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聽書 » 變明小說免費閱讀答案

變明小說免費閱讀答案

發布時間: 2023-09-09 08:40:50

『壹』 變明txt全集下載

變明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變明
作者:凈草枯
心聲
更新時間2009-6-17 15:19:54 字數:1508
最近幾天,突然有一種想寫書的沖動,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有點心潮澎湃,思想在作怪。
我不會寫小說,就連作文也寫不好,介乎跑題的邊緣,文采就更別提了。即使真的動筆了了,我估計也是臭文章,為別人所不屑。但是我卻說服不了自己,停止不了自己的沖動。我的朋友聽了我的想法,表示支持。有想法就可以付諸行動,別管別人怎麼樣,只要滿足自己就可以。即使上不了網站,也可以貼在自己的博客上、空間上,哪怕只是自己的電腦上也行。即使不給別人看,只是自己看看,修修改改,也未嘗不可。最重要的是要滿足自己的yu望,安慰自己的心靈,給予寄託,平息心境。
於是我決定,自己想寫就寫,想唱就唱(推開夜的天窗/對流星說願望/給我一雙翅膀/能夠接近太陽/我學著一個人成長/愛給我能量/夢想是神奇的營養/催促我開放/想唱就唱要唱的響亮/就算沒有人為我鼓掌/至少我還能夠勇敢的自我欣賞/想唱就唱要唱的漂亮/就算這舞台多空曠/總有一天能看到揮舞的熒光棒/想唱就唱要唱的響亮/就算沒有人為我鼓掌/至少我還能夠勇敢的自我欣賞/想唱就唱要唱的漂亮/就算這舞台多空曠/總有一天能看到揮舞的熒光棒/想唱就唱要唱的響亮/就算沒有人為我鼓掌/至少我還能夠勇敢的自我欣賞/想唱就唱要唱的漂亮/就算這舞台多空/總有一天能看到揮舞的熒光棒)咳、咳……扯遠了。只在乎自己即可。大膽的表達自己的心聲和想法,以此來滿……
別忘了採納喲

『貳』 明變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明變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明變
作者:孤劍獨行
第一章鄱陽驚變
更新時間2010-4-27 5:08:08 字數:3083
五月,春夏之交的鄱陽湖上,晴空萬里,艷陽高照。
湖中一艘正在航行的遊船上,遊客們正散落在甲板上觀賞美麗的景色。一位年輕的女導游正在無精打采,千篇一律的背誦著解說詞:「鄱陽湖,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境內,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國第一大河長江。古稱彭蠡澤,又有彭湖、官亭湖等多種稱謂。由於其水位變幅大,具有枯水一線,洪水一片的特點。以致於形成了夏秋一水連天,冬春荒灘無邊的景觀。煙波浩渺的鄱陽湖,水域遼闊。名山秀嶼,比比皆是。自古就被稱為風光名勝之地,古代許多文人墨客更是留下了許多動人的詩句。唐代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的名句: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描述的正是鄱陽湖上漁民歸來的歡樂情景。宋代詩人蘇軾在《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詩中所寫:山蒼蒼,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描寫的也是鄱陽湖的勝景......」
聽著導游小姐生硬呆板的解說,一位獨自站在船頭的年輕男子搖了搖頭,心說這也太不敬業了,一點精氣神也沒有,怎麼聽著跟念悼詞似的。這位年輕男子叫高明,二十一歲。是中文系畢業不久的大學生,這次是利用五一長假的時間來這里旅遊散心的。身材高挑、五官端正、皮膚白皙的高明在心裡腹誹了導游小姐一下,又繼續趴在欄桿上欣賞起湖中景色來。
此時正值午後,站在駛向湖中的船頭上,看著遠方的湖水被明亮……

『叄』 求知之道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1. 《求知之道》文言文閱讀答案是什麼

人非聖賢,安能無所不知?只知其一,惟恐不止其一,復求知其二上也;止知其一,因人言始知有其二次也;止知其一,人言有其二而莫之信者又次之也;止知其一,惡人言有其二者,斯下之下矣.

譯文:人不是聖賢,怎可能什麼都知道呢?只知道其中一點,唯恐不只是這一點,而想方法去尋求另外的內容,這是最聰明的求知者;只知道其中一點,因為聽別人說還有另外的含義,這是差一些的求知者;只知道其中一點,喝彩人說還有另外的意思卻不敢相信,這是又差一些的求知者;只知道其中一點,討厭別人說還有另外的意思,這是最差等的求知者.

2. 沈貞甫墓誌銘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自予初識貞甫,時貞甫年甚少,讀書馬鞍山浮屠之偏。

及子娶王氏,與貞甫之妻為兄弟,時時過內家相從也。予嘗入鄧尉山中,貞甫來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諸山,觀太湖七十二峰之勝。

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吳淞江上,界崑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於此。

貞甫是以益親善,以文字往來無虛日。以予之窮於世,貞甫獨相信,雖一字之疑,必過予考訂,而卒以予之言為然。

蓋予屏居江海之濱,二十年間,死喪憂患,顛倒狼狽,世人之所嗤笑,貞甫了不以人之說而有動於心,以與之上下。至於一時富貴翕嚇,眾所現駭,而貞甫不予易也。

嗟夫!士當不遇時,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於心,予何以得此於貞甫耶?此貞甫之沒,不能不為之慟也。貞甫之為人伉厲,喜自修飾。

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嘗假以詞色。遇事激昂,僵仆無所避。

尤好觀古書,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宮。所至掃地焚香,圖書充幾。

聞人有書,多方求之,手自抄寫,至數百卷。今世有科舉速化之學,皆以通經學古為迂,貞甫獨於書知好之如此,蓋方進於古而未已也。

不幸而病,病已數年,而為書益勤。予甚畏其志,而憂其力之不繼,而竟以病死,悲夫!初,予在安亭,無事,每過其精廬,啜茗論文,或至竟日。

及貞甫沒而予復往,又經兵燹之後,獨徘徊無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嘆矣。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

可悲也已!銘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於斯!(節選自歸有光《沈貞甫墓誌銘》)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以予之窮於世 窮:貧窮 B.貞甫了不以人之說而有動於心 了:全然 C.而貞甫不予易也 易:輕易 D.予甚畏其志 畏:畏懼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其志之勤而止於斯 ②而設詭辯於懷王之寵姬鄭袖 B.①此貞甫之沒,不能不為之慟也 ②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之丘墓乎 C.予甚畏其志,而憂其力之不繼 ②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 D.①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 ②終不以監門困故而受公子財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及予娶王氏,與貞甫之妻為兄弟 B.以予之窮於世,貞甫獨相信 C.為人伉厲,喜自修飾 D.又經兵燹之後,獨徘徊無所之4.下列對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歸有光,明代後期散文家,他繼承了西漢和唐宋散文的優良傳統,反對當時浮飾雕琢的文風。本文和《項脊軒志》都顯得文筆質朴簡潔,情感真摯動人。

B.作者以自己同沈貞甫的交誼為線索,簡要記敘兩人從初識到交厚的過程,重點介紹貞甫的身世以及他的為人和為學。最後簡介其卒年,並以銘文作結。

C.文章在平實質朴的記敘中,揭示了貞甫為人耿直,交友誠篤,鄙棄趨炎附勢,抵制浮躁學風的性格特點。這正是平凡讀書人的不平凡之處。

D.本文記敘和抒情緊密結合:自己狼狽不堪卻受敬重,失知音,不能不慟;畏其志,憂其力,而竟以病死,不能不悲;昔同啜茗論文,今獨處寂寞,不能不嘆;最後贊其勤學不倦,至死方休的精神。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8分)(1)雖一字之疑,必過予考訂,而卒以予之言為然。(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士當不遇時,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於心,予何以得此於貞甫耶?(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作者追記了沈貞甫的的哪些事跡?請列舉?7.歸有光散文具有質朴簡潔、真摯感人的特點,請以本文為例加以闡述。

1.B(A項,「窮」,困厄,仕途不通達;C項,「易」,輕視,看不起;D項,「畏」文中是敬重的意思)2.C(「其」都是作領屬性定語,可譯作「他的」;A項,分別是「在」「向、對」;B項,分別是取消主謂短語獨立性用法和一般結構助詞;D項,分別是「在」「因為」)3.D(A項,「兄弟」,古代男女通用,文中指「姊妹」,作者與貞甫是連襟關系;B項,「相信」,文中是「信任我」的意思;C項,「修飾」,文中指儀表修飾和品德修養;D項,「兵燹」,古今意思相同)4.B(「重點介紹貞甫的身世」錯,文中重在介紹沈貞甫為人和為學的態度,對其「身世」基本沒有介紹)5.(1)即使是一個字的疑惑,也一定要來我這里考核訂正,並且最終認為我的話是對的。(「雖」1分,「過」1分,「卒」、「然」共1分,錯一個即不得分) (2)士人在潦倒(或不得意)時,聽到別人一句好話,也不能忘懷,我憑什麼從貞甫那裡得到這樣的(恩遇)呢?(「遇」1分;「一言之善」1分;「何以」,譯對賓語前置,1分;「於貞甫」,翻譯時應前移,1分;「得此」,應譯出「此」指代的內容,1分)6.(1)貞甫在我仕途不濟時仍然向我請教學問;(2)貞甫不管我仕途逆與順,都不改變對我的看法;(3)貞甫上進好學,抱病著書立說。

(每句1分,大意對即可。共3分)7.歸有光通過回憶沈貞甫的三件小事,表達了對他的英年早逝的痛悼之情:自己狼狽不堪時受到沈貞甫的敬重,字里行間流露出感激之情,現在失去了知音,是人生的一大痛;敬畏沈貞甫的治學精神,擔心他的健康,而沈貞甫最後因勞累而死,是令人悲傷的;昔日交往密切,同游同樂,一起切磋學問,現在只剩下自己。

3. 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

1 釣餌同而得失異 予嘗步自橫溪.有二叟分石而釣,其甲得魚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獲也,乃投竿問甲曰:「食餌同,釣之水亦同,何得失之異耶 」 甲曰:「吾/方下/釣時,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魚,目/不瞬,神/不變,魚/忘其/為我,故/易取也。

子意乎魚,目乎魚,神變則魚逝矣,奚其獲 」 。乙如其教,連取數魚。

予嘆日:「旨哉!意成乎道也。」 2、甲、乙釣魚是相同的條件有哪些?---- 釣餌同 結果不同 ---(甲)吾方下釣時,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魚,目不瞬,神不變,魚忘其為我,故易取也。

(乙)子意乎魚,目乎魚,神變則魚逝矣,奚其獲 」 。3、文末「旨哉!意成乎道也」這句話的作用是卒章顯志(凸顯主題)4、請你用簡潔的語言為甲、乙兩老漢畫像。

甲老漢:釣魚時,心中坦然眼睛微閉神色安然,使魚看不清老漢的用意,因而上鉤。 乙老漢:一心取魚,雙目盯著魚,神色在意魚,使魚有所察覺。

所以魚跑了。、5讀了這則小故事,你悟出的道理:辦事欲成功,不要急功近利。

要輕松安然。

4. 君道 文言文閱讀答案

只有翻譯,因為不知道問題。

請參考一下。君 道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人君之道如何?」對曰:「人君之道清凈無為,務在博愛,趨在任賢;廣開耳目,以察萬方;不固溺於流俗,不拘系於左右;廓然遠見,踔然獨立;屢省考績,以臨臣下。

此人君之操也。」平公曰:「善!」 齊宣王謂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對曰:「人君之事,無為而能容下。

夫事寡易從,法省易因;故民不以政獲罪也。大道容眾,大德容下;聖人寡為而天下理矣。

書曰:『睿作聖』。詩人曰:『岐有夷之行,子孫其保之!』」宣王曰:「善!」 成王封伯禽為魯公,召而告之曰:「爾知為人上之道乎?凡處尊位者必以敬,下順德規諫,必開不諱之門,撙節安靜以借之,諫者勿振以威,毋格其言,博採其辭,乃擇可觀。

夫有文無武,無以威下,有武無文,民畏不親,文武俱行,威德乃成;既成威德,民親以服,清白上通,巧佞下塞,諫者得進,忠信乃畜。」伯禽再拜受命而辭。

陳靈公行僻而言失,泄冶曰:「陳其亡矣!吾驟諫君,君不吾聽而愈失威儀。夫上之化下,猶風靡草,東風則草靡而西,西風則草靡而東,在風所由而草為之靡,是故人君之動不可不慎也。

夫樹曲木者惡得直景,人君不直其行,不敬其言者,未有能保帝王之號,垂顯令之名者也。易曰:『夫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於身,加於民;行發乎邇,見乎遠。

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君子之所以動天地,可不慎乎?』天地動而萬物變化。詩曰:『慎爾出話,敬爾威儀,無不柔嘉。

』此之謂也。今君不是之慎而縱恣焉,不亡必弒。」

靈公聞之,以泄冶為妖言而殺之,後果弒於征舒。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吾聞君子不博,有之乎?」孔子對曰:「有之。」

哀公曰:「何為其不博也?」孔子對曰:「為其有二乘。」哀公曰:「有二乘則何為不博也?」孔子對曰:「為行惡道也。」

哀公懼焉。有間曰:「若是乎君子之惡惡道之甚也!」孔子對曰:「惡惡道不能甚,則其好善道亦不能甚;好善道不能甚,則百姓之親之也,亦不能甚。」

詩雲:『未見君子,憂心惙惙,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詩之好善道之甚也如此。

哀公曰:「善哉!吾聞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微孔子,吾焉聞斯言也哉?」 河間獻王曰:「堯存心於天下,加志於窮民,痛萬姓之罹罪,憂眾生之不遂也。

有一民飢,則曰此我飢之也;有一人寒,則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則曰此我陷之也。仁昭而義立,德博而化廣;故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治。

先恕而後教,是堯道也。當舜之時,有苗氏不服,其所以不服者,大山在其南,殿山在其北;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川;因此險也,所以不服,禹欲伐之,舜不許,曰:『諭教猶未竭也,究諭教焉,而有苗氏請服,天下聞之,皆非禹之義,而歸舜之德。

』」 周公踐天子之位布德施惠,遠而逾明,十二牧,方三人,出舉遠方之民,有飢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獄訟而失職者,有賢才而不舉者,以入告乎天子,天子於其君之朝也,攝而進之曰:「意朕之政教有不得者與!何其所臨之民有飢寒不得衣食者,有獄訟而失職者,有賢才而不舉者?」其君歸也,乃召其國大夫,告用天子之言,百姓聞之皆喜曰:「此誠天子也!何居之深遠而見我之明也,豈可欺哉!」故牧者所以辟四門,明四目,達四聰也,是以近者親之,遠者安之。詩曰:「柔遠能邇,以定我王」,此之謂矣。

河間獻王曰:「禹稱民無食,則我不能使也;功成而不利於人,則我不能勸也;故疏河以導之,鑿江通於九派,灑五湖而定東海,民亦勞矣,然而不怨者,利歸於民也。」 禹出見罪人,下車問而泣之,左右曰:「夫罪人不順道,故使然焉,君王何為痛之至於此也?」禹曰:「堯舜之人,皆以堯舜之心為心;今寡人為君也,百姓各自以其心為心,是以痛之。」

書曰:「百姓有罪,在予一人。」 虞人與芮人質其成於文王,入文王之境,則見其人民之讓為士大夫;入其國則見其士大夫讓為公卿;二國者相謂曰:「其人民讓為士大夫,其士大夫讓為公卿,然則此其君亦讓以天下而不居矣。」

二國者,未見文王之身,而讓其所爭以為閑田而反。孔子曰:「大哉文王之道乎!其不可加矣!不動而變,無為而成,敬慎恭己而虞芮自平。」

故書曰:「惟文王之敬忌。」此之謂也。

成王與唐叔虞燕居,剪梧桐葉以為圭,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唐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請曰:「天子封虞耶?」成王曰:「餘一與虞戲也。」

周公對曰:「臣聞之,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工誦之,士稱之。」於是遂封唐叔虞於晉,周公旦可謂善說矣,一稱而成王益重言,明愛弟之義,有輔王室之固。

當堯之時,舜為司徒,契為司馬,禹為司空,後稷為田疇,夔為樂正,倕為工師,伯夷為秩宗,皋陶為大理,益掌驅禽,堯體力便巧不能為一焉,堯為君而九子為臣,其何故也?堯知九職之事,使九子者各受其事,皆勝其任以成九功,堯遂成厥功以王天下。

5. 求5篇文言文閱讀,含有原文、閱讀題目、閱讀答案和注釋

【一】晏子之御晏子為齊相,出。

其御①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②,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既而歸,其妻請去③。夫問其故。

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④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後夫自損抑⑦。

晏子怪而問之,御以實對⑧。晏子薦以為大夫。

注釋:①御:馬夫。 ②駟馬:四匹馬拉的車。

③去:離開,這里指離婚。 ④相:擔任國相。

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東西。⑥自下:謙虛。

⑦自損抑:剋制自己,保持謙卑。⑧對:回答。

[譯文]:晏子擔任齊國之相時,有一天出去。車夫的妻子,從門縫里偷看她丈夫。

她丈夫替國相駕車,坐在傘下,用鞭子抽打著車前的四匹馬,趾高氣昂,很是神采氣昂。車夫回來後,他妻子要求離婚,車夫問她是什麼原因,妻子說:「晏子身高不滿六尺,身為齊相,名聞各國。

今天,我看他出門,智謀深遠,態度謙虛。現在看看你,身高八尺,卻做人家的車夫,可是看你的樣子,好像還覺得很滿足,我因此要求離婚。」

從此之後,她丈夫處處收斂,謙卑多了。晏子覺得奇怪,就問他怎麼回事,車夫據實相告,晏子就推薦他做了大夫。

1.解釋下列短語。(1)意氣揚揚: (2)名顯諸侯: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兩個句子的意思。

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選出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

( ) A.本文是寓言,簡短精練,含義深刻,含蓄地表明觀點、說明道理,說服力強。 B.本文非常細膩地敘述了一個故事,雖鮮明生動,但讀者難以把握作者的真實意圖。

用這樣的手法推薦國家大臣,似乎也不夠慎重。 4.晏子是古代名相,結合文段,用自己的話說說他選用人才的標準是什麼。

答案:1.(1)趾高氣揚,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2)在諸侯各國都有很大的名聲。 2.今天我看他出門,雖然志向遠大,深謀遠慮,卻總是顯出自己很謙虛的樣子。

3.B 4.晏子的標準是:有了缺點能虛心接受意見,並及時加以改正。【二】子魚論戰宋公及楚人戰與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濟(③)。司馬(④)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既陳(⑤)而後擊之,宋師敗績。

(節選自《》)【注釋】(1)泓:泓水 (2)既:盡,完了 (3)濟:渡過 (4)司馬:統帥軍隊的最高長官,這里指子魚。 (5)陳:同「陣」,擺好陣勢。

[譯文]:宋襄公領兵和楚軍在泓水地方交戰。宋軍已經排好隊列,楚軍還未全部渡河。

子魚說:「他們人多,我們人少,趁他們尚未全部渡河,請下令攻擊他們。」襄公說:「不行。」

楚軍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隊列,子魚又將上述意見報告襄公。襄公說:「還不行。」

等到楚軍排好了陣勢,然後才攻擊他們,結果,宋軍大敗。 1.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宋人既成列( ) 2.翻譯下面的句子。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3.用原文語句答題。(3分)文中「宋師敗績」是因為宋公錯失了發動進攻的時機:(1) , ;(2) 。

答案:1.隊列 2.對方人多而我們人少,趁著他們還沒有完全渡過泓水,請(您)下令進攻他們。 3(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如答後半句也可);(2)既濟而未成列 【三】孔子見齊景公孔子見齊景公,景公致廩丘①以為養②。

孔子辭不受,入謂弟子曰:「吾聞君子當功以受祿。今說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賜之廩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駕,辭而行。(節選自《呂氏春秋》)註:①廩丘:地名。

②養:供養之地。③未之行:沒有採納我的主張。

④丘:孔子,名丘。 [譯文]:孔子拜見齊景公,景公贈予廩丘邑,以此作為孔子供養之地。

孔子拒絕不接受贈地,回到住處,對弟子說:「我只聽說,君子應當有功勞而受祿。時下我游說景公,景公並沒有按我的勸導行事,卻賜給我廩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於是令弟子駕車,辭別景公離去。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孔子辭不受 辭:(2)今說景公 說: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亦不可以已乎? 3.孔子為什麼不肯接受景公賜給他的供養之地呢? 答案:1.(1)推辭,拒絕 (2)游說,說服 2.這種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嗎? 3.孔子認為自己沒有功勞,沒有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沒有資格受供養之地。

【四】 [甲]: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乙]: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①而難成。

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不幸而在窮僻之域,無車馬之資②,猶當博學審③問,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幾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牆之士,雖有子羔、原憲⑥之賢,終無濟於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夫以孔子之聖,猶須好學,今人可不勉⑥乎?(節選自顧炎武《與友人書》) [註解]①[孤陋]片面、淺陋。②[資]盤纏。

6. 古文閱讀訓練及答案四篇

第一篇: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互。

狐曰:「子(你)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

虎不知獸畏已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1.解釋下列字含義 (1)虎以為然 然:__對,正確__ (2)獸見之皆走 走:_逃跑___ 2.百獸為什麼『見之皆走』? __因為看到狐狸後面的老虎,它們怕的實際上是老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麼? ___狐假虎威告訴我們不能看錶面現象,看錶面現象容易被迷惑_______ 第二篇: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梨樹多子折枝,諸小兒竟走取之,唯戎不動。

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子多,此必苦梨」 取之信然 1. 請給故事擬一個標題:_王戎析梨___ 2.解釋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1)嘗與諸小兒游 :嘗 _曾經,有一次___ (2)諸小兒竟走取之走: _跑去__ (3)唯戎不動:唯___只有 3.看了短文,你覺得王戎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試著結合原文分析 _____善於分析事物的聰明孩子_____第三篇原文:東安①一士人善畫,作鼠一軸②,獻之邑令③。令初不知愛,漫④懸於壁。

旦⑤而過之,軸必墜地⑥,屢懸屢墜。令怪之⑦,黎明物色⑧,軸在地而貓蹲其旁。

逮⑨舉軸,貓則踉蹌⑩逐之。以試群貓,莫不然⑾著,於是始知其畫為⑿逼真。

翻譯: ① 東安:縣名,現在湖南省衡陽一帶。 善,精通,擅長。

② 一軸:畫用軸裝,一軸就是一幅的意思。 軸:畫卷 ③ 邑令:縣令。

④ 漫:漫不經心,隨便。 ⑤ 旦:早晨。

⑥ 必墜地:總是落在地上。 ⑦ 怪之:對這種情況感到奇怪。

怪,認為••••••奇怪,感覺奇怪,此處形容詞做動詞,意動用法。 ⑧ 物色:察看;觀察 ⑨ 逮:等到,及。

⑩ 踉鏘:形容貓跳躍捕捉的樣子。 ⑾ 然:這樣。

⑿ 為:是。譯文:東安有一個讀書人擅長做畫,作了一幅題材為老鼠的畫,獻給縣令。

縣令開始不知道愛惜它,很隨意地把這幅畫掛在牆壁上。每天早晨走過掛畫的地方,那幅鼠畫總是落在地上,多次掛上去多次落下地。

縣令對這種情況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時候縣令起來察看,發現畫落在地上,而有一隻貓蹲在畫的旁邊。

等到縣令把畫拿起來,貓就跟著跳起來追趕那幅鼠畫。縣令就用這幅畫來試其他的貓,結果沒有一隻不是這樣的。

到這時候,才知道這幅鼠畫是畫得很逼真的,值得愛惜。 第四篇孝庄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貝勒寨桑女,孝端皇後侄也。

天命十年二月,來歸。崇德元年,封永福宮庄妃;三年正月甲午,世祖生。

世祖即位,尊為皇太後。順治十三年二月,太後萬壽,上制詩三十首以獻。

聖祖即位,尊為太皇太後。康熙十一年,幸赤城湯泉,經長安嶺,上下馬扶輦,至坦道始上馬以從。

還度嶺,正大雨,仍下馬扶輦。太後命騎從,上不可,下嶺乃乘馬傍輦行。

吳三桂亂作,頻年用兵,太後念從征將士勞苦,發宮中金帛加犒;聞各省有偏災,輒發帑賑恤。布爾尼叛,師北征,太後以慈寧宮庶妃有母年九十餘居察哈爾,告上誡師行毋擄掠。

國初故事:後妃,王、貝勒福晉,貝子、公夫人,皆令命婦更番入侍。至太後,始命罷之。

宮中守祖宗制,不蓄漢女。太後不預政,朝廷有黜陟,上多告而後行。

嘗勉上曰:「祖宗騎射開基,武備不可弛;用人行政,務敬以承天,虛公裁決。」又作書以誡,曰: 「古稱為君難,蒼生至眾,天子以一身臨其上,生養撫育,莫不引領。

必深思得眾得國之道,使四海咸登康阜,綿歷數於無疆,惟休。汝尚寬裕慈仁,溫良恭敬,慎乃威儀,謹爾出話,夙夜恪勤,以祗承祖考遺緒,俾予亦無疚於厥心!」 二十四年夏,上出塞避暑,次博洛和屯,聞太後不豫,即馳還京師。

太後疾良已。二十六年九月,太後疾復作,上晝夜在視。

十二月,步禱天壇,請減算以益太後。讀祝,上泣,陪祀諸王大臣皆泣。

太後疾大漸,命上曰:「太宗奉安久,不可為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父子,當於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無憾。」

己巳崩,年七十五。上哀慟,欲於宮中持服二十七月,王大臣屢疏請遵遺誥,以日易月,始從之。

(《清史稿·孝庄文皇後傳》節選)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①上制詩三十首以獻 A. ②請減算以益太後 ①下嶺乃乘馬傍輦行 B. ②是乃仁術也,見牛而未見羊也 ①古稱為君難 C. ②不可為我輕動 ①當於孝陵近地安厝 D. ②青出於藍而青於藍 解析:A.「以」:表目的的連詞,可譯為「來」。B.「乃」:①才;②是。

C.「為」:①做;②為了。D.「於」:①在;②比。

答案:A 9.康熙曾滿懷 *** 地頌揚他的祖母說:「設無祖母太皇太後,斷不能有今日成立(暗指清廷所獲的成就)。」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表現孝庄文皇後對兩代皇帝的幫助的一組是 ①上制詩三十首以獻 ②念從征將士勞苦,發宮中金帛加犒 ③告上誡師行毋擄掠 ④朝廷有黜陟,上多告而後行 ⑤嘗勉上 ⑥上哀慟,欲於宮中持服二十七月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解析:排除①⑥。

答案:C 10.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孝庄文皇後是科爾沁貝勒寨桑的女兒,孝端皇後的侄女,清世祖順治即位後。

7. 《智者的救人之道》閱讀答案

1、文中的詞語「顏色」、「夠到」根據它在文中的意思,它們的近義詞分別是:__厲害__、__抓住__。

2.救人之道是激怒了你,你才發揮出潛在的能力,爆發出異乎尋常的勇氣。 具體是做拾起一塊石子,朝那個可憐的人扔去。

這一次他下手比前兩次更狠。 3.大家這時對智者也很不滿 4.想方俯弗碘煌鄢號碉銅冬擴設法,用盡全身力氣、全部才智,調動每一根神經,終於夠到了粗大安全的樹枝。

他成功了,爬下了樹。 5.這個人決定摘一隻最甜的芒果。

最甜的芒果一般長在樹的最頂端,因為芒果受到日照越多,則味道越甜。 6.不管別人怎麼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堅持到底。

熱點內容
言情打皮股的小說 發布:2025-08-20 17:41:02 瀏覽:575
豪門棄婦的春天小說全集免費閱讀 發布:2025-08-20 17:36:54 瀏覽:717
好看的小說仗劍一笑踩蘑菇 發布:2025-08-20 17:32:23 瀏覽:768
甜寵小說無虐完結總裁推薦 發布:2025-08-20 17:31:29 瀏覽:481
推薦與奇門遁甲有關的小說 發布:2025-08-20 17:17:44 瀏覽:727
免費小說美女帝國之閑人國際 發布:2025-08-20 17:12:40 瀏覽:762
沒有廣告的小說閱讀app 發布:2025-08-20 17:07:55 瀏覽:984
香港粵語鬼聽書 發布:2025-08-20 16:52:35 瀏覽:95
懶人聽書怎麼連不上蘋果手機 發布:2025-08-20 16:52:31 瀏覽:535
最美的蝴蝶小說全文閱讀理解答案 發布:2025-08-20 16:51:52 瀏覽: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