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書聽書稿
⑴ 不想看書,聽書可以達到一樣的效果嗎
一、人各有不同,做選擇前要思考我們自己的小孩在哪一塊更需要加強。
個人認為,
在目前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小學生看書比聽書的學習效果要好;
從人際溝通交往角度思考,聽書的效果又比看書要好一些。
其實無論是看書還是聽書,都可以達到信息收集與價值觀輸入的效果。
但我們可以通過讓孩子多看書來訓練他們的辨識廣度。
註:每次注視時,你可以對焦或辨認的字數就稱為辨識廣度。——【英】尼基·斯坦頓《溝通聖經:聽說讀寫全方位溝通技巧》。
辨識廣度至少在孩子做閱讀理解題時比較重要。如果孩子的辨識廣度小,閱讀文章還需要用筆逐字默讀,甚至需要頻頻回視才能連貫理解整句整段的意思,先不說這種做法到最後是否能有效把握文章主旨並寫出切題的答案,就論耗時性,辨識廣度小的孩子在爭分奪秒的考場上必定會更加緊張,尤其當自己眼角掃到周圍的同學都已經翻過另一面開始答題,而自己還在這一面勉強閱讀文章的時候。
而聽書的關鍵我認為不是「書」,是「聽」。家長們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聽書後,復述講書稿的主要內容,從而訓練孩子傾聽的能力。不要覺得「聽」是一種很簡單的技能,要真正做到在溝通中,迅速剖析和了解對方的「話里有話」、「話中重點」以及「話後目的」並不容易。一個優秀的演講者不一定受人歡迎,但一個好的傾聽者會收獲很多信任和友善。
⑵ 讀電子書好還是讀紙質書好
首先,是讀電子書還是紙質書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堅持閱讀的良好習慣。
有的人喜歡佔有,並不愛好閱讀。為什麼佔有呢?或許是為了裝X格,或許是真有求知慾,買了放著有時間再讀。這點你得問問自己。
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後,基本是每天都想讀點什麼,因為閱讀本就是一種生活方式,就像有些人需要每天喝咖啡似的,不喝就難受。千萬不要把讀書看得太神聖,也不要過度拔高其價值,覺得讀書就是有文化或是有X格。任何受外界觀點影響而強加給自己的表演行為都是痛苦的。
以前我喜歡把看過的書發朋友圈,現在不會了。因為一來這樣有點曬文化的嫌疑,曬書跟別人曬旅行、曬恩愛是一樣的性質;二來可能是性格原因吧,並不想讓外人過多地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愛好,不想引起別人的注意;三來發了朋友圈會分散注意力,降低接下來的做事效率。你得時不時看有沒有人給你點贊和評論,若有,你得回復,就跟禮尚往來是一個道理。若無,又覺得尷尬,禁不住思考為啥沒人互動?是不是發的東西不優質,或者是平時與別人互動過少造成這種局面。總之,會分心。
其次,說說電子書和紙質書各自的優缺點。
電子書,優點在於易攜帶,隨時隨地看。等地鐵時,掏出手機就能看。但可能在質感上差點,讀起來效率低點。
在手機上看書,干擾度比紙質書高,比如你上了地鐵,剛准備讀電子書,微信來了個消息,你得回復。剛回復完,你喜歡的 APP 一到下班時間就開始推送消息,你又忍不住看了下。諸如此類的場景很多。而看紙質書,效率就完全不同了。
可能 kindle 會好點,不然kindle 也不會賣得那麼火爆。我用得不多。
紙質書,有質感,閱讀時有一陣陣墨香。讀了多少頁,通過厚度易於評估,易於產生成就感。而且沒有讀懂的部分可以輕松找見,很容易翻閱。
與之對應的電子書呢,由於屏幕小,頁數多,剛看了一點又得翻頁,讀來覺得綿綿無絕期。哪些地方沒讀懂,再回頭找總是覺得有點麻煩。而且我看電子書時,通俗易懂的社會人文書籍能閱讀下去,但深奧的需要重點理解的書籍就沒有那麼好的耐心。
紙質書的缺點在於價格稍高,另外佔用空間多,在寸金寸土的租房環境下,處理起來麻煩。
⑶ 哪個聽書電台最好聽
個人是用喜馬拉雅,裡面的up主很多都是有學識的,不光是讀書有時候還會有點評,他們的的稿件有時會展示,都是很好的筆記
⑷ 怎樣閱讀可以賺錢
閱讀後的書評是一種得到物質回報的方法,書商們是喜歡和支持書評的,很多時候他們會付費來邀請一些讀書的客戶來寫書評,因為書評相當於是購買書並且閱讀後的閱讀者的推薦,閱讀者們通過書評,表達出對書的喜愛或者其他的想法,其他想購買這本書的人通過看書評,對書更了解,更容易產生購買的想法。
讀書筆記和讀後感是另一種讀書賺錢的方法,兩者略有不同,讀書筆記通常是對整本書的內容一個梳理和提煉,加上一些閱讀者自己的理解,讀後感則是基於這本書閱讀後的感受,讀者完全自己寫出的內容,版權方面是不一樣的,但是都是很受其他的潛在客戶們喜歡的,很多的出版商和媒體們會付費。
拆書稿是最近在作者圈比較火的一種寫作形式,簡單的說拆書稿的作者們通過閱讀整本書,掌握了整本書的框架結構和內容聯系後,引導其他人閱讀書中的有價值片段和精彩之處,將其中隱藏的含義提煉出來,將一本書的精華部分整理和概括出來,讓其他的讀者們讀到的是這本書的核心精華,非常適合那些時間不夠又想從這本書中學到東西的人,所以拆書稿的收入通常都是不錯的,但是也需要將一本書讀透徹,再梳理出來,是需要內功的。
錄制音頻,製作有聲書或者叫做聽書稿,這個的前提是需要版權方同意的,不然會引起麻煩,聽書的好處就是解放眼睛,那些開車或者極為忙碌不方便看書的人,就可以通過聽書來了解書中的內容,所以聽書也是非常好的一種方式,很多人都會不假思索的付費。
自媒體的讀書會也是一種方式,通過付費入會的方式,由群主或者其他專門的人員來代領大家讀書,學習,並且對書的內容進行點評、討論等等,讓很多不能自覺讀書的人喜歡上了讀書。
如果寫作的能力已經到達了一定程度,就可以寫同人作品等,在不侵犯版權的情況下,完全的獨立寫作,自成書籍,雖然是這些方式中最辛苦的,但是也是收益最高的。
⑸ 求一個推薦書籍的微信公眾號,要那種每期只推薦一本書的,有沒有
慢節奏久讀書,應該符合您說的,它是作者讀書或者聽書後的總結和歸納
⑹ 有沒有簡講小說的軟體
上網搜搜有好的多的這樣的讀書軟體,我最喜歡喜馬拉雅,懶人聽書都可以的,不過還是網路知道最地道,一天兩塊多錢,比微信大方多了。
⑺ 各種拆書稿,聽書稿賺錢是不是騙局
1、如果是抱著提升自己閱讀寫作能力的目的去報課程,算不上騙局,只是宣傳太浮誇。並且這是一種性價比偏低的學習方式,課程質量和服務大概率對不起你付的學費。如果自己沒有寫作功底或額外的大量練習,學習效果有限。
2、如果是被宣傳文案里的稿費金額打動,以為自己學完課之後也能賺到這么多錢,那麼這無疑是一個騙局。就是虛假宣傳,騙有好的賺錢渠道,只為了賺學費。至於能不能靠這個賺到錢,就不管了。
拆書稿其實就是將一本長書中的精華提煉出來,現在很多人為了簡便讀書、節省閱讀時間都會買拆書稿,至於說到拆書稿賺錢騙局,可能是市場上存在一些相關的付費培訓,而當付費後卻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以至於損失一筆培訓費。
如果想要通過拆書稿賺錢,其實是有相關的平台的,如下:
1、慈懷讀書會:這個投稿平台相對來說更適合新手,難度較小,且據相關用戶爆料稿費大概在六百元左右。
2、喜馬拉雅fm:該平台不僅能做配音兼職,還可以關注「天天聽好書」欄目,會發現裡面有指定書單要求寫作,但約稿情況相對來說不是很穩定。
3、得到APP:在這個平台雖然書稿費用相對比較多,一篇講書稿大概有六千至一萬元左右,但同時平台對書稿的質量要求也較高。
4、有書:平台對簽約作者發放的福利較多,且有很多作者內部培訓的活動。
除了以上四個投稿平台外,還可以嘗試十點讀書、微信讀書、夜讀、新世相等等平台。
⑻ 懷揣作家夢想的人,該如何打出自己的開局呢
懷揣著作家夢的人,相當多了。
但許多人在初期的時候,都抱有這樣的想法:他自己很想寫作,但不知道該寫點什麼好。
這個問題,不屬於一兩個人,而是屬於一個很龐大的群體。
我隨口就回答,看個電影,寫個影評。看本書,寫個書評。就從這里開始唄。等到以後熟練了,就可以脫離這些東西,寫點別的了。
然後,有幾個人回復了我。哎呀,怕寫不好呀。寫的不好的東西讓人翻出來,多丟人呀!
這種疑慮人人都會有。但實際上,每個作家總得有第一次動筆的時候。並非每人的第一稿都是《氣球上的五星期》。大多數都會被退稿,成為了一堆廢紙,被作家本人撕碎,然後拿去放魚刺雞骨頭了。其他人甚至都沒能有機會拜讀一番。
小說里的那些武林高手,也都是從一招一式練起來的。像虛竹一樣遭際非凡的,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打著燈籠也不好找。
人人都是從菜鳥過來的。又有什麼可不好意思的呢?
敢當菜鳥的人,才有機會成為手持鐮刀的大神。不敢當菜鳥的人,只能當大神的韭菜。

(三)防止寫作難產的訣竅
想動手寫,其實並不難。把順序掐好,挺容易。
先看書。等到看完書之後,根據自己的回憶,或者翻一翻自己的讀書筆記,整理一下邏輯主線,概括一番,其實不難。
然後從中選出三四個值得重點解讀的亮點,然後分析一番,也不難。
在此之後,從網上找一找作者的相關生平,哪年生人哪年卒,有過什麼代表作。一生得意或失意,生前影響力大還是死後影響力大,諸如此類,不一而足。然後在文章里找個合適的地方,把這個內容插進去,也不難。
這些東西寫完,一篇書評的雛形大致就出來了。如果你寫書評的目的,和我原始的目的差不多,就是為了整編一下資料綱目的話,這篇書評就可以直接貼到豆瓣上了。
但如果需要深入加工一下,我們總得找個有趣的話題,吸引讀者一下吧?
如果走學術風,就直接找個歷史名人,或者自然現象作為破題素材,放在開頭,然後和後面的內容形成關聯。
如果走雞湯風,就直接找個身邊的故事,或者現編一個故事,放在開頭,然後和後面的內容形成關聯。
我曾經也鄙視過雞湯,但我在學了文案課之後,現在的態度有所改觀了。難怪以前投稿都費勁呢。
平台喜歡的東西,就代表大眾也在喜歡。想賺錢的寫手,不能太任性。
然後,我們有必要寫點自己的感慨,收束一下全篇。
走學術風的,可以上升到一個高大上的層面,然後結束。在豆瓣和知乎,這種表面形而上的東西一度很受追捧。
但一個平台的編輯告訴我更多。
她說,最後收束全篇的內容,也就是立意,要定位於更廣泛的人群。普通人看完了這篇,他們更關注自己能在裡面學到一些什麼。
文字終歸要服務於大眾。所謂的「打動編輯」,其實就是打動「編輯眼裡的大眾」而已。
編輯和觀眾,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是一體的。
(末尾)
會寫字的人,就必定能寫作,但並非每一個人都能成功。
對於寫作來說,天分固然有用,行動更不可少。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筆抄起來,然後咔咔一頓寫。
在2018年,風口的方向漸漸產生了變化,但我們只要磨練好自己的技能,當下一波風口來臨時,就能有機會起飛。
雖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起飛,但最後,飛得越來越遠的都是鳥,豬遲早會摔下來。飛得越高,摔得越重。
(完)
⑼ 有哪些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微信閱讀真的不錯,界面簡單。它是用閱讀時長兌換書幣,用書幣買書看。每周都會有活動領取一天無限卡。真的是良心軟體,評論也很精彩,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