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書離婚率
㈠ 一段好的婚姻需要考慮哪些方面的因素和問題呢
好的婚姻所需要考慮的因素實在是太多太多了,有些問題可能結婚之前才會考慮到,有些問題到了結婚之後才會發現,並且婚姻本身就是一種復雜的存在,婚姻不同於戀愛,戀愛總是很單純的存在,兩個人陪伴在一起就好了,就算是吵架也很好去解決,但是婚姻牽涉到的是兩個家庭,所以註定了不會那麼簡單,一段好的婚姻需要考慮的因素和問題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首先就是你們兩個人是否真心相愛了,一段好的婚姻一定是要有愛情的,畢竟一段好的婚姻中的兩個人是要走一輩子的,而的確有些婚姻可以依靠錢來維系,但這樣的婚姻註定不是好的婚姻,好的婚姻是多少錢都換不回來的,金錢維系的婚姻中的夫妻雙方很容易就會因為利益問題而鬧矛盾,這種夫妻往往因為金錢而結婚,最後也因為金錢導致了離婚的結局。而好的婚姻就要求夫妻雙方真心相愛,相愛的夫妻能夠在婚姻當中相互信任,彼此攙扶著對方,就算是走到生命的盡頭,他們也不後悔這輩子和對方一起度過。
第二點,還有的就是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了,婚姻還是會考慮現實的因素的,往往只有有了好的現實條件,婚姻才能夠得到更好的保障,而好的婚姻還需要家庭的和睦,夫妻雙方要和長輩搞好關系,同時好的婚姻還需要生兒育女,這樣家庭才能夠變得更加完整,畢竟有了孩子的婚姻才會變得更加有意義。
㈡ 失聯女護士遇害,兇手為前男友,前任是一種多可怕的存在
經調查,失聯女護士遇害了,兇手竟然是前男友,這個消息不僅讓人唏噓,深深地為這個如花的年輕生命的消失感到惋惜。但如果就此得出"前任是多麼可怕的存在"的結論,恐怕也只能說是一種非常偏激的說法,是嚴重的以偏概全,甚至可以說是"一葉障目,不見森林"。
所以說,出了這樣的事情,並不是因為他是"前任"男友,而是"他就是他這個人本身",不能因為一個個案,而就給一個群體亂扣帽子。
我是香草珠兒,
心理成長,心靈提升,我們一路同行!
㈢ 讀書筆記- 孤獨六講
感謝圈友分享了蔣勛老師《孤獨六講》的聽書鏈接,每次都是斷斷續續的聽。有書app也專門有一周解讀此書,但記憶已經很模糊了。後來索性買了書來看,買了很久,有一日沒一日的看,終於在本月讀完了,只是若要深刻理解其中要表達的含義,非一篇讀書筆記足矣。
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和自己獨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 這是序言的第一句話。
從書名就知道是分為6個部分來講的,分別是 情慾孤獨、語言孤獨、革命孤獨、暴力孤獨、思維孤獨和倫理孤獨。
蔣先生是台灣知名畫家、詩人和作家,曾留學法國,英文和法文都非常棒。他屬於我們上一輩的人,能寫出這本書也是因為經歷了很多,特別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帶給他的思想碰撞。
讀完後我其實挺亂的,不知道如何下筆,六個部分看似是孤立的,卻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背景大多是上世紀末的台灣,我會去搜索背景事件,然後再拿來和現在當今的大陸社會做下對比。主要談談每個部分對我印象比較深的地方:
1.儒家文化和情慾孤獨
我們深受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影響,文化對情慾的壓抑由來已久。紅樓夢中的西廂記被列為禁書就是很好的佐證。人們都是生活在群體文化中,就是一個個大家庭,但是隨著市場經濟以及西方文化的滲入,個體以及特立獨行開始被推崇,90後在我們80後眼中就是有個性的一代,性觀念也逐漸開放,」離婚」這個在老一輩身上不可能發生的字眼,現在也漸漸被世人所接受。
我記得小時候思考過這些問題:「我從哪裡來?我到底是誰?我為什麼是我?」但沒有找到答案,慢慢的就不再思考,跟隨大眾潮流讀書工作結婚生子,一步一步行至如今。有一次爸爸打電話給我,要我集中精力好好培養女兒,其他都不重要。我突然產生了很多疑問:「難道我這後半生就要為女兒活了嗎?我自己的人生呢?為什麼爸爸不讓我好好的為自己活一次?我才三十齣頭,難道我要行將就木了嗎?」也許這就是老一輩的生活方式,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都是為了所謂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然後從來沒有找尋自己生命的意義。如果生命沒有意義,值得活嗎?
死亡在儒家文化中也是被忌諱的,特別是過年過節被認為不吉利,很多和死諧音的詞也會盡量避免使用。而老莊所代表的個人主義,鼓勵孤獨和走出去。「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活出孤獨感。因為孤立感與死亡脫不了關系。死亡是生命本質的孤獨,無法克服的宿命。
死亡被大多數人認為是公平的。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闡述有一天富人可以因為科技免於死亡,而唯一被窮人認為公平的東西也會被剝奪,不知道那個時候將會發生什麼?
開篇談論的情慾孤獨夾著生命開始與結束的討論,也是對文化的討論。蔣勛認為,真正的情慾就是徹底了解自己的身體,包括所有的部位,從外表看得到的到內臟器官,甚至分泌物,但不能先有結論。
2. 每個人都在說,卻沒有人在聽
我記得有次在朋友車里聽一檔節目,好像是叫【金山說】,就是解答聽眾的一些問題,主要是講家庭教育的。主持人經常打斷聽眾未說完的話,然後加入自己的見解,我不知道是節目的時間限制還是其他原因,總覺得一個聽眾的問題還未解決就匆忙迎來下一個聽眾的問題。最後搞的我對這個主持人有點反感,認為他有點自以為是,根本沒有認真傾聽別人的訴求。
這個時代一直在強調同理心,TED有一期演講《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交談者》,嘉賓分享了一些心得體會。我們往往在意自身的訴求,卻很少去認真傾聽別人,為什麼我們有兩只耳朵卻只有一張嘴?每個人的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是不一樣的,不要老是把話題往自己身上挪,真正的技巧是你需要激發別人,讓他們更願意談論自己。
蔣勛引入了他寫的一篇小說《舌頭考》,來談論語言孤獨。語言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東西, 不要聽他講了什麼,要努力去聽他沒有講什麼。 我想到詞不達意或者身體語言暴露了人們的實際想法,而其本身卻用大家都聽懂的語言在掩飾,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謊言?
為什麼會有尬聊?可能是害怕孤獨的氣氛讓人不得不找一些話題,就是要打破一種孤獨感或是冷漠。而有些時候,和相熟的朋友之間不說話,也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
「當語言具有不可溝通性,不再以習慣的模式出現,而是一個聲音,承載著不同的內容和思想,才是語言的本質」。
3. 革命孤獨
和平時代很難去體會革命孤獨,魯迅的小說《葯》我至今還能清晰的記得,太過諷刺。至於秋瑾,我第一次去深入了解到她的身世背景。如果換做是我,有良好的家庭背景,愛自己的丈夫,一雙可愛的兒女,肯定不會為了所謂的革命犧牲原有的幸福。秋瑾是一位偉大的女性,她活出了自我,然而在生命的最後盡頭,卻讓人感到無比的荒涼和孤獨。革命者革了自己的命,粘帶著一絲夢想,而失敗者反而被世人所歌頌和銘記。
4.暴力孤獨
每個人的身體里或多或少都存在著暴力。人性真的本善嗎?為什麼2歲孩子對打人這件事情感到無比的熱衷甚至喜愛?女兒有段時間非常喜歡說的就是「打死你」,我想在這個小小的身體也潛伏著一些暴力之後的快感。人們在心情沮喪的時候去捶打沙袋,枕頭或者一些柔軟的物品,反而會覺得有一絲的放鬆?
孔孟之道背後隱藏著驚人的暴力美學,可能我們自己都不曾發掘。看這一部分時,蔣勛先生也講述了我們了一些經典,梁山伯好漢里賣人肉包子的孫二娘,殺潘金蓮的武松,愛看砍頭的阿Q,在伊拉克的戰爭英雄變成了十惡不赦的殺人惡魔,古人發明的酷刑等等所謂合法的暴力,革命是否也是另一種暴力的體現?
「性善論和性惡論單獨存在都沒有意義,要讓兩者互動,引導思辨和思維,才能對人性有更深層和更高層次的探討。」
5. 思維孤獨
作為六種孤獨中最大的孤獨,作為一個不思考的社會里的一個思考者,他的心靈是最寂寞、最孤獨的。 參加圈外年趴時,楊安老師問了一個問題:「快馬和慢馬參加馬拉松,誰會贏?」選快馬的很少,大部分人選擇了慢馬。我邊舉手慢馬贏的時候邊說也不一定啊,然後老師給的答案是:「方向對的馬會贏」。然後,我就感覺我已經被思維定式為非黑即白,回答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欠缺思考,老是想當然的給出一個結論。
現代人最缺的是什麼?我想就是思辨的能力,跟風是常態,大家都這么做,我也就這么做了。為什麼中國很少出現哲學家?這和文化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因為孔孟負責思考,得出結論後讓我們遵守就好了。所有的考試都是立刻要有結論的,而結論讓思維失去意義。我終於能理解為什麼我習慣做圈外的選擇題,而害怕做實踐應用題,因為需要去思考,這個燒腦的過程在還沒有做之前就已經被我的恐懼所嚇跑了,真正靜下心去做的時候,反而恐懼不見了。
6. 倫理孤獨
我個人覺得這篇在現代社會已經體現的沒有那麼明顯了,什麼君臣和父子倫隨著自由主義的深化而慢慢稀釋。前段時間深圳打孩子的父母受到了輿論廣大的批評,要是放在以前,不過是人家的家事,別說是父母打孩子,父母賣孩子的行為也被認為是合法的。即便是之前不被接受的同性戀,現在也已經合法化了。至於自由主義到底是好是壞,也沒有一個很好的標准,事物總是有兩面性,有利也有弊。
之前看到一篇報道,說高考之後離婚率特別高。這部分婚姻的很大一部分是為了完成倫理,完成責任。如果夫妻間已經沒有愛了,維持的那層紙有什麼意義呢?
我深刻覺察到我自己也是一個陷入在倫理之中的人,就像有些事必須要去做,「不舒服的東西」可以假裝不存在。例如我喜歡看大團圓的結局,凄慘的結局讓人很不舒服。
每個人都需要打開自己的抽屜,保有自己的心事,同時也要尊重他人保有幾個抽屜不必打開。 一個真正完整快樂的人,不需要藉助別人的隱私來使自己豐富,他自己就能讓生命豐富起來。
好奇去網路了一下《索多瑪120天》,看了一篇帶有部分圖片的影評,也對導演帕索里尼稍作了解,但是我沒有勇氣去看這部影片,覺得畫面太殘忍、恐怖和血腥,是不是可以被完全撕裂粉碎無從知曉,但我想會通過其他的方式找回自己的倫理孤獨。
引用序言的一段話做結束:「 孤獨的核心價值是——跟自己在一起,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做自己的朋友,更愛自己一點。你要足夠完整,才能健康的去愛,去照顧和負擔其他的人。」
㈣ 手機害了多少夫妻離婚
八戒講個身邊真實的案例!
我一個同學和老婆是高中同學, 他們是早戀,也是彼此的初戀! 認識15年,結婚9年,現在孩子5歲。兩個人畢業後一直在一個城市打拚,都有不錯的職業和不菲的收入!這不就是我們羨慕的愛情和婚姻嗎?但是,因為手機而差點毀掉了他們的愛情和婚姻。
從前年開始,我這同學突然發現她老婆迷上了K歌,開始她不以為意。想想婚後平淡無味的生活,老婆有點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也是正常的事情。但是,後來發現他老婆越來越痴迷,越來越勤於打扮。而他老婆總是把手機放在自己觸手可及和視線所及的地方,我這同學長了個心眼。一次,乘他老婆不注意,翻看了他老婆的手機!
我這同學也想把手機砸了,也想跟她離婚。可面對她老婆的哭訴和求饒,再看著活潑可愛的孩子,他心軟了!他恨手機,他要求他老婆把所有的和陌生異性的聯系方式全部刪掉,把社交軟體全部卸載。可是,別的異性已經掌握了他老婆的聯系方式。在對方糖衣炮彈和死纏爛打下,他老婆再次出軌!
這怪手機嗎?可能我們很多人覺得主要原因是他老婆自己心志不堅。可是,面對手機上層出不窮的社交軟體和誘惑,我們真的能牢牢捍衛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嗎?屏幕前的你難道沒有玩過漂流瓶,沒有點開微信附近的人嗎?你的初衷又是什麼呢?讓手機背鍋,顯然有些自欺欺人。但面對手機的誘惑,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是無法抵擋的吧!
手機在給我提供社交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誘惑和挑戰!且用且珍惜吧。
當年的一部小小的手機,一部諾基亞5120,幾乎就斷送了我們八年的愛情。手機害了多少人離婚我不知道,但是手機的確給我帶來了十分慘痛的教訓。
我們是大學同學,大一開始戀愛,彼此都是初戀很幸運也很幸福。當時的手機剛開始是諾基亞1100,再是3120,一直到後來的諾基亞5120,當時的諾基亞火爆程度完全不亞於今日的華為。至於為什麼?兩個字耐摔。吵架了摔手機,撿起來裝好接著用么。那會兒的手機,打電話太浪費話費,一個月幾百條簡訊足以讓所有的戀人們消磨時光,消費愛情。每一次簡訊的震動就會是一陣心動,很單純也很美好。就這樣我們一起走過了四年的美好大學時光。
畢業後我到北京工作,她則回了老家上班,就這樣開始了我們的異地戀生活。剛上班時啥也不會,經常挨批評,再加上種種原因,自己壓力很大。我們彼此間因為距離的原因溝通很少。就在此時單位一起畢業的楊同學出現在我的生活里,很快的我們無話不談,下班後的簡訊記錄著彼此感情的細微變化和慢慢升溫。後來,我換了手機想也沒想就把舊手機寄回家,都忽略了手機里儲存的信息,因而東窗事發。當時我們都已經定婚了,所以我趕緊請假回到她身邊,費盡心思承認錯誤,最終她的寬容和大度原諒了我。
現如今,我們已經在一起第十五個年頭,結婚六年,有了兩個活潑可愛的孩子,生活的也很幸福。回想當初,依然心有餘悸。手機本身並沒有錯,它告誡我們,對待愛情,忠誠永遠第一!
自從有了手機,通信就方便多了,也隱密多了。有了諸多功能。扯犢子的也多了。
動不動就聊上了,聊上了,就想見面。見面就想開房。開了房,兩口子感情就淡了。就吵就鬧,最後分手,婚姻到頭了。
一個好端端的家,就讓聊天給霍霍完了。
這事,不能全怪手機,網路。應該怪人。
手機也好,網路也好。用好了,它給人帶來效益。用不好,它帶來的是災難。它給人們方便的同時,也給一些圖謀不軌的人提供了有利的平台,這是它的負面。
成事在天,謀事在人。手機是好手機,平台是好平台。看你怎麼用。沒事整天捧著手機撩騷,扯沒用的,你能怪手機不正經嗎?
沒有不正經的手機,只有不正經的人!
不是手機害了多少夫妻離婚,而是多少離婚的夫妻,白瞎了手機,還有這么好的平台!
1.手機讓夫妻關系變得冷漠。
很多的已婚男人迷戀手機 游戲 ,一下班就拿起手機癱在沙發上沉醉在 游戲 的世界。作為一個女人,更希望的是老公能夠和自己說說話,一起做做家務,可是丈夫的冷漠,開始讓女人的心越來越冰涼,由此,手機成為疏遠夫妻關系的一把礪斧。
2.夫妻出軌的原因。
很多的夫妻特別是中年的夫妻,生活的平淡已經磨平了他們的激情,手機聊天軟體的出現,又讓很多人找到了激情釋放的出口,久而久之,有些別有用心的人就把手機的聊天功能看成一個出軌的平台,當然,這並不是手機聊天的初衷,但是它卻給這些人提供了溫床。
如今,手機確實成為了人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但是不能迷茫的讓我們成為手機的奴隸。
十多年前有一部電影,我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馮小剛導演,葛優、范冰冰、張國立聯合演出的一部賀歲電影《手機》。
電影真實地展現男人在出軌時的種種謊言、偽飾、欺騙到最後的破滅,手機充當著主要幫凶!我們可以看到男人在撒謊時的淡定自若,甚至還色厲內荏地責怪老婆。電影描寫的 社會 問題和 情感 問題,直到今日依舊十分尖銳。
據工信部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5月底,中國的手機用戶數量已達到12.56億人,相當於中國90.8%的人都在使用手機。
手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必需品,我們用手機溝通交流、了解世界、學習知識、聽音樂、聽書、支付、玩 游戲 、炒股票等等。出門可以不帶錢,但是絕對不可以忘記帶手機。從一兩歲的孩子,到七八十歲的老人,都開始接觸手機、使用手機。手機不但方便了我們的工作生活,更大的我覺得是改變了我們的工作生活。
但是不可否認,有很多人太沉迷於手機了,火車上、公交車上、地鐵上到處都能看到玩手機的人。甚至在聚會吃飯、理發、上廁所、睡覺的時候,有人還在不停的刷著手機。有空就想拿出手機看看,沒空也要抽空看看手機,很多人早上睜開眼第一件事就拿起手機看看,直到不得不起床。
十五年前 手機 開始普及後,人們只是簡單的使用手機聯系溝通,後來 QQ、 簡訊的興起後,就使用簡訊、QQ交流、聊天。那個時候,談戀愛的人一個月電話費用多的能有一百多,甚至幾百塊。
最近這五六年,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微信、陌陌、探探等社交軟體的先後出現,我們開始用手機溝通交流、曖昧聊天、約炮等等,導致了很多婚外情、婚外戀、出軌的發生。
有一句古話叫「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我們不能片面的只強調一面,而忽視了另一面。人有好壞之分呢,我們不能因為有壞人,就說人都不好吧。
我們每天使用的 汽車 ,方便出行的同時,也會發生交通事故,也會撞到人,甚至很多人曖昧也發生在 汽車 里。我們不能就說 汽車 害了多少夫妻離婚。
手機現在已經不僅僅是原來定位的通訊工具了。智能化, 娛樂 化、支付等功能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特別是今年5G的投入使用後,我相信會更多的顛覆改變我們的工作、生活。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手機害了多少夫妻離婚,這個問題,關鍵在人,是人心的問題。做人要經守得住寂寞,受住誘惑,要做到慎獨。
適當的使用手機,不完全依賴手機。千萬不要每天從早到晚刷著手機。抽空去看看朋友,陪陪父母,晚上可以和媳婦躺床上說會話,聊會天,看看電視。周末放下手機,帶上家人,去周邊轉轉。
世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在你面前,你卻在玩手機。顯而易見,手機對夫妻關系還是有負面影響的,往往是導致雙方關系疏遠,一方出軌,或是夫妻離婚的誘因。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
現在每個人手裡都離不開手機,這就好像精神鴉片一樣,讓人沉醉其中,往往就忽略了身邊人的感受。茶餘飯後,夫妻都在玩手機,一句話不說,她看她的電視劇,你打你的 游戲 ,表面看著安靜祥和,其實由於長久的不溝通,你們的關系已經出現了裂痕。
有網友吐槽:我想找你聊會天,你卻跟我說等我玩完這把 游戲 ...結果可想而知,誰還有心情等著打完 游戲 再去聊聊?這就讓夫妻慢慢變得疏遠了。
民政部婚姻登記處經過調研和數據分析得出:
80後夫妻中70%的婚外情都與網路有關 ,把手機當成妨礙婚姻的第三者,最終不歡而散。
現在的社交軟體非常發達,像探探,陌陌,搖一搖等社交工具,我們輕而易舉的就會認識陌生人,有人難免提擋不住誘惑,就會出軌,導致家庭破裂。
讓人「離婚」這個鍋,手機不背。
首先,手機是冤枉的。 它不過是一部手機,能打電話、能發微信、能照照片、能支付購物,雖然功能強大了點,並沒有故意想破壞誰的婚姻。
其次,害人的是慾望。 對於三觀正立場堅定家庭幸福的人,再強大的手機也不過是個與外界保持聯絡的工具,不會對婚姻有任何負面的影響。而對於那些意志力薄弱或家庭有矛盾的人,手機才會變成炸彈,要麼瞎發微信,要麼沉迷網游,泥足深陷。所以,害人的不是手機,是慾望,是不正的三觀。
第三,與其責怪手機,不如管好自己。 與其義憤填膺地大罵手機,不如管好自己,不該聊的人不聊,不該說的話不說,不該玩的 游戲 不玩,放下手機,好好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好好經營自己的婚姻。
手機的最大功能乃是溝通,沒有害人一說,有些不要臉的狗男女,利用手機的功能,幹些令人不齒的勾當,把所有的罪過歸罪於手機,這是強詞奪理,自己沒有定力,沒有廉恥心,經不起誘惑,耐不住寂寞,拿手機當替罪羊,可恨可笑。
沒有手機的時代,賤男賤女們的苟且之事照樣盛行,只不過付出的精力比較多,如今人手一機,聯系起來如魚得水,想看對方一眼,立馬就能稱心如意,想要偷偷約會,馬上就能如願,這就得益於手機的功用,有些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痴男冤女們,手機里保存著亂七八糟的東西,睡在丈夫身邊,心裡卻惦記著別的男人,有的色鬼們,看都不看枕邊的黃臉婆,眼前飛過的全是他媽情人妖嬈的身影,屁股對屁股,同床異夢也。
溝通,從心開始,多好的一句話,這是說手機的妙用,勾通,從心開始,這是說人的交流。手機只是人的使用工具,說手機害了多少夫妻離婚,那隻不過是障眼法,沒有手機,該離的照離不誤,人心難測,世事難料。手機只不過是人類 社會 向前發展的標志性物件,何罪之有?
手機害了多少夫妻離婚?
手機是當今信息時代的產物,隨著 社會 的發展逐漸從少部分人使用到現如今全民普遍應用。智能手機的出現又讓人們在生活交流和工作聯系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大大加快了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方便了人們在 社會 上各種各樣的溝通與交流,但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的壞處。比如說對眼睛的傷害,由其是對孩子們眼睛的損傷也成為當今各大醫院眼科的患者的主流。另外,在家庭生活上也影響了家庭成員之間的 情感 ,最嚴重的莫過於夫妻關系,甚至於傷害到夫妻感情之間的裂變,導致生活當中很多夫妻家庭走到離婚的地步,下面以我身邊親屬為例給大家看下其危害性。
小姨,今年53歲了,是姥爺家最小的孩子,比我才大六七歲。那個年代家裡的家庭孩子多,最大的孩子年齡都比最小的大十多歲,所以小時候我們總在一起玩感情相處的跟姐弟似的。
小姨夫和小姨是一個學校畢業的同學,畢業後沒多久就相序參加工作了,一晃就是二十多年,孩子都大學畢業了。然而就在去年秋天我們才知道他們離婚了,我通過電話略微了解些原因,小姨只是淡定說了一句:「都是手機惹的禍」,我聽了不解,急忙坐車趕去她那邊,因為我了解她們夫妻之間的感情也不可能因「手機」而鬧到離婚啊!
小姨夫是一個玩 游戲 的愛好者
小姨是網購迷
自從手機功能越來越強,速度越來越快,品牌越來越高端,所有人都把手機當成了最親的「寶貝」,無時無刻都分不開,她們夫妻也不例外。剛開始還可以,可近幾年她們彼此說話的時候都少了,回到家吃口飯就各回各的屋開始「鑽研」她們的手機,日子越過越「肅靜」。終於一天小姨夫聽到一個陌生的男人給小姨來電話,感覺關系不正常,因此他們爆發了一場「戰爭」,小姨夫最終離家搬到外面住了幾周後跟小姨提出了離婚。後來我才知道,其實那天給小姨打電話的是小姨初中閨蜜的老公,只是在電話里跟小姨開玩笑而已,可事鬧的讓他們夫妻已經走到這個地步,咋解釋也沒用了無法再挽回。
可悲,可笑,可憐的一對傻夫妻就因為都執迷於手機網路上而忽略了真正夫妻間的正常生活,誤導其 情感 上的裂變,帶來無法彌補的傷害。
這里奉勸那些執迷玩手機的朋友們吧,多關愛下身邊的親人,朋友讓親情,友情不再凋零!!!
與其說手機害了多少人離婚,倒不如說手機替多少人的離婚背了鍋!!
1.感情不合。感情合適與否是結婚的一個重要依據。因為愛才會走在一起,因為感情才會組建家庭,才會彼此關心,容忍和包容。若感情不合,就會將對方缺點放大,導致彼此不再關心和容忍,最終導致離婚。
2.對方出軌,據報告顯示,有超過五成的人離婚是由於第三者或者一方出軌所造成的。這些導致雙方的感情產生了裂痕,加上人有生自來的想像力進行腦補,導致裂痕越來越大,就很容易走上感情的終點。
3.家庭暴力。很多人在外人面前彬彬有禮,在家卸下偽裝以後就會家人產生各種暴力。
綜上所述,夫妻離婚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溝通和理解。而手機就是加速雙方缺乏溝通的誘因之一。
隨著手機的普及,手機成為了工作和生活的必需品。領導會在手機上下達任務,我們會在手機上訂餐購物,無聊了可以便捷的在網上找到笑話,打打 游戲 來消磨時間。不知不覺中,我們形成了一種習慣。早上醒來先看看手機在哪,晚上睡前翻翻朋友圈,似乎離開了手機我們就無法生活。更忽視了周邊那個最親密的人。
我有個朋友,暫且稱他為小A,工作穩定是個小白領,每天也不忙,但天天就抱著手機。我問他「你有那麼美的老婆不守著,天天抱著手機有意思呀?」他回答「我也想啊,可是手機無聊我可以玩 游戲 ,找她我還要看她臉色!手機傷心了我可以找個陌生人敘說,傷心的事情不希望她來一起分擔!手機我不玩的時候不會怪我,她呢,不理她就會浮想聯翩,多累啊。」同樣的問題我問了小A的老婆「他沒時間陪我,只有微信上關心來的及時,感覺自己都在和手機談戀愛了。出去玩他又會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所以只好自己抱著手機啦。」聽到他們的回答我也表示無奈,然而更讓人無奈的是前段時間他們離婚了。理由是妻子無意中偷看了小A的手機,發現了小A在和別的女人曖昧不清,結果越看越心驚。他們就離婚了。
我評:關於小A和她的妻子的離婚本質還是缺乏溝通,寧願將大量時間花費在虛擬的網路,而不願在現實中陪伴。小A為什麼會曖昧不清,說白了還是現實中找不到安慰和依靠,才會在虛擬中卸下偽裝去尋找另一種慰藉。若他們早點發現問題,在現實中解決和交流,那麼我相信這樣的悲劇不會上演。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在你身邊你卻沒發現我,而是我在你身邊,你卻在玩手機!!!
別把手機成為感情不合和夫妻離婚的借口。愛情來之不易,需要用心去溝通和維護,放下手機,好好陪伴身邊的她,多和她溝通交流,別讓手機成為你們的感情的絆腳石。
我是小聽雨吟,如果你有不同的觀點,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㈤ 聽書永遠取代不了自主看書,但我們也沒有必要完全拒絕,你同意嗎
書籍,是用來閱讀的,而今這幾年又多了聽書這種方式。
可惜這樣的好聲音並不多,有人連普通話都說不好就隨便錄制,辜負了書中的好內容。
平時有時間就多看看書,碎片時間再聽聽書,不讓聽書來取代看書,這是我的選擇。
㈥ 關於六一兒童節的古詩詞
關於童趣的古詩(但不一定是寫六一的):
1.宿新市徐公店(宋 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拓展資料:
譯文:1.籬笆稀稀落落,一條小路通向遠方,樹上的花瓣紛紛飄落,卻還尚未形成樹陰。
小孩子飛快地奔跑著追趕黃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飛入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
2.一個蓬頭發蓬亂、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邊學釣魚,側著身子坐在草叢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小孩漠不關心地擺了擺手,生怕驚動了魚兒,不敢回應過路人。
3.農歷二月,村子前後的青草已經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汽,如同煙霧般凝集著。楊柳似乎都陶醉在這濃麗的景色中。村裡的孩子們放了學急忙跑回家,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4.梅子味道很酸,吃過之後,余酸還殘留在牙齒之間;芭蕉初長,而綠陰映襯到紗窗上。春去夏來,日長人倦,午睡後起來,情緒無聊,閑著無事觀看兒童戲捉空中飄飛的柳絮。
5.遼闊的草原像被鋪在地上一樣,四處都是草地。晚風中隱約傳來牧童斷斷續續悠揚的笛聲。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後的晚霞時分。他連蓑衣都沒脫,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圓月。
6.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盪。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㈦ 為什麼你的人際關系那麼緊張

這樣說話姿態太丑,會令你人際關系緊張
一個會說話的人,總能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自然人際關系和睦,也能贏得大家的尊重,反之,說話姿態太丑,會令說話者與他人的關系緊張甚至與他人交惡,且難以得到他人尊重。
那麼,怎樣的說話姿態比較丑呢?總喜歡貶低他人的說話姿態,是容易令人反感的較丑姿態之一。
生活中總有一些喜歡貶低他人的人,一開口說話,總會讓聽的人內心添堵,繼而心中不悅。
「你就是笨,這么簡單的事都做不好,還有臉活。多跟我學學。」「你一個短胳膊短腿的小矬子,還想『癩蛤蟆吃天鵝肉』,瞧咱這個頭。」「你們幾個加起來,也不如我能幹。」……類似的話並不陌生。其實,當一個人說這些話的時候,他的姿態已經很醜了,因為他缺乏最基本的尊重他人的素養。
要知道,每個人的先天條件不同,生活方式、生活環境各異,我們不能總拿自己的眼光或者自己的價值觀為標准來評判他人。否則,這種評判會像彈簧一樣彈回來,你怎麼貶低他人,他人就會怎麼貶低你。
人世間,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我們可以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充分發揮個人特長,不應該將眼睛總是盯在他人的短板上,甚至以攻擊他人為樂。
貶低他人無非是想抬高自己,事實上,以貶低他人來達到想要抬高自己的願望,未必能達到目的,但一定會令他人遠離你,或挑起一場口舌之戰。
因此,凡事都應該把握好一個度,謙虛待人,謹慎處事總沒有錯。
對於家人、朋友、同事,我們要多看到他人的長處,要保持坦誠的溝通,即便希望他人得到某些改變,也應該換一種方式,可以就事論事,也可以批評指出,唯獨不能用貶低他人的方式來抬高自己。
清代學者申居鄖曾說「人生至愚是惡聞己過,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
生活中常有辱罵孩子拿孩子出氣的父母,也常有喜歡與地位比自己低的人過不去的人,心理學家發現,此類人通常在內心深處,覺得不如他人,在此類人的潛意識里,更喜歡談論他人缺點,以貶低他人為樂,把他人貶低到跟自己差不多,甚至比自己更差的地步,心裡才舒服。而他們自己,為了保護自尊,會對批評採取防禦甚至反攻的態度。
自尊、自信的人能寬容他人的缺點或錯誤,欣賞他人的優點,並且接納他人對自己的批評,這一切,源於他們內心篤定的自我認知能力,他們能夠很客觀的認識和悅納自己,因此,他們更能夠客觀的看待批評。
喜歡貶低他人的人,通常喜歡小題大做,喜歡挑他人毛病,把他人貶得一文不值,他們忘了,這個世界上,永遠都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人要學會尊重他人,你尊重他人,很多時候,也是在尊重你自己。一個不懂得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是無法贏得他人對你的尊重和理解的。
奧黛麗·赫本曾說「要想擁有美麗的雙眼,請尋找他人的優點;要想擁有美麗的雙唇,請出言善良。」
這個世界本就有很多寒涼的時刻,願所有的人都能夠被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