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聽書
1. 超三成成年人養成聽書習慣,聽書與讀書相比,哪個對我們的影響比較大
讀書對我們的影響較大,讀書是一種主動的輸入,而聽書是一種被動的輸入。讀書會讓人勤於思考,而聽書不會。聽書只能接觸到一本書的皮毛,卻接觸不到一本書的實質和內涵。讀書應該是一件慢慢的事情,而不是功利的事情。我們還是應該培養孩子閱讀的好習慣,這個是都無法替代的。而聽書只能作為補充。因為它畢竟只是聽。
雖然聽書方便快捷可以是孩子的“閱讀量”變大,但是也有很多顯而易見的缺點:1、聽書是一種快餐文化,他很適合現在節奏快的社會,但是孩子的成長是不應該快的,而是應該慢下來的。去沉澱的。2、聽書中都是濃縮了一本書的精華部分,把基本的故事梗概講清楚,而很多的細節就不得不刪減掉。而且有些書之所以經典就在於它的細節,情景描寫的動人到位。去掉之後就失去了原本的味道。孩子聽完一本書也只是知道了這邊書的梗概,對於更細致的東西,更值得思考的東西他都沒有領悟到。3、文字的美麗與魅力是事物都無法替代的。只有徜徉在文字的世界中,多和文字打交道,孩子才能真正增強文學素養和寫作水平。
2. 聽書和看書哪個感覺更好呢有好用的看小說或者聽書的軟體推薦嗎
我覺得各有各的好吧,我喜歡看書也喜歡聽書,我經常看小說看累了,也會聽一聽,書旗小說里能聽書也能看,不用兩個軟體來回跑,還費內存,這個軟體還不錯是個很好的選擇。
3. 聽書和讀書到底有沒有區別
最近開始讀書。
從對心理學感興趣開始的,然後漸漸涉及到哲學,小說一類。
也開始聽書。我自己讀書非常慢,所以常常讀完一本書需要花費很長的周期,以至於最後常常半途而廢。聽書的話,速度快了好多倍,幾天就可以聽完一本。
然後開始糾結於聽書相比於讀書是不是效果有打折,雖然自己覺得很爽,聽的時候也會精力非常集中,漏掉的部分會非常強迫症的退回去補上。但仍然不免覺得自己有作弊的嫌疑。
然後找到一篇文章,覺得說得甚是有道理,也拆穿了自己的「小把戲」,自己也覺得自己糾結這個問題很可笑。
文章中提到:
對於我們的大腦來說,讀書主要是兩個基本步驟。第一步是將看到的字「解碼」或者「翻譯」成對你有意義的文字;然後第二步是大腦對語言的加工和理解,轉化成句法、故事等等。對於聽書來說,應該就是省去了第一個步驟,而第二步的聽力理解也被一些研究證明和閱讀理解非常相像。所以一個人如果通過閱讀可以理解地很好,那麼他通過聽力也一樣可以理解地很好。
而讀書過程中的「解碼『步驟,也就是第一步,是閱讀所特有的。但是這一步驟,從我們小學五年級開始就已經成了我們的一個第二本能,所以根本不會浪費額外的腦力。
這么以來,其實聽書和讀書對於我們的大腦來說,幾乎沒有差別。
但通過這個解釋我好像總結出,我的這個「解碼」過程確實有些問題,精力不集中的時候很慢。文章說通過多讀書這個「解碼」的速度是可以鍛煉的,但是效果微乎其微。
至於其他,朗讀的質量,讀書人的音調、斷句、情感等等會不會引起聽者不適,會不會影響對文章的解讀,我覺得這個就分人了,大家自行選擇。
但是文章里說的另外一點,我也很認同,就是簡單的書,敘述類的書適合拿來聽。但是如果是需要很多思考,和反復揣摩的書當然就不適合拿來聽。這個聽不懂的時候自然無法繼續聽下去。
最後一個問題是:如果我們聽完了一本書,可不可以跟別人說我讀過這本書?
這里很有意思,我引用翻譯的原文:
威靈漢姆說:「有些人認為閱讀是一種成就,是一種榮譽,你做了一些值得尊敬的事情。」「有一種感覺,當你讀過一本書時,你做了一些值得驕傲的事,值得其他人在背後拍拍你。」然而這在他看來,是胡說八道,是小學時代的遺留物。他說:「我們知道,有很多小學教室都是這樣布置的。」「有一面讀者牆,每次你讀完一本書,你的名字旁邊就會多出一顆小星星,而且會數著你讀的書的本數。我認為成年人的這種感覺可能是……來自以前小學經歷的遺留物。」他認為,成年人這樣看待閱讀是相當可悲的。畢竟,我們成年人不能把我們讀過的書的清單換成一個免費的個人披薩。
哈哈,看完覺得自己很愚蠢,大概我糾結這問題的一半源於:我以為讀書清單可以換披薩。
4. 上一代人看紙質書,但現在的年輕人更喜歡聽書,這是為什麼呢
上一代人看紙質書,但現在的年輕人更喜歡聽書,這是為什麼呢?
這兩年來隨著電子書的盛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上了電子有聲書,傳統的紙質書籍越來越少有人看了,反而都喜歡上了電子書。筆者分析整理了相關原因如下。
一、電子書更方便。現在社會的節奏很快,年輕人的工作學習更是高效率、快節奏的。相比於傳統紙質的書籍,電子有聲書使用起來更方便。年輕人可以在工作時聽,可以在休閑娛樂時聽,可以旅行途中聽。可聽的場景很多,因此受到年輕人的喜歡。
四、電子有聲書獲取比較方便,價格也便宜。電子有聲書只需要在平台下載即可聽,或者是在平台直接聽。比起去圖書館看書或者去書店買書要方便許多,可選擇的書籍也比較多。並且一本書的價格往往比紙制書籍便宜,性價比比較高。因此受到更多年輕人的選擇。
因此綜上所述,電子有聲書自身的特點和年輕人的工作生活習慣決定了電子有聲書更受年輕人的喜歡,尤其是其獲取方便,書的類型比較多,價格又便宜,更是受到許多年輕人的鍾愛和喜歡。
5. 紙質書閱讀量下降,聽書卻成「新主流」,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紙質書閱讀量下降,聽書卻成“新主流”,對於這個現象我覺得是書記攜帶不方便的原因。
現在這現象也是時代進步的一個體現,只有時代真正進步,我們的生活方式才是多種多樣的,我們看書的方式也在改變,當我們選擇聽書之後會想讓我們看書而變得更加的方便,可以隨時隨地利用任何空間,利用我們的碎片化時間去做到讀書的一個需求,雖然現在紙質書的閱讀量下降了,但是並沒有影響大家去讀書,反而提高了讀書的效率。
6. 看書好還是聽書好為什麼兩者都有哪些利弊
通常來說,看書更好。但也不絕對是。
現代人看書,容易進入兩個誤區。
第一個是過度解讀。
就拿「紅樓夢」來說(當然,我不是刻意貶低,只是用它做個列子,也是一家之言,當不得真,看看就好)
真以為它的作者文化素養就吊炸天,超越全人類?顯然是不可能,他受限於時代,受限於對世界的認知,對情感的認知,對經濟學的認知,對科學的認知……哪怕在他的同時代,他都算不得文化素養最高的那幾個人,在評論他作品的人中,也很多比他高的,這毋庸置疑,但是……他有光環,很容易被過度解讀,立馬變得深不可測……
就像我們這個時代,五百年後,在歷史上留下來的美人,就是這個時代最出名的那幾個……最後就會被光環加成,成為「未來」的古典絕世美人,至於這些成名的美人有多美……呵呵,仁者見仁,無法評判。
第二:一目十行。
現代很多人看書,由於知識大爆炸,渠道多,書籍多,哪裡容得仔細揣摩?慢慢就養成了一目十行,看個大概,看個印象。
這兩種是極端的,也是不正確的閱讀。
看書傷眼,聽書傷耳。
聽書也是,其實很多文章或者小說是不適合聽書的,很多立意深遠,唯美感十足的文章,用聽書的方式就完全變味道了。
比如:大道爭鋒,這本小說,你去看,會覺得挺不錯的,你用聽,會覺得「這寫的什麼姬霸玩意兒」。
通常來說,口水話,白話適合聽書。
7. 現在聽書軟體有哪些啊,求推薦好用點的
我非常喜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打開聽書軟體,靜靜地品味聲音和文字的魅力。聽書可以陶冶情操,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精神上的富足。
根據我的聽書軟體使用頻率,我推薦給您的的8款聽書軟體如下:喜馬拉雅、懶人聽書、咪咕閱讀、酷我暢聽、氧氣聽書、番茄暢聽、樊登讀書、微信聽書。
1、《喜馬拉雅》
這款電台式的聽書軟體,為用戶提供廣播電台的聽覺體驗。軟體通過技術降低運行所需內存從而杜絕卡屏的情況,並邀請專業主播為每本書進行在線講解,提升用戶體驗。
微信聽書
A:軟體功能與特色:
1、該應用的有聲資源豐富,多個類型任由您選擇;
2、收聽換時長,收聽時間越久就越可享受免費待遇;
B:軟體亮點
數萬優質音頻節目:數萬精品節目隨意聽,歷史人文、時事觀點,在這里都能發現。
用音頻號表達自己:可以開通音頻號,發表音頻節目,讓世界聽到你的聲音。
以上8款聽書軟體都是我自己使用過非常好用的,您可以下載看看效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