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書天王殿
㈠ 雙峰寺的景點評價
昔日這座寺院,環境幽雅,寺內聳竹修篁,庭樹垂蔭,內中建築,曲經通幽。每當夕陽西墜,鳥雀歸巢,伴之鍾鼓聲聲,木魚篤篤,梵經陳聞之際,別具一番情趣,故有「雙峰晚鍾」之稱。於是「雙峰晚鍾」稱為揭陽古八景之一。明末大學士郭之奇有雙峰寺懷石山禪師詩為證:「三百年來舊佛宮,依稀猶記石心翁。預為法界傳燈缽,故人塵環試色空。四壁人煙天早暮,一灣流水日西東。鏡台菩樹今何在,錫杖遙遙覷紫峰。」「雙峰寺」也因此享譽海內外,遊人如鯽,香火不斷。許多文人騷客,達官貴人,更是慕名而來,在這座古寺名剎吟詩詠和,流連忘返,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墨寶。如今,修葺一新的雙峰寺,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殿宇更為壯觀宏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三宇並立,觀音閣、地藏閣精巧玲瓏,東西長廊、耳房及角樓,結構嚴謹,整個寺院雕梁畫棟,古樸大方。匯集古建築精粹,結合現代化的建築技術,去蕪存精,博採眾長,使該寺顯得古色古香,美輪美奐,寺內奇花異卉,爭妍斗勝,別具一番情趣。
寺中有磚刻五塊,其中虎壽碑最為珍貴。虎字碑是清朝江南提督國棟所書。壽字碑為北宋著名理學家陳摶聽書,粗看為「壽」字,細看則包含「林富佛壽」四字,為廣東省價值較高的石碑。
㈡ 肖溪古鎮的旅遊資源
肖溪古鎮具有豐富的有待開發的旅遊資源。除了渠江水上旅遊外,沖相寺摩造像俗稱「定興岩石刻」,其大小造像生動逼真,刻工精細,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和旅遊開發價值。古鎮依山傍水,「竹林、流水、人家」和「小橋、渡船、寺廟」,形成了一方獨特的田園、山水風光,讓遊人如入恬淡寧靜的世外桃源。古鎮人純朴、好客,無論老人、婦女還是幼童,與之交談,他們都毫無戒心,總是侃侃而談;如若攝影拍照,他們總是積極配合,毫無忸怩做作之態,樂於滿足遠方來客獵奇、探幽的慾望。古鎮美食肖溪的粉蒸鯰魚堪稱一絕,其色、香、味俱佳,是前往肖溪古鎮游覽的客人必須品嘗的美味佳餚。大家品嘗時,可以重點關注大河魚的鮮嫩與可口,此也是宋代史書中記載的「魚蒸」。肖溪胭脂紅蘿卜,又名「透心紅」,原產於肖溪東陽、沖相等沿江村社,後逐漸向渠縣保和鄉等地擴展。該產品特點為色澤鮮紅,且里外紅透。洗凈生吃,嫩甜可口;腌制泡菜,清脆異常,且鹽水呈血紅色;加工成榨菜,清香撲鼻。是提取天然色素,打造綠色食品的上乘原料。古鎮上面還有古樸的店面,可以吃到別有風味的米線,還有小小的蒸籠,肥腸蒸籠,排骨蒸籠、還有可以讓你看到蒸的白糕【泡耙】,吃起來味道和外面買的就是不一樣,那個才是真正的白糕。還可以到茶館裡面去喝茶,去聽那裡的老人家擺龍門陣,江邊還有船上的美味,可以吃到江裡面的大魚,味道鮮美,肉質滑嫩,沒有小刺,保證讓你不喜歡吃魚的都想吃肖溪還有皮蛋,這是鹽皮蛋的前身,許多人吃過鹽皮蛋都覺得沒得皮蛋好吃遇到趕場還有買豆腐的,絕對的是自己做的豆腐,堪稱一絕。
肖溪的歷史文化名勝和自然景觀眾多,數不勝數。但最為主要的可算是「十古一江」。十古是:古道、古鎮、古街、古橋、古匾、古寺廟、古石刻、古崖窟、古城和古墓葬。一江就是風光美麗的渠江了。 自肖溪有了水碼頭,就有了這條古道,是歷史上巴渝古道(巴中至重慶)的咽喉所在。從鍾家岩開始,自上而下步入石板古道上,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直徑約七、八米的奇石。由於它的形狀既像一口古代的圓形大鍾,又酷似一面諾大的鼓,「鍾鼓石」,就由此得名。傳說月圓之夜有咚咚響聲響徹夜空。
順鍾鼓石而下約30米處,是一塊看似碑座、實際無碑的「無字碑」。傳說很古以前,由於暴雨成災,渠江洪水猛漲,最高水位到達這塊碑座處,水位離渠江水面足有50米。由於洪水泛濫,百姓苦不堪言,生命財產的損失是無法用文字和語言來表達的,所以後人為記住這次洪水的苦難,立下了這塊無字碑。 按建築風格可分為兩大部份:一部份為明末清初的古鎮,另一部份是民國時期中西合璧的老街和半邊街。整個古鎮大致是南北走向,全長約750米,古鎮老街由一座古橋所連接。1993年以後,為了保護古鎮,發展肖溪,當地政府在鍾家岩上規劃新建了集鎮新區,就是肖溪鎮政府的所在地。被列為四川省重點小城鎮。
古鎮總建築面積為一萬多平方米,其規模之大,規劃之合理,建築之精良,風格之獨特堪稱川東一絕。在古道前的鍾家岩上可以遠觀它的全貌像一條船。專家介紹這樣船形的古鎮在四川有兩座,一座是在川西某河的島上,稱為水船;另一座就是在渠江岸邊的肖溪鎮,稱為旱船。兩條船一東一西遙相呼應,留下美麗的傳說。 肖溪古鎮的街道與其他古街不同,它呈流線型南北走向,南至鍾家岩,北臨響水溪,全長約450米,西高東低,依山而築,呈逐級遞建多進式布局,街面用青石板鋪砌而成,南北段略向西延伸。它的最大特點是,南北兩頭狹窄,中間寬闊。街房系穿逗木樑架結構,小青瓦屋面,單檐懸山式屋頂,分一樓一底和平房兩種。左右階沿形成風格獨特的寬敞長廊。中間的街面並無商攤店鋪,只是來往過道,集市貿易都在兩邊屋檐下,由於檐廊寬敞,素有「雨不濕衣,日不當陽」之特色。
古鎮的這條古街至今仍是逢場趕集的鬧市。每逢集日,便有四面八方的人們來此品茶休閑,聽書看戲。古時鎮上還有觀音廟、王爺廟和禹王宮等三座寺廟,人們時常來這里燒香拜佛,求個平安吉利,街上茶房、戲樓、酒店、餐館、旅社齊全。特別是肖溪古鎮還有不少獨特的風味小吃和美味佳餚,如肖溪高梁粑、葉兒粑、粉蒸鰱魚,大河五指鯽魚、黃花雞、腌臘肉等。過往商賈、旅客都要在此住上一宿,品嘗一下美酒佳餚,拜佛游寺,祈求平安。
而民國時期建的街道,體現了中西合璧的特色。街道石板鋪面,街寬10米。街房中式結構,西式壁窗,有的房屋至今仍是保存完好的走馬轉角樓梯。與老街連接的還有半邊街,當年的禹王宮和保存完好的數百塊古匾就座落在那裡。 肖溪鎮是古代戰略要沖,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所以也形成了佛教聖地。這里古寺廟、摩崖佛像眾多。如觀音廟、王爺廟、禹王宮、沖相寺等,其中最有名的是沖相寺。沖相寺離古鎮只有3公里,可它的歷史卻比古鎮更加悠久。沖相寺在晉朝時稱靈山,梁周時叫做葯寺,隋開皇八年,即公元588年,當時的流江郡守袁君,賜名為「沖相寺」。沖相寺後的摩崖造像,遠在晉朝時就為香火旺盛的靈山定光古佛道場,隋唐時又增添了大量佛刻,為了保護這些佛像,便修建了這座寺廟。
沖相寺原由大雄寶殿、天王殿及左右廂房組成,規模非常之宏大,現保存下來的僅為大雄寶殿及左廂房。2000年以前,這里有7戶農民居住,為了保護和開發沖相寺,當地政府組織搬遷了農戶,對沖相寺進行維修,重塑了佛像。 肖溪古鎮的古石刻也隨處可見。如古鎮街口的「南無阿彌陀佛」石刻,還有距肖溪鎮西4公里的石埡口觀音岩上,有造像11龕17尊,石刻題記4幅,其中的「山王菩薩」、「牛王菩薩」尤為壯觀。但最早最壯觀的就是沖相寺的定光岩摩崖造像,位於肖溪古鎮沖相寺後、長100餘米、高20餘米的定光石崖上,於隋開皇八年所刻,唐初賜額「定光古佛道場」。現存序列編號為50龕,各種造像400餘尊,還有各個時期的題刻30餘幅,主要是隋朝和唐朝時期所開鑿。其中隋代造像現存15龕,佛像100餘尊,唐代造像33龕,佛像300餘尊。造像主要內容有:佛、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力士、一佛二菩薩、菩薩、和尚崖刻墓、一佛二僧二菩薩、七佛、凈土變、菩薩弟子及部眾像等。造像的龕制,隋代多為拱形,唐代既有拱形,又有方形,龕楣裝飾有七佛或卷草珠簾紋等。龕的大小不等,大的有3至4米,小的只有幾十厘米,一般多為1.5米左右。摩崖上的題記石刻,從唐、宋、明、清到民國時期的都有。無論個體佛像,或群體組像,都雕刻精美,形象生動,線條流暢,堪與聞名中外的大足、安岳石刻媲美。1961年公布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存造像的頭部在文革期間均被破壞,唯有頂上的太陽菩薩保存完好。「太陽菩薩」佛高4米,背飾日月佛光,呈坐式,雙眼平視向上,顯得庄嚴、凝重。為什麼太陽菩薩會被保存下來嗎?說來這里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原來,文革期間破「四舊」,歷經一千多年的沖相寺摩崖造像在一天之內被砸得稀爛,僅剩定光岩最高處的太陽菩薩未被砸,紅衛兵小將們見天色已晚,准備第二天一早從緊靠太陽菩薩的黃桷樹上爬過去,消滅最後一個菩薩。誰知當晚雷電交加,狂風大作,上百年的大黃桷樹連根吹倒,偏離佛像數米遠,等風停雨住紅衛兵扛著鋼釺、鐵錘來到定光岩下時,已只能搖頭嘆氣,無可奈何,太陽菩薩在浩劫中得以保存下來,當地人稱為太陽菩薩顯靈。 肖溪的古墓很多,如岩墓、僧墓等。但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代武德騎尉楊儀亭的墓。他所在的葬墓為石室墓,墓地位於肖溪鎮的齊寨村,離古鎮約5公里。墓地座北朝南,建於清光緒年間,五開間,墓碑高6米,寬10米,周長36米,仿木結構三重檐,雕刻人物、花卉、瑞獸等圖案32幅,十分精美,保存完好,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肖溪古鎮倚著風光秀美的渠江。渠江發源於陝西省的米倉山,流經川東至重慶合川區匯入嘉陵江,全長830公里。其中流經廣安境內達190餘公里。渠江是嘉陵江的一級支流,長江的二級支流。渠江經渠縣流經肖溪鎮勤勞村進入廣安境內。肖溪古鎮所在的渠江段,水流清澈,無任何污染,水域遼闊,水面最寬達1公里以上。江內生長的邊魚、岩魚、青波、鰱魚、鯉魚、鯽魚、白鱔等大河魚肉嫩味鮮,食後留連忘返。特別是肖溪的粉蒸鰱魚、河灘魚、五指鯽魚等聞名遐邇。渠江岸上生產的胭脂蘿卜,色澤鮮艷,紅似胭脂,是腌菜、泡菜的獨特原料。
㈢ 北京的旅遊景點有哪些北京好玩的地方有哪些
北京旅遊景點
南鑼鼓巷 他是最富有老北京風情的街巷,也是胡同區中的時尚新貴。如果你閑暇無事,便不妨來這里走走逛逛,車水馬龍的一條街,酒吧餐廳林立,還有無數創意小店和特色鋪子,一旦覺得熱鬧過了頭,你只需要稍轉個彎,隨意拐進另一條胡同,便是另一番樹影飄搖的安謐景象了。
胡同
好多人去北京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胡同,胡同不僅僅是這座城市的脈絡,交通往來的衢道,它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場所,是京城歷史文化發展演化的重要舞台。
茶館
北京的茶館很有名,但如果只是喝茶,就少了幾分趣味,在北京的茶館兒,飲茶得和聽書結合起來,那便是最有趣的事兒了。老舍茶館最有名,張一元天橋茶館有大量曲藝表演,包括相聲。
紅楓
都說北京的秋天最美,這自然是因為楓葉漫天的紅色。就像南京有梧桐樹一樣,北京的楓葉有著最浪漫的色彩。香山楓葉名冠京城,秋天去北京旅遊一定要去香山看看紅楓,但除了香山,昌平蟒山、密雲水庫、懷豐公路、門頭溝妙峰山等地都是看楓葉的絕佳場所。
前門
前門大街是北京著名商業街,位於京城中軸線,北起前門月亮灣,南至天橋路口,與天橋南大街相連。來到這里,你一定要去大柵欄兒走走,它是前門商業區的中心,地處老北京的中心地段,有著眾多國內外聞名的老字型大小
更多詳情可以點下邊滴圖標進站查看~~
㈣ 九江市內值得去的景點有哪些求分享
九江市內值得去的景點推薦如下:
1、琵琶亭
琵琶亭位於江西省九江市九江長江大橋南岸東側處,面臨長江,背倚琵琶湖。琵琶亭建於唐代元年,已有1200年歷史,原在九江城西長江之濱,即白居易送客之處,但歷代屢經興廢,多次移址。1988年3月新琵琶亭建今址。
琵琶亭佔地面積33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整個庭院採取中軸線對稱布局,分主亭、左碑廊、右碑廊三部分,主建築琵琶亭座落在臨界江七米高的花崗岩石基上,亭高20米,雙層重檐,懸掛著劉海粟大師題寫的 「琵琶亭」金字大匾額,亭台氣勢磅礴,熠熠生輝。
4、煙水亭
位於江西省 九江市長江南岸的甘棠湖中,為江西省九江市著名景點之一,相傳為三國時名將 周瑜的點將台故址。唐代詩人 白居易 始建亭湖中,取其《 琵琶行》詩句 「別時茫茫江浸月 」,稱「浸月亭」。
宋代理學家 周敦頤在九江講學時,又在湖堤上另建一亭,取「山頭水色薄籠煙」詩句,名「煙水亭」。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亭皆毀。至明末,重建煙水亭於浸月亭舊址。 現在這個時間煙水亭內部在維修,不允許進入了,維修完善後才可以進入參觀。
㈤ 誰來幫我給評書童林傳排個名次,以武功為主。
單老評書里對於武功高低很多矛盾之處,綜合全局,排除主角光環和邪不壓正等等因素給出一個,客觀排名,此排名沒出場的不在其中。
1 張明志、趙明珍 兩大武聖之間沒必要排(單老講過在童林傳里單論武功他們武功最高誰也不行,所以將他們排第一位)
2 三清教主八十一門總門長歐陽修(正面人物,如同白眉大俠的普渡。修行道德高深,天生自帶正義小光環。單論武功在二聖之下,不然也不會珍藏脈門弩)
3、 至上老尼
4、 寶珠羅漢
5、 震古俠董乾董化一(正義光環之二平衡正邪必要位置,個人認為下降三個排名更合理,另外如此靠前的排名還叫俠不該,應該叫震古大劍才對)
6、 雲台劍客燕普
7、 晚村居士呂留良
8、 一目瞭然僧
9、 江南八大名劍第四位呂婉娘
10、 八卦太極術士張洪均
11、 無形大劍萬俟羽休(死的特別不值,排名委屈了,但誰讓你遇到主角光環的童林與二號男主張芳也是夠冤的)
12、 泥小鬼路恆(這個位置委屈了,但意外敗給主角光環的童林也活該倒霉了)
13、 閉目金睛佛姜達姜本初
14、 了因和尚
15、 珍珠佛董瑞
16、 了塵和尚
17、 蓋天第一手譚天譚桂林
18、 摩天幻影呂四娘
19、 震八方紫面昆侖俠內家功無極門總門長童林童海川
20、 關九公、陸明詹(為了劇情需要最委屈的兩位劍客,被陸恆幾十回合輕易拿下的最不合理的一段里徹底打敗為打抱不平前二十里個人留了個紀念位置)
㈥ 長沙至常德的動車為什麼這么慢
聽說,石長鐵路明天就要開行動車啦。馬上要坐動車了,很多吊絲沒坐過,第一次坐,好激動,好緊張啊!看看,他們都提出了以下一些問題:怎樣才能裝作經常坐的樣子?能翹二郎腿么?裡面有廁所么?我怕太緊張上廁所怎麼辦?車票會不會很貴啊?洗手間手紙要錢嗎?萬一要錢,沒帶錢,提前帶上報紙,好擦屁股!能穿拖鞋么?要穿西裝么?動車的乘務員說的話是英文嗎?聽不懂就丟人了,好緊張啊……還有許多千奇百怪的問題,為此,小編在此一一解答,回答不完全的,歡迎各位網友補充。

一、標准裝備是一個單肩包或者更少,去代售點買票的都是土鱉。作為一個資深裝B客,一定要網購後到自動取票機取票。
二、別太早進站。進候車室後,不要坐在發車牌那裡,找個人少的地方坐下來,然後從包里掏出一本書或雜志來看看,應該看不了幾分鍾就會有廣播通知了的。聽到廣播通知你的車次了?看到長長的隊伍了?急毛,鎮定自若地坐著繼續看書,等人都快走光了再大搖大擺地走到檢票口。
三、走進車廂的時候要用一種藐視的眼神掃過座位上要死不活的凡人們,迅速找到自己的座位。如果靠過道的座位有人並且一看就是老外,要來句「excuse me」!坐下後第一時間把座位調整到與地面夾角最小位置,看書的話繼續看書,不看書的話拉下窗簾倒頭就睡。
四、如果有乘務員查票,把票遞過去的時候不要忘記嘀咕一句:「怎麼又查票,人家XX局的車從來不查票。」
五、到站廣播第一遍的時候,用藐視的眼神掃一眼周圍撿東西的凡人們,小聲來一句:「還有8公里,急個什麼……」第二遍廣播的時候不緊不慢地收拾東西,在座位上坐好,不必急著到門口排隊,但是停站時間短一定要隨時做好起身下車的准備。如果不幸下車失敗導致越站了,那就自求多福吧騷年。
六、出站時既然要裝B,就不能走自動扶梯,一定要走樓梯,切忌腳步過快、上身不穩。絕對不能低頭。
好了,做到以上六點,你也是別人眼中經常坐高鐵動車的高端人士啦!
㈦ 護國寺的廟會
護國寺大街是以寺廟而得名的,廟的全稱是「敕建大護國隆善寺」。老北京人習慣叫護國寺,而隆善寺反而不叫了。東城有條隆福寺街,它的廟名是「敕建大護國隆福寺」,老北京們把隆福寺叫出來了,「護國」兩字不提了。當年護國寺廟宇早已損毀,整個廟的規模框架還存在,逐漸變成城內的集市——廟會。我的記憶,廟會在上世紀40年代到50年代末是鼎盛時期,消失於上世紀50年代後期。60多年前的護國寺廟會甚是熱鬧,還能回想起當年的景象。
護國寺廟會山門(南門)不開,遊人出入走東西角門,進入後就可見一座叫金剛殿的佛殿。當年的山門及角門,於上世紀50年代初拆除,蓋起了樓房,為北京市鍾表眼鏡公司。後邊的金剛殿當做庫房用,此樓如今還在護國寺與隆福寺、白塔寺、土地廟、花市等五大廟會由來已久。清康熙年間是五大廟會鼎盛時期,甚至原有的報國寺等大型廟會竟被其取代。
護國寺原為舊歷逢七、逢八開放;自民國十一年(1922年)改為陽歷逢七、逢八開放。每屆廟會期「凡珠玉、綾羅、衣服、飲食、古玩、字畫、花鳥、魚蟲以及尋常日用之物,星卜雜技之流,無所不有。」(《燕京歲時記》)因此,城鄉遊人摩肩接踵,甚至在定阜大街一帶清王府邸居住的貴族婦女也來此光顧。
護國寺廟會從興起至解放前,約有三百年的歷史。歷經滄桑,情況逐漸變遷,因時而異。現僅介紹晚清時護國寺廟會的幾個片斷。
前清時,彌勒殿相當於廠甸廟會的火神廟。所售之物主要有三項:一是零星古董,諸如:朝珠、手串、小銅佛、銅鏡、鼻煙壺之類;二是花梨、紫檀、鑲有大理石心的羅甸的硬木傢俱;三是練武、狩獵用的腰刀、劍、弩、銅吹筒等物。當時翎子張的腰刀攤,頗引人注目。
天王殿未塌前,殿內有辛記等的玉器攤、首飾攤(多是兩把頭上的裝飾品)十多個。經常有「衣香猶帶御爐煙」的貴族婦女到此獵奇。「值當意之物,一諾千金,不吝其價。」 殿外附近的攤子則賣些仿古文玩。(工藝品)燒料的煙壺兒、煙袋嘴兒、帽正兒、仿大明宣德的青花蓋碗等,擺的滿目琳□,美不勝收。尤其是雲林齋的字畫與這些文玩一配,顯得格外風雅。另外,德豐齋、冰玉齋的京裝絹扇,作工精細,一直受到婦女們的青睬。那時,旗族婦女梳著大兩把頭走在街上,手執這種團形絹扇遮著太陽,別有一番風度。
殿廊下,有古今中外的書籍、字帖、拓本,有時市面上買不到的「孤本」、「珍本」,這里有時倒能碰上,而且價錢不太高。因此,也吸引了一些文人墨客。 東西碑亭歷來是書亭、畫亭。這里不但有慈善家施捨治病偏方;還有善信弟子散發《玉歷至寶鈔》、《灶王經》、《太陽經》一類的善書,春節期間,這里掛滿了《富貴有餘》、《耗子成家》的年畫,任人選購。
碑亭前,有百本張,同樂堂等賣唱本。他們把一些木刻、石印版的唱本夾在粗小線上,然後將小線拉在亭柱上,以招來主顧。後來,又出現了一些外鄉人背著藍布包袱到此賣唱本的。他們多是席地而坐,邊唱邊賣。有的拿一副竹板,有的只撿兩塊瓦片,敲打起來,唱什麼《繼母娘打孩子》:「光緒坐龍樓,福如水長流,四海民安樂,禾穀根苗收。有一件新聞事,出在了景陽州。」唱幾句吆喚兩聲「一個大一本,兩大一本!」如果沒人買就又接著唱下去:「離城四十里,地名叫劉家溝,此人姓周,名叫周振樓。年少好行善,補路把橋修,修下了二兒,一個女嬌流。」如一旦有人買,馬上停下來,招待主顧。這種生意獲利極微,故自稱為「要飯的買賣。」
廟會上的戲曲、雜耍生活氣息很濃,通俗易懂,形式多樣,為群眾所喜聞樂見,但有個別節目未免有些低級、庸俗。晚清,西廟曾出現過馴獸表演,所謂「看海豹」。出現過大型馬戲、雜技。但主要還是以撂地玩藝兒場子為多。當時有倉兒、王麻子的兩個相聲場子,以即興表演,臨時抓哏為特長招徠聽眾,由於內容不太文明,所以聽眾多系男人,婦女自覺地不去觀賞,偶有婦女站腳,他們便說:「老太太,我們這兒不說人話,請您上那邊看耍狗熊的去吧!」鴨蛋劉的戲法是叫座的買賣,那時講究演什麼吞長蟲、吞寶劍、吞針、吞火、掏腸子埋起來,然後樹個大旗桿等驚險、離奇的節目。
當時,還有許多用白土子或大白在地上畫個圈當場子的,謂之「畫鍋」。最吸引人的是大個王的太平歌詞。他不是光唱《庄公勸善》、《韓信算卦》之類的傳統段子,還自編與時事有關的新段子,如:《義和團火攻西什庫》、《搶當鋪》等 最招小孩喜歡的是拉大畫兒,也叫西湖景。有的搭起布棚,掛一張大畫兒,不能拉,里頭有個男扮女裝的人,邊唱邊扭。鏡子是魚鱗玻璃,往裡一瞧,彷彿有十好幾個人。也有的在竹架上設大木箱,內設「八大篇」,外設活動走線,拴著鑼鼓,賣藝的一拉,「此不□咚倉」,叫作「元年兒領空」,不論什麼畫面,都是那一套死詞兒,除了《小寡婦上墳》就是《劉大人私訪》,通常在開始時,先拉個序幕:「往裡瞧,這第一片,來到了蘇州大街你觀上一觀,一條大街長十里,招牌幌兒掛在兩邊,錢庄、當鋪兩對過兒,茶樓酒館緊相連。路南有座美人書寓,畫棟雕□好門面,樓上坐著聽書的客,跑堂的過來又把茶端,有幾個倌人會彈唱,懷抱著琵琶定準弦,開口唱得是馬頭調兒,然後改了太平年。有張生來游寺,小小的紅娘把信傳。這么張玩藝瞧了個到,哎……(七不□咚倉),拉起一張您再慢慢觀哪!哎……(七不□咚倉)
在這里做買賣、耍手藝的採用各種新奇的辦法,招徠顧客。賣料煙袋嘴的手持小鐵錘「用力」往貨樣子上砸,邊砸邊向過往遊人喊道:「咱這貨就是結實,不怕砸、不怕打……」偶一失手打碎了,他便找撤說:「我為的是叫大家看看這茬兒……」 賣剪刀的為證實貨的鋼口好,竟用一把樣品刀往燧石上打,打的啪啪冒火星兒,大喊:「您瞧瞧咱這刀的鋼口!」 賣布頭的以天津口調大聲吆喚道:「買來吧買來吧!天津衛,剛下火車的!關了門兒的貨底子……」賣首飾的拿著一隻鐲子喊道:「買過的知道,戴過的認得!露出銅來給我拿回來……」更有甚者,粘盤子、粘碗的李九兒,用學驢叫、狗叫、群狗打架的辦法招引遊人。
晚清,在這里賣野葯的極多,經營方式也很特殊。有個老頭,頭戴氈帽盔兒,帽下掖一塊紙,當帽沿兒,拉著一頭脖子上帶有銅鈴的小黑驢兒,馱著一些葯匣子,下邊掛著大字布圍:「天元堂黑驢眼葯」。人少時採取游動販賣的方式邊走邊賣,如果人多擁擠,就在配殿廊底下停下來,而且把患者表示鳴謝,給他掛的布匾亮出來。從遠處望去,好像土地廟。仁義堂孟家則拉個練武的場子,賣「百補增力丸」先耍一場飛叉,等把人招得里三層外三層的時候,他才開始賣葯,喊道:「千方容易得;一效最難求!」金回回是在塔院出攤賣膏葯,他與那些拉場子賣藝,自稱:「小弟是從鎮江來」的賣葯者迥然不同。他是在現場升起火來,坐上油鍋熬葯,往一塊塊紅布上攤,公開「修合」。招人圍觀。自稱是:「修合眾人見,存心有天知!」 還有一種賣蟲子葯的,搭個蘭布棚,內設大長案子,擺出百八十瓶用酒精泡著的人體寄生蟲,大半是人們所說的「混屎蟲」(蛔蟲)。據賣葯的說,這都是吃了他的葯打下來的。除了賣成葯的還有賣草葯的,什麼旱三七、苦果、龍爪□等,屢見不鮮。 小孩轉糖抓彩也是這里常見的買賣,尤其是春節,特別興旺。
在二院西配殿廊下,掛著一副絹裱大畫,上端書三個大字「道德心」。下邊畫出十五個大格,每格各畫《西遊記》一景,如:《高老莊》、《流沙河》、《五庄觀》、《盤絲洞》、《寶象國》等,每景標志著得糖若干塊,多的百塊,少的數塊。縫一布袋,內裝小竹牌,標有西遊各景,讓人們抓了後對號領獎。做買賣的還要以唱代替吆喚。例如:「三道兒錢,三月三;唐僧取經上西天,路過九妖十八洞,好難過的火焰山。」以吸引一些小孩來抓彩。這種轉彩的相對說來,比較公道。有的僅僅擺一小筐,筐上插兩根竹竿,架一鐵絲,穿著許多小紙片,上面已用白礬水寫好「得糖××塊」,多者百塊,少者數塊。抓彩的可任意撕一紙片,往水盆里一放,就可以看到得獎數目。
還有的小販擺出各種獎品,諸如玩具、茶壺、茶碗之類的用具或食品。在木樁子上掛一圓盤,一撥可轉,上邊設指針,盤上畫成格子,每格標出獎品名稱。一個大錢撥一回,轉盤,停後,指針指在哪個格的線上,即可得到所標獎品。如輪盤停後,指針正指線外,則什麼獎也不得,只象徵性的給兩塊冰糖子兒。謂之「沒白沒票」。最缺德的莫過於搞投球人格的,一些耍手彩兒的小販們專蒙騙小孩。他們用木板釘一小櫥,後背雙層,成一斜坡,內有攔釘,從上口可將玻璃球投入,任其滑下,下邊設若干格子,每格設不同獎品,如:皮球、轉花筒、口杯、不等。另空三格,謂之「白票」。凡參加此項轉彩的,幾乎百分之百地落入空格。這時,便有與之同夥的假充遊人,到此轉彩投球,每投五個球,就有三個球落入大彩,以引誘顧客再次上當受騙。
至於套圈,大約是民國以後的玩藝兒。其大致可為兩類。一種是遠距離的攤子,擺的東西十分闊氣,近處有各種泥娃娃,中間的是紙煙,磁火柴盒、鏡子,後邊是玩具大鞍車,最後是幾個至十幾個一落的飯碗(只套上最上邊的就算數),讓顧客在一米以外的地方去套。再一類則是小攤子光套紙煙,所有的紙煙一合一合地就擺在人們的腳下,旁邊立一牌,上書「不準哈腰」,叫人們站直去套。這樣,藤圈有彈力,往往套上了還要折回來,人們往往可望而不可及。
清代,廟會上常見的兒童玩具都是民間手工製品,但別有一種藝術風格。例如:嘩楞棒兒、貨郎鼓兒、婆婆車、擊木、長蟲變八卦、小孩鑽罐子、七巧圖、□官圖、萬花筒、吹筒箭、泥骰子,骨牌、小弩弓、寶盒、蒼蠅籠、鴿子窩、琉璃泡兒、西湖景、瓦鍋子、屁簾風箏、大鞍車、排子車、小沙燕、布老虎、胖小子、泥人、泥馬、模子、假胡須、鬼臉兒、大頭和尚度柳翠、木刀、木槍等。春天、有專門賣屎□螂拉車(紙糊小轎車)、屎□螂人的。春節期間是玩具行業的旺季。例如:三尺至五尺的大糖葫蘆,用小糖子一刷,上邊插上小彩旗。從兩個風輪(也叫軲轆),到五十個風輪以上的風車;大小不等的撲撲登兒、琉璃喇叭、空竹、地軸兒……
清末民初,廟會上常見的「又吃又玩又哄孩」的兒童零食,花樣極多。用小「蒲包」裝的小炸食。每包有像手指肚大小的桃、石榴、蘋果形的炸食十數枚。 用玻璃管裝大米花,兩頭包裹彩紙,謂之「霸王鞭」。
此外,用杏干泥壓成的酸「皮帶」、以山裡紅泥壓成的帶畫的果丹皮、玉米花、大米花合成的米花球、米花糕。糖塊更是多樣化。螺絲糖、桂花(三角、菱形)糖、冰糖子、薄荷涼糖、沙板糖、梨膏、變色球、泡泡糖等。春深時節,小青水杏上市,用一根小細秫□棍裹些小糖子,謂之「蜜」,與青杏一起賣給小孩們,謂之「杏兒醮蜜」。夏天,用杏干湯、酸棗湯泡了「淀兒粉」,謂之「玻璃粉」、「桃脯」。冬天,用次山裡紅不去核煮成「鬍子糕」;比較高級些的是,煮玫瑰棗兒和用大紅干、柿餅、藕片泡成的果子乾。這後兩者,也受成人們喜愛,成為北京特有的食品。
護國寺西廊下北口太平胡同為狗市。專賣哈巴狗,也叫「獅子狗」、「巴兒狗」,它比一般養的「笨狗」個頭小,身長約一尺左右,短腿長毛、大眼、嘴盔子很短,兩耳下垂。顏色有黃、黑、黑白花、黑黃白三色的。脖上系一小銅鈴,馴順可愛。飼養人還教會它許多玩藝兒,如就地打滾、跳躍起來用嘴接食物、用前腿作揖歡迎客人等等。前清時有值幾兩至數十兩銀子一隻的。民國以後,有值銀元幾元至數百元一隻的。買主多系富人。
另外,護國寺廟里廟外(護國寺前街)有奇卉、悅容等十多個花廠。專售鮮花,春日以果木為勝;夏日以茉莉為勝;秋日以桂、菊為勝。冬日以水仙為勝。廟門前及西門內陳列鮮花甚多,香氣襲人。確是「生香不斷四時花」。
護國寺廟會不是每天都有,每月按農歷計,逢七、八是護國寺。到上世紀40年代末,土地廟、花市廟會撤消,兩天廟會就挪到護國寺。護國寺廟會到上世紀50年代中期逐漸蕭條。公私合營之後,有的廟會攤主被吸收到商業或企業中,賣扒糕的、賣炸灌腸的並入護國寺小吃店。
廟會看著不外乎是有買有賣,藝人賣藝,平頭百姓購物娛樂之處,實際上有許多文化內涵,土生土長的民間文化,底蘊積厚。吃穿用玩兒,都是文化,質朴無華,和百姓緊密相連,故而使廟會撂地的玩藝兒,多少年流傳下來。在現今的浮躁社會中,北京城的老人們盼想著那些純朴文化的回歸。
㈧ 迦藏的武功不是遠遠高於迦紫嗎, 怎麼他妹妹下的結界,他解不開
通過孕育大無形已經解開了,結界是不腐用生命下的啦
㈨ 九江市內值得去的景點有哪些
九江市內值得去的景點有:
一、廬山風景名勝區
廬山位於九江市南36公里,它的風光或許不如五嶽奇險,但人文底蘊豐富。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贊美廬山的佳句,尤其是蘇軾那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讓人充滿嚮往。如今廬山已是一處很成熟的旅遊景區,山中的青山綠水、飛瀑、日出,還有近代別墅,引得不少遊人來此一窺「廬山真面目」。
四、鄱陽湖
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北部、長江南岸,流經南昌市。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湖,僅次於青海湖。鄱陽湖跨南昌、鄱陽、九江跨南昌、新建、進賢、余干、鄱陽、都昌、湖口、九江、星子、德安和永修等市縣。鄱陽湖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河之水,下接長江。豐水季節浪涌波騰,浩瀚萬頃,水天相連;枯水季節水落灘出,野草豐茂,蘆葦叢叢;湖畔峰嶺綿延,沙山起伏,沃野千里,候鳥翩飛,牛羊徜徉。
美麗富饒的鄱陽湖養育了世代生長居息湖畔的萬物生靈。。通常以都昌和吳城間的松門山為界,分為南北(或東西)兩湖。松門山西北為北湖,或稱西鄱湖。湖面狹窄,實為一狹長通江港道。松門山東南為南湖,或稱東鄱湖,湖面遼闊,是湖區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