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聽書 » 洛麗塔有聲聽書

洛麗塔有聲聽書

發布時間: 2021-07-19 22:28:38

Ⅰ 關於《洛麗塔》小說結局

電影結局是對的。書本上最後的結局也是亨伯特開槍殺了那個男人。

Ⅱ 卓亞君的《洛麗塔》要表達什麼

小說《洛麗塔》上面的朋友已經介紹了不少,我不在此贅述,您自己看見就了解

了。小說與音樂各有各自的魅力,都講述的是一個獨立的故事,你可以不必了解
太多小說《洛麗塔》。

歌曲《洛麗塔》的作曲是貝多芬的《致愛麗絲》相信你能聽的出,這是貝多芬為

特蕾澤·瑪爾法蒂的十七歲少女所作,而且此曲是貝多芬死後多年發現的,而不

論歌曲和小說都是講的17歲少女,你了解了這些再給你說歌曲。

你先得知道,浪漫與夢想、絕望與瘋狂是歌曲《洛麗塔》的主題

歌曲《洛麗塔》是並不是歌唱洛麗塔的,而是歌曲的主人公17歲少女內心與洛麗
塔的對話,下面給你說說。

洛麗塔是一首唱盡少女心聲的落寞心曲,歌詞要表述的其實就是十七歲少女的浪

漫式未完成戀情,少女的孤獨之愛,絕望之愛,瘋狂之愛;野菊花枯萎之後,用

一個漫長夏天的綻放換取一次註定被忘記的愛情;白色的沙灘在十七歲的年華覆

蓋掉關於「他」的最後記憶…

LOLITA是生命之光,慾念之火,她是他丟棄的時間,一塊記憶的碎片;習慣了孤

單的她一個人吟唱著給自己聽的歌,她的落寞被黃昏吞噬,海風吹起的長發系住

一生的惦念,想念一個人,但,只想念一天…

在十七歲結束以前,在習慣孤單以前,讓LOLITA在這沒有觀眾的舞台上再次起

舞,面對著海的方向,面對著時光的方向起舞…

下面這些事歌曲洛麗塔的一些弦外之音你可以了解一下

窗子外面,冰藍色的穹蒼,遙不可及。
懷里的洋娃娃,迷離在眼裡。
我的洛麗塔……
指尖輕觸玻璃,蝕骨的寒。
遠去的年華,拋下了遺世的公主和古老的荒涼。
蒼白的窗簾,拂過微卷的長發。
風,是海的味道。
記得嗎?
十七歲的夏天,海風微咸,被空落落的海灘遺忘。
夢想,穿過眸子般深邃的海水,被過濾成失望……
海很美,但水,卻是無限脆弱的。
飛機的白色塵埃,永遠是便簽紙上漫不經心地一劃。
看著白天的紅潤吻出一鉤殘月,牽扯出的,是永恆的迷茫。
那個發誓要等我的人,可和我一樣,望斷天涯?
失落的心,打碎在海灘上,被月光,穿透成琉璃,泡進年華的空觴。
我的洛麗塔……

其實只是個意境的體會,不必說的太多,正如你所想要了解的意境就是這些,其實我的女朋友也很喜歡這首歌的,我也曾經給她講過小說洛麗塔的故事。若是喜歡看書的話,建議去看看,挺不錯的。

Ⅲ 電影《洛麗塔》對比原著小說,有何不同怎麼評價

《洛麗塔》對比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同名小說相比兩者的差別還是很大的,前者對中年男子亨伯特與少女洛麗塔這段看似荒誕的的畸戀是帶有極強諷刺意味的,而在改編之後,電影所更為著重展現的就是「寧願看她一眼就死去」,如此近乎瘋狂痴迷般的愛意,從諷刺到對愛的展現,使電影雖有著原著的劇情架構,卻是完全不同的。

電影《洛麗塔》的出色不僅是在內核上的與時俱進,傑瑞米·艾恩斯精湛的演技,將其所飾演的中年繼父對洛麗塔那一腔痴愛,尤為矛盾的內心演變演繹的淋漓盡致,而飾演洛麗塔的多米尼克·斯萬,她演技與顏值的兼具,更為這場悲劇平添了一份唯美的基色。

Ⅳ 求洛麗塔中文小說 txt格式 急

洛麗塔:作者:(美)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類型:愛情/劇情。本文作者:願咸與恆。
這本書被列為世界十大之一,倒並不是書中有什麼尺度大的描寫,但是它所講述的故事,確實太犯忌諱,因為它將的故事有點兒確實很挑戰人們的道德倫理,准確的說,講述了一個繼父和他的繼女成為情人的故事,是一個畸戀的故事。
這本書又名《一個白人鰥夫的自白》,或許這個名稱更為合適,但是整本書寫的都是洛麗塔。
一部死囚的自白,主人公亨伯特犯下了殺人的罪行,在獄中寫下了這部自白,回顧他與洛麗塔的一切的一切……
整個故事都是由亨伯特的口吻來回憶的。
亨伯特出生在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長得英俊高大(呵呵,呵呵)。十幾歲的時候曾想與他的初戀女友發生關系,但是最終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沒有做到,在得知了初戀女友的慘死之後,他的心中留下了難以抹去的陰影,從此便對所謂的「性感少女」產生了不可遏止的迷戀。
長大之後的亨伯特一直放縱游盪,後來為了追尋某種家庭的限制結了婚,但是沒過幾年,妻子便背叛了他,嫁給了別人。而亨伯特事業有成,來到了美國。打算開始新的生活。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成為了黑茲太太的房客,而黑茲太太是一個寡婦,帶著一個十二歲的女兒獨立生活,這個女兒就是洛麗塔。
從第一眼看到洛麗塔開始,亨伯特的眼中便不再有其他人。他發瘋一般的想像著她,意淫著她,他把自己的對洛麗塔的種種想念寫成了日記,這種類似瘋魔一般的日記記載著他對洛麗塔的「愛情」。
洛麗塔無意中碰到他,他都會激動得難以自持,他努力地尋覓洛麗塔身上的每一絲芬芳,一次兩個人在一張沙發上坐著的經歷,亨伯特幸福得彷彿上了天堂(准確的說,這是一種精神病的症狀)。
後來有一次黑茲太太帶著洛麗塔出門,亨伯特獨自收到了一封黑茲太太留下來的信,准確的說是一封情書,黑茲太太說自己愛上了他,如果亨伯特不和她結婚的話,就請亨伯特離開。亨伯特經過了一番思索之後(還是因為捨不得洛麗塔吧),決定和她結婚。
當然,作為繼父的身份,當然可以和洛麗塔更親近了。
亨伯特越陷越深,他開始幻想著獨占洛麗塔(精神疾病,沒錯),每一次他和妻子親熱的時候,他的腦海當中出現的都是洛麗塔,想像著洛麗塔在十多年前就呆在這個女人的肚子裡面。有一次他和妻子出去游泳,他便在心裡開始謀劃一次謀殺,怎樣謀殺可以看上去更像是一次意外,可以不被人懷疑,他想像著她大聲呼救,最後沉入水中(這個時候,亨伯特好可怕啊,更像是一個心思縝密的罪犯)。
當然,亨伯特心裡清楚,他可以在心裡幻想著無數次的事情,他永遠也不可能去實施。日子本可以這么按部就班的過下去,他可以把洛麗塔當作他的夢中情人,而不做出任何非禮的行為,只在日記當中記錄著這罪惡的一切。
只可惜日記出賣了亨伯特,夏洛特(原來的黑茲太太)無意中發現了這本日記,憤怒不已,決意要和亨伯特離婚,讓自己的女兒離開這個「魔頭」。亨伯特哄騙她說那隻是他虛構的小說而已,但是沒有效果,夏洛特一怒之下出走,出了車禍橫屍街頭。
亨伯特是震驚的,但是並不十分傷心,因為他很清楚這對洛麗塔和他意味著什麼。那個時候洛麗塔還在夏令營當中,並不知道自己母親的死訊。亨伯特接她回來,在一座旅館當中住了一夜,並騙洛麗塔喝下安眠葯。
然而,亨伯特並無意破壞洛麗塔的童貞,即便他在心裡所想所念千遍萬遍。他還是決定和洛麗塔保持清白。但是第二天洛麗塔醒來,她勾引了他(啊……)。
亨伯特為自己辯解道,他甚至不是洛麗塔的第一個情人。洛麗塔早已墮落,和她的同學放縱過很多次了。洛麗塔責怪亨伯特犯了罪,但是只是類似開玩笑而已。
之後,兩個人開始了長途旅行,游覽了美國的很多地方,亨伯特很快活,彷彿到了天堂(這兩個人都不是什麼好人),當然開銷也很大。
後來,旅行結束之後,洛麗塔進了一家新的女子學校。亨伯特不願意讓他的男孩子接近她,在他的眼中,那一切男人的目光對於洛麗塔都是虎視眈眈的(就像他自己一樣),他告訴洛麗塔,她留在他的身邊是最好的了,如果讓別人知道他們兩個之間的事情,那麼亨伯特會進監獄,洛麗塔會進福利院,失去自由,甚至被關進瘋人院。就像哄小孩兒一樣,盡管洛麗塔也已經十三歲了。
亨伯特開始嗅到了空氣中的危險氣息,他覺得洛麗塔要離開他了,他尋覓著那個要帶走洛麗塔的男人是誰,盡管他的心中已經有了人選。洛麗塔對一位劇作家奎蒂爾非常崇拜,兩個人發生了激烈爭吵,亨伯特以為洛麗塔已經離家出走了,但是洛麗塔沒有走,兩個人又開始了長途旅行。
這一次,亨伯特覺得他們的車子背後總有人跟蹤他們,他已經不太能夠分清什麼是真實,什麼是幻想了,因為只要一觸及洛麗塔,他就會徹底失去理智。洛麗塔病了,送進去了醫院。正當亨伯特准備接她出院的時候,醫院的人卻告訴他,洛麗塔已經被一位陌生人帶走了。
亨伯特當然知道這個男人是誰,他已經覬覦了洛麗塔好幾年。他開始追蹤洛麗塔,然而奎蒂爾卻比他更為聰明,不斷地用假名來嘲諷他。曾經的時候他離洛麗塔那麼近,但是一轉眼她又消失不見,為了找到她的下落,亨伯特甚至可以給旅館的女工下跪(也許這真的是愛情)。
當然亨伯特也承認,他的心中並沒有停止對「性感少女」的尋覓,幻想。在別的少女身上他依然想入非非,但是洛麗塔,「他的最愛,他的靈魂」,卻已經消失不見了。不過這個時候出現了另一個女人做了亨伯特的情人,填補了他的空白。
三年過去了,一天,亨伯特受到了洛麗塔的信,信中告訴他,自己已經結婚,很快就要生孩子了,希望亨伯特可以在經濟上給予她一定的援助,然後亨伯特便永遠的離開了他的新任情人。去見洛麗塔了,當然,他帶著他的手槍,准備結束拐騙洛麗塔的那個人的生命。
在一間很窮困的屋子裡,亨伯特見到了十七歲的洛麗塔,已然懷孕,憔悴瘦弱。亨伯特詢問她為什麼要離開他,洛麗塔說是因為奎蒂爾,但是奎蒂爾並不是什麼好人,他不過是一個性變態者而已,洛麗塔很快離開了他,後來遇到了一位朴實的小夥子才結婚的。
亨伯特請求她,懇求她,哀求她重新回到自己身邊,只要她願意,怎樣都可以。但是洛麗塔不願意,亨伯特覺得是自己毀了洛麗塔的一生,在給了她錢之後,亨伯特離開了。大雨滂沱,雨水,還有亨伯特的淚水……
亨伯特已不在意自己的一切,他要報復奎蒂爾。他拿出了那把槍,來到了奎蒂爾的住所,一番搏鬥,一番掙扎之後,亨伯特打死了這個老流氓(我也恨奎蒂爾)。
之後沒有什麼好說的了,亨伯特被捕,在獄中寫下了這部回憶錄。亨伯特說,只要洛麗塔活著,這部回憶錄就永遠也不會出版,所以當讀者看到這本書的時候,不管是亨伯特還是洛麗塔,都已經不在人世了。
在書的序言當中,作者已然交代了男女主角的結局,洛麗塔難產而死,亨伯特死於血栓。
但是,最後的最後,亨伯特對洛麗塔說的一番話卻讓我記憶深刻:永遠忠於你的丈夫,永遠不要讓別的男人碰你……(我想為了這句話,我沒有白看)。
我倒是並不覺得亨伯特和洛麗塔有多可恨,如果說可恨的話,書中只有奎蒂爾是非常可恨的,其他的人,不管是誰,都只是自己慾望的罪惡的犧牲品罷了。每個人都有自己丑惡的一面,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會犯下難以饒恕的罪惡,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審判者,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社會在這方面,引導一個良好的風氣遠比GDP的增長意義深遠(大家會明白的,我就不再細說了)。
談談主題吧,作者一開始就說,讀者可步兵不會喜歡一部描寫精神病的作品,但是我的初衷只是為了我們可以注意到生活中的危險之處,如同亨伯特這種心懷不軌的男人,如同黑茲太太這種自私的女人,如同洛麗塔這種任性的孩子,生活中其實並不少見。而我們作為一個承擔著社會責任的成年人,不管是對自己還是他人,都有必要避免悲劇的發生,為培養出更好的下一代而努力。
再來說說語言吧,作品當中運用了大量的暗示,諧音,比喻之類的方法(看注釋我看得眼都花了,幸好我的知識面還算廣,對相關典故有很多我不看注釋我也知道含義,不然真是看不下去),唯一我覺得不滿意的地方是感覺作者總拿亨伯特和愛倫·坡比較,愛倫·坡的確娶了不滿十四歲的弗吉尼亞,但是愛倫死的那麼悲慘,我實在是不忍心拿他的故事來比喻文學作品的主人公。
我忘了一個細節,在《洛麗塔》的扉頁中,是一句話「獻給薇拉」。薇拉是作者的妻子,兩人非常恩愛,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里,作者一直堅持給妻子寫情書。而很多《洛麗塔》中的細節就來源於此,所以可以說,《洛麗塔》裡面有畸戀,但是也有愛,也有亨伯特的善良之心,也有洛麗塔的無奈,更有對男女關系開放的譴責。《洛麗塔》只是一封超長超長的情書。
最後說一句,這本書真的不是什麼「**」。我想它會讓那些渴望看到**描寫的讀者大失所望,納博科夫也說讀者可能會失望他們看不到什麼色情的場面,但是這本書的意義並不在於此,它不是商業**的產物,它描寫的只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人性。

Ⅳ 關於《洛麗塔》給我講講吧謝了

《洛麗塔》又名《一樹梨花壓海棠》,故事講述了一個中年男子與未成年少女洛麗塔之間的亂倫戀情。在大學里靠教授法文為生的亨勃特人過中年,自從年幼時的初戀女孩死去後,心中總藏著一個溫柔而猥褻的夢魘。那些十幾歲的青春少女們對他有著不可抗拒魔法般的吸引力。他包藏著這個隱秘的慾望,只是用顫抖的靈魂呼喚著那些膚淺狂燥的精靈們。

一次偶然的機緣下,他成為了夏洛特(洛麗塔的媽媽)的房客。他瘋狂地愛上了夏洛特年僅14歲的女兒——洛麗塔。而與此同時,夏洛特也看中了亨勃特,一心要為自己洛麗塔找個靠山。為了能夠繼續跟心中的精靈——洛麗塔生活在一起,亨勃特違心地娶了夏洛特為妻。但最終夏洛特還是發現了亨勃特對自己女兒的迷戀。激憤的夏洛特沖出家門,卻遇車禍身亡。亨勃特於是帶著洛麗塔開始了一段美國高速公路上到處逃竄的亂倫愛情……直到狂燥的洛麗塔開始厭倦最終離開了他。失去了生命中的精靈的亨勃特在絕望與悲哀中殺死了當初拐走洛麗塔的男人——克拉爾·昆寧。

電影根據著名的小說家弗拉基米爾·納波科夫的同名小說《洛麗塔》改編。庫布里克和他的製片人詹姆士·B·哈里斯花了150萬美圓買下了小說的版權。這在當時可說是一筆相當客觀的數目。

在電影劇本的第一稿中,編劇凱爾德·威廉漢姆為了迎合電影審查委員會的標准而將故事的結局改為亨勃特最終跟洛麗塔結為了夫婦。但沒有一個人喜歡這個結尾,於是庫布里克決定在不違反審查委員會標準的原則下,盡可能的終於原著。而其中對審查委員會的一個重要妥協就是電影中的洛麗塔的年齡要比小說的12歲大。

1962年電影怪才斯坦利·庫布里克拍攝了納博可夫最具爭議性的小說《洛麗塔》。電影大師斯坦利·庫布里克在這部電影里利用他獨有的黑色幽默和對納波科夫小說的深刻理解,試圖探討一個關於性慾的混亂與迷惑的主題(在37年後他又在《大開眼界》中再次回歸這個主題)。

十幾歲的洛麗塔成熟美麗,天性中有一種野性的味道。她討厭母親那一套清規戒律,從沒想做個因循守舊的淑女。處於青春期的她似乎在無意間勾引繼父,對誰都沒真感情,更是無心學業……當時的美國社會一片正氣,根本不接受這個站沒站樣、坐沒坐樣的洛麗塔,她簡直就是個異種。全美不止禁了電影,還把小說也列為禁書。

時光荏苒,社會上像洛麗塔一樣的問題女孩越來越多,90年代末,洛麗塔和40歲的繼父的畸形戀再次被搬上銀幕,沒想到新版彩色的洛麗塔依然如舊,在電影院,她還是坐沒坐樣,把腿翹到前排座椅上。直到今天,「洛麗塔」還是得不到人們的理解,就象她高高翹起的腿,永遠被視為「有傷風化」。

雖然小說《洛麗塔》1953年一經問世便遭各方非論。但是1962年搬上銀幕的電影《洛麗塔》則拍得含蓄而優美,黑白片的形式也使這個聳人聽聞的故事朴實了許多。片中並無過份的激情場景,甚至有評論認為該片有些「兒童化」。庫布里克巧妙地運用指甲油、門等一系列小道具,以柔和的燈光來描述這個亂倫故事。庫布里克並未將故事的主題訂為小說原作的「天真的墮落」和「世俗的強大」,而是以唯美的方式強調了主人公境遇的可笑與荒謬。

雖然扮演洛麗塔的演員有些成熟過頭,但演員的表演還是到位的。庫布里克以一種帶有喜劇意味的正劇的方式,再次展現了他影片中永恆的主題:人性在有規則社會中受到的壓迫。
我們最早聽到的洛麗塔,是一本小說的名字和一位13歲少女的名字。如果僅從對小說的理解,可以將其單純地理解為早熟的性感少女以及她和戀童癖的聯系,而且有接觸西方文化的人會發現,西方人說的「洛麗塔」女孩是那些穿著超短裙,化著成熟妝容但又留著少女劉海的女生,簡單來說就是「少女強穿女郎裝」的情況。 但是當「洛麗塔」流傳到了日本,日本人就將其當成天真可愛少女的代名詞,統一將14歲以下的女孩稱為「洛麗塔代」,而且態度變成「女郎強穿少女裝」,即成熟女人對青澀女孩的嚮往。 而幾乎所有東方型的「洛麗塔」,都以電影《下妻物語》里的宮廷娃娃時裝作為標准來打扮自己。港版「洛麗塔」由此而來,而慣於向香港取經的粵版洛麗塔也一樣。但不同的是,粵版洛麗塔玩家年齡集中在13-25歲,而且大部分人不超過20歲,十七八歲的這類玩家,她們並不存在要拚命裝嫩的需要,更多時候她們追求的是一種嶄新的衣著態度,和尋求有別一般的生活方式。

「洛麗塔」三大族群
一、SweetLoveLolita———以粉紅、粉藍、白色等粉色系列為主,衣料選用大量蕾絲,務求締造出洋娃娃般的可愛和爛漫,在廣州是最多人選擇的造型,走在大街上也不算太張揚。

二、ElegantGothicLolita———主色是黑和白,特徵是想表達神秘恐怖和死亡的感覺。通常配以十字架銀器等裝飾,以及化較為濃烈的深色妝容,如黑色指甲、眼影、唇色,強調神秘色彩。

三、ClassicLolita———基本上與第一種相似,但以簡約色調為主,著重剪裁以表達清雅的心思,顏色不出挑,如茶色和白色。蕾絲花邊會相應減少,而荷葉褶是最大特色,整體風格比較平實,適合初玩者。

Lolita不是Cosplay:前者代表生活態度,後者更加強調角色模仿

可愛的「洛麗塔」族都很年輕,但她們非常警惕,面對陌生人時想到的更多是保護自己。當我提出采訪要求的時候,她們都瞪大眼睛受驚一樣地看著我,再三思量之後,才怯怯地開口要求,能不能拿出記者證,而當記 者證和名片一並送上之時,她們馬上拿出手機拍攝證件。確認無誤之後,「公主」們才再露出甜甜的笑,讓我繼續拍照。

Lolita的歌
有關LOLITA 的歌曲中,最能反映小說原著味道的歌曲,就是卓亞君的《洛麗塔》作曲:小柯 ,作詞:王箏
歌曲搜索:
http://mp3..com/m?f=ms&;tn=mp3&ct=134217728&lf=&rn=&word=%C2%E5%C0%F6%CB%FE&lm=-1

歌詞
和我跳舞吧 Lolita
白色的海邊的沙
愛情還是要繼續吧
十七歲 漫長 夏
喜歡一個人 Lolita
只喜歡一天好嗎
或許從沒有愛上他
只是愛了童話
那個野菊花開滿的窗檯
窗簾捲起我的發
我把紅舞鞋輕輕的丟下
不在乎了 Lolita

田野金黃了 Lolita
舞台就快搭好了
我們一樣嗎 Lolita
對孤單習慣了
如果我不做自己的觀眾
還以為在愛著他
我坐著飛機到海邊找他
多瘋狂啊 Lolita

喜歡一個人 Lolita
只喜歡一天好嗎
愛情還是要繼續吧
十七歲 漫長 夏
那個野菊花開滿的窗檯
窗簾捲起我的發
我把紅舞鞋輕輕的丟下
不在乎了 Lolita
如果我不做自己的觀眾
還以為在愛著他
我坐著飛機到海邊找他
多瘋狂啊 Lolita

都會忘記嗎 Lolita
來不及帶走的花
努力開放了一個夏
十七歲 海邊 他
愛情還是要繼續吧
十七歲 漫長 夏

後來, 金海心在她的專輯《獨立日》中有一首歌曲《LOLITA》。信手拈來的歌詞配上她獨特的音質,有一番微妙的韻味。
歌曲搜索http://mp3..com/m?f=ms&;tn=mp3&ct=134217728&lf=&rn=&word=LOLITA++%BD%F0%BA%A3%D0%C4+++&lm=-1

歌詞
你的白紙我來信手塗鴉
沒有什麼比青春偉大
今天王子明天變成青蛙
只要有說法不用章法
結了果的大樹何必開花
誰在樹下追憶似水年華
你一個人害怕
我就把你帶回家
你說這個世界聲色犬馬
我說不如演亞當夏娃
你的習慣我的綠豆芝麻
躺在太陽下一起發芽
不管是個修女還是喇嘛
誰都難免會種豆得瓜
你跳你的恰恰
我唱我的啦啦啦
lolita 隨時隨地出發
天大地大不坐旋轉木馬
lolita why pourquoi
你有點怕愛上她她的情話
你的夢話 hah...
你的白紙我來信手塗鴉
沒有什麼比青春偉大
今天王子明天變成青蛙
只要有說法不用章法
結了果的大樹何必開花
誰在樹下追憶似水年華
你一個人害怕
我就把你帶回家
lolita 隨時隨地出發
天大地大不坐旋轉木馬
lolita why pourquoi
你有點怕愛上她她的情話
你的夢話 hah...
lolita 隨時隨地出發
天大地大不坐旋轉木馬
lolita why pourquoi
你有點怕愛上她她的情話
你的夢話 hah...
你說這個世界聲色犬馬
我說不如演亞當夏娃
你的習慣我的綠豆芝麻
躺在太陽下一起發芽
不管是個修女還是喇嘛
誰都難免會種豆得瓜
你跳你的恰恰
我唱我的啦啦啦

Ⅵ 洛麗塔

世界十大禁書是世界上爭議最大、遭禁最久的十部作品。其作者有因寫性愛小說揚名與世,有此成為世界三大禁書作家的性愛文學鼻祖勞倫斯;有在美國文壇因描寫性慾大膽直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作品遭禁最多最久的亨利·米勒;也有俄國頹廢派掌門納博科夫,曾被公認為二戰後最有貢獻的小說家、但又因《洛麗塔》轟動文壇被批評為黃色小說作家;更有因玩弄女性、寫淫穢小說而先後八次身陷囹圄,坐了30年監獄,三次被判死刑而未被執行的法國艷情文學開山鼻祖薩德;也有因寫妓女生涯、性愛文學而聞名於世的日本作家五木寬之、西班牙作家略薩等。這十部禁書寫得真實而骯臟,有對性愛直露狂放不堪入目的描寫,也有充分暴露隱私的性懺悔,有被譽為最令人銷魂的床上故事,也有描寫妓女,提倡性解放的前衛文學。本輯作品保持原汁原味,精華污穢相間.

半隱半現風行世界二百多年的世界禁書,是世界文化寶庫中不容忽視的一座另類寶藏。《世界十大禁書》精選其中十部影響最大,遭禁最久,在世界禁書史上評價最高的代表作品,讓雅好禁書收藏的廣大讀者一次盡聘其快。此書一出,美國《新聞周刊》、《浮華世界》雜志、《紐約時報.書評》、法國《讀書》雜志、《沙龍》雜志即強力推薦

《兒子與情人》 [英]戴維·赫伯特·勞倫斯 禁毀原因:戀母
這是性愛小說之父勞倫斯的第一部長篇小說。1961年美國俄克拉荷馬發起了禁書運動,在租用的一輛被稱之為「淫穢書籍曝光車」所展示的不宜閱讀的書籍中,《兒子與情人》被列在首當其沖的位置。

《情慾之網》 [美]享利·米勒 禁毀原因:原始的性愛方式
享利·米勒的力作,被認為是盧梭以來最優秀的懺悔作品之一。米勒試圖以原始的性愛方式,尋回人在現代文明社會中失去的自由。這部作品一出版即在美國等許多國家遭到封殺。

《春夢之結》 [美]享利·米勒 禁毀原因:豐富的性想像。
享利·米勒的主要懺悔作品之一,同樣也沒有逃脫被禁的命運。

《洛麗塔》 [美]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禁毀原因:戀童癖
納博科夫的扛鼎之作,為他贏得了世界聲譽。此書在美國盡人皆知,是把它當做一本「黃書」來讀的。從1955到1982年間,此書先後在法國、英國、阿根廷、南非等國家遭禁。

《貞潔的厄運》 [法]薩德 禁毀原因:性暴力
巴黎國家圖書館所藏40101號《貞潔的厄運》手稿中,薩德自言創作意圖:「兩姐妹,姐姐淫盪卻奢華富貴,妹妹恪守貞操卻屢遭摧殘蹂躪」。由於薩德過分渲染妹妹慘遭蹂躪的細節,百年來此書一直遭禁。

《衣冠禽獸》 [法]艾米爾·左拉 禁毀原因:兇殺、亂倫、墮落
作品直露地描寫了法國第二帝國時期,社會上的兇殺、亂倫、偷情、墮落、政治上的陰謀、冤獄、草菅人命,為當時上層社會所不容,而屢遭查禁。

《亞瑪街》 [俄]亞歷山大·庫普林 禁毀原因:妓院生活、妓女心理
這是一幅嚴酷的妓女生活畫。「是庫普林悉心研究妓院生活寫作的一部『妓女心理學』」(列夫·托爾斯泰語)。十月革命後,前蘇聯曾封殺此書70餘年之久。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捷克]米蘭·昆德拉 禁毀原因:性描寫
這是使昆德拉贏得世界聲譽的代表作。作品描寫了主人公既渴望女人又害怕女人,性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內容。因作品中涉及大量性描寫而遭禁。

《好色一代男》 [日]井原西鶴 禁毀原因:嫖娼實錄
這是作者34歲喪妻後,以自己遍訪各地花街柳巷的經歷,作為創作素材的作品。作品中的主人公,通過與3742個女性發生性關系的切身經歷,悟出了「色道」的「真諦」。此作品被後世譽為「日本的《金瓶梅》」。

《潘上尉與勞軍女郎》 [秘魯-西班牙]略薩 禁毀原因:軍妓內幕
披露了秘魯軍隊中建立秘密流動妓院的內幕。由於切中軍方痛處,在秘魯一直被列為禁書。

作者介紹
載維.赫伯特.勞倫斯-英國「性學」專家
英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大師級的著名作家,以」性愛小說「揚名於世。在他的作品中,對性行為的描繪,寫得直露、赤裸、狂放、繪聲繪色性慾的挑逗、肉慾的撩撥,穢褻自端,不堪入目,由此成為世界三大禁毀作家之一。
亨利.米勒-美國另類天才
一位充滿爭議、被稱為美國文壇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在世界文壇極具影響力的著名作家。其主要作品幾乎都是一問世就引起軒然大波,作品中充斥著對性的毫不掩飾,大膽露骨的直接描寫,以及別出心裁地使用污穢語言的寫作方式,形成了一種對傳統觀念的勇猛挑占與反叛,以致他的作品屢屢遭禁,長達數十年。
艾米拉.左拉-法國「無恥」先鋒
法國十九世界最傑出的文學家,自創自然主義文學流派。其寫作方法重視實錄性的細節描寫,要求具有資料式的詳盡,攝影般的准確真實;作品隨處可見「盯著女性裸體的窺視者的目光」,到處都是「坦率得近乎放肆、甚至是粗俗不堪的語言」,對性生活進行直接了當的描寫。其全部作品均被列入羅馬教廷的禁書目錄。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俄國頹廢派掌門
世界公認的二戰後最有貢獻的小說家之一。《美國文學簡史》中這樣評價:「寫美國社會的粗俗面,誰都比不上他,比如說汽車旅館的骯臟和荒廢,這是一個非常豐富的寫作題材,最後總算找到了一個詩人兼社會學家的納博科夫把它寫得如此淋漓盡致。」
井原西鶴-日本「色慾門」教 宗
日本江戶前期詩人,著名小說家,日本「色慾小說」鼻祖,一生遍訪各地花街柳巷,為創作色慾小說積累了大量豐富鮮活的素材。其作品中男主人公明顯印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沉於色慾.一味追求官能享樂女主人公們則是作者性體驗對象的化身,對她們性感受的而細致的描寫,更有栩栩如生之感。
薩德-法國變態祖師
世界上最有爭議的作家之一,被稱為艷情文學的代表而成為這個流派的開山鼻祖。其生前就是一位丑聞不斷、驚世駭俗的作家-「性虐待」就是以其名命名的。作為浪盪公子,從少年到晚年,他用一種狂熱把本能的性總支發揮到淋漓盡致、不堪言狀的地步;因勾引無數女子,玩弄虐待女性及寫淫穢小說,他先後八次身陷囹圄,蹲過13處牢房,坐了30多年監獄,3次被判死弄。在獄中,作為制排遣時間的手段,薩德縱其不甘寂寞的活躍想像進行創作,把意淫發揮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Ⅶ 關於LOLITA洛麗塔的故事,請大家告訴我好吧.

參考資料
書名:洛麗塔【Lolita】
作者:【美國】弗拉迪米爾.納博科夫
譯者:於曉丹
出版:譯林出版社
標價:精裝本18.80元

這是罪惡源頭的中文譯本,
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
我的聲明之光,我的慾念之火,
我的罪惡,我的靈魂。

Ⅷ 求《洛麗塔》電影1997版和1962版的百度雲盤資源!!謝謝!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鏈接是:

提取碼:j2ge

電影講述了在大學教授法文的亨博特少年時期曾有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當年的初戀情人不幸夭亡,令他此去經年依舊對那些充滿青春氣息的少女有著別樣情感。

Ⅸ 誰有<洛麗塔>這本書的介紹以及圖片

1955年,美籍俄裔作家弗拉基米爾那博科夫出版了小說《洛麗塔》.故事描述一位中年教授漢伯特不可救葯的愛上了房東12歲的女兒洛麗塔,近乎病態的執迷把他引向毀滅的結局.由於小說的題材——亂倫/戀童——為道德社會之禁忌,因而該書歲廣泛流傳但卻遭到持久而激烈的非議.小說在法國遭到短期禁毀,在美國遲至1958年才出版,在澳大利亞則直到1964年還被列為非法書籍
然而小說的影響之大可謂經久不衰,它曾獲選紐約公共圖書館1995年"世紀之書"(books of the century)中"當代文學的里程碑"(landmarks of modern literature)類,以及美國藍燈書屋1998年二十世紀百大英文小說的第四名。"洛麗塔"一詞甚至被收入詞典,人們約定俗成的用它來形容極富誘惑力的早熟女孩(有人說Lolita這個名字原本指射的是查理卓別林的第二任妻子——未成年的女演員Lillita McMurray)."洛麗塔"本身已經外延為一種現象,一種"病症"
另有一種較為流行的解讀是,洛麗塔並不單純是性的小說.它影射了以歐洲為代表的傳統精英文化向以美國為代表的現代流行文化的臣服,或曰老邁的歐洲文明妄圖通過勸誘年輕的美國文化而達到復興,表達的是前者的悲哀無奈和後者的傲慢狂歡
三十年間分別有兩位導演將小說搬上銀幕.片名《洛麗塔》又譯作《一樹梨花壓海棠》,典出宋代詞人張先(990-1078,字子野)和蘇東坡之間的文人調侃。張先在80歲時娶了18歲的女子為妾,一次聚會上,好友蘇軾做詩調侃他:「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可見,此處的梨花指白頭丈夫,海棠指紅顏少婦,再用一個曖昧的"壓"字,可謂風流盡顯.

1962年,電影大師庫布里克將小說搬上銀幕.在今天開來,這一版本顯得過於"保守",但在六十年代初期,如此大膽的銀幕題材可謂驚世駭俗,非庫氏此等先鋒不敢吃這個"螃蟹"
很明顯,庫布里克是把這個故事當作"諷刺畫"處理了,因而其主旨更接近於文化層面上的嘲諷和隱喻,而不是個體層面上的悲憫和描摹——他要把人物的可笑和荒謬剝給人們看.比如本片的配樂幾乎是清一色的泡泡糖舞曲,輕佻的"cha cha cha".......全片充滿黑色幽默,其不合時宜的"搞笑"甚至讓人懷疑庫氏居心何在.比如有一場戲,漢伯特和一個黑人侍者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打開一張折疊帆布床,其滑稽的身體語言和與環境/道具的互動直讓人想起卓別林的橋段.洛已經睡了,這張打不開的床可謂遂了漢伯特的心願(他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的和洛同床了).但不幸的是,這張床到底還是被多事的黑人侍者制伏了——漢伯特的性企圖落敗,萎了.這個搗蛋的黑人侍者代替庫布里克調笑著可憐的漢伯特.
從故事的角度看,這一版本有很多不足.最大的缺憾是:影片根本沒有交待漢伯特"為什麼"會如此迷戀洛麗塔,庫氏完全忽略了原著中安娜貝爾這個人物.按說150分鍾的片長隨便抻出一段來也已足夠鋪陳漢伯特少年時期打下的心理基礎,但導演似乎假定了觀眾對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耳熟能詳,因而砍去了必要的"前因",使漢伯特幾乎一上來就是個心理變態者.可實際上,小說中的漢伯特曾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初戀——"我最終未能使我的安娜貝爾階段保留一個完整的結局也許是因為最初那次不成功的約會"——成年後的漢伯特始終留戀著那種像童年一般純真的美妙的感覺,因而在他第一眼看到草地上穿著比基尼,戴著太陽鏡,沐浴在陽光中讀書的洛麗塔之後,就徹底淪陷為她的俘虜.
其次是演員問題.
扮演漢伯特教授的人選可謂幾經周折.導演庫布里克和製片人詹姆斯 B 哈里斯的首選是James Mason.但由於此君有百老匯的演出任務在身,所以庫氏不得不考慮勞倫斯奧立弗.但後者在經紀人的勸說下拒絕了這個角色.於是庫轉而考慮Peter Ustinov,後被刷掉;製片人又推薦了David Niven,他倒是同意了,但考慮到自己的電視節目贊助商"四星劇院"會反對這一決定,這廝還是臨陣脫逃了.最後,James Mason終於痛下決心,從百老匯的演出劇目中退出,參加洛麗塔一片的攝制.然而遺憾的是,這個演過西北偏北的"惡棍"總是一臉壞相,我始終看不到他詮釋的漢伯特表現出劇烈的感情調動.影片一開始就是故事的結尾:漢伯特槍殺Quilty.據說是因為發行商想讓漢伯特被觀眾發現是戀童癖者之前先成為冷血殺手,這樣就不會有人同情他的遭遇(!).
扮演迷人而危險的電視劇作家Quilty的是Peter Sellers.你也許奇怪為什麼我第二個就提到了他,這也正是我想問庫布里克的問題.因為在影片中,這個角色即使沒有喧賓奪主也至少和漢伯特平起平坐——以致新版導演亞得里安林恩笑稱本片應改名為"Quilty".他的戲分太多了,一會是電視劇作家,一會是便衣警察,一會是德國精神病醫生,一會又是誘拐洛麗塔的花花公子,他像變色龍一樣不懈的與漢伯特周旋,其噼里啪啦的語速簡直像個饒舌的rap歌手.也許庫的意思是他和漢伯特兩人是硬幣的兩面,一個君子一個小人一個明槍一個暗箭,一個是英國的高級知識分子一個是美國的低級性倒錯者.不過Sellers確實演技出眾,這在稍候的"奇愛博士"中有更淋漓盡致的表現.
至於洛麗塔,這個混雜了天使與魔鬼的尤物,在書中只有12歲(!),而她的扮演者Sue Lyons當時年屆14(影片1961年首映時15歲,未出席;直到62年英國首映時,方才獲准入場),以今天的審美觀來看並不具備"小妖精"的素質.雖然挑不出什麼大毛病,不過始終缺少那股"致命"的吸引力.相信是因為電影分級制度尚未實施的原因,庫氏必須小心翼翼的處理性場面以避免禁映的命運——實際上,片中根本沒有"成人"鏡頭,這無疑使洛麗塔空有一身本領而無用武之地.假設庫布里克是在1999年"大開眼戒"之時拍這個片子,想必就真的是"大開眼界"了.
Shelley Winters扮演洛麗塔的母親夏洛特 海斯.一個富有漫畫般喜劇色彩的悲劇人物.粗俗,多情,敏感,神經質.
總之,庫氏沒有在人物身上傾注(我認為)應有的同情或理解,缺乏悲劇感.雖然是大家手筆,但我仍然對片中的諸多手法不明就理.而且,你會發現這個片子帶有很明顯的西區科克似的懸疑味道,比如漢伯特策劃謀殺海斯時的心理活動,Quilty化身後的匿名電話和跟蹤----尤其是他在旅館里背對漢伯特時兩人的對話,以及後來在公路上若即若離的追車場面,都極盡西區科克的精髓.這些使得全片頗具"娛樂性"——可是你知道,在庫布里克的片子里出現"娛樂"意味著什麼

1997年,拍電視廣告出身的美國導演亞得里安林恩(Adrian Lyne) 重新拍攝的"洛麗塔"在歐洲上映.同30年前相比,這一版本無疑更加"狂野",更加忠實於原著.尤其是對男女主人公性關系的描繪,可謂"赤裸裸".畢竟是《愛你九周半》的導演,片子的整體氛圍頗有"軟核"色情片的味道.
我國影迷應該對亞得里安林恩的風格非常熟悉,像D市上很早就出現的《愛你九周半》《致命吸引力》《不道德的交易》等等都出自他的手筆.其特點是情慾味道很濃,深層思考不足,總是長久的糾纏於中上層資產階級意亂情迷的男女兩性關系.當年他放出口風來要重拍洛麗塔的時候,很多評論當即回應"太糟了",但林恩依舊不為所動,只不過拍竣之後做了重新剪輯,以符合美國嚴厲的反兒童色情法(就是這項法律把"鐵皮鼓"一片告上法庭).但緊接著又在國內院線遇到紅燈,雖然導演名頭很亮,且片子有強大的演員陣容和成功的海外票房,但依然沒有美國發行商願意摸這塊燙山芋,因為亂倫題材在美國社會可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於是此片只落得在有線電視網"秀時間"(Showtime)率先放映的厄運.不過還好,塞繆爾高德溫公司(注)高價買下了該片的影院放映權,並在98年9月25號開始了小規模的局部上映.在將近2年的漫長等待之後,美國觀眾終於可以一睹其廬山真面目.
從技術上講,兩部片子可謂今非昔比.新版的攝影(Howard Atherton)極為出色,用光和服裝都非常考究,配樂更請來馳騁多年的大師級人物Ennio Morricone,兩相呼應,狠狠的渲染了那股陰郁,絕望和晦暗的情緒.全片預算高達五千六百萬美元,足見林恩重塑經典的野心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傑瑞米艾恩斯所扮演的漢伯特教授,其毀滅性的反英雄形象絕對勝過當年的James Mason.另,小說的磁帶版由艾恩斯本人親自朗讀,可惜國內影迷無緣聆聽其殺人聲線.
扮演洛麗塔的是從2500多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的15歲少女Dominique Swain,當時的她還是一名中學生,之前沒有任何錶演經驗.其沐浴著陽光和灑水器濺出的水滴,趴在草坪上讀書的出場可謂情色經典.日後她還在吳宇森的《奪面雙雄》中扮演約翰屈弗塔的女兒——又一個"洛麗塔"形象
Melanie Griffith和Frank Langella分別扮演海斯和Quilty

綜上可見, 兩位導演對同一題材的處理截然相反.前者是諷刺的黑色幽默,後者是移情的黑色哥特.必須承認,後者比前者更加激動人心,對情緒的攪動有股欲罷不能的氣勢.也許是先入為主的影響(新版很早就出過vcd),我覺得97年的版本更加原汁原味,人物豐滿,各方面都很精緻.雖然詆毀大師庫布里克的版本有淪為亂臣賊子之嫌,但我仍然堅持認為,新版要更勝一籌

注:塞繆爾高德溫(1882-1974),美籍波蘭電影製片商,他在1917年創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1925年跟路易斯·比·梅耶公司合並成立了邁拓-高德溫-梅耶公司(Metro-Goldwyn-Mayer),即米高梅
參考資料:http://ent.tom.com/Archive/2002/6/27-62434.html

Ⅹ 洛麗塔情節

洛麗塔情節就是老男人喜歡青春的無敵的小女生,這是最直觀的解釋。

洛麗塔先是一本書,說的是一個老而未衰的男人瘋狂的愛上了一個14歲的女孩。

後來分別被兩個導演拍成了電影,阿德里安·萊恩 和斯坦利·庫布里克

顯而易見,庫布里克比較有才華,但是萊恩這部外界評價較高。

因為萊恩這部是1997年拍的,比較靠前。

內容如下:

故事講述了一個中年男子與未成年少女洛麗塔之間的姦情。在大學里靠教授法文為生的亨勃特年過中年,自從年幼時的初戀女孩死去後,心中總藏著一個溫柔而猥褻的夢魘。那些十幾歲的青春少女們對他有著不可抗拒魔法般的吸引力。他包藏著這個隱秘的慾望,只是用顫抖的靈魂呼喚著那些膚淺狂燥的精靈們。

一次偶然的機緣下,他成為了夏洛特(洛麗塔的媽媽)的房客。他瘋狂地愛上了夏洛特年僅14歲的女兒——洛麗塔。而與此同時,夏洛特也看中了亨勃特,一心要為自己洛麗塔找個靠山。為了能夠繼續跟心中的精靈——洛麗塔生活在一起,亨勃特違心地娶了夏洛特為妻。但最終夏洛特還是發現了亨勃特對自己女兒的迷戀。激憤的夏洛特沖出家門,卻遇車禍身亡。亨勃特於是帶著洛麗塔開始了一段美國高速公路上到處逃竄的亂倫愛情……直到狂燥的洛麗塔開始厭倦最終離開了他。失去了生命中的精靈的亨勃特在絕望與悲哀中殺死了當初拐走洛麗塔的男人——克拉爾·昆寧。

建議你可以看一下,這樣一下就明白了。

熱點內容
鳳月無邊聽書下載 發布:2025-05-16 10:07:30 瀏覽:947
神女嫡醫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5-16 09:56:46 瀏覽:623
喜馬拉雅聽書定時開啟 發布:2025-05-16 09:53:35 瀏覽:736
聖墟小說免費全文 發布:2025-05-16 09:53:35 瀏覽:492
交換女友小說閱讀目錄 發布:2025-05-16 09:52:56 瀏覽:49
傳奇小說墨舞碧歌百度閱讀 發布:2025-05-16 09:14:35 瀏覽:858
位面捉鬼類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16 09:13:36 瀏覽:366
我送你小說全文閱讀 發布:2025-05-16 09:13:03 瀏覽:451
校園小說推薦男女主雙校霸 發布:2025-05-16 08:59:58 瀏覽:296
青春校園物語小說 發布:2025-05-16 08:54:46 瀏覽: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