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女官聽書
① 喜馬拉雅有聲小說推薦
在浩瀚的喜馬拉雅有聲小說世界中,言情篇章猶如璀璨繁星,引人入勝。讓我們一起探索這些精心挑選的作品,感受古代與現代交織的情感波瀾:
1. 《掌家娘子》
- 以愛為旗,她以萌態守護,以智慧保江山,求的不過是一紙良緣。這是一場重生後,女主與命運的博弈,溫馨而勵志。
2. 給六扇門大佬遞煙
- 穿越重生,她拒絕皇位的誘惑,只願平淡生活。這是一個關於權謀與情感交織的故事,讓人心動。
3. 《紙貴金迷》
- 她重生於造紙業,帶著歷史的墨香,洗去前世的塵埃,書寫全新的篇章。這是一段重生者的華麗蛻變之旅。
4. 大唐明月
- 穿越盛唐,她以獨特的視角,講述那個盛世的輝煌與悲歡離合。歷史的宏大與個人的情感糾葛,交織出一幅幅生動畫面。
5. 《重生之女將星》
- 她重生歸來,以女將之姿,誓奪失去的一切,爭霸天下。這是一部熱血與智謀並存的壯麗篇章。
6. 重生之怨偶
- 雙重重生,她們彌補過往的遺憾,攜手共度人生的每一個瞬間。這是一段深情的重生之戀。
7. 《最春風》
- 十年重生,她以春風化雨的力量,改寫命運,直面舊人。這是一段關於成長與救贖的深刻旅程。
8. 君九齡
- 她的重生,改寫了命運的劇本,影響了身邊人的生活。這是一部以女性智慧為核心的成長小說。
9. 《重生之將門毒後》
- 重生為嫡女,她以毒為劍,報仇雪恨,掌控權位。這是一場關於復仇與權謀的精彩較量。
10. 最春風》&《君九齡》
- 兩部重生言情作品,各有獨特的女性力量與金手指,帶你領略重生後的魅力。
11. 謝家小侯爺桀驁 (《將門嫡女之定乾坤》)
- 她與霸道小侯爺的對抗中,情感糾葛與權謀交織,令人屏息。
12. 一紙賜婚,廢物王爺與三無千金 (《盛世嫡妃》)
- 紙短情長,她笑對生死,他心冷復仇,一段宮廷斗爭的傳奇。
13. 醫生穿越,現代醫術與古代智慧碰撞 (吉時醫到)
- 穿越的醫生,以醫術改變命運,展現現代醫學與傳統文化的交融。
14. 女權之路與武者心結 (女官/權傾天下)
- 機關師趙婠與歷史的交匯,演繹女權與武道的雙重挑戰。
15. 《慕南枝》
- 重生李謙,爭奪姜憲,愛情與權力的雙重博弈。
16. 花芷重生,振興家族 (惜花芷)
- 她以重生之力,帶領花家走向輝煌。
17. 《不負如來不負卿》
- 歷史系女主與高僧的千年緣分,跨越時空的愛情長河。
18. 紛繁世事,浪盪紈絝與美人情仇 (將進酒)
- 一場權力與情感的盛宴,盡在其中。
19. 《我靠美顏穩住天下》
- 狂犬攻與萬人迷受的較量,展現現代都市的復雜情感。
20. 《微微一笑很傾城》
- 甜而不膩的現代言情,展現純真與浪漫。
21. 《重生八零,媳婦有點辣》
- 重生奮斗的爽文,讓人熱血沸騰。
22. 《平凡的世界》
- 質朴的生活描繪,讓人深思人生。
23. 滿級綠茶在年代文里躺贏
- 現代都市劇,綠茶女主的生存智慧。
24. 《初三的六一兒童節》
- 雙男主純愛故事,溫馨而動人。
25. 蛟龍城寨的夏六一找編劇
- 浪漫與江湖的碰撞,現代言情與黑幫題材的獨特結合。
這些作品,既有古代的宮廷斗爭,又有現代的都市生活,它們以各種形式展現了愛情、權謀與重生的魅力,讓你在聽書的旅程中,體驗不同的故事世界。
② 慈禧是漢人還是滿人
慈禧是滿人,姓葉赫那拉氏。
身世傳說
一般認為慈禧為滿洲鑲藍旗人,玉牒明確記載是「葉赫那拉氏惠征之女」。 據葉赫那拉·根正的口述記載,慈禧出生於北京西四牌樓劈柴胡同,今辟才胡同。
但也有學者也提出了不同的觀點,認為慈禧太後很有可能是漢族人。
1989年6月,長治市郊區(原屬長治縣)下秦村77歲的村民趙發旺帶著他和上秦村宋雙花、宋六則、宋德文、宋德武等人的聯名信,找到長治市地方誌辦公室。趙發旺說,慈禧是上秦村人。他是慈禧太後的五輩外甥,宋雙花、宋六則等人是慈禧的五輩侄孫。他們要求政府幫助澄情。
從此,劉奇踏上了慈禧童年的研究之路。佐證材料的不斷豐富,愈加增強了劉奇的信心,有關著述也頗見報端。
2012年 4月,在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主持召開的「共和國社會主義文學藝術五十年研討會」上,劉奇撰寫的《揭開慈禧童年之謎》,獲得一等獎。這篇7000餘字的論文,集中闡述了慈禧的身世問題。
據劉奇考證,1835年,慈禧出生在山西長治縣西坡村一個貧窮的漢族農民家庭,取名「王小慊」。4歲時,被賣給本縣上秦村宋四元為女,改名「宋齡娥」。
12歲時,又被賣給潞安府知府惠征為婢,改名「玉蘭」(蘭兒),並在衙西花園專設書房中獲精心培養。咸豐二年( 1852年),以葉赫那拉惠征之女的身份,應選入宮,平步青雲,直至皇太後。
(2)第一女官聽書擴展閱讀:
生平簡介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後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後,上徽號慈禧。
後聯合慈安太後(即孝貞)、恭親王奕欣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後卷簾歸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後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89年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
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後,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後,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
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後,次日17點(未正三刻)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正面評價
慈禧太後是中國歷史的帝制時代中,少數長期當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稱干練,尤其擅長操弄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以維系自身的絕對權威,清朝因為她的能力而續命數十年。
慈禧當權時期,清廷的中央集權以及中國主權面臨來自內部及外國的種種威脅,她從捍衛清帝國權威及其本身權力的立場出發,所作之舉措收效雖不盡成功,但放在歷史脈絡下做持平之論,多數允稱合理。
為因應自鴉片戰爭以來,來自歐美列強的挑戰,以及鎮壓太平天國等民間反抗勢力。慈禧重用李鴻章、張之洞等漢族重臣,在地方上開辦洋務運動,是中國發展近代化工業的開始。
在洋務自強運動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內部反叛勢力,在帝國體制下維系中國相對穩定的局面,並且建設近代化陸海軍軍備,造就「同治中興」的氣象。
慈禧的改革手段其實非常高明,百日維新改革速度過快,根本只是一場鬧劇,不可能成功。在庚子年一場大禍之後,慈禧皇太後意識到時局已不容她堅持帝制傳統,所謂的「祖宗成法」,乃容許清廷推展多種新政措施。
庚子後新政牽涉多端,其中犖犖大者包括:官制改定、准備立憲、廢科舉制度、禁止婦女纏足、興辦女學、新學、庚子退款建設教育事業等。
負面評價
個人的人格方面,慈禧從宮廷斗爭中奪得政權的手法殘忍。1861年,咸豐皇帝駕崩於熱河避暑山莊後,甫成為皇太後的葉赫那拉氏,聯合恭親王奕等皇室近支,發動政變從以皇室遠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為首,實際以能臣肅順為核心的顧命八大臣集團手中奪得政權,並將其中三位(載垣、端華、肅順)處死。
後為建立及維系其獨裁權力,慈禧皇太後對於政敵之整肅絕少留情,即使對親生兒子同治皇帝,以及繼位皇帝光緒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相當高壓嚴峻。
從中國國家主權的角度出發,慈禧當政的結果亦受到不少負面評價,包括1885年在對法戰爭中贏得鎮南關大捷,並成功阻止法軍登陸台灣的優勢局面下,卻以主動求和、簽訂令清帝國喪失安南宗主權的中法天津條約來結束戰爭。
此外,令中國喪失重大利權的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1901年辛丑和約等之締結,肇因於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戰敗,以及1900年庚子拳亂之大禍。慈禧的執政及決策,於此二事件之發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責任。
慈禧雖然政治上非常干練,但其最高目的仍然是維系滿清的對中國的統治。
以上列舉的數次喪權辱國的戰爭結果,並非一定如此,其中鎮南關大捷後的乙酉清法戰爭以及中日甲午戰爭都是繼續戰爭比接受議和的恥辱條件要更加有利。
但繼續戰爭的結果雖然會擊敗當時國內一片混亂的法國,或在甲午時拖垮當時國力即將窮盡的日本,使中華民族有個更好的結果,卻很可能會讓滿清中央政府因為持久戰亂而失去權威垮台。
慈禧作為最高權力責任者,拒絕取消維持了300人之短見議和與接受恥辱,這在體現其政治之干練的同時,也多次惡化了近代中國的前途。庚子事變後中國面臨辛丑和約的巨額賠款時,其奢靡之風仍未見明顯收斂,使晚清已捉襟見肘的財政問題更加惡化,民生凋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