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兵聽書有學問武媚娘
1. 武媚娘傳奇里和碧霞羅衣有緣的是誰
那裡面有講到這個嗎
2. 武媚娘傳奇中掖庭院里的羅將軍是誰
《武媚娘傳奇》正在熱播,劇中的羅將軍,原名羅玉珊,是掖庭里的老大,奉韋貴妃的命要劃花武如意的臉,卻被彭婆婆阻止。據悉羅將軍羅玉珊的扮演者為演員李翠翠,2009年憑借《大明宮》武則天獲金馬獎,並因此被觀眾所熟知。
姓名:李翠翠
外文名:LiCuicui
國籍:中國
民族:滿族
出生地:遼寧省鞍山市
出生日期:7月1日
職業:演員
畢業院校:北京電影學院
代表作品:《大明宮》、《暗花》、《金太狼的幸福生活》、《西遊記》
主要成就:台灣電影金馬獎、四川國際電影節金熊貓獎
此次,演員李翠翠在劇中飾演女將軍羅玉珊,是一位性格潑辣,手段狠毒,不知人間冷暖,只是愚忠於張庭飾演的韋貴妃的巾幗女子。她冷麵辣手,帶兵有神,不弱於男兒,一直是韋貴妃的左膀右臂,處處為難陷害武媚娘,沖在最前線。而該劇秉承著「美到極致」的宗旨,所以李翠翠雖然是颯爽英姿的將軍,卻也有驚艷的唐朝經典爆乳裝,而本就豐滿的李翠翠在滿是小臉細腰的屏幕上則是最具有唐朝女子雍容華貴的氣質。
3. 跪求 百家講壇 武則天,太平公主視頻下載
去看其他問題的答案吧,全集都有
4. 電視劇《武媚娘傳奇》中"羅將軍"叫什麼
劇中的羅將軍,原名羅玉珊,是掖庭里的老大,奉韋貴妃的命要劃花武如意的臉,卻被彭婆婆阻止。據悉羅將軍羅玉珊的扮演者為演員李翠翠,2009年憑借《大明宮》武則天獲金馬獎,並因此被觀眾所熟知。 http://ke..com/view/2024919.htm
5. 《武媚娘傳奇》裡面有一個女生哼唱的插曲,歌詞大概是噻羅羅羅噻什麼的。
《武媚娘傳奇》裡面有一個女生哼唱的插曲,歌詞大概是噻羅羅羅噻什麼的。是叫什麼歌呢?
6. 武則天羅玉珊結局是什麼
杖斃。
羅玉珊因為沒有將武如意的臉刮花,韋妃娘娘特別生氣,就派手下的春盈將掖庭院的羅玉珊活活打死。
《武則天傳奇》可以說是一部女人的歷史劇,劇中各種性格、美艷的女人是劇中一大看點。實力演員李翠翠在劇中飾演女將軍羅玉珊,飾一位性格潑辣,手段狠毒,不知人間冷暖,只是愚忠於張庭飾演的韋貴妃的巾幗女子。她冷麵辣手,帶兵有神,不弱於男兒,一直是韋貴妃的左膀右臂,處處為難陷害武媚娘,沖在最前線。而該劇秉承著「美到極致」的宗旨,所以李翠翠雖然是颯爽英姿的將軍,卻也有驚艷的唐朝經典爆乳裝,而本就豐滿的李翠翠在滿是小臉細腰的屏幕上則是最具有唐朝女子雍容華貴的氣質。
7. 關於武則天生平和少時 小故事越有趣越好!一點政治功績
武則天,生於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祖籍並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生於利州(今四川省廣元市)。其父以經營木材為業,家境殷實,富有錢財。隋煬帝大業末年,李淵任職河東和太原之時,因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結識。隋煬帝命李淵鎮守太原,曾提拔武士彠做了個行軍司鎧參軍。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後,武家曾資助過錢糧衣物,故唐朝建立以後,曾以「元從功臣」歷官工部尚書、黃門侍郎、庫部侍郎、判六尚書事、揚州都督府長史、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廣元)、荊州(治所在今湖北江陵)都督等職。
武則天從小性格強直,不喜女紅且不習女紅,唯喜讀書,故知書達禮,深諳政事。童年時代,曾隨父母遍游名山大川,閱歷深厚,培養了她的眼界和才幹。
貞觀十一年(637)十一月,唐太宗聽說年輕的武則天長得明媚嬌艷,楚楚動人,便將她納入宮中,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故稱武媚娘。武則天入宮之前向寡居的母親楊氏告別時說:「侍奉聖明天子,豈知非福,(亦有記載說為『見天子庸知非福?』)為何還要哭哭啼啼,作兒女之態呢?」
有一次,當她聽說唐太宗有一匹名叫「獅子驄」的烈馬,無人能夠馴服,便主動對唐太宗說:「臣妾能制服陛下的這匹烈馬,但需三件器物:一是鐵鞭,二是鐵檛,三是匕首。我先用鐵鞭抽它,如果不服,再用鐵檛擊它的頭,再不服,就用匕首割斷它的喉嚨。」唐太宗乃愛馬之人,對她的馴馬方法甚不認同,只覺武才人很是霸道。
貞觀十七年(643),太子李承乾被廢,晉王李治被立。此後,在侍奉太宗之際,武則天和李治相識並產生愛慕之心。唐太宗死,武則天依唐後宮之例,入感業寺削發為尼。永徽元年(650)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業寺進香之時,又與武則天相遇,兩人相認並互訴離別後的思念之情。這時,由於無子而已失寵的王皇後看在眼裡,便主動向高宗請求將武則天納入宮中,企圖以此打擊她的情敵蕭淑妃。唐高宗早有此意,當即應允。永徽二年(651)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滿,武則天便再度入宮。次年五月,被拜為二品昭儀。
永徽五年(654)初,武則天生一女嬰,唐高宗視她如掌上明珠。有一天,王皇後獨自前來探望女嬰,等王皇後離去以後,武則天親自掐死了自己的女兒就走了,宮女發現時女嬰已死,她便慌慌張張地告訴唐高宗。唐高宗得知後大怒,立即下令追查兇手。侍奉宮女都一致訴說王皇後剛剛離開此地,武則天便也假裝痛哭流涕,乘機歷數皇後的種種不滿。唐高宗聽後深信不疑,認定女嬰為王皇後所害,頓生廢立之心,同時也想借廢立皇後打擊權臣。於是,他便和武則天一起來到長孫無忌府第,藉飲宴刺探他的立場。在飲宴期間,高宗先是把無忌的三個兒子拜為朝散大夫,又賜給了大量金銀錦帛,接著再吐露打算廢立皇後的心意。但長孫無忌只是岔開話題,迴避正式的表態。唐高宗和武則天沒有達到目的,只得不快地回宮。不久,武則天又指示她的母親楊氏到無忌處說項,但卻遭到無忌的嚴詞拒絕。
有一說,永徽六年(655)六月,王皇後與其母柳氏找來巫師,企圖用「厭勝」之術,將武則天詛咒而死。(此事真實性尚待確認,而王皇後是個德才兼備的女人,大概是李治和武曌找的借口吧。)事泄之後,唐高宗在大怒之下,不但將柳氏趕出宮中,而且還想把武則天由昭儀升為一品宸妃,由於受到宰相韓瑗和來濟的反對,最後不能成事。其實武曌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反對她的人的名字深深刻在了她的腦海里。
不久,中書舍人李義府等人得知唐高宗欲行廢皇後而立武則天的消息後,勾結許敬宗、崔義玄、袁公瑜等大臣,向唐高宗接連投遞了請求立武則天為後的表章。唐高宗看到有不少人支持,廢立之意再次萌生。
十月十三日,唐高宗又在李績等朝廷重臣的支持下,終於頒下詔書:以「請道士作法詛咒武媚」的莫須有罪名,將王皇後和蕭淑妃廢為庶人,並加囚禁,她們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嶺南。七天以後,唐高宗再次下詔,將武則天立為皇後。與此同時,又將反對最力的宰相褚遂良貶為外州都督。
有記載,十一月初,武則天又派人將正被囚禁的廢後王氏和蕭淑妃各打一百棍杖,並割去手、足,投入酒瓮之中,還氣憤不過地說:「讓這兩個潑婦的骨頭醉死酒中。」王、蕭二人在酒瓮中哭喊了幾天幾夜,才氣絕而死。(真實性尚待確認。武曌當時還沒有一手遮天,現在很學者認為是絞死以保留全屍,滿足李治的良心。再者作為兩個女子被打了一百棍杖還泡在酒里幾天幾夜才死,也真夠厲害的)臨死以前,蕭淑妃大聲罵道:「阿武妖精,竟慘毒至此!願來世轉生為貓,阿武為鼠,我要活活將她喉嚨咬斷。」據說武則天後來在宮中禁止養貓,而且常常夜夢王、蕭二人披頭散發,在宮中作祟。所以,她在執掌朝政以後,就常住東都洛陽,終身不歸長安。
顯慶四年(659)四月,武則天又捏造罪名,將長孫無忌、於志寧、韓瑗、來濟等人削職免官,貶出京師。至此,反對武則天的大臣都被或貶或殺,一個不剩。
顯慶五年(660),高宗患上頭風之疾,頭暈目眩,不能處理國家大事,遂命武則天代理朝政。但武則天生性霸道,故每當決事,高宗每每受制於武則天,高宗非常不滿,於是在麟德元年(664)與宰相上官儀商議,打算廢掉武則天皇後之位。但上官儀的廢後詔書還未草擬好,武則天即已接到消息。她直接來到高宗面前,追問此事,唐高宗不得已,便把責任推到上官儀身上。十二月,上官儀被逮捕入獄,不久,即被滿門抄斬。從此以後,唐高宗每次上朝,武則天必在簾後操縱,天下大權完全歸武後掌握,甚至連生殺大事都由武後決定,天子高宗只能唯唯從命,所以,朝廷內外都稱為「二聖」。
乾封二年(667)高宗因久疾,命太子李弘監國。上元元年(674年)秋八月,高宗稱天皇,武後稱天後,名為避先帝、先後之稱,實欲自尊。十二月武後上表建議十二事:「一,勸農桑,薄賦徭。二,給復三輔地(免除長安及其附近地區之徭役)。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政府手工工場)禁浮巧。五,省功費力役。六,廣言路。七,杜讒口。八,王公以降(下)皆習《老子》。九,父在為母服齊衰 (喪服)三 年 (過去是一年)。十,上元(年號)前勛官已給告身 (委任狀)者,無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廩入(增加薪水)。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進階(提級)申滯。」高宗詔皆施行之。武則天能夠重視農業生產,規定各州縣境內,「田疇墾辟,家有餘糧」者予以升獎;「為政苛濫,戶口流移」者必加懲罰。所編《兆人本業》農書,頒行天下,影響很大。武則天當政期間,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
上元二年 (675)三月,武後召集大批文人學士,大量修書,先後撰成《古今內范》《青宮紀要》《少陽正范》《維城典訓》《紫樞要錄》《鳳樓新誡》《孝子傳》《列女傳》《內范要略》《百僚新誡》《臣軌》等書。且密令這批學者參決朝廷奏議,以分宰相之權,時人謂之「北門學士」。時高宗風眩更甚,擬使武後攝政,宰相郝處俊說:「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傳之子孫而委之天後乎!」高宗才罷攝政之意。太子弘深為高宗鍾愛,高宗欲禪位於太子。武後想總攬大權,不滿於太子弘,剛好太子弘見蕭淑妃之女義陽公主、宣城公主因母得罪而被幽禁宮中,(《資治通鑒》稱兩位公主年逾三十而未嫁,《新唐書》稱年逾四十而未嫁,實際兩位公主的確過了二十還沒有出嫁,但絕對不超過二十八歲。二公主下嫁事件發生在咸亨二年(671年),長子李忠如果活著不過二十八歲,二公主都是李忠之妹,怎麼會有三、四十歲?)奏請出降,高宗許之。武後從此對太子弘的印象一落千丈。
弘道元年(683)十二月,唐高宗病逝,臨終遺詔:太子李顯於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武則天決定。四天以後,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武則天被尊為皇太後。
光宅元年(684)二月,中宗欲以韋後父韋玄貞為侍中,裴炎力諫不聽,武則天遂廢唐中宗為廬陵王,並遷於房州(治所在今湖北房縣)。立第四子豫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武則天臨朝稱制,自專朝政,改國號為周。同年九月,徐敬業、徐敬猷兄弟聯合唐之奇、駱賓王、杜求仁等以支持廬陵王為號召,在揚州舉兵反武則天,十多天內就聚合了十萬部眾。武則天當即以左玉鈐大將軍李孝逸為揚州道大總管,率兵三十萬,前往征討。十一月,徐敬業兵敗自殺。
垂拱二年(686)三月,武則天下令製造銅匭(銅制的小箱子),置於洛陽宮城之前,隨時接納臣下表疏。同時,又大開告密之門,規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屬告密之人,國家都要供給驛站車馬和飲食。即使是農夫樵人,武則天都親自接見。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陞官。如所告並非事實,亦不會問罪。同時,武則天又先後任用索元禮、周興、來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獄,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獄,酷吏們則使用各種酷刑審訊,能活著出獄的百無一二。這樣,隨著告密之風的日益興起,被酷吏嚴刑拷打致死的人日漸增多。於是在朝廷內外便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氣氛,以致大臣們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訣別,整天都惶惶不可終日。
武後謀奪李唐的社稷,翦除唐宗室,諸王不自安,欲起兵對抗。垂拱四年(688)博州刺史琅邪王李沖(李貞子),八月於博州(今山東聊城東北)舉兵。豫州刺史越王(唐太宗之子)李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呼應。武後分遣丘神績、魏崇裕擊之。琅邪王李沖起兵七日敗死;九月,越王李貞兵敗自殺。
這年命令僧薛懷義率領萬多人,毀乾元殿,建明堂,費時近一年落成,高二百九十四尺,闊三百尺。共三層,上為圓蓋,有九條龍作捧著的姿態。上有鐵鳳,高一丈。飾以黃金,稱為「萬象神宮」。明堂既成,又命僧懷義鑄大像,大像的小指也可以容納數十人,於明堂北建五層高的天堂來收納這個大像。所花費用以萬億計,政府財政為之枯竭。是年武承嗣命人鑿白石為文曰:「聖母臨人,永昌帝業。」號稱在洛水中發現,獻給武後,武後大喜,命其石曰「寶圖」。之後武後加尊號為「聖母神皇」。
武後想殺盡李氏諸王,使周興等審訊之,迫韓王元嘉、魯王靈夔、黃國公撰、東莞郡公融、常樂公主等自殺,親信等均被誅。
武後當政期間進一步發展科舉制度。貞觀年間共錄取進士205人,高宗武後統治期間共錄取一千餘人。平均每年錄取人數比貞觀時增加一倍以上。武後載初元年(690)武則天在洛城殿對貢士親發策問,是「殿試」之始。是年遣「存撫使」十人巡撫諸道,推舉人材,一年後共舉薦一百餘人,武則天不問出身,全部加以接見,量才任用,或為試鳳閣(中書省)舍人、給事中,或為試員外郎、侍御史、補闕、拾遺、校書郎,試官制度自此始,時人有「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把推侍御史,腕脫校書郎。」之語。武後雖以官位收賣人心,然對不稱職的人亦會加以罷黜;明察善斷,故當時的人亦樂於為武後效力。為獎勵告密,武後對告密者破例授官,以賣餅為生的侯思止,是一名無賴,因誣告舒王元名與恆州刺史裴貞謀反,被任命為游武則天擊將軍、侍御史。王弘義,以無德行見稱,告鄉里謀反,擢授游擊將軍、殿中侍御史。是年殺安南王穎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殺故太子賢二子,唐之宗室至是殺戮殆盡,其幼弱倖存者亦流嶺南,又誅其親黨數百家。
今年七月,僧法明等撰《大雲經》四卷,指武後是彌勒佛下世,當代唐為天下主,武後下令頒行天下。命兩京諸州各置大雲寺一所,藏《大雲經》,命僧人講解,並提升佛教的地位在道教之上。是年九月侍御史傅游藝率關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請改國號為周,賜皇帝姓武。於是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長、沙門、道士共六萬餘人,亦上表請改國號。武後准所請,改唐為周,改元天授。武後稱聖神皇帝,以睿宗為皇嗣,賜姓武氏,以皇太子為皇孫。立武氏七廟於神都,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立武承嗣為魏王,武三思為梁王,其餘武氏多人為王及長公主。
同年九月,武則天派右鷹揚衛將軍王孝傑為武威軍總管,與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節率兵赴西域征討吐蕃。十月,唐軍大勝,連克於闐、疏勒、龜茲、碎葉等安西四鎮,仍置安西都護府於龜茲,發兵戍守。
長壽三年(694)武三思率四夷首領請以銅鐵鑄天樞,立於端門外,以歌頌武後的功德。武後親題曰:「大周萬國頌德天樞」。天樞鑄造歷時八月而成,其形制若柱,高一百零五尺,直徑十二尺,八面,每面各五尺,下為鐵山,周一百七十尺,以銅為蟠龍、麒麟環繞之;上為騰雲承露盤直徑三丈,盤上四龍直立捧火珠,高一丈。工人毛婆羅造模,武三思為文,刻百官及四夷首領之名於其上。用銅鐵二百萬斤,「請胡聚錢百萬億,買銅鐵不能足,賦民間農器以足之。」
萬歲通天元年(696)五月,契丹首領李盡忠和孫萬榮率兵叛亂,攻陷營州,殺都督趙文翙。武則天派將軍曹仁節、張玄遇、李多祚等率兵征討。由於誤中吐蕃伏兵,全軍覆沒。接著,武則天再派武攸宜、王孝傑等率兵討伐,均大敗而歸。神功元年(697)四月,武則天又派武懿宗、婁師德、沙吒忠義率兵二十萬,討伐契丹。六月,孫萬榮兵敗被殺,契丹余眾歸降於突厥。
神功元年 (697)武後使武懿宗審訊劉思禮謀反事,武魏宗說只要劉思禮指出哪些朝士有分謀反,就免其死罪,於是劉思禮誣告宰相李元素、孫元亨等三十六家 「海內名士」,皆遭滅族,親舊連坐流竄者千餘人。時人以為武懿宗之殘暴僅次於周興、來俊臣。
是年,來俊臣欲羅告武氏諸王及太平公主(中宗之妹,武則天唯一的親生女兒),又欲誣皇嗣(睿宗)及廬陵王 (中宗)與南北衙共同謀反,擬一網打盡,使他可以繼位為帝。武氏諸王與太平公主都十分害怕,共同揭發其罪行,下獄處以極刑。仇家爭食其肉,不一會就食盡。來俊臣凶狡貪暴網羅無辜,織成反狀,殺人不可勝計。「贓賄如山,冤魂塞路」,武後亦知天下憤怨,下令數他的罪狀,並沒收其家財。
聖歷元年 (698)武承嗣、武三思謀求當太子,幾次使人對武後說:「自古天子未有以異姓為嗣者。」武後猶豫未決,狄仁傑對武後說:「姑侄之與母子,哪個比較親近? (武承嗣、武三思皆武後之侄,中宗、睿宗則武後之子)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祭祖於太廟;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祭姑於太廟者」。又勸武後召還廬陵王(中宗)。武後由是無立武承嗣、武三思之意。 乃召廬陵王還東都,皇嗣(睿宗)請遜位於廬陵王,武後立廬陵王為皇太子,命為元帥,狄仁傑為副元帥率兵擊突厥。武後信重狄仁傑,常謂之「國老」而不呼其名。狄仁傑好諍諫,武後每屈意從之。仁傑卒,武後泣曰:「朝堂空矣!」常嘆:「天奪吾國老何太早邪!」
神龍元年(705)正月,武則天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只有寵臣張易之和張昌宗侍側。宰相張柬之與大臣敬暉、崔玄暐、桓彥范、袁恕己等率羽林軍五百餘人,沖入宮中,殺張易之兄弟,武則天被迫傳位給太子李顯,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恢復唐國號、百官、旗幟、服色、文字等皆復舊制,恢復以神都為東都。同年十一月卒於上陽宮,年八十二。遺制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神龍二年(706)五月,與高宗合葬乾陵。
8. 武媚娘傳奇中羅將軍入掖庭獄在幾集
第8集 徐慧被封為婕妤
武如意在掖庭遇到了當時搬骨灰壇的婆婆,她主動與婆婆問好,婆婆卻充滿敵意地瞪著她,武如意堅持要跟在婆婆的身邊,婆婆怎麼攆她都不走,結果把婆婆氣的暈倒。就在武如意要撿起掉落在地上的葯瓶給婆婆時,羅將軍一腳踩在葯瓶上,武如意讓她把腳拿開,羅將軍堅決不肯。羅將軍是掖庭里的老大,她一聲令下周圍的幾名宮女沖上來要揍武如意,結果被武如意拿洗衣板打跑,武如意拿起葯喂婆婆吃下。羅將軍奉韋貴妃的命要劃花武如意的臉,她趁武如意洗碗時,帶著手下拿著小刀沖了上去,婆婆攔住她,羅將軍諷刺婆婆不要多管閑事。婆婆在掖庭里無人敢惹,連總管公公都要敬畏三分,婆婆拿起一旁的利器劃在自己胳膊上,她警告羅將軍如果再不放開武如意,她就自盡,看著婆婆冒血的胳膊,羅將軍只好讓手下放手。徐慧被叫去侍寢,知書達理學識淵博的她與李世民下起了棋,李世民看她棋藝如此精湛便對她有了好感,沒多久徐慧便被賞賜各種金銀財寶並封為了婕妤。一旁的蕭薔見不得別人好,她看著徐慧就恨得牙癢癢。徐慧打點掖庭里放飯的公公,托他送飯與紙條給武如意,紙條上寫著亥時掖庭東南門見,武如意很是開心地打開食盒,裡面是一盤紅燒肉和一盤青菜,她先把肉喂給掖庭里的野貓,野貓吃了肉便死了,武如意嚇得立刻放下了手中的飯。原來是劉司葯給食盒裡的菜里下了毒,德妃斥責她自作主張並警告她不要再做這樣的事。夜裡武如意與徐慧在掖庭的東南門相見,二人隔著牆聊天,武如意把菜里有毒的事情告訴徐慧,她勸徐慧在宮中注意安全。兩個姐妹互相傾訴,武如意忽然提出義結金蘭,徐慧便與她在掖庭結了拜。
9. 武媚娘傳奇第十一集講的是什麼
羅將軍被春盈杖斃而死
太子妃想讓稱心離開太子,她找到稱心並把宮里的流言蜚語告訴他,可稱心態度堅決地表示自己不會離開太子。
韋源承提出讓李世民立後,為了鞏固韋家的勢力,他自然提出立韋貴妃為後,可韋貴妃生性囂張跋扈,大家都有目共睹,立後一事很可能改變太子的命運,李世民一直很寵太子,如果立了後,太子也會因此失寵。
李世民到掖庭看望婆婆,婆婆把李世民當成他的哥哥李建成,他向婆婆挑明自己是惠兒,婆婆依舊認不出他是誰。婆婆自顧自地說著讓李建成不要加害自己的弟弟惠兒,當年李世民為了皇位殺兄軾弟,導致婆婆不認他,現在李世民聽到婆婆的話很是感動。
大朝會皇上大赦天下,除了羅將軍和她的手下因經常打架斗毆不被釋放,大家都被放出了掖庭。徐慧在掖庭外面接武如意,兩人含淚相擁,李世民恢復了武如意才人的封號並讓她遷居至清寧宮,還派了一個名叫瑞安的宦官來照顧她。
韋貴妃得知武如意的臉並沒有被劃花之後,她生氣地給羅將軍隨便安了個罪名,春盈來到掖庭把羅將軍杖斃而死,羅將軍臨死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武如意的名字。瑞安把羅將軍被杖斃的事情告訴武如意,武如意趕緊趕到掖庭,卻只見到羅將軍的屍體。
徐慧與武如意聊天,武如意自己受點苦沒關系,但她不能忍受韋貴妃這樣欺負別人,羅將軍一生凄慘,現在還被韋貴妃打死,武如意立誓以後要把韋貴妃踩在腳下。德妃寫信給兒子齊王,希望他在齊州裝病,不要回長安湊熱鬧。
楊妃給各位妃嬪們准備了琉璃宴的布料供她們挑選,徐慧與武如意相中了一匹雲錦,蕭薔看到後便與她們搶起來,武如意自然不肯讓出布匹,幾人吵起了架,楊妃就在一旁看著。韋貴妃來到此地,蕭薔趕緊向她告狀表示徐慧與她搶雲錦,韋貴妃反手給了蕭薔一個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