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聽書 » 明湖居聽書晚清四大

明湖居聽書晚清四大

發布時間: 2023-10-12 06:35:29

❶ 明湖居聽書的關於此書

《明湖居聽書》節選自《老殘游記》第二回,原題為「歷山山下古帝遺蹤,明湖湖邊美人絕調」。作者清末劉鶚,(1857~1909)筆名鴻都百煉生。《老殘游記》借一個不願做官、奔走江湖行醫的名士老殘,在游歷途中的所見所聞,揭露了當時官吏昏庸殘暴的行徑,反映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也表現出作者支持革命運動,主張維新圖強、科學救國的政治態度。這部小說刻畫人物、描寫自然景物比較生動形象,在語言運用和表現手法上頗具特色。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論這部作品:「敘景狀物,時有可觀。」《明湖居聽書》便是「可觀」的一節。記敘文中縱使記述靜物,有時也要加入動態的敘述,以增加情趣。《明湖居聽書》是很典型的例子。
「明湖居聽書」故事緣由是這樣的:老殘來到濟南府(今山東濟南),在高升店住下。第二天上街遊玩,見那牆上貼了一張黃紙,居中寫著「說古書」三個大字,旁邊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不知是什麼事情。路上聽得兩個挑擔子的說道:「明日白妞說書,我們可以不必做生意了,來聽書吧。」又聽得鋪子里板台上有人說到:「前次白妞說書是你去的,明兒書應該我去了。」一路行來,街談巷議,大半都是這話,心中很詫異。回到店裡向茶房打聽這件事,茶房介紹說:這說鼓書,用一面鼓,兩片梨花簡,名叫「梨花大鼓」,演說一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沒什麼稀奇,自從王家出了白妞、黑妞兩姐妹就不同了。這白妞名叫王小玉,是天生的出奇人物,十二三歲就學會了說書的本事。她有一副好嗓子,又吸收了京腔、崑腔小調種種腔調,運用到大鼓書的調兒里,經過二三年工夫,創造出了梨花打鼓的新調,「竟至無論南北高下的人,聽了她的說書,無不神魂顛倒」。明兒上午一點鍾開唱,如上午十點鍾去,便沒有了座位,要聽還要早去。老殘聽了茶房的話,也不甚相信,次日九點鍾便去明湖居聽書。可以說,在節選的這部分文字之前,作者已為白妞說書作了渲染鋪墊,那屬「耳聞」;進入課文之後,則屬「目睹」了。
《老殘游記》(劉鶚)、《官場現形記》(李伯元)、《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吳趼人)、曾樸的《孽海花》。並稱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❷ 明湖居聽書描寫白妞運用了什麼手法

運用了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關於白妞描述如下:

一路走著,一路盤算,只聽得耳邊有兩個挑擔子的說道:「明兒白妞說書,我們可以不必做生意,來聽書罷。」又走到街上、聽鋪子里櫃台上有人說道:「前次白妞說書是你告假的,明兒的書,應該我告假了。」一路行未,街談巷議,大半都是這話,心裡詫異道:「白妞是何許人?說的是何等樣書,為甚一紙招貼,侵舉國若狂如此?」信步走來,不知不覺已到高升店口。

「自從王家出了這個白妞、黑妞妹妹兩個,這白妞名字叫做王小玉,此人是天生的怪物!」

「旁坐有兩人,其一人低聲問那人道:「此想必是白妞了罷?」其一人道:「不是。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她的調門兒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還不曉得差多遠呢!她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她的好處人學的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你想,這幾年來,好頑耍的誰不學她們的調兒呢?就是窯子里的姑娘,也人人都學。只是頂多有一兩句到黑妞的地步。若白妞的好處,從沒有一個人能及她十分里的一分的。」

分析:白妞出場之前,作者先以戲園的盛況、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和觀眾的議論來烘托白妞演唱的高超技藝。

先寫戲園的盛況:白妞說書本來是下午一點才開始,可是老殘進園子時,才不過十點,這個大戲園子已經坐得滿滿的了,他好不容易花了二百個錢,才弄了一條短板凳,在人縫里坐下,到十一點,那些一向等他們到齊了才准開演的官員們,也都提前著了便衣,帶著家人,陸續來了,不到十二點鍾,幾張空桌俱已滿了,還不斷有人來,只好搬張短凳,安插在夾縫中。

來的人有當地官員,有生意人,也有讀書人。

來的人有的彼此招呼,有的高談闊論,有的嘁嘁喳喳,什麼話都聽不清楚。

(2)明湖居聽書晚清四大擴展閱讀

《明湖居聽書》節選自《老殘游記》第二回,原題為「歷山山下古帝遺蹤,明湖湖邊美人絕調」。作者清末劉鶚,(1857~1909)筆名鴻都百煉生。

《老殘游記》借一個不願做官、奔走江湖行醫的名士老殘,在游歷途中的所見所聞,揭露了當時官吏昏庸殘暴的行徑,反映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也表現出作者支持革命運動,主張維新圖強、科學救國的政治態度。

這部小說刻畫人物、描寫自然景物比較生動形象,在語言運用和表現手法上頗具特色。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論這部作品:「敘景狀物,時有可觀。」《明湖居聽書》便是「可觀」的一節。記敘文中縱使記述靜物,有時也要加入動態的敘述,以增加情趣。《明湖居聽書》是很典型的例子。

「明湖居聽書」故事緣由是這樣的:老殘來到濟南府(今山東濟南),在高升店住下。第二天上街遊玩,見那牆上貼了一張黃紙,居中寫著「說古書」三個大字,旁邊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不知是什麼事情。

路上聽得兩個挑擔子的說道:「明日白妞說書,我們可以不必做生意了,來聽書吧。」又聽得鋪子里板台上有人說到:「前次白妞說書是你去的,明兒書應該我去了。」一路行來,街談巷議,大半都是這話,心中很詫異。

回到店裡向茶房打聽這件事,茶房介紹說:這說鼓書,用一面鼓,兩片梨花簡,名叫「梨花大鼓」,演說一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沒什麼稀奇,自從王家出了白妞、黑妞兩姐妹就不同了。這白妞名叫王小玉,是天生的出奇人物,十二三歲就學會了說書的本事。

她有一副好嗓子,又吸收了京腔、崑腔小調種種腔調,運用到大鼓書的調兒里,經過二三年工夫,創造出了梨花打鼓的新調,「竟至無論南北高下的人,聽了她的說書,無不神魂顛倒」。明兒上午一點鍾開唱,如上午十點鍾去,便沒有了座位,要聽還要早去。

老殘聽了茶房的話,也不甚相信,次日九點鍾便去明湖居聽書。可以說,在節選的這部分文字之前,作者已為白妞說書作了渲染鋪墊,那屬「耳聞」;進入課文之後,則屬「目睹」了。

《老殘游記》(劉鶚)、《官場現形記》(李伯元)、《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吳趼人)、曾樸的《孽海花》。並稱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明湖居聽書

❸ 河大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6課《明湖居聽書》的教案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作者用生動的感受和形象的比喻表現人物的方法。

2.學習場面烘托、人物映襯、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3.感受傳統藝術的魅力。

【課文提示】

1.劉鶚,清代學者,被海內外學者譽為「小說家、詩人、哲學家、音樂家、醫生、企業家、數學家、藏書家、古董收藏家、水利專家、慈善家」。

2.本文節選自《老殘游記》。《老殘游記》,是我國十大古典白話長篇小說之一,中國四大諷刺小說之一。魯迅將《老殘游記》和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曾樸的《孽海花》,並稱為晚清的四大譴責小說。

【正音正字】

鶚 髻 鏦 棰 羯 遽 皓 熨 霍

【積累詞語】

抑揚頓挫 入耳動心 不絕於耳 粗布衣裳 毫無分別 鴉雀無聲

暗暗叫絕 千迴百折 轟然雷動 餘音繞梁 三日不絕

【朗讀課文】

【課文分析】

這篇文章,是按照說書人出場先後的順序來寫的。

第1段,先介紹一個彈三弦的男人的形態、技巧。這名男子長相醜陋,但氣質沉靜;一出台貌不驚人,彈奏三弦也無人留神聽,後來用輪指,才看出其功力不凡,叫好聲不絕於耳,仍壓不下琴聲,這的確是很高的境界。但這才是開場鑼鼓。

第2段,寫黑妞的出場和演出效果,也是先抑後揚。黑妞的出場,衣著打扮,並無驚人之處,取琴彈唱,只是一般聲響,直到後來,才漸漸顯出她的真本事。從「羯鼓一聲」 響起,到「以為觀止」,極言黑妞彈唱的美妙,已經不亞於白居易《琵琶行》中對彈唱技藝的'描寫。不料黑妞也是陪襯,是為描寫白妞再作鋪墊,好戲還在後面。

第3段,通過聽眾的議論,為寫白妞的高超技藝設置懸念。文章先讓觀眾誤以為黑妞即白妞,誇贊她的技藝高不可比。一句「黑妞是白妞教的」,說明白妞遠遠超過同門學藝的姐妹。接著再議論黑妞唱是「可學」的歌唱,而白妞則是「不可學」的天籟神韻。最後說以賣唱為生的人只能學到黑妞的一點兒,而黑妞則是學白妞的,白妞的水平,真是神乎其神。這段議論層層追加,登峰造極。

第4、5段,是正面寫白妞說書,這是文章的重頭戲。先寫白妞登台,也是貌不驚人。但一舉一動,一顧一盼,竟然使觀眾為之傾倒,正是未曾出聲,光是眼神就攝人心魄。後來寫白妞說書時,作者運用大量新穎的、貼切而形象的比喻。

第6段,把對白妞的誇贊再推進一層,即借一個懂得音樂的湖南少年之口,把白妞的高超技藝加以既理性,又十分誇張的總結。唯有理性的分析,才使誇張可信。

文章極善於運用鋪墊和襯托的手法刻畫主要人物,如以琴師襯托黑妞,以黑妞襯托白妞。而每一個段落里又有鋪墊襯托,層層而上,達到登峰造極的效果;作者還善於使用側面描寫手法,通過觀眾的議論,感受演唱者的成功;作者也善於用形象的比喻來寫聲音。聲音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要寫好聲音,一般離不開形象。如用「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來寫白妞的高音部,將聲音的魅力渲染到極致,與歐陽修的《秋聲賦》、白居易《琵琶行》可謂異曲同工。

【課外作業】

1. 完成「學習建議」。

2. 通過圖書館、網際網路,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課時

【朗讀課文】

【思維訓練】 (根據學生情況,選擇若干討論)

1. 「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著兩丸黑水銀」,這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它們的作用是什麼?

2. 「滿園子里便鴉雀無聲,比皇帝出來還要靜悄得多呢,連一根針掉在地下都聽得見響」,這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它的作用是什麼?

3. 最後一段是什麼描寫?它的作用是什麼?

4. 作者把白妞的演唱與登泰山聯系起來。這二者的聯系點在哪裡?

5. 本文以寫聲音為主,聲音看不見摸不著,而讀來十分真切。請你找出例句說明原因。

6. 文章描寫白妞的聲音有什麼變化?它們有什麼作用?

7. 觀看白妞的表演,台下聽眾的感覺有什麼變化?它們有什麼作用?

【課外預習】

1. 讀一遍《可愛的地球》,掃除文字障礙。

2. 大概理解新課文的內容,思考「學習建議」。

❹ 魯迅認為我國晚清有四大譴責小說分別是哪幾個人的小說

1、 《老殘游記》及作者劉鶚。
《老殘游記》共20回,署名洪都百煉升。主人公是老殘,他是一個不願做官的名士,他奔走於江湖替人治病。在老殘的游歷中,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塗炭人民的社會現實。書中暴露了當時丑惡的政治現實,特別是比較真實地揭露了貌似「清官」實為酷吏的猙獰、可鄙的面目。魯迅先生把本書和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曾樸的《孽們海花》並稱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作者劉鶚(1857——1909),字鐵雲,江蘇丹徒人,研究過數學、水利學,曾在上海行醫、經商。1888年黃河鄭州段決口,他參加治理黃河,因功升任知府。庚子後,因向俄軍買太倉儲谷賑濟飢民而遭彈劾,以罪流徙新疆,不久死在那裡。
2、 簡介課文。
首先指定同學讀課文的自讀提示,明確閱讀要求;說明晚清四大譴責小說和作者。然後在註解的基礎上,補充介紹如下:
《明湖居聽書》節選自《老殘游記》第二回。作者清末劉鶚,筆名洪都百煉生。《老殘游記》借一個不願做官、奔走江湖行醫的名士老殘,在游歷途中的所見所聞,揭露了當時官吏昏庸殘暴的行徑,反映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也表現出作者反對革命運動,主張維新圖強、科學救國的政治態度。這部小說刻畫人物、描寫自然景物比較生動形象,在語言運用和表現手法上頗具特色。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論這部作品:「敘景狀物,時有可觀。」《明湖居聽書》便是「可觀」的一節。
「明湖居聽書」故事緣由是這樣的:老殘來到濟南府(今山東濟南),在高升店住下。第二天上街遊玩,見那牆上貼了一張黃紙,居中寫著「說古書」三個大字,旁邊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不知是什麼事情。路上聽得兩個挑擔子的說道:「明日白妞說書,我們可以不必做生意了,來聽書吧。」又聽得鋪子里板台上有人說到:「前次白妞說書是你去的,明兒書應該我去了。」一路行來,街談巷議,大半都是這話,心中很詫異。回到店裡向茶房打聽這件事,茶房介紹說:這說鼓書,用一面鼓,兩片梨花簡,名叫「梨花打鼓」,演說一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沒什麼稀奇,自從王家出了白妞、黑妞兩姐妹就不同了。這白妞名叫王小玉,是天生的出奇人物,十二三歲就學會了說書的本事。她有一副好嗓子,又吸收了京腔、崑腔小調種種腔調,運用到大鼓書的凋兒里,經過二三年工夫,創造出了梨花打鼓的新調,「竟至無論南北高下的人,聽了她的說書,無不神魂顛倒」。明兒上午一點鍾開唱,如上午十點鍾去,便沒有了座位,要聽還要早去。老殘聽了茶房的話,也不甚相信,次日九點鍾便去明湖居聽書。可以說,在節選的這部分文字之前,作者已為白妞說書作了渲染鋪墊,那屬「耳聞」;進入課文之後,則屬「目睹」了。

❺ 急需《明湖居聽書》的原文!!!

原文:

話說老殘在漁船上被眾人砸得沉下海去,自知萬無生理,只好閉著眼睛,聽他怎樣。覺得身體如落葉一般,飄飄盪盪,頃刻工夫沉了底了。只聽耳邊有人叫道:「先生,起來罷!先生,起來罷!天已黑了,飯廳上飯已擺好多時了。」

老殘慌忙睜開眼睛,楞了一楞道:「呀!原來是一夢!」 自從那日起,又過了幾天,老殘向管事的道:「現在天氣漸寒,貴居停的病也不會再發,明年如有委用之處,再來效勞。

目下鄙人要往濟南府去看看大明湖的風景。」管事的再三挽留不住,只好當晚設酒餞行;封了一千兩銀子奉給老殘,算是醫生的酬勞。老殘略道一聲「謝謝」,也就收入箱籠,告辭動身上車去了。

次日清晨起來,吃點兒點心,便搖著串鈴滿街蜇了一趟,虛應一應故事。午後便步行至鵲華橋邊,雇了一隻小船,盪起雙槳,朝北不遠,便到歷下亭前。止船進去,入了大門,便是一個亭子,油漆已大半剝蝕。

亭子上懸了一副對聯,寫的是「歷下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上寫著「杜工部句」,下寫著「道州何紹基韋」。亭子旁邊雖有幾間房屋,也沒有甚麼意思。

復行下船,向西盪去,不甚遠,又到了鐵公祠畔。你道鐵公是誰?就是明初與燕王為難的那個鐵鉉。後人敬他的忠義,所以至今春秋時節,土人尚不斷的來此進香。

到了鐵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見對面千佛山上,梵字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綠的碧綠,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楓夾在裡面,彷彿宋人趙千里的一幅大畫,做了一架數十里長的屏風。

正在嘆賞不絕,忽聽一聲漁唱,低頭看去,誰知那明湖業已澄凈的同鏡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裡,顯得明明白白,那樓台樹木,格外光彩,覺得比上頭的一個千沸山還要好看,還要清楚。

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卻有一層蘆葦,密密遮住。現在正是開花的時候,一片白花映著帶水氣的斜陽,好似一條粉紅絨毯,做了上下兩個山的墊子,實在奇絕。

出處:出自清末劉鶚的《老殘游記》中的《明湖居聽書》。

(5)明湖居聽書晚清四大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劉鶚會撰寫《老殘游記》一書,原本是為了幫助朋友.在義和團亂後沒幾年,京曹中有沈虞希與連夢青二人,因素與天津日日新聞的方葯雨為友。

一日,沈虞希偶將朝中事告知方葯雨,方氏將其揭露於報端,清廷獲悉後大為震怒,嚴辦泄密之人,且株連甚廣,沈氏被逮杖斃,連夢青倉皇遁走上海,連氏到上海後,家財盡失,無以為生,只依賴賣文糊口。劉鶚知其人孤介,不願受人資助,因此動筆寫小說送他,以增加其稿費收入。

劉鶚的寫作動機本為助人,但他生當亂世,目睹國事糜爛,再加上自己一生事業上的失敗以及政治理想的幻滅,《老殘游記》事實上也是他個人情感的寄託。

他曾在書中自敘:「吾人生今之時,有身世之感情,有國家之感情,有社會之感情,有宗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洪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殘游記之作也。

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由此可知,《老殘游記》為當時中國社會之縮影,更是作者一部以文字代替哭泣的著作。

❻ 《明湖居聽書》作者簡介

《明湖居聽書》選自劉鶚的小說《老殘游記》第二回。《老殘游記》共二十回,署名洪都百煉生。小說中主人公老殘是一個不願做官的名士,他手搖串鈴,奔走江湖替人治病。作者借老殘之游歷,記敘其「言論見聞」,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這種黑暗統治下,人民被塗炭的社會現實。暴露了當時丑惡的政治現實,特別是比較真實地揭示了一些所謂「清官」實為「酷吏」的猙獰,可鄙。魯迅先生把這部作品與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和曾樸的《孽海花》並稱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劉鶚,字鐵雲,江蘇人。1888年因治理鄭州段黃河有功升至知府。庚子(1900)年,他買谷賑濟北京飢民,後因私售倉粟罪流放新疆,不久死在那裡。

❼ 初二年級上冊語文期中《明湖居聽書》知識點

初二年級上冊語文期中《明湖居聽書》知識點1

全文共9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描寫說書前書場的盛況。書場盛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觀眾多,到得早。「說書」十二點半鍾以後才開始,可是「不過十點鍾」,戲台前的「一百多張桌子」,「已經坐的滿滿的了」,以至「老殘看了半天,無處落腳,只好袖子里送了看坐兒的二百個錢,才弄了一張短板凳,在人縫里坐下」;有的人甚至餓著肚子早早地趕來占個座位,使得戲園子里竟然有一二十個賣燒餅油條的。二是觀眾身份多樣,代表性廣。有「做生意」的,有「讀書人」,還有許多官員以及他們的家人。三是氣氛熱烈。有人在進場,有人在找座,有人在打招呼,有人在說閑話,有人在叫賣叫買,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指向,即聽白妞說書。

第二部分(3—5段),描寫琴師、黑妞的精彩表演和人們的反應。首先是琴師演奏三弦子,初不覺怎樣,「只是到了後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挑若有幾十根弦,幾百個指頭,在那裡彈似的」,很有特色。再是黑妞說書,從衣著打扮寫到動作表情,進而描寫黑妞的演唱清脆宛轉,高低徐急,富於變化,既有「字字清脆,聲聲宛轉」「或緩或急,忽高忽低」的直接描述,又有「新鶯出谷,乳燕歸巢」的生動比喻。然後是觀眾的議論,知情懂行的觀眾將黑妞和白妞進行比較,「他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他的好處人學得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突出了白妞說書技藝的高超,為白妞的出場作了鋪墊。

第三部分(6—8段),著力描繪白妞高超的說書技藝。這是課文的描寫重點。第6段描寫了白妞的衣著相貌、動作表情,特別用特定鏡頭描繪了白妞「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著兩丸黑水銀」,是那樣清澈純凈,明亮潤澤,美麗傳神。第7段寫白妞說書歌聲的高亢,第8段寫歌聲的低回和變化。這兩段描寫白妞說書的全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聲音初不甚大——聲音越來越高,回環轉折,雄渾高亢,字轉悠揚——聲音陡然一落,迴旋激盪——聲音悠遠、細弱——聲音揚起、諸聲並發——突然收結。作者在描寫白妞說書的節奏時,運用了很多貼切生動的比喻,使讀者能藉助實體形象來感受到聲音的美,讓人們體會到白妞技藝的高超。

第四部分(9段),以觀眾的議論來點明白妞說書的藝術魅力。

初二年級上冊語文期中《明湖居聽書》知識點2

劉鶚(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說家。譜名震遠,原名孟鵬,字雲摶、公約。後更名鶚,字鐵雲,又字公約,號老殘。署名「鴻都百煉生」。漢族,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寄籍山陽(今淮安楚州)。劉鶚自青年時期拜從太谷學派李光(龍川)之後,終生主張以「教養」為大綱,發展經濟生產,富而後教,養民為本的太谷學說。他一生從事實業,投資教育,為的就是能夠實現太谷學派「教養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屢敗屢戰、堅韌不拔,太谷學派的思想可以說是他的精神支柱。

《明湖居聽書》節選自《老殘游記》第二回,原題為「歷山山下古帝遺蹤,明湖湖邊美人絕調」。

作者清末劉鶚,(1857~1909)筆名洪都百煉生。《老殘游記》借一個不願做官、奔走江湖行醫的.名士老殘,在游歷途中的所見所聞,揭露了當時官吏昏庸殘暴的行徑,反映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也表現出作者反對革命運動,主張維新圖強、科學救國的政治態度。這部小說刻畫人物、描寫自然景物比較生動形象,在語言運用和表現手法上頗具特色。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論這部作品:「敘景狀物,時有可觀。」《明湖居聽書》便是「可觀」的一節。記敘文中縱使記述靜物,有時也要加入動態的敘述,以增加情趣。《明湖居聽書》是很典型的例子。

「明湖居聽書」故事緣由是這樣的:老殘來到濟南府(今山東濟南),在高升店住下。第二天上街遊玩,見那牆上貼了一張黃紙,居中寫著「說古書」三個大字,旁邊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不知是什麼事情。路上聽得兩個挑擔子的說道:「明日白妞說書,我們可以不必做生意了,來聽書吧。」又聽得鋪子里板台上有人說到:「前次白妞說書是你去的,明兒書應該我去了。」一路行來,街談巷議,大半都是這話,心中很詫異。回到店裡向茶房打聽這件事,茶房介紹說:這說鼓書,用一面鼓,兩片梨花簡,名叫「梨花打鼓」,演說一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沒什麼稀奇,自從王家出了白妞、黑妞兩姐妹就不同了。這白妞名叫王小玉,是天生的出奇人物,十二三歲就學會了說書的本事。她有一副好嗓子,又吸收了京腔、崑腔小調種種腔調,運用到大鼓書的調兒里,經過二三年工夫,創造出了梨花打鼓的新調,「竟至無論南北高下的人,聽了她的說書,無不神魂顛倒」。明兒上午一點鍾開唱,如上午十點鍾去,便沒有了座位,要聽還要早去。老殘聽了茶房的話,也不甚相信,次日九點鍾便去明湖居聽書。可以說,在節選的這部分文字之前,作者已為白妞說書作了渲染鋪墊,那屬「耳聞」;進入課文之後,則屬「目睹」了。

《老殘游記》(劉鶚)、《官場現形記》(李伯元)、《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吳趼人)、《孽海花》(曾樸)並稱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熱點內容
軍婚小說排行榜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5-08-01 21:37:50 瀏覽:213
妖精的尾巴小說完結排行榜 發布:2025-08-01 21:19:48 瀏覽:466
校園小說男主角叫小雨 發布:2025-08-01 20:58:20 瀏覽:817
舞林校園小說 發布:2025-08-01 20:56:54 瀏覽:1
時空系列的無敵文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01 20:52:33 瀏覽:969
校園小說翼耳釘 發布:2025-08-01 20:39:18 瀏覽:682
惑亂天下嫡女略輕狂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8-01 20:32:31 瀏覽:718
灌滿堵住宮交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8-01 20:19:21 瀏覽:717
小說sm排行榜 發布:2025-08-01 19:55:07 瀏覽:908
為什麼懶人聽書安裝 發布:2025-08-01 19:51:22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