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聽書 » 明湖居聽書主要內容

明湖居聽書主要內容

發布時間: 2025-05-04 11:13:40

1. 明湖居聽書中人物出場順序是怎樣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明湖居聽書中人物出場順序是琴師、黑妞、觀眾、白妞。

這樣寫的好處:

1、劉鶚在《明湖居聽書》一文中用「欲揚先抑」描寫琴師;用「欲抑先揚」描寫黑妞;用「烘雲托月」發揮環境、琴師、黑妞的陪襯作用,烘託了白妞演技超群。

2、文中描寫手法多變,使藝術形象感人至深,使讀者難以忘懷,同時也深化了作品的意境。

《明湖居聽書》概況:

《明湖居聽書》節選自《老殘游記》第二回,原題為「歷山山下古帝遺蹤,明湖湖邊美人絕調」。作者清末劉鶚,(1857~1909)筆名鴻都百煉生。

《老殘游記》借一個不願做官、奔走江湖行醫的名士老殘,在游歷途中的所見所聞,揭露了當時官吏昏庸殘暴的行徑,反映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也表現出作者支持革命運動,主張維新圖強、科學救國的政治態度。這部小說刻畫人物、描寫自然景物比較生動形象,在語言運用和表現手法上頗具特色。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 - 明湖居聽書

2. 急需《明湖居聽書》的原文!!!

原文:

話說老殘在漁船上被眾人砸得沉下海去,自知萬無生理,只好閉著眼睛,聽他怎樣。覺得身體如落葉一般,飄飄盪盪,頃刻工夫沉了底了。只聽耳邊有人叫道:「先生,起來罷!先生,起來罷!天已黑了,飯廳上飯已擺好多時了。」

老殘慌忙睜開眼睛,楞了一楞道:「呀!原來是一夢!」 自從那日起,又過了幾天,老殘向管事的道:「現在天氣漸寒,貴居停的病也不會再發,明年如有委用之處,再來效勞。

目下鄙人要往濟南府去看看大明湖的風景。」管事的再三挽留不住,只好當晚設酒餞行;封了一千兩銀子奉給老殘,算是醫生的酬勞。老殘略道一聲「謝謝」,也就收入箱籠,告辭動身上車去了。

次日清晨起來,吃點兒點心,便搖著串鈴滿街蜇了一趟,虛應一應故事。午後便步行至鵲華橋邊,雇了一隻小船,盪起雙槳,朝北不遠,便到歷下亭前。止船進去,入了大門,便是一個亭子,油漆已大半剝蝕。

亭子上懸了一副對聯,寫的是「歷下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上寫著「杜工部句」,下寫著「道州何紹基韋」。亭子旁邊雖有幾間房屋,也沒有甚麼意思。

復行下船,向西盪去,不甚遠,又到了鐵公祠畔。你道鐵公是誰?就是明初與燕王為難的那個鐵鉉。後人敬他的忠義,所以至今春秋時節,土人尚不斷的來此進香。

到了鐵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見對面千佛山上,梵字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綠的碧綠,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楓夾在裡面,彷彿宋人趙千里的一幅大畫,做了一架數十里長的屏風。

正在嘆賞不絕,忽聽一聲漁唱,低頭看去,誰知那明湖業已澄凈的同鏡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裡,顯得明明白白,那樓台樹木,格外光彩,覺得比上頭的一個千沸山還要好看,還要清楚。

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卻有一層蘆葦,密密遮住。現在正是開花的時候,一片白花映著帶水氣的斜陽,好似一條粉紅絨毯,做了上下兩個山的墊子,實在奇絕。

出處:出自清末劉鶚的《老殘游記》中的《明湖居聽書》。

(2)明湖居聽書主要內容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劉鶚會撰寫《老殘游記》一書,原本是為了幫助朋友.在義和團亂後沒幾年,京曹中有沈虞希與連夢青二人,因素與天津日日新聞的方葯雨為友。

一日,沈虞希偶將朝中事告知方葯雨,方氏將其揭露於報端,清廷獲悉後大為震怒,嚴辦泄密之人,且株連甚廣,沈氏被逮杖斃,連夢青倉皇遁走上海,連氏到上海後,家財盡失,無以為生,只依賴賣文糊口。劉鶚知其人孤介,不願受人資助,因此動筆寫小說送他,以增加其稿費收入。

劉鶚的寫作動機本為助人,但他生當亂世,目睹國事糜爛,再加上自己一生事業上的失敗以及政治理想的幻滅,《老殘游記》事實上也是他個人情感的寄託。

他曾在書中自敘:「吾人生今之時,有身世之感情,有國家之感情,有社會之感情,有宗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洪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殘游記之作也。

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由此可知,《老殘游記》為當時中國社會之縮影,更是作者一部以文字代替哭泣的著作。

3. 銆婃槑婀栧眳鍚涔︺嬬殑鍏ㄦ枃緲昏瘧

銆婃槑婀栧眳鍚涔︺嬫槸娓呬唬鏂囧﹀跺垬楣楁墍浣滅殑涓綃囨暎鏂囷紝鍘熸枃涓哄彜鏂囷紝涓旂瘒騫呰緝闀匡紝闅句互鍦ㄦゆ彁渚涘叏鏂囩殑緲昏瘧銆備絾鎴戝彲浠ヤ負鎮ㄦ彁渚涜ユ枃鐨勭畝瑕佹傝堪鍜屽叾涓涓閮ㄥ垎鐨勭炕璇戱紝浠ュ府鍔╂偍鐞嗚В鍏跺唴瀹瑰拰椋庢牸銆

銆婃槑婀栧眳鍚涔︺嬩富瑕佹弿榪頒簡浣滆呭湪鏄庢箹灞呭惉鍒扮殑涓嬈¤翠功琛ㄦ紨錛岄氳繃緇嗚吇鐨勭瑪瑙﹀拰鐢熷姩鐨勬弿緇橈紝灞曠幇浜嗚翠功浜虹殑鎶鑹洪珮瓚呭拰鍚浼楃殑娌夐唹鍏朵腑銆傝ユ枃浠ョ畝媧佹祦鐣呯殑璇璦錛屽皢璇翠功鑹烘湳鐨勯瓍鍔涘睍鐜板緱娣嬫紦灝借嚧銆

浠ヤ笅鏄銆婃槑婀栧眳鍚涔︺嬬殑閮ㄥ垎緲昏瘧鍜

“閭d竴鏃ワ紝澶╂皵鏅存槑錛屽嚟紿楁湜鍘伙紝瑙佹箹鍏夊傜粌錛屾嘗鍏夋綃婊燂紝蹇冧腑鐢氭槸鎰夋偊銆”

緲昏瘧錛歄n that day, the weather was clear and bright.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 I saw the lake like a silk scarf, with ripples sparkling in the sun, and I felt very pleased.

榪欐墊枃瀛楁弿緇樹簡浣滆呭湪鏄庢箹灞呯殑紿楀墠錛屾h祻鍒版櫞鏈楃殑澶╂皵鍜岀編涓界殑婀栧厜錛屽績鎯呮剦鎮︺備綔鑰呯敤“婀栧厜濡傜粌”褰㈠規箹闈㈢殑騫抽潤瀹藉箍錛岀敤“娉㈠厜娼嬫粺”褰㈠歸槼鍏夌収灝勫湪姘撮潰涓婄殑闂鐑佸厜鑺掞紝琛ㄨ揪浜嗕綔鑰呭圭編鏅鐨勮禐鍙瑰拰鎰夋偊鐨勫績鎯呫

“蹇介椈鍫傚墠鎺屽0闆峰姩錛屽師鏉ユ槸璇翠功浜虹櫥鍦轟簡銆備粬韜鏉愰瓉姊э紝闈㈠瑰簞閲嶏紝涓韜闈掕~錛屾墜鎸侀啋鏈錛屼竴鐧誨彴渚垮惛寮曚簡鎵鏈変漢鐨勭洰鍏夈”

緲昏瘧錛歋uddenly, thunderous applause broke out in the hall. It turned out that the storyteller had taken the stage. He was tall and impressive, with a solemn face, dressed in a dark blue robe and holding a wooden clapper. As soon as he appeared, he captured the attention of everyone.

榪欐墊枃瀛楁弿榪頒簡璇翠功浜虹櫥鍦虹殑鎯呮櫙錛岄氳繃鎻忓啓浠栫殑澶栬矊銆佹湇瑁呭拰鍔ㄤ綔錛屽睍鐜頒簡浠栫殑濞佷弗鍜屼笓涓氥備綔鑰呯敤“韜鏉愰瓉姊”鍜“闈㈠瑰簞閲”褰㈠硅翠功浜虹殑褰㈣薄錛屾殫紺轟簡浠栫殑鎶鑹洪珮瓚呭拰澶囧彈灝婇噸鐨勫湴浣嶃傚悓鏃訛紝“鎵嬫寔閱掓湪”榪欎竴緇嗚妭涔熷睍紺轟簡璇翠功浜虹嫭鐗圭殑琛ㄦ紨閬撳叿錛屽炲己浜嗕粬鐨勮〃婕旀晥鏋溿

鐢變簬銆婃槑婀栧眳鍚涔︺嬪叏鏂囪緝闀匡紝榪欓噷浠呮彁渚涗簡閮ㄥ垎緲昏瘧鍜岃В閲娿傚傛灉鎮ㄥ規暣綃囨枃絝犳湁榪涗竴姝ョ殑緲昏瘧闇奼傦紝璇峰憡鐭ユ垜錛屾垜灝嗗敖鍔涗負鎮ㄦ彁渚涙洿璇︾粏鐨勭炕璇戝拰瑙i噴銆

4. 明湖居聽書第二回的讀後感,只要100字就行啦

清朝人劉鄂一生建樹頗多:修水利,搞收藏,作醫生,辦企業等等,而其為後人所了解,則是憑一部為解朋友之困而創作的《老殘游記》,將此書稿贈與朋友,不想卻因此名傳後世。劉鄂的絕妙之筆從節選的《絕唱》一書中即可窺見一斑。

本節選段的中心是描述說書藝人白妞精湛絕倫的說書技藝。劉鄂以其高超的駕馭語言的能力和精巧厚實的鋪墊,把一個民間說書藝人烘托成藝苑的一朵奇葩。

在白妞出場之前,作者為其造足了聲勢。首先作者介紹說書場之大:有幾百張桌子,卻是座無虛席。再說聽書人之多,來晚的人從袖子里送看座的幾十錢「得一條凳在人縫里」坐下,再晚者只好從「夾縫」里坐下:可見其擁擠之狀,凸現了白妞說書藝術對聽眾的吸引。再看作者對聽書人到場時間的描述,以老殘看來,十二點的書,九點吃飯,十點到書場已是很早,卻只見書場已人滿為患;十點半連「撫院」等官員也已到了,十一點正是人山人海擁擠不堪,「搬張短凳,在夾縫安插」一語就體現了這種擁擠,《明湖居聽書》的用筆還是很簡省的,卻不厭其煩的寫了關於時間的問題。九點,十點,十一點,這幾筆已把聽書人的焦急渴盼的心情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再者聽書人的身份,作者特意指出,聽書的有官員、生意人、讀書人和普通市民。這一筆看似無奇,細細品來,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功力:白妞的說書吸引了不同階層不同身份的人前來聽書,足見其說書藝術的無比魅力,也可見白妞的說書雅俗共賞:即可下里巴人,也可陽春白雪。

讀完此處環境的精心設置,讀者和聽眾一樣已迫不及待的等待白妞的出場了。但作者還不肯讓心愛的藝術家過早露面。

出場的是一個卑陋的琴師,聽眾的失望從鬧哄之中可見一斑。而琴師的幾聲調弦卻也引來了幾多掌聲 ——琴師技藝非同一般。而琴師只是一個配角啊!真正的說書人——黑妞出場了,但作者從老殘的角度看並不知此人不是白妞,但聽樂聲如新鶯出谷,如乳燕歸巢,「覺一切聲音俱出其下以為觀止矣」。從老殘來看,等待了兩個多小時聽如此如仙樂一般的說書已是不虛此行。哪知那並非白妞,「黑妞的好處人說的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黑妞的好處人學的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此一番話讓老殘啞然,「以為觀止」的音樂竟不是極品,那麼白妞竟如何呢?

作者已是用盡心智贊白妞說書,又如何寫白妞呢,此一番描述已是讓老殘心癢難耐了,也讓讀者亟盼白妞出場的同時不得不拜服於劉鄂的此一番絕好的鋪墊,先以說書場之大,聽書人之多之雜,聽書人到場之早,為白妞出場蓄足了勢,又以黑妞高超的說書技藝烘托。直到此時,略帶些神秘而令人渴盼一睹為快一聽為樂的白妞才款款的登場了。

作者並沒有賦予白妞出眾的容貌和華麗的裝束,而是讓她一身素衣與黑妞一般無二的登場了。這時的老殘想必有些失望。且慢,白妞的道具——兩塊頑鐵一響,便「五音十二律」俱出,人未發聲,已是先聲奪情,而那雙「白水銀里裝著兩丸黑水銀」的燦如明珠的眼神只一掃,便已造成「以為白妞看見了我」之效果——白妞見「我」,「我」之榮幸啊!「而鴉雀無聲」之場景,則已表現出聽書人此時激動而渴盼的心情啊!

作者對黑妞說書已是用盡了溢美之詞,那麼又如何來描寫白妞的說書呢?這讓我們不得不佩服劉鄂以一業余作家之筆高超的駕馭語言的能力。

作者寫白妞的唱用「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寫其聲之悠遠,用「傲來峰、扇子崖、南天門」寫其高腔之無窮,用「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山腰盤旋穿插」寫其音調之婉轉,用「彈子上天」寫其音色之燦爛,用「花塢春曉」寫其聲音之嫵媚。更兼作者調動通感手法,以「聽者如吃了人參果,三十六萬個毛孔,無一處不舒暢」寫白妞說書的妙處。怎見得王小玉高於黑妞之處呢?聽書人的一句評論道出了其高妙之處:用「三日繞梁」形容尤覺不足,用「三月」方能曲盡白妞說書之魅力無窮啊!

此一節書,作者調動語言的手段駕輕就熟,信筆寫拉,其鋪墊之勢,設懸之招,讓讀者心神隨之而動,其對音樂的描寫也是盪氣回腸,不絕如縷。本課原選入高中教材,題目為《明湖居聽書》據本章內容而定;教材改版後,選入初中教材,更名為《絕唱》此題目較原題不僅簡練,而且也極佳的贊嘆白妞的說書藝人。但《絕唱》刪掉了「到了十一點鍾……所以說的什麼話都聽不清,也不去管他」一節,使原本濃墨重彩的鋪墊變得單薄,原本作者鋪就的烘雲托月之之勢被削弱,效果大打折扣。

5. 《明湖居聽書》內容梗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150字左右 急. 高手幫幫忙 好的加分

也沒那麼難吧,把搜到的概括里加一點課文的句子,150個字早到了.
第一節:琴師彈奏(不同凡響)
第二節:黑妞說書(以為觀止)
第三節:觀眾議論,戲院盛況(轟動泉城)
第四節:白妞出場(表現出聽書人此時激動而渴盼的心情;白妞外貌

6. 明湖居聽書讀後感

明湖居聽書》課例讀後感 作者:曲曲 日期:2009-2-20 8:30:00 0 推薦 今天讀了高中特級教師鄧彤老師11年前執教的《明湖居聽書》課例,仍很有感觸。鄧老師的課堂有很多值得我們高段語文教師學習的地方。且不談他對教材的取捨和整體設計構思,單看他講課中的兩個環節「把握課文框架」和「品讀重點段落」兩個環節。現在不少高段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往往忽視和削弱對課文框架的整體把握,總是稍稍讀讀課文,就直奔重點段。其實正如鄧老師自己所說「最佳的閱讀與識記方法是先曉輪廓,然後再把握細枝末節。反之,如果從細微處著眼,閱讀效率反而不高。」鄧老師「把握課文框架」這個環節實際上體的是一種提綱挈領的閱讀方法,是「自上而下」的理解方式。鄧老師處理得非常好,充分體現了教師「導」的精妙。他首先讓學生瀏覽全文,思考:本文寫了幾處音樂表演?重點寫誰?學生據此很快理清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人物,找到文中描寫了三個人的表演,重點是寫白妞。教師繼續引導:琴師和黑妞在文中能起什麼作用?除了用人來襯托,文中還用了哪些內容陪襯?教師暗示學生從多角度來考慮,學生分別又找到了用場面描寫來襯托和聽眾引經據典高度評價白妞來襯托中心。這一系列的引導讓學生逐步了解了文章採用多種不同的角度襯托文章中心的寫作手法。教師的總結高屋建瓴,深入淺出,讓學生對這一寫法的認識更深刻:「經過層層鋪墊,便給讀者造成了一個極大的懸念,人們不禁想探究:這尚未出場的白妞究竟是何等高人?為什麼她使這么多人如此沉迷?於是,當她正式演出時,作者便集中筆墨寫盡了她的風采。最後的觀眾評論,要言不煩而又十分中肯地再次渲染了本文中心。整篇文章就如一曲音樂,圍繞主旋律,音樂家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通過各種方式去渲染烘托它,於是使主題成為立體豐滿的復調!」如何品讀重點段落?在小學高段不少的課堂中,學生很會找關鍵的句段,找到之後多半是你說,我說,說來說去都在一個平面上,有些教師對品讀這些關鍵句段要達到什麼程度,心裡也不是很清楚,往往是學生說多少是多少,所以談不上有目的有價值的引導了。鄧老師在「品讀重點段落」既留出空白供學生品讀,在學生交流時,又有教師精彩的引導、設問、評述使得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對話生成性強,又具有深度。如:學生談到最喜歡的句子「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著兩丸黑水銀……」教師問:「你覺得這句話好在哪裡?」學生說:「用博喻描繪王小玉眼睛之美,體現她的氣質。」 老師反問「不過,用這一連串的比喻是不是嫌啰嗦了些?寫一句「眼如秋水」不行嗎?」老師的一句質疑挑起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有的認為可以寫簡單些,覺得簡潔是一種境界。有的認為說不準,想劉鶚是大文學家,他的文章一定不會有問題吧。從學生的回答可以看出教師此時的質疑是很有必要的,能激發學生心中的疑問,此時學生有疑但不能自己釋疑的時候,教師的點撥恰到好處,教師讓學生聯系比喻的基本特徵「本體和喻體之間有相似點」來理解,學生頓悟:用秋水比喻眼睛的清澈純凈,寒星比喻眼睛非常明亮,寶珠比喻眼睛美麗的光澤,白水銀里養著兩丸黑水銀,黑白分明,圓潤靈動。再讓前面發言的同學綜合:「這雙眼睛,像秋水一般清澈純凈,像天宇中的寒星一樣晶瑩明亮,像寶石一樣閃爍著美麗動人的光澤,它黑白分明,像白水銀中的黑水銀一樣圓潤靈動。這幾個比喻各自側重一個方面,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描寫的,不能算蛇足。」教師再簡單小結:「是啊,作者用一組比喻把一雙眼睛描寫得如此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動人的眼睛是最美的風景。」教師也順勢把課堂的關注點引導重點內容:「但是,本文中最美的還得算那動人的演唱,劉鶚用了兩大段來描寫這精妙絕倫的表演,請大家細讀這兩段文字並思考……」教師課堂的把握和駕馭可見一斑。

7. 《明湖居聽書》內容梗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第一節:琴師彈奏不同凡響;

第二節:黑妞說書以為觀止;

第三節:觀眾議論,戲院盛況轟動泉城;

第四節:白妞出場,表現出聽書人此時激動而渴盼的心情。

《明湖居聽書》節選自《老殘游記》第二回,《老殘游記》主要講的是江湖醫生老殘四處行醫時的經歷。



(7)明湖居聽書主要內容擴展閱讀:

《老殘游記》借一個不願做官、奔走江湖行醫的名士老殘,在游歷途中的所見所聞,揭露了當時官吏昏庸殘暴的行徑,反映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也表現出作者支持革命運動,主張維新圖強、科學救國的政治態度。

這部小說刻畫人物、描寫自然景物比較生動形象,在語言運用和表現手法上頗具特色。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論這部作品:「敘景狀物,時有可觀。」

《明湖居聽書》便是「可觀」的一節。記敘文中縱使記述靜物,有時也要加入動態的敘述,以增加情趣。《明湖居聽書》是很典型的例子。

8. 明湖居聽書描寫白妞運用了什麼手法

運用了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關於白妞描述如下:

一路走著,一路盤算,只聽得耳邊有兩個挑擔子的說道:「明兒白妞說書,我們可以不必做生意,來聽書罷。」又走到街上、聽鋪子里櫃台上有人說道:「前次白妞說書是你告假的,明兒的書,應該我告假了。」一路行未,街談巷議,大半都是這話,心裡詫異道:「白妞是何許人?說的是何等樣書,為甚一紙招貼,侵舉國若狂如此?」信步走來,不知不覺已到高升店口。

「自從王家出了這個白妞、黑妞妹妹兩個,這白妞名字叫做王小玉,此人是天生的怪物!」

「旁坐有兩人,其一人低聲問那人道:「此想必是白妞了罷?」其一人道:「不是。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她的調門兒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還不曉得差多遠呢!她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她的好處人學的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你想,這幾年來,好頑耍的誰不學她們的調兒呢?就是窯子里的姑娘,也人人都學。只是頂多有一兩句到黑妞的地步。若白妞的好處,從沒有一個人能及她十分里的一分的。」

分析:白妞出場之前,作者先以戲園的盛況、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和觀眾的議論來烘托白妞演唱的高超技藝。

先寫戲園的盛況:白妞說書本來是下午一點才開始,可是老殘進園子時,才不過十點,這個大戲園子已經坐得滿滿的了,他好不容易花了二百個錢,才弄了一條短板凳,在人縫里坐下,到十一點,那些一向等他們到齊了才准開演的官員們,也都提前著了便衣,帶著家人,陸續來了,不到十二點鍾,幾張空桌俱已滿了,還不斷有人來,只好搬張短凳,安插在夾縫中。

來的人有當地官員,有生意人,也有讀書人。

來的人有的彼此招呼,有的高談闊論,有的嘁嘁喳喳,什麼話都聽不清楚。

(8)明湖居聽書主要內容擴展閱讀

《明湖居聽書》節選自《老殘游記》第二回,原題為「歷山山下古帝遺蹤,明湖湖邊美人絕調」。作者清末劉鶚,(1857~1909)筆名鴻都百煉生。

《老殘游記》借一個不願做官、奔走江湖行醫的名士老殘,在游歷途中的所見所聞,揭露了當時官吏昏庸殘暴的行徑,反映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也表現出作者支持革命運動,主張維新圖強、科學救國的政治態度。

這部小說刻畫人物、描寫自然景物比較生動形象,在語言運用和表現手法上頗具特色。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論這部作品:「敘景狀物,時有可觀。」《明湖居聽書》便是「可觀」的一節。記敘文中縱使記述靜物,有時也要加入動態的敘述,以增加情趣。《明湖居聽書》是很典型的例子。

「明湖居聽書」故事緣由是這樣的:老殘來到濟南府(今山東濟南),在高升店住下。第二天上街遊玩,見那牆上貼了一張黃紙,居中寫著「說古書」三個大字,旁邊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不知是什麼事情。

路上聽得兩個挑擔子的說道:「明日白妞說書,我們可以不必做生意了,來聽書吧。」又聽得鋪子里板台上有人說到:「前次白妞說書是你去的,明兒書應該我去了。」一路行來,街談巷議,大半都是這話,心中很詫異。

回到店裡向茶房打聽這件事,茶房介紹說:這說鼓書,用一面鼓,兩片梨花簡,名叫「梨花大鼓」,演說一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沒什麼稀奇,自從王家出了白妞、黑妞兩姐妹就不同了。這白妞名叫王小玉,是天生的出奇人物,十二三歲就學會了說書的本事。

她有一副好嗓子,又吸收了京腔、崑腔小調種種腔調,運用到大鼓書的調兒里,經過二三年工夫,創造出了梨花打鼓的新調,「竟至無論南北高下的人,聽了她的說書,無不神魂顛倒」。明兒上午一點鍾開唱,如上午十點鍾去,便沒有了座位,要聽還要早去。

老殘聽了茶房的話,也不甚相信,次日九點鍾便去明湖居聽書。可以說,在節選的這部分文字之前,作者已為白妞說書作了渲染鋪墊,那屬「耳聞」;進入課文之後,則屬「目睹」了。

《老殘游記》(劉鶚)、《官場現形記》(李伯元)、《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吳趼人)、曾樸的《孽海花》。並稱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明湖居聽書

9. 明湖居聽書的主要內容

話說老殘在漁船上被眾人砸得沉下海去,自知萬無生理,只好閉著眼睛,聽他怎樣。覺得身體如落葉一般,飄飄盪盪,頃刻工夫沉了底了。只聽耳邊有人叫道:「先生,起來罷!先生,起來罷!天已黑了,飯廳上飯已擺好多時了。」老殘慌忙睜開眼睛,楞了一楞道:「呀!原來是一夢!」 自從那日起,又過了幾天,老殘向管事的道:「現在天氣漸寒,貴居停的病也不會再發,明年如有委用之處,再來效勞。目下鄙人要往濟南府去看看大明湖的風景。」管事的再三挽留不住,只好當晚設酒餞行;封了一千兩銀子奉給老殘,算是醫生的酬勞。老殘略道一聲「謝謝」,也就收入箱籠,告辭動身上車去了。

一路秋山紅葉,老圃黃花,頗不寂寞。到了濟南府,進得城來,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比那江南風景,覺得更為有趣。到了小布政司街,覓了一家客店,名叫高升店,將行李卸下,開發了車價酒錢,胡亂吃點晚飯,也就睡

次日清晨起來,吃點兒點心,便搖著串鈴滿街蜇了一趟,虛應一應故事。午後便步行至鵲華橋邊,雇了一隻小船,盪起雙槳,朝北不遠,便到歷下亭前。止船進去,入了大門,便是一個亭子,油漆已大半剝蝕。亭子上懸了一副對聯,寫的是「歷下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上寫著「杜工部句」,下寫著「道州何紹基韋」。亭子旁邊雖有幾間房屋,也沒有甚麼意思。復行下船,向西盪去,不甚遠,又到了鐵公祠畔。你道鐵公是誰?就是明初與燕王為難的那個鐵鉉。後人敬他的忠義,所以至今春秋時節,土人尚不斷的來此進香。

到了鐵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見對面千佛山上,梵字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綠的碧綠,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楓夾在裡面,彷彿宋人趙千里的一幅大畫,做了一架數十里長的屏風。正在嘆賞不絕,忽聽一聲漁唱,低頭看去,誰知那明湖業已澄凈的同鏡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裡,顯得明明白白,那樓台樹木,格外光彩,覺得比上頭的一個千沸山還要好看,還要清楚。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卻有一層蘆葦,密密遮住。現在正是開花的時候,一片白花映著帶水氣的斜陽,好似一條粉紅絨毯,做了上下兩個山的墊子,實在奇絕。

老殘心裡想道:「如此佳景,為何沒有甚麼遊人?」看了一會兒,回轉身來,看那大門裡面楹柱上有副對聯,寫的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暗暗點頭道:「真正不錯!」進了大門,正面便是鐵公享堂,朝東便是一個荷池。繞著曲折的迴廊,到了荷他東面,就是個圓門。圓門東邊有三間舊房,有個破匾,上題「古水仙祠」四個字。祠前一副破舊對聯,寫的是「一盞寒泉薦秋菊,三更畫船穿藕花」。過了水仙祠,仍舊上了船,盪到歷下亭的後面。兩邊荷葉荷花將船夾住,那荷葉初枯,擦的船嗤嗤價響;那水鳥被人驚起,格格價飛;那已老的蓮蓬,不斷的綳到船窗裡面來。老殘隨手摘了幾個蓮蓬,一面吃著,一面船已到了鵲華橋畔了。

到了鵲華橋,才覺得人煙稠密,也有挑擔子的,也有推小車子的,也有坐二人抬小藍呢轎子的。轎子後面,一個跟班的戴個紅纓帽子,膀子底下夾個護書,拚命價奔,一面用手中擦汗,一面低著頭跑。街上五六歲的孩子不知避人,被那轎夫無意踢倒一個,他便哇哇的哭起。他的母親趕忙跑來問:「誰碰倒你的?誰碰倒你的?」那個孩子只是哇哇的哭,並不說話。問了半天,才帶哭說了一句道:「抬矯子的!」他母親抬頭看時,轎子早已跑的有二里多遠了。那婦人牽了孩子,嘴裡不住咭咭咕咕的罵著,就回去了。

老殘從鵲華橋往南,緩緩向小布政司街走去。一抬頭,見那牆上貼了一張黃紙,有一尺長,七八寸寬的光景。居中寫著「說鼓書」三個大字;旁邊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那紙還未十分干,心知是方才貼的,只不知道這是甚麼事情,別處也沒有見過這樣招子。一路走著,一路盤算,只聽得耳邊有兩個挑擔子的說道:「明兒白妞說書,我們可以不必做生意,來聽書罷。」又走到街上、聽鋪子里櫃台上有人說道:「前次白妞說書是你告假的,明兒的書,應該我告假了。」一路行未,街談巷議,大半都是這話,心裡詫異道:「白妞是何許人?說的是何等樣書,為甚一紙招貼,侵舉國若狂如此?」信步走來,不知不覺已到高升店口。

進得店去,茶房便來回道:「客人,用什麼夜膳?」老殘一一說過,就順便問道:「你們此他說鼓書是個甚麼頑意兒,何以驚動這么許多的人?」茶房說:「客人,你不知道。這說鼓書本是山東鄉下的土調,同一面鼓,兩片梨花簡,名叫『梨花大鼓』,演說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沒甚稀奇。自從王家出了這個白妞、黑妞妹妹兩個,這白妞名字叫做王小玉,此人是天生的怪物!他十二三歲時就學會了這說書的本事。他卻嫌這鄉下的調兒沒甚麼出奇,他就常到戲園里看戲,所有甚麼西皮、二簧、梆子腔等唱,一聽就會;甚麼餘三勝、程長庚、張二奎等人的調子,他一聽也就會唱。仗著他的喉嚨,要多高有多高;他的中氣,要多長有多長。他又把那南方的甚麼崑腔、小曲,種種的腔調,他都拿來裝在這大鼓書的調兒裡面。不過二三年工夫,創出這個調兒,竟至無論南北高下的人,聽了他唱書,無不神魂顛倒。現在已有招子,明兒就唱。你不信,去聽一聽就知道了。只是要聽還要早去,他雖是一點鍾開唱,若到十點鍾去,便沒有坐位的。」老殘聽了,也不甚相信。

次日六點鍾起,先到南門內看了舜井。又出南門,到歷山腳下,看看相傳大舜昔日耕田的地方。及至回店,已有九點鍾的光景,趕忙吃了飯,走到明湖居,才不過十點鍾時候。那明湖居本是個大戲園子,戲台前有一百多張桌子。那知進了園門,園子裡面已經坐的滿滿的了,只有中間七八張桌子還無人坐,桌子卻都貼著「撫院定」『學院定」等類紅紙條兒。老殘看了半天,無處落腳,只好袖子里送了看坐兒的二百個錢,才弄了一張短板凳,在人縫里坐下。看那戲台上,只擺了一張半桌,桌子上放了一面板鼓,鼓上放了兩個鐵片兒,心裡知道這就是所謂梨花簡了,旁邊放了一個三弦子,半桌後面放了兩張椅子,並無一個人在台上。偌大的個戲台,空空洞洞,別無他物,看了不覺有些好笑。園子裡面,頂著籃子賣燒餅油條的有一二十個,都是為那不吃飯來的人買了充飢的。

到了十一點鍾,只見門口轎子漸漸擁擠,許多官員都著了便衣,帶著家人,陸續進來。不到十二點鍾,前面幾張空桌俱已滿了,不斷還有人來,看坐兒的也只是搬張短凳,在夾縫中安插。這一群人來了,彼此招呼,有打千兒的,有作揖的,大半打千兒的多。寓談闊論,說笑自如。這十幾張桌子外,看來都是做生意的人;又有些像是本地讀書人的樣子:大家都嘁嘁喳喳的在那裡說閑話。因為人大多了,所以說的甚麼話都聽不清楚,也不去管他。
後為課文所學內容

到了十二點半鍾,看那台上,從後台簾子裡面,出來一個男人:穿了一件藍布長衫,長長的臉兒,一臉疙瘩,彷彿風干福橘皮似的,甚為醜陋,但覺得那人氣味到還沉靜。出得台來,並無一語,就往半桌後面左手一張椅子上坐下。慢慢的將三弦子取來,隨便和了和弦,彈了一兩個小調,人也不甚留神去聽。後來彈了一枝大調,也不知道叫什麼牌子。只是到後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恍若有幾十根弦,幾百個指頭,在那裡彈似的。這時台下叫好的聲音不絕於耳,卻也壓不下那弦子去,這曲彈罷,就歇了手,旁邊有人送上茶來。

停了數分鍾時,簾子裡面出來一個姑娘,約有十六七歲,長長鴨蛋臉兒,梳了一個抓髻,戴了一副銀耳環,穿了一件藍布外褂兒,一條藍布褲子,都是黑布鑲滾的。雖是粗布衣裳,到十分潔凈。來到半桌後面右手椅子上坐下。那彈弦子的便取了弦子,錚錚釒從釒從彈起。這姑娘便立起身來,左手取了梨花簡,夾在指頭縫里,便丁了當當的敲,與那弦子聲音相應;右手持了鼓捶子,凝神聽那弦子的節奏。忽羯鼓一聲,歌喉遽發,字字清脆,聲聲宛轉,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每句七字,每段數十句,或緩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轉腔換調之處,百變不窮,覺一切歌曲腔調俱出其下,以為觀止矣。

旁坐有兩人,其一人低聲問那人道:「此想必是白妞了罷?」其一人道:「不是。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他的調門兒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還不曉得差多遠呢!他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他的好處人學的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你想,這幾年來,好頑耍的誰不學他們的調兒呢?就是窯子里的姑娘,也人人都學,只是頂多有一兩句到黑妞的地步。若白妞的好處,從沒有一個人能及他十分里的一分的。」說著的時候,黑妞早唱完,後面去了。這時滿園子里的人,談心的談心,說笑的說笑。賣瓜子、落花生、山裡紅、核桃仁的,高聲喊叫著賣,滿園子里聽來都是人聲。

正在熱鬧哄哄的時節,只見那後台里,又出來了一位姑娘,年紀約十八九歲,裝束與前一個毫無分別,瓜子臉兒,白凈麵皮,相貌不過中人以上之姿,只覺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著頭出來,立在半桌後面,把梨花簡了當了幾聲,煞是奇怪:只是兩片頑鐵,到他手裡,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以的。又將鼓捶子輕輕的點了兩下,方抬起頭來,向台下一盼。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著兩丸黑水銀,左右一顧一看,連那坐在遠遠牆角子里的人,都覺得王小玉看見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說。就這一眼,滿園子里便鴉雀無聲,比皇帝出來還要靜悄得多呢,連一根針跌在地下都聽得見響!

王小玉便啟朱唇,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唱了十數句之後,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那知他於那極高的地方,尚能回環轉折。幾囀之後,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干仞,以為上與大通;及至翻到做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做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後,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裡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從此以後,愈唱愈低,愈低愈細,那聲音漸漸的就聽不見了。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約有兩三分鍾之久,彷彿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出。這一出之後,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這一聲飛起,即有無限聲音俱來並發。那彈弦子的亦全用輪指,忽大忽小,同他那聲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耳朵忙不過來,不曉得聽那一聲的為是。正在撩亂之際,忽聽霍然一聲,人弦俱寂。這時台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停了一會,鬧聲稍定,只聽那台下正座上,有一個少年人,不到三十歲光景,是湖南口音,說道:「當年讀書,見古人形容歌聲的好處,有那『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話,我總不懂。空中設想,餘音怎樣會得繞梁呢?又怎會三日不絕呢?及至聽了小玉先生說書,才知古人措辭之妙。每次聽他說書之後,總有好幾天耳朵里無非都是他的書,無論做什麼事,總不入神,反覺得『三日不絕』,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還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徹些!」旁邊人都說道:「夢湘先生論得透闢極了!『於我心有戚戚焉』!」

說著,那黑妞又上來說了一段,底下便又是白妞上場。這一段,聞旁邊人說,叫做「黑驢段」。聽了去,不過是一個士子見一驚人,騎了一個黑驢走過去的故事。將形容那美人,先形容那黑驢怎樣怎樣好法,待鋪敘到美人的好處,不過數語,這段書也就完了。其音節全是快板,越說越快。白香山詩雲:「大珠小珠落王盤。」可以盡之。其妙處,在說得極快的時候,聽的人彷彿都趕不上聽,他卻字字清楚,無一字不送到人耳輪深處。這是他的獨到,然比著前一段卻未免遜了一籌了。

這時不過五點鍾光景,算計王小玉應該還有一段。不知那一段又是怎樣好法,究竟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10. 明湖居聽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要求40字左右

文章寫的是「我」在大明湖畔聽說書的經歷,表現了琴師、黑妞、尤其是白妞高超的歌唱藝術。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觀眾的議論,白妞的出場,白妞的演唱,,夢湘先生的評論 .此一節書,作者調動語言的手段駕輕就熟,信筆寫拉,其鋪墊之勢,設懸之招,讓讀者心神隨之而動,其對音樂的描寫也是盪氣回腸,不絕如縷

熱點內容
男主是警察女主推理天才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5-04 14:12:20 瀏覽:677
烈火警花小說免費閱讀25章 發布:2025-05-04 14:07:04 瀏覽:104
bl小說推薦致富種田 發布:2025-05-04 14:05:58 瀏覽:340
茅山小說排行榜50 發布:2025-05-04 14:00:03 瀏覽:669
男主腹黑的重逢小說推薦 發布:2025-05-04 13:36:07 瀏覽:493
最火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5-04 13:29:35 瀏覽:317
好看的長篇小說名著 發布:2025-05-04 13:29:01 瀏覽:470
鳳囚凰小說聽全文免費 發布:2025-05-04 13:14:30 瀏覽:21
類似宮廷虐戀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5-04 13:12:28 瀏覽:559
科幻長篇小說排行榜完本 發布:2025-05-04 13:09:06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