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聽書 » 明湖居聽書的修辭方法

明湖居聽書的修辭方法

發布時間: 2023-11-26 23:09:46

『壹』 本文《明湖居聽書》中,作者對音樂的描摹極具特色,讓人如聞其聲。請你說說作者是怎樣達到這樣的效果

①作者以想像得出的形象做比喻,十分貼切地寫出聲音婉轉悠揚,穿插迴旋急促多變。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裡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是作者的想像。以看得見的事物作比喻,寫出白妞重又揚起的聲音多姿多彩,形色兼備,變化無窮。如「像放那東洋煙火」等。運用通感的修辭,以感覺來描繪聲音。如「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等。?
②飄來的是一曲如泣如訴的《二泉映月》,像夏夜裡拂過一絲清涼的風,又像山澗里淌過一泓美麗的溪。就是那簡單的兩根弦,浸透了人生的凄楚和苦澀,將悲演繹得很美。它靜靜地流過來,像灘塗上的風搖曳著的葦子。鈍鈍的一個高音,又像封凍大河上突然出現的冰裂。悠遠而深沉的旋律,感覺正踩著漸漸涼去的月色,慢慢向前,走到沒有荷花的池塘邊,走進沒有顏色的夕陽里。不是平平仄仄的錯落,只是感情的悠然傾訴,把我的耳朵叫醒,卻讓我的心沉沉睡去。(意對即可)

『貳』 《明湖居聽書》中「漸漸地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的修辭手法

「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是比喻,
「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好像有些誇張。

『叄』 《明湖居聽書》文中形容白妞的眼睛連用了四個比喻,找出並試作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如秋水:形容眼睛清澈明亮。?
(2)如寒星:形容眼睛晶瑩有神。?
(3)如寶珠:形容眼睛光彩閃耀。?
(4)如白水銀里頭養著兩丸黑水銀:形容眼睛圓溜靈動,流盼生姿。

『肆』 一個本體多個喻體的比喻句叫什麼

  1. 一個本體多個喻體的比喻句叫博喻。

  2. 博喻,就是用幾個喻體從不同角度反復設喻去說明一個本體,它不同於明喻、暗喻、借喻等等各種比喻,博喻運用得當,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運用博喻能加強語意,增添氣勢。博喻能將事物的特徵或事物的內涵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表現出來,這是其他類型的比喻所無法達到的。

  3. 博喻有兩種方式:

    ⑴用多個喻體描繪本體的一個方面。例如:「看見空際細雨似的,朝霧似的,暮煙似的飛沫升落。」(《聽潮》)上例用「細雨」、「朝霧」、「暮煙」三個喻體描繪海浪的形態,引起讀者豐富的聯想,是春雨,是曉霧彌漫,是暮煙靄靄,給人以沾衣欲濕、虛幻迷離的感覺。

    ⑵用多個喻體描繪本體的幾種狀態。例如: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春》)上例中,用「牛毛」喻春雨的細密,人們不是常說「牛毛細雨」嗎;用「花針」喻春雨的晶瑩透亮;用「細絲」喻春雨的輕柔。三個喻體合起來,寫出了春雨的多、柔、細、密的特點。

  4. 博喻實例:

    ⑴兩岸都是懸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裡去,像蓮花,像海棠葉兒,像一掛一掛的葡萄,也像仙人騎鶴,樂手吹簫……說不定你忘記自己在灕江上了呢!(楊朔《畫山綉水》)

    ⑵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開在了屋頂的灰色的瓦瓴上。如雪,如玉,如飛濺的浪花。(王蒙《春之聲》)

    ⑶"砰"一聲,郎平的一記重扣,激起了全場經久不息的歡呼聲和鼓掌聲,像海濤擊岸,像山洪爆發,像飛瀑傾瀉。觀眾們蜂擁到場子里,將一束束散發著馨香的鮮花,獻給教練、領隊和姑娘們。


『伍』 語文有一種寫作手法叫作nā niǎn,老師進一步解釋時,說道「這種句型用重復的內容相似的句式,強調

那輾。

那輾是傳統寫作技法之一,金聖嘆的友人陳豫叔提出的。它是古代博戲「打雙陸」的一種手法。作為寫作技法,金聖嘆認為,那輾是搓那和輾開。搓那就是在引出描述的主要對象和問題之後,不立即道明,而是左盤右旋,延緩事情的發展;輾開,就是在寫到快要接近矛盾的解決時,又故意停頓下來,再遠遠的宕開去,這與魏禧講的「說而不說」、劉熙載說的「上意本可接下意,卻偏不入」,是同一內涵。

那輾主要有三種方式:

1.多重鋪墊,曲徑通幽

2.抑揚結合,欲擒故縱

3.明斷暗續,另闢蹊徑

劉鶚《老殘游記》中的「明湖居聽書」一節,其預定目標是寫白妞說書技巧已臻化境,但作者並不急於「直奔」標,而是在白妞出場前,做了「多重鋪墊。文中通過挑擔人、店員、茶房的側面渲染,琴師、黑妞的陪襯,突出了白妞的演技,「逗引」了讀者的閱讀興趣,也曲折了情節,這就是那輾之妙。如果不是層層鋪墊,一開始便寫白妞說書,則「譬之以橛擊石,缺確然一聲」,「更不能多有其餘響也」。

舉例:

  1. 男生哭了,女生哭了,全班都哭了。

  2. 她面前聳立著樓房,樓房前面露出另一幢樓房的牆影。

  3. 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

『陸』 仿照 《明湖居聽書》 的手法,用比喻、同感的修飾手法,寫下對這段音樂的感受。

這個嘛,還用說嗎,自己想唄,很簡單的 隨便寫寫 只要語句通順

還有是通感不是同感.........只要含有通感的修飾手法就行了!

樓上說的是樓主問的問題嗎?自己懶 去網路復制一下就草草完事了?太不負責了。

『柒』 《明湖居聽書》描寫白妞運用了什麼手法

用「烘雲托月」發揮環境、琴師、黑妞的陪襯作用,烘託了白妞演技超群。描寫手法多變,使藝術形象感人至深,使讀者難以忘懷,同時也深化了作品的意境。

『捌』 「濃黑的悲涼」指什麼

《記念劉和珍君》中有這樣一個句子:「 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以我的最大哀痛顯示於非人間,使它們快意於我的苦痛, 就將這作為後死者菲薄的祭品, 奉獻於逝者的靈前。」其中, 「 濃黑的悲涼」用顏色「 濃黑」來修飾沒有顏色的「 悲涼」 , 大多數教師在講解時都說是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 理由是:高中語文第四冊教學參考書中《明湖居聽書》一課的「補充知識」專門介紹了「 通感」的有關知識, 在談到「 形容的通感」時說:比如魯迅先生在《記念劉和珍君》中寫道:「 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濃黑」本是客觀存在的能作用於視覺器官的現象, 魯迅用來形容主觀感覺———「 悲涼」 , 通過這感覺的互通, 就更確切地刻畫出舊社會的極度黑暗, 深化了文章的意境。這里把「 濃黑的悲涼」說成用了通感修辭是不正確的。「 通感」的說法始於錢鍾書先生的《通感》一文。 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代漢語》是這樣給「 通感」下定義的:「人們通過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和嗅覺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時, 在一般情況下, 彼此不能交錯, 但在特殊情況下, 五官功能卻能出現互相補充、互相轉化的彼此溝通現象, 這叫通感, 也叫移覺。」這個定義說得很清楚, 「通感」是感覺相通, 即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等五種具體的感覺現象彼此溝通。 而「悲涼」不屬於五種具體感覺的任何一種, 它是一種抽象的主觀感受, 也即教參「 補充資料」所說的「 主觀感覺」 , 顯然, 是不能歸入通感的。那麼, 這里究竟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呢?是移就。 移就又叫詞語移用。

熱點內容
女主胃病校園小說 發布:2025-07-25 23:10:39 瀏覽:763
免費完結小說軒轅太子 發布:2025-07-25 23:04:26 瀏覽:261
民國商人小說排行 發布:2025-07-25 23:03:35 瀏覽:584
經典小說100部言情下載 發布:2025-07-25 22:58:41 瀏覽:303
八年級的好看小說 發布:2025-07-25 22:44:30 瀏覽:643
軍隊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25 22:44:19 瀏覽:130
壞蛋是怎樣煉成的3聽書 發布:2025-07-25 22:29:25 瀏覽:723
求一本書說的是校園破案小說 發布:2025-07-25 22:22:15 瀏覽:498
穿越到外國的變身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25 22:07:39 瀏覽:420
比較有名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25 22:07:21 瀏覽: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