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為家小說全文閱讀答案
Ⅰ 七年級語文測試題及答案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我們經常接觸到試題,通過試題可以檢測參試者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一份什麼樣的試題才能稱之為好試題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測試題及答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語文基礎知識(共12分)
1、下列加點字的讀音無誤的一項是()(2分)
A、撩起(liāo)沼澤(zhǎo)強迫(qiáng)污穢(huì)
B、書塾(shú)嫉妒(jì)熾痛(chì)宰割(zǎi)
C、宿儒(sù)抽屜(tì)哺育(bǔ)難堪(kān)
D、衣襟(jīn)訕笑(shàn)乾脆(chuì)深邃(suì)
2、下列書寫有誤的一項是()(2分)
A、義憤填膺忘乎所以雜亂無章氣沖鬥牛一反既往
B、無暇及此層出不窮馬革裹屍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C、狼狽不堪一瀉萬丈荒草萋萋興高采烈恭恭敬敬
D、死而後己人聲鼎沸抽抽搭搭來勢洶洶浩浩盪盪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四字短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2分)
A、無論是高深莫測的星空,還是不值一提的灰塵,都是大自然惟妙惟肖的藝術品。
B、慶祝「六一」的晚會上,倆小朋友模仿的小品讓我們都忍俊不禁地開懷大笑。
C、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拉幫結派地賣弄清脆的喉嚨。
D、一旦產生小的靈感,我們就應當相信它的價值,並鍥而不舍地把它發展下去。
4、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2分)
A、中國體育健兒鬥志昂揚,一舉囊括了13枚金牌中的11枚,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
B、電門一關,就可以阻止電流不再進來。
C、過去這個學校不執行「學生以學為主」,所以學生的學習水平很低。
D、凡事要依靠群眾,否則就做不成什麼大事。
5、下列有關文學常識表述有誤的一項是()(2分)
A、《未選擇的路》是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寫的一首詩,作者常被稱為是「交替性詩人」。
B、《福樓拜家的星期天》作者是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他被稱為短篇小說巨匠,代表作有《項鏈》、《羊脂球》等。
C、《木蘭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
D、《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魯迅,代表作有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6、下列有關課文內容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2分)
A、《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結構嚴謹,作者總領全文後,先表現聞先生「學者的方面」,後表現聞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下半部分之間,用了總承上文和總起下文的句子,使銜接緊密,過渡自然。
B、《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在這首詩中,詩人以勸說的口吻含蓄抒情,闡明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之時要關於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未來是幸福、美好的。
C、《最後一課》這篇小說以普法戰爭為背景,著重刻畫了主人公小弗郎士、韓麥耳先生的形象,表現了法國人民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D、《黃河頌》詩人借歌頌黃河,歌頌我們的民族,激發廣大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勇的氣概和堅強的決決心保衛黃河,保衛祖國!
二、古代詩文閱讀與積累(共18分)
7、古詩文默寫。(8分)
(1)憑君傳語報平安。
(2)夜發清溪向三峽。
(3)雲從窗里出。
(4)此夜曲中聞折柳。
(5)側面描寫木蘭戰功顯赫的句子是。
(6)運用誇張,描寫木蘭矯健的雄姿和行軍的迅速的句子是。
文言文閱讀:
司馬光好學——《三朝名臣言行錄》
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絕編,迨能倍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8、對下列加點的文言實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2分)
A、患記問不若人(擔心)邑人奇之(對……感到驚奇)
B、迨能倍誦乃止(等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C、或在馬上(有的人)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完成)
D、溫公嘗言(曾經)當塗掌事(通「途」,道)
9、下列加點的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2分)
A、其所精誦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B、迨能倍誦乃止蒙乃始就學
C、自以為大有所益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D、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余聞之也久
10、翻譯句子。(4分)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譯: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譯:
11、選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用力多者收功遠。B、其所精通乃終身不忘。
C、書不可不成誦。D、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三、現代文閱讀(共27分)
種春風
那天正好是立春。我拿著幾張稿費單去郵局,心情很好。
郵局裡人不多,我前面是個小夥子,正在給家裡寄錢。後面是一個七十歲左右的老人,戴副老花鏡,穿著破爛又邋遢。他肯定是來取子女們的匯款的。他手中還拿著一張報紙,我掃了一眼,是《河北農民報》,我從來沒讀過的一份報紙。
老人的外套油漬斑斑,我不由得站遠了一些,以免蹭臟自己新買的「寶姿」風衣。我正戴著MP3耳機聽歌呢,老人忽然伸出手來,我忙摘下耳機。他說:「姑娘,麻煩你幫我取張匯款單。」
我拿了一張給他,他又說:「姑娘,你能幫我寫一下嗎﹖人老了,戴上花鏡也怕寫錯。」我有點兒無可奈何,但看他懇請,也只好從命。
「寄到哪裡﹖」我問。「就照這報紙上印的地址寄吧。」他指著巴掌大的一篇文章說。
我很快看完了那則煽情的報道——原來是說某村的一個小女孩,父母去縣城賣菜的途中出了車禍,肇事司機至今沒有消息,她只好跟著80歲的奶奶生活,學費、生活費都沒有著落。
「多可憐啊!」老人說。
「騙你呢,大伯。這肯定是騙局,連照片都沒有,哪能信?」
老人很固執:「肯定是真的。以前我也寄過,人家都給回信了。你說,誰要有活著的辦法會這么求你呢﹖一定是過不去這個坎了,對吧,姑娘﹖」
我抬起頭來,打量著這個猛然打動了我的老人。他其貌不揚,甚至是寒酸的,攤開的雙手老繭重重。老人嘆口氣說:「小的時候家裡窮啊,要不是別人幫我,我肯定活不到現在。
為保險起見,我撥通了那家報社的電話,他們不僅知道老人的大名,還說,他每月都要寄錢來,他們對他非常感激。
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500元,但那天他寄出的錢是300元。我有些震驚,300元對我而言無所謂,一篇稿子而已,可對老人幾乎是傾其所有。老人說:「下個月我還要寄,讓她們祖孫倆起碼能吃上飯。」
不知為什麼,我的眼角有些濕潤,如果不是親手填寫這張匯款單,我很難相信一個也剛剛吃飽的人,正在把錢寄往一個更窮的地方。那一刻,我的心隱隱不安。一個買瓶CD香水就要花上千兒八百的女人,是越來越愛自己了,卻對他人越來越鐵石心腸。
那天,我領取的稿費將近2000元,我也要了一張匯款單,寫了同一個地址,寄去了一點兒錢。老人非常感動,一個勁地說:「姑娘,我替她們祖孫倆謝謝你!」
我連忙搖頭。哪裡用他替陌生人感謝我,我才要感謝他,那種本真的善良,喚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遺忘的東西。這個社會有時是冷漠的、斤斤計較的,但只要你敢愛、敢信任,它就會是熱情的、柔軟的`。
和老人告別後,我的心頭別樣的溫暖。外面春風乍起,心裡的春天也悄悄來了,我想起三毛的一首老歌《一畝田》:「每個人心裡一畝一畝田,每個人心裡一個一個夢……用它來種什麼?用它來種什麼?種桃種李種春風……」我很小的時候就聽過這首歌,但一直不明白,春風怎麼可以種﹖但那天我在風中走著,終於知道,春風是可以種的。(虹蓮有刪改)
12、文章劃線句「那種本真的善良,喚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遺忘的東西」中「遺忘的東西」指的是什麼?(4分)
13、文章中有好幾處地方描寫了老人的外貌,這些描寫有什麼作用?(4分)
14、寫出文中「我」感情變化的過程。(2分)
15、文章的標題「種春風」有什麼深刻含義?(3分)
塞外的春天
①說到長城外邊,古代的詩人們,常常想作永久的荒涼。「春風不度玉門關」、「春風疑不到天涯」、「三春那得桃杏花」,好像塞外是常冬常寒,除了飛沙飄雪以外,什麼都沒有。其實塞外自有動人的春天,也綺麗,也溫馨,使人熱辣辣,軟綿綿,所看到聽到的充滿了生命的愉快歡欣。
②首先報道春消息的是「啦啦」的白烏鴉,跟「嘎嘎」的長頸雁。它們回來了,也就是說真要「大地回春」了。到了「驚蟄」,蟄伏的昆蟲們可並不驚動,只是沙灘可以看見驚鴻,樹上新飛來了鳴鳩,陪襯上舊有的百靈、沙雞……天上地上,聲音色澤都起了新的變化。簡單的復雜了,素樸的絢爛了。
③「春分河自爛」,冷冰冰靜悄悄的黃河,長眠了四個月,忽然塌陷龜裂,接著流起凌來,大塊的像山,小塊的像床,有長條,有方塊,你撞我,我擠你,築成了冰壩,攔高了春水,大渠小渠,黃水湯湯,有金色鯉魚在跳躍。當家家嘗到開河魚的鮮味兒的時候,宏嘩咆哮的黃河流凌完了,平滑如鏡,皮筏子、平底船都等著下河了。
④清明確是天清日朗,可是走遍原野,也看不見一點嫩綠蘋芽。春雨貴如油,那是華北的話,要是在塞外,清明時節雨紛紛,簡直是百年不遇的事。碰到陰天,也說不定還是飄幾片白雪。杏花要到穀雨節才能看到,天氣太幹了吧,薄薄的花瓣,小小的花朵,像憔悴多病的莢人。從穀雨到立夏,世界可要劇變了。嬌艷是榆葉梅,芬芳是丁香,高雅是真珠穗,潑辣是馬蘭蘋,海棠夭桃,應有盡有,葡萄藤蘿,到處都成架。如果您立在歸綏城頭上看去,真是煙雲霧樹,家家錦綉,百花爛漫,萬紫千紅。輕浮的柳絮,精製的揚花,濫造的榆錢,隨著風,飄來飄去,自由地成堆成垛。踏上去,有的軟綿綿,有的沙沙響,可算是十分春色,布滿了人間。
⑤要想看看塞外的嬉春圖,那麼,黃昏的平沙落雁,清晨的乳鳩爭巢,當然很有意思。不過最有情趣的還是艷陽天芳草地里看牧場。時間最好在太陽剛剛西斜的當兒,成百成千的牛羊駝馬,都吃得飽欣欣地,胖油油地,各有各的美麗,各有各的精神。您看吧,有的比肩曬太陽,有的卧著說家常,有的雙雙在散步,有的成對兒比特角;有的追,有的跑,有的抱,有的跳;有三角的趣劇,有四角的笑料,有勇武的正生,有滑稽的丑角。勝利的拉開嗓子唱歌,失敗的夾著尾巴逃走。形形色色,畫不出也寫不出。這兒的愛情廣場,沒有金錢、地位、門第的問題,各自憑了先天的毛色,當下的健康,平常的人緣,一時的機智,決定成功跟失敗,大體上看,是「天地皆春,百獸率舞」。
⑥我看過幽燕的上林春色,我看過江南的草長鶯飛,這些都不能使我忘情於塞外的渠口春漲,繞郭柳煙。我參與過陝壩的「手栽楊柳三千樹」,我撫摸過歸綏的「春風十萬散榆錢」。六七年來,卻是越走越遠,越走越向南,哪裡是天上,哪裡是人間?哪裡是中原,哪裡是九邊?我怕聽嘎嘎的雁聲,因為它還是海閱天空,有去有還。我願藉春風寄語,我想請海水傳言,看飽了繁花似錦,聽夠了軟語如綿;最好是青春結伴,最快是人在春先,我希望再踏草原,我希望飛度陰山,看天青日白,萬家勝歡,埋骨在黃河灣處,大青山前。
16、本文(2)—(5)段描繪了四幅塞外春天的圖畫,分別是、黃河開凍圖、百獸嬉春圖。這四幅圖是按順序描寫的。(3分)(評分:每空1分)
17、品味、賞析下面的句子。(4分)
(1)輕浮的柳絮,精製的揚花,濫造的榆錢,隨著風,飄來飄去,自由地成堆成垛。
從詞語運用的角度說說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
(2)有的比肩曬太陽,有的卧著說家常,有的雙雙在散步,有的成對兒比犄角。
從修辭運用的角度:
18、第⑥段中「我怕聽嘎嘎的雁聲,因為它還是海闊天空,有去有還。」結合全文說說「我」為什麼怕聽嘎嘎的雁聲。(3分)
19、仔細晶讀文章最後一段劃線部分,結合全文說說該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四、名著閱讀與綜合性學習(10分)
名著閱讀
外祖母痛苦地說:「行啦,全分給他們吧,分光拿凈,省得他們再吵!」
「你給我閉嘴,都是你慣的!」外祖父個頭小,聲音卻出奇地高,震耳欲聾的。
我的母親站起來,走到窗前。背沖著大家,一聲不吭。
20、《童年》刻畫了許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我」(阿廖沙),善良樂觀的外祖母,的外祖父,貪婪惡毒的舅舅們以及快樂的「小茨岡」和執著的。(2分)
21、節選部分描繪了怎樣一種生活環境?聯系全文,你認為這對阿廖沙成長有什麼影響?(3分)
綜合性學習
材料一每年四月是我國「全民讀書月」。一個愛閱讀的民族,才能真正鑄就過硬的軟實力。
材料二湖北省著名的百歲將軍童陸生,他的健康經驗有「三樂」,即心寬為樂,讀書為樂,助人為樂。他深知讀書可以陶冶性情,延緩衰老。至今,他除了讀醫學、文學雜志外,還整理出多個詩集和回憶錄。
材料三《語文課程標准》向中學生推薦了幾十本經典必讀書目,但遺憾的是,我們常常看到許多中學生的經典閱讀只停留在根據古典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上。
22、請從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概括出一個共同的結論。(1分)
23、針對材料三中的中學生讀書現象,學校準備開展「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的主題活動。
①請你為活動擬寫一條宣傳標語。(2分)
②如果讓你去請材料二中的童陸生將軍到學校為全校師生作報告,你准備怎樣對他說?(2分)
五、書寫與寫作(共53分)
24、世上誰沒有追求?誰沒有嚮往?誰沒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許有人渴望得到理解、愛護、肯定、溫暖……也許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書、一台電腦、一張郵票、一個足球……也許渴望得到……把它寫出來吧。請以「渴望得到」為題目,選擇合適的體裁寫一篇文章,字數在600字以上。
Ⅱ 閱讀答案
7. 上面兩則選文都論述了_____________,但論述的角度並不相同。【甲】文的作者季羨林先生集畢生治學的經驗,較全面地論述了成功的各種因素,在分析比較中,強調了_________;【乙】文則從___________的角度,論述了要想取得成功,就要__________。(4分)
8. 【甲】【乙】兩則選文都引用了名人名言作為道理論據來證明作者的觀點,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9. 閱讀【甲】選文,判斷下面的詩句分別屬於王靜安"境界說"中的哪一境界。(3分)
(1)第_____境界: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2)第_____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3)第_____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10. 從【乙】選文看,成功心理學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了一些了解自己優勢所在的"基本規律",這些"基本規律"指的是什麼?請在原文上用括弧標出。(2分)
11. 請你為【乙】選文補充一個恰當的事例,用來證明其中心論點。(2分)
12. 你從這兩則選文中得到了哪些啟示?(2分)
7. 成功(成功之道) 勤奮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成功心理學(心理學) 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共4分,每空1分,意思對即可)
8. 增強論證的說服力 (2分,意思對即可)
9. (1)三 (2)二 (3)一(共3分,每空1分)
10. ( 當你看到別人在做某件事時,你心裡……而是行雲流水般地一氣呵成……)(2分)
11. 答案略。只要能扣住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列舉事例即可。(2分)
12. 答案略。能結合兩則選文或其中的某一則,談出自己得到的啟示,語言通順,即可。(2分)
Ⅲ 高一語文寒假作業試卷(附答案)
【 #高一# 導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無 為大家推薦了高一語文寒假作業試卷,請大家仔細閱讀,希望你喜歡。
一、選擇題(共15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有錯誤的一組是
A.裨益(bì)釃酒(shī)鏤刻(lòu)流觴曲水(shānɡ)
B.禊事(xì)干祿(ɡān)蜷縮(quán)馮虛御風(pínɡ)
C.溘死(kè)贖罪(shú)愀然(qiǎo)義憤填膺(yīnɡ)
D.蕈菌(xùn)商榷(zhuó)兌現(ì)便言令才(biàn)
1.D/商榷(què)便言令才(pián)
2.下列句子中沒有錯別字的一句是
A.資產者盡相誹謗他、詛咒他。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們當作珠絲一樣輕輕抹去。
B.諸君肄業於此,或三年,或四年,苟能愛惜光陰,孜孜求學,則其造詣,容有底止。
C.一個人夾在各地的市民中間,渾渾沌沌地過去,秋的意境與恣態,總賞玩不到實足。
D.我夢想有一天,悠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勝光披露,滿照人間。
2.B/A盡相—競相珠絲—蛛絲C恣態—姿態實足—十足D悠谷—幽谷勝光—聖光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低碳生活」是個新概念,所提出的卻是世界可持續發展的老問題,它了人類因氣候變化而對未來產生的擔憂,我們應提倡「低碳生活」。
②推進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的發展,有利於實現開發建設與生態保護的有機統一,有利於經濟結構,創造高效生態經濟發展的新模式。
③「大手拉小手。」在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經驗的交流會上,不少地方、學校介紹了他們的實際做法和初步成效,了群眾的這句話。
A.反應調整驗證B.反應調控印證
C.反映調整印證D.反映調控驗證
3.C/反應:機體受到刺激而引起相應的活動;事情引起的意見、態度或行動。反映:把客觀事物的實質表現出來;把情況、意見等告訴上級或有關部門。調整:改變原有的情況,使適應客觀環境和要求。調控:調節控制。驗證:通過實驗或檢驗證實。印證:證明與事實相符。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構建和諧社會,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B.據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居民收入超過GDP的增速,為收入倍增計劃釋放了積極信號。
C.漫步小徑,微風送來陣陣芬芳;環顧四周,只見一棵棵臘梅樹,正在那裡釋放幽香。
D.魯迅在小說《祝福》中的祥林嫂,只想以自己誠實的勞動來換取或維持起碼的生活。
4.A/B「據……顯示」句式雜糅,刪去「據」或「顯示」。C動賓搭配不當,「見」不能搭配「一棵棵臘梅樹,正在那裡釋放幽香」。D成分殘缺,造成主語不明,應在介詞短語「在小說《祝福》中」之後加上「塑造」一詞;或刪去「在」。
5.在①②畫橫線處填入下列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盤都是低垂的,所以有詩人贊嘆:①。可我家的這幾株向日葵初出茅廬,尚不懂得這些,②,開心而單純地笑著,就像稚氣未脫的鄉野小妹子。
A.①愈是謙虛,愈是成熟
②顧自低垂著腦袋
B.①愈是成熟,愈是謙虛
②顧自低垂著腦袋
C.①愈是成熟,愈是謙虛
②依然高昂著頭
D.①愈是謙虛,愈是成熟
②依然高昂著頭
二、填空題(每句兩空,每空1分,共8分)
6.根據前後句子按原文默寫:
⑴青青子衿,。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我有嘉賓,。(曹操《短歌行》)
⑵,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悲夫!
(王羲之《蘭亭集序》)
⑶清風徐來,。,,歌窈窕之章。(蘇軾《赤壁賦》)
三、閱讀題(共4個語段,共67分)
(一)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7—9題。(選擇題3分,共12分)
氓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於嗟鳩兮,無食桑葚!於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選自《詩經•衛風》)
7.下列各句中,對本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氓》的女主人公講述自己戀愛結婚、被虐和無端遭棄的婚戀悲劇,滿腔憤懣。
B.「於嗟女兮,無與士耽」是女主人公在三年婚嫁生活中得出的痛苦經驗和教訓。
C.「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黃而隕」,隱喻女子容顏的由美而衰。
D.氓戀愛時「信誓旦旦」,變心則為錢財已得,「以爾車來,以我賄遷」即可為證。
7.D/變心是因為女子色衰,以及氓品行不好。「以爾車來,以我賄遷」是當時的婚俗。
8.《氓》三處寫到「淇水」,任選其中二處所寫「淇水」,賞析其作用。(4分)
答:
8.①《氓》三處寫到淇水,所寫淇水有實有虛,它成了一場悲劇婚姻的見證。②談婚論嫁時,送子涉淇,淇水喻示了愛情的纏綿;③遭棄歸途中,淇水濕帷,淇水暗合了婚姻的變故;④歸家靜思時,淇水有岸,淇水反襯了悲劇的寬廣。(答一處2分)
9.簡要賞析《氓》中女子的形象。(5分)
答:
9.《氓》中女子是一場悲劇婚姻中的棄婦。(1分)她美麗多情,敢於追求美好的婚姻生活;(2分)她勤勞堅強,勇敢地面對婚變而向不專一的愛情訣別。(2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選擇每題3分,翻譯題6分,共18分)
游褒禪山記
王安石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後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於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節選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余與四人擁火以入擁:持、拿
B.夫夷以近,則游者眾夷:平坦
C.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舍:房舍
D.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相:幫助
10.C/舍:築舍定居。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B.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
C.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D.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1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說到後洞「游歷艱難」的一組是
①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②其下平曠,有泉側出
③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
④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
⑤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⑥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⑥
12.B/②寫前洞;⑤寫「我」還有力量游歷,火把還足夠照明;⑥寫華山洞命名的原因。
1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項是
A.作者認為要到達奇偉、瑰怪和非常之觀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中志最重要。
B.文章指出探求只要盡了志與力,即使不能到達險遠、非常之境,也沒有什麼可悔的。
C.作者贊美古人求思之深之廣的治學精神,旨在批評當時淺嘗輒止的浮泛不實的學風。
D.平坦和近旁處,游覽的人就會多;比喻如此去治學,其學問當然就難有深度和廣度。
13.C/文章沒有直接「批評當時淺嘗輒止的浮泛不實的學風」。
1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⑴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3分)
譯文:
⑵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3分)
譯文:
14.⑴探詢洞的深度,就是那些喜好游歷的人也不能窮盡。(問、深、窮、)⑵我也後悔自己跟隨他們因而不能窮盡游洞的快樂。(亦、隨、極)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題。(共18分)
故都的秋
郁達夫
⑴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台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鍾聲。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說到了牽牛花,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色最下。,還要在牽牛花底,教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⑵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想起秋來的點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後,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並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
⑶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因為北平處處全長著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聽得到的。這秋蟬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像是家家戶戶都養在家裡的家蟲。
⑷還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樣。
⑸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來了。一層雨過,雲漸漸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陽又露出臉來了;著著很厚的青布單衣或夾襖的都市閑人,咬著煙管,在雨後的斜橋影里,上橋頭樹底去一立,遇見熟人,便會用了緩慢悠閑的聲調,微嘆著互答著的說:
「唉,天可真涼了-----」(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長。)
⑹「可不是嗎?一層秋雨一層涼啦!」
⑺北方人念陣字,總老像是層字,平平仄仄起來,這念錯的歧韻,倒來得正好。
⑻北方的果樹,到秋來,也是一種奇景。第一是棗子樹;屋角,牆頭,茅房邊上,灶房門口,它都會一株株的長大起來。像橄欖又像鴿蛋似的這棗子顆兒,在小橢圓形的細葉中間,顯出淡綠微黃的顏色的時候,正是秋的全盛時期,等棗樹葉落,棗子紅完,西北風就要起來了,北方便是塵沙灰土的世界,只有這棗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國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也沒有的GoldenDays。
⑼有些批評家說,中國的文人學士,尤其是詩人,都帶著很濃厚的頹廢色彩,所以中國的詩文里,贊頌秋的文字特別的多。但外國的詩人,又何嘗不然?我雖則外國詩文念得不多,也不想開出賬來,做一篇秋的詩歌散文鈔,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詩人的集子,或各國的詩文的Anthology來,總能夠看到許多關於秋的歌頌與悲啼。各的大詩人的長篇田園詩或四季詩里,也總以關於秋的部分,寫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見有感覺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於秋,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的。不單是詩人,就是被關閉在牢獄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會感到一種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於人,何嘗有國別,更何嘗有人種階級的區別呢?不過在中國,文字里有一個「秋士」的成語,讀本里又有著很普遍的歐陽子的《秋聲》與蘇東坡的《赤壁賦》等,就覺得中國的文人,與秋的關系特別深了。可是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國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2016高中生寒假專題】
(節選自郁達夫《故都的秋》)
15.作者描寫故都的秋景,為什麼要詳寫故都舊院的秋?(6分)
答:
16.⑴~⑻段寫故都「清、靜、悲涼」的秋景,作者都有著怎樣的心境?請據文意用三個關鍵詞概括。(6分)
16.閑靜落寞蒼涼
17.文章末了,第⑼段有關秋的詩文的議論,有哪些作用?(6分)
答:
17.內容擴展:中外寫秋的詩文都悲秋也頌秋,且寫得出色而有味道。情感歸結:有情趣的人類,對於秋總是一樣的情難自已。文化淵源:中國文士最能領略北國之秋的深味。(答對兩個要點即可。)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題。(共19分)
講故事的人•母親
莫言
我獲獎後,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榮,但我的母親卻無法分享了。
她的骨灰,於1994年埋葬在村莊東邊的桃園里。去年,一條鐵路要從那兒穿過,我們不得不將她的墳墓遷移到距離村子更遠的地方。掘開墳墓,棺木已經腐朽,母親的骨殖,已經與泥土混為一體。我們只好象徵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從那一刻起,我感到,我的母親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訴說,就是對母親的訴說。
我是母親最小的孩子。記憶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著家裡的一把熱水瓶去公共食堂打開水。因為飢餓無力,失手將熱水瓶打碎,我嚇得要命,鑽進草垛,一天沒敢出來。傍晚,我聽到母親呼喚我的乳名。我從草垛里鑽出來,以為會受到打罵,但母親沒有罵我也沒有打我,只是撫摸著我的頭,口中發出長長的嘆息。
記憶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是我跟隨著母親去集體的地里撿麥穗,看守麥田的人來了,撿麥穗的人紛紛逃跑。母親是小腳,跑不快,被捉住,那個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個耳光。她搖晃著身體跌倒在地。看守人沒收了我們撿到的麥穗,吹著口哨揚長而去。我母親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臉上那種絕望的神情讓我終生難忘。多年之後,那個看守麥田的人成為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在集市上與我相逢,我沖上去想找他報仇,母親拉住了我,平靜地對我說:「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
記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個中秋節的中午,我們家難得地包了一頓餃子,每人只有一碗。正當我們吃餃子時,一個乞討的老人,來到了我們家門口。我端起半碗紅薯干打發他,他卻憤憤不平地說:「我是一個老人,你們吃餃子,卻讓我吃紅薯干,你們的心是怎麼長的?」我氣急敗壞地說:「我們一年也吃不了幾次餃子,一人一小碗,連半飽都吃不了!給你紅薯干就不錯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滾!」母親訓斥了我,端起她那半碗餃子,倒進老人碗里。
我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跟著母親去賣白菜,有意無意地多算了一位買白菜的老人一毛錢。算完錢我就去了學校。當我放學回家時,看到很少流淚的母親淚流滿面。母親並沒有罵我,只是輕輕地說:「兒子,你讓娘丟了臉。」
我生來相貌醜陋,村子裡很多人當面嘲笑我,學校里有幾個性格霸蠻的同學甚至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親對我說:「兒子,你不醜。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裡?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變美。」後來我進入城市,一些很有文化的人在背後甚至當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親的話,便心平氣和地向他們道歉。
我母親不識字,但對識字的人很敬重。我們家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只要我對她提出買書買文具的要求,她總是會滿足我。她是個勤勞的人,討厭懶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為看書耽誤了幹活,她從來沒批評過我。有一段時間,集市上來了個說書人。我偷偷地跑去聽書,忘記了她分配給我的活兒。為此,母親批評了我。晚上,當她就著小油燈為家人趕制棉衣時,我忍不住地將白天從說書人那裡聽來的故事復述給她聽。起初她有些不耐煩,在她心目中,說書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務正業的人,從他們嘴裡冒不出什麼好話來。但我復述的故事,漸漸吸引了她。以後每逢集日,她不再給我排活兒,默許我去集上聽書。
很快的,我不滿足復述說書人講的故事了,我在復述的過程中,不斷地添油加醋。我的聽眾,也不僅是我的母親了。母親在聽完我的故事後,有時會憂心忡忡地,像是對我說,又像是自言自語:「兒啊,你長大後會成為一個什麼人呢?難道要靠耍貧嘴吃飯嗎?」我理解母親的擔憂,因為在村子裡,一個貧嘴的孩子,有時會給自己和家庭帶來麻煩。我在小說《牛》里所寫的那個因為話多被村裡人厭惡的孩子,就有我童年的影子。我母親經常提醒我少說話,她希望我能做一個沉默寡言、安穩大方的孩子。但我說故事的能力,又帶給了她愉悅,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後來,在《豐乳肥臀》這本書里,我肆無忌憚地使用了與我母親的親身經歷有關的素材,書中母親情感方面的經歷,則是虛構或取材於高密東北鄉諸多母親的經歷。書的卷前語上,我寫下了「獻給母親在天之靈」的話,這本書,實際上是獻給天下母親的。
(摘自《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在瑞典文學院的演講》,有刪節)
18.下列對演講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莫言講故事常運用荒誕的敘事手法,開篇講述「母親的骨殖已與泥土混為一體」,就有點魔幻現實主義的味道。
B.講故事的人講述母親,其中半碗餃子給了「乞討的老人」的故事,從行動和語言上真切表現了母親善良的性格。
C.母不嫌兒丑,在母親看來,我的「鼻眼不缺,四肢健全」就是美的了。母親如此開導我去平和地面對艱難歲月。
D.對我的成長,母親深陷矛盾中,她不願我將來「靠耍貧嘴吃飯」,卻又支持我看書,甚至聽任「我去集上聽書」。
E.這篇演講,並非「肆無忌憚地使用了與我母親的親身經歷有關的素材」,故事看似平常,卻蘊含著做人的道理。
19.童年的一次失手,成了「記憶中最早的一件事」。「最早」有深意嗎?請簡要說明。(4分)
答:
19.深意:對幼時失手打碎熱水瓶母親卻沒有打罵「我」感到意外而有了早且深刻的記憶,(2分)同時,第一次直覺了母親教育兒子的寬嚴不誤。(2分)
20.母親為什麼說「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談談你的理解。(4分)
答:
20.是同一個人,(1分)但眼前的是白發老人,不復是麥田看守人;(1分)母親教育孩子忘掉仇恨,學會寬容。(2分)
21.「母親淚流滿面」,是什麼原因?請簡要分析。(6分)
答:
21.「我」多算了買白菜老人一毛錢事小,卻關乎人品,(3分)一是貪小便宜,(1分)二是少同情心,(2分)因此母親痛苦萬分。
四、作文(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木匠想退休,與妻兒共享天倫之樂。老闆捨不得他的好工人走,要他幫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答應了,但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出的是粗活。房子建成了,老闆把門鑰匙遞給他,說:「這房子是我給你的禮物。」老木匠驚呆了。
生活是自己創造的。早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子,為什麼不做到呢?
請你聯系現實生活進行思考,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不得抄襲。
22.審題參考:
好工人老木匠,因為要退休了,要與妻兒共享天倫之樂了,在建最後一座房子的時候心不在焉而出了粗活,他得到的是一幢經自己的手而粗製濫造的房子!生活中我們又何嘗不是
Ⅳ 八年級語文第一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一、基礎知識及運用。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⑴眩目( ) ⑵諦聽( ) ⑶參差( ) ⑷勾勒( )
⑸璀璨( ) ⑹顛簸( ) ⑺深湛( ) ⑻哈達( )
⑼膾炙人口( ) ⑽砭骨( ) ⑾烙印( ) ⑿钁頭( )
2.根據拼音寫漢字
⑴qú塘峽( ) ⑵miǎo小( ) ⑶bān lán( ) ⑷連zhuì( )
⑸xián熟( ) ⑹tián雅( ) ⑺安mì( ) ⑻wēi yí( )
⑼shān然淚下( ) ⑽zhù守( ) ⑾繁yǎn( ) ⑿gōu火( )
⒀溝hè( ) ⒁qíng天柱( ) ⒂容光huàn發( )
⒃萬里tiáo tiáo( ) ⒄分道揚biāo( ) ⒅雜tà( )
3.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⑴最難得的,是在三峽中絕不容易見到的幾十株瀟灑的竹子,石崖上還倒懸著不少的紅色紫色的花。
瀟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古鎮悠遠的歷史和繽紛的現實,都盪漾在被竹篙和木櫓攪動的水波之中。
盪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那是一片被老钁頭和暴風雨剝奪得缺少生命之色缺少植被的黃土高原。
剝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小松鼠跳向樹下長椅上坐著的退休老人或外國遊客,跳上他們的股掌,小天使小精靈似的,享受他們的愛撫和麵包之類的賞賜。
股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沒有錯別字的一句是( )
A.乘電梯耳膜受著強壓,降落下來立即墜入喧囂。
B.忽而,一座斜拉橋,一隻躺卧的豎琴赫然出現,甲蟲們爭先恐後地跑上去,被一隻看不見的大手彈成了音苻和旋律,美麗動聽。
C.這是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
D.村裡的人見一方小院競收拾得這么干凈,都誇母親能幹。
5.在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或短語
①____________________似的張著巨眼的汽車沖馳而過,泥水濺污我的衣服,也濺及我的項頸。
②到黃龍池了,好涼爽的地方!水從上面分散而下,掛了許多________________。
③太陽好像__________________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後,終於沖破了雲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紅得非常可愛。
④已經將近兩年了,我心裡埋著這題目,像____________________,時時茁長著鑽出地面的慾望。
6.根據提示,請補充完整下列本單元中所引的古詩詞
① , ,相看兩不厭, 。
②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 。
7.異旁造詞:就是用不同的偏旁造詞,有的是形旁,有的是聲旁,造起來困難許多。不過,這正是接受考驗的時候。加油!(後面有提示,幫助你聯想)
①正月( )( )(說服法官的最好方法)
②木心( )( )(忙完了)
③骨禾( )( )(古時候的讀音真好笑)
④女非( )( )(事前的熱身操)
⑤亡石( )( )(事多人少的時候)
⑥咸射( )( )(受人幫忙就會脫口而出的話)
8.人物成語:有一類成語是含有人物的,如愚公移山、塞翁失馬、孟母三遷等。現在,請填寫下列成語中的人物。
⑴( )( )自薦 ⑵( )( )追日
⑶( )( )才盡 ⑷( )( )補天
⑸( )( )再世 ⑹( )( )效投
⑺( )門弄斧 ⑻助( )為虐
⑼成也( )( ),敗也( )( )
⑽( )( )( )之心,路人皆知
⑾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 )( )( )
9.依照例句,在下面橫線上把句子補充完整(每句補寫不得起過10個字)
例句:苦難是磨煉人格的最高學府。 , 。
二、閱讀下面的小說,完成1017題。
漫遊這個世界
王 蒙
小小寰球,有機會轉他幾圈還是有意思的。
生逢改革開放的盛世,自1980年起,本人有幸看了看世界。這十幾年,我訪問美國五次,義大利四次,德國兩次,日本兩次,新加坡兩次,澳大利亞兩次,蘇聯、英國、法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波蘭、匈牙利、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土耳其、紐西蘭、泰國、馬來西亞、約旦、埃及各一次,途經並逗留過的還有西班牙和希臘。此外,去過香港兩次,又在去年冬天去了台灣。很有意思,世界真奇妙。
世界又是很大。北半球的秋天正是南半球的春天。北京的正午恰是美國的子夜。你講這種語言,他講那種語言。你的錢他不用。你的法律管不到那裡。在這個國家和地區不方便說的話,到了另一個國家和地區卻變成了老生常談。在這里覺得很重大很嚴肅乃至很驚心動魄的事情,到了他那裡只不過是笑談。世界並不是只你一家,正如不是僅你一人。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免得坐井觀天,鼠目寸光,自吹自擂,固步自封,夜郎自大,作繭自縛,畫地為牢,再進一步就會是自欺欺人,抱殘守缺,痴人說夢,倒行逆施,一會兒盲目崇洋,一會兒又是盲目排外反正中國這方面的成語多得是,而我們這方面的教訓大概比成語更多。承認世界的多元性才能進行與外部世界的交流,並從中有所獲得,有所長進。
世界又是很小,彼此影響,相互之間的關系愈來愈密切。一家一本難念的經,和平的問題,發展的問題,環境的問題,進步與為進步而付出的代價,社會福利的必要性與副作用,工業文明的成就與困擾,民主的必要與民主的麻煩,道德的必要與道德的解體,傳統與現代的對接與撞擊人類的困境,其實是共同的與共通的。
世界各國是互為參照的。對任何一個國家的游覽哪怕僅僅是游覽都是極好的啟迪,又是極好的超脫和消釋。有一些關上門百思難得其解、令人頭痛欲裂、只覺得爆炸在即的問題,拿到另一個參考系數的范圍一看,實在是小菜一碟。
所以我們的古人已經知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重要。心胸開闊與狗肚子雞腸就是不同。理念不同,氣質也不同。行事不同,作文也不同。關上門稱王稱霸與風物長宜放眼量的風格迥然不同,其不同也如白晝之與黑夜。那些狹隘者實在是太苦了,太可悲了。
旅行很辛苦,也很快樂。旅行很神氣也很緊張。旅行很舒服也很危險不止是治安或者交通。
然而我還是喜愛漫遊。我喜愛舊金山的金門大橋。我喜愛波士頓教堂玻璃上的反光。我喜愛俯瞰佛羅倫薩的全景。我喜愛在倫敦的聖詹姆斯公園喂鴿子。我喜愛在策勒尼安海峽游泳。我喜愛在檳榔嶼的街頭吃肉骨茶。我喜愛布加勒斯特的湖泊與湖畔的落葉。我震驚於卡納克神殿的宏偉。我陶醉於塞納河的泛舟。我神往於賽萬提斯石像肩頭的鴿子。我諦聽莫斯科教堂的鍾聲。我賞玩泰國少女編織的小巧而又精緻的花環。我品味精美的日本和食。我遐想卡薩布蘭卡的故事。我奇異於南太平洋的完全不同的星空多麼好!
我從年輕時就特別喜歡漫遊這個詞。當然,不僅僅是漫遊,但也不妨漫遊。人生苦短,未知的領域苦多,惱人的麻煩苦多。在漫遊中安慰自己和別人。在漫遊中得到休息和調整。在漫遊中消釋緊張和壓抑。在漫遊中避免急躁和意氣用事。在漫遊中消除偏見與空想。在漫遊中獲得智慧和靈感。在漫遊中排泄自己的苦惱和憤怒。在漫遊中得到新的知識與經驗。
還有比這個更好的事嗎?在我漫遊的時候,我更知道什麼是重要的與值得的了,也更知道忽略那些本來不值得注意的事情和人物了。
我要將我的漫遊的見聞告訴你們,然而更重要的不是我到了什麼地方和我看見了什麼,而是我的漫遊的心態饒有興味,心平氣和,廣結善緣,八面來風,努力去理解與自己不同的一切;而不是撅著大嘴,氣急敗壞,拒人於千里之外。
10.給文中加點字俯瞰二字注音,然後寫出俯瞰的反義詞。
11.本文使用次數最多的修辭方法是什麼?請舉一例說明這種修辭方法的表達作用。
12.為什麼說世界又是很大的?(不得超過50字)
13.為什麼說世界又是很小的?(不得超過50字)
14.第六段中的狹隘者指的是哪些人?
15.作者認為漫遊的好處是什麼?(用文中的話回答,不得超過40字)
16.作者漫遊的心態是什麼?對你有什麼啟發?
17.你喜歡漫遊嗎?在漫遊中你得到了什麼?
三、閱讀下面的選文,完成1823題。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節選)
朱自清
過了大中橋,便到了燈月交輝,笙歌徹夜的秦淮河;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大中橋外,頓然空闊,和橋內兩岸排著密密的人家的大異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 ① 的月,襯著藍蔚的天,頗像荒江野渡光景;那邊呢,郁叢叢的,陰森森的,又似乎藏著無邊的黑暗:令人幾乎不信那是繁華的秦淮河了。但是河中眩暈著的燈光,縱橫著的畫舫,悠揚著的笛韻,夾著那吱吱的胡琴聲,終於使我們認識綠如茵陳酒的秦淮水了。此地天裸露著的多些,故覺夜來的獨遲些;從清清的水影里,我們感到的只是 ② 的夜這正是秦淮河的夜。大中橋外,本來還有一座復成橋,是船夫口中的我們的游蹤盡處,或也是秦淮河繁華的盡處了。我的腳曾踏過復成橋的脊,在十三四歲的時候。但是兩次游秦淮河,卻都不曾見著復成橋的面;明知總在前途的,卻常覺得有些虛無縹緲似的。我想,不見倒也好。這時正是盛夏。我們下船後,借著新生的晚涼和河上的微風,暑氣已漸漸消散;到了此地,豁然開朗,身子頓然輕了習習的清風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這便又感到了一縷新涼了。南京的日光,大概沒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熱蓮蓬的,水像沸著一般,秦淮河的水卻盡是這樣冷冷地綠著。任你人影的 ③ ,歌聲的 ④ ,總像隔著一層薄薄的綠紗面幕似的;它盡是這樣靜靜的,冷冷的綠著。我們出了大中橋,走不上半里路,船夫便將船劃到一旁,停了槳由它宕著。他以為那裡正是繁華的極點,再過去就是荒涼了;所以讓我們多多賞鑒一會兒。他自己卻靜靜的蹲著。他是看慣這光景的了,大約只是一個無可無不可。這無可無不可,無論是升的沉的,總之,都比我們高了。
那時河裡熱鬧極了;船大半泊著,小半在水上穿梭似的來往。停泊著的都在近市的那一邊,我們的船自然也夾在其中。因為這邊略略的擠,便覺得那邊十分的疏了。在每一隻船從那邊過去時,我們能畫出它的 ⑤ 的影和 ⑥ 的波,在我們的心上;這顯著是空,且顯著是靜了。那時處處都是歌聲和凄厲的胡琴聲,圓潤的喉嚨,確乎是很少的。但那生澀的、尖脆的調子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覺,也正可快我們的意。況且多少隔開些兒聽著,因為想像與渴慕的做美,總覺更有滋味;而競發的喧囂,抑揚的不齊,遠近的雜沓,和樂器的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諧音,也使我們無所適從,如隨著大風而走。這實在因為我們的心枯澀久了,變為脆弱;故偶然潤澤一下,便瘋狂似的不能自主了。但秦淮河確也膩人。即如船里的人面,無論是和我們一堆兒泊著的,無論是從我們眼前過去的,總是模模糊糊的,甚至渺渺茫茫的;任你張圓了眼睛,揩凈了眥垢,也是枉然。這真夠人想呢。在我們停泊的地方,燈光原是紛然的;不過這些燈光都是黃而有暈的。黃已經不能明了,再加上了暈,便更不成了。燈愈多,暈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黃的交錯里,秦淮河彷彿籠上了一團光霧。光芒與霧氣騰騰的暈著,什麼都只剩了輪廓了;所以人面的詳細的曲線,便消失於我們的眼底了。但燈光究竟奪不了那邊的月色;燈光是渾的,月色是清的.,在渾沌的燈光里,滲入了一派清輝,卻真是奇跡!那晚月兒已瘦削了兩三分。她晚妝才罷, ⑦ 的上了柳梢頭。天是藍得可愛,彷彿一汪水似的;月兒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兩株的垂楊樹,淡淡的影子,在水裡搖曳著。它們那柔細的枝條浴著月光,就像一支吏美人的臂膀,交互的纏著,挽著;又像是月兒披著的發。而月兒偶然也從它們的交叉處偷偷窺看我們,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樣子。岸上另有幾株不知名的老樹,光光的立著;在月光里照起來,卻又儼然是精神矍鑠的老人。遠處快到天際線了,才有一兩片白雲,亮得現出異彩,像美麗的貝殼一般。白雲下便是黑黑的一帶輪廓;是一條隨意畫的不規則的曲線。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風味大異了。但燈與月竟能並存著,交融著,使月成了纏綿的月,燈射著渺渺的靈輝;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們了。
18.這篇文段所用疊詞很多,請選擇下列詞放到標有數字的橫線上。
A.擾擾 B.曲曲 C.淡淡 D.盈盈
E.輕輕 F.憧憧 G.薄薄
19.下列哪項詞語放在橫線上不合適( )
A.雖然 B.寧願 C.但是 D.盡管
20.節選第二段中哪句話體現了秦淮河的繁華?請用曲線畫出來。
21.下列修辭手法相同的兩句是( )( )
A.老樹在月光里照起來,卻又儼然是精神矍鑠的老人。
B.月兒便更出落得精神了。
C.它們那柔細的枝條浴著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纏著,挽著。
D.岸上原有三株兩株的垂楊樹,淡淡的影子,在水裡搖曳著。
22.文中畫線部分用了模模糊糊、渺渺茫茫,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視覺效果?
23.請用一個比喻句形容你讀完這篇文段的感受。
四、填空。
24.詩詞諺語填空。
①巴東三峽巫峽長,
②青灘葉灘不算灘,
③日照香爐生紫煙,
④ , 生長明妃尚有村
五、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2528題。
第三段是崆嶺峽。山形水勢,突然險峻起來,尤以牛肝馬肺峽一處最為可怕。兩旁的山,像刀劍削成似的,橫在江中,成一個極曲折極窄的門,船身得慢慢地從那門中轉折過去。在江北那一面作為門的山崖上,懸著兩塊石頭,一塊像牛肝,一塊像馬肺、牛肝今日猶存,馬肺已被外國人用槍打壞了。離牛肝馬肺不遠,有一個極險的崆嶺灘。水從高的石灘上倒注下來,形勢極可怕。上水船在這里都得特別小心。他們行船的人有一句諺語,青灘葉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那情形也就可想而知了。往日的木船,真不知道是如何走過去的。
第四段是米倉峽,又名兵書寶劍峽。距離雖是不長,水勢雖沒有以前那麼急,山崖卻更加高峻。出了峽,山便低平,有一個小口,那便是有名的王昭君浣妝的地方,叫做香溪。昭君村離此四十幾里,在秭歸縣東北。杜工部詩雲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要親自到這地方,才可以領略到前人用字之妙。一個赴字,把那裡的山勢真是寫活了。那裡的山峰,高的高,矮的矮,一層一層地既像無數匹馬在賓士。所謂赴荊門,那形勢是一點也不假的。
25.崆嶺峽一段引用青灘葉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這句民諺的作用是什麼?
26.本文開頭也引用了民諺,這句民諺是什麼?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27.米倉峽一段引用了杜甫的詩句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其作用是什麼?
28.將本文與七年級(上)冊中的酈道元的《三峽》相對照,體會游記與一般的記敘文有何區別。
六、作文
29.題目
可能你曾流連過桂林的奇山異水,可能你還沉醉過鼎湖山的靈山秀水,也可能你更神往貴州的真山真水。總之,生活在喧囂的塵世中,我們仍鍾情那自然界的山山水水。因為它,人們終於發現了自己心靈深處的山水情結,聽到了山水的自述和吶喊,陶醉於山那邊、水一方的某個感人故事;因為它,我們的眼亮了,心活了,情也真了也許我們會縱情山水,也許我們會感悟山水、寄情山水,也許我們還會去賞山水之畫、品山水之詩。也許
請寫一篇游記,字數600字左右。
參考答案
1.⑴xuàn ⑵dì ⑶cēn cī ⑷lè ⑸cuǐ càn ⑹bǒ ⑺zhàn ⑻hǎ ⑼kuài zhì ⑽biān ⑾lào ⑿jué
2.⑴瞿 ⑵渺 ⑶斑斕 ⑷綴 ⑸嫻 ⑹恬 ⑺謐 ⑻逶迤 ⑼潸 ⑽佇 ⑾衍 ⑿篝 ⒀壑 ⒁擎 ⒂煥 ⒃迢迢 ⒄鑣 ⒅沓
3.⑴瀟灑:形容竹子的挺拔、秀麗。 ⑵盪漾:反映、表現、濃縮。 ⑶剝奪:侵蝕、破壞。 ⑷股掌:腿上和手上。
4.C(A.應為喧囂。B.應為音符。D.應為竟。)
5.①猛獸 ②珠簾 ③負著重荷 ④泥土裡埋著草根。(答案不要求惟一,只要有道理就行)
6.①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閑 只有敬亭山 ②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7.①證明 ②休息 ③滑稽 ④安排 ⑤忙碌 ⑥感謝
8.⑴毛遂 ⑵誇父 ⑶江郎 ⑷女媧 ⑸華佗 ⑹東施 ⑺班 ⑻紂 ⑼蕭何 蕭何 ⑽司馬昭 ⑾諸葛亮
9.提示:應把握句子結構,句子所表達的意義,句子所使用的修辭與例句保持一致。如,奉承是誘人墮落的陷阱。 10.①fǔ kàn ②仰視
11.排比。如在漫遊中知識與經驗,能將道理說得更透徹,將感情表達得更充分;加強語言氣勢,使思想內容層層深入,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12.同一時間,各國季節不同,鍾點不同;各國的語言不同,錢幣不同,法律不同,觀念和對問題的認識不同。
13.彼此影響,相互之間的關系愈來愈密切。人類遇到的各種問題所造成的困境是共同的和共通的。
14.狗肚子雞腸,關上門稱王稱霸的人。
15.更知道什麼是重要的與值得的了,也更知道忽略那些本來不值得注意的事情和人物了。
16.心態:饒有興味,心平氣和,廣結善緣,八面來風,努力去理解與自己不同的一切。啟發:開放性題,只要扣住作者的心態來談即可。
17.本題是開放性題,說清楚即可,不設答案。
18.它們的順序依次是:C、G、F、A、E、B、D
19.B
20.但是河中眩暈著的燈光,縱橫著的畫舫,悠揚著的笛韻,夾著那吱吱的胡琴聲,終於使我們認識綠如茵陳酒的秦淮水了。
21.A、C(此兩句為比喻,B為擬人,D沒用修辭手法)
22.因為燈光黃而有暈,所以人面的詳細的曲線,便消失於我們的眼底了。
23.感受不限制,但文理要通,比喻要貼切。
24.①猿鳴三聲淚沾裳 ②崆嶺才是鬼門關 ③遙看瀑布掛前川 ④群山萬壑赴荊門
25.表現了崆嶺灘的險峻、可怕。前句運用對比手法,突出崆嶺灘;後句用鬼門關形容崆嶺灘,其險峻可怕,令人望而生畏。
26.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渲染了三峽一帶險峻、悲涼的氛圍,為全文定下基調。 27.突出贊賞詩中赴字運用之妙,從而進一步表現了沿江兩岸如群馬賓士的山勢。
28.《巴東三峽》為游記,作者置身三峽中,有時直接抒發自己的情感,而《三峽》一文則多為客觀描繪;《巴東三峽》寫景物時常用渲染、鋪敘,《三峽》的記敘文字則十分洗練。
29.
〔寫作提示〕
游記是以生動輕快的筆調描寫游覽中的所見所聞,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散文。題材廣泛,某地的社會生活、風土人情、山川景物、名勝古跡都可以入文;寫法靈活,可以敘事記人,可以狀物寫景,描述中可有抒情、議論成分,給人思想教育和美的享受,還可以介紹有關自然的或歷史的知識,使文章具有科學意義。
注意事項:
1.游覽過程要交代清楚。
2.要寫出景點的特色。
3.在描寫景物時,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4.如需介紹景點的有關知識,要簡明扼要。
5.可學習運用課文中寫景的不同表現手法。
規律總結:
1.寫游記就是要把作者神遊的見聞感受展示出來,因而寫游記首先要把作者神遊的游蹤交代清楚,其次要抓住景物的特徵,把景物的神韻揭示出來。
2.一草一木總關情,因而寫游記,還要融入自己的感情,使一篇游記具有我獨特的個格特色,這樣的游記才不失為一篇有個性有特色的游記。
3.寫景狀物,離不開多種寫景手法,因而要綜合運用多種寫景手法,用優美的語言去盡情揮灑你手裡的筆。
例文:
烏鎮秋濃
諸絨絨
深秋時節,我們一行人到了江南古鎮烏鎮遊玩。
眼前的烏鎮是熱鬧的,尤其在這樣秋高氣爽的周日。但是,熱鬧的是人們,與小橋流水古建築無關,烏鎮一派安靜深沉。
烏鎮的房屋是古老的,沉著的色調透著歲月的滄桑,兩層的木結構樓房傍水而立,兩邊的房屋除了門牌號或張貼的招牌,異常相似,百床館、民俗館、酒坊、染坊一扇門里一個天地。在導游們急促的解說聲中,遊客潮水般往來,我呢,只是其中的一滴水,那些古老的陳設模糊了,街巷倒是清晰起來:一塊塊足有兩米長的條石橫在腳底,兩側用短條形的石塊縱向鋪排,整條石街彷彿是平躺在地的雲梯,直伸向遠方這里曾經是繁榮的商業街,兩邊商鋪林立,路上行人熙攘,類似今日的擁擠。不同的是,今日比肩接踵的則是慕名而來的遊客。
在木雕館里,我欣賞各種風格流派的雕刻作品;在錢幣館,見識古今錢幣的同時,還可以估量自己收藏的幾枚古幣的價值。立志書院里,明窗凈幾,有小方塊的陽光投在偌大的書桌上,書桌上散放著文房四寶和《烏鎮志》,書香與墨香宛存,彷彿伊人只是暫時離開。一旁的海棠寧靜、自在地裊娜,簡直就是一位大隱於市的智者。
視線游過烏鎮蠟染工藝品,看妙手在素潔的絲巾上勾勒烏鎮的小橋流水。從轉角餐飲店裡古色古香的擺設,到樸素的木門里毫不張揚從不吆喝的古玩攤,一路走一路看。近午的陽光亮多了,人走在街上卻感受不到那份燥熱。這里走過古人,又走著今人,名人或庸人都是紅塵過客。朝前望去,面孔相似的老屋分列兩旁。天空像是一規則的箭矢,指著西邊,窄窄的,亮亮的。
我差一點就迷失在雷同里,好在弄堂南側時常出現小橋,它們告訴我沿著河的南堤可以回到起點。從河南岸望去,眼前的烏鎮才是真正的小橋流水人家。一座座獨拱的石橋橫跨在水上,簡約明了的造型,透著古老和堅毅,像一幅簡筆勾勒的水墨畫。搖著櫓的小船悠悠地從這里鑽出來,又慢慢地盪到那個橋洞下了。對面的房屋彷彿飄在水面上,細看才知道借著一根根柱子支撐著,不少陽台就因此凸出在水面上。瞧去,棉被從樓上的推窗伸出來,就鋪在攤開的席子上曬太陽。掛曬的衣服形形色色,花花綠綠,展示著人間的煙塵。更有那向陽的花草,不甚名貴,擠在一角鬱郁蔥蔥,紅的、黃的、粉紫的,給烏鎮沉著的主色調添上一抹明亮的燦爛。
遺憾的是水,小鎮原本應該清清的水也不可避免地渾濁了。遙想茅盾先生當年在捉筆之餘漫步河堤時,定然沒有想到今日的繁華亦給小鎮帶來不妥吧。這里每天流過多少人呢?如我,荒水一般。我願意我未曾留下什麼,即使腳印也已被後來者覆蓋。而烏鎮的古街,小橋,流水,人家,還有隱隱的酒香與菊花香,留在了我的心裡。
〔點評〕本文作者是浙江餘姚的一名中學生。作者用細膩的筆調寫出了烏鎮的美、烏鎮的特色,同時,作者在寫游記時,緊緊聯系著自己的思想感情,文後對烏鎮的水渾濁提出了反思。希望人們在瀏覽時,更多地要保護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