"桐城派"創始人。《獄中雜記》《左忠毅公逸事》 吳敬梓,所做《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優秀長篇諷刺小說。《范進中舉》 曹雪芹,名 ,字夢阮,好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完成了《紅樓夢》前80回,《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現實主義的最高峰。《葫蘆僧判斷葫蘆案》《林黛玉進賈府》 全祖旺,文學家、史學家。《梅花嶺記》 龔自珍,散文家,"桐城派"奠基人之一。《病梅館記》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是改良主義思想家、宣傳家。《少年中國說》《譚嗣同》 劉鶚,著有《老殘游記》,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明湖居聽書》
③ 冰心的故事
1、冰心讀書的故事。
冰心家塾啟蒙學習期間,已接觸中國古典文學名著,7歲即讀過《三國演義》、《水滸》等。與此同時,還讀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說部叢書」,其中就有英國著名作家迭更斯的《塊肉餘生述》等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品。
在讀《塊肉餘生述》時,當可憐的大衛,從虐-待他的店主出走,去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飢餓交迫的時候,冰心一邊流淚,一邊扮著手裡母親給她當點心的小麵包,一塊一塊地往嘴裡塞,以證明並體會自己是幸福的!
2、父親教育冰心。
曾經在一個夏天的黃昏,冰心隨父親在海邊散步,在沙灘,面對海面夕陽下的滿天紅霞,冰心要父親談談煙台的海。
這時,父親告訴小女兒:中國北方海岸好看的港灣多的是,比如威海衛、大連、青島,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國人佔領了,「都不是我們中國人的」,「只有煙台是我們的!」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靈.
3、冰心克服病痛的故事。
1980年6月,冰心先患腦血栓,後骨折。病痛不能令她放下手中的筆。她說「生命從八十歲開始」。她當年發表的短篇小說《空巢》,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接著又創作了《萬般皆上品……》《遠來的和尚》等佳作。
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讀者》外,連續創作了四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寫》《我的自傳》《關於男人》《伏櫪雜記》。其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創作風格之獨特,都使得她的文學成就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出現了一個壯麗的晚年景觀。
年近九旬時發表的《我請求》、《我感謝》、《給一個讀者的信》,都是用正直、坦誠、熱切的拳拳之心,說出真實的話語,顯示了她對祖國、對人民深沉的愛。
4、冰心與祖父的故事。
祖父謝鑾思見冰心很有出息,從心裡感到欣慰,但從不當面誇她。一天晚上,祖父對她講起了貧寒的家世。原來謝家先輩世居福建長樂橫嶺,清朝末年,冰心的曾祖父為災患所迫,來到福州學裁縫謀生。一年春節,曾祖父去收工錢,因不識字被人賴了帳,兩手空空地回家來。
正等米下鍋的曾祖母聞訊,一聲不吭,含淚走了出去。等到曾祖父去找她時,她正要在牆角的樹上自縊,曾祖父救下了她,倆人抱頭痛哭。他們在寒風中跪下對天立誓,將來如蒙天賜一個兒子,拚死拼活也要讓他讀書識字,好替父親記帳、要帳。他們一連生了五胎,才得了個兒子。
夫妻倆克勤克儉,終於讓謝鑾思成為謝家第一個讀書人,而四個女兒卻因家裡貧窮不能讀書。說到這里,祖父撫摸著小冰心的頭說:「你是我們謝家第一個正式上學讀書的女孩,你一定要好好地讀啊!「小冰心張大眼睛,久久地望著祖父。那個夜晚,祖父那期盼的眼神,那語重心長的話語深深地烙進了她的心裡。
5、冰心與聖經
1913年,全家遷居北京。1914年秋,冰心考入基督教公理會開辦的貝滿女子中學。正是在這里,冰心系統地學習了《聖經》,而且《聖經》課和英文的成績是最好的。冰心回憶道:「我們的《聖經》課已從《舊約》讀到了《新約》,我從《福音》書里了解了耶穌基督這個『人』。
我看到一個窮苦木匠家庭的私生子,竟然能有那麼多信從他的人,而且因為宣傳『愛人如己』,而被殘酷地釘在十字架上,這個形象是可敬的。」此時冰心並沒有信仰,在她心目中,耶穌是人子不是神子。
(3)修真四萬年聽書1957章擴展閱讀: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 ,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成員。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
1919年8月的《晨報》上,冰心發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1923年出國留學前後,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東京大學聘為第一位外籍女講師,講授「中國新文學」課程,於1951年返回中國。
1999年2月28日21時12分冰心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9歲,被稱為"世紀老人"。
冰心 網路
④ 求論文《中國近代以來某一職業的變遷》要求:1500字左右,主要寫從事這一職業的人的變遷
一、商業發展與消費方式的變革
隨著經濟和時代的發展,消費方式往往會出現相應的變化,這在古今中外都是如此。換言之,消費方式的變化,也是經濟與時代發展變遷的具體表現之一。美國學者羅斯托在其《經濟成長的階段》一書中,甚至將消費模式作為劃分時代的一個基本標記。在不同的社會與時代中,消費方式的變化又呈現出諸多不同的特點。例如在近代中國,消費方式的變革與過去相比較,即表現出涉及面廣、變化大、影響深的顯著特點,稱得上是消費領域中前所未有的一場革命。
在近代之所以出現消費方式的重大變革,無疑是緣於新型經濟也即資本主義產生與發展的推動,尤其是西方資本主義的侵入以及中國新式商業的產生和迅速發展,對傳統消費方式形成了巨大的沖擊,進而直接導致了消費革命的出現。
鴉片戰爭之後,洋貨大量湧入中國,即逐漸對中國傳統的消費方式產生了某些影響。例如鴉片戰爭後的道光年間,享用洋貨在上層社會已漸成時尚。社會風氣中已開始出現某種崇洋的傾向。「凡物之極貴重者,皆謂之洋,重樓曰洋樓,彩轎曰洋轎,衣有洋縐,帽有洋筒,掛燈曰洋燈,火鍋名為洋鍋,細而至於醬油之佳者亦名洋醬油,顏料之鮮明者亦呼洋紅洋綠。大江南北,莫不以洋為尚」(註:陳作霖:《炳燭里談》,轉引自陳登原《中國文化史》下冊,第300頁。)。不過,最初的這種變化主要還只是限於通商口岸等少數地區和官僚富裕之家,在普通民眾中的影響尚不普遍。到19世紀末,中國被迫對外開放的通商口岸已增至70餘個,清朝政府自開的口岸也有20多個。於是,洋貨在中國的傾銷更加暢通無阻,已深入到廣大的中小城鎮,甚至在某些鄉村也不難見到洋貨。例如在直隸的玉田,人們消費的洋貨已「不可勝數」,「飲食日用洋貨者,殆不啻十之五矣」(註:姚鎬編:《中國近代對外貿易史資料》,中華書局1962年,第1106頁。);即使是在雲南昭通偏避之區的商店裡,也可見到不少洋貨,包括各種哈刺呢、嗶嘰、羽紗、法蘭絨、鍾表、玻璃等,一應俱全,而且其售價「並非貴得驚人」(註:姚鎬編:《中國近代對外貿易史資料》,中華書局1962年,第1106-1107頁。),因而能夠為普通民眾所接受。
除進口洋貨日益增加之外,甲午戰爭以後,西方各國又通過逼迫清朝政府簽訂《馬關條約》,攫取了在中國的直接投資設廠權,從而利用中國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就地生產和銷售各種商品。在此之前,洋商雖已在中國的某些通商口岸建廠,但為數較少,也未取得合法權利;甲午戰爭後則不僅獲取條約的認可,而且建廠數量急劇增加。於是,在中國本土製造的各種洋貨更加充斥市場。由於其價格較諸進口洋貨更低,所以也更易深入中國普通民眾的家庭,以至於「人置家備,棄舊翻新,耗我貲財,何可悉數」(註:彭澤益編:《中國近代手工業史資料》第2卷,三聯書店1957年,第239頁。)。洋貨的日趨普及,更進一步推動了中國人消費方式的變革。
不僅如此,洋商還將西方的生活與消費方式也直接引入到中國。包括在租界建西式洋樓和西式馬路,參與賽馬、賽船、網球、足球、業余劇社、公園或室內的音樂會等。同時,洋商還在中國創設許多與新生活與新消費方式直接相關的公用事業。例如在上海租界,1862年即出現了第一條西式馬路——靜安寺路;1865年首次安裝了煤氣路燈,並建立了第一條陸路電報線;1874年法國商人米拉從日本引進第一批人力車;1882年英國商人創辦的上海電光公司開始設置路燈;次年又架設自來水管首次放水;1908年有軌電車通車,1914年無軌電車也開通。所有這些,最初雖主要是服務於租界的外國僑民,但也無不影響到中國人生活方式與消費方式的改變。不久之後,在上海南市的華界也相繼出現了電燈、電話、汽車、自來水,並仿照租界改建和新建了多條馬路。如徐家匯一帶「市面大興,既而電車行駛矣,郵政設局矣,電燈、路燈、德律風、自來水次第裝接矣。……日新月異,宛似洋場風景」。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產生並獲得發展,更進一步導致普通民眾消費方式的變革。隨著工商業的不斷發展,中國封建社會男耕女織的傳統生產模式以及相應的消費方式都不得不發生變化。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被破壞之後,許多人被迫離開土地進城當學徒和做工,連婦女也進入紗廠或絲廠謀生。這樣,傳統的消費方式自然隨之改革。過去的家庭多是以土布自製衣服鞋帽,現在則以做工的收入購買包括衣服鞋帽在內的各種新式消費品。即使是在農村,也有越來越多的農戶,因工商業的發展和國內外市場的擴大,開始從事商品化的農業生產,手中擁有了一定的貨幣,從而得以購買一定數量的新式消費品。清末民初的湖北蒲圻縣即有不少農戶種植茶葉和麻,「民國元、二年來,茶價與麻價互漲,財力既裕,居民遂奢僭無等」,許多「農民亦爭服洋布」,中產之家更是「出門則官紗仿綢不以為侈」,「一般青年均羔裘如膏矣」(註:宋延齋:《蒲圻鄉土志》,轉引自嚴昌洪《中國近代社會風俗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82頁。)。
奢侈的高消費過去僅僅是限於官僚、地主之家,因此官僚雲集的京城往往也是消費之都。到近代,其情形則發生了某些變化,消費之都開始向工商業最為發達的地區轉移。不僅如此,工商業越是發達的地區,消費方式的改變也越明顯和越迅速,這一特點更進一步表明消費方式的變革與工商業的發展緊密相關。例如上海是近代中國工商業最為發達的地區,消費方式的變革在上海即顯得十分突出。
開埠之後的上海,進出口貿易發展之迅速和商業繁榮之程度都在全國名列前茅,也是富商大賈能夠縱情享樂而流連忘返的好處所。相比較而言,上海可以說是最早模仿和接受西方生活方式而出現近代消費革命的大都市。即使是素有人間天堂之稱的蘇州、杭州,與生活方式令人眼花繚亂的上海相比,也多有不及之處。19世紀70年代初的《申報》即曾發表過這樣的文字:「凡中國之見所未見、聞所未聞者,惟洋涇浜一區幾於無微不至,無美不臻。」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從消費觀念、消費方式等各方面的迅速變化看,清末民初的上海都堪稱翹楚。在晚清,西方的許多娛樂消費方式已傳入上海,使得「蕞爾一彈丸地」的上海,能夠「舉中國20餘省,外洋20餘國之人民衣於斯,食於斯,攘往熙來,人多於蟻。有酒食以相徵逐,有煙花以快冶遊,有車馬以代步行,有戲園茗肆以資遣興,下而煙館也、書場也、彈子房也、照相店也,無一不引人入勝」(註:《申報》1890年12月1日。)。文人墨客描述近代上海商業之繁華和娛樂之豐盛的各種詞句更是數不勝數,諸如「海天富艷,景物饒人」,「孤冢荒郊,盡變繁華之地;層樓高閣,大開歌舞之場」;「華屋連苑,離廈入雲,燈火輝煌,城開不夜」等等,這些都表明洋洋大觀的上海是一個使人樂不思歸的好地方。中國古代的商人大多崇尚節儉,所獲利潤主要用於購買田地,但及至近代其消費觀念也開始發生明顯的變化。在上海各種娛樂場所奢侈消費大擺排場的各色人等中,即不乏發財致富的商人。一些大商人的交易談判,也改在娛樂場所進行。可見,上海的現代生活對商人也有相當的吸引力。同時,娛樂方式的多樣化,又給商人提供了更多的賺錢機會。
有些研究上海歷史的學者認為,畸形發展的近代上海,稱之為當時中國的色情消費之都或許並不過分。這也是近代中國消費方式變革過程中色情消費泛濫的表現。當時的上海灘上,可謂妓院林立,名花如雲,人稱「十里洋場,粉黛三千」,「妓館之多甲天下」。據20世紀20年代上海知縣估計,上海妓院「有名數者,計千五百餘家,而花煙館及鹹水妹、淡水妹等等尚不與焉」(註:上海通社編:《上海研究資料》,上海書店1984年,第554頁。)。上海妓女的人數也多得驚人,根據本世紀初上海工部局和公董局的報告,租界華人女性中妓女所佔比例高達12.5%。在近代上海,狎妓冶遊已公開化,其方式有叫局、吃花酒、打茶圍、乘車兜風、聽書、弔膀子白相等,種類之多頗有使人應接不暇之感,這種現象在其他許多大城市中是不多見的。有人曾痛心疾首地指出:「無論男女,一入上海皆不知廉恥」,「上海男女淫糜無恥,為中外所羞言」。但更多的上海人,特別是上流社會並不以此為恥。當時在上海流傳的所謂「七恥」中,有一恥是「恥狎幺二」。之所以「恥狎幺二」,乃是因為「幺二」系地位很低的次等妓女。而能夠與那些地位較高的「長三」妓女廝混,則不僅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大張旗鼓地開展選花榜的活動,也反映了上海風流場的興盛。選花榜即是在妓女中選美,1882年已在上海開始舉行。許多報刊為此大肆宣傳,不少文人與嫖客各自為其鍾情的妓女捧場,有時相互之間因筆墨官司鬧得不可開交。妓女一旦榜上有名,立刻身價百倍,其大幅玉照登於各家報紙,成為家喻戶曉的著名人物。與狎妓冶遊成風的社會習俗相適應,上海的色情業也較諸其他城市更為發達興盛,商人非但自身可以躬逢於花天酒地之間,而且還能通過發達的色情業贏利增財,遂趨之若鶩樂此不疲。
從這方面看,近代的上海似乎又是一個藏污納垢的黑色大染缸,消費方式的變革也存在著不良傾向。小說《文明小史》第14回所寫的一件事也反映了一部分人對上海這方面的憎恨:一位青年執意想去上海讀書開眼界,他的老太太表示強烈反對,並說「少年弟子一到上海,沒有不學壞的,而且那裡的混帳女人極多,花了錢不算,還要上當。……有我一日,斷乎不能由你們去胡鬧的。」(註:參見樂正《近代上海人社會心態(1860-1910)》,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20頁。)確實,近代的上海在當時的許多中國人眼中似乎是一個花花世界,在這個花花世界中人人都會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最愚蠢的人到了上海不久,可以變為聰明;最忠厚的人到了上海不久,可以變為狡猾;最古怪的人到了上海不久,可以變為漂亮;拖著鼻涕的小姑娘,不多時可以變為卷發美人;音眼眩和扁鼻的女士,幾天之後可以變為儀態大方的太太。」(註:陳旭麓:《論「海派」》,載復旦大學歷史系編:《中國傳統文化的再估計》,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68頁。)
總之,近代的上海是一個神奇的經濟中心和消費魔都。這種神奇不僅體現於上海經濟的飛速發展,使一個以往不甚起眼的小縣城一躍成為遠東巨埠的大上海,同時,它又是一個無奇不有、光怪陸離的萬花筒,既使人驚訝贊嘆,又受人指責攻擊。盡管如此,上海仍以其強大的神奇魔力,吸引著全國各地乃至西方各國一批又一批的新移民。
需要指出的是,在近代中國消費方式變革的過程中,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的趨向:
一是趨新趕時髦。這實際上也是近代中國商業文化的一個明顯特徵。消費方式變化中表現出的這種傾向,顯然是受到商業文化的影響。例如在商業發達的上海,各業商人無不以種種標新立異和趕時髦的方式,千方百計引導人們加入消費新潮流,以便從中獲取厚利。當時的社會風氣,也推崇各種時髦之舉。19世紀末的《申報》曾發表文章對這種盲目趨新趕時髦的風氣予以批評:「此邦之人鈕於時尚,惟時之從,一若非時不可以為人,非極時不足以勝人。於是妓女則曰時髦,梨園競尚時調,閨閣均效時裝,甚至握管文人亦各改頭易面,口談時務以欺世子。」(註:《申報》1897年7月14日。)受其影響,追趕時髦的消費方式與習俗也日益突出。近代上海的風氣即時時變更,以至「三數年間,往往有如隔代」。特別是「有客籍之人旅遊過此者,謂之較之兩三年前街市有不同焉,以滬上求時新,其風氣較別處為早,其交易較別處為便。而不知在土著之人觀之,則凡諸不同者,不待兩三年也,有一歲而已變者焉,有數月而即變者焉」(註:《申報》1897年7月14日。)。類似的現象並不僅僅發生於上海,在其他許多城市中也大都如此,只是變化的程度和速度不及上海,其原因則是其他地區商業貿易的發展也遠遠不及上海。
二是日益將消費與社交或交易聯在了一起。在傳統社會中,除了交友和增進感情聯絡之外,消費一般都是單純的消閑享受性活動,其方式也比較簡單。而在近代,消費的目的則日趨多樣化,有的是為了從事一般社交活動,但應酬拉關系也成為其中非常重要的目的之一。尤其是對商人而言,所謂社交實際上也是為了建立人際關系網,了解各地行情,廣泛招攬生意。正因為如此,消費變得更加奢侈豪華,而且方式也五花八門。包括到煙店開煙燈,上茶樓打茶圍,赴酒樓設宴叫局,上妓院吃花酒,進賭場碰和賭牌,以及到戲場看戲和在書場聽書等,都成為非常時新的消費方式。只要能達到目的,不惜耗費巨資。近代上海報界文人包天笑曾說:「上海那時的風氣,以吃花酒為交際之方,有許多寓公名流,多流連於此。」(註:包天笑:《釧影樓回憶錄》,香港大華出版社1971年,第359頁。)《滬江商業市景詞》也描述道:「各行貿易待評量,借作茶樓聚會場。每至午申人畢聚,成盤出貨約期忙。」無論是社交還是交易,一旦與侈奢豪華的消費聯在了一起,即大多帶有某種功利色彩,而不再是單純的情感互助行為。有的甚至是出於欺詐目的,通過交際酬酢謀取不義之財。
三是盲目崇洋和講求虛榮。隨著西方文化的輸入和消費方式的變化,傳統的習俗受到猛烈沖擊,中國人在生活方式和日常消費等方面,盲目崇洋和講求虛榮的傾向日益明顯。特別是在青年闊少中,崇洋心理十分盛行,「他們看著外國事,不論是非美惡,沒有一樣不好的;看著自己的國里,沒有一點是好的,所以學外國人惟恐不像」(註:《大公報》1903年4月17日。)。當時曾有人作詞諷剌這種盲目崇洋的行為:「洋帽洋衣洋式樣,短胡兩撇口邊開,平生第一傷心事,碧眼生成學不來。」在交際酬酢日趨盛行的風氣之下,講面子、圖虛榮的消費性格也隨之產生。從當時的生活水平看,侈奢的消費畢竟只有少數富裕者能夠承受,但那些並不富裕者為了虛榮,也常常擺闊氣,穿時髦西裝,出入酒樓妓院,而實際上是「外若繁華,中多拮據,外似有餘,中多不足。」「今年之受債主逼辱者,皆昔日揚揚得意目為闊少者也」;「今之被錦綉而乘車馬,飫梁肉而炫珍奇者,皆家無擔石儲者也。至於冠婚喪祭其素豐者,既動費不貲,其素歉者亦恥居人後,豈知爭一時之體面而費數載之補苴,甚非計之得者乎旨哉?」這種現象的出現,與當時流行的商業化、功利化社會風氣有著密切關系。由於「風俗日漓,見有高車駟馬美食鮮衣之客人皆敬羨,即日事借貸人亦常能應之。若布衣粗食徒步獨行之人,雖品行端方,文章華美,人亦望望然去之矣」(註:《申報》1876年5月22日。)。在這樣扭曲的社會風氣之下,迫使許多人都不得不講求表面上的虛榮。
四是打破了以往在消費領域中的等級尊卑觀念。在中國傳統的封建社會中,尊卑有別,等級森嚴,這種現象即使是在消費領域中也多有體現。例如服飾、器皿等被視為社會等級標志的高檔次消費品,過去一般都是王公貴族、宦官士紳享用,普通民眾則無法染指。如果冒然使用就會被認為是僭越,引起封建貴族的強烈不滿和譴責,甚至帶來不測之禍。到了近代,由於工商貿易的發展和觀念意識的變化,消費已逐漸成為大眾的消費,傳統的消費等級觀念也被打破,消費中所受到的唯一限制是金錢,只要有了錢就可以享受一切。過去,「商賈不衣錦,中產家婦女無金珠羅綺,士大夫一筵之費不過一、二千錢」,現在,「無論士庶輿台,但力所能為,衣服宴飲,越次犯分不為怪」,「向時緞衣貂帽,例非紳士不得僭,今則輿台胥吏亦有服之。一切器用必用紅木、楠、梨等。尋常燕[飲]享,無海錯山珍,群以為恥」(註:黃葦、夏林根編:《近代上海地區方誌經濟史料選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46頁。)。特別是工商業比較發達的地區,這種變化更為突出。例如上海灘上「幾至無人不綢,無人不緞」,「優伶娼妓之服金綉者亦幾視為尋常」;出門乘轎原本是達官貴人的特權,現在則「不分貴賤,出必乘輿」,「有轎役之身分超乎轎中之人者,殊可駭也」。此時,從消費方式中,已難以分辨出等級尊卑,形成了「等威不能辨,貴賤不能別」的新局面。清末上海竹枝詞曾描述說:「高車駟馬過通衢,誰識當年舊博徒,冠履於今真倒置,縉紳家世半屠潔。」對於這種現象,道學之士大為恐慌,他們驚嘆當時的社會「凡事任意潛越,各處皆然,滬上尤甚」,並諷刺那些僭越之人「體制之不諳,禮節之不聞……更不知冠裳為何物,妄人妄服,求欲列於縉紳之間」(註:參見樂正《近代上海人社會心態(1860-1910)》,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2頁。)。盡管道學之士竭力反對,但這種變化仍以無可阻擋之勢繼續向前發展。
綜上所述,近代中國消費方式的變革,雖伴隨著許多消極的負面因素,並且產生了種種不良影響,但從另一方面看,這一變化也有其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對促進工商業的進一步發展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眾所周知,消費水平的提高與工商業的發展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二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也互相促進。一方面,工商業的不斷發展將提高人們的消費水平,改善人們的生活狀況,也改變整個社會的消費習俗;另一方面,消費需求的迅速增加與擴大,也會刺激工商業在原有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對近代中國消費方式的變革需要從多方面予以客觀的認識與分析。
此外,近代新型商業文化的形成,對人們消費方式的變革所產生的重要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作為商業文化載體的商品,具有強大的活力和影響力,它在改變人們消費習俗的過程中發揮著相當深刻的影響。陳旭麓先生論及近代上海的發展變化時,即曾強調五光十色的商品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習俗乃至整個固有文化。他指出:「其實說怪也不怪,這是商品在改善人們的面貌,在熔解中國的固有文化。」(註:陳旭麓:《論「海派」》,載復旦大學歷史系編:《中國傳統文化的再估計》,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68頁。)從實際情況看,商業文化也確實推動了近代消費方式的變革。人們衣食住行的變化,甚或某一時期流行某種款式或消費習俗,大多是由新的商品起先導作用。這稱得上是商業文化的另一種重要功能與作用。
⑤ 林海音在初中涉及到的重要文學常識
步》 莫頓·亨特 美國作家
2 、《紫藤蘿瀑布》 宗璞 《弦上的夢》 《三生石》獲全國優秀小說獎
3 、《童趣》選自《浮生六記·閑情記趣》 沈復 清代文學家
4 、《理想》 流沙河 原名余勛坦
5 、《論語十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 20 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6 、《春》 朱自清 現代散文家、詩人,字佩弦,著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等,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他寧死不吃美國救濟糧。
7 、《濟南的冬天》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著名作家,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作品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老張的哲學》《四世同堂》話劇《茶館》《龍須溝》
8 、《觀滄海》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
9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字樂天,又號香山居士,唐代人著有《白氏長慶集》。《觀刈麥》表現 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10 、《西江月》《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字糼安,號稼軒,宋朝愛國詞人
11 、《風箏》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偉大 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 、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初中學過的文章有:選自《野草》的《風箏》《雪》;選自《朝花夕拾》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藤野先生》;選自《吶喊》的《社戲》《故鄉》《孔乙己》;選自《且介亭雜文》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12 、《〈世說新語〉兩則》劉義慶,南朝人,《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
13 、《皇帝的新裝》 安徒生,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創作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丑小鴨》等大量優秀 的童話作品。
14 、《郭沫若詩兩首》郭沫若,原名郭開貞,詩人、學者、主要作品:詩集《星空》《女神》歷史劇《屈原》《虎符》《棠棣之花》
七年級下冊
1 、《爸爸的花兒落了》(《城南舊事》)林海音 台灣作家
2 、《傷仲永》 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 、字介甫,晚年號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有《臨川先生文集》
3 、《最後一課》 法國作家 都德
4 、《木蘭詩》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是一首古代敘事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又名《木蘭辭》與《孔雀東南飛》被譽為「樂府雙璧」
5 、《鄧稼先》 楊振寧,美籍華裔物理學家,獲 1957 年諾貝爾物理獎
6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聞一多,詩人、學者、民主戰士,著作收在《聞一多全集》
7 、《口技》選自《虞初新志》,是清代張潮編選的筆記體小說,林嗣環,字鐵崖,清代人
8 、《偉大的悲劇》《列夫·托爾斯泰》茨威格,奧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體現在傳記文學和小說創作方面
9 、《荒島餘生》笛福,英國作家,代表作《魯濱孫漂流記》
10 、《誇父逐日》選自《山海經》 ;《兩小兒辯日》(《列子》)
11 、《珍珠鳥》馮驥才
八年級上冊
1 、《蘆花盪》作者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荷花澱》
2 、《中國石拱橋》茅以升,我國著名橋梁學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錢塘江公路、鐵路兩用橋。
3 、《蘇州園林》葉聖陶,名紹鈞,字聖陶,作家、教育家、編輯家,主要作品有《多收了三五斗》《夜》《稻草人》等
4 、《大自然的語言》竺可楨,氣象學、地理學家。
5 、《奇妙的克隆》談家楨,中國院士
6 、《桃花源記》《飲酒》《歸園田居》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人,著名詩人,世稱「靖節先生」著有《陶淵明集》,大部分是記敘事物的文章。
7 、《陋室銘》《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作者劉禹錫,唐代詩人,「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
8 、《愛蓮說》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宋代理學創始人,「說」是一種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敘來論述道理,屬於議論文的一種。
9 、杜甫,字子美,唐代偉大 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稱「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著有《望岳》《春望》《石壕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0 、《三峽》 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所撰《水經注》,詳細記載 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典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11 、《答謝中書書》陶弘景,南北朝時期,著有《陶隱居集》
13 、《使至塞上》王維,字摩詰,唐朝人。
14 、《渡荊門送別》《行路難》 李白,號「青蓮居士」
15 、《游山西村》《卜運算元·詠梅》陸游,字務觀,號放翁。
八年級下冊
1 、《我的母親》胡適,字適之,學者。
2 、《海燕》高爾基,俄國作家,「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 的代表者」(列寧語)長篇小說《母親》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3 、《敬畏自然》 嚴春友
4 、《喂——出來》星新一,日本現代小說家。
5 、《雲南的歌會》選自《沈從文散文集選》,沈從文,現代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
6 、《端午的鴨蛋》選自《汪曾祺全集》汪曾祺,作家
7 、《吆喝》蕭乾,作家,記者,翻譯家
8 、《與朱元思書》吳均,南朝梁代文學家
9 、《送東陽馬生序》宋濂,號潛溪,明初文學家,著作《宋學士文集》,序,文體名,這是一篇贈序。
10 、《赤壁》杜牧,字牧之,唐朝文學家
11 、《過零丁洋》文天祥,宋朝文學家,有《文山先生全集》
12 、《小石潭記》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東集》
13 、《岳陽樓記》《漁家敖·秋思》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著有《範文正公集》
14 、《醉翁亭記》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謚號文忠,北宋著名文學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15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唐代詩人,人稱「岑嘉州」
16 、《己亥雜詩》龔自珍,近代思想家、文學家,是近代啟蒙思想的先驅,《己亥雜詩》共 315 首,多詠懷和諷喻之作。
九年級上冊
1` 、《雨說》鄭愁予,台灣詩人,短詩《錯誤》廣為傳誦。
2 、《敬業與樂業》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學者,著作《飲冰室合集》
3 、《傅雷家書》傅雷,翻譯家、文藝評論家,翻譯《人間喜劇》等作品。
4 、《我的叔叔於勒》莫泊桑,法國,選自《羊脂球》代表作《漂亮朋友》中篇小說《項鏈》《菲菲小姐》等,
5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邏迦·費·因格,美國實業家
6 、《智取生辰綱》選自《水滸》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是題材的長篇白話小說,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7 、《范進中舉》吳敬梓,字敏軒,清代小說家,選自《儒林外史》,該書是我國清代一部長篇諷刺小說,主要描寫封建社會後期知識分子及官紳的活動和精神面貌。
8 、《陳涉世家》司馬遷,字子長,西漢人,史學家,文學家,他用畢生精力著成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全書一百三十篇,世家主要記諸侯之事。
9 、《唐雎不辱使命》《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根據戰國史書編輯而成,共 33 篇。
10 、《望江南》溫庭筠,字飛卿,晚唐人,詩詞兼工,是花澗派的重要作家之一,望江南,詞牌名,又名憶江南,夢江南
11 、《武陵春》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她擅長寫詞,南渡前大體表現閨情,南渡後,詞中充滿孤寂無依的愁苦,反映了南渡人辭鄉別土,國破家亡的感情。
九年級下冊
1 、《我愛這土地》艾青 詩人
2 、《鄉愁》餘光中,台灣詩人
3 、《我用殘損的手掌》戴望舒,詩人,中國現代象徵派詩歌的代表
4 、《變色龍》契訶夫,俄國作家,代表作小說《裝在套子里的人》劇本《萬尼亞舅舅》
5 、《談生命》冰心,現代散文家,小說家,兒童文學作家,原名謝婉瑩
6 、《那樹》 王鼎鈞,台灣當代作家
7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亞,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偉大 的戲劇家和詩人,這是莎士比亞的早期作品,是一部具有極大社會諷刺喜劇
8 、《變臉》魏明倫的戲劇和雜文都非常有名
9 、《公輸》選自《墨子》,《墨子》一書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對墨子言行的輯錄,他是春秋戰國之際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10 、《〈孟子〉兩章》《魚我所欲也》 孟子,名軻,字子輿,是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的一位大師,後人以「孔孟」並提,稱為亞聖
11 、《曹劌論戰》選自《左傳》,春秋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學名著和文學名著
12 、《關雎》《蒹葭》選自《詩經》,是我國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 305 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1、 魯迅 (1881-19360原名周樹人,字豫才,主要的作品集有:小說集(兩部):《吶喊》《彷徨》
2、 朱自清 字佩弦,現代散文家、詩人。著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他的優秀的散文有〈背影〉〈春〉〈荷塘月色〉〈綠〉〈匆匆〉。
5、劉勰 字彥和,南朝梁代文學理論批評家,著有我國第一部文學理論專著〈文心雕龍〉。
12、《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完整的編年體史書。原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依據孔子修訂的魯史《春秋》編訂,記事起於魯隱公元年,止於魯哀公二十七年,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240多年間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很有價值的文獻,也是優秀的散文著作。《燭之武退秦師》就節選自此作品。
13、《國語》:是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共21卷,相傳為左丘明所著,記載了周穆公十二年到周貞王十六年間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的史實。《國語》有「春秋外傳」之稱,現存最早的《國語》注本是三國時吳國的韋昭寫的《國語解》。課文《勾踐滅吳》選自《國語•越語》。
14、《戰國策》:西漢末年劉向編訂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共33篇,主要記載了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及有關的謀議或 辭說。它標志著我國古代歷史散文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給後世散文和辭賦的創作以重大影響。16、《論語》:是記錄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是孔門弟子(包括再傳弟子)根據自己的記憶或耳聞的傳說寫下來的。它是有關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經典著作,全書共20篇,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17、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我國古代最早的文藝理論批評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仁」,包含「仁者愛人」和「克己復禮為仁」兩層含義。
18、《孟子》:是記載戰國時期思想家孟軻言行的書,有孟子及其弟子編成,共七篇,內容涉及政治活動、政治學說以及哲學、倫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其中的文章以雄辯著稱,善用排比句式,筆試咄咄逼人。《寡人之於國也》即出自此作品。
19、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鄒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是繼孔子之後的儒家大師。他將孔子「仁」的思想發展為「仁政」的政治主張,強調「民貴君輕」,重視民心向背;提出「性善」論,認為人性本來是善良的。
20、《荀子》:是戰國末期思想家荀況所著,一小部分出於其弟子之手,現存32篇。
21、荀子:名況,尊號「卿」,戰國時趙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是先秦唯物主義的集大成者。他提出「性惡」論,「天行有常」「人定勝天」的思想。
22、《莊子》:是戰國中期思想家莊周和他的門人以及後學所著,又名《南華經》,現存33篇,包括內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
23、莊子:名周,戰國時宋國人,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與老子合稱「老莊」。
24、老子: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創始人,姓李名耳,人稱老聃,著有《老子》,又稱《道德經》。
25、賈誼:世稱賈生或賈長沙、賈太傅,西漢政論家、文學家。代表作品有《過秦論》《吊屈原賦》《鵩鳥賦》。
26、《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又稱《太史公書》,它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至漢武帝時期近三千年的歷史。全書130篇,分為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開創了我國傳記文學的先河,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本紀:按年代記敘帝王的言行和政績。表:按年代譜列各時期的重大事件。
書:記錄了各種典章制度的沿革。
世家:記述了諸侯國的興衰和傑出人物的業績。
列傳:記載了各種名人的生平和事跡。
27、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
28、王羲之:字逸少,世稱王右軍。東晉書法家、文學家,有「書聖」之稱,他所書的《蘭亭集序》為傳世名篇。
29、陶潛:又名2,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東晉大詩人,曾做彭澤縣令,後辭官歸家,隱居田園,寫了大量的詩作。詩歌《歸田園居》、《飲酒》,散文《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賦《五柳先生傳》皆為傳世名篇,有《陶淵明集》。
一古典文學
(一)春秋時期
《詩經》,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由孔子編輯。分風、雅、頌三個組成部分,使用賦、比、興的手法。《伐檀》《碩鼠》
《論語》,記載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論和行動,由孔子的弟子編纂。孔子(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魯國人,春秋時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論語》六則 《侍坐》 《季氏將伐顓臾》《荷 丈人》
《左傳》,我國第一部敘事比較詳細的編年史,記載了春秋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的大事,相傳是左秋明所作。《曹劌論戰》《 之戰》
(二)戰國時期
《莊子》,莊周及其弟子所作,道家學派著作。《庖丁解牛》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言行,為孟子及其弟子所著。孟子(約前372~約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齊桓晉文之事》《魚我所欲也》《庄暴見孟子》
《荀子》,作者荀況,戰國時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勸學》
《韓非子》,韓非和後人所作,法家的作品。韓非,荀子的學生。《扁鵲見蔡桓公》《智子疑鄰》《五蠹》
《呂氏春秋》,秦相呂不韋集合門客編輯而成,雜家的代表作,以儒家、道家思想為主,吸收了墨家、法家等各家的思想。《察今》《察傳》
《列子》,相傳是戰國時列禦寇所作。《愚公移山》
《戰國策》,記載戰國時代各國游說之士的策略,作者不可考,由西漢劉向整理而成,共33篇。《唐雎不辱使命》《鄒忌諷齊王納諫》《馮諼客孟嘗君》《荊軻刺秦王》
《楚辭》,西漢劉向收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匯集而成,共17篇。屈原(約前340~約前278年),楚國浪漫主義愛國詩人,《離騷》為代表作。《涉江》
(三)漢朝
賈誼,西漢的政治家、文學家。《過秦論》《論積貯疏》 《淮南子》,西漢劉安及其門客編輯,為雜家著作。《塞翁失馬》
《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長達三千年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歷史。作者司馬遷(約前145~?年),字子長,西漢傑出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繼承父業任太史令。《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屈原列傳》《信陵君竊符救趙》
《漢書》,紀傳體史書,東漢史學家班固受詔編寫,未完,死於獄中,後由班昭、班彪等完成。《蘇武》
《孔雀東南飛》,是保存下來的最早的長篇敘事詩,大約產生於漢代末,最早見於南朝陳代徐陵編的《玉台新詠》。《孔雀東南飛》 (四)魏晉南北朝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政治家、軍事家、詩人。《短歌行》《觀滄海》《龜雖壽》
諸葛亮(181~234年)政治家、軍事家。《出師表》
曹植(192~232年),字子建,詩人,曹操的第三子。《七步詩》
《搜神記》,筆記體志怪小說,作者是東晉史學家、文學家干寶。《干將莫邪》
陶淵明(365~427年),東晉詩人,字元亮(一說字潛,字淵明),存留120多首詩,其中20多首田園詩,開辟五言詩的新境界。《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飲酒》
《水經注》,作者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水經》是古代一部記我國河流水道的書,酈道元為之作注。《三峽》
《後漢書》,南朝史學家范曄所著,與《史記》《漢書》合稱"三史"。 《張衡傳》
丘遲,南朝齊、梁間的文學家。《與陳伯之書》
《木蘭詩》,民間敘事詩,北朝樂府民歌中最傑出的作品。《木蘭詩》
吳均,南朝人。《與朱元思書》
(五)唐朝
唐初文壇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之渙,詩人,歌詠邊塞的詩歌最著名。《涼州詞》《登鸛鵲樓》 孟浩然,擅長山水田園詩,與王維並稱"王孟"。 《春曉》《過故人庄》
王昌齡,擅長七絕,主要寫邊塞詩和宮怨詩。《芙蓉樓送辛漸》
王維,字摩詰,曾官至尚書右丞,故世人稱"王右丞",其詩有詩、畫、音樂合一的特色。《觀獵》《鳥鳴澗》《送元二使至安西》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想像豐富,感情奔放,形象雄奇,語言瑰麗活潑,擅長樂府和絕句,許多詩成為千古絕唱。存詩近千首。
《夜靜思》《送友人》《秋登宣城謝眺北樓》《望天門山》《秋浦歌》《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傑出現實主義詩人。曾任工部員外郎,後世稱為"杜工部"。其詩感情真切,思想深刻,意境深沉,語言准確,存詩1400多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江畔獨步尋花》《江南逢李龜年》《石壕吏》《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兵車行》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晚唐現實主義詩人。其詩深刻反映現實,反映民眾的疾苦,感情充沛,語言通俗,雅俗共賞。存詩近3000首。《錢塘湖春行》《憶江南》《賣炭翁》《琵琶行(並序)》
韓愈(768~824年)字退之,世稱韓昌黎,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積極提倡古文運動,恢復古代朴實文風,留下大量文情並茂的文章。《馬說》《師說》《原毀》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東解(xie)州人。積極提倡古文運動,寫出大量優秀散文、游記、寓言、詩歌等作品。《小石潭記》《童區寄傳》《捕蛇者說》
杜牡,字牧之,號樊川。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江南春絕句》《阿房宮賦》
岑參,詩人,是寫邊塞詩的代表人物之一。《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劉禹錫,字夢得,著有《劉夢得文集》。《陋室銘》
崔灝,著名詩人。《黃鶴樓》 (六)宋朝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著有《範文正公集》。《岳陽樓記》
歐陽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號醉翁、六一居士,謚號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在散文、詩歌、史傳編寫、詩文評論方面均有成就。《醉翁亭記》《伶官傳序》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著作以史論、政論為主,與其子蘇軾、蘇轍並稱"三蘇",著有《嘉 集》《六國論》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北宋文壇領袖,詩、詞、散文有著極高的成就。倡導詩文革新運動。著有《東坡全集》《東坡志林》等。《浣溪紗》《念奴嬌•赤壁懷古》《題西林壁》《石鍾山記》《教戰守策》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晚號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提倡變法。因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謚號文,人稱王文公。倡導詩文革新運動。著有《王臨川集》等。《傷仲永》《游褒禪山記》
司馬光(1019~1086年),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政治上反對王安石變法。花了19年時間主持編寫了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訓儉示康》《赤壁之戰》
李清照,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在散文詩詞方面均有成就,後人輯有《漱玉集》。《武陵春》《如夢令》 陸游(1152~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人。南宋著名愛國詩人,是我國詩人當中創作數量最多的一個,存詩9300多首。《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訴衷情》《過小孤山大孤山》
辛棄疾(1140~1207年)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人,南宋著名愛國詞人,存詞600多首。《西江月》《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文天祥(1236~1283年)字宋瑞、履善,自號文山,廬陵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寫了許多愛國主義的詩文,被俘不屈,壯烈殉國。著有《指南錄》等。《過零丁洋》《〈指南錄〉後序》 沈括,字存中,北宋政治家、科學家,所著《夢溪筆談》是綜合性學術專著。《活板》《采草葯》《雁盪山》
柳永,字耆卿,北宋婉約派詞人。《雨霖鈴》
周敦頤,字茂叔,著名哲學家。《愛蓮說》
姜夔,南宋詞人。《揚州慢》
(七)元明
關漢卿,號已齋叟,元代雜劇作家,寫了60多種雜劇,現存18種。《竇娥冤》
施耐庵,著有描寫農民革命斗爭的長篇小說《水滸》,是在民間傳說、說書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是我國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楊修之死》《群英會蔣干中計》 吳承恩,在民間傳說、雜劇和其他著作的基礎上創作《西遊記》,是浪漫主義的長篇神話小說。《美猴王》
馮夢龍,通俗小說作家,作品以所輯《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喻世明言》最著名。《灌園叟晚逢仙女》
張溥,明末文學家。《五人墓碑記》
(八)清朝
蒲松齡,字留仙、劍臣,號柳泉,代表作為文言短篇志怪小說集《聊齋志異》。《促織》
方苞,散文家,"桐城派"創始人。《獄中雜記》《左忠毅公逸事》
吳敬梓,所做《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優秀長篇諷刺小說。《范進中舉》
曹雪芹,名 ,字夢阮,好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完成了《紅樓夢》前80回,《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現實主義的最高峰。《葫蘆僧判斷葫蘆案》《林黛玉進賈府》
全祖旺,文學家、史學家。《梅花嶺記》
龔自珍,散文家,"桐城派"奠基人之一。《病梅館記》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是改良主義思想家、宣傳家。《少年中國說》《譚嗣同》
劉鶚,著有《老殘游記》,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明湖居聽書》
······································
說行天下:小說網站上千個,總有一個適合您。 說行天下 最給力.
⑥ 急求~!!初中人教版文學常識總復習
七年級上冊
1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頓·亨特 美國作家
2 、《紫藤蘿瀑布》 宗璞 《弦上的夢》 《三生石》獲全國優秀小說獎
3 、《童趣》選自《浮生六記·閑情記趣》 沈復 清代文學家
4 、《理想》 流沙河 原名余勛坦
5 、《論語十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 20 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6 、《春》 朱自清 現代散文家、詩人,字佩弦,著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等,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他寧死不吃美國救濟糧。
7 、《濟南的冬天》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著名作家,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作品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老張的哲學》《四世同堂》話劇《茶館》《龍須溝》
8 、《觀滄海》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
9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字樂天,又號香山居士,唐代人著有《白氏長慶集》。《觀刈麥》表現 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10 、《西江月》《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字糼安,號稼軒,宋朝愛國詞人
11 、《風箏》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偉大 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 、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初中學過的文章有:選自《野草》的《風箏》《雪》;選自《朝花夕拾》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藤野先生》;選自《吶喊》的《社戲》《故鄉》《孔乙己》;選自《且介亭雜文》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12 、《〈世說新語〉兩則》劉義慶,南朝人,《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
13 、《皇帝的新裝》 安徒生,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創作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丑小鴨》等大量優秀 的童話作品。
14 、《郭沫若詩兩首》郭沫若,原名郭開貞,詩人、學者、主要作品:詩集《星空》《女神》歷史劇《屈原》《虎符》《棠棣之花》
七年級下冊
1 、《爸爸的花兒落了》(《城南舊事》)林海音 台灣作家
2 、《傷仲永》 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 、字介甫,晚年號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有《臨川先生文集》
3 、《最後一課》 法國作家 都德
4 、《木蘭詩》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是一首古代敘事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又名《木蘭辭》與《孔雀東南飛》被譽為「樂府雙璧」
5 、《鄧稼先》 楊振寧,美籍華裔物理學家,獲 1957 年諾貝爾物理獎
6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聞一多,詩人、學者、民主戰士,著作收在《聞一多全集》
7 、《口技》選自《虞初新志》,是清代張潮編選的筆記體小說,林嗣環,字鐵崖,清代人
8 、《偉大的悲劇》《列夫·托爾斯泰》茨威格,奧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體現在傳記文學和小說創作方面
9 、《荒島餘生》笛福,英國作家,代表作《魯濱孫漂流記》
10 、《誇父逐日》選自《山海經》 ;《兩小兒辯日》(《列子》)
11 、《珍珠鳥》馮驥才
八年級上冊
1 、《蘆花盪》作者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荷花澱》
2 、《中國石拱橋》茅以升,我國著名橋梁學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錢塘江公路、鐵路兩用橋。
3 、《蘇州園林》葉聖陶,名紹鈞,字聖陶,作家、教育家、編輯家,主要作品有《多收了三五斗》《夜》《稻草人》等
4 、《大自然的語言》竺可楨,氣象學、地理學家。
5 、《奇妙的克隆》談家楨,中國院士
6 、《桃花源記》《飲酒》《歸園田居》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人,著名詩人,世稱「靖節先生」著有《陶淵明集》,大部分是記敘事物的文章。
7 、《陋室銘》《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作者劉禹錫,唐代詩人,「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
8 、《愛蓮說》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宋代理學創始人,「說」是一種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敘來論述道理,屬於議論文的一種。
9 、杜甫,字子美,唐代偉大 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稱「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著有《望岳》《春望》《石壕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0 、《三峽》 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所撰《水經注》,詳細記載 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典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11 、《答謝中書書》陶弘景,南北朝時期,著有《陶隱居集》
13 、《使至塞上》王維,字摩詰,唐朝人。
14 、《渡荊門送別》《行路難》 李白,號「青蓮居士」
15 、《游山西村》《卜運算元·詠梅》陸游,字務觀,號放翁。
八年級下冊
1 、《我的母親》胡適,字適之,學者。
2 、《海燕》高爾基,俄國作家,「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 的代表者」(列寧語)長篇小說《母親》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3 、《敬畏自然》 嚴春友
4 、《喂——出來》星新一,日本現代小說家。
5 、《雲南的歌會》選自《沈從文散文集選》,沈從文,現代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
6 、《端午的鴨蛋》選自《汪曾祺全集》汪曾祺,作家
7 、《吆喝》蕭乾,作家,記者,翻譯家
8 、《與朱元思書》吳均,南朝梁代文學家
9 、《送東陽馬生序》宋濂,號潛溪,明初文學家,著作《宋學士文集》,序,文體名,這是一篇贈序。
10 、《赤壁》杜牧,字牧之,唐朝文學家
11 、《過零丁洋》文天祥,宋朝文學家,有《文山先生全集》
12 、《小石潭記》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東集》
13 、《岳陽樓記》《漁家敖·秋思》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著有《範文正公集》
14 、《醉翁亭記》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謚號文忠,北宋著名文學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15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唐代詩人,人稱「岑嘉州」
16 、《己亥雜詩》龔自珍,近代思想家、文學家,是近代啟蒙思想的先驅,《己亥雜詩》共 315 首,多詠懷和諷喻之作。
九年級上冊
1` 、《雨說》鄭愁予,台灣詩人,短詩《錯誤》廣為傳誦。
2 、《敬業與樂業》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學者,著作《飲冰室合集》
3 、《傅雷家書》傅雷,翻譯家、文藝評論家,翻譯《人間喜劇》等作品。
4 、《我的叔叔於勒》莫泊桑,法國,選自《羊脂球》代表作《漂亮朋友》中篇小說《項鏈》《菲菲小姐》等,
5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邏迦·費·因格,美國實業家
6 、《智取生辰綱》選自《水滸》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是題材的長篇白話小說,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7 、《范進中舉》吳敬梓,字敏軒,清代小說家,選自《儒林外史》,該書是我國清代一部長篇諷刺小說,主要描寫封建社會後期知識分子及官紳的活動和精神面貌。
8 、《陳涉世家》司馬遷,字子長,西漢人,史學家,文學家,他用畢生精力著成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全書一百三十篇,世家主要記諸侯之事。
9 、《唐雎不辱使命》《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根據戰國史書編輯而成,共 33 篇。
10 、《望江南》溫庭筠,字飛卿,晚唐人,詩詞兼工,是花澗派的重要作家之一,望江南,詞牌名,又名憶江南,夢江南
11 、《武陵春》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她擅長寫詞,南渡前大體表現閨情,南渡後,詞中充滿孤寂無依的愁苦,反映了南渡人辭鄉別土,國破家亡的感情。
九年級下冊
1 、《我愛這土地》艾青 詩人
2 、《鄉愁》餘光中,台灣詩人
3 、《我用殘損的手掌》戴望舒,詩人,中國現代象徵派詩歌的代表
4 、《變色龍》契訶夫,俄國作家,代表作小說《裝在套子里的人》劇本《萬尼亞舅舅》
5 、《談生命》冰心,現代散文家,小說家,兒童文學作家,原名謝婉瑩
6 、《那樹》 王鼎鈞,台灣當代作家
7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亞,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偉大 的戲劇家和詩人,這是莎士比亞的早期作品,是一部具有極大社會諷刺喜劇
8 、《變臉》魏明倫的戲劇和雜文都非常有名
9 、《公輸》選自《墨子》,《墨子》一書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對墨子言行的輯錄,他是春秋戰國之際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10 、《〈孟子〉兩章》《魚我所欲也》 孟子,名軻,字子輿,是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的一位大師,後人以「孔孟」並提,稱為亞聖
11 、《曹劌論戰》選自《左傳》,春秋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學名著和文學名著
12 、《關雎》《蒹葭》選自《詩經》,是我國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 305 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1、 魯迅 (1881-19360原名周樹人,字豫才,主要的作品集有:小說集(兩部):《吶喊》《彷徨》
2、 朱自清 字佩弦,現代散文家、詩人。著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他的優秀的散文有〈背影〉〈春〉〈荷塘月色〉〈綠〉〈匆匆〉。
5、劉勰 字彥和,南朝梁代文學理論批評家,著有我國第一部文學理論專著〈文心雕龍〉。
12、《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完整的編年體史書。原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依據孔子修訂的魯史《春秋》編訂,記事起於魯隱公元年,止於魯哀公二十七年,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240多年間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很有價值的文獻,也是優秀的散文著作。《燭之武退秦師》就節選自此作品。
13、《國語》:是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共21卷,相傳為左丘明所著,記載了周穆公十二年到周貞王十六年間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的史實。《國語》有「春秋外傳」之稱,現存最早的《國語》注本是三國時吳國的韋昭寫的《國語解》。課文《勾踐滅吳》選自《國語•越語》。
14、《戰國策》:西漢末年劉向編訂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共33篇,主要記載了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及有關的謀議或 辭說。它標志著我國古代歷史散文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給後世散文和辭賦的創作以重大影響。16、《論語》:是記錄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是孔門弟子(包括再傳弟子)根據自己的記憶或耳聞的傳說寫下來的。它是有關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經典著作,全書共20篇,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17、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我國古代最早的文藝理論批評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仁」,包含「仁者愛人」和「克己復禮為仁」兩層含義。
18、《孟子》:是記載戰國時期思想家孟軻言行的書,有孟子及其弟子編成,共七篇,內容涉及政治活動、政治學說以及哲學、倫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其中的文章以雄辯著稱,善用排比句式,筆試咄咄逼人。《寡人之於國也》即出自此作品。
19、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鄒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是繼孔子之後的儒家大師。他將孔子「仁」的思想發展為「仁政」的政治主張,強調「民貴君輕」,重視民心向背;提出「性善」論,認為人性本來是善良的。
20、《荀子》:是戰國末期思想家荀況所著,一小部分出於其弟子之手,現存32篇。
21、荀子:名況,尊號「卿」,戰國時趙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是先秦唯物主義的集大成者。他提出「性惡」論,「天行有常」「人定勝天」的思想。
22、《莊子》:是戰國中期思想家莊周和他的門人以及後學所著,又名《南華經》,現存33篇,包括內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
23、莊子:名周,戰國時宋國人,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與老子合稱「老莊」。
24、老子: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創始人,姓李名耳,人稱老聃,著有《老子》,又稱《道德經》。
25、賈誼:世稱賈生或賈長沙、賈太傅,西漢政論家、文學家。代表作品有《過秦論》《吊屈原賦》《鵩鳥賦》。
26、《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又稱《太史公書》,它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至漢武帝時期近三千年的歷史。全書130篇,分為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開創了我國傳記文學的先河,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本紀:按年代記敘帝王的言行和政績。表:按年代譜列各時期的重大事件。
書:記錄了各種典章制度的沿革。
世家:記述了諸侯國的興衰和傑出人物的業績。
列傳:記載了各種名人的生平和事跡。
27、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
28、王羲之:字逸少,世稱王右軍。東晉書法家、文學家,有「書聖」之稱,他所書的《蘭亭集序》為傳世名篇。
29、陶潛:又名2,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東晉大詩人,曾做彭澤縣令,後辭官歸家,隱居田園,寫了大量的詩作。詩歌《歸田園居》、《飲酒》,散文《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賦《五柳先生傳》皆為傳世名篇,有《陶淵明集》。
一古典文學
(一)春秋時期
《詩經》,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由孔子編輯。分風、雅、頌三個組成部分,使用賦、比、興的手法。《伐檀》《碩鼠》
《論語》,記載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論和行動,由孔子的弟子編纂。孔子(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魯國人,春秋時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論語》六則 《侍坐》 《季氏將伐顓臾》《荷 丈人》
《左傳》,我國第一部敘事比較詳細的編年史,記載了春秋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的大事,相傳是左秋明所作。《曹劌論戰》《 之戰》
(二)戰國時期
《莊子》,莊周及其弟子所作,道家學派著作。《庖丁解牛》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言行,為孟子及其弟子所著。孟子(約前372~約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齊桓晉文之事》《魚我所欲也》《庄暴見孟子》
《荀子》,作者荀況,戰國時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勸學》
《韓非子》,韓非和後人所作,法家的作品。韓非,荀子的學生。《扁鵲見蔡桓公》《智子疑鄰》《五蠹》
《呂氏春秋》,秦相呂不韋集合門客編輯而成,雜家的代表作,以儒家、道家思想為主,吸收了墨家、法家等各家的思想。《察今》《察傳》
《列子》,相傳是戰國時列禦寇所作。《愚公移山》
《戰國策》,記載戰國時代各國游說之士的策略,作者不可考,由西漢劉向整理而成,共33篇。《唐雎不辱使命》《鄒忌諷齊王納諫》《馮諼客孟嘗君》《荊軻刺秦王》
《楚辭》,西漢劉向收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匯集而成,共17篇。屈原(約前340~約前278年),楚國浪漫主義愛國詩人,《離騷》為代表作。《涉江》
(三)漢朝
賈誼,西漢的政治家、文學家。《過秦論》《論積貯疏》 《淮南子》,西漢劉安及其門客編輯,為雜家著作。《塞翁失馬》
《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長達三千年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歷史。作者司馬遷(約前145~?年),字子長,西漢傑出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繼承父業任太史令。《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屈原列傳》《信陵君竊符救趙》
《漢書》,紀傳體史書,東漢史學家班固受詔編寫,未完,死於獄中,後由班昭、班彪等完成。《蘇武》
《孔雀東南飛》,是保存下來的最早的長篇敘事詩,大約產生於漢代末,最早見於南朝陳代徐陵編的《玉台新詠》。《孔雀東南飛》 (四)魏晉南北朝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政治家、軍事家、詩人。《短歌行》《觀滄海》《龜雖壽》
諸葛亮(181~234年)政治家、軍事家。《出師表》
曹植(192~232年),字子建,詩人,曹操的第三子。《七步詩》
《搜神記》,筆記體志怪小說,作者是東晉史學家、文學家干寶。《干將莫邪》
陶淵明(365~427年),東晉詩人,字元亮(一說字潛,字淵明),存留120多首詩,其中20多首田園詩,開辟五言詩的新境界。《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飲酒》
《水經注》,作者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水經》是古代一部記我國河流水道的書,酈道元為之作注。《三峽》
《後漢書》,南朝史學家范曄所著,與《史記》《漢書》合稱"三史"。 《張衡傳》
丘遲,南朝齊、梁間的文學家。《與陳伯之書》
《木蘭詩》,民間敘事詩,北朝樂府民歌中最傑出的作品。《木蘭詩》
吳均,南朝人。《與朱元思書》
(五)唐朝
唐初文壇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之渙,詩人,歌詠邊塞的詩歌最著名。《涼州詞》《登鸛鵲樓》 孟浩然,擅長山水田園詩,與王維並稱"王孟"。 《春曉》《過故人庄》
王昌齡,擅長七絕,主要寫邊塞詩和宮怨詩。《芙蓉樓送辛漸》
王維,字摩詰,曾官至尚書右丞,故世人稱"王右丞",其詩有詩、畫、音樂合一的特色。《觀獵》《鳥鳴澗》《送元二使至安西》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想像豐富,感情奔放,形象雄奇,語言瑰麗活潑,擅長樂府和絕句,許多詩成為千古絕唱。存詩近千首。
《夜靜思》《送友人》《秋登宣城謝眺北樓》《望天門山》《秋浦歌》《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傑出現實主義詩人。曾任工部員外郎,後世稱為"杜工部"。其詩感情真切,思想深刻,意境深沉,語言准確,存詩1400多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江畔獨步尋花》《江南逢李龜年》《石壕吏》《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兵車行》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晚唐現實主義詩人。其詩深刻反映現實,反映民眾的疾苦,感情充沛,語言通俗,雅俗共賞。存詩近3000首。《錢塘湖春行》《憶江南》《賣炭翁》《琵琶行(並序)》
韓愈(768~824年)字退之,世稱韓昌黎,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積極提倡古文運動,恢復古代朴實文風,留下大量文情並茂的文章。《馬說》《師說》《原毀》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東解(xie)州人。積極提倡古文運動,寫出大量優秀散文、游記、寓言、詩歌等作品。《小石潭記》《童區寄傳》《捕蛇者說》
杜牡,字牧之,號樊川。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江南春絕句》《阿房宮賦》
岑參,詩人,是寫邊塞詩的代表人物之一。《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劉禹錫,字夢得,著有《劉夢得文集》。《陋室銘》
崔灝,著名詩人。《黃鶴樓》 (六)宋朝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著有《範文正公集》。《岳陽樓記》
歐陽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號醉翁、六一居士,謚號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在散文、詩歌、史傳編寫、詩文評論方面均有成就。《醉翁亭記》《伶官傳序》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著作以史論、政論為主,與其子蘇軾、蘇轍並稱"三蘇",著有《嘉 集》《六國論》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北宋文壇領袖,詩、詞、散文有著極高的成就。倡導詩文革新運動。著有《東坡全集》《東坡志林》等。《浣溪紗》《念奴嬌•赤壁懷古》《題西林壁》《石鍾山記》《教戰守策》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晚號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提倡變法。因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謚號文,人稱王文公。倡導詩文革新運動。著有《王臨川集》等。《傷仲永》《游褒禪山記》
司馬光(1019~1086年),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政治上反對王安石變法。花了19年時間主持編寫了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訓儉示康》《赤壁之戰》
李清照,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在散文詩詞方面均有成就,後人輯有《漱玉集》。《武陵春》《如夢令》 陸游(1152~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人。南宋著名愛國詩人,是我國詩人當中創作數量最多的一個,存詩9300多首。《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訴衷情》《過小孤山大孤山》
辛棄疾(1140~1207年)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人,南宋著名愛國詞人,存詞600多首。《西江月》《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文天祥(1236~1283年)字宋瑞、履善,自號文山,廬陵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寫了許多愛國主義的詩文,被俘不屈,壯烈殉國。著有《指南錄》等。《過零丁洋》《〈指南錄〉後序》 沈括,字存中,北宋政治家、科學家,所著《夢溪筆談》是綜合性學術專著。《活板》《采草葯》《雁盪山》
柳永,字耆卿,北宋婉約派詞人。《雨霖鈴》
周敦頤,字茂叔,著名哲學家。《愛蓮說》
姜夔,南宋詞人。《揚州慢》
(七)元明
關漢卿,號已齋叟,元代雜劇作家,寫了60多種雜劇,現存18種。《竇娥冤》
施耐庵,著有描寫農民革命斗爭的長篇小說《水滸》,是在民間傳說、說書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是我國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楊修之死》《群英會蔣干中計》 吳承恩,在民間傳說、雜劇和其他著作的基礎上創作《西遊記》,是浪漫主義的長篇神話小說。《美猴王》
馮夢龍,通俗小說作家,作品以所輯《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喻世明言》最著名。《灌園叟晚逢仙女》
張溥,明末文學家。《五人墓碑記》
(八)清朝
蒲松齡,字留仙、劍臣,號柳泉,代表作為文言短篇志怪小說集《聊齋志異》。《促織》
方苞,散文家,"桐城派"創始人。《獄中雜記》《左忠毅公逸事》
吳敬梓,所做《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優秀長篇諷刺小說。《范進中舉》
曹雪芹,名 ,字夢阮,好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完成了《紅樓夢》前80回,《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現實主義的最高峰。《葫蘆僧判斷葫蘆案》《林黛玉進賈府》
全祖旺,文學家、史學家。《梅花嶺記》
龔自珍,散文家,"桐城派"奠基人之一。《病梅館記》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是改良主義思想家、宣傳家。《少年中國說》《譚嗣同》
劉鶚,著有《老殘游記》,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明湖居聽書》
⑦ 揚州近代史上有哪些名人
李涵秋
【李涵秋】(1873~1923)清末民初文學家。名應漳,字涵秋,號韻花,別署「沁香閣主人」。揚州人。20歲中秀才。29~48歲,先後到安慶、武昌作家庭教師。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返回揚州。宣統二年(1910)起,任兩淮高等小學文史地教員,後兼任江蘇省立第五師范學校國文教師。1921年赴上海,主編《小時報》,兼為《小說時報》及《快活林》等報刊撰寫小說。次年秋,辭職返揚州,未幾病逝。一生著作頗豐,著有長篇小說36部、短篇小說20篇、詩集5卷、雜著5篇、筆記20篇。長篇小說處女作《雙花記》及相繼問世的《雌蝶影》,受到讀者的廣泛歡迎。代表作《過渡鏡》(後易名《廣陵潮》)以揚州社會為背景,以戀愛故事為線索,反映自中法戰爭到五四運動這一階段的社會百態,布局巧妙,通俗幽默,受到當時文藝界稱譽。
王少堂
【王少堂】(1889~1968)評話藝術家。名德庄,又名熙和,藝名少堂。祖籍江都,生於揚州安樂巷。伯父金章、父玉堂均為揚州評話藝人,擅說武(松)、宋(江)、石(秀)、盧(俊義)4個「十回」。王少堂7歲從父學藝,9歲登台,12歲以家傳武(松)十回正式從業,在揚州書壇嶄露頭角。20歲時成為揚州評話界四大名家之一。說書神形兼備,描摹盡致,有聲有色,贏得了「聽戲要聽梅蘭芳,聽書要聽王少堂」的贊譽。1949年後,王少堂先後當選為揚州市人民代表、蘇北文聯常委、揚州曲藝工作者協會主席、江蘇省曲藝研究會會長、中國曲藝工作者協會副主席、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文聯委員。1954年,人民政府為他配備專人,錄制武松、宋江、石秀、盧俊義4個「十回」的全部書目,並翻記成500萬字的文字稿。1958年,政府又組織力量,先後整理出版了他的揚州評話《武松》、《宋江》。
盛白沙
【盛白沙】(1894~1923)革命烈士。名延年、延祺,字白沙。揚州儀徵人。清宣統元年(1909)考入南京兩江商業學堂,次年入南洋水師學堂,後相繼深造於煙台、吳淞、南京海軍學校,歷時8年。其間,於宣統三年(1911)加入中國同盟會,參與策動南京下關海軍起義。1915年在上海參加中華革命黨人發動的奪取「肇和」艦、炮擊江南製造局的反袁世凱起義。1922年4月奉孫中山密令,協同溫樹德等整肅海軍,重組護法艦隊,孫中山委他為「肇和」艦副艦長。1922年6月,粵軍司令陳炯明在廣州發動叛亂,炮轟總統府,盛白沙等人冒生命危險在炮火中將孫中山接至「楚豫」艦,轉登「永豐」艦。當時海軍艦隊司令溫樹德暗中通敵,孫中山任命盛白沙為海軍右指揮,率領各艦痛創叛軍。1923年3月,會同駐汕頭海軍將士發出聲討溫樹德投靠北洋軍閥電。4月15日晨,溫樹德假傳孫中山大元帥命令,將「海圻」、「海琛」艦駛抵汕頭,脅迫「肇和」艦北上投吳佩孚。下午1時許,「肇和」艦上溫樹德黨羽唆使山東籍水兵,以索餉為名,鼓噪鬧事,槍殺了副艦長江澤澍。在此情況下,盛白沙登上「肇和」艦甲板,曉諭官兵,溫樹德黨羽突然在人叢中開槍,甲板上頓時大亂,盛白沙站在高處講話,亂中無法立足,順勢縱身入海,被叛軍射中數彈,成仁殉國。孫中山於翌年以大元帥令追贈海軍中將銜。1985年,江蘇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任中敏
【任中敏】(1897~1991)教育家、學者。原名訥,字中敏,號二北,別號半塘。揚州人。1918年考入北京大學國文系,得到曲學大師吳梅賞識,遂專攻詞曲。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至揚州、南京等地執教,繼至上海大學、復旦大學教授詞曲。1923年任教於蘇州東吳大學,寓居吳梅家,盡讀詞曲善本。後執教於鎮江中學、江蘇省立棲霞鄉村師范等校。1951年任四川大學文學教授。1980年調回揚州工作,先後任揚州師范學院詞曲研究室主任、中國古代文化研究所名譽所長。1981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中國首批博士生導師。任中敏畢生從事教育和學術研究,著述500多萬言。其學術成就主要在詞曲和唐代音樂文藝的研究方面,理清了漢樂府、敦煌歌辭、聲詩、詞、散曲的音樂線索,並橫向梳理了唐代與音樂有關的各門類藝術,創建了相關理論。著作《唐戲弄》獲「第一屆全國戲劇理論著作獎」,《隋唐五代燕樂雜言歌辭集》獲「第五屆中國圖書獎」榮譽獎。1991年,獲國務院頒發的「為發展高等教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獎。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詩人、散文家、學者、教育家。原名自華,字佩弦,號實秋。祖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隨父定居揚州。1916年畢業於江蘇省立第八中學,考入北京大學。1920年大學畢業,先後執教於杭州第一師范學校、揚州江蘇省立第八中學、上海中國公學等校。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成為「為人生」的代表作家。1922年,與俞平伯、葉聖陶等創辦了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個詩刊——《詩》月刊,倡導新詩。1923年發表長詩《毀滅》,引起當時詩壇廣泛注意。繼而寫成《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被譽為白話文藝術的模範。1924年,詩文集《蹤跡》出版。1925年應清華學校之聘,任中文系教授。創作由詩歌轉向散文,同時致力於古典文學研究。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後,其中《背影》和《荷塘月色》兩篇,被選入中學國文教材。1930年代理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46年聞李公朴、聞一多遇害,冒生命危險參加追悼會並演講;是年10月,受校方委託主編《聞一多全集》。同時,他在呼籲和平宣言上簽名,並親往各院校徵求簽名,後又領銜發表抗議國民黨當局任意逮捕人民書,並為清華大學教授起草「反飢餓,反迫害」的罷教宣言。後又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上簽字,在胃病加劇、體重僅有45公斤的情況下,告誡家人無論如何不買政府所售的美國麵粉。1948年8月12日在貧病中逝去。
張永壽
【張永壽】(1907~1989)工藝美術家。字頌椒。揚州人。10歲隨父張金盛學習剪紙,12歲以剪紙為生,奔走於鎮江、南京、上海及蘇北、皖南一帶。20歲回揚州,在多子街設攤賣藝。其剪紙,精巧細膩,生動活潑,獨具一格,名聞大江南北。1951年加入揚州市文聯,從事專業剪紙工作。1954年,《張永壽剪紙集》出版。1956年調入揚州漆器玉石廠。1957年出席全國第一屆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獲輕工業部授予的「老藝人」稱號。1959年,他的《百花齊放剪紙集》出版,郭沫若贈以「揚州藝人張永壽,剪出百花齊放來。請看剪下出春秋,頓使東風遍九垓」一詩。1962年調揚州民間工藝社工作,並帶徒傳藝。1978、1979年先後出席江蘇省和全國第二屆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分別獲工藝美術師職稱和中國工藝美術家榮譽稱號。其間,他的力作《百菊圖》和《百蝶戀花圖》相繼出版。不少作品曾在國內和日本、澳大利亞等地展出,均獲盛譽。1988年,出席全國第三屆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是年揚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他特級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並被評為高級工藝美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