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書入迷
A. 孩子不喜歡看書,喜歡聽書,聽書和看書有多大的區別
孩子不喜歡看書喜歡聽書,其實這也是件好事,聽書同樣是一種閱讀形式,就因為它方便快捷所以廣受現代人的歡迎。說起聽書,我們不能不說說小時候的聽廣播經歷。小時候我家的物質條件極其匱乏,家中唯一像樣的家電就是那台百花牌收音機,它可是我的好夥伴,一直陪伴著我成長。每天中午放學回來後,我總是想方設法地守在收音機旁聽午間評書: 《隋唐演義》《岳家將》《楊家將》《三俠五義》……一部部經典評書,讓我聽得如痴如醉;晚上做完作業後,早早躺到床上等著聽晚間廣播劇,對於我那真是莫大的精神享受。除《紅樓夢》以外,其他三大名著我都是通過評書「閱讀」的,若干年之後當我看到《卧虎藏龍》電影時,才知道這原來就是我小時候聽的《玉蛟龍》故事。 小時候的廣播不僅給了我無窮的快樂,還在我小小的心房裡開了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戶,讓我了解到了很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後來的我喜歡閱讀,愛好寫作都與聽廣播有著直接的關系。聽書和看書的區別 用耳朵接受信息和用眼睛接受信息後的大腦處理起來顯然差異很大,兩者互有長短。 聽書最大的好處就是方便快捷,不容易受條件限制,而且能夠解放雙手和眼睛,我們可以一邊工作一邊聽書。 另外,朗誦者聲情並茂,更具代入感,容易激發我們的興趣。而且聽書不受識字量的限制,即便是識字不多的人也不會影響聽書。 但是聽書是個被動閱讀的過程,跟著別人的朗讀節奏顯然不利於我們獨立思考而且也容易忽略細節內容。 看書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反復閱讀,細細品味,根據字句隨意發揮自己的想像,有種和作家對話的感覺。 而且看書時我們可以邊看邊做讀書筆記,為寫作和以後進一步的學習服務。看書是我們主動接受別人知識的過程,相對而言注意力能更加集中,收獲也會更大。 但是看書需要更多的時間,遠不如聽書方便快捷。寫在最後 綜上所述,聽書適合粗讀,看書適合細讀,兩者互有長短,閱讀時我們只有讓它們相輔相成,才能更好地學習知識。 對於孩子而言,我們可以先從聽書入手,讓他們慢慢對書產生興趣之後,再引導他們走上真正的閱讀之路! 作為一個沒有孩子的半職業讀書人,對親子閱讀方面,有一些獨特的看法,或許,你可以參考一下。01 為啥孩子願意聽書,不願看書?因為這個公式 所以,從這個規律講,孩子肯定是願意聽書的。因為看書,字也不一定認得全呀。02 聽書和看書,差距在於是否「全文朗讀」 此外,除了聽網上買的書,父母也可以給孩子講書,這也是一種家庭陪伴哦。聽書和看書,各取不同。都有好處。聽書,講的口若懸河,繪聲繪色,引人入神。看書,插圖文字並匯,動態游龍。 我來回答下吧。先亮觀點: 對孩子而言,聽書整體不及看書。 然後, 從孩子的接收角度 ,說說兩者的區別。聽書刺激耳朵,看書刺激眼睛 聽轉化為說,看轉化為說和寫 聽得多的孩子,比較會說,他會將他所聽到的用嘴巴說出來。表達過程中會有一些即時的詞彙。而看得多的孩子,因為看不如聽來得快,其刺激耳朵的機會少些,轉化為說的機會也相對少些,當然了,讀得認真的孩子,是在心裡默讀,也是比較容易轉化為口頭表達的。另外,看得多的孩子,比較容易轉化為書面表達,也就是寫作。我從兩個方面來說明這個問題: 一是文字本身是實體的、形象化的,看得多了,自然較容易轉化為手寫 。但聽不一樣,聽是有音而無形,我們經常看到有些比較會說詞彙的孩子,但是要他寫出這個詞,他有時寫不出來。聽是控音的,看是控寫的; 二是聽書的特徵很多時候是一遍忽忽而過,很少回過頭再去聽一個詞、一句話,這跟看書完全不可比,看書的過程是,看到好詞好句,可以多停留。想回味精彩的段落,可以往回翻。另外,看書最大的好處是,比較容易記筆記,寫即時讀書筆記,或停下來系統思考。 孩子還小的時候,識字、寫字、文字表達很重要。這就要看書。 聽書易識音而不易識字形,至少對孩子寫作文是不利的。 所以說,聽書多的孩子比較會說。看書多的孩子既會說,還會寫。 聽書粗糙,看書細膩 聽書不易專注,看書鍛煉專注 為什麼聽書粗糙呢?孩子有時候一邊玩一邊聽,還不粗糙嗎?孩子對詞語的了解本來就不深,聲音一遍刺激而過,在腦中不多作停留,還不粗糙嗎?聽書不束縛孩子的雙手和雙眼,耳朵聽著,手上動著,眼睛還東轉轉西西轉,看著好像挺便捷的,但我想說,這不僅粗糙,還非常不專注。非常不利於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我認為,閱讀是不能追去捷徑的,聽書就有點追求所謂效率的意思。但我想說,家長朋友們,千萬別讓孩子撿了芝麻,掉了個大西瓜!孩子本身就好動,你還要讓孩子在閱讀中(聽書)解放他的手和眼,他就真的要翻天了。閱讀就應該是手、眼、腦三者完美合一:手端書或記筆記,眼觀字或記下字形字句,腦思索。只有這樣的閱讀,才真正是吸收了的。反行之,對孩子真的沒有什麼好處。閱讀就該專注,沒有專注,一天聽一本書也沒用啊!再說細膩,看書可以是細之又細的,聽書當然不是,也很難是。 舉個例子,我們讀余華的《許三觀賣血記》,大家一定記得小說中有一長串主人公(許三觀)用嘴巴「炒菜」的經典段落,因為太過精彩,這樣的段落我們會品得很細——為什麼作者可以寫得這么好?作者的手法是怎麼樣的?作者的黑色幽默和語言的節奏感為什麼那麼突出?面對這樣的橋段,我們會停下來,就好像欣賞藝術演出一樣,目不轉睛,細細品砸。當然了,不排除聽書,也有朗誦得非常棒的——但聽書本身——這個動作的物理特性,決定了很難直觀地品砸段落——因為只有音,而沒有形嘛! 聽書依賴電子設備,看書就是看書 更多時候是手機,手機不可控 最後,我想說的是,聽書本來也不錯。畢竟我們這些80年代生人也聽書,我們也是聽著單田芳長大的。記得小時候,就著一台收音機,坐在大樹下,一聽就是一下午,那感覺真是美妙至極。那時頻率也少,不是音樂,就是評書。現在不一樣了,一台手機玩遍天下。孩子可能一開始是在聽書,聽著聽著,就玩 游戲 去了。聽著聽著,就看網路電影、電視劇去了。恐怕不是聽書聽一下午,而是拿著手機玩一下午。 孩子本身沒有形成學習自律,而我們家長把這么一個具有誘惑力的所謂「聽書工具」撂給孩子,學習有效率嗎?不,玩起來很有效率! 書呢,書是樸素的,永遠像我們身邊的真朋友好老師,不花里胡哨,也不花言巧語,但她就是那麼很真誠地給你溫暖、給你力量。只要你認真端起她。以上是我的觀點,希望能幫到題主。這個問題我可以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回答。兒子今年上一年級了,從上幼兒園開始,我們每天堅持親子閱讀,讀故事給他聽,在幼兒園的3年裡讀過的書大概有一千多本。也正因為如此,孩子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愛上了閱讀。而這一切都開始於聽,聽我們給他讀。很多家長在給孩子培養閱讀習慣的時候,總是會有這樣的認識誤區,覺得培養閱讀習慣,就得讓孩子自己去讀啊,就特別急切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早點自主閱讀。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經常會說聽說讀寫,聽是語言能力培養的基礎,也是開始。閱讀習慣的培養也是從親子閱讀開始,家長讀,孩子聽,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激發對閱讀的渴望和熱情,慢慢的就會拿起書,自己去讀。這是一個過程,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時間的長短也不同,您不用著急,也不用擔心。只要孩子喜歡,您就讀給他聽,這個你讀他聽的過程也是好處多多,您每多讀一次,對於孩子的教育和成長而言都是有意義的: 1、可以讓我們和孩子之間更親密,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而這是一切教育的前提。 2、有助於提升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據研究發現,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聽力能力不是同步發展的,即使孩子認識字,能自己讀,但對於一些情節復雜的故事很難理解,而他可以聽懂並理解他無法自己讀懂的內容,我們讀給他聽有助於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 3、我們讀書給孩子聽,就好像是在為閱讀的樂趣打廣告,每多讀一次,就是多做一次廣告,增加孩子的越快體驗,讓孩子更容易愛上閱讀。 兒子現在上一年級了,經常會自己看書,但仍然喜歡我讀給他聽,所以我仍然堅持每天晚上睡前讀故事給他聽,只要他喜歡,我就會讀下去。在過去的幾年,我每天讀給他聽,從來沒有要求他去看書去自己讀,但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他主動的拿起了書,雖然不認識字,卻經常看的入迷。所以啊,堅持吧,堅持讀下去,孩子的自主閱讀和良好的閱讀習慣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先說一下聽書的優點 1、有些孩子就是不喜歡看書,但是聽書他可以接受,這樣孩子就換了一種方式進行了閱讀。 2、時間地點方便,早上吃飯的時候,睡覺之前。路上都可以聽書,就像成人一樣,充分利用碎片時間進行閱讀和學習。 3、每本書籍時間都很短,20分鍾左右可以「讀」完一本書。這樣孩子可以接觸到更多的書籍。雖然聽書方便快捷可以是孩子的「閱讀量」變大,但是也有很多顯而易見的缺點 1、聽書是一種快餐文化,他很適合現在節奏快的 社會 ,但是孩子的成長是不應該快的,而是應該慢下來的。去沉澱的。 2、聽書中都是濃縮了一本書的精華部分,把基本的故事梗概講清楚,而很多的細節就不得不刪減掉。而且有些書之所以經典就在於它的細節,情景描寫的動人到位。去掉之後就失去了原本的味道。孩子聽完一本書也只是知道了這邊書的梗概,對於更細致的東西,更值得思考的東西他都沒有領悟到。 3、文字的美麗與魅力是任何事物都無法替代的。只有徜徉在文字的世界中,多和文字打交道,孩子才能真正提高文學素養和寫作水平。 4、讀書是一種主動的輸入,而聽書是一種被動的輸入。讀書會讓人勤於思考,而聽書不會聽書只能接觸到一本書的皮毛,卻接觸不到一本書的實質和內涵。讀書應該是一件慢慢的事情,而不是功利的事情。當然我並不反對聽書,我只是認為還是應該培養孩子閱讀的好習慣,這個是任何都無法替代的。而聽書只能作為補充。因為它畢竟只是聽孩子不喜歡看書,喜歡聽書,聽書和看書有多大的區別?——這個問題,請允許我用身邊的例子跟大家聊一聊。我小外甥從5歲開始,就喜歡聽書。也喜歡看書,但是兩者對比的話,聽書對於他來說更有魅力。聽書只要打開手機隨時隨地就可以聽,我小外甥,坐車要聽書,吃飯要聽書,睡覺之前也要聽說,現在他已經把西遊記聽完了,三國演義也聽完了,現在正聽水滸傳……每次聽書都特別認真,你跟他說話,他根本就聽不到。所以,聽說對於孩子來說,至少有這么幾個好處:1、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 2、不傷害眼睛 。個人認為聽書也是真的是一種學習知識非常好的方式方法。看書呢?看書若不注意良好的姿勢和習慣,很容易就像我一樣近視眼了。但是看書通過文字和圖片的方式讓人更系統更有邏輯性和條理性,所以,看書和聽書其實是各有優點的。如果孩子真的喜歡聽說,家長們可以考慮,將來讓寶寶也去當個說書人,類似單田芳等知名說書人一樣,我覺得,經常聽書的孩子是有這方面的潛質的。只要孩子喜歡,家長就應該正確引導激發更多的潛質,讓孩子有更好的發展。現在似乎很流行給孩子聽書,尤其是繪本類的想小故事。首先,說書阿姨的聲音更專業也更好聽,講故事抑揚頓挫,有的還有背景音樂呢!其次,聽書不用擔心孩子的視力問題,聽再長的時間也沒有關系。最後,聽書能將家長解放出來,孩子聽書的時候家長可以做任何事情。 正因為有以上的因素,很多家長都會讓孩子聽書,而孩子也喜歡聽書。不過,在我家孩子聽了一段時間的書後,我果斷放棄了。第一,聽書不能給孩子帶來畫面感。當孩子看繪本的時候,就算不認識那些字,但書上的圖片,卻能給孩子帶來不同的感受。孩子會更加細心觀察細節, 第二,聽書不能培養孩子美的藝術熏陶。現在的繪本製作精良,那些獲得過獎項的繪本更是大藝術繪制的。孩子在看書的時候,同時也在接受藝術的熏陶。第三,聽書不能進一步和諧親子關系。把孩子扔給手機或許電腦,讓孩子自己聽書,結果親子之間的互動減少。而親子閱讀,卻能通過讀書而加深。孩子依偎在家長懷里,家長讀書,多麼和諧的畫面。 第四,聽書的時候,孩子無法及時提問,而家長也不能及時回答孩子。孩子聽書時,就是一味的被動聽,不會主動思考。但在看書的時候,孩子有問題了可以隨時提問,家長也可以引導孩子思考。最後,聽書不能控制速度。聽書只能別人講哪裡聽哪裡,不能控制進度。但閱讀繪本就不一樣了,感興趣的地方可以多停留一會,家長和孩子都可以控制速度。 所以,我不推薦孩子只聽說而不看書。 我不同意給孩子聽說,除非在聽書的時候讓孩子看書。因為聽說對於孩子的感官刺激,幾乎沒有。而看書,則能開發孩子的想像力。 孩子不喜歡看書,喜歡聽書,這是非常常見的現象吧,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要求也不同,比如孩子沒有識字能力,你讓他們看書,他們只能看圖畫,再想聽別人講一遍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如果孩子會看書了,依然讓別人講書,可能就是孩子想要父母多陪自己一會。 聽書和看書有多大區別呢? 1、聽書的優缺點如下: 之前羅胖曾經講過為什麼他們的課程都是音頻而不是視頻? 因為音頻在人做不費腦的事情時,可以用空閑的大腦來聽,就是可以一心多用。 這世界最寶貴的除了人的注意力,就是時間了。很多人都說時間就是命,時間就是金錢,為用戶節省了時間,用戶當然會樂意買單。 聽書的優點有以下幾個: 它可以讓我們快速了解一本書,值不值得讀,值不值得買,算是一個對書的初步了解; 聽書的缺點是,我們在聽的時候,是跟著作者的思路在走,而每個人對一本書的重點感覺是不同的。 換句話說,聽書的時候,你不一定能夠真正聽到你想聽的,同時你也會懶得思考,而思考這件事又尤為重要 。 蘇格拉底在很多人眼中就是最有智慧的人,可他卻不喜歡別人背誦或是迷信他所說的話,他喜歡那些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他認為這樣才能真正的學到知識,並且經過自己的思考和辨別,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識,利用知識。 2、看書有什麼好處,要怎麼看? 如果可以一定要引導孩子主動閱讀,也就是看書,因為看書的好處不要太多。 首先, 看書這件事很私人 ,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地方看,也可以從自己遇到的問題那一頁看,總之多了一重選擇,人會感覺是自己在主宰看書這件事,會更愉快。 其次, 每個人讀書的方式都不同 ,有人喜歡記筆記,有人喜歡看看寫寫畫畫,但閱讀這件事本身是可以優化的,用更好的方法,閱讀的效果就會更好。 最後, 閱讀就是要結合自己的經驗去理解,如果一個觀點你不認同,你可以寫下來,去推敲,去論證 ,我們並不是為了跟著作者的思路走為目的的,而是為了解決問題,為了升華思考方法。 孩子分為很多年齡階段,不同的年齡階段需求不同,閱讀方法也不同。 如果想要孩子愛上閱讀,除了要給孩子提供外在的條件,比如家附近有圖書館,家裡有讀書區域,豐富的藏書等等,父母的榜樣作用也很重要。主要有以下三個區別: 一是獲得知識的器官不一樣,看書用眼睛,聽書用耳朵; 二是知識的載體不一樣,看書主要是紙質的書本,主要看書本里的文字和圖畫,聽書主要是通過聽書軟體、音頻網路等聽取音頻資料; 三是效果不一樣,看書的記憶效果和整體性要好於聽書效果,雙方在便利性方面各有利弊。 當前喜馬拉雅、蜻蜓FM、懶人聽書等各種聽書軟體非常多,內容豐富,加上聽書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且不受紙質書本及自然條件等的束縛,使得聽書具有了更廣闊的市場,只要一部手機就可以聽取和學習各種知識,加上聽書用耳朵,解放了我們使用過度的雙眼,因此我們要辯證的看聽書學習這一辦法。 本人就寫過《中學 歷史 教學的新視野—通過視聽資料教學 歷史 》一文。 裡面詳細介紹了聽書的利弊,以及怎樣進行聽書。 我通常的做法是先聽書,覺得這本書好,再買來看一遍加深記憶,並收藏推薦給朋友和家人去讀。如果是孩子聽書,家長要選擇一些好的節目推薦給孩子 ,不要讓孩子隨便聽,以免浪費時間和誤入歧途。B. 劉寶瑞 書迷打砂鍋的完整台詞,急求
我呀,小時候,我上天津啊,那當還說坐堂會去呢。昂,有一個張老先生家裡,這個人呢,70多歲了,他那當兒就不能動了,就,就,就是這個半身不遂吧所謂,昂,不能動了,就叫了去了,我給他說單口相聲,昂,他說,昂,他說你說的跟真事是的啊,我說,可不就得按真事說,他說這全是假的,說來說去,就,說到這個《三俠五儀》這兒了,這部書啊,就是他編的,他告訴我怎麼編的這部書,我要一說啊,連您都得樂,小俠艾虎啊,丁兆蘭,丁兆惠啊,五鼠鬧東京啊,全是假的,他編這部書啊,最可笑是什麼啊,沒出他這屋子,這些個俠客啊,完全這些個人吶,都在他這屋子裡頭里。這人名字就這么編的,先說這五鼠,大爺盧方,鑽天鼠盧方,他按什麼編的,就按這耗子,老鼠,鑽天鼠啊,就是,頂棚里的耗子,鑽天鼠盧方,徹地鼠韓彰,徹地鼠啊,就是地下跑的耗子,穿山鼠,徐慶 ,穿山鼠什麼啊,就是牆洞里的耗子,山牆打這不能從這里穿過去么,穿山鼠,昂。翻江鼠蔣平,翻江鼠是什麼呀,溝沿里的水耗子,翻江鼠蔣平,有這個,溝沿里還出耗子,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這個錦毛鼠白玉堂是什麼呀,就小孩玩的那個,小籠子里頭那個小白耗子,那麼點兒的,錦毛鼠白玉堂,那個,那個,小老鼠,白玉堂那性格最驕傲嘛,最後幹嘛單死到銅網陣吶,他說對啊,那小白耗子,沒事在籮里老蹬那輪子,欸,銅網陣,死在那兒了。烙在那兒了,這..這說,這五耗子。
再說這俠客,南俠御貓展雄飛,北俠歐陽春,雙俠丁兆蘭,丁兆惠,小俠艾虎,黑妖狐智化,這也全是假的,這按什麼編的呢,這個御貓展雄飛南俠,是貓,他外號叫貓,是貓就得斃鼠啊,可這五鼠可不怕他,不但不怕不他,五鼠啊把這個,御貓展雄飛南俠啊,給他關在一個櫥櫃里頭了,關在那兒他出不去了。為什麼他出不去了,他這貓是假貓,要是真貓就能拿耗子了,御貓,展雄飛,他按什麼編的,就是熱天他枕的那個瓷貓,那個東西,可老鼠不怕他,他也沒法拿耗子,死的,瓷的,瓷貓,御貓展雄飛。北俠歐陽春是什麼啊,就是牆上有這么一張畫,這個畫是什麼呢,就是一個帕兒,他就按那帕編的,您看那北俠,他說那個那個,仇然那模樣,完全跟那帕兒一樣,就是後手怕人明白咯,那個帕是拿著個七星寶劍,他給北俠改個七星寶刀,寶劍改成寶刀了,就這么個意思,小俠艾虎呢,正趕過五月節,門口那插著那倉蒲艾子,小俠艾虎,黑妖狐智化,牆上掛著個狐狸皮,黑妖狐智化。雙俠丁兆蘭丁兆惠,就是掛帕兒的那倆釘子,丁兆蘭丁兆惠。呀!他編的也有意思,那位老先生七十多歲了,這還是實事,他說他編的這部書。哎這個聽書您也別認真,你要認真就糟了,非,要按這個早死眸子,人呢就容易受病,受什麼病啊,能夠得了迷,說聽書還有迷,欸,書有書迷,戲有戲迷嘛,酒有酒迷,財有財迷,什麼都有迷。書迷,我就經過,我聽說一個故事,這書迷,我小時候聽說的,那真可樂。不是現在的事情,現在沒這人,現在聽書啊,聽過去就完了。過去那聽書不是,他認真,在清朝有這么一回事情,在這個,楊尾巴胡同,住著一個間,這間老倆口子,跟前一兒子,家裡還有很錢,兒子十九歲,什麼也不幹,就愛聽書。老太太呢,攔著,別讓他聽書,老頭說不不,聽書漲知識,漲見識 ,聽吧,沒關系。好,聽吧,聽來聽去,入了迷了,聽成書迷了。有一天他又聽書去了,坐在書館那兒,聽什麼呀?《跨海征東》。這說書的每到散場時候他得留一個扣子,所謂把人扣住,明兒個呢您好再來,他好再賺你的錢,每天都得留扣子。書迷這天聽《跨海征東》說書的一留扣子,說到什麼地方散的,到這兒:唐王被困淤泥河,欲知何人救駕,謝謝諸公,明天,接演。散了,書迷坐在那裡還沒走呢,幹嘛?坐在凳子上運氣呢,生氣了。「嗯?散啦?這像話嗎?唐王被困淤泥河,欲知何人救駕,明朝接演,今兒個不管啦?讓唐王爺在河裡泡一宿啊,這是什麼意思,不行,你不管,我得救駕去「,這不瘋子么,他要救駕去,人家大家都走啦,這書館的伙記,掃地,落凳子,一看這還有一位沒走,人這兒說這好話:「這位先生,您還不家吃飯去嗎?」這一說吃飯去嗎,好,掄圓了給人家一大嘴巴,胡說(啪),「哎,您怎麼打人呢?」「打你還對啊」,「我問你,我是吃飯要緊呢還是救駕要緊呢?」伙記一聽,這這這小子是瘋子呀,吃飯要緊救駕要緊,嘶,「怎麼了您」,「怎麼啦?你不知道唐王被困淤泥河了嗎」,伙記一想:唐王被困淤泥河與你有什麼關系啊,啊? 哎喲!書迷,不行,現在我要一跟他講理,唐王是唐朝,現在是什麼時候啊,他能揍我一頓,迷,迷了,嗐,這么著,我陰他,這伙記也會陰他,「哎,先生您別打我啊」,「不打你,吃飯要緊救駕要緊吶?」,「呃,要說還是救駕要緊」「招啊,既然救駕要緊,你為什麼讓我吃飯吶?」「哈, 是啊,就算您救駕,您也得用完了戰飯吶,也得有槍有馬呀,您不用戰飯,無槍無馬,手無寸鐵,您怎麼能交戰呢?」書迷一聽樂了,「哦?哈哈哈,言之有理,既然如是,趕快下去,給我預備戰飯,抬槍帶馬」伙記說「我哪兒給您找去啊,書館聽完書都騎走一匹馬呀?沒聽說過」「那我上哪裡用戰飯?」你上你們家去呀,家裡那給你預備戰飯了,「好,得令!」也不什麼他就得令了,回家了。到家這么一叫門,老太太呢,給他開門,他回來天太晚了,飯都涼了,老太太當然 要抱怨他:「你瞧瞧你,一出去就一天,幹嘛去了,飯都涼了,快吃飯吧!」他媽一讓他吃飯呢,還好,沒給他媽一嘴巴倒是沒打,眼珠子瞪的跟包子似的:「啊?吃飯?老糊塗啦?我吃飯要緊吶,救駕要緊吶」,老太太這一聽:「這叫什麼話呀」,」什麼什麼話,唐王被困淤泥河,你不知道啊?老太太說「我哪知道啊?」「不知道,好,回頭讓你知道。」回頭讓你知道,幹嘛,落本書,又在那瞧書。老倆口子直催他睡覺,吃飯也不吃,睡覺也不睡,老倆口子睡吧,老倆口子剛睡著,好,讓他給吵醒了,怎麼著,他要救駕了,這駕怎麼救法啊,弄褲腰帶栓著個枕頭,騎著枕頭,揪著褲腰帶,騎著枕頭,拿著笤帚疙瘩當馬鞭,圍著炕上滿炕上這么一繞彎,「殺呀~~~~~~,葛素文吶,哪裡逃走哇,看刀」「咚!」一笤帚疙瘩,整梆他爹腦袋上,把老頭腦袋梆個大疙瘩。「這,這你這小子不是瘋了嘛這不是?哪有葛素文吶,睡覺!」一推他,躺下,呵呼~著了,他著了,老倆口子生半天氣,老太太直勸,得了得了,他也睡了,撒癔症,甭管他了,咱們睡吧,老倆口子剛睡覺,他又起來了,「殺呀~~~」,老倆口子嚇的好大坑上蹦地下來了,蹲了一宿沒敢睡,不知道笤帚疙瘩還往誰腦袋上梆啊。
一夜沒睡,天亮了,他在那哧呼哧呼睡得挺著,老頭說得了別睡了,上街買菜去吧,買什麼,吃包餃子,老倆口子都做得了,包餃子得了,12點了,這一叫他才起來,起來,洗了洗臉,含了點水,漱了漱口,坐那兒就吃。拿起餃子剛要吃,老頭生氣呀,「你說這什麼事啊?折騰一宿,睡半天,我們這做得了飯,現在給他吃,我說你~昨晚上怎麼啦?殺呀,殺呀,殺誰呀?沒殺到別人,我這弄一大疙瘩,昂?怎麼了你?葛素文哪裡逃走?什..什麼葛素文呢?你看,我是葛素文嗎?」老頭也倒霉催的,你幹嘛問他這句呢?老頭這幾天呢,又沒刮臉,臉蒙鬍子挺長,這么一問他:「你瞧我是葛素文嗎?」這著書迷又迷了,「啊?葛素文?看槍!,「突」!就那個烏木銀頭的筷子,招老頭腮幫子就一下子,好傢伙,給老頭腮幫子扎一大窟窿,血也流下了,「哎喲!「 碗也碎了,扎完了,老頭一喊,他又明白過來,哎喲,不是葛素文,是爸爸,走!跑啦。老頭能讓他跑嗎,後頭就追,繞倆彎找不著他了,他跑得快呀,老頭一想啊,這樣兒子,要他沒用,乾脆送他忤逆不孝,奔縣衙門了。到縣衙門這回兒,有個堂鼓,老頭擊堂鼓,您倒慢著點啊,跟兒子慪氣啊,找這擊堂鼓的找棒子沒找著,撿了塊大石頭,」噔噔,咚!「得!鼓也碎了,不知道什麼要緊的事啊,趕緊出來二位班頭。」怎麼回事,你把堂鼓打碎了「 一看這老頭,慈眉善目,腮幫子這一大窿窟,還往下流血,」哎呀,這位老大爺,您您怎麼回事啊「,」哎喲,二位頭啊,哎喲,二位老爺,我活不了,您得給我做主「,「什麼事啊您」「我我我我送我兒子忤逆不孝「,「為什麼送他呀」,為什麼,「他他他」這怎麼說呀,「就是他黑天不讓我睡覺,白天不讓我吃飯,剛端起飯碗來,筷子扎腮幫子,你瞧這大窟窿」嗯?也沒說明白怎麼回事,
他不讓我吃飯,黑天不讓我睡覺,我這么大歲數,我活得了嗎,二位頭,張頭跟李頭,這二位頭呢,有個脾氣,最恨這路忤逆兒子,最恨忤逆人,「是呀,您這腮幫子是他扎的?是您親兒子嗎?」「親的,那沒錯」,「呵! 這小東西太可恨了啊,他在哪呢?在家嗎?「,」不,不在家「,還是的,不在家我哪找去,您您這么得,您找來,這合,一定給您做主,」唉好,我謝謝你們兩位啊,我見見縣太爺嗎「,「甭甭見,您甭見,您把他找來,我們著這位老爺,新來的,也是最恨這路忤逆人,您去找去吧!「 老頭一想,哪找去啊,別處找不著他,哎!天橋找他去,那當兒,北京天橋盡是說書的,唱戲的,打板兒的,賣藝的,練把式,摔..摔跤的,拉羊片的,什麼都有,就奔天橋了。老頭各場的找,說書的很多,一看這邊,說《施公案》的,沒有,這邊說《聊齋》的,沒有,說《水滸》的,沒有。找來找去,找著了,有個唱西河調的,在那兒唱《封神榜》,《封神演義》。老頭老遠一瞧,這孩子在圈外頭站著,聽《封神榜》呢,還在那兒指手畫腳,人家說書的比刀槍勁兒,他聽書,也跟著,手腳齊忙,老頭一瞧就是他,臨近來一聽,是《封神榜》,老頭差點嚇爬下,他不能不害怕呀,怎麼,一琢磨,好傢伙,這東西聽《跨海征東》,半夜裡頭拿我當葛素文,笤帚疙瘩梆腦袋,現在跑這聽《封神榜》,好傢伙,半夜裡一記發寶,那夜壺還不飛起來當翻天印,那東西誰受得了啊。
過來一抓他,「小子哎,我這就把你送下來了,知道嗎?」「鬆手,鬆手」,「鬆手?沒那麼便宜的,現在,把你帶到縣衙門,你就活不了「,」喲!老頭,你真把我送下來了?「,」可不把你送下來了「,」叫聲老頭快鬆手,「我呀不能鬆手」,不鬆手我踹你個倒栽蔥「,」敢?「,」敢!「,Duang,他真踹呀,給老頭踹個大跟頭,他跑了,老頭扶著地,半天才起來,一看他跑了,老頭後頭就追吧,找個東西解解恨吶,打他呀,找不著。往前這么跑著呢,正趕那會兒有個人吶,拿著掃帚在那掃街,老頭啊,過去就把掃帚搶過來了,舉著掃帚就追他,後頭這人追老頭,怎麼,要掃帚啊,人也不認識他,什麼事啊,把人掃帚給搶跑了,仨人就跟走馬燈似的在街上轉悠。書迷這么一想啊,不好,乾脆,進小胡同,好跑,對,呲溜一下鑽小胡同了,小胡同啊,這房子這合,有個紅條,此房招租,那是空房,嗐,書迷呀,進去了,把門一關,藏在里頭了,老頭他不知道啊,追進胡同了還往裡追,追到那個胡同口了,槽了,對過兒了,來了個做小買賣的,賣什麼的,賣砂鍋的,這賣砂鍋啊,在我小時候啊還還有呢,現在我是沒看見過了,我小時候啊,買什麼砂吊啊,砂鍋呀,砂酒壺啊,挑著挑子,這挑子是什麼呢,就是這么大兩個筐,昂,兩個筐呢,里頭擱著砂鍋,砂酒壺,砂吊啊,都有,人賣砂鍋的呢,這砂鍋呀,出產呢,在齋堂那邊兒,大格齊啊,都是那邊兒的人來賣,這個賣砂鍋的人呢,就是齋堂那兒來的,挑著這挑子砂鍋,吆呵,吆呵砂鍋還得會吆呵呢,我小時候也聽過,賣砂鍋的都這么吆呵:先咦喲嚯,「咦喲嚯~~,砂~~~~鍋~~」這樣吆呵,賣砂鍋當然這樣吆呵啦,啊,一捂耳頭,「咦喲嚯~~,砂~~」這「鍋」字還沒出來呢,「砂~~~~」老頭啊,急的,眼都花了,一聽他這個「砂~~」,「呵!好小子啊,黑天殺了一夜了,又跑這兒殺來了」,你倒瞧瞧是誰呀,他迷糊了,一看賣砂鍋的也二十來歲,就當他兒子了,過去這么一揪,「好小子,這兒殺來了,啊!走,我把你送下來了」賣砂鍋的不知道哪兒的事啊,「哎哎?老頭老頭,你把誰送下來了?」,「呵!小子,你跟我拿腔做調的幹嘛啊」,其實人就那口音,「你甭給我拿腔做調的,走!」,使勁這么一拽脖領兒,這挑子溜了,「誇嚓」一下,得!扁擔往上一砸,這頭一輕,那頭一重,「啪嚓噗嗤」,一挑子砂鍋全碎了,砂鍋這么一碎呀,賣砂鍋的,倒樂了,「嘿嘿,行了,行了,今天我這買賣好做了,有買主包圓了」包圓什麼,全都賣給你了,你憑什麼給我砸了,「行了行了,嘿」,「甭廢話,上衙門去,我把你送下來了」,「你你,你送誰呀? 你想不上衙門都不行呀,把我鍋器都砸了,走唄!「 ,賣砂鍋的也糊塗,你倒挑著這挑子碎砂鍋呀,沒有,氣的,心裡說,怎麼著,你把我鍋都砸了,你還跟我上衙門,走!上衙門我也有理,」走唄!「,老頭跟他倆人對揪著脖領兒,就奔縣衙門來了,老遠著呢,張頭跟李頭,二位班頭在門口站著,研究著這回事兒呢,」張頭哥「,」怎麼著,李頭兄弟「,」我告訴你說,我是最恨這類忤逆人「,」是啊,忤逆子人人可恨啊,剛才那老頭多可憐吶,啊?腮幫子扎那麼一大窟窿,還是親兒子「,」是啊,如果這老頭要真給找來「,「找來,找來,那咱們給他個厲害的!「,」當然的!「 哎,說著說著來啦,」嘿!大哥,你看多可氣,他敢跟他爸爸對揪著「,」呵!這東西真可恨吶! 怎麼樣?「,」怎麼樣啊,咱們先過去給他來個下馬威「,」對!」 ,你們倒問問不是啊,二位頭過來掄圓了給那賣砂鍋的倆大嘴巴:「好小子,撒開你爸爸,撒開你爸爸!」,把賣砂鍋的給打暈啦,糊塗啦,「噢,這這,好,我我我撒開我爸爸「,你這不倒霉嗎,這不是,他他等於承認啦。這合呢,二位班頭,稟報知縣,知縣即刻升堂。這知縣呢,新來的,也是最恨這路忤逆子,即刻升堂,」威~武~「 兩向站立,知縣出來了,帶原告,就把老頭帶上來了,老頭往這一跪,直哭,」老爺老爺,您給我做主「,邦邦直磕響頭,知縣這么一瞧,慈眉善目一個老頭,腮幫子一個大窟窿,還往下流血,顏色都白了,」唉~,昂~不要啼哭,本縣我來跟你做主,你什麼事啊?「 ,」我送我兒子忤逆不孝。「 」噢~「,知縣他最恨這類忤逆子啊,」送你兒子啊?,你兒子怎麼忤逆吶?「,」嗯~他他怎麼忤逆啊,他他黑天不讓我睡覺,白天不讓我吃飯,您看見沒有,剛端起飯碗來,筷子扎腮幫子,這么大窟窿,嗯,其實啊還是我的產業,他沒做事,我不是吃著他呢,他瞧我端飯碗,他把我腮幫子扎一大窟窿「,這東西真可惡,」老爺,您無論如何您得給我做主~「,「好,好,你~不要害怕,本縣與你做主,回頭把你兒子帶上堂來,我先打他二十大板,先給你出出氣「。這老頭怎麼樣,老頭氣極了,一聽說,知縣要打二十大板打他兒子,老頭磕頭,」老爺老爺,您千萬別打他二十呀!「,知縣一聽,一看,昂,這個,做父母,做父母的,虎毒不吃子,我這剛要打他二十,他又給求情,」怎麼啦?不能打二十?「,其實不是那麼回事,一聽老頭這下句,知縣才明白,「老爺老爺,您…您千萬別打他二十啊,打他二十,他不怕呀!那還不夠給他擓癢癢的」,「噢?」知縣一聽這么回事,嫌打少了,那一定把你氣壞了,不要緊,上堂來,重打他四十大板「,」老爺老爺,您千萬別打他四十呀,他..他不怕呀「,」好了好了,一定把你氣壞了,要不然虎毒不吃子,你不能這樣,一定把你氣壞了,這回啊,上堂來打他八十大板「,」老爺老爺,您千萬別打八十,他不怕呀!「,」那麼依著你呢「,」老爺,依著我,我是要死的「,他把賣砂鍋的給豁也出去了,要死的,賣砂鍋的受得了嘛,惹的知縣直給勸,
」唉,老人家,你不要這樣說話,虎毒不吃子呀,你現在啊,一時氣惱,你正在氣上呢,打四十打八十,要死的,你!有仨兒子有倆兒子啊?「,」老爺,我就這么一個「,「還是的,就這么一個,本縣把他置之於死地,何人把你養老送終啊?」這話問的對啊,你是有仨有倆啊,你就這么一個,我真把他治死,將來何人把你養老送終啊?知縣不是問的對嘛,這老頭回答的也對,「哈老爺老爺,您..您,我..我還能那麼糊塗嗎,我還指著他養活我啊,啊?現在,我的產業,我的錢,吃我自己他他還不給我飯吃呢,剛端起飯碗來,筷子扎腮幫子一個大窟窿,你想將來我吃他行不行啊?」知縣一聽這話對啊,對現在,他爸爸端起飯碗來他還多心,拿筷子扎腮邦,「好了好了,不要說了,上來我一定重辦他來啊,把老頭兒子帶上來」,帶吧,帶誰啊,賣砂鍋的吧,那還能帶別人嗎,「走走走, 上堂回話」,「跪」,Duang!就一腳,往這一跪。賣砂鍋的他就害怕呀,這兩頭兒,拉著,勁頭挺大,人家那會兒也打官司坐在那兒喝白糖水,我這兒鎖在鐐銅旁邊兒,這不是有人嗎,再往堂上一拉,一琢磨,越恨越倒霉,乾脆,軟著點,央各央各就得了,這一央各倒遭了,沒打過官司,怯官,到堂這往這一跪,爬地就磕頭,這一句話就砸了,「老爺老爺,我下次可不敢了」,什麼呀你就不敢了,知縣一聽就火了,「胡說!下次不敢,這一次也不能饒你,為什麼把你爸爸腮幫子扎個大窟窿?」 賣砂鍋的一聽這哪兒的事啊,「老..老爺,他..他..他他不是我爸爸」,「胡說!他不是你爸爸還是我爸爸?來呀,拉下去先打四十大板,打他個當堂不認父!「,瞧這個倒霉勁兒,這叫當堂不認父,敢情,二位頭打上能輕了嗎,拉下去四十板子,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把賣砂鍋的打的皮開肉綻,打完了賣砂鍋的蹦起來了,」老爺,你..你…你是什麼老爺,你怎麼問案,你不問清楚你就打呀,我告訴你唄,就這個老頭啊,他呀,把我的鍋器砸了「,知縣說:」廢話,你不給你爸爸飯吃,他為什麼不砸你鍋「 全亂了,合著
C. 劉寶瑞書迷打沙鍋的台詞
我這只有書迷鬧洞房
書迷鬧洞房
劉寶瑞述 殷文碩整理
說相聲跟說評書不一樣。評書有扣子,能把你寧日住,比方說,說《包公案》(以學評書口吻):「話說……大爺鑽天鼠盧方,二爺徹地鼠韓彰,三爺穿山鼠徐慶,四爺翻江鼠蔣平,五爺錦毛鼠白玉堂,五位英雄正在樓上飲酒,忽聽樓梯一響,噔噔噔噔上來一人,只嚇得五位英雄苶獃獃發愣!」這叫扣子,扣在這兒不說了,該要錢了。
有兩位聽主兒是一塊兒來的,這位剛要走,讓那位給攔住了:「哎,先別走,你會聽評書嗎?人家先生說的這部書又叫《三俠五義》,樓上喝酒的這幾位就是「五義」,上接的這個人把「五義」都嚇得苶獃獃發愣,你想想這主兒能耐小得了嗎?咱們快給錢接著聽。」等給完錢接著聽書,這倆人差點沒把鼻子給氣歪了。「適才話表,五位英雄正在樓上飲酒,忽聽樓梯一響,噔噔噔噔有人上樓。來者非是別人,飯館的伙計端菜來了!」
嗬!
按說聽評書能長見識,但是就怕入迷。過去我們街坊有個小夥子就是個書迷,整天泡在書館兒里頭。聽什麼書呢?《精忠說岳》,這一天正說到岳飛岳元帥被困牛頭山,里無糧草,外無救兵,危急萬分哪!說到這兒先生扣住不說了。場子一散,聽眾?font color="#006699">甲吡?就剩下書迷一個人兒坐在那兒發愣。書館兒的伙計收拾屋子,掃地挪板凳,一看這兒還坐著一位沒走哪,過來就說:「您該回家吃飯啦。」這不是好話嗎?書迷倒掄圓了給伙計一個大嘴巴:「吃飯?是吃飯要緊,還是搭救岳元帥要緊?你不知道岳元帥被困牛頭山了嗎?」伙計心說:這人是精神病吧?岳元帥被困牛頭山跟我有什麼關系呀?又一琢磨:嗯,這人八成兒是聽書入了迷啦,書迷!這時候我要是跟他說岳元帥打仗那會兒是宋朝,不是現在,他能再踹我兩腳!這事兒得順著他說,把他對付走就完了。趕緊就說:「當然是救岳元帥要緊呀,可是你也得用過戰飯,有槍有馬才能上陣打仗哪!」書迷一聽樂了:「哈哈哈哈,言之有理,既然如此,趕緊預備戰飯,與爺抬槍帶馬!」
伙計說:「我哪兒給你找去呀!書館兒里聽完了書,每人管一頓飯,再騎走一匹馬,受得了嗎?這兒沒馬,也不管飯!」
「那我上哪兒吃去?」
這伙計一想:乾脆我這么說吧。沖書迷一抱拳:「哦喝將軍,請回府中,飽餐戰飯,再救岳元帥也還不遲!」
書迷往起一蹦:「得令哦!」
哎,他回家了。
書迷一進門兒,沖他爸爸一抱拳:「哦喝老軍,快備戰飯,然後隨我牛頭山搭救岳元帥,不得有誤啊!」
啊?老頭兒當時就火兒了:「你怎麼啦?瘋瘋顛顛的!」老婆兒在旁邊搭碴兒啦:「喲,老頭子!壞啦,咱兒子這是聽書入了迷啦!」
這怎麼辦哪?老兩口兒一商量,嗯,這么辦吧。書迷小時候定下一門兒親事,哎,趕緊給娶過來吧,小兩口兒感情一好,他就顧不得整天往書館兒里跑了,慢慢的把書迷這魔症勁兒就扳(bǎn)過來了。嗯,這主意不錯。
老頭兒就對書迷說了:「從明天起,你別去聽書啦。在家裡歸置歸置,安安心,要給你娶媳婦啦。」
要說書迷還真聽話,果然不去書館兒聽書啦,可他也沒閑著,買了本兒《說岳全傳》,坐家裡接著看,直到結婚那天晚上他還捧著書本兒不撒手哪!您說迷到什麼程度啦!新房是西屋兩間,一明一暗。到了晚上書迷他不入洞房,坐在外間屋看書。新娘子也不能睡呀,在裡屋陪著他一塊兒熬吧!書迷看到兩點多鍾,一掀門簾進裡屋來了,說出一句話來嚇了新娘子一大跳。「哦喝元帥,末將何處安營紮寨呀?」新媳婦納悶兒啦,不知道哪兒的事啊?瞅著書迷直發愣。書迷一看他媳婦沒說話,扭頭又出去啦,來在外屋接碴兒看書,看困了趴桌子上就睡了。書迷是睡了,新媳婦可哭了,怎麼?她以為書迷有精神病哪。心說:唉,我的命太苦啦,怎麼嫁了個精神病啊?!越想越難過,溜溜兒哭了一宿。
第二天早晨,新媳婦得給婆婆請安哪,老太太一看兒媳婦倆眼腫得跟桃兒似的,就問了:「姑娘,大喜的日子干嗎哭呀?」這一問不要緊,新媳婦的眼淚可就下來了。(哭腔)「媽,他.……他昨晚上不睡覺,坐在外屋看書,半夜兩點多鍾,他一掀簾子進來了,管我叫元帥,還說什麼……末將在何處安營紮寨,您想我剛過門兒,我哪兒知道啊!當初我公公娶您的時候,您們在哪兒安營紮寨來著?」老太太說:「那什麼……年頭兒太多,我給忘啦!」
嘿!
「這么辦吧,你也別哭啦,等你爹回來我跟他商量個主意吧。」
工夫不大,老頭兒由外邊兒回來了,老婆兒連忙給叫住了:「老頭子!你過來。看看你的寶貝兒子,晚上不睡覺,問他媳婦『何處安營紮寨』?鬧得兒媳婦哭哭啼啼的。這到底是怎麼檔子事啊?」老頭兒說:「我也鬧不清楚啊。等我瞧瞧去。」老頭兒來到新房外屋一瞅啊,沒發現什麼,就見桌子上放著一部《說岳全傳》,其中有一頁兒還折了個角兒。一般人看書有個習慣,看到哪兒啦,折個角兒,為的是下次再接著看的時候有個記號,好找。老頭兒打開折的這頁兒一看,是岳元帥被困牛頭山,先鋒宮牛來押運糧草回來,進帳向岳飛交令。往下再瞅瞅,嗯,明白了。老頭兒回屋跟老婆兒說:「我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待會兒你跟兒媳婦就這么這么說。」
「行嗎?」
「不行咱們再想辦法呀!」
老婆兒把兒媳婦叫過來了:「姑娘,我找了個偏方。今天晚上他要再問你『未將何處安營紮寨呀』,你就用手指著床說,『將軍,此地即可扎營',他就上床睡覺了。」
兒媳婦一聽:「喲,媽,敢情咱們家是這規矩呀?」
老太太趕緊說:「沒有!姑娘,自從你過了門兒才新添的!」
新媳婦一想:試試吧!可是又怕忘了,白天不管幹什麼,嘴裡總叨念著這句,擦桌子--「將軍此地即可扎營」,沏茶水--「將軍此地即可扎營」,縫衣服--「將軍此地即可扎......扎手」!
嗐!
老太太一看:麻煩啦,兒子的精神病沒治好兒媳婦又快成氣迷心啦!
等到了晚上,新媳婦把床鋪好了,又灌了個焐被窩兒用的瓷水壺,給書迷焐上被窩兒。要說這位書迷還真准時,又在半夜兩點多鍾一掀門簾進裡屋了,沖他媳婦還是那句話:「哦喝元帥,末將何處安營紮寨呀?」
哎,又來啦!新媳婦趕緊用手一指床鋪:「將軍,此地即可扎營!」,您再瞧書迷,雙手一抱拳:「得令哦!」說完脫鞋上床鑽被窩兒啦。
嘿,還真靈!書迷往被窩里一伸腿,勁頭兒猛了點兒,壞啦,把焐被窩兒的瓷水壺給踹地下去啦,嘭的一聲摔碎了。這下兒可了不得了,書迷蹭的一下子就蹦起來了:「啟稟元帥,適才炮響,定有埋伏,火速拔營起寨呀!」
哎,他又跑啦!
D. 為什麼「聽書」不流行
聽書是一件很難被「流行」的事情,還記得老年間電視節目還沒有那麼豐富的時候,我就經常聽廣播當中的各種小說聯播,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電視節目的日益豐富之後,彷彿廣播的魅力就消失殆盡了,甚至有一段時間有人還提議過要取消它,隨後就是互聯網帶動起來的網路資源,直接懟住了一時間的電視業,但是不多就我們就看到了電視&互聯的興起。
至於我前面提到的聽書很難被流行,則是因為創作平台生產的文學作品還不成熟,快速獲取知識的渠道還不完善,像周先生這樣的專業讀書人還又太少,以至於讀書這件事兒從根本上就成了疑難雜症,再加上枯燥無味的演播在一定程度上讓「聽書」變得難流行。但是不必為此感到悲傷,因為在未來的世界裡,那些曾經堅守信念寫書、讀書、聽書的人,即便不是增多,但也會繼續堅守的。這就是我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