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聽書誰的好
① 評書 三國演義 誰說的比較好
聽袁闊成的,最正宗
② 請問哪位評書大師說的三國演義比較好~謝謝!~~
田連元以前是講三國的講的也很不錯。我喜歡。不過他講的三國不太好找了。好多年了。
③ 評書《三國演義》誰說的最好
袁闊成先生的評書《三國》要高單田芳先生一籌。單先生說書還是以江湖傳奇故事為最好,像《三俠五義》、《白眉大俠》、《明英烈》之類的,而他說文學性強的書還是有江湖氣息有些不倫不類。袁闊成先生家學淵源,溫而不慢、火而不燥,是說才子書的典範。請樓主自己再耐心品評品評。
另外天津有一位老先生叫姜存瑞說《三國》是一絕,與別家不同另成一派,樓主有興趣可以搜一下他老的音頻或視頻。
④ 三國演義評書誰說的最好
要說評書三國演義,在下只知道兩個,就是袁闊成、單田芳。易中天先生品三國,為講座非評書也。
袁先生的三國評書,最貼進原著,最有歷史感,最有戲劇感,最為幽默。他的評書伴著一幾代人共同成長,就在目前仍是老少咸宜的佳品。
單田芳先後講的三國,同樣非常好,但好像不是太長,沒有袁先生講的充分、豐滿。
個人建議你最好先聽袁闊成老師的,他可能最正宗吧!易中天的只是對三國中部分人物、事件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罷了,沒有系統的對三國進行評述。
⑤ 評書《三國演義》誰說的最好最全面並且最貼近原著
易中天
易中天:1948年生,湖南省-長沙市人,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長期從事文學、藝術、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多學科和跨學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藝術人類學》等著作。近撰寫出版了「易中天隨筆體學術著作·中國文化系列」四種:《閑話中國人》、《中國的男人和女人》、《讀城記》和《品人錄》。2005年起開始在CCTV-10百家講壇節目里講解歷史,因其白話式的幽默分析,受到追捧。最新兩本書《帝國的惆悵》和《易中天品評漢代風雲人物》也是異常大賣。2006年開始製作《易中天品三國》。
後因《三聯生活周刊》封面標題,而享有了「學術超男」的稱號。
去年易中天做客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了「漢代風俗人物」系列講座。他獨辟蹊徑,「妙說」歷史,巧妙地運用「俗不可耐」的語言、聲情並茂的表演,有趣地還原了歷史的本來面目。在網上找到了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講壇的韓信系列講詞,真是佩服,平常一段史從他口中出來儼然活靈活現一般,象評書一樣繪聲繪色,又象電影剪輯精練流暢。
例如那段韓信投項羽「無所知名」後改投劉邦,在軍中當「接待」,因違反軍紀險些被殺一段:
韓信終於成為一個英雄是遇到了一個時勢,就是時勢造英雄,秦代末年,天下大亂,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四面八方的英雄豪傑在陳勝吳廣的帶動下,全部站出來,和暴秦進行斗爭,這個時候韓信的家鄉同樣發生了起義,項羽的叔叔項梁拉起來了一支義軍,於是韓信「仗劍從之」,就是拎著他的寶劍參軍了,參軍以後先跟著項梁,後來又跟著項羽,但是項羽不重視他,這個時候韓信的情況司馬遷用四個字進行概括,「無所知名」,這個時候他還沒有什麼名氣,在項羽那兒他覺得沒有發展前途,於是投奔劉邦,劉邦讓他當什麼呢?當個連敖,連敖就是接待員,公關先生,韓信這個人長得比較體面,是一個帥哥,做做接待工作還是不錯的,這個時候的狀態也是四個字,「未得知名」。那麼有一次韓信就犯了軍法,和幾個同事都犯了軍法,依法當斬,一個個拉出來殺頭,一二三四五六七,一口氣殺了十三個,輪到韓信了,把韓信叫出來,要殺他,韓信這時候一抬頭看見了一個人,這個人叫做夏侯嬰,夏侯嬰是什麼人?夏侯嬰是劉邦的哥兒們,從小就跟劉邦一起的,跟劉邦一起起義,以後當了劉邦的太僕,太僕這個東西翻譯過來就是車夫,給劉邦駕馬車的,但是你要知道,當時的這個制度,這個皇帝的太僕是部長,是部長級的官員,那麼劉邦當然現在不是皇帝,他是一個諸侯王,這個太僕少說也是副部級了,韓信看見夏侯嬰了,韓信就大喊一聲說,我們大王不是想得天下嗎?為什麼要殺英雄好漢?夏侯嬰說,咦!怎麼還有這樣的人啊?過來。司馬遷用了六個字,「壯其貌,奇其行」。一看,呀!一表人才,跟他談談話,頭頭是道,不殺了,向蕭何推薦,發現一個人才,又給他換了一個位置,叫做治粟都尉,相當於司務長,所以韓信他參加工作以後,也是鬱郁不得志,先做侍衛官,再做接待員,再做司務長,都是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那麼韓信又是什麼樣的原因使他轉變了命運呢?使他成為了西漢初年的風雲人物呢?
易中天先生幽默語錄
1.晴雯又沒和寶玉那個,和寶玉那個的是襲人!
2.韓信剛參加工作那會兒...
3.諾,相當於現在的OK
4.哪個想呆在這種鬼地方喲。
5.……然後韓信就和那個南昌亭長絕交了~~~不跟他玩了!
6.那個印就在手裡磨阿磨,磨阿磨,等到方的都磨成圓的了,還不給人家!~
7.劉邦:「當將軍還不行,那就讓他當大將軍~~
蕭何:「那就再好不過了。」
8.哎呀,,那我罵過了怎麼辦、老師的語氣和表情太可愛了
9.我被你僱傭了,我是忠心耿耿給你謀劃,如果我的主意你不聽,byebye,我換一個老闆。
10.韓信,你不是個厚道人!
11.那小子他媽的不聽我的,他要是聽了我的,他今天會這樣?你還能活著嗎?
12.易中天:我提出一個觀點,有個性,有個性就有魅力,沒有個性怎麼有魅力?
主持人小超:我充分體會到易老師語言的魅力。
易中天:我自己也覺得我很有魅力。很多粉絲,很多MM(笑)。
13.「這么多人你不追,偏去追那個韓``什麼信的」
14.他(韓信)經常去蹭飯吃的一家叫南昌亭長……把飯先做好,等他來了就吃完了——人家討厭他嘛……他脾氣還大的不行,一甩袖子,絕交。
15.您老人家(南昌亭長)是個小人啊。
16. 韓信大笑「想不到我今天與樊噲這種人為伍啦!」——樊噲怎麼了嗎?
17.「不要以為彎下膝蓋就是懦夫,別人惹你一下,你就一下撲上去,一口咬住,死死不放,這是什麼,螃蟹!」
18.劉邦對蕭何說:"他媽的,你小子跑哪去了!",
19.「晁錯這個時候應該怎麼樣呢,應該夾起尾巴做人,他不!今天改革,明天變法,象跟攪屎棍子,攪得朝廷上下是不得安寧」
20.在多年征戰中風餐露宿得個風濕性關節炎啦 ,那倒也是可能的!
21.弄得漢景帝,對他有點崇拜。太子的家人呢,也對他有點崇拜。
22.哪有說大俠用斧頭的,或者是兩把鐵錘(作企鵝狀),這不成體統
所以說劍是很高貴的。
23.「我要是把衣服讓給別人穿,那是『以身相許』!」
24.「晁錯說:『那不管啦,削之亦反,不削亦反!』那我們就搞他一下!結果兩個人一看,還真反哪!」
25「劉邦想『對啊,這個時候不能罵韓信哪,這個時候不能得罪他,可是我已經罵過了呀。』一拍桌子罵:『混蛋!男子漢大丈夫建功立業,要當就當個真齊王,干嗎當假的呀!給他封個真的』」
26.主持人:您講《漢代風雲人物》時,頭發是烏雲翻滾!
易中天:人家說像方便麵!
易中天火了,成為了文化偶像。在西單簽售能簽得手都抬不起來的不多,簽到需要警察出動的,更是沒有。但這些都因為易中天而發生了。讓人感動欣慰的是,這些事都是因為一本《品三國》的書,總是讓人覺得人們對讀書還是熱情猶存的。也讓我們這些做出版的看到了希望。
易中天的火來的有些過猛,更是讓人做夢也沒想到,這火能燒得這么大這么久。火燒起來,但人們卻不想撲滅它,因為這火沒什麼不好,可以照亮更多的人心,可以讓知識不再以星星之勢燎原,可以讓老百姓也知道中國的文化思想寶庫里都有些啥東西能看懂,讓我等人也明白了搞學術的高級知識分子並不只是高高在上,也可以直接地為老百姓做些實惠事,豐富一下業余文化生活。
很多媒體都說易中天的出名要感謝百家講壇,是這個節目讓他出的名。可仔細想一想,其實百家講壇應該感謝易中天。想想百家講壇有多少名人學者登過壇,可讓人記住的又有幾個?閻崇年、易中天、劉心武他們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書的暢銷,更是他們自身文化底蘊的魅力在裡面。其他登壇者,雖也是學富五車,但在敘事的技巧上和講座內容的設計上卻遠不如以上幾位。他們的書的暢銷讓更多的人知道了百家講壇,因為電視畢竟不如紙讀物更容易貼近百姓,電視要在固定的時間看固定的欄目,而且必須死守在電視機前,萬一哪句話沒聽明白,還不能倒回去重播,(從這一角度說DVD都已經領先了)。書則完全不同,時間絕對由自己支配,可以重復看無數次。看過書回頭看電視,更容易明白。這樣一來書的廣大讀者們也都自然喜歡上了這個節目,知道了這個節目原來可以讓老百姓知道那麼多關於歷史關於文化的事,而且能聽得懂,聽得有趣。
其實百家講壇的主要貢獻是請了這些人去,讓老百姓與學者有更多的交流機會,這完全出於收入率考慮的,他們不會想到請他們的時候要告訴他們:上我這個節目就可以出名。那麼這個節目一定辦不好,而且也不會讓上節目的學者們都出名。所以,百家講壇要感謝易中天,感謝劉心武,不要看著他們的書火了,都說是百家講壇的功勞。
那易中天的火到底是因為什麼?難道是他長得有風度,很儒雅,口才好,懂得說大白話。當然都不是。這些都是表面現象。
易中天的出名要感謝中國文化長久以來生生不息的文學魅力,劉心武揭紅樓火了,易中天品三國火了。四大名著的魅力放在任何時代任何人群心中,都是中國文化的燈塔式標志。老百姓口耳相傳的東西而最後又能一代一代傳下來的,你說它的生命力有多強,基礎有多厚實?現在的什麼紅學研究會、三國研究會,不正是因為這些所謂的「研究學者」們發現了這些文化精華在老百生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么。因為老百知道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好東西不能丟。
戲說的電視劇給了閻崇年一個廣大的平台,讓他可以「正說」,如果沒有戲說,誰又會理會正說呢?其實他講的都是一些簡單的歷史,史書上白字黑字寫的清清楚楚的,但有意思的是,「正說」系列圖書的走紅卻不是因為人們想知道歷史的真實是什麼樣,而是想知道戲說的是不是真實的歷史。誰讓老百生實誠呢?說是戲說了,還是願意相信。
關於三國的電視劇電影卻沒有什麼「戲說」在裡面,都是從原著中公公正正改編來的,甚至書中的對話都照搬不動。但三國沒有戲說么?其實羅貫中就是一個最大的戲說者。《三國演義》的故事又有哪一個是真實的歷史史實呢?人們對三國演義的故事早已是耳熟能詳,可是真正的三國歷史,又有幾個人知道呢?電視劇為「正說」清朝歷史提供了舞台;四大名著本身就已經在200多年前為今天的「拔亂反正」三國歷史留了話柄了。中國老百生都200多年的時間不知道真相是什麼了,能不急么,他們都有知情權啊。易中天滿足了他們的權利,就像古希臘神奇里的點燈人,你就他能不火嗎?
⑥ 評書三國演義誰講的好
袁闊成
⑦ 評書三國演義誰說的最好
袁闊成。
說到《三國演義》的評書,這里邊叫人喜歡的有,袁闊成和單田芳。但是袁老師的三國評書講的最有韻味和情節。相比單田芳來講多了一些歷史底蘊,這個相比來講,聽後自明。
袁闊成說書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因人說書。所謂因人說書,就是說袁闊成先生善於根據自己的條件和特點,來選擇說書的書目。該說什麼書不該說什麼書,都是根據自己的條件來取捨的。袁闊成的評書藝術可以劃分為三個明顯不同的藝術時期:早年時期、中年時期、晚年時期。
⑧ 《三國演義》評書誰說的最好
袁闊成。
說到《三國演義》的評書,這里邊叫人喜歡的有,袁闊成和單田芳。但是袁老師的三國評書講的最有韻味和情節。相比單田芳來講多了一些歷史底蘊,這個相比來講,聽後自明。
袁闊成說書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因人說書。所謂因人說書,就是說袁闊成先生善於根
據自己的條件和特點,來選擇說書的書目。該說什麼書不該說什麼書,都是根據自己的條件來取捨的。袁闊成的評書藝術可以劃分為三個明顯不同的藝術時期:早年時期、中年時期、晚年時期。
⑨ 評書三國演義誰說的最好
袁闊成講的很正 他加入了戲曲裡面的故事 他把軍閥之間軍事戰爭把握的很好 謀士鬥智武將斗勇 表述的很好
單田芳講的好像是個武俠小說 就像燕王掃北之類的
對於三國演義 單田芳的講法是個創新 但是卻落入自己的俗套
所以個人覺得 袁闊成講的最好
易中天不是說評書的
⑩ 三國演義看原著好還是聽書好,原著好晦澀難懂
當然還是看原著,說書里的語言和原著有著千差萬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