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聽書 » 聽書老北京

聽書老北京

發布時間: 2023-10-07 07:46:19

1. 北京故事廣播回放在哪裡聽

喜馬拉雅雹悄埋。北京故事廣播是由「首都源螞生活廣播」於2009年1月1日改版而來,廣播覆蓋區域為北京、天津和唐山。根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廣播回放可以在喜馬拉雅聽書軟體收聽回放。其運陵內容為各種故事,包括:人物、科學、探秘、紀實、文學、歷史、評書等。

2. 求喜馬拉雅,高質量小說

第一名:《贅婿》。一個白手起家的金融巨頭穿越到架空的宋朝時代(武朝),本書劇情從家、國、天下分別鋪述,人物刻畫的程度相當令人震撼,再加上劇舞吧團隊的演播,代入感爆表,堪稱神書。
第二名:《狂探》。本書講述的是一個金牌流氓打手穿越到平行世界另一個自己身上的故事,帶著奇遇系統,以一名刑警的身份從此開始自己的破案生涯。(ps:本書只有一個女主,並且各個案子的背後都有一段曲折離奇的故事,劇情嚴絲合縫,超級精彩!)
第三名:《陰間神探》。主角為大宋提刑官宋慈的後人,以家傳的仵作手段偵破各種案件。
第四名:《死神的哈士奇》。高智商犯罪,並且主角是個瘋子。
第五名:《雪中悍刀行》。
最後,可能有人會問我,為什麼《無罪謀殺》,《唐磚》等小說沒上榜。首先來說,先給作者道個歉,以下只是我的個人看法。無罪謀殺:1、文筆一般。而且非要強行把案件寫得恐怖,欲蓋彌彰。2、整個警察局除了主角以外,其餘警察的智商均為負數。3、各種人物的刻畫也是一大敗筆。
至於唐磚,聽了前幾十章,真的聽不下去了,既然為穿越文,不仔細依照史實就算了,還不把古人當人看,還有就是劇情簡直又雷人又離譜,有種想摔手機的沖動……

3. 請問北京有哪些著名的大茶館、清茶館、書茶館、棋茶館

茶館:
是愛茶者的樂園,也是人們休息、消遣和交際的場所。
追其歷史,十分悠久。早在唐代開元年間,鄉鎮中有煎茶出賣的店鋪,投錢取飲,這是「茶館」的初級形式。

書茶館:即設書場的茶館。清末民初,北京出現了以短評書為主的茶館。
這種茶館,上午賣清茶,下午和晚上請藝人臨場說評書,行話為「白天」、「燈晚兒」。
茶客邊聽書,邊飲茶,倒也優哉游哉,樂樂陶陶。

老北京的茶館遍及京城內外,各種茶館又有不同的形式與功用。這里,重點從文化,社會功用角度介紹幾種。老鄉京有許多書茶館,在這種茶館里,飲茶只是媒介,聽評書是主要內容。書茶館,直接把茶與文學相聯系,給人以歷史知識,又達到消閑、娛樂的目的,老少皆宜。

音樂茶座是既品茶又娛樂的文化場所,在唐代已有先例。
不過其正式出現,卻是二十世紀以來的事。特別是八十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以及國內外文化交流的不斷加強,在一些大中城市裡,音樂茶座應運而生。

音樂茶座一般選擇在幽雅的場所,並配以柔和多採的燈光,以飲茶品點,欣賞文藝為內容。音樂茶座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人們可以品茶自娛,也可以約上幾個朋友,在音樂的伴奏下,翩翩起舞;還可以在啜飲納涼的同時,進行各種交流。

4. 關於茶食是什麼

關於茶食是什麼

關於茶食是什麼,生活中,說到茶食,相信許多人都不陌生吧!而茶食指搭配茶的副食以及各種點心,能讓人們在喝茶的時候有更多選擇。下面是關於茶食是什麼的詳細介紹!

關於茶食是什麼1

當代所陳的「茶食」,是指經由經心的製作而與茶適量搭配的各種副食以及點心而言。喝茶搭配茶食可以增加茶文化的精美,增添茶藝的情趣,並擴張茶文化的領域。

在當代的茶學界,茶食是指用茶摻食加工而成的食物。現在,囊括茶藝館在內的餐飲業,茶食、茶點只有部門用茶做質料,而多數是不摻茶的。

實在,茶食、茶點中摻不摻茶並不是至關重要的,由於一杯清茶可以滌去腸胃的渾濁、醒腦提神,而幾件茶食,既知足了口腹之慾,又使飲茶平添了幾分情趣,從而使平淡與濃香、潮濕與乾燥有機的聯合。

茶水不停地按撫舌面,使委頓的味覺從新得以晌搭奮發,點心之味在茶水的共同下,可以或許被人更好地享用。以是,茶與茶食、茶點只要搭配公道,二者可以互相促進,相得益彰。

茶食的知識介紹

1、 茶與茶食的搭配

茶食的種類繁多,以甜的茶食配綠茶;酸甘類的茶食配紅茶;咸鹼類的茶食配烏龍茶,這是一個大原則。所謂「甜配綠,酸配紅,瓜子配烏龍」。

茶食約莫可分為四大類:瓜果類,瓜子、花生、棗子、栗子、梅子、山查、橄欖、菱角等等。

糕餅類,雪片糕、馬蹄糕、赤豆糕、核桃酥、鳳梨酥等等。糖果類,貢糖、花生糖、芝麻糖、軟糖等等。點心類,包子、粽子、餃子、豆腐乾、肉乾、鹵品等等。

2、 茶食的視覺與味覺

茶食的包裝要雅觀精巧,形狀要嬌小玲瓏,顏色要天然好看,質地要酥軟適口,而且要斟酌到取食的利便,不粘手,不掉屑。

3、 茶食與器皿

艷服茶食的器皿要講求,好茶配佳點,除了茶食自身的質量要好外,還要有清潔、素雅、新奇的盛器來烘托茶食的適口、精緻 。

4、 茶食與節令

茶食以及骨氣季候要相配合,跟著地區以及季候的差別,茶的內質也會有所變革;人的體質也是因骨氣季候而有所調解,因而,茶食的籌備無論就茶的內質或者人的體質來講,都患上依骨氣季候的差別而有所變革。

炎天要籌備味道較平淡的茶食;冬天的茶食就患上籌備味道較重的;春天的茶食要多一些花色或者鮮艷;秋日的茶食宜以素雅為主。茶食的顏色、種類、數目,宜少不宜多,恰到好處。

關於茶食是什麼2

茶食,從廣義說來,是包括茶在內的糕餅點心之類的統稱,在《大金國志·婚姻》就載有:「婿納幣,皆先期拜門,親屬偕行,以酒饌往……次進蜜糕,人各一盤,曰茶食。」

茶食一名,據《土風錄》雲:「干點心曰茶食,見宇文懋《昭金志》:婿先期拜門,以酒撰往,酒三行,進大軟脂小軟脂,如中國寒具,又進蜜糕,人各一盤,曰茶食。

《北轅錄》雲:「金國宴南使,未行酒,先設茶筵,進茶一盞,謂之茶食。」

周作人《南北的點心》:「茶食是喝茶時所吃的,與小食不同,大軟脂,大抵有如蜜麻花,蜜糕則明系蜜餞之類了。從文獻上看來,點心與茶食兩者原有區別,性質也就不同,但是後來早已混同了。」

所以,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茶食往往是指點心。

茶食有哪些

其實茶食在中國人的理解中是屬於邊喝茶邊吃的食物,最經典的`便是茶葉鵪鶉蛋,再與芝麻一起吃,這就是一種非常著名的茶食;

尤其是在上海這個大城市裡,人們對這種食物特別的喜愛,幾乎喝茶的時候必須要准備一份,也算是在上海地區非常經典又受歡迎的美食之一。

第二種叫做八珍糕,這種食物的名字聽起來非常的典雅,它其實是由八九種材料和調味料,經過加工而成的;

一些人做出來的八珍糕味道特別的好,淡雅又透著清香,喝茶的時候這也是受到不少人的歡迎,經過大家的一再相傳,也成了著名的茶食種類。

第三種叫做倫敦糕,說是倫敦糕,但是人們卻不知道它究竟是國外的還是國內的美食,據傳說這是英國女王非常喜歡吃的食物;

但是它的真假卻沒辦法得到證實,因為它的美味,大家開始廣泛的流傳,也成為了我們國內在飲茶的時候非常喜歡的一種食物。

宴鄭拿最後一種叫做玫瑰酥糖,這是浙叢穗江省的一種非常古老的美食之一,還是既香甜又酥軟的美食種類,在當時很多人們在喝茶的時候必須要點上一份的,因此這玫瑰酥糖如果人們到了湖州想要喝茶的話,記得要點上一份品嘗一下。

什麼茶食和茶的搭配才不容易壓住茶香呢?

國家茶葉質檢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沈紅建議,休閑時喝茶,搭配茶食可遵循「甜配綠,酸配紅,瓜子配烏龍」的口訣。

所謂甜配綠,是指甜食要搭配綠茶,如各式甜糕、鳳梨酥等;酸配紅是指口味酸的食物要搭配紅茶,如山楂、檸檬等;瓜子配烏龍是指鹹的食物搭配烏龍茶,如鹹味瓜子、花生等。

紅茶口味醇厚濃郁,香甜味醇,若配一些口感酸的食物,會讓人產生愉悅的酸甜口感,檸檬、獼猴桃等水果,或者梅子等都是紅茶的好搭檔。

就口感而言,紅茶喝完之後,口腔中會留有青澀的感覺,此時吃一些口感酸的食物,能很好地進行中和。

綠茶清爽,口感略帶苦澀,茶食可以選擇清新香甜口味的點心搭配。綠茶富含的兒茶素具有抑製糖分吸收的作用,同時也可以促進脂質代謝。

但是要注意,茶食不能太甜,否則會蓋過茶水的香味,導致飲茶者無法品味出綠茶應該有的韻味。

比如配以榴槤酥,味道雖好,但它的味道太重,容易壓住茶水的清香。綠豆糕、山葯糕、鳳梨酥等清甜爽口的點心,非常適合跟綠茶搭配。

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口感介於紅茶和綠茶之間,茶湯過喉時徐徐生津,口中甘甜而有回味,用鹹味的食品搭配,能夠保留茶的香氣,並且不會破壞其原有的滋味。

鹹味食物中,瓜子、花生、碧根果、夏威夷果等堅果最值得推薦。堅果香脆卻易於上火,烏龍茶清新可以去火,所以從這個角度講,瓜子和烏龍茶也是很好的搭檔。

由於不同地區人們的飲食習慣不同,因此在茶食的搭配上也存在著地域性差異。如福建閩南地區和廣東潮汕地區常飲用功夫茶,多以南糖、椰餅、綠豆糕等作為茶食,不僅味道可口,而且外形精雅,既可飽腹,又不失品茶之趣。

而老北京流行的是書茶館,品茶只是輔助,聽書才是主要,品茶時的茶點多為瓜子等零食,很隨意。

5. 老北京書茶館的作用是什麼

老北京的書茶館是聯系茶與文學的紐帶,它既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達到了消遣的目的,又使人增長了知識。只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已經難覓蹤跡了。

"說早兒"

清末民初,書茶館在北京出現。書茶館開書之前賣清茶,下午和晚上請說書藝人說評書,茶客們通常是邊品茶,邊聽書,樂在其中。這些書茶館以說書為主,所以又稱為"書場兒"。

過去的書場兒分為"說早兒"的、"說晌午"的和"說燈晚"的,有名的說書先生都是說"晌午"和"燈晚"。

"說早兒"是專為不知名的角色提供的演習機會。一般安排到"白天"之前。說評書的又叫"摔評的",醒木、手帕、扇子、大褂兒(說短打書時,往往穿對襟中式小褂兒),錢板兒和小笸籮是表演時必備的道具。

書茶館布置講究,都是清一色的長條桌、長條凳。

"死轉兒"

說評書的兩個月為一轉,說書藝人輪流接演。每年在這兩月都在同一茶館說評書的,即稱為"死轉兒"。

"說單月"

如果一年中遇有閏月,另外請一人說書,即稱"說單月"。說書藝人可以由上月轉連下月說三個月,也可以由單月接連下轉說三個月,如果說書人有號召力,書茶館沒有安排好人,兩轉連說四個月也未嘗不可。

"攢兒"、"口子"

一般書茶館開書前賣清茶,也是各行生意人集會的"攢兒"、"口子",開書後是不賣清茶的,也不接待一般茶客。

"請支"

書茶館里說評書的以兩個月為一轉,每個演員說一部書,每部書說兩個月,即為"一轉"。這樣計算,一年每個書茶館要請六個說書藝人輪流演出。所以,每年年初書館都要約請六個說書藝人。

書館主人請"事家"代為下貼邀請演員,然後定酒席,在席間談論關於演出的事宜,即為"請支"。書館主人與演員為制定全年演出計劃,要根據演員的要求和演出書目的內容而決定,又不能與演出受邀者在其他書館演出相沖突。

書茶館的說書收入是書館與說書演員三七開,每一轉首日和末日的收錢歸演員。如果說書人與書館交情很好,書館也可以另外加錢。書館喜歡請好演員,這樣才會叫座,而演員也對能上座的書館特別偏愛,"請支"已經成為舊時演出的一種習俗,直到1958年,才由曲藝演出團體分配演員演出。

"送行錢"

在每轉的最後一天,常聽書的老書座,都會另外多贈些錢,這就稱為"送行錢"。錢不在乎多少,意在聯絡增進感情。另外,書茶館在每轉的最後一天的所得收入全部送給說書人,也有"送行"的意思。

6. 評書的發源地

北京評書是評書的發源地。北京是天子腳下,帝王都城,文化氣息相當濃厚。過去許多評書藝人常去紫禁城中華門外的茶館,因為傳遞文件,等待召見的外地官員常在茶館里坐著聊些軼聞趣事,有心的藝人便記錄了下來。北京評書描繪細膩、生活內容考究。

最近我有幸和北京評書的連派繼承人連麗如進行了一次近距離的交流。她穿著中式對襟衫,雖兩鬢蒼蒼,卻中氣十足。說起北京評書來如數家珍。她說,北京評書的種類有袍帶書和短打書。前者偏重歷史,講騎馬打仗,如《東漢演義》、《三國演義》、《明英烈》等;短打偏重武俠,有《三俠五義》、《雍正劍俠圖》等。

書館消失殆盡

北京評書人才斷檔

連麗如說在她父親連闊如那個年代,北京有100多個書茶館,到了她說書的時候還有40多個,每個茶館一天說兩場,得有多少評書藝人啊。可現在難覓書館蹤影。現場說書和電視廣播里就是不一樣,用她的話來說就是滿堂精氣神兒,聽眾只要進來,她就能把他給說住。現在的聽眾都是電視廣播評書培養起來的,他們沒到書館聽過書,沒有這個習慣。

連麗如前年辦了個月明樓書場,來聽書的99%是年輕人,最大的是40多歲。他們文化素質很高,都說:「現場評書原來那麼好聽啊。原來陪客戶喝酒,現在在書館抿茶聽書,接觸中國古典文化,很愜意。」一個來自鞍山的大學生,每次開書必到,他說自己從小愛聽評書,但都是通過電匣子聽的,現在才明白真正的評書是這樣的。連麗如感到非常欣慰。但是書場辦了四個月後,最後停演。「10元一張票,客滿了才賣 500塊,與書場三七分,演員才得350元。要是只有十位聽眾呢?」連麗如很無奈。田連元到月明樓聽完連麗如的書,感慨道:「你這純粹是奉獻。」

連麗如的努力還受到一些人的指責——開書館是歷史的倒退。連麗如覺得此觀點非常荒謬,因為評書是在實踐中提高的,在電台,一句句寫下來,照著念,那不是什麼本事。評書語言是活的,只需記住一個框架、梗概,在說書時,隨時根據觀眾的反應來即興發揮。只有在現場才能真正談得上把評書繼承下去,只有在現場演員才能長能耐。「世上藝術千萬種,惟有評書最難學」。

連麗如沒有正式收過徒弟,她說:「如果有愛好說書的年輕人向我求教,我就會毫不保留地講授。但我覺得收徒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學評書很難,不但要有天分和興趣,還要精通歷史文化,這是個綜合素質。而且評書後繼乏人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書館的消失,觀眾在書館里聽書,新人在書館里練藝,沒有書館就沒有評書啊。學評書很苦,要耐得住寂寞。跟我學評書,我怎麼保證他的生活呀。就說電台錄音,一段200元,我還算是高的,對於新人呢?改編沒有改編費,照本宣科也就習以為常了。怎樣往下傳,我不知道。」照連麗如這樣說,如果在她之後沒有繼承人的話,冠絕一時的連派評書就會消失,這也意味著北京評書的消亡。

目睹種種之怪現狀

評書的難以為繼與評書工作者的浮躁、不負責任也大有關系。連麗如嘆息道:「說到這,我挺傷心的。」現在評書書目很多,有些粗製濫造,電台要,演員就倉促上馬。前輩藝人有的一輩子就說一部書,那是一生心血的凝結。而現在動輒上百部,難免魚龍混雜、參差不齊。

鞍山一家電台讓連麗如去錄《水滸後傳》,她認為故事離奇,沒有根據,斷然拒絕,給多少錢也不錄。

電台電視台的評書節目有的質量很低,策劃大搞人際關系,評書編輯未認真審查。這樣的節目怎能征服觀眾?

電視評書發展進入死胡同。有些人建議:說書時,談到長江,就配上長江的畫面。連麗如感到很氣憤:配畫面那是解說。評書就是門語言藝術,一張嘴就要能說出長江奔騰的氣勢。她談到自己在沈陽電視台錄制評書時就要求帶觀眾,當時負責人很猶豫:「不行吧?」「怎麼不行,對著鏡頭說,給我多少錢,我都沒有感情。」不僅如此,她還要求她的聽眾要有一半是年輕人,調動不了年輕人,藝術是不能前進的。事實證明效果非常好。她不信電視台把書館的場景原封不動地錄下來,充滿互動情境的評書會沒有人看?

大廈將傾 一木難扶

 20多年來,連麗如在愛人賈建國的幫助下,整理出200多萬字的評書手稿。她說這輩子最為感激的就是他的愛人,犧牲自己的事業全力支持她。她先後在電台、電視台錄制了《東漢》、《三國》、《隋唐》、《明英烈》及《雍正劍俠圖》等幾部大書,得到聽眾好評。

她對我說,現在能說北京評書的人寥若晨星。雖然她帶著幾個學生,但他們的文化水平還跟不上趟兒,而且光說書掙不到錢,沒有書場闖練,他們的藝術也無法提高。她說現在愁的是沒書場,北京只要有幾個書場,各地來的名演員輪流上陣,評書就能「站」起來,但現實很殘酷。

「這不是我的錯,我一個人不能扭轉乾坤。我現在在收集過去報紙上關於我父親的一些文章。此外,北京評書大家李鑫荃先生在臨終前把他所有的短打書傳給了我。在他老人家重病癱瘓在床時,還教給我《雍正劍俠圖》,我已經把前半部錄完了。還要感謝的是清史專家朱家先生,他年近九旬病重期間,囑咐家人:『十點以後的電話不用告知他,但連麗如打的電話一定告他,因為她準是遇到難題了。』老爺子知道我在說《雍正劍俠圖》。李鑫荃說書時沒弄懂『敖龍』這個詞是什麼意思,讓我問朱先生,朱先生在病危期間告訴她『敖龍』就是馬褂,這是滿漢之間的名稱,由此可知說書人需要往肚子里裝多少學問。我正在做我力所能及的一些事,這不是一個人成名不成名的事,我覺得我肩負著這樣一個使命,肩負著眾多前輩的囑托。」

「我曾爭取將評書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組的戴宏森呼籲了,但其他專家卻認為評書很旺盛,電台電視台隨處可見啊。我想如果讓專家坐在書館里聽兩次書。『多好的藝術呀』,一問,沒有傳人了。我老了,今年64歲了,我還能說幾天,我一人無回天之力啊。」

牆里開花牆外香

上個世紀90年代,藝術出國比較熱。1993年,連麗如開始向海外推廣連派評書,先後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現場說《三國》和電視台演播《三國》、《水滸》、《紅樓夢》、《聊齋》、《鹿鼎記》等,引起當地華人的很大反響。一場書說完,他們追著連麗如問:「連女士啊,後面怎麼樣啊?」馬來西亞華語文化尤其濃厚,各地都有三國演義協會,並且《三國演義》成為全民必讀書目。她自豪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充滿了欣喜,甚至有心在國外也辦書館。2002年,她又到美國,先後在哈佛、麻省理工等十幾所大學演講評書文化,使人們通過評書,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年輕人開著車送父輩去聽評書,大多出於孝敬,因為他們出生在美國,一點中國文化的底蘊也沒有。但這些年輕人第一次聽了她的書後,高興得不得了:「媽媽,明天什麼時候過來聽啊?」連麗如說外國人聽評書聽得如醉如痴,讓她感到意外。相比之下,國內的評書市場卻非常冷清,這讓她有點心寒。

7. 逛老北京胡同最佳路線

去北京 旅遊 的話一定不能錯過的就是老北京胡同了,越是老胡同越能體現一個地方的 歷史 底蘊,那麼去北京 旅遊 哪些胡同值得去呢?逛老北京胡同最佳路線是怎樣的?一起來看看吧!

逛老北京胡同最佳路線

景點1:南鑼鼓巷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交道口地區,北起鼓樓東逗閉大街,南至平安大街

地鐵:地鐵6號、8號南鑼鼓巷站下

推薦理由:這里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25片舊城保護區,也是全國唯一完整保存的元代胡同,已有740多年 歷史 ,可是比故宮博物院還要早的建築群哦!昔日這里也多居的是住達官貴人,如今的南鑼鼓巷已是集合了休閑 娛樂 ,私房小食,酒吧咖啡,主題商店等諸多領域為一體的綜合性街區,更加成為北京 旅遊 的地標性景點。

玩法:

逛胡同游覽主街(小吃並不建議在此選擇)

游周邊名人故居(僧格林沁王府/齊白石故居/茅盾故居/可園)

賞夜色酒吧小酌(這里已成為與後海齊名的酒吧街區)

溫馨提示:由於客流較大不建議大假期扎堆兒遊玩兒,平日里的蜈蚣街(南鑼鼓巷)還是很有韻味的。

景點2:煙袋斜街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地安門大街(距離鼓樓50米),什剎海前海東北的一條小巷

地鐵:地鐵8號線什剎海站下

推薦理由:煙袋斜街全長232米,也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街之一,清朝主營煙具,裝裱字畫,販賣古玩,街道細長好似煙袋桿兒,東頭入口形似煙袋嘴兒,因此得名,這里充滿了古老而獨特的市井韻味,一到年節,整條街巷張燈結綵年味兒十足!

玩法:

逛王府賞園林(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品老字型大小 美食 (姚記炒肝/南門涮肉)

夏遊船冬滑冰(什剎海可是個有人氣的好地方,不論什麼季節,人們都能在這里找到屬於自己的樂子)

溫馨提示:什剎海每年夏季可海上遊船,夜幕下的後海十分美麗,冬季冰場開放更是全民運動,笑聲不斷,一票制不限時哦)

景點3:大柵欄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前門大街西側

地鐵:地鐵2號線前門站下

推薦理由:「頭頂馬聚源,腳踩內聯升,身穿瑞蚨祥,腰纏四大恆」不知道您聽沒聽過這句老北京話,這既是形容一種富足的生活狀態,也是暗含了北京的各行業的老字型大小,雖然隨著歲月變遷,有些老字型大小已有大半關張,改號,但現存的大多您都可以在大柵欄街區找到。這里不僅僅是商業街,更是不可多得的 美食 聚集地。

玩法:

品京味逛老號(馬聚源/瑞蚨祥/內聯升/張小泉/張一元/同仁堂)

茶館聽書品茗(廣德樓/三慶園)

吃吃吃吃吃吃(這里有不少的老字型大小 美食 ,從烤鴨到鹵煮,從爆肚到燒賣,烤鴨推薦:全聚德/四季民福;燒賣必須是都一處;門框胡同的百年鹵煮還有爆肚馮都是不錯的選擇)

北京最短的胡同——一尺大街

一尺大街,並入楊梅竹斜街。雖然叫街,其實就是胡同,全長只有20來米,原有6座店鋪,路北3家都是刻字店,路南3家是酒館、鐵匠鋪和理發店。

楊梅竹斜街,據說這里曾經住了一位善於保媒說姻緣的楊姓媒婆,因此得名楊媒斜街,再後來諧音雅化,變為楊梅竹斜街。

幾步從頭走到尾,一眼可以望到頭的一尺大街。

從一尺大街穿過就可以到達北京著名的文化街-琉璃廠大街,這里因為集中了很賣古玩字畫的店鋪而得名。

它起源於清代,當時各地來京參加科舉考試的舉人大多集中住在這一帶,因此在這里出售書籍和筆墨紙硯的店鋪較多唯指液,形成了較濃的文化氛指物圍。

北京最長的胡同——東交民巷

位於北京市東城區,胡同西起天安門廣場東路,東至崇文門內大街,全長近3公里,是老北京最長的一條胡同。

老北京一直有「東富西貴,南賤北貧」之說,原來的東城主要居住一些經商之人所以是富人集中的地方。這條東交民巷裡不乏舊式西式洋樓,可見一斑。

枝頭搖曳,西洋小樓比肩而立,時光荏苒,物是人非,唯一不變的是昂貴的地價。

這條長街也是舊中國的使館區。

北京最窄的胡同——錢市胡同

資料記載:在清末廢兩改之前,北京全城的錢庄,糧店和各大商業商號每天早晨都要到錢市參加交易將銀兩換成制錢,或者反之。

民國建立之後,爐行蕭條錢市無市,改建成銀號鋪房,因而這里可以算是中國現存最早,也是最完整的金融交易所。當時錢市胡同兩側的銀號利用法律的漏洞,無節制地擴建他們的商號建築,侵吞公共通道,最終使錢市胡同成為北京最窄的一條胡同。

8. 老北京「三館」

飯館

昔日到北京飯館吃飯,一進門便受到歡迎。跑堂兒首先打招呼:「往裡請您哪!幾位?裡面有雅座」。然後邊擦桌子邊問:「您吃點什麼?這兒有溜肉片、炒肉片、干炸丸子、拔絲山葯… … 」報一大堆菜名、湯名和主食,再放盤子、筷子、勺,沏茶倒水。這功夫您考慮好吃什麼了,一說,跑堂兒喊聲:「好嘞!」接著把您叫的菜名和要求,在大堂上高聲喊向後邊的廚房大師傅。接著先把酒菜送上,往往還送上一小盤炒豆芽或麻豆腐、冷盤等,這菜不要錢,是飯館的「敬菜」,送上的小菜特有風味,令人贊不絕口,永記心頭,

如果您叫的菜中有魚,伙計就會從盆中撈出一條來讓您過目,看大小是否合適、新鮮。選好後,當著您的面將魚往地上一摔,摔個半死拿廚房去做,這表明絕不更換次品。如果在烤鴨店吃烤鴨(那時叫燒鴨子),跑堂的就會提著幾只洗凈的白鴨子讓您挑選,還遞您一根鐵釺子,讓您扎鴨子的胸脯,看看鴨肉厚 不厚 。選好後再去燒烤。在吃飯中,如果您需要什麼只要用筷子擊碗、盤,跑堂兒的便應聲而來。當時有首竹枝詞,就說這一風俗的:「北人風味笑加餐,酒館銜杯興未酣。為揀佳餚呼掌座,頻將雙簧擊空盤。」

飯後,蹌堂兒的馬上送來漱口水,端上牙簽,供顧客剔牙。也有一首竹枝詞專寫此事「取材堤渣仿畔削纖纖,一束將來市肆筵,好待酒闌賓未散,和盤托與眾人抬。」之後,再送來熱毛巾把兒,讓客人擦臉。

跑堂兒的熱情接待,無非是為招攬主顧,多得點兒小費。那時都是飯後算賬,跑堂兒的把飯錢交到櫃上,找回的零頭兒,顧客賞給跑堂兒的做小費。除了當面道謝外,跑堂兒的在顧客出門時可嗓子喊:「多禮三毛多!」說明小費數目,表示公開,對顧客也是禮貌。隨著跑堂兒的喊完,飯館全體人員喊堂:「謝謝啦!走好!」當年的一般飯館在櫃台旁都有一大竹筒子,凡收到的小費都裝在裡面,下班後平均分給全體伙計。

茶館

過去北京有句諺語;早茶晚酒飯後煙。清早起來見面寒暄即:「您喝茶啦!」那時茶館很多,街頭巷尾皆有,按茶館性質和經營范圍有以下幾種:

一是清茶館。專賣茶不買其他食品。開始清茶館最多.後因營業范圍太小,茶客不多,於是有些茶館擴大營業范圍,便出現了茶飯館,如老舍先生筆下的老裕泰茶館,既賣茶,也賣爛肉面,就屬茶飯館一類;還有一種是書茶館,請演員在茶館里說評書,去喝茶的人,主要是為了聽書,茶是附屬的,所得收人,評書演員和茶館掌櫃按 四六 或 三七 開;此外的落子館和戲園子賣茶一樣,就不算主業了。

一些「有閑」的人,養成了必須喝茶的習慣,每天花上點錢在茶館里消磨時光。那裡的茶客大都閑聊神侃,匯集馬路新聞和小道消息;他們去的都是「清茶館」,因為在這兒坐得長久,這些人稱之為「泡茶館」,一呆就是半天兒。喜歡聽書的人就去書茶館,消愁解悶兒,因為評書的吸引力強,有「扣子」,所以有固定的人群,說書的上場,人們就落座了,抽煙喝水,等著開書。

清茶館和書茶館大都在繁華的街巷裡,當年宣武門外大街、崇文門、曉市、天橋一帶最多,其他地兒也有,但不多。北京四郊也有茶館,設備簡單,茶葉質次,當時稱為野茶館。

很多當時的活動,如談買賣、接洽、磋商、買賣房屋、借貸金錢等,都在茶館進行。一些行業的人,聚於一個固定的茶館,都是清茶館,叫做「攢兒」,各處都有,是等待招雇的固定場所,各行業的手藝人在這茶館里等活兒干,招工的人都到這里來,談工程、講價錢等。

茶館是街談巷議的交換之所,不僅是新聞也是各種商業活動的交易所,茶館是一面 社如攜纖會 的鏡子。老舍先生的話劇《 茶館》 ,就反映了時代的變遷。

酒館

酒館是專門賣酒和酒菜的地方,也叫酒鋪,而最多的是稱為大酒缸的小酒鋪,大街小巷,東西南北城都有這樣的酒肆。

「大酒缸」以大酒缸為桌,在酒缸上蓋上朱紅色的木蓋,有的用石板蓋,酒隱喊座都在缸蓋上擺酒菜。因大酒缸高,所以酒館都把大酒缸埋在地下一截,這樣用起來高矮適中。大酒缸都是一兩間門面,它和飯館不同,是以喝酒為主的所在。酒座大都是附近住的居民,四兩白酒喝半天,掌櫃的也不給臉色看,伙計特別和氣、喜相。所售酒類以白酒為主,即白乾燒酒,因酒勁沖,俗稱燒刀子。還帶有少量的紹興、山東、山西黃酒,規模較大的酒館還有大麴、江米酒等。在北京最受歡迎的就是「燒刀子」,早年在大柵欄門口有一家同豐號酒館,那兒的白乾燒酒最有名,方圓十幾里都上那兒去打酒。

「大酒缸」准備的酒菜都很經濟實惠,分「常菜」如花生豆、豆腐乾、老腌雞子、海哲皮、開花豆等;「時菜」即應時的菜,如香椿豆、醉蟹、魚凍、芥末墩、菠菜粉等。有的山西酒館還備有經濟小吃,如撥魚兒、削麵、水餃等,酒館的常客有的天天來,有的隔三差五來一次,彼此熟悉,你給我敬酒,我給你添菜,山南海北一聊,真是其樂融融。特別是冬天的夜晚,人們累了一天,來到「大酒缸」, 一掀沉重的藍門簾,酒香撲鼻,熱氣撲面.讓伙計打酒端菜,兩口「燒刀子」入腹,一天的勞累和煩惱就飛到九霄雲外了。

一般大酒缸門外邊,都有擺攤賣菜的,如賣驢肉、羊頭肉、爆肚等,都是為酒座和行路人准備的。

除了普遍的大酒缸外,還有黃酒館、露酒庄、茶酒館等。

黃酒館比大酒缸的設備講究,都是八仙桌和座椅,售碗酒。酒座不像大酒缸的酒座雜,什麼人都有,黃酒館的座上客都是中上等市民,穿戴整齊,南方人較多,四兩花雕喝半天,說話都慢言慢語,小聲小氣,不像大酒缸打架吵嘴似的喊叫。黃酒館以西城柳泉居最有名,阜成門的蝦米居次之,但這里的肉鋪出名,酒館後邊臨護城河,從窗外可見西山晚霞,遠景如畫,酒客雲集,頗享盛名。

露酒庄賣的是混合酒,是用各種果品和葯材釀成。北京著名的露酒有六郎庄的蓮花白,其味如蓮花般清香;消酒用中葯所作,可助消化、散氣,其酒是德外北義興製造;茵陳酒、紅白玫瑰、狀元紅等,都在露酒庄和中葯店出售。露酒庄專賣露酒,不設酒座。

茶酒館一般不大,既售茶水又賣酒,來這里的都是生意人或閑聊天的。這里只賣茶和酒兩種,不準備酒菜,菜在外邊攤上買。北京茶酒館不多,遠不如大酒缸那麼普遍。

9. 北京茶館的四種茶館

北京的茶館種類很多。每日演述日夜兩場評書的,名「書茶館」。「開書不賣清茶」,是書茶館的標語。賣茶又賣酒,兼賣花生米、開花豆的叫做「茶酒館」。專供各行生意人集會的,名「清茶館」。在郊外荒村中的叫「野茶館」。在談「書、酒、清、野」四種茶館之前,先談一下「大茶館」。 大茶館在清代北京曾走過紅紫大運。八旗二十四固山,內務府三旗、三山兩火、倉庫兩面,按月整包關錢糧,按季整車拉俸米。家有餘糧、人無菜色,除去蟲魚狗馬、鷹鶻駱駝的玩好以外,不上茶館去哪裡消遣?於是大茶館便發達起來。高的高三哥,矮的矮三哥,不高不矮的橫三哥。蒙七哥,詐七哥,小辮趙九哥,「有人皆是哥,無我不稱弟」,大家都是座中常客。北京以先的大茶館,以後門外天匯軒為最大,後毀於火,今成天匯大院,曾一度開辦市場,其大可知。東安門外匯豐軒為次大。
大茶館入門為頭櫃,管外賣及條桌帳目。過條桌為二櫃,管腰栓帳目。最後為後櫃,管後堂及雅座帳目,各有地界。後堂有連於腰栓的,如東四北六條天利軒;有中隔一院的,如東四牌樓西天寶軒;有後堂就是後院,只做夏日買賣和雅座生意的,如朝陽門外榮盛軒等,各有一種風趣。
茶座以前都用蓋碗。原因是:第一,品茶的人以終日清淡為主旨,無須多飲水。第二,冬日茶客有養油葫蘆、蟋蟀、咂嘴、蟈蟈,以至蝴蝶、螳螂的,需要暖氣噓拂。尤其是蝴蝶,沒有蓋碗暖氣不能起飛,所以蓋碗能盛行一時。在大茶館喝茶既價廉又方便,如喝到早飯之時需要回家吃飯,或有事外出的,可以將茶碗扣於桌上,吩咐堂倌一聲,回來便可繼續品用。因用蓋碗,一包茶葉可分二次用,茶錢一天只付一次,且極低廉。
大茶館分紅爐館、窩窩館、搬壺館三種,加二葷鋪為四種。
甲、紅爐館。大茶館中的紅爐館,也像餑餑鋪中的紅爐,專做滿漢餑餑,惟較餑餑鋪做的稍小,價也稍廉。也能做大八件、小八件,大餑餑、中餑餑。最奇特的是「杠子餑餑」,用硬面做成長圓形,質分甜咸兩種。火鐺上放置石子,連拌炒帶烘烙,當時以「高名遠」所制最為有名。紅爐只四處,一即高名遠,在前門外東荷包巷,面城背河,是清朝六部說差過事、藏奸納賄的所在。現在六部已無,高名遠已然改成東車站停車場。二即後門天匯軒,為提督衙門差役聚會所在。三即東安門匯豐軒,別稱「聞名遠」(與宣武門內海豐軒的「聲名遠」及前面提到的高名遠共稱三名遠)。清代燈節,此館兩廊懸燈,大家閨秀多半坐車到此觀燈。四為安定門內廣和軒,俗稱西大院,歇業在民國十年以後。
乙、窩窩館。專做小吃點心,由江米艾窩窩得名,有炸排叉、糖耳朵、蜜麻花、黃白蜂糕、盆糕、喇叭糕等,至於燜爐燒餅為各種大茶館所同有的,也是外間所不能及的。
丙、搬壺館。介於紅爐、窩窩兩館之間,亦焦燜爐燒餅、炸排叉二三種,或代以肉丁饅頭。
丁、二葷鋪。既不同於飯庄,又不同於飯館,並且和「大貨屋子」、切面鋪不同,是一種既賣清茶又賣酒飯的鋪子。所以名為二葷鋪,並不是因為兼賣豬羊肉,也不是兼賣牛羊肉,而是因鋪子准備的原料,算作一葷,食客攜來原料,交給灶上去做,名為「炒來菜兒」,又為一葷。現在碩果僅存的二葷鋪,已然改了飯館,二葷變為一葷,不炒來菜兒了。二葷鋪有一種北京獨有的食物,就是「爛肉面」。形如鹵面,鹵汁較淡而不用肉片,其他作料也不十分齊全,卻有一種特殊風味。前清最有名的,除二葷鋪外,要首推朝陽門外「肉脯徐」。漕運盛時,日賣一豬,借著糧幫稱揚,竟能遠播江南。還有西長安街西頭龍海軒,也是二葷鋪,北京教育界有京保之爭的時候,京派(校長聯席會)在此集會,所以有人別稱京派為「龍海派」。
庚子以前,北京大茶館林立,除上文所舉,還有所謂「天泉裕順高名遠」,崇文門外永順軒,專賣崇文門稅關和花市客商。北新橋天壽軒,專賣鑲黃旗滿蒙漢三固山顧客。燈市口廣泰軒專賣正藍、正白、鑲白九固山顧客。阜成門大街天祿軒,專賣右翼各旗顧客。護國寺西口外某軒,則因柳泉居酒好,能招徠一部分食客。天壽、廣泰、廣和三處,因為能直接趕車入內,高等人士、有車階級,多半喜歡在天棚下飲酒下棋,所以特別興盛一時。 書茶館以演述評書為主。評書分「白天」「燈晚」兩班。白天由下午三四時開書,至六七時散書。燈晚由下午七八時開書,十一二時散書。更有在白天開書以前,加一短場的。由下午一時至三時,名曰「說早兒」。凡是有名的評書角色,都是輪流說白天燈晚,初學乍練或無名角色,才肯說早兒。不過普通書茶館都不約早場。說評書的以兩個月為一轉。到期換人接演。凡每年在此兩月准在這家茶館演述的,名「死轉兒」。如遇閏月,另外約人演述一月的,名「說單月」。也有由上轉連說三個月的,也有單月接連下轉演述三個月的,至於兩轉連說四個月,是很少的,那要看說書的號召力和書館下轉有沒有安排好人。總而言之,不算正軌。
書茶館開書以前可賣清茶,也是各行生意人集會的「攢兒」、「口子」,開書後是不賣清茶的。書館聽書費用名「書錢」。法定正書只說六回,以後四回一續,可以續至七八次。平均每回書錢一小枚銅元。
北京是評書發源地,一些評書名角,大半由北京訓練出來,可是北京老聽書的,也有特別經驗,特別有準確耳朵。藝員一經老書客評價,立刻便享盛名。北京說書的就怕東華門、地安門,因為東華門外東悅軒和後門外一溜胡同同和軒(後改廣慶軒),兩處書客都極有經驗,偶一說錯,須受批評,以至不能發達。實在說起來,也只有東悅軒、同和軒的布置、裝修,才夠十足的北京書館。此外要算天橋的福海軒,因為天橋是游戲場所,不掛常客,所以任何說書的都能由福海軒掙出錢來。
茶館里說的評書主要有這幾類:
長槍袍帶書像《列國》、《三國》、《西漢》、《東漢》、《隋唐》、《精忠》、《明英烈》等一些帶盔甲贊、刀槍架、馬上交戰的評書,都屬於這一類。凡是武人出來的開臉、交戰的架子,都千篇一律。比如黑臉人,必全身皆黑,什麼「烏油盔鎧,皂色緞錦征袍,坐下烏騅馬,手掌皂纓槍」一類的本子。
小八件書就是所謂公案書,也叫俠義書,像《大宋八義》、《七俠五義》、《善惡圖》、《永慶昇平》、《三俠劍》、《彭公案》、《施公案》、《於公案》等,內容敘述行俠作義、保鏢護院、佔山為王,以一個官員查辦案件,或放賑災民為線索,中道遇見山賊草寇、惡霸強梁,以手下俠義英雄剿滅盜賊,為公案書中主要線索。有時也插入奇情案件,用化裝偵得案情,大快人心,並且增加聽眾智慧。像袁傑英說《施公案》的「趙璧巧擺羅圈會」、「巧圓四命案」、「張家寨拿□□反串翠屏山」等都極見巧思。有時書情窮盡了,必定穿插國家丟失陳設古玩、大官丟印,以及丟官、春雲再展,另布新局。書情有組織的,以《七俠五義》為最好。可惜不如說清代公案書的火熾。還有《善惡圖》,組織穿插都好,只是沒有印本。演述的以廣傑明專長,已於去年死去,現在只有阿闊群能繼續他師父的盛業了。《善惡圖》眼看將失傳,已被各公案書竊去情節不少,如能有人寫成小說,一定能受歡迎。
公案書中講究變口,如《永慶昇平》的馬成龍的山東口音,《小五義》徐良的山西口音,《施公案》張玉、夏天雄的南方口音,哪部公案書都有的。不過只許變這三種口音,以外的口音是不許變的。好一點說公案書的,凡書中有特性的都能學出不同聲調來。像袁傑英說趙璧,杜克雄、趙元霸、閻伯濤學賀仁傑咬舌童音,十分有趣。說評書的規矩,一不許批講文義(《聊齋志異》除外),二不許學書中人對罵的話,三遇書中有二人對話,只能以聲調區分,不許用「某人說」。所以凡是善於說書的,一開口便知是學的某人。死去的評書大王雙厚坪和他徒弟楊雲清,以及袁傑英,最能描摹書中人的個性。就是長槍袍帶書,其中的岳飛、岳雲、牛皋,也要分個清楚的。還有介於袍帶公案之間的評書,如《水滸》,也有列陣開仗,也有公差辦案,也有光棍土豪,也有兒女私情,是一部極不好說的書。
當日雙厚坪說《水滸》,武松、魯智深、李逵的個性絕不相同,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的三副相似而實不一樣的面孔,令人聽得耳目清朗。尤擅長的是說挑簾裁衣,武松殺嫂,一個「十分光」能說五天,聽眾沒有一個願意散書的。能繼雙厚坪衣缽的,只有楊雲清。雲清有兩部書,一是《濟公傳》,一是《水滸》,凡聽楊雲清的,就是一段聽幾次也不煩厭,因為他抖的葷素包袱,都是隨時變換,沒有死包袱的。過去說公案書的,以潘誠立、田嵐雲最得書座贊許,享了一世盛名。過去說公案書的,,以群福慶的《施公案》、《於公案》最好,有「活黃天霸」的別稱。凡是想聽書過癮的,最好是聽群福慶,尤其後套《施公案》、前套《於公案》,常應聽眾特煩,享了四十年大名。群福慶的徒弟不少,都是「榮」字,能得他神髓的,只有一個張榮玖。還有一個間接徒弟廷正川,能傳他的《於公案》。以外說公案書較比不錯的,海文泉可以算一個,中年時很能叫座兒,能說《濟公傳》、《永慶昇平》,每到一轉兒完了的末兩日,必要特別加演「逛西廟」(護國寺)、「斷國服」、「大改行」,比現在相聲強多了。 有內丹圖《西遊》、外丹圖《封神榜》、《濟公傳》幾種。說《西遊》的是道門評書,創興才幾十年,共傳「永、有、道、義」四代。說書時打漁鼓,賣沉香佛手餅。我聽過李有源和他徒弟奎道順以及奎道順的徒弟邢義儒、什義江說的《西遊》。到奎道順時免去漁鼓,到「義」字輩時連沉香佛手餅都不做了。李有源以「活猴」出名,奎道順以「活八戒」出名。我在幼年很中了許多日子的《西遊》迷。因為說《西遊》時要學孫猴、八戒五官四肢亂動,幼童聽了容易出毛病,所以一般家長都禁止小孩子到書館去聽《西遊》。《西遊記》在評書界已算失傳,慶有軒(老雲里飛)已然不能再說,只有一位沒下海的李君(是奎道順的得意弟子,因曾救奎命得傳《西遊》,現在東城某小學服務,是不肯出台的了)。
《封神榜》較《西遊記》火熾,雙厚坪能說此書,也是雙厚坪臨死所說的最後一部書。雙厚坪出語滑稽,《封神榜》上所有神仙,皆另加以外號,例如說長耳定光仙的耳朵拉下,便成彌勒佛,所以稱彌勒佛為「大定子」,因旗人中下社會稱人全在姓下加子(音咂)。有人認為雙子唐突神仙過甚,所以一病不起,這也未免太迷信。現在說《封神》的很少,李傑恩還算不錯。
《濟公傳》也以雙厚坪最好,以後能說的很多,能由濟公降生說到擒韓殿。濟公被罪二次渡世的,只有楊雲清。雲清說《濟公傳》互有得失,得是:一能顧全濟公的羅漢身份,不至說成妖人瘋魔;二是所加材料所抖包袱,都是本地風光,尤以「官人辦案」和「鬥蟋蟀」為拿手戲。這是因為楊雲清曾經當過官人的緣故,所以說忤作驗屍,近情近理,宛如眼見。失是:過於細致,進度太慢。再者過於顧全濟公身份,所以凡在濟公現法身,總是不盡其辭,未免矜持。楊雲清死後,就以劉繼業所說《濟公傳》為最好了。他的長處是能滿足書座的慾望,能多給人們書聽和加力渲染濟公法力,短處是長告假歇工和欠於細致。
《聊齋志異》自清末宗室德君創為評書後,也出了很多人才,不過太不好說。太文了不行,太俗也不行,解釋典故要天衣無縫,和原文事實吻合才好。
近年很有幾個說《聊齋》的,死去的董雲坡,以文雅幽默見長,很受歡迎。我曾連續聽了四個月,能令人回味。現在最好的要屬天津陳士和。陳士和能把《聊齋》說成世俗的事,但又俗不傷雅。他的長處是能用扣子,這是其他說《聊齋》的人所不能的。還有已然殘廢了的曹卓如,雖比不上董、陳,也還不壞。近年人們生活困難,勉強聽書的已屬不易,所以唯一拉書座的方法,就是多給書聽,像品正三的《隋唐》,本很平常,但能在兩個月內由《隋唐》說到殘唐五代,書量較旁人多五六倍以上。因之榮膺「品八套」的美名,生意也因此而大發達了。
書茶館約聘一年的說書人,例在年前預定,預備酒席,款待先生,名曰「請支」,一年一次,就是死轉也得邀請。有的不請支,名曰「不買書」。說書每日收入,皆按三七下帳,書館三成,說書先生七成,遇有零頭,便不下帳,統歸先生。說書先生遇有舊相知,在書錢以外另給的錢,也歸先生。例如楊雲清說書時,曹君伯英每次總是加贈一元的。在每轉的首日末日,所得書錢不下帳,皆歸說書人。在每轉末一日,凡是常聽書的老書座,都在書錢以外另贈「送行錢」,不拘多少,以資聯絡感情。 北京在前清時代,禁苑例不開放。故宮、太廟、社稷壇、三海當然不能開放,就是什剎海的臨時市場也是民國五年才開辦的。城內除陶然亭、窯台以外,是沒有遊憩地方的。那時都人遊憩,只有遠走城外。夏日二閘有香會、什不閑、八角鼓助興,「大花障」、「望海樓」十分興盛。一進五月,朝陽門、東便門、二閘來往遊船,絡繹如織。兩岸蘆荻槐柳,船頭唱著「蓮花落」,不但熱鬧非常,而且清涼爽快。還有永定門外沙子口四塊玉茶館,也是北京郊外有名茶館,有跑道可以跑車跑馬,每年春秋兩季十分熱鬧。夏天有八角鼓、什不閑小曲,貴族王侯、名伶大賈都要前去消遣的。再有東直門外自來水廠東北的「紅橋茶館」,規模宏大,由明代到清末,興盛了三百多年。前清末年,「抓髻趙」曾在此唱蓮花落,於今片瓦無存了。以上所說二閘、四塊玉、紅橋等處,雖然地處郊外,但不能直謂之野茶館,因為這三處茶館都以娛樂為目的,和清末民初的朝陽門外菱角坑相同,都是唱曲小戲的所在。野茶館是以幽靜清雅為主,矮矮的幾間土房,支著蘆箔的天棚,荊條花障上生著牽牛花,砌土為桌凳,砂包的茶壺,黃沙的茶碗,沏出紫黑色的濃苦茶,與鄉村野老談一談年成,話一話桑麻,眼所見的天際白雲,耳所聽的蛙鼓蛩吟,才是「野茶館」的本色。據記憶郊外的野茶館有這幾處。
麥子店茶館在朝陽門外麥子店東窯,四面蘆葦,地極幽僻,和北窯的「窯西館茶館」類似,漁翁釣得魚來,可以馬上到茶館烹制,如遇急風驟雨,也可以避雨,所以至今還能屹然獨存。麥子店附近水坑還產生魚蟲,尤其多有蒼蟲,因此養魚的魚把式每年要到此地撈魚蟲。在前清時宮內魚把式也以麥子店為魚蟲總匯,由二月至九月,在這八個月的麥子店野茶館,真有山陰道上之勢。夕陽西下,肩著魚竿的老叟,行於阡陌之間,頗有畫圖中人的意味。
六鋪炕野茶館在安定門外西北里許地,四面全是菜園子,黃花粉蝶,新綠滿畦,老圃桔槔伴著秧歌,令人有出塵的念頭。六鋪炕因有土炕而得名。到此喝茶的以斗葉子牌為主要目的,「打十胡」、「開賞」、「斗梭胡」,也有「頂牛兒」「打天九」的,總以消遣為主,並不在乎輸贏,所以沒有「牌九」、「開寶」、「搖攤」等一類名色。每到紅日西斜,贏家出錢買酒餚,共謀一醉,然後踏著月色趕城門,也倒別有情趣。
綠柳軒野茶館在安定門東河沿的河北。茶館在一個土山凹里,四周重重楊柳,主人開池引水,種滿荷花,極有詩意。夏日有棋會、謎語會,北面闢地幾弓,供各香會過排,頗能吸引眾多的茶座。
葡萄園在東直、朝陽兩門中間,西面臨河,南面東面臨菱角坑的荷塘,北面葡萄百架,老樹參天,短籬繚繞,是野茶館中首屈一指所在。夏日有謎社、棋會、詩會、酒會,可稱是冠蓋如雲。
「上龍」「下龍」在北京沒有洋井之先,甜水很是難得。城內大甜水井,每天賣水錢就能收入一個五十兩的銀元寶。然被北京人盛稱為「南城茶葉北城水」的「北城水」,卻是指「上龍」「下龍」而言了。「上下龍」在安定門外西北半里地,「上龍」在北,「下龍」在南,相離不過百步。前清盛時,「上龍」北鄰有興隆寺古剎,地勢很高,寺北積水成泊,大數十畝。廟內僧人以配殿設茶座,開後壁的窗戶,可以遠望西山北山,平林數里,燕掠水面,給欣賞上龍水的烹一壺雨前茶,倒也別有風趣。廟內有三百年「文王樹」一株,開花時香籠滿院,很能招徠一些文人。現在「下龍」井已然坍毀填平,興隆寺也破爛不堪,只有「上龍」還因井主毛三先生經營保留到現在。一株古老空心的柳樹斜覆在井上,井東空地支有席棚,井南葡萄一架,西南環有葦塘。主人賣茶賣酒,也做些村餚饅頭出賣,生意還不錯。一間斗大土房,建在兩丈高的土坡上。冬日臨窗小飲,遠村傳來賣年畫的貨聲,彷彿三十年前了。
三岔口野茶館在德勝門外西北、撞鍾廟附近。茶館坐西朝東,直對德勝門大道,房後樹木成林,矮屋三間,生意頗為興隆。城內閑人到此喝野茶的固然很多,但主要是因為德勝門果行經紀在此迎接西路果駝的緣故。
白石橋野茶館在西直門外萬壽寺東。清代三山交火各營駐兵的往還,萬壽寺的游旅,均以白石橋為歇腳的地方,所以白石橋野茶館到今日還存在著。高梁橋、白石橋之間水深魚肥,柳枝拂水,獲花搖曳。很有許多湊趣的人,乘船飲酒,放乎中流,或船頭釣魚,白石橋野茶館便更熱鬧起來。
清茶館
清茶館專以賣茶為主,也有供給各行手藝人作「攢兒」、「口子」的。凡找某行手藝人的,便到某行久站的茶館去找。手藝人沒活干,到本行茶館沏壺茶一坐,也許就能找到工作。清茶館也有供一般人「搖會」、「抓會」、「寫會」的,也有設迷社的,也有設棋社的。例如圍棋國手崔雲趾君,曾在什剎海二吉子茶館,象棋國手那健庭君,曾在隆福寺二友軒,全是清茶館的韻事。
茶酒館
茶館賣酒,規模很小,不但比不過大酒缸,連小酒鋪都比不上。茶酒館雖然賣酒,並不預備酒菜兒,只有門前零賣羊頭肉、驢肉、醬牛肉、羊腱子等,不相羼混。凡到茶酒館喝酒的,目的在談天,酒是次要的了。

熱點內容
欲屋宅小說閱讀網 發布:2025-08-12 07:05:25 瀏覽:649
最新的穿越架空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12 07:05:18 瀏覽:799
小說推薦男主重生愛女主 發布:2025-08-12 06:53:06 瀏覽:690
人魚末日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12 06:46:19 瀏覽:60
校園神級少年親校花小說 發布:2025-08-12 06:43:40 瀏覽:251
推薦文科學霸小說 發布:2025-08-12 06:41:32 瀏覽:349
湛清言情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8-12 06:35:14 瀏覽:227
好看的商場小說完本推薦 發布:2025-08-12 06:31:19 瀏覽:280
男主後宮肉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12 06:29:39 瀏覽:518
短劍小說txt免費下載 發布:2025-08-12 06:29:07 瀏覽: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