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聽書 » 聽書原生家庭

聽書原生家庭

發布時間: 2023-08-10 18:21:21

① 經常感到莫名的忐忑不安,看書,聽書讀難靜下心來,怎麼辦

心不靜,事難行。莫名的忐忑,心裡總有事,說不清理還亂,要靜靜地想一想,梳理梳理,把面臨的各種事情回憶一下,判斷一下,找出忐忑的原由,該解決的解決,該放棄的放棄,該刪除的刪除,該看淡的看淡。讓心情平靜,讓心態平和,忐忑的心就會寧靜,就能靜心讀書、聽書了。

是該思考一些人生的大問題了。要跳出過去的框子。

答:休息一下

我現在就是和你一樣,想寫文章靜不下心來,惶惶不安。卻也說不上是因為什麼事。

人總會有情緒低落,迷茫的時候。

相信睡一覺又好了。

或者找朋友聊聊天,傾訴一下

或者安靜地聽幾首歌

或者是看一部喜劇電影

可以令自己放鬆的事情很多。

祝好夢!希望明天又是元氣滿滿的一天。

這種就是焦慮的表現。是對未來不確定性事件的一種情緒反應。

首先,要對自己說,這個是正常的現象,不必過多去擔心。將注意力集中到使你感到不安的原因中,找出根源性的問題所在,是外部原因,還是內心不夠強大,自信心不足?

其次,嘗試多種途徑,多種辦法去轉移情緒,不僅僅局限於看書和聽書等。可以嘗試去運動健身,登山跑步,或者去看電影,也可以鼓起勇氣找朋友來傾訴,咨詢心理醫生,聽聽他人的建議是什麼。我有個朋友,一遇到這種情況就去找三五個朋友喝酒來放鬆,當然這個是比較極端的辦法了。

最後,樹立屬於自己的人生信仰和積極樂觀的心態,鼓起勇氣去面對這個 社會 。 社會 或許是殘酷的,但只要保持自己的原則和底線,用簡單直接的辦法來對待復雜的 社會 ,用淳樸無華的內心來面對勾心鬥角的生活,真正做到自己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心如止水的坦誠相待。不安,焦慮並不可怕,只要你不封閉自己的內心和思想,用自我的原則來指導自己的人生,我相信你能自信起來,再也不會忐忑不安了。

分享我的感受: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很久了!不安!焦慮!但是自己不知所以然,不知為何,就是感覺心裡慌慌的不安的!

看了很多心理的書籍,沉浸在心理的文章里,有些明白了那是習慣性的焦慮!是由於成長中環境所導致的條件性反射!

之所以覺得莫名!那是自己沒有覺察到為何而不安!只是自己沒找到根源!

當我不斷的往內覺察,發現童年的不幸,需要你用一生去治癒的!在這里我不是要怪罪於原生家庭,而是你要從自我根源那裡去 探索 去發現,從小到大,你是經歷了怎樣的人生,然後反求諸己!

最近,有份很深的感悟!

拋開以上的不說,家庭的 社會 的這些大環境,更深的感受到,

作為一個人,本來就如一份能量波的存在!有高有低,有起有伏,就像一條起伏不定的波浪線那般,在一路的延伸里,需要你不斷的去平衡!

身而為人,我們時而開心時而悲傷,時而平靜時而混亂,時而清醒時而糊塗!時而光明時而黑暗,各種情緒參雜,需要我們不斷的去平衡這些狀態!

當你能夠在這些看似波動的局面里,能夠更深一層去和自己的這些情緒融合,去接納自己內在所有的一切,不安變安!

一切的不安,都在接納里消融了!

祝福你[祈禱][玫瑰]願你平靜!

恕我直言,建議您去趟醫院急救室,公墓,你會發現,活著真好!有一天,我們也會躺在那裡。生命是偉大的,又是渺小的。經不起浪費。看看自己已經走過的路,整理一下,今後的路,你想要什麼?抓緊時間,開始去做。給自己訂一個小目標。一年半載就能達成的那種。後面可以再訂一個小目標。讓自己有方向感。

那我建議你去來一場冥想之旅。

所謂冥想:

只要你曾經專注地仰望過一次星空、觀察過一片樹葉,你就體驗過冥想。

通俗點兒說,冥想並不是什麼高深神秘的宗教儀式,而是被科學研究證明的一種簡單易學的大腦訓練方式,就如同健身一樣,只不過健身的對象是身體,而冥想的對象是大腦。

冥想是一系列自我調節方法的結合。這些方法強調通過訓練注意和覺知來增強心理加工過程的自主控制(寶庫題主無法專心的問題),進而提高整體的心理整體感,培養出諸如平和、清明、專注等特定能力。

so,知道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歡打坐了。

那麼具體做法是什麼呢?看下面┐

首先,找一個 安靜 的地方,一個盡量不被人打擾的地方。

其次,找尋一個 舒服 的姿勢,盤腿而坐亦或靜躺,保持 呼吸 通暢。

最後, 閉上眼睛 ,跟隨著音樂的引導,開啟一段奇妙的旅程。

關注 於自己的呼吸, 慢慢吸入,慢慢呼出 ,我們的注意彷彿都 集中 於自己的呼吸之中,漸漸地我們平靜下來。

隨著 均勻 的呼吸,我們開始感知我們的身體,放鬆我們的身體,一個一個細節的放鬆,漸漸地我們全身都得到了放鬆。

松過後,睜開眼睛,彷彿世界都安靜了,我們的內心也更加平和,沒有那麼多的紛紛擾擾,只剩下絲絲靜謐的美好。內心也會安靜許多喔。

在讀心理學的小學霸已為您作答完畢。

有任何問題隨時聯系我喔,在我專業范圍內的問題我一定答復。

② 聽書之《原生家庭》

隨著電視劇《都挺好》的播出,「原生家庭」一詞再次躍入大眾眼簾。張德芬曾說,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需要考試的專業了。因為當一個合格的父母確實是一件需要好好學習的事情。對於子女來說由父母所創建的原生家庭就是一個心靈停靠的港灣。而,這個港灣的舒適與否則取決於父母的行為。

本書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有毒家庭的行為模式和擁抱你的內在小孩。下面將分析生活中常見兩種模式以及如何安撫在原生家庭中受過傷害的心。

(1)不稱職的父母

這類父母對子女造成的負面影響,不易察覺且難以界定。他們的傷害方式不是打罵,而是疏忽。他們的子女就像沒有父母似的,不被關愛,被剝奪了童年。

比方說,現在的很多留守兒童過的就是這種生活,長年累月父母不在身邊,由爺爺奶奶照顧,很多的童年時光是缺乏關愛的。這類的孩子是問題少年的主要組成部分

那麼什麼才是稱職的父母呢?

作為一個稱職的父母必須履行以下5項基本職責:

1)滿足孩子的基本物質需求。

2)保護孩子免受身體傷害。

3)保護孩子免受感情傷害。

4)滿足孩子對愛、關懷和更深層次的情感需求。

5)在倫理道德方面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再多的物質獎勵都抵不上父母的全身心的陪伴。所以,別在孩子最需要愛的時候吝於給予。

(2)操控型父母

這類父母喜歡維持子女的無力感,希望子女離不開他們。

他們的操控分兩種。一種是直接控制,即簡單直接、毫無掩飾地控制,經常包括威脅、恐嚇和羞辱。比如,他們說:「按我說的做,否則我不再理你。」

另一種是巧妙控制,常見的是「幫手型」父母。他們在大事小事上安排子女的生活,經常製造一些狀況,讓子女「需要」他們的幫助。

而操控型父母導致的結果,是子女常出現兩種情況:投降和叛逆。

前者,是子女屈服於父母的操控。後者,子女則與父母對抗,造成「適得其反的叛逆」。這種叛逆只是為了證明自己與父母分割開了,是為了反抗而反抗,卻忽略了自己真正的需求。

這類父母很多。朋友小張的母親就屬於操控型的父母,記得有一年,我們朋友聚會,聊的正酣時小張母親來電話催小張回家,並威脅道:20分鍾不回家就要鎖門了。嚇的小張急忙回家,可那個時候小張已經參加工作3年有餘了。現在的小張已慢慢邁進了大齡青年的行列,她也在用一種極端的方式對抗父母的控制,父母越是讓她相親她就是不見;這種反抗的方式,也使小張錯過了很多不錯的機會。

當傷害已然出現並成為過去式,為了未來不再受其羈絆。我們需要自我拯救,這種拯救的方式就是:擁抱你的內在小孩,也就是安撫在原生家庭中受過傷害的心。

方法一:「少一些反應,多一些回應」

當沖突來臨時,採用「少一些反應,多一些回應」的方法,可以使自己的情緒不受干擾,能夠更明智的解決問題。用王陽明的話說就是「此心不動,隨機而動」。因為,如果我們的心先動了,並且還對自己的念頭特執著,那麼就會看不到事情的本相,而犯一些低級的錯誤。

反應是指受情緒的影響為自己辯護的行為。比如,一個媽媽罵女兒自私。女兒說:「不,我沒有,我總是為你著想,不管多累都會帶你逛街,而你永遠不滿足。」

而回應,則是通過使用非辯護性回應,溫和而堅定地表明立場。比如,媽媽對女兒說:「我和你父親不想住賓館,你真是個自私又忘恩負義的人。」女兒說:「讓你們傷心我很抱歉,但我需要考慮一下。」

方法二:不再自我懲罰

學會不再自我懲罰,要卸下為童年的不幸承擔的責任,將責任歸還責任人。

你需要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和內心的孩子對話。你可以對著自己童年的照片,大聲說「你不需要為—-負責!」這句話的中間加上你受到的傷害,比如「他們的忽視」「他們酗酒」「他們的毆打」。接著,重復剛才的句子,但句式改為「我的父母應該為……負責!」

重復以上的練習,讓你的感受慢慢適應新的認知。

而面對曾受到的傷害,你需要學會處理自己的憤怒。管理憤怒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

1)允許自己憤怒,不要壓抑感受。

2)表達出憤怒。比如可以用力捶打枕頭,對惹你生氣的人的照片吼叫。

3)增加運動量。將憤怒轉化為運動,可以釋放內心的緊張情緒。

4)不要讓憤怒加深心中消極的自我形象。憤怒的感覺既沒有錯,也沒有讓人變得卑劣。所以不要因此自我否定。

5)把憤怒轉化為自我定義的動力源泉。

方法三:對自己負責。

此外,還要學會對自己負責,需做到以下幾件事:

1)成為獨立於父母的個體。

2)誠實地看待自己和父母的關系。

3)面對童年的事實。

4)承認童年的經歷和成年後生活的關系。

5)向父母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

6)面對並且消除父母對自己生活的控制。

7)當自己的行為殘忍、刻薄,傷害到他人時,改變自己的行為。

8)找到合適的方式來治癒內心的童年創傷。

9)重新獲得作為成年人的權利和自信。

方法四:用寫信的方式和解

信的內容包括以下四個部分:

1)曾經你對我做的。

2)我當時的感受。

3)我的生活受到怎樣的影響。

4)我現在對你的要求。

此外,如果父母患病或者過世,也可以寫對峙信,不寄出去,或者將信的內容讀給父母的照片聽。

對孩子來說,父母是信任的來源。父母對子女造成的傷害,讓孩子無法信任父母,更無法對外界有信心。

對被父母忽視的子女來說,他們很難重獲信任感和安全感。因為與父母的關系,是我們成年後和他人建立關系的基礎。如果一個人的父母給予他尊重與情感上的慰藉,長大後,他也會希望別人這樣待他。這種正面預期使人更坦誠且內心柔軟。但如果一個人的童年充滿焦慮、緊張和痛苦,那這些情緒將會演化為負面的預期和偏執的戒備心理。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學會如何正確地愛孩子。

正如作者所言,愛不只是一種感受,更是一種行為方式。願你我都能成為合格的父母,願天下每一個被傷害的孩子都能找回自己,重拾快樂!

熱點內容
有沒有類似億萬斯年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24 05:39:41 瀏覽:414
阮白慕少凌小說好看嗎 發布:2025-08-24 05:27:00 瀏覽:922
現代言情甜寵總裁完結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24 05:17:00 瀏覽:988
好看動漫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24 05:10:03 瀏覽:119
霸道影帝的偏執寵愛小說免費 發布:2025-08-24 04:47:59 瀏覽:305
為什麼言情小說主角一般都是女性 發布:2025-08-24 04:39:07 瀏覽:21
推薦言情污小說 發布:2025-08-24 04:38:58 瀏覽:507
女寵男的穿越言情小說 發布:2025-08-24 04:22:04 瀏覽:949
有沒有恐怖帶點黃的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24 04:16:13 瀏覽:904
好看軍事完本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24 04:15:22 瀏覽: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