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聽書 » 白事人免費全文小說第四百四十七章

白事人免費全文小說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布時間: 2021-07-01 15:14:10

『壹』 什麼人不好參加葬禮

(一):久病之人、身體虛弱之人、靈異體質之人均不宜參加葬禮。如若不得不去,必須要穿上紅色內衣、內褲、紅襪子迴避大吉。如果參加葬禮返回後,身體突感不適,應盡快找信得過的堂口師傅,除晦洗孝為佳。

(二):新婚期未出百天、月房期未出百天及身上有傷口未癒合者,均不宜參加葬禮。如若不得不去,除了採用紅色內衣之法外,身上有傷口的朋友,還要在包裹傷口的紗布外,拴上五色線、或九色線,迴避大吉。

(三):即將面臨重大考試之人、陞官之人、外出遠行之人均不宜參加葬禮。如若不得不去,需要隨身佩戴文昌帝君錦囊,或魁星令牌,迴避方可。

『貳』 誰有白事人小說全集 主角李三道

可以直接網上搜索

在線就可以看

如下圖

『叄』 局長老媽的葬禮txt全集下載

局長老媽的葬禮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局長老媽的葬禮
作者:上下里郎
局長老媽的葬禮
更新時間2012-10-13 17:21:55 字數:9139
浙贛閩三省交會處,群山環抱中,有一小地方,是我的家鄉――張村。我爺爺酒過三巡後,常常說起戴笠小時候的事。戴笠的外婆是我們村人,小時候的他,經常到外婆家來玩。爺爺說他喜歡看戲聽戲,喜歡在漂亮女人堆里鑽,對土匪一點都不害怕。爺爺說解放前,我們這里土匪很多,經常霸佔別人的妻子。小時候的戴笠就不懼土匪,爺爺說土匪還與他稱兄道弟。戴笠是特務頭子,他本領高強,權力很大。與表哥爭執誰的家鄉好時,我常抬出戴笠。「我愛我的家鄉」是老師經常布置的作文題。我絞著筆套,沉思許久,也不能寫出啥來。總不能寫戴笠吧。為完成作業,爸爸買的作文選就有了用場,摘抄幾段,湊成一篇。家鄉美不美,我沒有想過。觸眼皆是山,抬腿就是水,我生活在其中,感到很舒服。讓我想一個詞來形容形容,對了,如魚得水。我就象一隻小魚,遨遊在家鄉的池塘里。說了那麼久,我還沒有作自我介紹。我這個小地方,有點偏,學校的老師呆不長,離縣城有七十里地,老師就走馬燈地換。來一個新的,就讓我們作自我介紹。我已經把詞兒念得滾瓜爛熟了:「我叫張棟,今年十四歲,喜歡唱歌,喜歡爬山」。我們這里沒有音樂課,唱歌只會跟著電視哼幾句。爬山爬樹我是好手。天天在山裡鑽,夥伴們個個都是好手。我認為自己如魚得水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我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爸爸媽媽很久以前就去一個叫做廈……
確認後請採納

『肆』 辦理喪事一般都是什麼流程呢需要幾天,從人去世開始算

喪事辦理程序

1、辦理死亡手續:

當親人去世後,死者家屬或單位必須開取的死亡證明:正常死亡的,由醫療衛生機構出具醫學死亡證明;非正常死亡的,由區、縣以上公安、司法部門出具死亡證明。

2、注銷戶口:

死者家屬持死亡證明書到駐地派出所注銷戶口。

3、聯系火化:

1)打電話或派人前往殯儀館或殯葬服務站聯系火化,登記死者姓名、住址、年齡、性別、死亡原因、死亡時間、遺體所在地、死者戶口所在地;

2)登記家屬姓名、住址、電話、與死者關系等;

3)預定服務項目,服務時間。

4、接運遺體:

按預定時間,家屬持死亡證明在指定地點等候靈車接運遺體。

5、遺體火化:

1)遺體運送到殯儀館;

2)遺體整容;

3)遺體告別;

4)遺體火化,選購骨灰盒、領取火化證明;

5)領取骨灰。

6、骨灰安放:

按選定方式安放骨灰,並領取骨灰存放證。此後,家屬持此證明來公墓祭掃。

(4)白事人免費全文小說第四百四十七章擴展閱讀

喪葬習俗流傳至今,已經有幾千年歷史。世界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喪葬習俗。雖然喪葬品准備及喪葬程序不斷減化,但是主要內容並沒有太大變化,並且流傳至今,家家躲不開,離不了。喪葬文化,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文明史中的一部分,它涵蓋了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喪葬習俗懂的人不多,但是,做白事司儀行當的人卻不少。

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燒一次紙,燒七次,過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為燒七(也叫:做七或犯七)。今天的人們往往將做七改變為四次,即:一七(被三天原墳所代替)、三七、五七、七七、(只燒單數,燒大七)。

按喪事習俗,燒一七、七七、以死者兒子為主,稱做:有頭,有尾;三七、以死者兒媳為主;五七、以死者女兒為主。(燒五盆紙花)。按喪事習俗,燒七(做七)。

『伍』 《深秋的葬禮》最新txt全集下載

深秋的葬禮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一直都喜歡短短的文字,然後在其中攙雜著寂寞與憂傷.
忽然想問:人,為何總喜歡懷念過去.是因為想要沉浸?還是不斷的逃避?
也許是因為過去存在的故事.
原來,深埋在心底的過去就是傷痛的故事.
故事的背後,有著遠離生活的夢境.
從一個城市去往另一個城市.我放棄了從前的一切.
一個箱子,裝下生命擁有的一切.
凌晨三點的車,空寂的街道.寂靜得可怕.
原來,註定脫離不了的過去.
這一刻才懂得.需要延續的不只有生命.
來到這個陌生的城市~`整理好自己的一切.將衣服疊好.
一個隨意的動作,卻發現一個淡粉色的信封飄落空中.
原來,我又一次欺騙了自己.以為將過去存留在了那個城市.
其實,一直都好好的保存在心裡.
這是我二十年中,第一個關乎幸福的信封.
輕輕的打開,靜靜的翻看.
這樣的動作,我早已習慣.;
(1)
不知不覺,習慣了早晨一根煙,夜裡也一根煙。
習慣了早上用甜美的煙味喚醒身體的知覺,晚上用苦澀的煙味安眠緊張的情緒。
在回醫院做檢查時醫生對我說,讓家人多帶你去以前常去……

『陸』 白事人小說 免費閱讀

http://..com/link?url=mr0Q__71eXPV4jSv1yQFbBCxkxrw90-rA4rWn1k7
白事人
簡介:我是一名白事人,吃的是白飯,小時候發燒燒壞了右眼,老爹卻說是天賜神眼…… 後來萬萬沒想到自己竟然被當成了死人下葬! 正所謂:一丈輕紗兩世人,入土為安不彷徨。回首勿思情人淚,黃泉引路白事人!

『柒』 《十六歲的日記》《精通葬禮的人》川端康成在線閱讀

川端康成短篇集
http://www.ft77.com/down/show.asp?id=922
http://17gofly.com/Soft/mingzhu/200510/1162.html

『捌』 白事人這本小說在哪裡可以看

暗夜文學網,50章之後需要vip。

『玖』 關於白事

舊社會辦白事(喪事)充滿了封建迷信的傳統習俗,尤其是那些軍閥、官僚、下野政客、富商巨賈以及士紳望族的家庭,為了顯示聲望、地位、勢力,在辦白事的過程中極盡排場、鋪張浪費之能事,從人死到安葬要經過許多復雜繁瑣的迷信形式。
如今有些老年人還能記憶起將近一個世紀以來在天津屈指可數的幾次大出殯的情況。如民國總統黎元洪以及幾個軍閥、官僚乃至褚玉璞時代天津李孝女殉親的大出喪等,都是轟動津門的事情。其殯中的全副儀仗隊伍(俗稱「執事」)長達二三里地,而其中一檔一檔的內容有如最熱鬧的「過會」。例如,大殯要「興師動眾」,在沿著出殯路線的馬路兩側搭上看棚,有的動用軍警沿途臨時戒嚴,還有更排場的在出殯前首先用「黃土鋪道,凈水潑街」。至於儀仗行列更是五花八門,以顯其盛又示其威。棺罩未出前庭,而前面的「三營白馬」(出動馬軍一隊百數十人,一律騎白馬倒跨馬槍,代表三營人馬)已經在路上徐徐行進,以示「彈壓」。街上萬頭攢動,此刻卻鴉雀無聲。其後才是連續不斷的各種行列,形成一條走不完的長龍。這些情況雖然也有零星的文字記載,但全部的詳細內容卻鮮為人知。現將「辦白事」的有關情況以及見聞分述在下面。

舊社會所謂「五行八作」是當時人民在社會上謀生的各種行業。它在群眾生活上起著種種不同的服務作用,如果詳細統計起來略可分為三百多行。而在辦白事這一方面就涉及了不少行業。如「杠房」,那時杠房在社會上就不是一個簡單的行業。晚清干這一行的必須有「龍票」(就是一種特殊的執照,那時有幾個行業如錢庄、鹽灘必須領到龍票才能營業),民國以後也必須具有官府發給的「帖」,因此與一般小鋪戶不同。此外如棚鋪、白貨鋪、扎彩作、油漆作、壽衣店、棺材鋪、成衣行、馬車行等等不一面足。有密切關連的還有庵、觀、寺、院等誦經的班子和樂隊、吹鼓手,還有在社會上的閑散人員被臨時湊起來的殯葬「執事」、「打小空的」,乃至附屬於杠房、白貨鋪的一些人,更有賃貨鋪、茶房等輔助性質的人員,這些都是「白事」不可缺少的相關行業。當然,包含在這些行業中的手藝人各有專長,如雕刻、扎制、裱糊、造型、油漆彩畫以及演奏器樂等等。

舊時辦白事的整個內容並非能以三言兩語說清,其中包含了許多從民俗史的文字材料中難以考證的習俗,那些繁瑣的風俗習尚有的有「出處」或寓義,有的則只是相沿成習地流傳下來。而且隨地區不同,習俗也有異。如天津和北京在辦白事上就有出入,僅天津在這一方面又分南禮、北禮之別,「大戶」與「小康之家」也有區別。
准備工作就很麻煩,人一咽氣(這里指的是喪家老人死亡,夠得上大辦白事的人而言)喪家馬上找到近親近友研究辦理。所有一切准備不外是花錢的路數,包括請、設、找。賃、訂、購、制以及其他各項。現以其順序來說:
1.請總管 總管是為了籌備操持好這項喪事的人,他必須有辦此種事的經驗,並能與社會有關行業聯系。還要配備幾位副手聽總管(有的叫總理)的調遣,以有條不紊地挑起擔子。喪家的白事能否辦得順當,與總管關系非常大。
2.設賬房 喪家一般是找親友擔當賬房。他專管白事當中的各種開支,並設立賬目,包括登記親友送來的奠儀和輓聯、祭幛、匾額、花圈、紙活及送的「唪經」等等,其後還要算清開銷,付給勞務費。
3.找杠房 第一是要吉祥板(停屍板),叫忤作。此板是大漆描金活、金壽字,架凳兩個上面也有金花圖案。
4.刻棺木 這有兩種情況。其一是本宅早為老人存好「材」;其二是人死後現由喪家到材鋪看成棺或材料,選好原料運至家門口現由材鋪工人製作。壽材式樣也有南北之分。舊社會的土葬僅在棺材這一項上就要花去很大一部分錢。最講究而貴重的(也是少見的)為陰沉木,其次是金絲楠木、柏木,一般能說的出的是用杉木十三圓,就是用十三棵杉木刻成一棺。除早已漆好的外,都是白茬入殮,然後再上漆(大漆上一道用炭火烤一次),以後還要在棺頭寫字(白色扁字),棺後畫蓮花。
5.找棚鋪 白事搭棚分幾種。有的只搭平棚,講究一些的要搭「起脊棚」,帶花活。有的搭暖棚,兩麵包細席,設天井子,吊藍團鶴天花板。大門口的棚要搭過街樓,起樓子及過脊,掛五彩網。院內棚安裝五彩玻璃窗,有的扎月亮門帶欄桿,月台(靈台)錦地錦帶欄桿,棚內寬敞亮堂,可掛祭幛、輓聯及念經時的「水陸」。此外為招待弔唁親友,在胡同開闊地方搭客座大棚及小灶棚,棚價頗貴。
6.租賃桌椅 白事所用桌椅凳,並在靈桌上擺的五供盤、茶壺、茶碗等用具,要從白貨鋪租賃。
7.找茶房 大辦白事找茶房也很重要,他們表面上是來侍奉客人,但實際是在喪家停靈的若干日子內,一遇唪經等舉動就要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茶房必須通曉喪事的程序及各種禮節,又要了解帶孝的男性與死者的關系,在唪經、入殮、接三、送路、成服、祭門、發引等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工作」路數。茶房頭在這些活動中最應謹慎行事,每一個節骨眼兒上全要做到合乎禮節要求,不能稍有疏忽。主家有幾種親戚如姑太太、姨家太太、舅家等等專門愛「挑刺」。過去有一大家辦白事,在茶房服侍孝子行禮和成服的禮節中出現漏洞,結果姑奶奶打了茶房頭一個耳光子1所以有些較有名聲的茶房頭輕易不敢應大戶的活。不過他們卻賺錢不少,一場大白事下來,他們可分到千數元錢(幾個茶房分),他們在每一種活動中都算錢,如送孝服算一份,念經行禮又一份,祭門、送路、接三等等只要有一項活動就拿一份錢。
8.找白貨鋪 即在白貨鋪租賃喪事過程中用的東西,如喪榜架,以及出殯時一切旗、鑼、傘、扇、雪柳及各種出殯時儀仗用具、用物。
9.請吹鼓手 吹鼓手有兩種,一種是吹奏「大樂」的班子,使用嗩吶、長號、大鼓、大鑼等,其曲牌有「上阿文王序」等;另一種是細樂班子,樂器有笙、管、笛、雲鑼等,俗稱「十番樂」。
10.訂扎彩 即扎制紙人紙馬等。有的扎制精細,高如真人,著絲、麻、綢等衣服,又有扎金山銀山、樹木,以及房屋、室內全堂傢具等等,都按需要的情況訂作。
11.找裁衣店 大家講究在人還沒死預先將孝服趕作好。孝服有區別,本宅應帶孝的人孝衣下擺禿茬不收邊,外姓親戚孝服都收邊。另外本宅內的男女僕人都給孝衣一件,收邊。所有孝服白事過後主家不收回。裁縫店是隨來人通知馬上現做。
12.訂酒席 喪家從大殮起就要預備待客飯食,由本宅廚師做,平日飯不成席,但最少要有八個菜。在最後的唪經、送路、發引的三天中要擺桌待客,有的多至百十桌席,都是山珍海味的上等酒席,分大教、回教席面,也需備素席。這些都是預先在大飯庄請師傅來本宅安灶現作。舊社會還有一些專白吃的人,即使和辦紅白事的主家不認識,他只要知道,就想方設法溜進去坐下來就吃。大棚內招待的客人多,席面多,誰也不認識誰,因此此等人吃完抹抹嘴頭就走,有的吃完了這輪吃那輪,這是常有的情況。
13.零星購置 如小油燈、瓦盆(又叫喪盆,是棺材出堂時孝子摔的盒)、壽罐,用紅頭繩纏繞,送殯時由主婦抱在懷內;其次如白骨頭簪子、白頭繩(系頭用)等等,不一而足。
14.租白轎、租馬車 白轎是為孝婦出殯時乘坐,馬車是為送殯的老幼婦女親友所用。
壽衣
死者的壽衣頗為復雜。民國以來不管死者過去有無「功名」,一般大戶人家都按「官服」穿戴(清王朝官服)。男性共穿七件:布質單褲褂一身,綢質月色上有小圓壽字的棉襖褲一身,藍色綢質壽字長袍一件,綉花平金花袍一件,天素色褂子一件。上衣都沒有領子,不釘扣絆,頭上戴紅纓子官帽,腳穿朝靴,內有棉襪子,戴朝珠。如過去有功名則更麻煩,武官則是武將穿戴。女性也是七件,內穿布褲褂、棉褲襖、大棉襖、氅衣、裙子,外衣都是平金綉花,頭戴鳳冠,披霞帔,還要蓮花墜一個、如意簪一支、九連環一個、鑲珍珠耳環一副,上述都是赤金的。其鳳冠有用點翠珠花的,九連環有用檀香木製的。
珍珠有它的許多用場,如男女鞋尖上各釘一粒,在人口內含一粒,這種排場也不過是顯示其闊綽,別無涵意。再就是所謂「鋪金蓋銀」。黃色綢子壽字棉褥子一件,白綢子壽字寢單一件,另備海褥海被各一件,都是紅綠綢綉花平金,上綉海水江牙(涯),分七雲、九雲,雲越多價錢越貴。海被上邊有一圓孔,可將死人臉部露出,上再敷陀羅被一件(用黃色綢子上印佛像及往生咒花紋等),再就是頭枕、腳枕,都用黃綢子作成,立體、浮貼蓮花,並用各色綾子包鑲在蓮花瓣上。女姓壽衣則為漢裝,也有的按清宮皇後服飾扮裝。
總之,關於壽衣及附屬飾服盡極奢華之能事,不是一般平民百性所能負擔的。
布置
1.室內布置 人死之後各屋裡所有鏡子、懸掛的字畫、箱櫃上的銅活全用白單子蒙上或糊上,桌上擺的帶有彩花的擺設都轉向後面,重孝子屋內的床單、門窗掛簾、椅套墊等全部換上白布的,但在孫媳室內要全換上「靠」色布的。
2.外廂布置 所有各房門都用白紙封其中心,像貼春聯一般。街門的門框、門心也封白紙。
通報。
1.報喪 一切布置停當後,開始向親友報喪。報喪帖是粉色紙條,以家中老僕人的名義出帖,其內容為:
家老爺(或老夫人、大老爺、大夫人)諱XXX於X年X月X日X時壽終正寢,訂於X月X日X時大殮,特此奉聞。家人XXX叩稟
其帖去印刷局(或自己油印)趕印若干份,分送親友(事先開出「溜子」,按姓名、住址送達),以此迎接弔唁之人。
2.立喪榜 喪榜形似舊式大帽鏡,上裝一花牙於帽,高約5尺左右,寬3尺,中心用白紙寫文,放在大門內。
3.掛佐錢紙 黑漆木桿,頭裝白銅如意鉤,掛上白紙一縷(上琢錢印),每串三條,角相連,下端剪成尖頭形(男性)或凹形(女姓)。按死者年歲而定條數。插在木座上,以男左女右置放大門過道。
4.立幡桿 在大門外用三棵杉篙,上塗白粉,男左女右立好,桿頂裝一紙糊的「童子騎仙鶴」。
還有一則是:如死者有父母均在世,不封門,不立幡桿,其靈床也不能停在過堂屋,要停在旁屋。
小殮及孝服
1.小鹼 小殮的程序大體都差不多。有些人家則在老人斷氣前開始為死者理發、刮臉、凈身,女性要梳好頭。之後先由孝子孝女替老人穿小衣,外邊各層壽衣則由忤作辦。
2.領香 人斷氣後,點燃一股香,由屋內送到大門外,扔在街上。同時燒紙人、紙馬、紙轎,意思是叫死人騎馬坐轎走。而由床上移到吉祥板上時,也要請「陰陽生」看好方向,此曰「正寢」。壽衣穿好,在其袖內放燒餅一個,左右手各放一金銀元寶。
靈前有小桌,上放香爐、燭扦、油燈、白蠟、供果。點上一支倒頭香(燒兩頭),然後一張張地燒紙錢,未大殮不得供飯食,大殮後燒紙才能捲起來燒。
3.「獻孝」與「送孝」 獻孝是外姓人(親戚)穿孝,是由孝子或孝婦帶著僕人(或茶房)捧一木茶盤,上放孝服,走到人家面前先叩頭。茶房一舉托盤,穿孝人接過,茶房幫助穿好。另外是向姑老爺或孫姑爺獻孝服,
孝子比姑爺輩多大都得跪獻,叩頭(孝子孝婦見了親友和弔唁的人行禮,都是雙腿跪,其他穿孝的本宅男女行禮是單腿跪)。有句諺語:「孝子頭,滿街流,見了誰都先叩頭。」姑爺輩的人穿漂白布做的常服大褂,黑色線羅馬褂,帽子上加一條漂白布箍,腰系漂白腰帶,孫姑爺則在背後加一紅絨球。
送孝是給未過門的媳婦(XX孫媳)。由家人用托盤一個,上邊放一塊白布,用紅絨線打上十字襯上紅線托,送到女方,是一種象徵性的孝服。而女方由家人接受,挑開紅線,拿去白布,接著放賞錢。如果這些女方在喪家出殯前送上挽帳等奠禮,則喪家要給女方回送一桌上席。
4.喪家孝服分南禮北禮不外是粗白布孝袍,帶扎肚子。有的在帽子兩旁釘一老錢綴上麻,其他人戴直帽。入殮時孝子的麻要剪掉一寸多長,名曰「請麻」,放在材內。再有用白布封鞋,後跟釘一塊紅布,其意是為
後輩人「留福」。
入殮前後
如果說上述各項不過都是一些舊社會常有封建餘毒的排場,下面再揭露一下種種純屬迷信色彩的「過場」與舉動。
1.轉咒 這個舉動是死者停放妥當後,請來幾個和尚在四周轉行念經,以示超度亡魂。而和尚也會做生意,如有的廟專門派和尚到處探聽察看,只要看到哪一宅外立了幡桿,就搶著去轉咒。這以後所有念經活動就得請他們廟的人了,真是在死人身上找財路。
2.迎材 這個節目很簡單,棺材入宅時,請一位「全人」老太太,拿著一升高粱和一條紅布褲子,材到門口,將兩物放入空棺內,高喊「迎財」。同時孝婦們也哭喊「爹(媽)迎財呀!」
3.入鹼 所謂入殮先由陰陽生看好時辰,請來的吹鼓手先奏天津大樂。院內擺有旗、鑼、傘、扇,一時鑼聲瘮人,由孝男抱屍頭部,孝女抱屍腳部,忤作用五尺長白布兜住中腰,放入棺內。用紅包(毛頭紙包大草紙)掖緊四周,放隨葬晶。再用新棉花蓋在臉的四周,叫做「開臉」。再由忤作用銀針蘸盆內清水,在臉上虛劃一下,名曰「開光」。後用棉花蘸水擦一下嘴、臉。當時孝子、女等都站在棺兩旁看著。這時茶房宣布一切停當,請家屬過目有無不妥之處,此時亦是向遺體告別。茶房喊:「還有哪位看看?」如無人再看,由忤作放「子
蓋」,漆封口,後將大蓋浮蓋。眾人舉哀大哭,此時將佐錢紙摘下,放入紙人或紙牛肚內燒掉。
入殮後就開始早晚在靈前供飯。天亮時燒雞鳴紙,晚黑時燒黃昏紙各一次。在供飯時孝婦等均要哭一陣。在人死後將其所枕的枕頭先拆開一小口放在棺材下邊,待出殯時將其內之物倒出燒掉,枕皮扔去,這叫「倒枕
頭」。
4.燒包 用白紙疊好剪成網狀袋,其中裝入金銀紙錁子,口上插紅紙石榴花一朵,每「七」(七天)燒一次,一「七」燒一個,二「七」燒兩個,以此類推,直到七「七」為止。
5.接三 死後第二天晚上唪經(男用和尚,女用道士),到子夜(夜十二時)後「送三」。念經者穿上法衣,敲打法器,上門外(或前院)的高台念經,將各樣紙活在空地燒掉。與此同時在大門外台後放草席,所有孝子及家屬、親友等都面向西方跪在席上(此舉是指死人在望鄉台上最後一次看望家中人)。念經的念到一個階段,家人就大哭一場。接著是「放焰口」。和尚念「召請各路鬼魂」,當念到死者名字,家人舉衣。和尚大座扔小饅頭,有的其中夾著銅錢。看熱鬧的小孩搶著撿。硬說是吃了不害怕,純屬迷信之談。
6.唪經 一般是棺靈在家中停放時間最少三到五「七」(期)(三十五天),最多七「七」,(四十九天)。並非天天念經,都是一「七」一個經。除去在家請的經外,還有至親「送經」。念一棚經的價錢也不一樣,一般說一次要花200至300多元錢(民國時用銀元)。
念經這個「節目」也很復雜。這一天廟里先派來送經箱的,事先布置,在棚內擺幾張桌子,掛紅緞綉花圍,桌子放佛像鏡框、香爐、蠟扦、各種法器(樂器)。桌前附近掛紅緞綉花「歡門」。棚內四壁掛十幀「水陸」,上畫十殿閻君。在門外幡桿上掛一布幡。這都是廟里的「排鋪」應做的工作。開始是和尚便裝(普通和尚服)
坐下念一通,和尚念的一般是金剛經(尼姑同),到下午「燒門子」時,排鋪向和尚喊一聲「師傅們搭衣」,他們穿上綉花道袍(俗稱法衣),披袈裟,吹打法器。
7.燒門紙 將黃昏時,和尚在前,由茶房托一方盤,內放「疏」引路,後面是一些紙活,再後面是帶孝的親戚,最後是本宅人和孝子。這些人排成一列,行經規定的道路,然後到一空地,茶房將托盤交給孝子,點著了「疏」,燒紙活。這些儀式完畢後,和尚仍歸本宅或暫回廟,晚上再來放焰口。
8.放焰口 這個項目分兩種,一是「接三」之後有一場普通形式的放焰口,另一種形式更為復雜,包括如下三點:①傳燈:先在靈台下到經台裝兩條連貫的鐵絲,上安滑輪。靈前放一木仙鶴,其上有一童子拜佛木偶,童子手中托一木盤,可放三盞燈光。前後用白繩拉動,燈光是用黃白色綿紙疊好、剪成菊花形、其中放燈芯(或小蠟燭)。北京辦白事也有此習俗,即是在將死人放在吉祥板時就開始「散燈花」,其意義不外是以此引路燈送魂放亮,和天津大同小異。燈花的數目和死人的歲數成正比,每個燈花在繩上行走約二三分鍾,速度不能快。孝子一直在靈前跪著,時間很長,有時得孝孫暫時代替。②渡橋。這是從靈前的繩上「跑幡」。③十王座。就是先在院內用桌子搭一大經台,約四張桌子碼起來拼湊成台,共四層,有四米來高。念經的和尚均著法衣。四層高處正中坐著「大座」,手拿手鈴,頭戴五佛冠,兩邊的和尚各司吹打法器。如法鼓、鈸、鑼、磬、鍾、木魚、管、笙、笛等,而最下層坐穿黃衣紅袈裟的「長老」。孝子還要跪聽念經。這都是「北派」的舉動,其意義是超度。這其中茶房起著很大作用,他指導著孝子在場內的各種活動。
9.家祭 頭道經後,正午家祭,孝子向靈前行三獻禮。
10.開吊 家祭後算是「禮成」,此時可以接待前來弔唁的親友,門外有一組吹鼓手,一遇有客進門,他們就吹一陣,通知宅內。靈台上兩邊跪著孝子,台中鋪著紅氈拜墊。客人一上台行禮,台下細樂班開始吹奏(來客有較客氣的先將紅氈掀起再行禮),台下有家屬專等謝客(單腿打扦),來客下台,旁邊茶房打鍾,細樂停止,由「知客」(招待員)獻絹花一朵掛在胸前,陪引至客棚休息。
11.散帖 帖為深灰色或土黃色的折卷,外頁印「訃文」二字,內容文字為:不孝男XXX罪孽深重,不自殞滅,禍延
顯考諱XXX(妣X母X氏)痛於X年X月X日X時壽終正寢,距生於X年X月X日XX歲,不孝男侍奉在側,親視含殮,即日遵禮成服,哀此。訃
聞 謹擇於X月X日
禪經
接三
X月X日首七·經送庫
X月X日辰刻發引
孤哀子泣血稽顙
(父死稱孤子、母死稱
哀子)
族繁不及備載
這就是送帖的整個內容,封建禮教的又一表現。
12.題主 神主又稱「靈書」,是寫著死人姓名(有的帶官銜)的木牌位。講究的是用檀香木作的,帶座、帶木套。先是請書家名士寫神主,名曰題主。題寫時孝子去孝服、換吉服(青布袍子馬褂),跪在桌下的紅氈上,寫完後叩頭送客,然後送上席一桌。
13.點主 僅是在寫完的神主上點一筆紅點,就要大費周折。點主所請的人要請有功名的文官,稱為「點主官」。被請者到喪宅時前邊鳴鑼開道,著官便衣、坐八抬大轎,另有長隨捧官服。到後在客廳更官衣,有「吉人」迎接,孝子穿「吉服」跪迎。在一桌前落坐,兩旁有「陪主」。待點主官用新毛筆蘸硃砂在神主的主字上添一紅點(也有孝子刺破中指再加個血點的)。陪主二人一司蘸紅,一司執筆。此後喪家須送敬儀或席面。
出殮前後
1.送路 整個程序進行到「設宴」、「送路」已接近出殯的前夕。設宴招待客人前面提過,不再贅述。送路,是在晚飯後,前導是旗鑼傘扇和死者官銜板,繼之是吹鼓手、和尚或道士,由茶房(知客茶房)引導客人前行,後邊是外姓親屬、本族直系親屬順序,最後是孝子由兩名茶房架著,手托紙制牌位,走到空曠地方焚燒,和尚吹打一通,完畢後孝子叩頭謝客,客散。執事等人返宅吹打到深夜為止,這叫「坐棚」。
2.伴宿 送路歸來,凡是近親友都可在喪家住宿。待到子時辭靈,親屬家人按順序向靈位行禮,奏細樂,名曰「辭靈」。禮畢還要「掃材土」,此土放在重孝子床褥下。接著是「嵌棺」,即將棺材嵌起一角,下墊一枚銅錢,舉哀,棺上壽釘掛一串五綵綢線。
3.撿罐 辭靈的後一項是撿罐。將預備好的壽罐內裝五種雜糧,再由孝子等將死者生前愛吃的菜撿點入罐。筷子由茶房拿著,並放一蘋果堵口。紅布蓋面再用紅絨線纏繞成網路,放棺頭上。這都由茶房操作,待發引時由「全人」將罐放在兒媳婦懷中抱著,坐轎或車送葬。
4.發引 就是出殯。早飯後發引,所來客人吃一頓上席,飯後等著送殯。喪家重孝子都站著吃,表示寢食不安,哀傷已極。
5.參靈 所請的和尚、道士、尼姑、喇嘛、樂隊、吹鼓手都一班一班地到靈台前吹奏一遍,名為參靈,其後開始出殯。
6.喪家發引准備 由「全人」准備點蠟壓炕(用磁瓶放一蘋果)。不到回靈時不得坐炕上。發給本族送殯人兩個小饅頭,揣入懷內,要准備扶孝婦的人,棺出堂,孝婦哭喊留財,其手不準碰門框。
7.祭門 棺將出門,由茶房將大門關閉,貼白紙兩條,此時由「祭門官」(需請有聲望的武職官員)向著外邊大門行禮。禮畢轉頭離去,不進內宅,茶房揭紙開門,事後喪家送祭門官一筆厚禮。
祭門後,門外所排列的出殯儀仗隊都要按行列順序經過喪家門前出發,因此大殯中的這些隊伍往往排滿幾條街道。
8.紙活種類 出殯是另一套紙活,最前面是開路鬼、大頭鬼。紙制的行列有:卧室全部「傢具」,床帳被褥都是真的,還有陳設、古玩,其後是真服裝的「男女僕人」、「丫環」、「小童」等,最少是8個,紙人前胸貼上名字,並將其耳、目、口、鼻扎個眼(以示能聽看、言)。它們手中都捧著一樣東西,如臉盆、梳頭匣、水煙袋、痰盂、糕點、魚肉蔬菜等。有的紙糊馬車、汽車,四輪可活動,由人推行。
9.上杠 發引前一天就在門前空地擺好大杠,名曰「亮杠」。起棺時移到大杠。其時對面搭一高台,和尚手持引魂幡念一陣。孝子跪杠前,這時杠工的指揮打「響尺」,說一聲「請盆!」孝子用力摔盆,大哭一陣,同時放炮三響。茶房接過引魂幡給孝子杠著,另一手拿「哭喪棒」,開始出街上路。另有專人「撤紙錢」,最好的手藝是一撮紙錢向上一扔後,又高、又撒成滿天星,一個個徐落。
出殯
1.儀仗隊的陣容和排列順序按大殯而言,它的順序是:開路鬼,左右各一大頭鬼,銘旌(約4米來高,形如亭子,中掛紅綢子,其上釘死者官銜),其後是一對大鑼,一班吹鼓手(均著號衣),幾對官銜牌,一堂紅彩譜,一頂返魂轎(綠呢黑頂),再就是幾個「大座」,包括燈亭、爐亭、花亭、香亭、影亭(此亭內放遺像及神主),每個大座前有一堂與亭綉片相同顏色的八頂綉花大傘,八掛香譜。然後是僧、道、尼等。大座是由16人一班抬著,兩班人倒,每人發新毛巾一條,打執事的孩子帶劉海箍,發新鞋一雙。 接著是花圈、輓聯、匾額、送殯的親友、客人、紙活、帶孝的親、族、雪柳、孝子(有用孝幔遮住的)。
2.棺杠 棺杠的情況不一樣,視其家勢、地位、經濟力量而定抬杠的人數。最小的16杠(人)、24杠,稍闊的是32杠,最富或有爵位的有48杠,乃至64杠(兩班就是108人),都有雙叫響(頭兒)打響尺,指揮換肩、停止、前進、換班等動作。此人在行進當中還有一套「行話」以示眾人。杠夫穿綠駕衣,黑紅平氈帽上插一雞翎,米黃套褲。
大杠前是一頂大紅綉花傘,半副鸞駕(包括木製金瓜、鉞斧、朝天凳等)。杠後又是半副鸞駕。最後是喪家內眷所乘的白轎、馬車。
整個隊伍行進較慢,有時大座還要「路落」,某一大座壓住陣角,待前邊執事走遠,抬起大座在這段一兩丈遠的路上跑步前進,頭兒口喊「落……」,跑起來講究步子齊,亭子不歪不掂,很是壯觀。
3.茶桌 在出殯經過的路線當中,由總管派人與商號聯系,在其門口設茶桌,為隊伍供應茶水。另有茶房給孝子、內眷等送茶水。
4.路祭 這是由親友送的一個起脊穿堂路祭棚,行列停棚前,將遺像供桌上,並擺祭席一座。孝子在棚內跪陪行禮,眾送殯者順序拜禮。後回到隊伍繼續前進,再有「祭棚」同上。
5.留靈謝客 送殯客人可以在留靈謝客之際離去。全程中可停幾次。
回靈以後
1.大回靈 殯到留靈謝客,幾乎是全部過程已到尾聲。
到了墳地,早巳打好穴,棺木卸下,下穴。埋葬後,還有回靈。銘旌、紙活、雪柳等隨大杠下地後,其餘執事都要回到喪家門前才能散去。神主、遺像由死者的小兒子或孫子請下來,托著安放在住宅內。
2.邁火 大門內放一火盆,由一「全人」拿著冰糖,凡回來的人進門必須邁過火盆,「全人」發給一塊糖果。
3.安靈 喪家在棺木出堂後,在原住室備好白圍桌以供神主、掛遺像、點燭上香,奏細樂,孝子們叩頭行禮安靈。
4.圓墳 葬後3天上午,由孝子、孝女率領家中主要成員帶香蠟紙錁到墳地圓墳,祭奠。請一位穿紅衣的小姑娘繞墳走三圈,名曰「開財門」。回來後孝子們脫孝服,每人取一個紅糖餡的熱饅頭,名曰「冷手抓熱饅
頭」。
至此,全部白事程序就算終結。

『拾』 辦白事都要用到哪些東西辦喪事需要注意什麼有什麼忌諱

1. 指路:親人離世,需要舉行相關儀式」指路」。在這個過程中,同時舉行相應活動,讓逝者認為這個地方是沒有灰塵,是享福的。
2. 喪服:逝者通常都穿白布衫、藍褲。人們認為白色象徵純潔,藍色是民族本色。布需要用平紋,不穿棉衣。子女親手給逝者穿衣。逝者遺物,包括衣服、生活用品等,都要焚燒掉,不能遺留。
3. 停靈:在民間停靈時間,一般不要超過3天,然後在殯儀館舉行追悼及告別儀式。但部分地區,讓當地的」先生″,根據逝者的生辰八字,測算合適的日子舉行追悼儀式。
4. 出殯:過去出殯時,親屬披麻戴孝,靈車上遺體腳朝前。現在出殯有所不同,因殯葬改革,遺體需要火化。火化後,把逝者骨灰及碎骨裝入布袋中,最後裝入骨灰盒,一般是將骨灰盒的正面朝前。
5. 死牲:過去習俗,死了人,根據窮富不同,都要死牲祭獻,大至豬牛,小至雞。逝者如年歲較髙,供品被視為福物,可以分給親屬。祭獻的雞,多留給幫忙送靈下葬的親友出殯回來後食用。
6. 合葬:夫妻合葬的講究,是男在左,女在右,蒙古族相反。若有小輩合葬一起,小輩則在西側,長輩在東側。部分地區,夫妻合葬如有一方先逝去下葬,另一方逝去下葬時,需要將者骨灰盒請出,見面祭拜後,再同時下葬。
7. 朝向:過去都是遺體土葬,朝向是南北豎向,現在骨灰盒是面南背北。也有部分地區參照過去習俗的南北豎向安葬,引用」百年好合」,代表永恆的安詳。
8. 焚燒:傳統習俗,是焚燒元寶、黃紙、紙質生活用品(如:汽車、房子、電視、空調等);
9. 服喪:古時的守孝習俗,近代更變為祭七(祭七:指的是頭七至五七、或七七)。在家設置靈堂,祭百日和周年。服喪期間,需要穿素服,食素食。

熱點內容
筆趣閣免費小說網小說 發布:2025-05-07 13:43:21 瀏覽:486
qq閱讀如何在電腦上發小說 發布:2025-05-07 13:40:21 瀏覽:177
晉江小說閱讀用不了 發布:2025-05-07 13:15:46 瀏覽:31
2018有什麼好看的小說推薦一下 發布:2025-05-07 13:00:19 瀏覽:329
新龍騰全文免費閱讀小說 發布:2025-05-07 12:59:23 瀏覽:286
好看的殺手穿越小說完結的 發布:2025-05-07 12:53:41 瀏覽:637
古代宮斗甜文完結小說 發布:2025-05-07 12:48:40 瀏覽:643
暢讀聽書下載 發布:2025-05-07 12:48:32 瀏覽:359
穿越到多夫世界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07 12:45:12 瀏覽:926
女主復仇言情完結小說 發布:2025-05-07 12:42:08 瀏覽: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