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聽書
1. 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作文
俗話說:「人無志而不立。」一個人假若沒有遠大的理想,是不可能有所作為的。從遠古時代的盤古開天闢地到如今的知識爆炸、信息革命,多少年,多少代,多少仁人志士都有著崇高的理想。理想是我們奮斗前進、勇於創新的動力;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燈;理想是戰勝困難的力量源泉...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被個人的理想也都不一樣。如果合在一塊兒,就成了一片五彩繽紛的天空,而我的理想就是天空中那一朵小小的雲。我的理想就是當一名演員。
演員不是神聖的,但是他能給人帶來歡樂和悲傷。劇中的人物有好有壞,劇中的任務有輕有重,演的劇情有喜有悲。喜的時候人們會捧腹大笑;悲的時候人們會痛苦流淚。我真佩服那些演員們的演技,演什麼像什麼,演的惟妙惟肖,能牽動我們的情緒:讓我們哭我們就哭,讓我們笑我們就笑。我們還可以從電視劇中看出一些道理。
所以說,演員們帶給我們的是豐富多彩的生活。有了演員,世界上就多了一份人情世故,所以我才想當演員。我想當一名出色的演員,我要大量地演喜劇,讓歡樂和笑聲帶給千家萬戶;我要演那些具有極大感染力和影響力、還有教育意義類的影片,這樣,我演出的電視劇會很吸引人的;我要演那些特別搞笑的,這樣,收視率會更高;我還要演那些古代神話、傳奇類的電視劇,因為哪裡的劇情驚險而刺激,我也想嘗試一下「飛」是什麼感覺。
有了這個理想,就有了一個奮斗的目標,我的生活變得美好了。我會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我相信,總有一天,我的理想會變成現實的。
2. 馬晨明的作者簡介
馬晨明,1977年生,女,山東菏澤人,碩士生。支援西藏,人民日報記者。現任教師。
作品:《金融冊態時報》《西藏采訪筆記》《藏戲》
作品《藏戲》收入小學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課本第七課中,跡橘寫作形式新穎,州州源在《藏戲》中用三段反問句開頭,引人入勝。
馬晨明同志作為首屆省高等學校「育人獎」候選人的公示。
接省委教育工委通知,經學校推薦、專家評審,省委教育工委研究,我校馬晨明同志作為省高等學校「育人獎」候選人
3. 小學生每天必須讀書多少時間
正因為沒有這個「必須」,所以,小學生的讀書成了可有可無的事情。家長和教師相對於讀書來說,更重視的是學生的作業,作業沒有做完是不行的,但是今天沒有讀書似乎是沒有人去追究的。推行多年的《新課程標准》,其中只規定了每個學段學生必須完成的閱讀量,也沒有細化到每天應該讀多長時間。如果分析一下低學段5萬字的閱讀量,按照兩年一共730天,那麼一二年級的學生每天只需讀不到70個字;中年級段40萬字的閱讀量,三四年級學生每天只需讀不到550個字;高年級段100萬字的閱讀量,五六年級學生每天只需讀不到1370個字。 這樣的閱讀量對於小學生來說行嗎?為什麼低年級學生要設定不少於5萬字的閱讀量?這樣的量對於小學低年級學生語言智能的發展是不是有利?學生讀70個字需要多少時間?同樣,中高年級學生這樣的閱讀量合適嗎?每天讀夠基本的字數需要多少時間?沒有這樣的分析,只是規定一個大致的量,對於教師和家長來說,可操作性不強,容易流於形式,成為一句空話。 讀到這個准確的時間以後,我立即進行了計算,得出1-4年級的學生每天讀書應該不少於1.369小時。這些時間可以是分散的,只要每天讀書時間總量夠1.369小時就可以了。這一個半小時學生能夠讀多少內容?是不是遠遠大於我們所規定的閱讀量?如果這些標准真的被老師和家長執行了的話,學生之間會產生多大的差異?因為我沒有第一手資料,也搜不到相關的資料,所以也無法下結論。 記得在很多場合,我表達自己的觀點時,要求學生每天讀書或聽書至少十五分鍾。這十五分鍾,讀書速度一般的學生也能夠讀完1500字。如果是聽書,這個量就更大了。我曾經計算過,如果學生能夠每天不落的讀或聽十五分鍾書的話,一年下來至少就是54萬的閱讀量。而且這個量所佔用的時間並不多,也很容易能夠做到。這關鍵是看家長又沒有毅力,能不能堅持。 仔細思考之後,我發現如果有了家長強有力的配合,學生完成這個閱讀時間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對於小學生來說還是應該分一分層次,時間逐步家長,並且必須重視讀書興趣的培養。 假如學生不能保證一個半小時的閱讀時間的話,至少也每天應該讀夠半個小時。因為每天十五分鍾的時間真是太少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有一定的難度。 家長朋友試一試吧?也許這樣讀下去,改變的不僅是孩子!
4. 五六年級必讀課外書有聽書嗎
有很多課外書,比如說五六年級都會看一些《駱駝祥子》。高世儒林外傳很多很多都能夠幫到孩子,孩子多看書對以後的寫作也有很大的幫助,希望能夠幫到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