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聽書網
① 黑暗sheng經資源
選我了
聽書博客
換一種方式看小說,聽小說123網給你不一樣的於都體驗
② 鐵齒銅牙紀曉嵐第三部全部劇情
《鐵齒銅牙紀曉嵐3》劇情如下:
《鐵齒銅牙紀曉嵐3》由「好女爭鋒」、「假作真來真亦假」、「江湖江湖」、「辨奸計」和「胭脂紅」五個單元故事組成。
故事由神秘的江南女子陸琳琅(張庭飾)的出現而變得一波不平一波又起。陸姑娘深受乾隆(張鐵林飾)寵愛,暫住紀曉嵐(張國立飾)府上。然而和珅(王剛飾)早知陸姑娘身世, 為斬草除根,多番設計陷害陸姑娘。幸得紀曉嵐解救,並一洗陸家冤情。然而這三個老男人卻都陷入了兒女情長的重重矛盾中,本不平靜的京城更是風波不斷。
(2)乾隆聽書網擴展閱讀
《鐵齒銅牙紀曉嵐》第一部劇情
故事發生在清朝乾隆皇帝執政年間,當時社會表面上呈現出一派祥和繁榮的景象,被滿人自稱為所謂的康乾盛世。然而,表面上的國泰民安,掩飾不了各種日益激化的深層次的矛盾。如何清除圖謀不軌者,平衡君臣矛盾等問題都擺在當朝執政者乾隆皇上面前。
乾隆是一個中年怠政、好大喜功、深諳權術之道的獨裁統治者。他頗能利用大學士紀曉嵐剛真守正、秉公執法的無私品性為自己辦事,又特別欣賞軍機大臣、戶部尚書和珅搖尾乞憐、唯命是從的獻媚之術。而紀曉嵐與和珅,則是一對多年來格格不入、南轅北轍、互為政敵的冤家對頭。於是圍繞著這三人這間,便產生了一幕幕令人或忍俊不禁、或長吁短嘆的悲喜劇。
③ 蘇州哪裡可以去聽評彈
外地遊客到蘇州來總想感受一下當地濃厚的地方文化氣息,去聽聽評彈的確是一個不錯的想法。而觀前街上的光裕書廳正是一個很好的「聽書場所。如今的光裕書廳是蘇州市評彈團的所在地,而在歷史上它則是光裕公所,也就是一個民間評彈行會組織,類似於現在的一種行業協會。
據說這個光裕公所與乾隆還有關系,一次,乾隆下江南來到蘇州,無意之中撞進了一
家茶館。裡面的台上有一位說書先生在說書,茶客們正聽得津津有味,這個說書先生就是光裕公所的創始人王周士。由於說書都是一回一回說,乾隆覺得不過癮,就把王周士喊到自己下榻的地方去。可是幾回書聽下來,乾隆還是意猶未盡,就一不做二不休地乾脆把王周士帶回了京城。在京城裡呆了一些時日,王周士感覺皇宮里不是說書的地方,沒有茶館里的氣氛。於是他請求乾隆準許他回蘇州,乾隆很爽快地答應了。臨走時,乾隆給王周士封了個七品官,另外他又為王周士寫了四個字———光前裕後。回到蘇州的王周士做了二件事,其一,繼續在茶館說書。其二就是聯系發動當時的評彈藝人,成立「光裕公所」,也就是現在的光裕書廳。由於當時評彈藝人的社會地位很低,成立光裕公所目的是為了提高這些藝人的社會地位、保護行業和藝人的利益。
去年年底,政府投入數百萬資金將光裕書廳裝修一新,在這里成立了蘇州評彈光裕社。如今每天下午一點半到三點半,都有七八十人前來聽書,其中除了蘇州市民以外,還有專程從上海等地趕來聽書的「書迷」。
地址:觀前第一天門8號(小公園廣場東南的開明大戲院向北) 交 通 公交202路、204路、923路、28路、529、54路、55路、501路到達
④ 求紅樓夢完整版聽書資源!
總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2817076/
白雲出岫微博:http://weibo.com/yuncx
藍色百合微博:http://weibo.com/lai1973
網盤下載:http://t.cn/zjrcR82密碼:3101
《紅樓夢》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屬章回體長篇小說,成書於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夢覺主人序本正式題為《紅樓夢》,它的原名《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等。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長篇小說,也是世界文學經典巨著之一。作者曹雪芹。現通行的續作是由高鶚續全的一百二十回《紅樓夢》。
《中國大網路全書》評價說,《紅樓夢》的價值怎麼估計都不為過。《大英網路》評價說,《紅樓夢》的價值等於一整個的歐洲。在國內文學界,《紅樓夢》也一直被公認為中國古典小說不可逾越的巔峰。《紅樓夢》是一部大書。有評論家這樣說,幾千年中國文學史,假如我們只有一部《紅樓夢》,它的光輝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紅樓夢》並不只是一部言情小說,是因為它起於言情而終於言情,但不止於言情,這樣才能襯出情的深度與厚度。《紅樓夢》之所以偉大,首先是在結構的偉大上。在如此精妙的布局和秩序下,這等空間、這群人物中,看似龐雜的故事在作者的筆下事無巨細,分明清晰的娓娓道來。
《紅樓夢》版本眾多,本系列據中華書局2005版《紅樓夢》(程甲本)錄制。
需要相關文本的朋友,可以在相關資源中查看一下:
http://www.VeryCD.com/topics/215891/
白雲出岫VeryCD首發。
原著:曹雪芹
朗讀:白雲出岫、藍色百合
更新日誌
100428 紅樓夢曲及葬花吟,重新製作
100503 增《芙蓉女兒誄》
100628
增第003回
100711 增第001回
100718 增第002回
100724 增第004回
100731
增第005回
100807 增第006回 更新《葬花吟》
100808 003、005回局部調整
100814 增第007回
更新006回
100821 增第008回
100829 增第009回
100905 增第010回
100911
增第011回
100918 增第012回
100925 增第013回
101002 增第014回
101009
增第015回
101016 增第016回
101023 增第017回
101030 增第018回
101107
更新001回
101113 增第019回
101120 增第020回
101127 增第021回更新20回
101204
增第022回
101211 增第023回
101218 增第024回
101226 增第025回
101229
018回,更正四處
110103 增第026回
110115 增第027回
110125 增第028回
110131
增第029回
110206 增第030回
110213 增第031回
110220 增第032回
110227
增第033回
110306 增第034回
110313 增第035回
110319 增第036回
110326
增第037回
110423 增第038回
110501 增第039回
110507 增第040回
110515
增第041回
110521 增第042回
110528 增第043回
110617 增第044回
110624
增第045回
110702 增第046回
110709 增第047回
110716 增第048回
110723
增第049回
110730 增第050回
110806 增第051回
110813 增第052回
110820
增第053回
110827 增第054回
110903 增第055回
110924 增第056回
111001
增第057回
111008 增第058回
111015 增第059回
111022 增第060回
111029
增第061回
111203 增第062回
111210 增第063回
111217 增第064回
111224
增第065回
120107 增第066回
120114 增第067回
120120 增第068回
120128
增第069回
120204 增第070回
120212 增第071回
120218 增第072回
120225
增第073回
120303 增第074回
120310 增第075回
120402 增第076回
120407
增第077回
120415 增第078回
120421 增第079回
120423 增第080回
120520
增第081回
120527 增第082回
120602 增第083回
120610 增第084回
120617
增第085回
120624 增第086回
120704 增第087回
120710 增第088回
120717
增第089回
120722 增第090回
120729 增第091回
120807 增第092回
120812
增第093回
120818 增第094回
120824 增第095回
120831 增第096回
120916
增第097回
121103 增第098回
121109 增第099回
121116 增第100回
121125 增第101回 微盤:http://vdisk.weibo.com/s/iUl5O
10 增第102回 微盤:http://vdisk.weibo.com/s/j_POx
121207 增第103回 微盤:http://t.cn/zjxdW3J
121215 增第104回 微盤:http://vdisk.weibo.com/s/kE4mb
121222 增第105回 微盤:http://vdisk.weibo.com/s/leO4j
121229 增第106回 微盤:http://vdisk.weibo.com/s/lQMD3
130114 增第107回 微盤:http://vdisk.weibo.com/s/my0wx
108回 微盤:http://vdisk.weibo.com/s/nmrUX
130122 增第109回 微盤:http://vdisk.weibo.com/s/ocEhy
130128 增第110回 微盤:http://vdisk.weibo.com/s/oS9Tz
130203 增第111回 微盤:http://vdisk.weibo.com/s/psOz4
130208 增第112回 微盤:http://vdisk.weibo.com/s/pPFt1
130216 增第113回 微盤:http://vdisk.weibo.com/s/qCqoG
130222 增第114回 微盤:http://vdisk.weibo.com/s/roHBQ
130303 增第115回 微盤:http://vdisk.weibo.com/s/sfCmQ
130329 增第116 117回
130402
增第118 119回
130404 增第120回(完成)
共享時間:早六時到晚十二時
共享條件:網通ADSL 2M
連接伺服器:China
eMule/eDonkey Server No.2
經瑞星殺毒,病毒庫22.44.06 檢測無毒
⑤ 乾隆皇帝南巡時在滄浪亭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
據說,當年乾隆皇帝南巡,路過蘇州,住在滄浪亭。有一天,皇帝吃完晚飯,覺得寂寞無聊,便想尋個消遣。他聽說蘇州的說書很有名氣,唱得動聽,說得入情,有聲有色,非常有趣。於是,傳下旨意,要聽說書。
蘇州城內有個說書的名角叫王周士,名氣響徹江浙。蘇州知府親自去請王周士,還特別關照他,在皇上面前,多為他美言幾句。
王周士到了滄浪亭,乾隆皇帝正等得不耐煩,要他馬上開書。
王周士不動聲色,慢吞吞地說:"萬歲坐在明燭邊上,難道不知道四周一片漆黑?小人在黑暗裡彈唱動作,萬歲如何看見?"
乾隆聽了,雖覺得話里帶刺,但也有幾分道理。只好面帶尷尬,命左右賜王周士明燭一根,好令他快快開書。
王周士手捧三弦,站立在那裡,仍舊不動。皇上不禁生起氣來,問:"何故還不開書?"
王周士不卑不亢:"啟稟萬歲,小人說書雖是小道,但只能坐下,立著不能說書!"
乾隆沒聽過蘇州說書,不知道有這樣的規矩。綳起了面孔,粗聲粗氣地說道:"賜座!"
內侍馬上去搬座位,心裡卻犯嘀咕:皇帝面前一等大官,也不敢坐著說話。眼前這個說書的,居然討到了金凳,心裡著實不服氣。
王周士可不顧這些,大模大樣地坐下來。把三弦一拔,"叮叮當當"的聲音,既像百鳥朝鳳,又像金鼓齊鳴。乾隆聽得是眉開眼笑。
王周士最拿手的是《白蛇傳》。於是就挑了最精彩的一個片斷說起來。說到端午節白娘娘怎樣誤吃雄黃酒,怎樣現出了原形嚇死許仙,真是講得繪聲繪色,活靈活現。乾隆聽得津津有味,點頭晃腦,脫口喊出"好"字。
王周士字正腔圓,越說精神越足,一直說到白娘娘盜仙草,回到蘇州,救活了許仙,方才落回。王周士把三弦一放,說道:"明日請早!"
乾隆聽得興起,哪肯罷休,連連擺手,道:"寡人興致正濃,豈能掃興?"
內侍上前稟報:"皇上,已是五更天了。"
乾隆不得已,吩咐內侍,將王周士留宿在滄浪亭。乾隆皇帝聽書聽得如醉如痴,神魂顛倒,一天也不能斷,成了一個道地的書迷。
後來,他要回京,這樣的好書又舍不下,就命王周士隨駕進京,外加賜七品冠戴。
王周士到了紫禁城,住在皇宮里,真所謂平步青雲。吃得順口,穿得舒坦,住得寬敞,連走路的地面都是軟乎乎、滑溜溜的。
可是,這么愜意的日子,王周士反而過不慣。他覺得關在皇宮里彈唱,就像一隻身陷金絲籠的百靈鳥,唱不出新歌,伸不開翅膀。
所以,他找機會借口生病,稟明皇上,又回到了蘇州。這正應了王周士說過的話:"我們唱書,總想把書唱好,該怎樣總是怎樣呀!"
因為王周士為了來蘇州說書,而寧願舍棄皇宮的富貴生活,因此後來就有了"滄浪亭勝過皇宮的傳說"。
⑥ 有關和珅 的資料!和一款評書
和珅(音:hé shēn)(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即乾隆十五年——嘉慶四年正月十八日),原名善保,字致齋,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曾兼任多職,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兼管吏部、戶部、刑部、理藩院、戶部三庫,還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裁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等要職,為皇上寵信之極,官階之高,管事之廣,兼職之多,權勢之大,清朝罕有。他還是皇上的親家翁,其子豐紳殷德被指定為皇上最寵愛的十公主之額駙。後被嘉慶皇帝賜死。
評書《正說和珅》
⑦ 為什麼說書人都拿一把扇子啊神啦!!求解答!!
1、「評書大王」單田芳的解釋:
說書人到夏天人一多很熱,手裡不得不拿一把扇子打涼;到了冬天聽書的人老是擠成一團,為了提高聽書人的情緒和更好的表達書中的情節,就准備了一塊書案木,這書案木大都是紅木做的,沉而有力,擊聲爆脆。後來由於不少書中講的都是過去封建社會中一些縣令、督府的故事,這些官員在處理政務或審犯斷案的時候都在大堂上用一塊木頭擊震堂案,以示自己的統治威嚴或驚嚇恐呵對方,當時的百姓都把這塊木頭叫驚堂木。說書時也經常遇到這樣的情節和動作,時間一長這愛聽書的人就把這書案木叫成了驚堂木。這也就演變成了說書藝人獨有的道具,一把扇子,一塊驚堂木。
2、民間傳說:恐怕也是說書人創作的故事
話說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訪,一日來到一座橋上,看見遠山近林鮮花爛漫爭齊斗艷,風景如畫,詩性大發,隨口韻詩一首:「朕在橋上觀四方,四方,四方,四四方」。我在橋下呼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乾隆一下愣住了,啊!橋下有人,把我的詩,對答如流,此人伸手不凡,低頭一看原來是一位老叟在橋下光著腳丫連洗腳再釣魚一舉兩得。乾隆叫人把橋下這位老叟請上來,就和他聊天。
原來是一位說書人走到這橋下累了,在此休息釣魚,洗洗腳涼快涼快。乾隆和這位老叟交了朋友,叫老叟做官他不幹,送給他金、銀都不要。臨走時乾隆送給老叟一把扇子,叫下人拿來筆墨,乾隆提筆在扇子上寫到:「朕於江南走,橋下遇老叟。原是說書人,與我交朋友。賞官他不坐,贈金也不收。持與風涼扇,便於天下游。逢縣縣官接,逢州州官留。哪個敢不從,定斬頸上頭」。老叟接過扇子謝過皇上,繼續去說他的書去了。
說書人拿著乾隆持給他的這把風涼扇,周遊全國各地,不管是縣官,州官只要他把扇子一亮出來那敢待慢,都是必恭必敬。盛情款待。從此以後就傳開了, 所有的說書人都效仿他也拿著一把扇子到處造謠撞騙。一直到如今你看所有的說書人都拿著一把破扇子一邊說書一邊呱嗒呱嗒老扇。這就是:說書人為什麼都拿一把扇子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