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丹小說全文閱讀
⑴ 有關風土人情散文三篇或與杭州季節有關的古詩詞五首 謝謝啦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這是描寫春天西湖的景色,白沙堤就是現在的白堤了。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這是描寫夏天西湖中荷花的景色,凈慈寺就是凈寺,現在雷峰塔下。
《西湖》
[宋]歐陽修
菡萏香消畫舸浮,使君寧復憶揚州。
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
這是描寫秋天西湖的景色。
《梅花》
[宋]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這是描寫西湖邊的孤山(現有孤山公園)上梅花的景色,時間應該在冬天或者早春。(林逋當年隱居杭州孤山)
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
[宋]蘇軾
天欲雪,去滿湖,樓台明滅山有無。
水清出石魚可數,林深無人鳥相呼。
臘日不歸對妻孥,名尋道人實自娛。
道人之居在何許?寶雲山前路盤紆。
孤山孤絕誰肯廬?道人有道山不孤。
紙窗竹屋深自暖,擁褐坐睡依園蒲。
天寒路遠愁僕夫,整駕催歸及未晡。
出山回望雲木合,但見野鶻盤浮圖。
茲游淡泊歡有餘,到家怳如夢蘧蘧。
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後難摹。
⑵ <天藍色的彼岸>中的雅丹簡介。好的追加100分,今天回答的加300分
約伯記》里說:海中的水絕盡,江河消散乾涸。人也是如此,躺下不再起來,等到天沒有了,仍不得復醒,也不得從睡中喚醒。這是關於死的一段描寫。 我看這本英國人寫給少兒的書,在一家陽光燦爛的咖啡店的露天座位里。眼前走過形形色色的成年人。最起碼在外表上來,他們都顯得健康而強壯。而Alex Shearer的主人公哈里,是一個被卡車撞死的小男孩。我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會得到父母或者身邊環境帶給他的關於死亡的啟蒙。得到愛或其他知識的啟蒙很重要也很容易。但死亡是大智慧。並且通常是禁忌的話題。所以我覺得寫這本書的作者,一定有她可被尊敬的地方。 哈里試圖回到活著的世界,見到他的學校,家庭,他所曾經愛過和恨過的人。這一趟在現實中不可能存在,但在小說里持續行進的旅途,對他來說,彷彿是抵達某個地方的必然進階。他因此而循序漸進地發現生命的真相。包括獲得所有他還未曾來得及長大及成熟起來的心智。比如對生活細微感受的留戀和珍惜,對感情的諒解及寬恕,以及學會如何去愛與告別。 當我們活著的時候,享受季節輪回,食物,繁花似錦,各種氣息及味道,與人的感情,互相親吻的溫柔,哭泣,以及情慾歡愉……細微至一陣突然撲到面龐上的風,青翠綠葉上跳動的明亮陽光,愛人皮膚上的溫度變化,一杯午後咖啡的烘焙清香,都會讓心輕輕盪漾。 是。這就是我們的生。這所有的時間蔓延,幽微瞬間,帶來的光亮,使我們有耐心在落寞的世間繼續忍耐和行走。所有的人都清楚,一旦離開這光亮,開始渡河,走到對岸,吞噬我們的將只是沉寂黑暗。它剝奪人的一切意識。它沒有歸途。因為它就是歸宿。我見到過的死亡,是一個人肉體的徹底停頓。因為這停頓,他所有的愛恨,需索,貪戀,失望,以及苦心經營都失去意義。曾經他做過任何事情,說過的任何話,似乎都只是在為這肉體服務。為這肉體的慾望和無助,與時間做抗衡。但在他死去的時候,他獲得的平靜,使他身邊的人,與之一樣得到超脫。常常,我們會因為見到最愛的人的死亡,而感受到他在內心深處的與時間共存的意義。並且,我們因此而蛻變。 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會希望自己能夠不死,或者根本就不去考慮這個問題:在某一天自己會死。所以他們肆無忌憚地生活。印象最深的事,是城市患了傳染疾病的時候,所有的人在假象中的死亡逼近的時刻,才開始想到給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打電話,問候他們,彼此說出溫暖的語言。 有些人甚至辭職,遠走高飛,第一次明白過來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或者第一次想去真正地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善待自己真正喜歡的人。 死亡的真相,原是有巨大的力量可以震懾和控制我們。除非我們當它不存在。並且忽視和誤解它。 但它是這樣緩慢,寂靜,或者突兀,直接和粗暴。我們與它之間的關系完全不對等。無從探測,並只能接受支配。但死,不會是生的一個對立面。它與生之間的關系,彷彿是彼此映照在一面鏡子中的影像。沒有差異。彼此包括。並且無時不刻在互相觀望和對峙。 我曾經閱讀一本法國人寫的薄薄的小書。書名就叫《死亡》。書的末段說,如果我們只熱愛生命而不熱愛死亡,那是因為我們並不真正熱愛生命,這種說法絕對沒錯。 而我讀完這本關於藍色彼岸的書,覺得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其實是他們對待死亡的態度。他們如何面對死亡的命題,決定了他們會如何選擇對待生命的方式。就是如此。 我相信,這種說法也不會有錯。 所以這本書的意義不僅僅是對孩子。它的純真簡朴的道理,一樣適用於成人。 ————安妮寶貝
小男孩哈里因一起車禍去了另一個世界,正排隊等待著前往下一站——天藍色的彼岸。他死了,但他仍掛念著自己的爸爸、媽媽和姐姐,還有老師和同學們,他迫切希望能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心聲,卻又不知如何傳達,直到有一天,他碰上了一個叫阿瑟的幽靈,阿瑟帶著哈里偷偷溜回人間。哈里見到了久違的親人和朋友,他向他們作最後的告別,向他們表示歉意和愛……
自此,一個天真善良的小男孩開始了對他短暫一生的追憶和尋找。
我們到了。我不知道怎麼用語言把它說出來,真的。我們到達了「天藍色的彼岸」的盡頭,看到了絢麗多彩的夕陽,太陽落在天藍色的海面上,我從沒有見過那麼清澈,那麼廣闊的大海。
我們就站在岸邊,下面就是大海。但它不是真正的海,跟你活著的時候見到的大海一點也不一樣。不是水,而只是一種力量,怎麼說呢,是偉大的生命海洋——我想。
我站了一會,回味著阿瑟媽媽剛才說的話。我要再生了。我不再是一個幽靈了。我要再生了。我已經活在人們的思想和記憶里,我做的每一件事情,說的每一句話都留在了人們心中。但現在我要再生了,和以前不是截然的不同,不過就算不同也一樣,沒有多大關系。
我開始涉水了,成為天藍色海洋的一部分,我不再是我了,我將獲得新生,成為新的思想、新的人,成為他們的一部分。
我想,這也許不是什麼壞事。
我想到了爸爸和媽媽。想起爸爸在廚房裡對媽媽說的話,他希望再要一個孩子。我想說不定他們真能那麼做。
那麼,或許——我現在已經成為天藍色海洋的一部分了——我的一部分也會進入那個新生兒。當然那個小孩肯定是他自己,但他或許有點像我,就一點點像我,加入了一點點哈里。
你知道我是怎麼想的嗎?我想,那個小男孩(或者是個小女孩)會跟著爸爸、媽媽和雅丹一起長大。我想,當這個小嬰兒大一點了,他開始會爬,會走路,會說話。那時,媽媽就回轉過頭,對爸爸說:「嘿,你說的沒錯。我也是這么想的。他讓我不那麼思念哈里了。」
等他再大一點,能明白些事兒了,他們就會告訴他,他還有一個他沒有見過面的哥哥。他們會說:「你會喜歡他的,他也會喜歡你。你和他一樣有意思,你們倆呀。對,你一定會喜歡你哥哥哈里的。你一定會的。」
他會的。
我也會的。
阿瑟和他媽媽已經消失了。
我能聽見海浪的聲音,但我什麼也看不見,或許這只是我的幻覺。
我想,我剛才聽見阿瑟和他媽媽說再見了。我想,我就在剛才甚至還跟他們揮手致意了。我的記憶和思維在逝去,它們正消失在「天藍色的彼岸」中,就像鳥兒飛向廣闊的天空。
我就在這兒,站在岸邊,看著那深沉而美麗的天藍色。
我站在這里努力地想,就像我在雅丹房間里移動鉛筆時那樣努力地想。我想我能想到的一切,想把它們都發送出去,就像電台廣播發送信號一樣,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收到我的電波,這樣他們就都能知道我的想法了。
我想把我的故事告訴其他人。不是每一個人都會這么做的,真的。不是大多數普通人都會這么做。人們生生死死,沒有人講述他們自己的故事。他們不這么做,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很普通,別人對此是不會感興趣的。但我不這么想。我希望每一個人都知道我的故事。
現在,是我說再見的時候了。再見了,你們當中的每一位。如果你在繁忙的馬路上騎自行車,一定會小心的,對吧?盡量加倍的小心。低頭檢查你的鞋帶前,一定要先下車,交通事故可能隨時發生,這是真的。
好了,我該說再見了。再見了,爸爸、媽媽和雅丹,還有那隻貓,阿爾特。這輩子我過的不錯。我知道它短了點,但別為我難過。我很好。我只是為我死後還活著的人們難過,因為我的死讓他們太傷心了。
但是,聽著,還有一件事,你要知道,你必須不能怕——死。你看看我就該知道了,我雖然有時真的是很難受,但總的來說那真的不算什麼。老實說,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一件事情都已經發生了,你還怕它做什麼呢?所以不用害怕。沒關系的,不用害怕。不要為我們死去的人難過,我們都很好。當你加入到我們的行列當中時,你也不用擔心,因為一切都很好,沒有關系。
⑶ 武俠小說
燕寒光傳奇(風雪載英雄) 目錄
第一卷 風雪載英雄 序篇 第一章 手攜刀器 第二章 青衫壯士 第三章 戈壁頭陀
第四章 褐衣高人 第五章 柳藤破箱 第六章 頂擎紅日
第七章 雅丹魔城 第八章 琵琶鐵指 第九章 薩拉木湖
第十章 紫騮良駒 第十一章 軍師紫鏡 第十二章 懷中女子
第十三章 明眸丹唇 第十四章 神氣凝聚 第十五章 舉手退敵
第十六章 孔雀河谷 第十七章 碧海翠山 第十八章 阿誰采葯
第十九章 回鶻王子 第二十章 四大壇主 第二十一章 泉珠之秘
第二十二章 高昌王庭 第二十三章 大漠古都 第二十四章 離幻寶劍
第一卷 風雪載英雄 正傳 第二十五章 煉養真氣 第二十六章 綠葉翠袍 第二十七章 金光閃閃
第二十八章 照現量鏡 第二十九章 慟哭冰峰 第三十章 天荒綠草
第三十一章 白雲上卧 第三十二章 蟄龍八抓 第三十三章 十魔九難
第一卷 風雪載英雄 之三 第三十五章 美女畫師 第三十六章 串珠少女 第三十七章 凝翠垂碧
第三十八章 紅顏珠雅 第三十九章 玩弄泉水 第四十章 白玉頸項
第四十一章 分外嫵媚 第四十二章 青龍銜珠 第四十三章 密謀調遣
第四十四章 婀娜多姿 第四十五章 幻翳善誘 第四十六章 五彩繽紛
第四十七章 拔舌剜眼 第四十八章 紫袍急騎 第四十九章 烏肝兔髓
第五十章 勇斗雪豹 第五十一章 美眸香腮 第五十二章 情竇初開
第五十三章 黑發魔女 第五十四章 空中轉輪 第五十五章 絲繩絕技
第五十六章 鐵甲騎兵 第五十七章 獅子群舞 第五十八章 初次出手
第五十九章 獅王被擒 第六十章 吐露隱秘 六十一章 剖腸掘腦
六十二章 千言萬語 六十三章 不翼而飛 六十四章 青龍貶謫
六十五章 煉神之偈 第六十六章 一陽來復 第六十七章 微細魔障
第六十八章 白虎青龍 第六十九章 神氣抱一 第七十章 冰天雪地
第七十一章 龜茲貫公 第七十二章 幽腸素頸 第七十三章 萬山之祖
第七十四章 金丹玉液 第七十五章 離幻劍法 第七十六章 知我音否
第七十七章 吐納珠玉 第七十八章 知幻即離 第七十九章 玄珠峰頂
第八十章 辟穀胎息 第八十一章 神功驚人 第八十二章 石榴花園
第八十三章 紅瑩汁液 第八十四章 異口同聲 第八十五章 白旗白幡
第八十六章 初戰魔軍 第八十七章 孔雀女王 第八十八章 玉女哀慟
第八十九章 綺語濫調 第九十章 綠衣巫師 第九十一章 白衣道姑
第九十二章 神龍火珠 第九十三章 火澤暌違 第九十四章 火焚魚島
第九十五章 西海火獄 第九十六章 焉耆海龍 第九十七章 梨花已謝
第九十八章 漢石唐碑 第九十九章 蒲類古海 第一百章 撞天撞地
第一百零一章 心亂如麻 第一百零二章 貧子迷家 黃葉止啼 第一百零三章 貧子迷家
第一百零四章 此身是客 第一百零五章 慕王劍寺 第一百零六章 雀離之戰
第一百零七章 白虎情偽 第一百零八章 黑鷹剪翅 第一百零九章 龜茲城破
第一百一十章 息之深深 第一百十一章 風雪玉人 第一百十二章 寧戎寧否
第一百十三章 舉劍旋舞 第一百十四章 噴花吐粉 第一百十五章 飄飛林海
第一百十六章 擋風御雪 第一百十七章 簪纓世家 第一百十八章 如露如電
第一百十九章 如是我聞 第一百二十章 驚聞秘密
⑷ 關於風土人情的散文
<<風土人情之我說 人之我說>>
出國前,聽到許多的人說,在外國,人與人的關系是冷漠的,相互間不可能有什麼更深的交往。有的只是金錢關系。所以,在國外不能期望有任何人會像我們中國人一樣的互相幫助的。
我就是帶著這樣的觀念來到了加國。
可是,在短短的幾十天時間里,接連碰上的幾件小事卻讓我的觀念動搖了。
一天, 首次乘坐多倫多的地鐵,車次方向搞不清,正一頭霧水地查地圖時,旁邊一位老外過來問道:需要幫忙嗎?我把地點告知他,他不僅在地圖上指明了我要去的地方,還一直把我帶到了站台旁。我想,要在國內,問路時還得找點看起來老實的人,否則把我指到爪哇國去也未可知啊。我還沒有唱國際歌,就有朋友來幫助我了。倘若我唱了國際歌,恐怕天下朋友將會更多了。
在地鐵里,一個小孩在臨將關門的一剎那沖進車廂,車門忽然關閉,夾住了小孩的手臂。瞬時間,車廂里幾個老外同時沖向車門,七手八腳的要拉開車門。而這時車廂里還有許多的黃皮膚的中國人,自始至終沒有一點反映,麻木不仁地似乎在看一幕電影,與自己不相乾的。更可氣的是還冷不丁的聽到一句粵語:「門不會關的,慌什麼嘛。」
其實,地鐵的車門如同電梯門一樣,有障礙就會自動打開,本不用著急的。這道理不僅中國人知道,誰都會知道的,可出於一種本能,老外們會同時搶了上去。而號稱會互相幫助的國人,不僅不表示出關懷,還要冷言冷語幾句,一付見過大世面,闖過大碼頭的架勢。看來,君子動口不動手的祖訓可謂深入國人之心的了。當然,這種事在中國國內也是司空見慣的了,不值得大驚小怪的。
加拿大是一個移民國家,它的歷史和現實都和移民的交流遷徙相關。應該說,由於這樣的移民流動,使加拿大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也使加拿大成為了發達的國家之一。
正是由於加拿大的這種特點,各種民族的大匯聚,也就形成了多種民族特色的性格特徵匯聚。
美洲的開放,歐洲的矜持,非洲的粗獷和亞洲的猥瑣,在加國表現的淋漓盡致。
在人的本性中,美洲的直率,歐洲的委婉,非洲的野性和亞洲的虛偽,在加國也是一樣的競相表現。
在與當地洋人的笑談中,居然聽到很不中聽的一個列舉:在加國最不受歡迎的人有四種:黑人、印巴人、越南人和中國人。這其中,亞洲人就佔了三個。幾個新結識的老外語重心長的告訴我,他們不願意和中國人打更多的交道,因為「中國人不講信譽,」「騙人」。
黑人的強悍粗野,自是不必說的;印巴人的神秘詭詐,這也是不必說的;越南人的土匪海盜行徑,早受到世人的鄙夷;可中國人又何處得罪了這些老外呢?
或許,這是白種人的歧視吧。
<<[散文]長白山天池>>
《中國國家地理》為山水選美。山山水水不是一句兩句能說得完的,以往148頁的雜志,在2005年第10期這里增至550頁。感謝《中國國家地理》,增頁不增價,仍是16元。雜志出來不久即告脫銷,北京是全國脫銷最早的城市之一,據說網上已拍到80多塊了,不少讀者為買不到雜志而生氣,《中國國家地理》在其網站論壇發出總固頂帖,標題是《希望大家都冷靜一些》。
《中國國家地理》列出十五組「中國最美」,按排行榜順序依次是:中國最美的十大名山,中國最美的五大湖,中國最美的五大沙漠,中國最美的三大雅丹,中國最美的五大城區,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中國最美的六大旅遊洞穴,中國最美的八大海岸,中國最美的六大瀑布,中國最美的六大冰川,中國最美的十大森林,中國最美的十大海島,中國最美的六大沼澤濕地,中國最美的六大鄉村古鎮和中國最美的六大草原。
之所以要把這排行榜依次抄下來,是發現,不知因為什麼,排行榜上,沒有江河。也許有了峽谷,就不用再說江河了。一些年來,可能只有雅魯藏布江還算干凈,也許江河只能按峽谷那樣分段看,整體上不太好說了吧。
此次評選,在最美名山方面,東北長白山入圍,但沒能進入最美十大名山之列。長白山沒有進入最美十大名山,長白山天池卻進入了最美五大湖,這讓人感到欣慰。長白山沒被選中,長白山天池卻在長白山最高處,誰也不能把它搬到平地上去,要看天池,就得到長白山上來。
翻看這期《中國國家地理》,對榜上有名的山水風景或介紹,或品評,或欣賞,都有許多文字,雜志還請了著名詩人和作家舒婷、於堅和劉亮程先生分別為廈門鼓浪嶼、蘇州老城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寫了文章。可是,就是到了長白山天池這里,在標題《長白山天池:盛怒之後的平靜》周圍,除了兩張圖片、59個字的專家評語和220多個字的說明,再就沒有什麼了。用一個現在流行的詞,這讓人有些郁悶,難道長白山天池就沒有什麼好說?可是轉念一想,又高興了,一年之中常是雲遮霧繞,冰封雪掩,登長白山是不容易的,兩千多年了,既少有文人墨客來此吟詩作賦,又沒有帝王將相來此祭天封禪,滿清皇帝雖把長白山冊封為神山,也只能在吉林市溫德亨山建望祭殿遙遙拜祭,這里沒有為人們准備下現成的語言,從自然到人文,污染還少,想說長白山天池,不太容易。
雜志中兩張長白山天池的圖片,一張是夏景,一張是冬景,由此倒也看出編輯是用了心思。冬天爬到長白山頂峰看天池,少有人能夠做到,一般人也沒有機會,有位朋友冬天裡上去過,多年後說起來還非常高興,特為此寫過一回遊記。
和許多長白山天池的圖片一樣,《中國國家地理》兩張天池圖片,一張野花點點,一張白雪皚皚,但都風和日麗,天池的水真平靜如同玻璃,紋絲不動。這樣的圖片多了,會使人產生誤會,好像白山天池總這樣好脾氣。其實,冬天看天池不容易,夏天也未必就能看到天池,2001年7月,到長白山上走了一趟,車進山門,天已暮色朦朧,高山上顯得矮了的天空已有了雨意,司機人很好,在山上時間長了,有些經驗,他提醒說,應該抓緊時間趕快到天池上去看看,如果下起雨來,一天兩天不容易晴起來,天池就會藏進雲霧中去,要想看到,幾乎沒有可能。司機說,前不久,有國家要人來,在山上住了幾天,天氣一直不好,終於什麼也沒有看到。聽司機的話,直奔天池,果然,到了天池邊,時間不長,人就冷得哆嗦,山風越來越兇猛,黑壓壓的雲霧從天池對面壓了過來,眼看著把天池就吞沒了。就在這個暮色朦朧的傍晚,我看到了和印象中完全不一樣的天池,在圍繞天池一十六峰的一峰之上,探頭往下面看去,絲毫看不出以往人們所說和圖片所顯示的平靜柔和的美,眼下的天池,陰沉沉地一動不動,好像在醞釀一個陰謀,好像要伸出手來把人拽下去,讓人感到陰森,猙獰,恐怖,非常可怕。
手上有一本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版《長白山古今攬勝》,書中介紹,滿清帝王一方面把長白山封禁起來,不許人們走進,一方面也曾派人尋找過長白山主峰,公元1644年,清世祖福臨進京後,尊「龍興之地」長白山為「長白山之神」。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四月十五日,愛新覺羅·玄燁命大臣覺羅武木訥一行四人前往長白山拜謁,「詳視明白,以便行祀禮」,同年夏,武木納等人登上長白山,到達龍潭即天池,秋天回京稟奏。但是,據考證,武木納此次拜謁並未真正見到長白山主峰,清人李廷玉在《長白山記》中說:「溯考康熙十三年,吳木納查看長白,僅至訥陰地方白山東北。」李廷玉這里的「康熙十三年」有待商榷,但他說武木訥未至白山主峰,應該是對的,雖然武木訥也看到了一潭池水,長白山中的池水卻不只一個。《長白山古今攬勝》收有武木訥拜謁長白山後寫給皇帝的呈文,文中有關長白山天池一段是這樣寫的:「山頂有池,五峰圍繞,臨水而立,碧水澄清,波紋盪漾,池畔無草木。」了解長白山的人知道,白山最高處那個天池,周圍可不是只有五峰,武木訥所見若真是長白山天池,他就是把其他十一座峰給隱瞞了。不管怎麼說,武木訥雖非故意,卻是把皇帝給騙了。
長白山天池,南北長約4.5公里,東西寬3.5公里,湖水面積9.8平方公里,水邊周長13.6公里,湖面海拔2185米,平均水深204米,最大水深373米,總蓄水量約20億立方米,是我國最高的火口湖和最深的湖泊,這是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10月版《吉林風物志》給出的數據。有人說,把一座大樓扔進白山天池,就像扔進一個火柴盒一樣。事實上比這還要大,白山天池哺育出一條條江河,它是圖門江、鴨綠江和松花江三江之源。也許可以這樣說,圖門江里小小的游魚,鴨綠江邊普通的草屋,松花江畔的大豆和高粱,都是白山天池養育的。2005年冬天,一開始以為是個暖冬,也真希望它是個暖冬,願長白山天池流水多多,用它清凈的水,洗去江河中的渾濁。
<<武漢夏夜街頭的"竹床陣">>
夏至七月以後,酷熱的夏夜把武漢市民從家中"趕"出來,不得不到街道兩旁擺竹床露宿。密密麻麻的竹床一個挨一個,老者、兒童、青年、少婦乃至姑娘都躺在竹床上,渡過一個又一個的夜晚。北方人或外地人看見少婦、姑娘身著短褲、裙子睡在街頭上,大為不解,也十分感到新鮮。然而當地人卻習以為常。
武漢是中國有名的三大"火爐城"之一,夏季氣溫高達40攝氏度左右。酷熱難耐的時間長達兩個月左右,使之形成了武漢特有的民習"竹床陣"。
2、吃粽子和賽龍舟�
吃粽子和賽龍舟是中國許多地方的風俗。然而這一習俗是因從紀念屈原而來,使得屈原的家鄉故地的湖北,此俗更甚。�
每逢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湖北各地賽龍舟、吃粽子遍及全省城鄉。只要有湖、河、江的地方,人們早早就把龍舟修整或清理好,一至初五,龍舟便紛紛下水了,一條條"黃龍"、"白龍"、"紅龍"、"青龍"劈波斬浪,箭一般前駛,鑼聲、鼓聲、吆喝聲、喝彩聲響成一片,江河兩岸觀看賽龍舟人們黑壓壓一大片,那場面實在壯觀極了。�
傳說屈原投汩羅江死後,他的故鄉鄉親秭歸人做了一個夢,夢見屈原身體消瘦了,便用箬葉包米飯做成有角的角黍(粽子),用龍舟裝上投入江中,因水中水族屬龍管,以為是龍王送來的角黍,便不敢食。這就可讓屈原食用了。這就是賽龍舟和吃粽子的由來。
�
3、荊州花鼓�
荊州花鼓原是民間窮苦人乞討謀生的"沿門花鼓"和薅草秧歌。這種"花鼓"是一人擊鼓唱詞,數人幫腔和調。�
近幾十年來,荊州花鼓已演變成獨具特色的地方花鼓戲。1955年有一位老藝人搜集記錄了花鼓戲的全部唱腔,整理出從未有過的第一套完整的花鼓音樂曲譜,並大膽地把二胡、板胡、琵琶、揚琴、竹笛、嗩吶等民族樂器用來為花鼓戲伴奏,使花鼓戲結束了"一唱眾和"和單純用鑼鼓伴奏的歷史。如今,荊州花鼓戲充滿濃郁的地方情調,唱腔悠揚、甜美、悅耳,已有《家庭公案》、《水鄉情》等幾十個劇目,既取材於湖鄉生活,又展現湖鄉風貌。在民間,男女老幼走路、勞作,不時哼唱花鼓調,也有很大的"魔力"。有人說:"聽了花鼓的喲喂喲,害病可以不吃葯!""做活不唱花鼓戲,渾身上下無力氣"。來到荊州地區,可以看到小學生放學時提著的收音機里。汽車里、商店櫃台內,播放的全是荊州花鼓戲。
4、天門"三棒鼓"
在天門、沔陽一帶,由於地勢低平、多水,往昔水災不斷,民眾身受其苦。為謀求生路,他們背井離鄉,背起"三棒鼓",浪跡四方。許多人從湖北到中國西南部、印度、伊朗、中歐、西歐等地。也有些人經廣東到菲律賓及其它東南亞國家,
他們背起的"三棒鼓"走到哪裡唱到哪裡,人們稱他們為"中國的吉卜賽人"。
5、通山山鼓�
相傳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通山山鼓,是農民在野外勞動時,邊勞動邊以山鼓伴奏、唱歌的一種民間傳統藝術。�
山鼓的形狀如戲曲中所用的小堂鼓,尺寸形制略小,鼓身兩邊安鐵環,系有牛皮帶或緞帶,便於鼓匠掛在胸前。演唱時,鼓匠右手執扦擊鼓,左手托著鼓的底部,配合用手指調節出不同的音色。一名技藝出色的鼓匠,一般能夠打出數十種節奏迥然不同、情緒各異的鼓點子。山鼓之音響亮清脆,數里之外能聞其聲。
通山山鼓主要分《挖山鼓》和《栽田鼓》兩大類。此外還有一種《山鑼鼓》。這種《山鑼鼓》除鼓匠身背一面山鼓外,腰間還掛有一面銅鑼,左手執鍾打鑼,右手拿扦擊鼓。
山鼓的曲調與地方語言結合緊密,節奏性很強,加上旋律高亢激昂,質朴熱烈,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是一種活躍勞動場面的藝術形式。1988年湖北省民間音樂舞蹈電視比賽中,通山縣改編的節目《喜耘禾》山鼓,榮獲銀杯獎。
6、崇陽人的老風習�
鄂南崇陽縣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由於遠離大城市,鄉民們保持了許多民間傳統老風習。當青年男女嫁娶成婚時,打造的傢俱樣式仍按古老的形式 。如睡覺的木製床為古式雕木的花床,床四周有雕花桿,床前面雕花板上方,有三層雕"滴水沿",床下前方有三層踏板。床入口處僅僅只留可兩人並坐的"口子",床兩頭和後面用整塊木板釘死。這種講究的崇陽花床,實在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習俗了。�
此外,熱情待客的崇陽人給客人泡的茶是花椒鹽巴家焙茶,吃的菜是大塊肉、大塊魚、紅苕粉絲、煎豆腐四大菜。一寸來寬、二三寸長的大塊煙熏肉,令城裡人食一、兩塊就足夠了。��
7、鄂西土家風情�
鄂西毗鄰湘西、貴北和川東南,居住著數十萬土家族居民。他們有著富有特色的生活習俗。獨特、鮮艷的服飾。土族居民,特別是青年人,服飾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如男青年,頭上纏著一條長長的青頭巾,外面上衣往往是白布上鑲寬大的藍邊,傳統布扣、褲子比較寬大。女青年,其頭巾則是彩色布巾,上衣或紅或綠,但領口、背肩、袖口、下擺等處都鑲有美麗花紋的邊帶布。手上戴著金或銀制的手鐲。
山歌。唱山歌是青年土族男女中不可缺少的本領,有些上了年紀的土族人山歌也能唱上"一大籮"。在曲折蜿蜒的山道上,在田間、茶場、農舍、土塘旁,常常可聽到陣陣悠揚的山歌傳入耳中。更有山歌男女對唱,山族青年以這種形式來表達自己對對方的愛慕之心。木葉傳情。土族青年用口含一青青的木葉,吹出美妙、動人、委婉的聲音。這聲音就是動人的情歌。小小的一片樹葉,僅為男女傳情表達出心聲。 文章來自青藤文學網:http://www.7cd.cn,轉載請保留版權!
這三篇 中外 山水 風土人情 都涉及到了
你用的時候可以有所取捨 選擇需要的段落 刪減你以為沒用的
希望能幫到你
最後 祝春節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