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聽書呂後秘事
① 呂後那些野史
野史的話我也推薦《呂太後秘史》 ,但我覺得它好,不是因為它色情,而是因為它深刻地反映了很多官場的現象。
至於說呂後的私生活如何,我個人倒有一解。
呂後的一生,似乎一直圍繞著一個似有似無的桃色故事,其主角就是審食其,有很多人願意相信這是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也有很多人以此說呂後"yin dang
「 覺得她很早就給劉邦戴了"綠 帽 子「 那麼這些眾說紛紜的話題,我們今天就來做個小總結吧.
(一)審食其的出場
審食其的第一次出場是在項羽本紀第七,<求太公、呂後不相遇。審食其從太公、呂後行,求漢王,反遇楚軍。楚軍遂與歸,報項王,項王常置軍中。 > 可以說他一出場,就是一個在逃亡時,隨從的身份,很忠心,沒有之前的任何提級,也可見在現有可考正史中他是既不存在很多小說,影視作品中呂後青梅竹馬的真正"男朋友」或一直是呂家的原先管家的身份,也不存在一些高祖的白話傳記小說,古典小說中高祖的朋友之一很早就和呂後有"jian 情"乃至可能是惠帝生父的身份的。
(二)所謂爭議的開始
很多人根據審食其被毀譽孝惠一事結論他與呂後是情人關系,並有大量的古典小說和現在白話歷史文推測乃至詳細描寫兩人{如何在沛偷情,但是真的有這樣的記錄么?翻遍史記漢書,沒有一本說兩人在這期間如何如何偷情,甚至連"有私"一類的詞也不見.
唯一提到的記錄只有
<求太公、呂後不相遇。審食其從太公、呂後行,求漢王,反遇楚軍。楚軍遂與歸,報項王,項王常置軍中。 >項羽本紀第七, 那麼可以假象是兩人偷情在先,而有從行么?當然不可以,因為:
<食其亦沛人。漢王之敗彭城西,楚取太上皇、呂後為質,食其以舍人侍呂後。其後從破項籍為侯,幸於呂太後。}___<史記,卷五十六 陳丞相世家 第二十六 >里已經明確說了,審食其是因為在楚營的三年"以舍人侍呂後"才"其後從破項籍為侯,幸於呂太後"的,而不是因為"幸於呂太後"才"以舍人侍呂後"的
對於這一段,我再引申下,史記里沒有任何記錄說審的候爵是呂後討的,所以漢書加上的這一段存不存在故意加大兩人的愛味關系,以貶低呂後,維護漢王朝的宗親男權正統是值得商榷的。而且審的功臣牌位很靠前,不像是高祖免臆而為.並且審是高祖親自選來的,侍奉高祖家人就是他的責任,而且他能夠在被俘虜過程中,仍舊監守這個崗位,高祖封他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退一步,即使漢書記載屬實,也不能以此推斷兩人為偷情,因為第一,無記錄,第二,此人對呂後有恩,而且是經歷過生死的大恩,呂後能因為被秦軍獄卒"不禮「時為任敖所救,而後加封其為御仕大夫,也完全是可以同樣因為感恩而為審討封的.而且漢書也沒說,高祖對這個討封,有任何不滿,而且從審的排名上看,似乎認同度是較大的,盧綰也沒有任何軍功,但是高祖因為私人的感謝交情,封他做長沙王,可見當時,這種受封,不是獨此一俐的,沒必要因為性別問題而亂想,所以,在這段時間內,說兩人偷情,毫無根據。
至於高祖成為皇帝後到去世前後,可以說呂後和審唯一兩次有交集,一次是趙美人拖審求情,而不得,一次是邦哥去世後,兩人密謀大臣問題,都是純粹的政治合作,看不出男女關系,也沒有相關記錄。
而且這兩次,都是有一些我們不熟知的人物出場的,酈商,趙兄,可見審是呂後十分信任的大臣這件事,基本上是人所公知的,如果兩個人是偷情關系,一定會引發呂後的地位危機,但是都沒有,包括太子之危時,從高祖到7妃到大臣,都沒有過這樣的言論記錄,而且在高祖欲除掉最信任的發小盧綰時所有的記錄都是高祖派審去,而且審直接向高祖匯報盧確有反臆,而且高祖信了,高祖不可能不知道,審是呂後的信臣,一方面,是外戚問題(祥見雙子兄文),一方面高祖對這個人也很信任,如果這期間兩個人是偷情關系,高祖再這么重用他,我感性地說一句,太大度了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雙子兄文:
skylyra
3位粉絲
16樓
******
我有一個解釋,這個解釋對呂後、戚姬,甚至對邦哥都很殘忍。不過既然問了,不妨一聽。
這個要從邦哥發小盧綰的一番話中找線索:「往年漢族淮陰,誅彭越,皆呂後計。今上病,屬任呂後。呂後婦人,專欲以事誅異姓王者及大功臣。」邦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誅殺異姓王的?十一年春正月,誅韓信。邦哥之死是十二年四月,就是說邦哥開始誅殺異姓王是在自己死前一年多一點的時候,此時邦哥的生命之火已經漸漸暗淡,他的身後事越來越引起有志者的關注。拋去存疑的韓信和彭越,英布趁機造反;戚夫人日夜啼泣,欲立其子;呂後按誅韓信,諫誅彭越,以立威信。從漢庭派往燕王盧綰處調查盧綰謀反的人選來看(周昌和審食其),在漢皇將沒的這個時刻,呂後至少已經取得了和邦哥平起平坐的地位。呂後為什麼想要政治權力?也許是因為她自己有政治抱負,也許也是因為之前邦哥曾有過廢太子的想法給了她危機感。
這樣的地位對呂氏是有利的,但對劉氏甚至功臣們是不利的,盧綰能夠看到的事情,也許別人看不到,但是邦哥一定能看到。(就是說邦哥預見到他死後呂氏要專權。)而且邦哥認為「太子仁弱」,不能制呂後。因此在他征英布回來後,臨死前,他想通過變更太子(其實目的是廢後),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問題。戚姬的日夜涕泣,正好為他提供一個引發事端的頭緒。
呂氏勢力在漢庭盤根錯節,專權之勢初露萌芽而未顯,即便是邦哥自己,也不能憑個人意志來完成這件事情,而且邦哥「無可無不可」,並不是一個專橫和強勢的人。另外呂後有什麼對不起邦哥的地方嗎?沒有!不說多年的夫妻恩情,在政治上看,誅韓信、彭越,這對漢室都是有利的。一個人不應該因為他還沒有犯的過錯而接受懲罰。(如果他真的這么做了或許我就不會象現在這么佩服他了。題外話,有人總覺得呂後給邦哥戴綠帽,如果是真的,此時邦哥要想捏死呂後,易如反掌,誰也救不了她。)於是,在群臣的反對聲中,邦哥無可無不可地看著過去,這件事便情順理成章地失敗了。雖然廢太子沒有成功,不過邦哥又另作安排,這里不再詳述了。
在這個事件中,戚姬扮演的是一個什麼角色呢?她知道自己在邦哥生命的最後期間,曾經被劉邦考慮作為用來壓制呂氏勢力的一顆棋子嗎?史料闕如,這已經不得而知了。邦哥是喜歡戚姬的,他也喜歡如意,即便在生命的最後兩年之前,他也想過要用如意來換劉盈。(不過並不堅決,劉邦堅決欲廢太子,其實也就是廢後是在漢十二年。這個廢立也並不是因為他對呂後和太子完全沒有感情了,更多地是出於政治的考慮。)但是他也對不起戚姬和如意,因為兩害相權,他只能擇其輕者。劉邦從來不昏庸,也不專制,但是有時他很殘忍。這件事情發生後,戚姬又能到哪裡去呢?去趙國嗎?趙王如意去了趙國,而且有周昌在他身邊,但最終還是要回來。或許把戚姬送出國,送給匈奴冒頓,可以保住她的性命,不過這樣的事情只能存在於想像...
我的想法說完了,如果看完後你因此痛恨邦哥,我想那也是沒有必要的,因為這也只是我的想法,不是邦哥的。或許歷史沒有我想得這么復雜,或許歷史的真相就是象史書上紙面記載的那樣,在邦哥的晚年,他移情別戀,愛上了戚姬,而且也覺得如意也比劉盈聰明可愛,於是想要改立太子。失敗以後,因為他年老多病,昏庸糊塗了,於是忘記把戚姬送走了...
2010-4-16 10:57 回復 刪除 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且,呂後是一個天生聰明城府頗深的女人,在漢高八年(她才回到劉邦身邊一年)就出現了第一次太子危機,而之前,她先失寵,再遭遇女兒一次要被遠嫁,一次要因為女婿被除以謀反,政治危機已經很明顯了,在這個期間,她唯一能藉助的力量就是外臣,事實證明也正是如此,而大臣們頂她的理由,除了利益問題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的三嫂這樣一個身份,如果她對三哥有不忠,那這方面的支持就會折扣乃至失去(如果你覺得後來審被抓是因為情人關系那當時大臣的態度就更說明了我這個觀點的成立性)這是致命的打擊,以呂後的政治頭腦在這期間冒險的可能性很小。
(三)爭議
呂後之後的爭議主要集中在劉邦死後,我對此保持中立,對於兩派的論點拋去主觀推測,有史可考的內容列舉如下
覺得審為呂後男寵: 第一,正史有提級,呂後讓審入住宮內,極有可能是與之發生關系,第二,呂後對審官位的提升,第三,審食其被毀譽孝惠一事中"辟陽後行不正得行太後" ,太後"慚,不可以言「以及後來的救助中有男寵救男寵的嫌疑
覺得審不是呂後男寵:第一,證據是真正因為裙帶關系被封侯的魯元公主的兩個兒子在文帝時候以「非正」的罪名除國;而審其食則活到孝文三年被淮南厲王殺害,他的辟陽侯國一直很穩定地延續到孝景二年才因為謀反罪名被殺,到了宣帝時期又給審氏復家了。而淮南厲王數落了審其食的三個罪名,其一是沒對呂後說好話救他親媽,其二是沒對呂後說好話救戚姬如意母子,其三是沒對呂後說好話幫助諸劉。這些罪名無比牽強附會,但是絕對沒有指責呂審二人的男女關系的。第二,呂後通過審食其為相,客觀上就牢牢地掌控了權利極大的相權的一半,就此而已。因為他無才,聽話,為人還算厚道,不耍小聰明。第三,審食其被毀譽孝惠一事中是被"毀(誹謗,無中生有)"於孝惠帝,而且罪名未提,即使確實是和呂後的關系問題,也是被人誣陷的,太後覺得這種事難以說有失身份,朱健在此上順著小惠的思路走引出點子都是說的通的,無法證明呂審二人的男女關系,且"辟陽後行不正,得行太後,時辟陽侯欲知平原君(朱建),平原君不肯見"為全句連詞省略,若說,因為」行不正"所以「得行太後"的因果關系似乎有些jq的味道,但是為雖然"行不正"但是」得行太後"的轉折關系,就更多的是其個人政治人格問題了.
(三)爭議的產生
我詢問了一下我的老師們,觀點大致分為如下幾點:
1,本身呂後與審並沒有太多交集更無jq,但是史官雖然公正有些地方還是有男權思想的,而且<史記》<漢書》在後世也經過修改,所以很有可能故意點一些曖昧的細節來降低呂後。
2,呂後與審為男寵和太後的關系,但是史官雖然公正有些地方還是"為尊者諱「只是點一些曖昧的細節並不明說.
3,呂後與審本身關系曖昧,共同經理過生死,究竟是否為男寵和太後的關系根本就只有二人本人才知,史官也無從考證,只是如實記錄,但一些地方可能有刻意誇大其曖昧的細節的成分,原因是史官雖然公正有些地方還是有男權思想的,通過一些曖昧的細節來降低呂後。
② 歷史上呂後有哪些野史
呂後的一生,似乎一直圍繞著一個似有似無的桃色故事。
(一)審食其的出場
審食其的第一次出場是在項羽本紀第七,<求太公、呂後不相遇。審食其從太公、呂後行,求漢王,反遇楚軍。楚軍遂與歸,報項王,項王常置軍中。 > 可以說他一出場,就是一個在逃亡時,隨從的身份,很忠心,沒有之前的任何提級,也可見在現有可考正史中他是既不存在很多小說,影視作品中呂後青梅竹馬的真正"男朋友」或一直是呂家的原先管家的身份,也不存在一些高祖的白話傳記小說,古典小說中高祖的朋友之一很早就和呂後有"情"乃至可能是惠帝生父的身份的。
(二)所謂爭議的開始
很多人根據審食其被毀譽孝惠一事結論他與呂後是情人關系,並有大量的古典小說和現在白話歷史文推測乃至詳細描寫兩人{如何在沛偷情,但是真的有這樣的記錄么?翻遍史記漢書,沒有一本說兩人在這期間如何如何偷情,甚至連"有私"一類的詞也不見。
唯一提到的記錄只有
<求太公、呂後不相遇。審食其從太公、呂後行,求漢王,反遇楚軍。楚軍遂與歸,報項王,項王常置軍中。 >項羽本紀第七, 那麼可以假象是兩人偷情在先,而有從行么?當然不可以。
③ 請問「秘史系列」有哪些如:西施秘史 等等,請說明好嗎
楊貴妃秘史、武則天秘史、孝庄秘史、慈禧秘史、呂後秘史 ,他們都被拍成了電視劇,大部分符合歷史,可以欣賞!
④ 武則天秘史中她們所提到的呂後是哪個朝代的事
劉邦老婆 呂後 呂雉
⑤ 要了解呂太後(呂雉)應該讀哪些書大家給我推薦幾本
《史記》《漢代風雲人物之呂後》《劉邦背後的女人:呂後 》
《大漢高後——細說呂後》《中華上下五千年》《圖說天下》《漢朝這些人》
《漢書》《資治通鑒》《漢宮秘史》等。
這些書在當當網都能買得到
⑥ 關於呂後、武則天、孝庄、慈禧的影視形象中,分別是哪一版本的最接近史實
關於呂後是《母儀天下》也無法說這劇接近歷史,但卻是所有電視里真正描寫呂後的,也是最詳細的,另外《美人心計》也大多描寫了呂後,總之這兩劇都把呂後寫成了個狠辣的女人,不過也確實是個狠辣的女人
再來武則天,當然是劉曉慶版本的的很接近歷史,但有還有一部分是劇情需在所以添加得來的。
孝庄當然是《孝庄秘史》最接近歷史了,這部戲是那些專家學者們最少挑出毛病的一部
慈禧的真實歷史很多人知道,可能是最接近現代的原故吧
慈禧都是以連接故事的人物出現,所以很少有正劇,最全的是《蒼穹之卯》。反面是央視和日本同拍的。在那裡最像真正的慈禧
樓主,你所說的這四個女人都是影響歷史的強大女人,也是我最喜歡的,
當然最喜歡的還是慈禧,因為握權最大,那個朝代什麼都聽她的。就是女皇帝武則天都要顧那些朝中大臣面呢。慈禧才是真正女霸王
⑦ 有歷史記載陳勝、吳廣並不是貧苦農民,這是為什麼呢
有歷史記載陳勝吳廣不是貧苦農民,自然也有歷史記載他二人是窮苦百姓。無非是正史與野史的區分。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一個概念:什麼是正史,什麼是野史?正史是官方編纂的史書,野史是民間的史書甚至傳說杜撰都有可能。
我個人還是傾向於陳勝吳廣貧苦農民出生的,正常人想想都是這樣。那樣一個時代,雖然對官僚來說是挺難的一個時代,但好歹是個鐵飯碗,人家陳勝吳廣好不容易混了挺久,資薪待遇待遇不好,又沒有加班費,官僚氣氛那麼嚴重我倆好不容易混個芝麻小官,下雨天我就遲了幾分鍾,就要掉腦袋,啊喲,我這暴脾氣,老子不伺候了。
很多人評價史書由勝利者書寫,但是我相信日後科學進步,到那時候,什麼正史野史,都得現出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