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湖居聽書作業
❶ 明湖居聽書第二回的中心
中心:
寫出王小玉(白妞)高超的說書技藝,表現了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
手法:
場面烘托,人物映襯,側面描寫和正面描寫相結合.
晚清4大譴責小說:
《老殘游記》劉鶚
《官場現形記》李伯元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吳趼(jiǎn)人
《孽海花》曾樸
主要內容:
第一節:琴師彈奏(不同凡響)
第二節:黑妞說書(以為觀止)
第三節:觀眾議論,戲院盛況(轟動泉城)
第四節:白妞出場(表現出聽書人此時激動而渴盼的心情;白妞外貌"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第五節:白妞說書(白妞說書的妙處;聲之悠遠;高腔之無窮;音色之燦爛;聲音之嫵媚.)
第五節:夢湘先生的評論("餘音繞梁,三月不絕")
自己寫的,可能不是很好,呵呵.
❷ 正側面人物描寫作文450字
1. 人物描寫450字左右(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突出人物特點)
她是誰?你看,她個子不高不矮,身子瘦瘦的,皮膚白白的。
圓圓的腦袋上扎著一對羊角辮。秀秀氣氣的臉蛋上,淡淡的眉毛下,有一雙亮晶晶的眼睛。
一張扁扁的嘴巴像小鴨嘴,嘴裡有二排又白又齊的牙齒。身上穿著五顏六色的童服,脖子上系著一條紅領巾。
她就是我的好朋友——文蓀琳。 文蓀琳可關心我了。
記得上學的第一天,晴空萬里。在上音樂課前,我們下樓去升旗。
大家直奔樓梯,擠成一堆,擠呀擠,啊!不好了!我摔倒了,摔疼了腿。我只好坐在樓梯上「哇哇」直叫。
正在這時,我的好朋友文蓀琳出現了,她奮不顧身地跑過來,親切地對我說:「你沒事吧?」 我難過的說:「我在下樓的時候摔了一跤,這可疼死我了!」 文蓀琳著急地問:「那你現在還疼嗎?」 我哭著說:「當然疼了!」 聽我說完,文蓀琳立刻伸出雙手,輕輕地摸了摸我的傷口, 在她的幫助下,我勉強地站了起來,對她說:「我們兩個一起去操場升旗吧? 文蓀琳就扶我,一瘸一拐的去升旗。我感激的對文蓀琳說:「文蓀琳,你對我真好,謝謝你今天對我的幫助。
文蓀琳高興地說:「你沒事就好,是朋友就應該相互幫助,你說對嗎?」我高興地點了點頭文蓀琳呀文蓀琳,你對我這么關愛,你真是我的好朋友啊!希望我們永遠都是好朋友,好嗎? 我的同桌董開旋長得可真有趣,扁扁的腦袋,一雙大眼睛一眨一眨的,小小的塌鼻子下面,那個大嘴巴緊緊閉著,還有那一綹烏黑的頭發,令人發笑地翹在前額。我第一天和他坐在一起就喜歡上他了. 我的爸爸是一個既讓我害怕,又讓我喜歡的人。
有一次,我因為急著想看電視,就馬馬虎虎地把作業寫完了。吃完飯,爸爸開始檢查作業。
看著看著,他的眉頭皺了起來,很不高興地對我說:「你這道題算錯了。」說完,他又接著檢查起來。
沒過一會兒,他又連著查出兩個錯誤。爸爸這下發火了,沖著我大聲嚷嚷:「你怎麼老出錯?我跟你說了多少遍了,別粗心,別粗心!你怎麼就是改不了?」說著,他使勁摁了一下我的頭。
我偷偷地看了他一眼,只見爸爸兩只大眼睛瞪成了「O」形,濃黑的眉毛也好像立了起來,真像只大老虎,好可怕啊! 爸爸對我的要求很高,他看我老是粗心,就給我寫了做題要求。我覺得爸爸太凶,也給他提了兩條意見:一是不要隨便凶我,二是要講道理。
我從字典里找了些形容爸爸的成語說給爸爸聽:「虎視眈眈」、「大發雷霆」、「暴跳如雷」、「火冒三丈」、「勃然大怒」……爸爸聽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爸爸發火時很兇,但平時還是很隨和的。
有一次,我在爸爸高興時對他說:「當小孩兒真倒霉,不能對大人凶。」爸爸說:「那我就讓你發一次火吧。」
我想,這回「報仇」的機會到了。我先摁了一下爸爸的頭,然後掐了一下他的脖子,最後憋足了勁照著他的 *** 使勁打了一下。
我覺得還不過癮,又撲上去把他的頭發弄得亂七八糟,然後對他說:「這回你可是蓬頭垢面了。」這時候的爸爸像只大綿羊,任憑我怎樣折騰他也不發火。
爸爸還喜歡跟我鬧著玩,這時候他的壞點子特別多。有一次,爸爸讓我面部放鬆,然後把他的兩只手分別放在我的嘴角兩邊,突然一捏我的嘴,說:「哈哈,真像個唐老鴨!」我一著急,也去捏爸爸的嘴,爸爸就緊閉著嘴。
我一看不行,就向他腋下抓去。爸爸笑了起來,我趁機捏了一下他的嘴,然後說:「你也像個唐老鴨,而且是一個很兇的唐老鴨。」
瞧,這就是我的爸爸。他既是我的長輩,也是我的朋友。
我既怕他,又喜歡他。 我有一個好媽媽,一個和藹可親的好媽媽!媽媽有一雙勞動過度,而長滿老繭的雙手,看起來顯得又蒼老又辛苦,但是,我卻把那一雙手看做是寶貝,因為它給我無限的力量。
在一個寒冷的夜晚,媽媽用雙手拿來被子,輕輕地蓋在我身上,使我覺得全身上下一陣溫暖,因為媽媽的雙手替我趕走了寒冷,給我帶來了一股巨大的熱量。在這個時候,媽媽的手是溫暖的! 在一個陰森森的地方,我嚇得毛骨悚然的時候,媽媽用雙手拍起了小調,哼起了歌曲,使周圍一陣輕松,而媽媽的手拍得通紅通紅的,可媽媽還是忍著強烈的巨痛,裝出一副輕松的樣子,這時,媽媽的手是無私的! 在我學習上遇到難題,冥思苦想也想不出來,感到無助時,媽媽伸出雙手,在草稿紙上演算了一遍又一遍,手酸了也不說一聲、停一下,直到演算成功,並且講解到我明白時,她的雙手才「依依不捨」地停止工作。
這時,媽媽的手是神奇的! 在我們家地板上鋪上了一層「垃圾地毯」時,媽媽用雙手拿著拖把,掃把、水桶………一絲不苟地干起來,直到地板上一塵不染、乾乾凈凈時,媽媽的雙手才肯歇息。這時,媽媽的手是勤勞的! 在我褲子裂開時,媽媽又毫不猶豫地伸出雙手,替我修補褲子,手像梭子一樣穿來穿去,一會工夫就補好了。
這時,媽媽的手又是靈巧的! 在我的印象中,媽媽的手會七十二變,會變出我需要的東西。雖然,媽媽的手長滿了老繭,變得蒼老不堪,可在我的目光中媽媽的手永遠是年輕的!有一個好媽媽媽媽是一個少言的人。
他和母親在一起的時候,都是聽見母親一個人在不停的講話,父親只是一個勁的抽煙,偶爾才應答一下,那話也多半隻是一兩個字。家裡來。
2. 利用正面和側面描寫人物和事物的作文450字
我愛家鄉的小河 我家門前有條小河.記得小時候,媽媽領我到河邊去玩,我指著嘩嘩的流水,好奇地問:「媽媽,這么多水往哪裡流哇?」媽媽笑著說:「這是『徒駭河』,誰向東流入大海.」從此「徒駭河」這個名字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我就向岸邊的小樹一樣,伴隨著小河流水滿滿的長大.春天到了,我看到合理的冰雪融化了,河邊垂柳的枝條上突出了嫩芽.慢慢的,那粉紅的桃花也伸出了枝頭.小燕子從南方飛來了,在清澈的水面上自由飛翔.放了學,我們就參加者百花爭艷的盛會,在鋪滿新綠的河灘里跳舞歌唱.夏天到了,兩岸的景色更美了.河堤上綠樹成蔭,河灘里瓜果滿園.放了學,我們有時還到小河裡游泳,游累了,就跑到瓜園里吃瓜.白皮的脆瓜,花花皮的甜瓜可好吃了.有時我們還在岸邊的樹蔭下幫助媽媽洗衣服,直到黃昏送走一天的酷熱.秋天到了,河裡的魚蝦肥了,岸邊的蘋果樹了.秋假裡,我總愛和爺爺去果園.高興了,又跑到河裡捉魚摸蝦.河水映照著笑臉,秋風伴奏起豐收的音樂.冬天的小河也不寂寞,迎著漫天飛舞的雪花,我們有結伴到河裡滑冰,可熱鬧了.我愛家鄉的小河,一年四季都愛她.我愛源源不斷的流水,我愛兩岸美麗的景色,更愛她用涓涓細流滋潤了岸邊的天地,給人們送來豐收的歡樂。
3. 利用正面和側面描寫人物和事物的作文450字
我愛家鄉的小河
我家門前有條小河.
記得小時候,媽媽領我到河邊去玩,我指著嘩嘩的流水,好奇地問:「媽媽,這么多水往哪裡流哇?」媽媽笑著說:「這是『徒駭河』,誰向東流入大海.」從此「徒駭河」這個名字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我就向岸邊的小樹一樣,伴隨著小河流水滿滿的長大.
春天到了,我看到合理的冰雪融化了,河邊垂柳的枝條上突出了嫩芽.慢慢的,那粉紅的桃花也伸出了枝頭.小燕子從南方飛來了,在清澈的水面上自由飛翔.放了學,我們就參加者百花爭艷的盛會,在鋪滿新綠的河灘里跳舞歌唱.
夏天到了,兩岸的景色更美了.河堤上綠樹成蔭,河灘里瓜果滿園.放了學,我們有時還到小河裡游泳,游累了,就跑到瓜園里吃瓜.白皮的脆瓜,花花皮的甜瓜可好吃了.有時我們還在岸邊的樹蔭下幫助媽媽洗衣服,直到黃昏送走一天的酷熱.
秋天到了,河裡的魚蝦肥了,岸邊的蘋果樹了.秋假裡,我總愛和爺爺去果園.高興了,又跑到河裡捉魚摸蝦.河水映照著笑臉,秋風伴奏起豐收的音樂.
冬天的小河也不寂寞,迎著漫天飛舞的雪花,我們有結伴到河裡滑冰,可熱鬧了.
我愛家鄉的小河,一年四季都愛她.我愛源源不斷的流水,我愛兩岸美麗的景色,更愛她用涓涓細流滋潤了岸邊的天地,給人們送來豐收的歡樂.
4. 一篇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人物的作文400字
可愛的弟弟
我有個三歲的弟弟,人長特別逗人喜愛.一對黑葡萄似的眼睛,一張小巧的嘴,再加上一副「小紳士」似的外表,還真是讓人無法看出他也會做出淘氣、可笑的事.
就在前些天,由於弟弟愛生病,媽媽平時把零食控製得很嚴格.特別是糖類,媽媽一向很少讓他吃.他看到別的小朋友吃糖時也會裝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可是一回到家,總會和我說:「姐姐!我想吃糖.」看到他很可憐的樣子,我乘媽媽不在家,從書包里拿出一包中午就買好的橡皮糖.弟弟就迫不及待地用牙撕開了包裝袋,做在沙發上吃了起來.
看著他活像個小饞貓似的樣子,心裡既心疼又高興,一邊暗暗地對自己說:「弟弟,你可千萬別生病啊,不然姐姐會後悔的.」弟弟才不管我的想法呢,「紳士」風度也沒了,大口大口地嚼著棉花糖.
還來不及多想,弟弟又發話了:「姐姐,橡皮糖還有沒有了?」
「姐姐才買了一包,都被你吃完了.等你的病全好了,姐姐再買給你,好嗎?」
「噢」弟弟很掃興地走開了,我也沒多想,只顧自己看電視.
可是沒過多久,弟弟又跑到我面前,手裡拿著半塊粉紅色的橡皮擦,皺著眉頭說「姐姐,你的這塊橡皮糖一點也不甜.」我一看,可把我嚇壞了,一邊去搶他手裡的橡皮擦,一邊趕快讓他把吃到嘴裡的吐出來.「快!吐出來,這不是糖.是橡皮擦,快吐出來!」等到弄清弟弟並沒有把橡皮擦吞到肚裡時才鬆了一口氣.
原來這淘氣的弟弟又跑到我的書房找糖吃,他把我剛買的,外形酷似粉紅色的小白免,還散發出陣陣誘人香味的橡皮擦當作棉花糖吃了.
他還皺著眉頭,還是分不清糖和擦頭.「姐姐,這個橡皮糖比剛才吃的糖還香,就是一點兒也不甜.」他這么一說,卻把我弄得哭笑不得.我裝出一付嚴肅的樣子,說:「下次可不能再亂吃了啊!」
這就是我的弟弟,一個淘氣而可愛的弟弟.
5. 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僅僅用於人物描寫嗎
應該說是這樣的. 正面描寫,也叫直接描寫,它是最主要的描寫手段,是直接描寫人物的語言、行動和心理或直接描寫景物的方法.蘇軾詩雲:「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生活的內涵是豐富復雜的,明言直語往往不能盡述其意.一般說來,正面描寫常受事物定勢框架的限制,而側面描寫天地廣闊,無所束縛.所以盡管正面描寫是描寫的主要手段,但有時還必須進行側面描寫,正如茅盾所說:「要考慮到讀者必有的想像力,在正面描寫以外,還要輔以側面描寫.」 所謂側面描寫,是指對描寫的對象,不做正面的描繪,而從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繪、渲染中,烘托描寫的對象,從而獲得獨特藝術效果的方法,簡言之,側面描寫就是通過對被描寫對象的周圍效果的渲染來表現被描寫對象的一種表現手法,又叫襯托法. 常見的側面描寫的方法有: 1.以人襯人: 意即寫此人是為襯彼人.如著名的漢樂府民歌《陌上桑》對羅敷外貌美的描寫:「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綃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作者意欲極寫羅敷之美,卻未對羅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的描寫,而是通過描寫行者、少年、耕者、鋤者見到羅敷時的驚嘆、贊賞、痴迷等各種反應,把讀者的聯想向篇外延伸、擴散,從而間接構成了極為活躍的視覺藝術效果.這種「以不寫寫之」的側面描寫法,能充分地調動讀者的自由聯想和豐富想像,產生一種不定型的、沒有限度的「攬之若無,思之則有」的審美效果.難怪茅盾先生贊揚道:「不寫羅敷的美貌,而羅敷的絕世美貌躍然紙上,這真是前無古人的藝術描寫.」 2.以物襯人: 要寫人,先避開不寫,而寫有關的景或物,如《七根火柴》歌頌了一位無名戰士,作者用大量的筆墨描繪自然環境:「整個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濛的雨霧里,看不見人影,聽不到人聲,被暴雨沖洗過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過似的,躺倒在爛泥里,連路也給遮沒了.天,還是陰沉沉的,偶爾還有幾顆冰雹灑落下來,打在那渾濁的綠色水面上,濺起一朵朵浪花.」環境是多麼的險惡啊!而無名戰士呢,是「倚著樹杈半躺在那裡,身子底下是一汪渾濁的污水」,身體是多麼的虛弱啊!這一切表明無名戰士自己是最需要火柴的,可他卻把僅有的七根火柴無私地奉獻了出來.作者通過對「物」的描寫,成功地塑造了具有忘我革命精神的無名戰士的形象. 3.以物襯物: 如《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怡然不動;倏爾遠逝,往來翕忽.」在這里,作者以魚來襯出水的清澈,雖沒有一字一句寫水,可是讀者卻能從潭中魚兒看出水清如鏡,產生「水尤清冽」的真實感覺,收到了從正面描寫所無法達到的藝術效果. 如果從側面描寫的性質來分,還可分為正襯和反襯,正襯就是利用同描寫的主要對象相類似的事物來作陪襯,譬如烘雲托月月更明,也叫做「水漲船高」 ;反襯,即從反面襯托,就是利用同描寫的主要對象相異或相反的事物來作陪襯,譬如以丑襯美美更美,也叫做「水落石出」. 如《明湖居聽書》一文中,為了突出白妞說書技藝的高超,先寫了黑妞說書,作者把黑妞的演唱寫到嘆為觀止的地步,好象已詞盡意窮,無以復加,讀到這兒,不禁使人生疑:作品的主人公不是白妞嗎?把黑妞的演唱技藝寫得如此絕妙,豈非喧賓奪主?作者借觀眾之口道出了個中用意,解答了讀者疑問:「他的調門都是白妞教的」,「他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他的好處人學得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原來寫黑妞是為了襯托白妞啊!這就是用了正襯法. 如《荊軻刺秦王》中,作者塑造了刺客荊軻這一大智大勇的英雄形象 ,與此同時還塑造了另一個刺客秦武陽 ,秦武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與忤視」,可是見到秦王,將獻圖時,竟然嚇得「色變振恐」,而荊軻泰然自若「顧笑武陽」,並「前為謝」,巧妙地遮掩了秦武陽失常的表情.在這里,秦武陽的徒有虛名、外強中干有力地襯託了荊軻超人的膽略和非凡的氣質.這就是用了反襯法.詩人王建《入若耶溪》詩中的兩句詩「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之所以特別為人所稱道,就是因為作者巧妙地使用了反襯法,以動襯靜更顯靜. 在實際寫作中,這幾種側面描寫的方法往往是綜合使用的,如《口技》中,為了表現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就成功地使用了多種側面描寫的方法:當藝人摹仿發生大火的情景時,觀眾的反應是「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是以觀眾的反應襯托口技的高超,這是以人襯人,是正襯;當演出結束時,寫舞台上的布置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這里是以道具的簡陋反襯口技的高超,這是以物襯人,是反襯. 清代文學家劉熙載說:「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木寫之.」講的就是側面描寫手法的妙用.希望同學們在寫作中能夠積極運用側面描寫的方法,做到正側結合、虛實相生,使你的描寫由單一變得豐富、由直白變得蘊藉、由呆板變得生動,使你筆下的景物更加鮮活、人物更加豐滿,從而全面提升你的作品質量.。
6. 運用正側描寫 寫一篇描寫人物的作文
.這時,一陣熱烈的掌聲打斷了他的思緒,他猛的一抬頭,看見肖大名正從講台上走下來。他立馬又緊張起來。他的目光四處移動,似乎在搜尋什麼,他是那麼的不安,甚至不敢接觸任何人的目光。然後他又把頭低下去,好像怕被別人看見似的。他的手指一會兒便被汗水打濕了。
1、如果黑板就是浩淼的大海,那麼,老師便是海上的水手。 *** 響起那刻,你用教職工鞭作漿,劃動那船隻般泊在港口的課本 。課桌上,那難題堆放,猶如暗礁一樣布列,你手勢生動如一隻飛翔的鳥,在講台上揮一條優美弧線——船隻穿過……天空飄不來一片雲,猶如你亮堂堂的心,一派高遠。
2,爺爺長著一副古銅色的臉孔,一雙銅鈴般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飄著一縷山羊鬍須。他高高的個兒,寬寬的肩,別看他已年過古稀,可說起話來,聲音像洪鍾一樣雄渾有力;走起路來「蹬、蹬、蹬」他,連小夥子也追不上呢。
3,爸爸長著濃濃的眉毛,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總是閃著嚴厲的目光。可能是因為長期從事腦力勞動的原因,額頭上那深深的皺紋和他不到四十歲的年齡很 相稱。
4、哥哥的眼睛高度近視,處處離不開眼鏡,就像個「睜眼瞎子」一樣,只要把他的眼鏡摘下來,在我面前他就像綿羊一樣服服帖帖。一天下午,哥哥要洗頭了。他吩咐我給他拿肥皂換水。我得意地想:哼!我先給你跑跑腿,然後再治你。一會兒,哥哥伸長了脖子,把肥皂沫打得滿頭滿臉都是。我一看時機到了,就悄悄地把哥哥的盆拿走了。哥哥搓完後去洗頭,一捧水,捧了個空。他忙去找,可剛一睜眼,肥皂沫就殺得他直流眼淚。他像盲人摸路一樣,東摸摸,西摸摸,好容易才摸起了毛巾,把眼一擦,可眼睛還是模糊的,就去找他的眼鏡。
5、小毛頭長得很小,頭只有我的大洋娃娃那麼大;臉圓圓的,紅紅的,像只大蘋果。她睡得很甜,兩隻眼閉得緊緊的,像兩條線;兩根眉毛像兩只彎彎的新月;小嘴巴經常一動一動,好像在吃奶。她渾身被小被子包住,還用繩子扎緊,一動也不動。
6,妹妹今年十歲,讀小學三年級。她那紅撲撲的臉蛋上,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適著聰明伶俐的神色。烏黑的頭發下,兩條彎彎的眉毛,像那月牙兒。她那一排雪白的牙齒當中,缺了顆門牙,一笑起來,就成了個豁牙巴,十分逗人喜歡。
7,小菊到今年已經十四歲了,但是她的身體長得不高,手臂依然那麼細小,顴骨照舊凸出,十個指頭像一束枯竹枝,彷彿一折就會折斷似的;因為她十分消瘦,所以看起來她的身體輕飄飄的。
再贈送你點成語:
描寫人物神態(表情)的成語: 大驚小怪 大驚失色 大惑不解 從容不迫 毛骨悚然 心不在焉 六神無主 泰然自若 心平氣和 平心靜氣 目瞪口呆 處之泰然 半信半疑 畢恭畢敬 自言自語 喃喃自語 全神貫注 興致勃勃 興高采烈
半信半疑 畢恭畢敬 自言自語 喃喃自語 全神貫注 興致勃勃 興高采烈
美不美,鄉中水;親不親,故鄉人。
黃袍怪變化後的形象:
形容典雅,體段崢嶸。言語多官樣,行藏正妙齡。才如子建成詩易,貌似潘安擲果輕。頭上戴一頂鵲尾冠,烏雲斂伏;身上穿一件玉羅褶,廣袖飄迎。足下烏靴花摺,腰間鸞帶光明。豐神真是奇男子,聳壑軒昂美俊英。
本鄉一寸土,何必眷戀他黃金。
閨心堅似石,蘭性喜如春。
嬌臉紅霞襯,朱唇絳脂勻。
蛾眉橫月小,蟬鬢迭雲新。
若到花間立,游蜂錯認真。
飄揚翠袖,搖拽緗裙:飄揚翠袖,低籠著玉筍纖纖;搖拽緗裙,半露出金蓮窄
窄。形容體勢十分全,動靜腳跟千樣
7. 側面描寫人物的 小學作文(400字)
我愛我的同桌
我的同桌董開旋長得可真有趣,扁扁的腦袋,一雙大眼睛一眨一眨的,小小的塌鼻子下面,那個大嘴巴緊緊閉著,還有那一綹烏黑的頭發,令人發笑地翹在前額。我第一天和他坐在一起就喜歡上他了。(開頭介紹記敘的對象 。寫人物的外貌抓住長得「有趣」這個特徵 。開頭的外貌描寫是與下文描述「同桌」的三方面性格有關系的。學寫作文開始時就要注意不要為寫外貌而寫外貌。)
我的同桌好勝心可強了。(本文採用分類記敘方法,從三個側面寫同桌。本段寫第一點:好勝心強 。「好勝心」,是從人物的神態描寫中表現出來的。先寫不高興的、懷著妒忌心理的神態:嘟嘴、瞪眼 。)前些天語文測驗,我得了98分,他呢?97分。就這么一分之差,他就不高興了,嘟著嘴把我的考卷拿過去,瞪大眼睛,仔細地看著……我正納悶,他突然像發現了新大陸似地大笑起來,對我一眨眼睛,跑到中隊長那兒,連拖帶拉地把中隊長「請」來,用手點著考卷上的一個字,得意洋洋(再寫獲得戰勝對手希望的神態:大笑、眨眼、得意洋洋 。)地對中隊長說:「看,這『白玉很珍貴』的『玉』字,顧宇寫成『王』了!」中隊長細細一看,就指著董開旋的腦袋說:「瞎嚷嚷什麼?哪兒有錯誤?」董開旋瞪了中隊長一眼,自以為是地拿過考卷,讀了起來:「『白玉很珍貴』……咦?剛才『玉』字不對,現在怎麼又對了?」他直摸腦袋,(最後寫敗下陣來的神態:直摸腦袋、直點頭 。寫語言,要切合身分、場合等,「要考得好……靠自己的努力呀!」可刪去 。)剛才那股高興勁兒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我見他那可憐的樣子,馬上拉住他的手說:「不要緊,下次考好點。要考得好,不是靠找別人的差錯,而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呀!」他看著我,心悅誠服地直點頭。(「心悅誠服地」和前面的逗號也要相應刪去。)
我的這位同桌還有點糊塗——亂趕時髦。(本段寫第二點:糊塗 。寫「糊塗」,也是通過神態描寫來反映的。先寫他自我欣賞的神態:神氣活現、得意洋洋、挺胸、抬頭、快步走、大聲說 。)這天早上,他臉上擦了香水,吹過風的頭發上還擦了油,神氣活現地來到教室。站在講台邊上的王老師聞到了他身上的香味,就叫他過去。董開旋一挺胸,自以為很美,得意洋洋地快步走到老師面前。王老師故意問他:「董開旋,你身上怎麼這么香啊?」他以為老師要表揚他,更加神氣活現地把頭一抬,大聲說:「我嘛,擦了點香水,抹了點發油!(人物的語言,從語氣、語調到句式的選擇 都跟人物的神態描寫保持一致,集中表現董開旋的自我欣賞。)」老師看著他,又好氣又好笑,對他說:「董開旋,擦香水抹發油可不是真正的美呀!想想,怎樣才算美,明天我們一塊兒討論討論。」董開旋像才睡醒的小貓似地揉了揉鼻子,一下子溜到了座位上,直抓自己的頭發,(再寫他尷尬、羞愧的神態:揉鼻子、抓頭發 。)好像這樣能把發油、香水抓掉似的。(以下三段寫第三點:愛打人玩 。)
我的這位同桌還挺愛打人玩。我才和他坐了兩星期,就被他打了十來次。王老師知道了,就把我倆找去,嚴肅地問他:「董開旋,你再打顧宇怎麼辦?」董開旋眨了眨眼睛,脫口而出:「那好辦,就叫他打還我三下唄!」話是這么說,可不出三天,他又犯老毛病了。
自修課上,他很快做完了作業,閑著沒事干,就學著電視《武松》中的武松,大喝一聲,用手使勁兒朝我腿上「捶」了一下,我痛得哇哇直叫。他慌了,一吐舌頭,忙說:「對不起呀,我尊敬的好顧宇。」還一個勁地給我揉腿。看著他這副樣子,我的氣消了,立刻說:「不要緊,不要緊。」(人物的憨直性格,也用神態描寫來表現。例如用「一吐舌頭」表現他知道又犯錯誤後的慌張神情,用「傻乎乎」形容他願意改正錯誤的心理 。)
可董開旋還是很過意不去,傻乎乎地說:(道歉的神情、語言 以及道歉後的動作 都表現出董開旋憨直的知錯就改的性格。)「你打還我吧!」我才不打呢!他趁我不注意,猛然抓住我的手,用我的手狠狠打了一個他自己的腿。(人物語言和動作跟上文王老師找「我倆」談話一節內容相照應 ,所以詳寫「打還」的過程是合理的 。)「哎喲!」他叫了一聲,馬上又笑了,他大概認為已經「懲罰」過自己了。看著他那知錯就改的傻樣子,我也忍不住想笑。
我的同桌董開旋,既調皮又可愛,還挺傻。他傻得有趣,誰見了都會喜歡他,真的!(在上文三方面記敘的基礎上總括人物性格特徵,並抒發友愛的感情 。)
❸ 白居易《琵琶行》優秀教案
《琵琶行》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之一,《琵琶行》也是一篇優秀的古詩文,深受學生的喜歡。?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琵琶行》的優秀教案設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琵琶行》優秀教案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琵琶女的的涼身世和詩人貶職失意的苦悶心情,琵琶女的飄零身世和詩人宦途潦倒,溝通了彼此的感情 渠道 ,控訴了封建社會摧殘人才的黑暗現實。
2、賞析這首詩的音樂美、意境美。領會運用多種手法描繪音樂形象,運用環境描寫渲染氣氛、烘託人物思想感情的寫作特點。
3、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和朗讀背誦能力。
教學重點: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2、引導學生從對物身世命運的分析中解讀作品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3、背誦全詩。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寫作背景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轉衰的中唐時期。當時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很尖銳,外族不斷入侵,自安史之亂後,國內連年戰亂,民不聊生。朝廷宦官專權跋扈,藩鎮割據作亂,統治階級內部朋黨之爭日益加劇,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日漸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亂江南,接近人民,對政治的混亂,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他為官有“兼濟天下”之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白居易擔任左拾遺(諫官),多次向唐憲宗上書,提出一系列改革時弊的 措施 ,同時他又寫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樂府》、《秦中吟》等諷喻詩,結果觸犯了掌握軍政大權的豪門貴族,引起唐憲宗和一些權臣的惱恨。元和九年被改任太子左贊善大夫這一閑職。
元和十年,平盧節度使李師道派人殺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權示威,白居易認為這是重大“國恥”。激於義憤,他率先上疏“急請捕賊,以雪國恥”。但都被權貴們加上“越職奏事”的罪名,又造謠誣蔑說,白居易的母親因看花墜井而死,而白居易卻作賞花詩,新井詩,“有傷明教”,於是貶為江州刺史,繼而又貶為江州司馬(九品小官)。白居易獲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寫的針砭時弊的諷諭詩,正如他自己所說,“始得名於 文章 ,終得罪於文章”。
對於這次遭貶,詩人既感傷又憤慨。到江州後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會世態炎涼,他有滿腔的怨憤無處傾訴。這首詩是詩人貶職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寫的,當時詩人45歲。
《琵琶行》的“行”是古詩的一種體裁,統稱“歌行體”。它的特點是“篇無定句,句無定字”,音節、格律比較自由,句法長短不一,富於變化。唐以後,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詩體裁。
二、整體感知
1、 聽朗讀錄音,注意下列字的讀音。
賈(gǔ) 恬(tián) 謫(zhé) 思(sì) 霓裳(cháng) 六幺(yāo) 嘈嘈(cáo) 間(jiān)關 蝦(há)蟆(má) 名屬(zhǔ)教坊(fāng) 綃(xiāo) 鈿(diàn) 篦(bì) 嘔(ōu)啞(yā)嘲(zhāo)哳(zhā)
2、學生默讀全詩,然後用一句話概括名段內容。
第一段寫潯陽江頭夜送客;第二段寫江心聆聽琵琶曲;第三段寫江心自訴身世苦;第四段寫同病相憐感慨多;第五段寫重聞琵琶青衫濕。
三、講析小序
1、請學生朗讀小序。
2、請學生口譯小序,教師提示注意以下詞句。
左遷:貶官降職。古代以右為尊,以左為卑,所以把貶官降職叫“左遷”。
明年:第二年。
錚錚然有京都聲:音調清脆動聽,有京都流行樂曲的聲調。錚錚,金屬相擊聲,這里形容弦聲清脆。
倡女:“倡”通“娼”。這里指歌妓。
命酒:吩咐擺酒席。命,動詞,叫,吩咐,命令。酒,名詞用作動詞,擺酒席。
憔悴:臉色黃瘦。
轉徙:不斷轉換地方,遷移居處。
恬然自安:心境平靜,自覺安適。恬然,平靜坦盪地。
斯人:這個人,指琵琶女。
是夕始覺有遷謫意:這天晚上才感覺到有被貶的不愉快的意味。謫,降職外調。
因為長句:就寫了一首長詩。因,連詞,於是,就。為,動詞,寫,作。長句,指七言詩。
凡六百一十六言:共計六百一十六個字。凡,共計。言,字。
命曰:命,動詞,取名,叫它。
3、請學生概述小序的內容及作用。
明確:詩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 故事 的主要經過,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
小序的作用:說明了寫這首長詩的原因和命名,定下了全詩凄切傷懷的感情基調。本詩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濃的長篇敘事詩。
4、小序和詩歌哪些段落分別照應?
明確:“明年秋,……錚錚然有京都聲”和第1自然段照應。“問其人,……轉徙於江湖間”和第2、3自然段照應。“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和第4自然段照應。
5、小序中說“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對此,你有何看法?
明確:“恬然自安”者,是話中有話,實際是說遭受貶謫的苦悶始終縈繞心頭,一直無法自安,而“遷謫意”當然也不是“是夕”才感受到的。這兩句反話,既是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抑鬱憤慨之情,也是強調這次與琵琶女偶然相遇的事件給他的感受之深,是扣住“同是天涯淪落人”來說的。
四、賞析詩歌第1段。
1、學生朗讀第1段,教師提示下面詞句。
潯陽江: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面的一段長江,因臨近潯陽,故古稱潯陽江。
主人下馬客在船:這一句是互文,意思是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馬,登上船。
2、作為敘事詩的開頭,這一段都寫了什麼內容?這段中景物描寫的作用是什麼?請用詩句中的一個字概括這一段所渲染的氣氛特點。
明確:這一段是全詩的引子,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引了了琵琶聲。
頭兩句寫江頭送客,正當秋夜,楓葉如丹,荻花飄白,風聲瑟瑟,這就烘託了一種惆悵惜別的悲涼氣氛。
中間四句寫船中餞別,“舉酒欲飲無管弦”為琵琶女的出場埋下伏筆,並和後文“潯陽地僻無音樂”照應。在無管弦的寂寞中飲酒,自然“醉不成歡”酒喝得雖多,卻不成歡,言外之意是心情郁悶,一個“慘”字不但渲染出氣氛的特點,而且含蓄地吐露了詩人的悲抑心情。而船外則是江面茫茫,月影沉壁。詩人的離情別緒,有如荒江冷月。這些景物描寫不僅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而且也為琵琶女的出場創造了環境氣氛。
最後兩句用“忽聞”造 成語 氣的強烈轉折,未見其人先聞其琵琶聲,用水上傳來的琵琶聲打破了寂寞、郁悶和凄清。用“主人忘歸客不發”突出琵琶聲的藝術魅力,感情由悲抑轉為驚喜。
這種氣氛可用詩中的一個“慘”字加以概括。
五、作業
背誦第1自然段。
《琵琶行》優秀教案第二課時一、賞析詩歌第2段。
1、“尋聲暗問彈者誰”一句中的“暗”字,有人把這個字解釋為“偷偷地”、“私下裡”,表明詩人因自己的身份不便公開、直接問。把這種解釋與課本中的解釋比較一下,哪個更准確生動?
明確:前者的解釋與語境不合。詩人“暗問彈者誰”說明他並不知道彈琵琶的是歌妓,所以不存在顧慮自己為官的身份問題,後來知道是歌妓,詩人也沒有因自己的身份顧慮什麼,相反,對歌妓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尊重。把“暗”解釋為“輕聲”准確生動,因為琵琶聲太動人了,致使“主人忘歸客不發”,在冷寂凄清的氛圍中,琵琶聲越發顯得凄楚動人。“輕聲”問才能表現出詩人被樂聲所吸引而不忍去打斷琵琶的彈奏這樣一種心理狀態,同時也從一個側面顯示出琵琶女彈奏的高超技藝。
2、“琵琶聲停欲語遲”和“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這幾句反映了琵琶女怎樣的心理情態?一般的都認為是表現了她的“羞澀”,你以為如何?
明確:一個紅極一時的歌女年長色衰之後,嫁作商人婦,又遭到重利薄情商人的拋棄,面對這世態的炎涼,她有滿腹的哀怨和苦衷。她彈奏琵琶不是招徠顧客,而是借琵琶抒發自己哀怨的心曲。這一系列不同尋常的舉止情狀,表現了她不願隨便重新拋頭露面的心理,暗示出她有著不同尋常的生活經歷和藝術才能。
3、琵琶女本不願拋頭露面,可為什麼最後還是出來了?請從詩句中找出答案。
明確:由於詩人“尋聲暗問彈者誰”,又“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又“千呼萬喚”,琵琶女深感盛情難卻,卻之不恭。詩中用了“尋”“問”“移”“邀”“添”“回”“開宴”這一連串的動詞,生動地表達了詩人聽到琵琶聲後所激起的驚喜心情和邀見琵琶女的急切心情。在淪落天涯的不幸際遇中,覓得知音,這對於琵琶女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慰藉和鼓舞。詩人的舉動表示了他對琵琶女應有的尊重和禮貌,這是以藝會友,決不同於一般文人墨客狎妓,征歌點曲。所以琵琶女終於擺脫了重重顧慮,登上了詩人所在的船頭。然而畢竟是陌生人,不免有些拘謹,也許還夾雜著一點兒羞澀,故而“猶抱琵琶半遮面”。
4、從“轉軸撥弦三兩聲”起以下24句是寫彈奏琵琶的全過程,這是全詩描寫的重點,也是全詩寫得最精彩的地方。這部分都寫了些什麼內容?請歸納概括一下。
明確:前8句中主要寫了彈奏者的動作和彈奏者(也包括詩人)的心理,中間14句集中描繪琵琶樂聲,其中也融進了詩人的感受。最後兩句寫周圍的環境,烘托彈奏的效果。
5、反復誦讀這24句,你能否感受到詩人在描繪琵琶聲樂時是圍繞一個什麼字來寫的嗎?
明確:注意詩人表達感受的語句,可知是緊緊圍繞一個“情”字來描繪的。“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這是演奏前的調弦試音,卻已使聽者感到了一種動人的情韻,可見琵琶女身手不凡,造詣頗深。“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這是概括地總寫一筆,依然扣住“情”字,“弦弦”“聲聲”“似訴”“說盡”,充分顯示出樂曲的表現力,樂聲是如此哀怨低沉。一開始就把琵琶聲音與人物的感情交融在一起了。
6、“低眉信手續續彈”,“輕攏慢捻抹復挑”兩句表現了琵琶女怎樣的神態?
明確:這兩句既傳神地寫出了琵琶女從容自若的神態,揮灑自如的風度,又表現了她沉穩端莊的性情,還寫出了她精湛嫻熟的技巧,詩句凝煉而含義廣博。高超的演奏是琵琶女感情、心靈、性情的表現,而知音者的聆聽嘆賞表現他對樂聲的深刻感知和透徹理解,也反映了聆聽者的感情、心靈、性格和藝術修養。
7、詩人用了哪些比喻描寫琵琶的聲音?
8、請學生歸納樂聲旋律的變化情況。
明確:樂聲由舒緩流暢——逐漸沉咽——間歇停頓——雄壯激越——強音收束。從這個變化中,我們再結合琵琶女的不幸身世,似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思緒的起伏變化,似乎聽到了她在訴說不幸的平生和心中無限的幽愁暗恨。
9、在樂曲終了之後,詩人以“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兩句結尾,這兩句作用如何?
明確:詩人沒有直接寫聽者的熱烈反響以說明琵琶女技藝非凡和樂聲的感人至深,否則過於直白就不含蓄,不含蓄也就顯不出深沉了。用“東船西舫悄無言”的寂靜無聲,反襯“有聲”的音樂效果,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了。人們無聲地沉浸、陶醉在藝術的享受之中,那深深打動人的樂聲彷彿繚繞迂迴耳際,不由得使詩人想到了自己浩茫的心事,引起情緒上的波瀾。在這片刻的沉寂中,只見一輪迷濛的冷月盪漾在江心的微波之中,它提醒詩人從樂聲中回到現實中來。這句景物描寫點染烘託了濃重的氛圍,與復雜的樂聲融為一體,共同表現了琵琶女與詩人息息相通的復雜情感,是那麼的憂憤、哀怨凄楚、蒼涼,給整個音樂形象補足了畫龍點睛之筆。
10、試比較《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與《明湖居聽書》對王小玉歌聲的描寫。
明確:①二者都用比喻手法來描繪音樂,各有特色:《琵琶行》主要是以聲喻聲,用人們熟悉的聲音作比,把琵琶的樂聲旋律描繪得變化多彩多姿,淋漓盡致,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像。《明湖居聽書》主要是以形喻聲,把登泰山的體驗移到對高亢唱腔的欣賞上,使人領略唱腔一疊高似一疊,每疊唱腔都有與眾不同的新奇境界。寫唱腔的陡然低落,用一條飛蛇遊走於崇山峻嶺之間來作比,給人印象深刻。
②二者都寫了聽後的感觸。不過《琵琶行》寫得凝煉、含蓄、更耐人回味;而《明湖居聽書》則把自己的感受全盤托出,缺少《琵琶行》那動人的神韻。
③二者在描寫音樂時都用了烘托手法。《琵琶行》的高明這處是融情於景,景中生情,創造了深邃的詩的意境。例如“惟見江心秋月白”,烘託了蒼涼幽寂的氛圍,一掃琵琶的急響繁音,令人轉眼之間回到了現實世界:還是那“楓葉荻花秋瑟瑟”的秋夜,還是那“別時茫茫江浸月”的秋江,只是浸在江心的秋月已升到中天,把月的清輝灑向人間,令人有所思,有所待。此刻,詩人也許在痛惜自己在孤獨中度過良辰美景,思念著親人,慨嘆自己不幸的遭遇……而琵琶女也許會想到“秋月春風等閑度”的過去,想到“繞船月明江水寒”的今宵,正為自己的淪落天涯悲傷不已……《明湖居聽書》側面烘托較為直白、缺乏那種詩的意蘊和情味。
《高中新教材優秀教案》中和答案:相同點:①描寫的過程基本相同(起始——舒徐流暢;發展——起伏跌宕;間歇——悄無聲息;高潮——激烈高亢;結束——戛然而止)。②寫聲時都採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 方法 。③都運用了比喻、摹聲等修辭手法。兩者的不同點:《琵琶行》寫音樂,意不在寫音樂而在寫人,在慨嘆琵琶女身世的凄涼和抒發自己的不滿。《明湖居聽書》只為極力形容唱腔的美妙而無弦之音。
二、賞析詩歌第3段。
1、學生朗讀第3段,教師提示下面的詞句。
第一部:第一班。
秋月春風:比喻寶貴的青春。
弟走從軍阿姨死:弟,指琵琶女在教坊中的氣類相似的諸姊妹。所謂“從軍”就是指這些歌妓們都被徵到軍隊中服勞役。阿姨,指琵琶女的養母。
鞍馬稀:借代,指客人少了。
2、從琵琶女自敘身世來看,她前後的生活有什麼變化?
明確:這一段寫琵琶女傾訴悲苦凄涼的身世,可以分為兩層意思,第一層到“秋月春風等閑度”,寫她自述青春年少時色藝超辟,紅極一時的歌女生涯。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是寫琵琶女彈完一曲後的神態和動作。這兩句在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介紹自己的籍貫、住處。接下去四句說自己才貌雙全,色藝出眾。一個“善才服”,一個“秋娘妒”就從別人的眼中側面寫出了她的色藝出眾,用筆精煉。“五陵”兩句也是側面描寫她當時紅極一時的盛況。而“鈿頭”兩句則是正面描寫她歡樂豪華的歌妓生涯。正面描寫抓住了細節,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一個紅歌女,在五陵年少這些紈袴子弟的簇圍下,那種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奢華生活。“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概括敘述了追歡逐樂的逝水流年,也是一個過渡,過渡到第二層敘述自己悲慘凄涼的遭遇和處境。“秋月春風”在這里借指寶貴的青春年華,最美好的時刻。
第二層七句,主要寫琵琶女年長色衰後的寂寞凄涼的處境。導致“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的原因除了“暮去朝來顏色故”之外,還有一層就是“弟走從軍阿姨死”,其中“顏色故”是主要原因。從前面描述琵琶女彈奏的技藝來看,並沒有因年長而衰敗,而是依然精妙絕倫。然而那些豪門子弟都不來光顧了,這說明什麼?它從一個側面告訴人們:原來“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並不是真的欣賞她彈奏琵琶的高超技藝,而是被她的容貌所吸引,一旦年長色衰,門前必然是“冷落鞍馬稀”了。
3、“繞船月明江水寒”一句是描寫景物的,這一句蘊含了什麼情?
明確:這一句是前面通過對比敘述身世遭遇之後的抒情。過去是那麼的歡樂奢華,名噪京師,而今圍繞著自己這一葉孤舟的卻是清冷的月光,帶著寒意的江水。詩人把秋江月夜的寒冷同琵琶女內心感受的寒冷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烘托出琵琶女無限凄涼悲苦的心境,催人淚下。這種渲染烘托意境的手法十分高明。它通過對比、反襯,有力地表現了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用琵琶女的年輕貌美反襯她的年長色衰;用門庭冷落反襯獨守空船;用昔日的歡笑反襯今日的辛酸;用夜夢往事反襯醒後孤寂感傷的情懷,從而鮮明地塑造了一個封建社會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婦女典型形象,對世人的重色輕才和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訴。
4、有人指責說琵琶女是個留戀燈紅酒綠、奢靡生活的風塵女子,不值得同情;還有人認為她寧願為娼而不願為人妻,和丈夫離別一個月就耐不住寂寞,沒有什麼值得憐憫的,對此,你有何看法?
明確:琵琶女的追述歡樂、奢華的歌妓生涯,不是留戀已逝去的歲月。從今與昔的強烈對比中,從切身的體驗中,她認識到,當年那些慷慨拋擲纏頭的紈袴闊少們,全是一些不懂音樂,不懂藝術,更不懂感情的花花公子。他們只不過是欣賞她的色相,當成玩物,致使她落到今天這樣的地步。琵琶女的回憶充滿著苦澀。琵琶女嫁作商人婦沒有擺脫被當作玩物的命運,況且商人重利輕別,在這荒江月夜之下,琵琶女孤苦無依,獨守空船,回首往事,不勝悲哀。
三、作業
背誦第二段。
《琵琶行》優秀教案第三課時一、賞析詩歌第4、5兩段。
1、請學生朗讀第4、5兩段。
2、第4段可分為幾層?歸納層意。
明確:可分三層意思。前四句為第一層,寫詩人感慨。第二層中間十二句,寫詩人自述謫居的郁悶心情。最後四句是第三層,寫詩人聽後的感受,願為她的再次演奏寫《琵琶行》一詩。
3、“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情感?
明確;聽琵琶聲嘆息是因為琵琶女聲情並茂的彈奏技藝打動了詩人。“又聞此語重唧唧”是詩人聽了琵琶女的悲涼身世以後更加同情琵琶女的遭遇。琵琶女的遭遇又使詩人想到了自己,從而很自然地揭示了彼此產生感情共鳴的思想基礎,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進而自敘了貶居江州的凄苦生活和郁悶心情,交代了產生感慨的原因是由於彼此有著共同的遭遇。
4、怎樣理解“同是天涯淪落人”?
明確:盡管詩人與琵琶女的社會地位、生活道路和生活態度不同,盡管他們素昧平生,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失意者的感受卻是相通的。第一,彼此都自京都淪落江州。第二,彼此都懷才不遇。(名藝人—大詩人)第三,彼此都有著不幸的遭遇(年長色衰嫁商人—才華橫溢遭貶謫),過著孤寂的生活(守空船—酒獨傾)。第四,詩人是琵琶女的知音(彈出幽愁暗恨—盡通曲中之情),失意者同病相憐。正因為如此,詩人在最後重聽了琵琶女的再次彈奏之後,灑下了同情之淚。
5、詩人為什麼要為君翻作《琵琶行》呢?
明確:因為詩人通過琵琶的樂聲溝通了與琵琶女的情感,同命相憐,要把“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受寫出來,這既是對琵琶女的同情和尊重,也是自己感情寄託的需要。
6、分析第5段。
明確:“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詩人的一片盛情與悲懷深深打動了琵琶女,她既同情詩人的不幸遭遇,又感激詩人的知遇之恩,這復雜的情感共鳴化作了不似前聲的凄凄之音致使“滿座重聞皆掩泣”。盡管“凄凄不似向前聲”,但詩人並沒有展開筆墨描繪這“凄凄”之聲,而是以一句高度的概括寫出了重彈的特點,語言精煉,筆墨經濟得當。寫重彈的效果,也一改前面借景抒情的筆法,而為直接寫聽者的反響,“滿座重聞皆掩泣”,使悲劇氣氛更為濃烈。簡約含蓄的表達給讀者留下了更廣闊的想像餘地。“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最後兩句以設問收束全詩,從側面表現自己重聞琵琶之後的強烈感受,哀怨之情令人潸然淚下。這兩句緊扣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主題句,使全詩的主題表達,在感情的層次上得到了升華。
二、引導學生分析景物描寫的作用。
明確:全詩共有四處景物描寫:第一處,“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這是烘托秋風瑟瑟的悲涼氣氛,表現詩人惜別的惆悵之情。第二處,“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將浸月。”這是通過江水茫茫,月沉荒江的景物描寫,抒發詩人離別時的悲涼情懷。第三處,“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這是用“悄無言”和江心沉月的景物烘托琵琶聲的藝術魅力,反襯主客都沉浸在音樂的藝術享受之中。第四處,“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這是用秋江寒夜,明月高照表達琵琶女孤獨寂寞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