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免費聽書 » 免費聽書清史

免費聽書清史

發布時間: 2025-09-05 18:04:38

Ⅰ 評書的發源是怎樣的

北京評書是評書的發源地。北京是天子腳下,帝王都城,文化氣息相當濃厚。過去許多評書藝人常去紫禁城中華門外的茶館,因為傳遞文件,等待召見的外地官員常在茶館里坐著聊些軼聞趣事,有心的藝人便記錄了下來。北京評書描繪細膩、生活內容考究。

最近我有幸和北京評書的連派繼承人連麗如進行了一次近距離的交流。她穿著中式對襟衫,雖兩鬢蒼蒼,卻中氣十足。說起北京評書來如數家珍。她說,北京評書的種類有袍帶書和短打書。前者偏重歷史,講騎馬打仗,如《東漢演義》、《三國演義》、《明英烈》等;短打偏重武俠,有《三俠五義》、《雍正劍俠圖》等。

書館消失殆盡

北京評書人才斷檔

連麗如說在她父親連闊如那個年代,北京有100多個書茶館,到了她說書的時候還有40多個,每個茶館一天說兩場,得有多少評書藝人啊。可現在難覓書館蹤影。現場說書和電視廣播里就是不一樣,用她的話來說就是滿堂精氣神兒,聽眾只要進來,她就能把他給說住。現在的聽眾都是電視廣播評書培養起來的,他們沒到書館聽過書,沒有這個習慣。

連麗如前年辦了個月明樓書場,來聽書的99%是年輕人,最大的是40多歲。他們文化素質很高,都說:「現場評書原來那麼好聽啊。原來陪客戶喝酒,現在在書館抿茶聽書,接觸中國古典文化,很愜意。」一個來自鞍山的大學生,每次開書必到,他說自己從小愛聽評書,但都是通過電匣子聽的,現在才明白真正的評書是這樣的。連麗如感到非常欣慰。但是書場辦了四個月後,最後停演。「10元一張票,客滿了才賣 500塊,與書場三七分,演員才得350元。要是只有十位聽眾呢?」連麗如很無奈。田連元到月明樓聽完連麗如的書,感慨道:「你這純粹是奉獻。」

連麗如的努力還受到一些人的指責——開書館是歷史的倒退。連麗如覺得此觀點非常荒謬,因為評書是在實踐中提高的,在電台,一句句寫下來,照著念,那不是什麼本事。評書語言是活的,只需記住一個框架、梗概,在說書時,隨時根據觀眾的反應來即興發揮。只有在現場才能真正談得上把評書繼承下去,只有在現場演員才能長能耐。「世上藝術千萬種,惟有評書最難學」。

連麗如沒有正式收過徒弟,她說:「如果有愛好說書的年輕人向我求教,我就會毫不保留地講授。但我覺得收徒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學評書很難,不但要有天分和興趣,還要精通歷史文化,這是個綜合素質。而且評書後繼乏人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書館的消失,觀眾在書館里聽書,新人在書館里練藝,沒有書館就沒有評書啊。學評書很苦,要耐得住寂寞。跟我學評書,我怎麼保證他的生活呀。就說電台錄音,一段200元,我還算是高的,對於新人呢?改編沒有改編費,照本宣科也就習以為常了。怎樣往下傳,我不知道。」照連麗如這樣說,如果在她之後沒有繼承人的話,冠絕一時的連派評書就會消失,這也意味著北京評書的消亡。

目睹種種之怪現狀

評書的難以為繼與評書工作者的浮躁、不負責任也大有關系。連麗如嘆息道:「說到這,我挺傷心的。」現在評書書目很多,有些粗製濫造,電台要,演員就倉促上馬。前輩藝人有的一輩子就說一部書,那是一生心血的凝結。而現在動輒上百部,難免魚龍混雜、參差不齊。

鞍山一家電台讓連麗如去錄《水滸後傳》,她認為故事離奇,沒有根據,斷然拒絕,給多少錢也不錄。

電台電視台的評書節目有的質量很低,策劃大搞人際關系,評書編輯未認真審查。這樣的節目怎能征服觀眾?

電視評書發展進入死胡同。有些人建議:說書時,談到長江,就配上長江的畫面。連麗如感到很氣憤:配畫面那是解說。評書就是門語言藝術,一張嘴就要能說出長江奔騰的氣勢。她談到自己在沈陽電視台錄制評書時就要求帶觀眾,當時負責人很猶豫:「不行吧?」「怎麼不行,對著鏡頭說,給我多少錢,我都沒有感情。」不僅如此,她還要求她的聽眾要有一半是年輕人,調動不了年輕人,藝術是不能前進的。事實證明效果非常好。她不信電視台把書館的場景原封不動地錄下來,充滿互動情境的評書會沒有人看?

大廈將傾 一木難扶

20多年來,連麗如在愛人賈建國的幫助下,整理出200多萬字的評書手稿。她說這輩子最為感激的就是他的愛人,犧牲自己的事業全力支持她。她先後在電台、電視台錄制了《東漢》、《三國》、《隋唐》、《明英烈》及《雍正劍俠圖》等幾部大書,得到聽眾好評。

她對我說,現在能說北京評書的人寥若晨星。雖然她帶著幾個學生,但他們的文化水平還跟不上趟兒,而且光說書掙不到錢,沒有書場闖練,他們的藝術也無法提高。她說現在愁的是沒書場,北京只要有幾個書場,各地來的名演員輪流上陣,評書就能「站」起來,但現實很殘酷。

「這不是我的錯,我一個人不能扭轉乾坤。我現在在收集過去報紙上關於我父親的一些文章。此外,北京評書大家李鑫荃先生在臨終前把他所有的短打書傳給了我。在他老人家重病癱瘓在床時,還教給我《雍正劍俠圖》,我已經把前半部錄完了。還要感謝的是清史專家朱家先生,他年近九旬病重期間,囑咐家人:『十點以後的電話不用告知他,但連麗如打的電話一定告他,因為她準是遇到難題了。』老爺子知道我在說《雍正劍俠圖》。李鑫荃說書時沒弄懂『敖龍』這個詞是什麼意思,讓我問朱先生,朱先生在病危期間告訴她『敖龍』就是馬褂,這是滿漢之間的名稱,由此可知說書人需要往肚子里裝多少學問。我正在做我力所能及的一些事,這不是一個人成名不成名的事,我覺得我肩負著這樣一個使命,肩負著眾多前輩的囑托。」

「我曾爭取將評書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組的戴宏森呼籲了,但其他專家卻認為評書很旺盛,電台電視台隨處可見啊。我想如果讓專家坐在書館里聽兩次書。『多好的藝術呀』,一問,沒有傳人了。我老了,今年64歲了,我還能說幾天,我一人無回天之力啊。」

牆里開花牆外香

上個世紀90年代,藝術出國比較熱。1993年,連麗如開始向海外推廣連派評書,先後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現場說《三國》和電視台演播《三國》、《水滸》、《紅樓夢》、《聊齋》、《鹿鼎記》等,引起當地華人的很大反響。一場書說完,他們追著連麗如問:「連女士啊,後面怎麼樣啊?」馬來西亞華語文化尤其濃厚,各地都有三國演義協會,並且《三國演義》成為全民必讀書目。她自豪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充滿了欣喜,甚至有心在國外也辦書館。2002年,她又到美國,先後在哈佛、麻省理工等十幾所大學演講評書文化,使人們通過評書,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年輕人開著車送父輩去聽評書,大多出於孝敬,因為他們出生在美國,一點中國文化的底蘊也沒有。但這些年輕人第一次聽了她的書後,高興得不得了:「媽媽,明天什麼時候過來聽啊?」連麗如說外國人聽評書聽得如醉如痴,讓她感到意外。相比之下,國內的評書市場卻非常冷清,這讓她有點心寒

Ⅱ 鍘嗗彶鏁呬簨榪樻湁浠涔

寰堝氬晩錛
涓鍗庝笂涓嬩簲鍗冨勾
涓栫晫涓婁笅浜斿崈騫
鍙茶
浜斾唬鍗佸浗鍙

Ⅲ 慈禧是漢人還是滿人

慈禧是滿人,姓葉赫那拉氏。

身世傳說

一般認為慈禧為滿洲鑲藍旗人,玉牒明確記載是「葉赫那拉氏惠征之女」。 據葉赫那拉·根正的口述記載,慈禧出生於北京西四牌樓劈柴胡同,今辟才胡同。

但也有學者也提出了不同的觀點,認為慈禧太後很有可能是漢族人。

1989年6月,長治市郊區(原屬長治縣)下秦村77歲的村民趙發旺帶著他和上秦村宋雙花、宋六則、宋德文、宋德武等人的聯名信,找到長治市地方誌辦公室。趙發旺說,慈禧是上秦村人。他是慈禧太後的五輩外甥,宋雙花、宋六則等人是慈禧的五輩侄孫。他們要求政府幫助澄情。

從此,劉奇踏上了慈禧童年的研究之路。佐證材料的不斷豐富,愈加增強了劉奇的信心,有關著述也頗見報端。

2012年 4月,在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主持召開的「共和國社會主義文學藝術五十年研討會」上,劉奇撰寫的《揭開慈禧童年之謎》,獲得一等獎。這篇7000餘字的論文,集中闡述了慈禧的身世問題。

據劉奇考證,1835年,慈禧出生在山西長治縣西坡村一個貧窮的漢族農民家庭,取名「王小慊」。4歲時,被賣給本縣上秦村宋四元為女,改名「宋齡娥」。

12歲時,又被賣給潞安府知府惠征為婢,改名「玉蘭」(蘭兒),並在衙西花園專設書房中獲精心培養。咸豐二年( 1852年),以葉赫那拉惠征之女的身份,應選入宮,平步青雲,直至皇太後。

(3)免費聽書清史擴展閱讀

生平簡介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後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後,上徽號慈禧。

後聯合慈安太後(即孝貞)、恭親王奕欣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後卷簾歸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後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89年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

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後,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後,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

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新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後,次日17點(未正三刻)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正面評價

慈禧太後是中國歷史的帝制時代中,少數長期當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稱干練,尤其擅長操弄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以維系自身的絕對權威,清朝因為她的能力而續命數十年。

慈禧當權時期,清廷的中央集權以及中國主權面臨來自內部及外國的種種威脅,她從捍衛清帝國權威及其本身權力的立場出發,所作之舉措收效雖不盡成功,但放在歷史脈絡下做持平之論,多數允稱合理。

為因應自鴉片戰爭以來,來自歐美列強的挑戰,以及鎮壓太平天國等民間反抗勢力。慈禧重用李鴻章、張之洞等漢族重臣,在地方上開辦洋務運動,是中國發展近代化工業的開始。

在洋務自強運動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內部反叛勢力,在帝國體制下維系中國相對穩定的局面,並且建設近代化陸海軍軍備,造就「同治中興」的氣象。

慈禧的改革手段其實非常高明,百日維新改革速度過快,根本只是一場鬧劇,不可能成功。在庚子年一場大禍之後,慈禧皇太後意識到時局已不容她堅持帝制傳統,所謂的「祖宗成法」,乃容許清廷推展多種新政措施。

庚子後新政牽涉多端,其中犖犖大者包括:官制改定、准備立憲、廢科舉制度、禁止婦女纏足、興辦女學、新學、庚子退款建設教育事業等。

負面評價

個人的人格方面,慈禧從宮廷斗爭中奪得政權的手法殘忍。1861年,咸豐皇帝駕崩於熱河避暑山莊後,甫成為皇太後的葉赫那拉氏,聯合恭親王奕等皇室近支,發動政變從以皇室遠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為首,實際以能臣肅順為核心的顧命八大臣集團手中奪得政權,並將其中三位(載垣、端華、肅順)處死。

後為建立及維系其獨裁權力,慈禧皇太後對於政敵之整肅絕少留情,即使對親生兒子同治皇帝,以及繼位皇帝光緒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相當高壓嚴峻。

從中國國家主權的角度出發,慈禧當政的結果亦受到不少負面評價,包括1885年在對法戰爭中贏得鎮南關大捷,並成功阻止法軍登陸台灣的優勢局面下,卻以主動求和、簽訂令清帝國喪失安南宗主權的中法天津條約來結束戰爭。

此外,令中國喪失重大利權的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1901年辛丑和約等之締結,肇因於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戰敗,以及1900年庚子拳亂之大禍。慈禧的執政及決策,於此二事件之發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責任。

慈禧雖然政治上非常干練,但其最高目的仍然是維系滿清的對中國的統治。

以上列舉的數次喪權辱國的戰爭結果,並非一定如此,其中鎮南關大捷後的乙酉清法戰爭以及中日甲午戰爭都是繼續戰爭比接受議和的恥辱條件要更加有利。

但繼續戰爭的結果雖然會擊敗當時國內一片混亂的法國,或在甲午時拖垮當時國力即將窮盡的日本,使中華民族有個更好的結果,卻很可能會讓滿清中央政府因為持久戰亂而失去權威垮台。

慈禧作為最高權力責任者,拒絕取消維持了300人之短見議和與接受恥辱,這在體現其政治之干練的同時,也多次惡化了近代中國的前途。庚子事變後中國面臨辛丑和約的巨額賠款時,其奢靡之風仍未見明顯收斂,使晚清已捉襟見肘的財政問題更加惡化,民生凋敝。

熱點內容
民國軍閥小說言情 發布:2025-09-05 20:46:26 瀏覽:363
紅夢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9-05 20:46:18 瀏覽:377
推薦幾本好看的探險類小說 發布:2025-09-05 20:43:12 瀏覽:991
你不知道我的名字小說 發布:2025-09-05 20:27:26 瀏覽:478
女主穿越後宮斗小說完結 發布:2025-09-05 20:17:52 瀏覽:1
一世之梟小說閱讀 發布:2025-09-05 20:17:09 瀏覽:738
渣女修羅場小說推薦 發布:2025-09-05 20:10:33 瀏覽:763
虐心的高幹別後重逢小說推薦 發布:2025-09-05 20:04:47 瀏覽:289
漫畫小說推薦系統都市 發布:2025-09-05 19:48:36 瀏覽:842
蕭九免費小說 發布:2025-09-05 19:26:49 瀏覽: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