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在茶樓聽書
Ⅰ 茶館怎麼造句
1、我孤獨的坐在茶館里,雪還在漫天飛舞著,茶館依舊,座位依舊,心情也不在依舊了茶仍然發著淡淡的清香,香氣在我的身邊環繞著,我向對面的座位看了看舉起了那杯友誼深茶,微笑著,輕輕的道了聲:「朋友,珍重!」。
2、這家茶館門面不大,但是布置得很有特色。
3、每座茶館里都人聲鼎沸,而超越這個的,則是茶堂倌震耳欲聾的吆喝聲。
4、這里的茶館遠近聞名盡人皆知。
5、城內的大茶館已相繼關了門,只有這家算是碩果僅存的一家。
6、在這家苦心保留原汁原味川西民俗的茶館里,古舊的銅環,老式的風谷機,一推就"咿咿呀呀"響的雞公車,讓人浮想聯翩。
7、今天是個黃道吉日,他們的茶館開張了。
8、世界是個大茶館,有些人吵鬧,有些人靜靜地不說話。聲音大了才能吸引別人的注意力,漸漸地,大家都去聽那些吵鬧的人說話了。只有少數人例外。
9、他們一下班,就坐在茶館里知人論世,洋洋自得。
10、這家茶館既有抽大煙的,又有吸旱煙的,人人吞雲吐霧,弄得烏煙瘴氣。
11、阿慶嫂真不愧為開茶館的,說出話來滴水不漏。
12、於是之靠著茶館大門口說了一句「改良改良,越改越涼!」。
13、那幾個人正在茶館里高談闊論。
14、他說在海棠溪小茶館里躲避空襲,一班工人不知道厲害,還在呼幺喝六地賭錢,他就給他們講,叫他們非守秩序不可。
15、翠華茶館是在青龍街上眾多的茶鋪中的一家,老百姓經常到那裡,跟老夥伴們一起喝喝茶,聊聊天。
16、就在豫園外的一個池塘里,矗立著湖心亭茶館和一個巨大的集市。
17、豐臣秀吉本人帶來了兩個風格截然不同的攜帶型茶館。
18、蓋碗茶,成都茶館的「代言人」,由「蓋、碗、托」組成。
19、擬在昭陵陵山以北陵山博物館對面建築一座仿唐古建茶館,向遊人展示唐代茶道文化。
20、劉:老舍茶館在營造京味兒文化氛圍上都做了哪些工作?您認為老舍茶館最吸引人的是什麼?
21、茶館是格拉納達不可或缺的元素,裡面往往燈光昏暗,燭台上凝結著一汪汪形態優美的燭淚,賓客們席地而坐,情調非常適合浪漫主義者的伴侶。
22、我走過一間中國茶館和金魚池,通過一座中國傳統的月牙門,進到一座漂亮別致、具有東方色彩的花園。
23、要記得,香草茶館不會因為貪便宜的售賣品質低級的花草茶。
24、我們走進一家茶館,屋裡蛛網密布,泥地上有糞污,牆角垛著一袋袋糧食,說明這店主有不少余糧過年。
25、茶館文化是極具中國京味特色的文化.
26、品茶、待客是中國個人高雅的娛樂和社交活動,坐茶館、茶話會則是中國人社會性群體茶藝活動.
27、榕樹是一種大樹,有一種鋪天席地的氣象。傍著樹,可以支架棚房,那是鄉間小茶館,樹下幾張竹椅,幾張小幾,茶碗和茶壺,江聲和蟬聲,是久違了的童年。
28、人生要耐得住寂寞,時間總有太多的繁華,撩撥我們本就不平和的心境。倘若浮躁或是疲憊了,必定會有一個嫻靜的茶館,將你我收留。
29、阿勇向阿明討教經驗:你什麼辦法把她追到手的。阿明:她開了個茶館,我天天去,就這樣。你也可用這招呀!阿勇:唉!我只有一顆牙了。
30、我每天下午都要去這個茶館聽書.
31、在某些地區,咖啡屋甚至比茶館還多.
32、該茶館當時被看成是街坊四鄰的活動中心。
33、書茶館是把飲茶與聽書相結合的形式.
34、它叫我們茶館作為街坊四鄰的活動中心。
35、文殊院步行街是茶館理想的藏身之處,在文殊院中心的白雲寺街上,老電影茶樓就坐落於此。
36、在這里的任何一個茶館,可以邊喝碗蓋茶,邊擺「龍門陣」.
37、分乘兩輛的士去油麻地雅打街」紅茶館酒店」。
38、華老栓忽然坐起身,擦著火柴,點上遍身油膩的燈盞,茶館的兩間屋子裡,便彌滿了青白的光。
39、當遊客坐在茶館里品茶、嘗小吃時,會欣賞到各種娛樂活動,其中有川劇、茶藝表演、雜技。
40、茶館在成都隨處可見,有名的觀光勝地、繁忙的街道或狹窄的小巷,你到處都可以找到充滿成都風味的平民茶館。
41、像我這樣的人算是坐不起這樣的茶館了。
42、從人群熙攘的五道口地鐵站順路而下,來到一個不易被人發現的小巷,你會發現這里藏著一個小茶館。
43、之後,他對成都茶館里的川劇表演著了迷。
44、我在老舍茶館看過這個口技表演.
45、豐臣秀吉帶到北野戶外舉行儀式的兩個茶館無疑是利休理想的茶館。
46、茶館文化可以歸入其中,因為成都人可以一杯蓋碗茶從清晨泡到黃昏。
47、告別了畫漫畫的卡多那,江喃又將我們帶到老順興茶館懷起舊來。
48、蘭恩走出茶館,穿過馬路,走到那個銀行保安身邊跟他說了點什麼,撒腿就跑了。
49、諸如此類還有福祿壽三星、百壽圖等,用以表達福祿壽的主題,以此來營造茶館的情感空間。
50、幾位大學好友祥詠、志鵬、盈鋒,在嘉義民雄的某間小茶館聚餐.
Ⅱ 古代的茶樓描寫的句子
1.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納蘭性德《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2.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 蘇軾《望江南·超然台作》
3.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 杜耒《寒夜》
4.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 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5.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 蘇軾《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6.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 —— 錢起《與趙莒茶宴》
7.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 陸游《幽居初夏》
8.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 —— 董必武《元旦口佔用柳亞子懷人韻》
Ⅲ 茶樓古文化插畫-中式風格茶樓有很多特點,都有什麼呢
茶文化古風圖片茶文化在中國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一起來品味茶文化吧!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古風圖片,希望對您有用。
茶文化古風圖片欣賞
茶文化古風圖片1茶文化古風圖片2茶文化古風圖片3茶文化古風圖片4茶文化古風圖片5茶文化的功能
茶文化的社會功能主要表現在發揚茶德、傳播茶道、文化藝術、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促進民族團結、表現社會進步和發展經濟貿易等。茶德是經過幾千年積淀下來的被歷代人們所推崇的茶內在具備的美好品性。
茶文化具有的傳統主要有熱愛祖國、無私奉獻、堅韌不拔、謙虛禮貌、勤奮節儉和相敬互讓等。吳覺農先生和湖南劉先和,為茶葉事業鞠躬盡瘁,既是愛國主義者,又是當代茶人傑出代表。
陸羽《茶經》,是古代茶人勤奮讀書、刻苦學習、潛心求索、百折不撓精神的結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華民族珍惜勞動成果、勤奮節儉的真實反映。以茶字當頭排列茶文化的社會功能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會友、以茶聯誼、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詩、以茶入藝、以茶入畫、以茶起舞、以茶歌呤、以茶興文、以茶作禮、以茶興農、以茶促貿和以茶致富。茶是中國的驕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飲茶可以思源。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博士,將中國茶葉作為中國四大發明(火葯、造紙、指南針和印刷術)之後,對人類的第五個重大貢獻。
唐代陸羽《茶經》是世界第一部茶書。中國茶文化對世界影響功能顯著。以茶會友是茶文化最廣泛的社會功能之一。今天所處的市場經濟,競爭激烈,優勝劣汰,講利益、講效益。但人情較為冷漠,人際關系趨於淡漠。通過茶樓、茶藝館品茗或茶藝,朋友聚在一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進了解,溝通友誼。朋友相聚在舊式茶館里,隨意說笑,回憶人生,重新享受到生命的樂趣。古代就有「寒夜客來茶當酒」之說,以茶代酒體現傳統美德,符合今天中央倡導的厲行節約制止奢侈浪費行為的規定要求。以茶育人是新時期茶文化孕育出來的新的社會功能。上海少兒茶藝通過自己動手,學習茶科學,弘揚傳統優秀文化,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在敬茶中,展現出對長輩的尊敬,對父母的孝敬,對同學的敬意。
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會名流和知名人士願意參加。茶文化也是大眾文化,民眾廣為參與。茶文化覆蓋全民,影響到整個社會。
茶文化的介紹
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居民都喜愛品茗。有的地方把飲茶品茗作為一種藝術享受來推廣。各國的飲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
斯里蘭卡:斯里蘭卡的居民酷愛喝濃茶,茶葉又苦又澀,他們卻覺得津津有味。該國紅茶暢銷世界各地,在首都科倫坡有經銷茶葉的大商行,設有試茶部,由專家憑舌試味,再核等級和價格。
英國:英國各階層人士都喜愛飲料。茶,幾乎可稱為英國的民族飲料。他們喜愛現煮的濃茶,並放一二塊糖,加少許冷牛奶。
泰國:泰國人喜愛在茶水裡加冰,一下子就冷卻了,甚至冰凍了,這就是冰茶。在泰國,當地茶客不飲熱茶,要飲熱茶的通常是外來的客人。
蒙古:蒙古人喜愛吃磚茶。他們把磚茶放在木臼中搗成粉末,加水放在鍋中煮開,然後加上一些,還加牛奶和羊奶,加上適當的鹽。
紐西蘭:紐西蘭人把喝茶作為人生最大的享受之一。許多機關、學校、廠礦等還特別訂出飲茶時間。各鄉鎮茶葉店和茶館比比皆是。
馬里:馬里人喜愛飯後喝茶。他們把茶葉和水放入茶壺里,然後燉在泥爐上煮開。茶煮沸後加上糖,每人斟一杯。他們的煮茶方法不同一般:每天起床,就以錫罐燒水,投入茶葉;任其煎煮,直到同時煮的腌肉燒熟,再同時吃肉喝茶。
加拿大:加拿大人泡茶方法較特別,先將陶壺燙熱,放一茶匙茶葉,然後以沸水注於其上,浸七、八分鍾,再將茶葉傾入另一熱壺供飲。通常加入乳酪與糖。
俄羅斯:俄羅斯人泡茶,每杯常加檸檬一片,也有用果漿代檸檬的。在冬季則有時加入甜酒,預防感冒。
埃及:埃及的甜茶。埃及人待客,常端上一杯熱茶,裡面放許多白糖,只喝二三杯這種甜茶,嘴裡就會感到粘糊糊的,連飯也不想吃了。
北非:北非的薄荷茶。北非人喝茶,喜歡在綠茶花里幾片新鮮薄荷葉和一些冰糖,飲時清涼可口。有客來訪,客人得將主人向他敬的三杯茶喝完,才算有禮貌。
南美:南美的馬黛茶。南美許多國家,人們用當地的馬黛樹的葉子製成茶,既提神又助化。他們是用吸管從茶杯中慢慢著品味著。
中式風格茶樓有很多特點,都有什麼呢?經營茶樓,首先店主必需懂茶,甜點、乾果類點綴品必需配備。茶樓環境必需悠雅整潔,裝修風格古色古香,配備古箏類傳統音樂。煮茶類用水相當挑剔,再好的茶用水不當也會影響茶的口感及品質。既然選擇了開一家茶樓,那麼就免不了確定其主體文化。市面上出現了許多新型茶樓,相對於傳統茶樓的喝茶、下棋、聽書、賞曲,新型茶樓則展現出其多元化的一面。例如經營一家花藝茶樓,可以讓消費者們一邊品茶或者自主沏茶。
自己獨立開茶樓則首先特色(主題)要鮮明要的極致的鮮明無論是裝修風格茶品風格服務風格特色主題要鮮明,這個要下功夫調研收集資料等等這些是基礎下來就是引流如何吸引召集不斷的客戶抓住互聯網的各個工具應用好做足「內容營銷」優質品牌加盟、員工素質形象、廣告宣傳、店面地理位置優越、裝修要有品味、實實在在的把產品做好,把服務質量提上去就是核心。
要看小茶樓的主要盈利點。如果是以提供喝茶場所為盈利點的,必須要收人頭費多少錢一位,要喝中高端茶的,另收。如果是以茶葉銷售為盈利點的,那人頭費看實際情況可收可不收。現在這個時代和以前的時代是不一樣了,小茶樓的經營模式也可以有多元化經營,例如裝修如果在休閑及商務洽談或者接待檔次,那麼你可以選擇大通貨模式經營,簡單的就是說客人可以在我這買茶葉寄存然後免費泡茶。
小茶樓的模式已經是比較傳統的經營模式了。想要賺大錢是比較難,用心經營解決溫飽,作為人文生活的聚集地還是不錯的。能為顧客解決喝茶的問題,就是茶樓經營的價值。
茶館需要小而精嗎需要的。
經營小型茶館的話確實是需要小而精,小是指投資相對較小,店面小,精是指商品種類選擇精品的售賣。
經營小型茶館的小技巧如下:
1、主題文化。既然選擇了開一家茶樓,那麼就免不了確定其主體文化。市面上出現了許多新型茶樓,相對於傳統茶樓的喝茶、下棋、聽書、賞曲,新型茶樓則展現出其多元化的一面。例如經營一家花藝茶樓,可以讓消費者們一邊品茶或者自主沏茶,然後學習自由插畫;或者選擇網路茶樓主題文化,將茶文化與互聯網相結合,茶樓中自帶有免費無線網以及電腦設備,可以讓消費者們喝著茶上著網,放鬆身心;也可以考慮書刊茶樓主題文化,實時更新店中書籍,讓消費者們可以喝著茶,在休閑的環境中看書或者閑談。營造出一種濃厚的主題文化氛圍,適時地舉行與主題文化相關的活動,不僅可以讓相同趣味的消費者們同聚一堂增加消費者黏性,還能不斷吸引新的消費者增加收益。
2、服務管理。茶樓,總體來說是為消費者們提供服務的地方,因此,服務可以說是茶樓的無形產品,也是核心產品,是茶樓經營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根據不同消費者之間的差異化需求,提供人性化、定製化的貼心服務。
3、產品種類。選擇經營一家茶樓,若店中產品僅僅只是喝茶的話,則難免顯得店中產品單一,無法滿足消費者們的需求。因此,在開一家茶樓的時候,不妨在茶樓中增加一些零食糕點,讓消費者們在喝茶休閑的時候,也有零嘴等小吃滿足消費者們的口腹之慾。當然,這一店多營的銷售模式除了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更是擴寬了店家的收益渠道,無疑是為店家增加了收益。
Ⅳ 江南·人文|小橋流水,書場茶館,串起江南的人文生態
新近登陸中華藝術宮的「風從東方來——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藝術展」上,新場古鎮「第一樓」的沉浸式場景成為「網紅打卡點」——循著茶館餘音繞梁的鑼鼓書,多少人醉在江南。
這「第一樓」,全稱為「第一樓書場」,是坐擁洪福橋首、臨南北大街的一幢三層臨河騎樓式磚木結構建築,可謂新場古鎮最為顯眼的地標。它始建於同治末年,距今約一個半世紀,是古鎮如今僅有的兩處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有意思的是,「第一樓書場」沿河懸掛的店招寫的其實是「第一樓茶園」。由此連綴出的,是茶館與說書的不解之緣,也是篤悠悠的江南慢時光。小橋流水邊,一杯茶,一場書,這樣的江南生活標配,令人心馳神往。
江南水鄉處處橋頭、條條小巷見有茶肆,「孵茶館」是當地老百姓最常見的休閑消遣方式
歷史 學家王家范在《明清江南 社會 史散論》中提到,明清江南文化 娛樂 之費在生活消費中佔去了相當的比重,較全國其他地區都高出一籌。他所說的文化 娛樂 ,就包括在茶館喝茶,在書場聽書。明清之際通俗性文化 娛樂 活動在江南呈現出一定程度的發展,與當時江南城鎮的發達、經濟狀況的富庶密不可分。如是情形一直綿延至今。
江南水鄉處處橋頭、條條小巷見有茶肆。在江南一帶,上茶館(有時也稱茶樓、茶室)喝茶被稱為「孵茶館」,這是老百姓最常見的休閑消遣方式,早已形成傳統。一個「孵」字,透著從容閑適的心境,就這樣任時光一點一點流逝,茶湯一點一點沖淡。早在乾隆年間成書的《儒林外史》中,人們略可一窺江南茶館之盛。小說中馬二先生游覽杭州城,先後在錢塘門外、凈慈、雷峰附近、吳山上、城隍廟等處六次吃茶。讀者借他的眼睛發現,城裡茶館雲集、鱗次櫛比,有一條路上的茶館(茶攤)甚至多達30多處,並且,這些茶館都是大眾化消費場所。上海茶館業的勃興雖晚於蘇杭,20世紀上半葉也已蔚為壯觀,至少有800家。名稱則極盡風雅,不僅好用「樓」字,偶爾也以「廬」「園」「軒」「亭」字稱呼,甚至取名「滿庭芳」「玉壺春」等。
事實上,江南各地的茶館又因地制宜地呈現出了些許差異。對此,蘇州作家陶文瑜在《茶館》一書中有過敘述。例如,蘇杭兩地的茶館大多圍繞其特有的風光蘇州園林和杭州西湖而形成辨識度——喝園林茶的蘇州人不在少數,耦園和藝圃都是喝茶的好去處;西湖的邊上若不開茶館,西湖肯定是沒有主心骨的失魂落魄,龍井不生長在擁有西湖的杭州,也會少去許多滋味和顏色,其中,三雅園和藕香居是清朝初年西湖邊上兩座比較有名的茶館。再看揚州人對於茶館的偏愛——揚州人生活得比較春風得意的標志就是泡茶館,按照揚州人的說法是「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這「皮包水」指的正是喝茶,「水包皮」則是指泡澡堂子;此外,揚州茶館還往往伴隨著風味小吃,茶是領唱,形形色色的小吃和點心是合唱。
至於上海的茶館,重點在於「五花八門」,江浙風味的有,南國風情的也有,這是因為這里匯聚著南來北往、各式各樣的人。而江南眾多水鄉古鎮的茶館,又可謂自成一派,往往臨河選址,掩映在小橋流水人家中,頗具詩情畫意。這樣的茶館,也可以說是「最江南」的——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胡曉明在《江南文化詩學》中指出,「水鄉」,是江南的眼神,是江南最明亮動人的所在。
新場的第一樓,高閣臨水,軒窗四敞,便是水鄉古鎮茶館的代表。典型的江南水鄉街坊格局在今天的新場古鎮依舊清晰可見:街道與河道平行,依河設市,夾岸為街,店鋪和民居一字排開。書場茶園、酒樓飯庄等公共休閑 娛樂 場所樂於分布在主街與市河交匯處,方便招攬過往商客。融橋、水、樓、街為一體的第一樓,為浦東地區規模格調第一大茶樓,儼然占據著古鎮的C位——它所坐擁的洪福橋,是古鎮最重要的兩座橋之一,特有的歇山頂以及超越周邊建築的高度,宣告著它在城鎮生活中的突出地位,其名「第一樓」的由來,就意指當時它在新場有著第一高的樓層、第一熱鬧的氛圍。
在江南,很多茶館都與書場合二為一,流行於此的「放湯書」「戤壁書」,滋養了多少人的曲藝啟蒙
茶館是喝茶的地方。但人們來到茶館,絕不僅僅為了喝茶。這里是休閑空間、商業空間,也是 娛樂 空間、文化空間。
在江南,很多茶館都與書場合二為一,被統稱為茶館書場,成為江南文化的重要載體。這樣的淵源大抵始自明朝,有專家推測應與明朝話本的興盛有關。這也未嘗不是茶館創新的生意經,為增強競爭力,茶館老闆將走街串巷的曲藝藝人請進來演出,茶客不僅能在茶館喝茶聊天,還能聽聽曲藝、附庸風雅。當然,茶館的生意經還有很多,例如引入點心等吃食——商界大亨黃楚九開在上海的蘿春閣茶樓日後竟將生煎饅頭做成了主業,又如開設哈哈鏡、西洋鏡等游藝項目——上海的福州路上從前有家青蓮閣茶館就曾這么干過。只不過,在茶館里欣賞曲藝,通常被認為是最順理成章的。
很長一段時間,曲藝是依附茶館存在的。以蘇州的書場為例,清代早期,書場不過是在茶館辟出一角,臨時搭起書台,外加幾把椅子。到清代中後期,曲藝表演在茶館經營中占據的地位日益顯赫,直到書場逐漸從茶館中獨立出來,並以更規范化的運作方式進行經營。不過即便是專門的書場,茶也是標配,只要買票進場,觀眾往往就可以泡一杯熱茶,坐一下午。1930年代,蘇州成立有茶館書場同業會,將茶館、書場正兒八經加以並列形成名目。當時一項針對蘇州城鄉地區百姓 娛樂 生活的調查顯示,「茶社彈詞」「品茗聽書」等字樣出現的頻次頗高。上海的老書場里,茶的蹤跡也隨處可見。楊忠明在《上海的老書場》一文中寫道:「書場如屬簡陋的茶館,則說書台就擺在平地上,此則謂『平台書』;書台以磚或木壘起,高出地面,便於後排聽客聆聽觀看,此則稱『龍桌』。舊式的書場設長台或方台,兩旁放長凳或靠椅,台上可以放置茶具。凡書台前方的長凳或靠椅大都為年長而聽書資歷較深者而設,以示尊重優待。椅背上往往有一圓形杯架(木質或鐵條絲),可供後面一排聽客放置茶杯。」
江南的茶館書場,在老百姓心中是有等級之分的。區分的標准,不在於茶館的規模、茶品的質量,而在於聘請藝人的檔次。對此,吳琛瑜在《書台上下——晚清以來評彈書場與蘇州 社會 》一書中有過敘述。晚清時期,蘇州茶館內常設書場的,約有十多家,其中影響最大的,後人稱之為「一正梁」。這指的是開辦於1862年、被公認為蘇州城內檔次最高的老茶館老義和,聽客多為鄉紳、名流及商人,來演出的藝人都是一流的響檔名家。甚至於,名角能夠激活原本平平無奇的茶館書場。蘇州閶門外湖田堂的「引鳳園」與市區「桂芳閣」,就皆因評彈名家馬如飛的演出而聲名鵲起。
也有「放湯書」「戤壁書」的說法,流行於江南的茶館書場。「放湯書」指的是一場說書行至末了,茶館書場的大門一下子敞開,任由看熱鬧的閑雜人等涌進來,舔個尾巴。「戤壁書」則是指靠在牆壁上聽說書,不佔座位,不必花錢。當然,響檔名家的演出是不可能開放「放湯書」「戤壁書」的。但尋常演出的「放湯書」「戤壁書」對於大眾的曲藝啟蒙來說,不失為一種滋養。陳雲年少時就是聽「戤壁書」的常客。他曾回憶在故鄉江南水鄉練塘當伙計時,經常聽附近長春園書場的「戤壁書」,一聽便上了癮,不僅日後成為「老聽客」,對於評彈藝術的熱愛也貫穿其一生。
《新場古鎮—— 歷史 文化名鎮的保護與傳承》一書里收錄了兩張攝於2003年5月第一樓的照片,為人們還原了彼時新場茶館書場的情景。其中一張照片定格的是樓上說書的一幕:清一色花白頭發的老鄉們齊刷刷地坐著,每個人面前放著自己慣用的茶杯;另一張照片聚焦的,是茶樓牆上貼著的一張手寫自製「廣告」,還附上了一首自編的小詩。事實上,早在1930年代,新場的第一樓已經開辟書場了,在原南匯地區是最早的。說書者多為民間藝人,居民喜聞樂見,在當地乃至江南一帶頗有影響。
茶館里傳來的吳儂軟語、弦子琵琶聲,成為江南文化的重要載體,也化作江南百姓的集體記憶
從乾隆年間開始,評彈——評話和彈詞,就是江南茶館書場里出現得最多的曲藝,廣受江南民眾青睞。
為什麼是評彈?這其實經歷了時光的淘洗,亦與其漸漸形成的雅俗共賞的特質緊密相連。原本進入茶館演出的戲曲曲藝,種類頗多,其中就包括崑曲。而過於詩意、高雅的崑曲難免曲高和寡,受眾面較窄,並不適宜出現在各色人等聚集的茶館,於是慢慢從茶館中淡出,多於曲社中演出。評彈作為古老、優美的說唱藝術,相比崑曲本就接地氣,日後又在不斷調整、改進中,最終成為江南一帶茶館的「黃金搭檔」。
評話俗稱「大書」,說的多是 歷史 故事與江湖好漢,《三國志》《水滸》《英烈》《金台傳》等都屬於這一類;彈詞俗稱「小書」,說的多是才子佳人,典型的故事如《珍珠塔》《描金鳳》《三笑》《文武香球》。吳儂軟語、弦子琵琶以及它們所承載的形形色色的故事,成為太多江南民眾溫暖的記憶。蘇州走出的葉聖陶曾在寫於1930年代的散文《說書》里,生動地絮叨起兒時「聽書」得來的門道:「『小書』要說得細膩……『大書』比較『小書』尤其著重表演。說書人坐在椅子上,前面是一張半桌,偶然站起來,也不很容易迴旋,可是像演員上了戲台一樣,交戰,打擂台,都要把雙方的姿態做給人家看。」「說書並不專說書中的事,往往在可以旁生枝節的地方加入許多『穿插』。『穿插』的來源無非《笑林廣記》之類,能夠自出心裁的編排一兩個『穿插』的當然是能手了。」
充滿親切鄉音的民俗特色戲曲,也時常能在江南茶館中覓得影蹤。有研究者調查18世紀以來江南居民休閑 娛樂 生活中的消費狀況發現,江南一帶茶館戲曲「九調十三腔咸備」,除了評話、彈詞,還有灘黃、花調、道情、戲法、隔壁戲、木人戲、花鼓調、蓮花樂聲等。總之,大多較為通俗,反映出大眾的審美趣味。就連話劇也進過茶館,浙江首個話劇團體——1912年組建的浙江第一新劇模範團,便在杭州的天仙茶園戲台演過戲。
江南的戲曲曲藝源遠流長、種類繁多。在不同地域的茶館里,多少能聽到頗具當地特色的節目。例如新場古鎮大大小小茶館里的「說書」,與評彈平分秋色的,是鑼鼓書。這是原南匯地區民間曲藝之一,從前名為太保書,名稱衍化自上海郊區農村中求保佑太平的活動「太卜」,以說唱形式表現,有道白、吟唱、獨唱、對唱等,內容為民間傳說和 歷史 故事。久而久之,這種形式逐漸從宗教儀式中脫胎而出,發展為單獨的民間說唱形式。2004年,文化部公布的29個國家級民間文化保護項目中,原南匯鑼鼓書作為上海唯一入選項目榜上有名,而新場古鎮則被確定為「鑼鼓書」非物質文化的傳承基地。古鎮上曾與「第一樓」齊名的另一家茶館書場「中華樓」,如今就改建成為中國鑼鼓書藝術館,讓遊客得以欣賞鑼鼓書表演,了解鑼鼓書 歷史 。而第一樓里,也不時上演鑼鼓書。
作者:范昕
圖片:新場鎮供圖、視覺中國、文匯報 歷史 照片
Ⅳ 老舍的《茶館》全文
茶館又叫茶樓、茶肆、茶坊、茶寮、茶室、以及渲房等,它是以營業為目的、供客人飲茶的場所。最早的茶館是以茶攤形式出現的,時在東晉元帝(公元317—322在位)時。南北朝時出現了供喝茶住宿的茶寮。唐代商業交往發達,適應經濟活動的需要,從京城長安、洛陽到四川、山東、河北等地的大中城市,都出現了茶肆。茶館是商業經濟活動發展的產物。從發展階段上看,東晉是原始型茶館的發軔階段,東北朝時形成初級型的茶寮,唐代是茶館的正式形成期。宋、元、明、汪用民國時期,茶館日趨發達,在大中小城市乃至於鄉鎮、農村,都有了廣泛的立足之地,成為中國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和一大景觀。
茶館是愛茶者的樂園,也是人們休息、消遣和交際的場所。追其歷史,十分悠久。早在唐代開元年間,鄉鎮中有煎茶出賣的店鋪,%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