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聽書 » 事實聽書感受

事實聽書感受

發布時間: 2023-12-29 03:42:44

聽書感悟

不知不覺這個書單快聽完啦,說說我的聽書感受吧!

原本我是不怎麼喜歡聽書的,有幾個原因:

1.聽書容易分心,效率很低

2.聽書是聽別人消化後的感受,而我喜歡看原版書,我想我為什麼不去看原版書,要來聽別人講,「吃」有別人口水的書呢。這是主要原因

不知道你是不是跟我一樣呢?

很慶幸北大才子,超級演說家劉媛媛的這個是免費的,每天只需聽一節課,聽完就能自動返現,我就想試一下,相當於免費嘛!

很感謝我試了一下,開啟了我新的認知!

剛開始聽的時候,我聽得很用心,每節語音都要聽好幾遍,並且做好筆記,然後發表到,我感覺我是有收獲的,但是花費的時間太多了,而且就算花這么多時間,掌握的知識也不是特別全面的,只是別人提取的重點,不易於理解接受。

然後,我就開始沒那麼較勁一定要聽懂了,我每天就是早起時候花15分鍾左右聽完,一般安靜聽一遍就能了解主要信息,然後白天有空我會再聽一遍。

我聽書的目的不再是通過聽書完全讀懂一本書,而且大概了解一本書,其中的關鍵信息,遇到感興趣的再去讀原書,這樣會感覺輕松很多,效率則會高很多。

最重要的事,劉媛媛的這個書單真的特別好,都是一個主題的書,對提升認知特別有幫助。

㈡ 聽書與看書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聽書不能自己掌控節奏,但是省心,看書自己掌控節奏,獲得會更加多。

㈢ 關於聽書APP的感受總結

最近在用一個聽書產品「樊登讀書」,樊登老師講書的風格很不錯,對胃口,所以就堅持用下來了,至今用了一個多月。以下的感受都只是使用「樊登讀書」這一個產品的感受,沒有競品分析= =

學習型產品的用戶 多數有焦慮情緒,而且很關注自身的成長、關注自己有沒有取得進步。我就是因為想要督促自己持續保持學習的狀態,持續學習新知識才開始用聽書產品的。深層次的原因就是害怕跟不上、被淘汰。 焦慮是能夠驅使人努力學習的一種強大動力。販賣焦慮、巧妙地鼓動焦慮情緒可以有效地驅動學習型產品的用戶。

小總結:

要讓用戶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將「成長」「進步」轉換為具體的、可感受的形式,月度總結、年度總結是不錯的形式。短期總結重效果,告訴用戶進步了多少;長期總結重情感,走心,喚起用戶的情感共鳴(比如各種app的年度總結)

1.   方便。可以邊走邊聽,手機放口袋,戴上耳機就行。看書很難邊走邊看,又要看路又要看書容易分神,一直拿著書或者手機也有點累。

2. 有趣。樊登老師講書的風格比較吸引人,聽書既能學到知識,也是一種愉悅心情的享受。

3. 快速。通常一本書的講書音頻只有40~60分鍾,一天就能聽完,比看完一本書快很多。

小總結:

1. 聽書的一個高頻場景是移動中(走路、上下班通勤等),要考慮戶外環境(主要是環境雜訊)對聽書體驗的影響。

2. 講書人的水平是影響聽書體驗的重要因素,我會在喜歡的講書人講過的書里挑,而不是想聽某本書再去有誰講過,也就是 因人找書,而不是因書找人 。不過可能是因為樊登讀書里只有樊登老師一位講書人影響了我的習慣,需要更多求證。

1. 走路的時候聽,在室內坐著時很少聽,這時候更傾向於看書。

2. 需要隔一段時間重新聽進行復習。目前試驗隔1天重新聽效果不好,因為內容都大概記得,聽到一句我就大概知道接下來要講什麼內容了。應該依照遺忘曲線來制定復習計劃,一個音頻應該要聽上3次。

3. 聽書不會成為我主要的學習方式。原因有2個:

① 我個人更喜歡看書。聽書只是一種在我不能/不方便看書時的一種補充途徑,如果條件允許,我會選擇看書而不是聽書,因為覺得看書時自己會更投入,學到的東西更多。(只是主觀上覺得,沒有對比過看書和聽書的實際效果)

② 樊登老師看完書後按照自己的理解把書的內容重新組織並講給我們聽。這個過程是有內容損耗的:講書只會講最精華的部分,其他內容忽略,但有可能沒有講到的部分才是對我有啟發的內容;講書是對書中內容的再加工,可能某些內容被歪曲或者錯解。雖然樊登老師非常優秀,但我覺得一個人還是會有局限性的,不能每次都做出最精確的解讀。但這個時候,講書人依然是最有力的背書,一個權威的講書人能極大地打消這種聽書人的憂慮。

小總結:

1. 如何讓用戶覺得聽書能學到很多東西?其實只要用戶在聽書或者看書後有產出,就會覺得自己學到了東西。記得聽過一個案例是一些網課老師會要求學員上完課後畫思維導圖,整理上課講的內容。畫思維導圖未必就能讓學員真正掌握到知識,但能讓他們 覺得自己學到了東西 ,時間沒有浪費。所以聽完書可以設置一些小測試、小問題,讓用戶去完成,完成後用戶就會 覺得 自己是有收獲的,是能記住知識的。(雖然實際對學習的幫助很有限,因為題目要設置得比較淺顯簡單保證用戶能正確完成,但對用戶主觀感受的提升是有效的)

2. 塑造講書人的權威性可以提高用戶的信心,聽名家講書比較安心。

3. 為用戶制定合理的復習計劃(間隔時間、復習的次數,比如每周復習、每月復習等等)

1. 調好了合適的音量,但路過某個雜訊大的地方(比如工地)就會聽不清,錯過一部分內容,需要我拿出手機回拉進度條。

2. 某些不感興趣的地方想快速跳過,調進度條很麻煩:進度條區域很小,手指難操作,特別是走路的時候;不知道要調多少才剛好跳過沒興趣的部分。所以,快進15s和後退15s真的是一個很棒的功能,點擊就行,不用滑動,而且可以連擊不斷快進或者後退,操作效率飛快(交互細節棒)。

1. 一本書聽第一遍很有趣、很新奇,復習時聽第二遍、第三遍趣味性就少了。第一遍更多是探索和享受,之後重復聽才能保證真的能掌握知識,這才是學習。

2. 聽書產品的商業模式主要是內容付費,還可以往電商和線下兩個方向拓展。和聽書相關性高的商品是實體書、電子書、降噪耳機、kindle等數碼電子產品;線下可以舉辦讀書會,聚集忠誠用戶。

用戶畫像。我屬於目標感很強的用戶,聽書是為了學習,就必須保證學到東西,並且是有價值的東西。所以我會復習,而且對內容的要求比較高。是否存在其他用戶,他們聽書更多是為了放鬆和打發時間,不是很注重學習效果?學習型用戶注重有用性,會反復看;愉悅型用戶注重趣味性,追求新鮮感。兩者對內容的偏好、聽書的習慣是有不同的。

㈣ 聽書有感

最近天氣很好,暖洋洋的,房間里每天都有太陽照進來,很舒服。但我卻無法靜下心來坐在電腦前做事情,這大概就是沒有目標的原因。

過去的自己,因為很少跟人溝通交流,也很少看書,只是聽著別人說話,再選擇性的接受一些信息。這樣的習慣,導致我比較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與想法不一樣的都會選擇不相信,除非在某些時候得到認可。

比如說結婚嫁人。還在上學的時候,很多同學比較現實,選擇伴侶,更多的考慮家庭情況。當時的我覺得這樣的想法太現實,更多的是利益。在邁入婚姻以後,我發現了經濟條件對一個家庭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側面可以看出人的潛質。因為有雄厚的資本支持,家庭才會不遺餘力的培養孩子。孩子也會在這樣的環境下耳濡目染,成為強者的可能性更高。這樣的環境中,父母的底蘊也會更深厚些,看東西更遠一點。

一部分環境原因,一部分自身原因,導致我的眼界不是很大。做出選擇和最終的結果總是做不到自己想要的程度。

最近幾個月,我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聽書看書上。內容沒記住很多,但想法似乎起了一絲絲變化。現在的自己,感覺更接地氣,不再畏懼,可以坦然面對眼前的一切。

過去很多次,因為一些看不慣,不喜歡,心裡默默罵個一百遍。現在發生,我會覺得這些都是人之常情。每個人的認知不同,對待每件事的看法和態度是不一樣的,所以呈現出來的也大不相同。想要做的問心無愧,最重要的是守住本心,跟著心走。心安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這段日子的聽書,不知不覺更珍惜現在的生活,希望這樣舒服愜意的日子可以持續的更久一些。這大概就是一種看淡事事的感覺。

通過聽書,我逐漸了解了以前都沒有想過的事情。一遍一遍的聽類似的文章,我發現許多相同的地方。也逐漸找到規律,更難能可貴的是讓我知道了不管獲得什麼,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常人難以接受的苦難。同時,這些清楚的讓我知道了自己現在的艱辛是多麼的渺小。因為渺小,所以成功才會那麼渺茫。也讓我知道什麼樣的生活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樣子。

我想要的不是像那些女強那樣,站在高位上讓大家仰望。而是想和愛的人平平安安的過一生。這一生做自己喜歡的事,看著人世間的浮世年華,感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這樣的日子,再過去會更容易些,現在可能會越來越艱難。但為了能夠更好的生活,還是想努力一下。

現在雖然晚了點,但還來得及。通過看書聽書,多了解這紛繁的世界。再努力的朝著想要的生活繼續努力。

真的慶幸這一年的堅持,似乎不再在意他人的眼光,也不再胡思亂想他人的言語。想的更多的是做到問心無愧即可。那些無關的事情終有一天會隨著時間淡化,一點點消散在空氣中。

㈤ 聽書有感

2021年7月22日 星期四 晴轉雨

以前,自己對於聽書並沒有太深的感受。這個暑假因為右眼不舒服,所以有十多天無法看書,只能閉目養神。這樣的日子太難受了,於是便點開喜馬拉雅聽聽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聽的內容比較雜,有冰心的《寄小讀者》,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無言《品讀紅樓夢》,這些內容只是聽了一部分。

聽得比較完整的當屬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在讀書時就聽過這本書,有時到書店裡也會隨意翻翻,不過卻沒有留下什麼印象。

這次聽書時,自己選擇的是一個兒童版本的城南舊事,朗讀者的聲音比較貼合書中的主人公英子的聲音,其他人物在說話的時候,也能體現他們的性格特點,再加上這本小說在內容引人入勝,所以只要點開,就停不下來。

聽著書,腦海里浮現著性子的樣子,她是一個活潑可愛、天真爛漫、極富有同情心的小女孩。跟隨著英子的講述,我們似乎走進了她的生活。在這本書中,我們認識了一對可憐的母女,還認識了辛勤慈愛的宋媽,可憐又可恨的賊……不管是哪一個人物都讓我們為之牽掛。

就如在英子家做奶媽的宋媽,她勤勞肯干,可是她的命運卻很悲慘。她的老公是一個好吃懶做,嗜賭成性的人,她將自己賺的錢都給了他,讓他養孩子。誰知兩個孩子都離她而去——一個淹死了,一個被賣給了馬夫。當她知道這個消息時,她崩潰了,一時間她沉浸在悲傷中不能自拔。

宋媽其實只是那個時代的一個女性代表,在那個社會里,女人不僅得不到男人的尊重,連自己的命運都無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這樣的女性真的讓人同情。

㈥ 堅持每天聽書,我收獲了什麼




一.聽書,我的收獲


聽書改變了我。我聽的每一本書都讓我有收獲。聽書對我的改變很大,它開闊了我的視野,還糾正了我很多錯誤的想法。現在,我先把我聽過的書列出來,再把我的收獲寫出來。


我把我的一部分收獲列出來:


1.《韭菜的自我修養》


聽了李笑來老師的《韭菜的自我修養》後,我認識到做交易的周期要長,交易頻率要低。做投資要有長遠的眼光。


如果我做期貨也有他那樣的眼光和定力,我的利潤會非常豐厚!


2.《把時間當作朋友》


聽了李笑來老師的《把時間當作朋友》後,我認識到數碼產品和汽車貶值快,要買就買二手的。買二手能省下很多錢。


3.《請停止無效的努力》、《窮忙,是你不懂梳理人生》、《生命的重建》


我聽了《請停止無效的努力》、《窮忙,是你不懂梳理人生》、《生命的重建》這三本書後,認識到心理學課程對人的影響很大。這三本書的作者都是學習了心理學課程後,人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學習心理學課程能讓你了解自己,從而改變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我也要學習心理學課程。我也想了解自己。


4.《生命的重建------治癒你的身體》


聽了《生命的重建------治癒你的身體》這本書後,我認識到思想與身體的關系。每一個有害的想法都會使身體相應的部位生病。


每天覺得時間不夠用的人會產生焦慮,會很容易得偏頭痛和胃病。


5.《潛意識的力量》


聽了《潛意識的力量》這本書後,我認識到每一個思想都會產生一個結果,我要慎言慎行。我每天要對自己說積極的話。


6.《能斷金剛:超凡的經營智慧》


聽了《能斷金剛:超凡的經營智慧》這本書後,我意識到每一個行為都會對將來的結果產生影響。想要未來有好的結果,現在就要做好的行為。


無論現在自己遭遇了什麼事情,都是與自己過去的行為有關。因此,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二.聽書,我的感受


1.如果你聽書不做筆記,你很快就會忘掉


我聽了29本書,只有開始的時候做筆記。也只有做筆記的書,到現在我還記得這本書的內容和結構。其餘的書我都忘記得差不多了。我是聽過這些書,不過我都忘掉了。


經過這一次經歷,我深刻地認識到做筆記是必要的。如果你想留下記憶,你就要做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是真的。


我下次聽書要做筆記。


2.強迫自己聽完一本書是很痛苦的


強迫自己聽完一本書是痛苦的事情。一本書只有一部分的內容是自己想聽的,其餘的都是自己不想聽的。聽自己不想聽的內容真的是一種折磨,聽著聽著,我就會走神。


舉一個例子:我在聽《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這本書。我對作者的經歷感興趣,還有我想知道作者為什麼說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我只需聽完這部分內容就可以了。後面關於如何寫作的內容我不想聽。


既然不想聽,為什麼還要聽完它呢?


因為自己設定的目標是聽完33本書,那麼每一本書都要聽完。所以,我要說到做到。因此,我還是忍受著痛苦,把書聽完。


現在,我認識到是我設定的目標有問題。我沒想好細節。我沒考慮到這一點。當初我認為我要聽完一本書。


3.其實聽書跟閱讀一樣,聽自己想聽的就夠了


現在回想我的聽書經歷,其實聽書和閱讀一樣,聽自己想聽的內容就夠了。聽自己不想聽的內容會走神,聽了跟沒聽一樣。這樣做是浪費時間和精力。


以後,我聽書只聽自己想聽的內容。


聽書改變了我,改變了我很多的想法,從而改變了我以後人生的走向。聽書讓我收獲很大。聽書是輕松和容易的。聽書也可以改變你,你也試試聽書吧。堅持聽書是個好習慣,我會繼續堅持下去。原來有些事情一旦開始了以後就離成功很近了。

㈦ 超三成成年人養成聽書習慣,聽書與讀書相比,哪個對我們的影響比較大

讀書對我們的影響較大,讀書是一種主動的輸入,而聽書是一種被動的輸入。讀書會讓人勤於思考,而聽書不會。聽書只能接觸到一本書的皮毛,卻接觸不到一本書的實質和內涵。讀書應該是一件慢慢的事情,而不是功利的事情。我們還是應該培養孩子閱讀的好習慣,這個是都無法替代的。而聽書只能作為補充。因為它畢竟只是聽。
雖然聽書方便快捷可以是孩子的“閱讀量”變大,但是也有很多顯而易見的缺點:1、聽書是一種快餐文化,他很適合現在節奏快的社會,但是孩子的成長是不應該快的,而是應該慢下來的。去沉澱的。2、聽書中都是濃縮了一本書的精華部分,把基本的故事梗概講清楚,而很多的細節就不得不刪減掉。而且有些書之所以經典就在於它的細節,情景描寫的動人到位。去掉之後就失去了原本的味道。孩子聽完一本書也只是知道了這邊書的梗概,對於更細致的東西,更值得思考的東西他都沒有領悟到。3、文字的美麗與魅力是事物都無法替代的。只有徜徉在文字的世界中,多和文字打交道,孩子才能真正增強文學素養和寫作水平。

㈧ 聽書和讀書的感受

近來,我喜歡上看小說和聽小說這兩件事。聽書是在喜馬拉雅平台,用的是月會員,追了三部小說,《大奉打更人》、《上門龍婿》、《遮天》。看的小說是莫言和賈平凹的短篇小說。

我在辦公室里放一本莫言的書,在家裡床頭放一賈平凹的書。看書得有充足的時間,環境還要比較清靜,所以只有這兩個地方適合看書。

聽書就不一樣,走路、開車、做事都可以聽,場地不受限制,時間不受限制。

看書和聽書的進度不一樣,看書慢,卻可以細嚼慢咽,可以品。每天的中午,或端坐在書桌前認真地看,或躺在沙發上隨意翻閱,或泡一杯茶坐在陽台背靠陽光慵懶地瀏覽,能看多少是多少。聽書,則不一樣,點開播誦,帶上藍牙耳機,立即就能進入故事,聽書可連續播放,章節一個接一個,連續性強,如果主播講得好,往往如看電影一樣,故事中的情節、場景、人物都會在大腦里過一遍,使人如臨其境,很是吸引人,加上故事設的懸念,恨不得一口氣追到底,這樣往往是聽著聽著,就跟著主播屁股後面追劇。主播沒更新,心裡就急迫,到了關鍵的劇情不知道結果,於是忍不住去找電子小說看後面的內容。待到自己看了,怎麼都覺得不帶勁兒,再到後來想學主播樣子讀出聲,用自己的語感讀出來,可是怎麼也找不到聽書的那種感覺。所以,我就覺得當一個主播真的不容易,同樣的文字,在他播來就繪聲繪色,那種妙處就如排演了一場真人演出的戲曲或製作一部電影,還原了一個真實的事件。我真的做不到這點,平時讀課文都有點不流利,更別說達到這種境界了。

對於我們上班一族來說,聽書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

看書,然後大聲地讀,帶有感情地,帶著叮咚叮咚或小橋流水一樣韻律,那書就讀到一定的境界。

怪不得,有人寫文章都全靠嘴,手都幾乎不用。把要寫的文章讀出來,轉換成文字,再略做修改,就成了一篇有聲有色的好文章。

古人看書是要讀的,讀書的時候還要搖頭擺臀,一揚一抑,腔正字圓,朗朗上口。他們一點也不像現在的讀書人,只是默讀輕誦。我覺得,凡寫得好的書,讀起來一定順暢,就如說話一樣,而且簡潔明了,一聽就懂。

看來,練習讀書,還要先從讀開始,先學會發音,學會說話。

是不是會說話的人,學文章一定會快,學得好。反正,我覺得是這樣的。

熱點內容
言情小說女主妖媚型 發布:2025-07-21 02:22:53 瀏覽:498
閱讀校園黑幫小說 發布:2025-07-21 02:22:12 瀏覽:12
特工穿越好看小說 發布:2025-07-21 02:16:00 瀏覽:601
女主言情寵物小說 發布:2025-07-21 02:00:48 瀏覽:620
雅閣聽書網 發布:2025-07-21 02:00:12 瀏覽:825
免費國漫小說 發布:2025-07-21 01:59:34 瀏覽:930
鬼怪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發布:2025-07-21 01:57:50 瀏覽:708
經典女強重生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21 01:55:43 瀏覽:883
請花光我的錢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21 01:48:36 瀏覽:339
好看的言情虐戀小說 發布:2025-07-21 01:47:55 瀏覽: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