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聽書
『壹』 求擬真網游耽美完結文
《網游之數據XO中》
《網游之八卦魔界》
《網游之悠閑打醬油》
《失落神廟(lost temple)》
《網游之npc心理咨詢師》
《全息網游之虛擬青樓》
《為己而戰online》
《全息網游之苦力》
網游之專屬影衛GM
全息網游之全服公敵
C大陸online
網游之絕代佳子
網游之我是詛咒師
網游之以農為本
網游之元寶闖江湖
網游之龍魂
網游之變身迷你龍
網游之毒蘑菇
網游之小豬快跑
就是不想死
『貳』 紅樓夢第一回原文
第一回
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
此開卷第一回也。作者自雲: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雲雲。但書中所記何事何人?自又雲:"今風塵碌碌, 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於我之上。何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釵哉?實愧則有餘,悔又無益之大無可如何之日也!當此,則自欲將已往所賴天恩祖德,錦衣紈э之時,飫甘饜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談之德, 以至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 然閨閣中本自歷歷有人,萬不可因我之不肖,自護己短,一並使其泯滅也。雖今日之茅椽蓬牖, 瓦灶繩床,其晨夕風露,階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懷筆墨者。雖我未學, 下筆無文,又何妨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來,亦可使閨閣昭傳,復可悅世之目,破人愁悶,不亦宜乎?"故曰"賈雨村"雲雲。
此回中凡用"夢"用"幻"等字,是提醒閱者眼目,亦是此書立意本旨。
列位看官:你道此書從何而來?說起根由雖近荒唐,細按則深有趣味。待在下將此來歷註明,方使閱者瞭然不惑。
原來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於大荒山無稽崖練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 媧皇氏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只單單剩了一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誰知此石自經煅煉之後,靈性已通,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材不堪入選,遂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
一日, 正當嗟悼之際,俄見一僧一道遠遠而來,生得骨格不凡,豐神迥異,說說笑笑來至峰下, 坐於石邊高談快論。先是說些雲山霧海神仙玄幻之事,後便說到紅塵中榮華富貴。此石聽了,不覺打動凡心,也想要到人間去享一享這榮華富貴,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說道:"大師,弟子蠢物,不能見禮了。適聞二位談那人世間榮耀繁華,心切慕之。弟子質雖粗蠢,性卻稍通,況見二師仙形道體,定非凡品,必有補天濟世之材,利物濟人之德。如蒙發一點慈心,攜帶弟子得入紅塵,在那富貴場中, 溫柔鄉里受享幾年,自當永佩洪恩,萬劫不忘也。"二仙師聽畢,齊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紅塵中有卻有些樂事,但不能永遠依恃,況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個字緊相連屬, 瞬息間則又樂極悲生,人非物換,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倒不如不去的好。"這石凡心已熾,那裡聽得進這話去,乃復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強制,乃嘆道:"此亦靜極慫級?無中生有之數也。既如此,我們便攜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時,切莫後悔。 "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說你性靈,卻又如此質蠢,並更無奇貴之處。如此也只好踮腳而已。也罷,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終之日,復還本質,以了此案。 你道好否?"石頭聽了,感謝不盡。那僧便念咒書符,大展幻術,將一塊大石登時變成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 且又縮成扇墜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於掌上,笑道:"形體倒也是個寶物了!還只沒有,實在的好處,須得再鐫上數字,使人一見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後攜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去安身樂業。"石頭聽了,喜不能禁,乃問:"不知賜了弟子那幾件奇處,又不知攜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問,日後自然明白的。"說著,便袖了這石,同那道人飄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後來, 又不知過了幾世幾劫,因有個空空道人訪道求仙,忽從這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經過,忽見一大塊石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空空道人乃從頭一看,原來就是無材補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後面又有一首偈雲:
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系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詩後便是此石墜落之鄉,投胎之處,親自經歷的一段陳跡故事。其中家庭閨閣瑣事,以及閑情詩詞倒還全備,或可適趣解悶,然朝代年紀,地輿邦國,卻反失落無考。
空空道人遂向石頭說道: "石兄,你這一段故事,據你自己說有些趣味,故編寫在此,意欲問世傳奇。據我看來,第一件,無朝代年紀可考,第二件,並無大賢大忠理朝廷治風俗的善政, 其中只不過幾個異樣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無班姑,蔡女之德能。我縱抄去,恐世人不愛看呢。"石頭笑答道:"我師何太痴耶!若雲無朝代可考,今我師竟假借漢唐等年紀添綴, 又有何難?但我想,歷來野史,皆蹈一轍,莫如我這不藉此套者, 反倒新奇別致,不過只取其事體情理罷了,又何必拘拘於朝代年紀哉!再者,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書者甚少,愛適趣閑文者特多。歷來野史,或訕謗君相,或貶人妻女, 姦淫凶惡,不可勝數。更有一種風月筆墨,其淫穢污臭,屠毒筆墨,壞人子弟,又不可勝數。至若佳人才子等書,則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終不能不涉於淫濫,以致滿紙潘安, 子建,西子,文君,不過作者要寫出自己的那兩首情詩艷賦來,故假擬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間撥亂,亦如劇中之小丑然。且鬟婢開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話,竟不如我半世親睹親聞的這幾個女子,雖不敢說強似前代書中所有之人,但事跡原委,亦可以消愁破悶,也有幾首歪詩熟話,可以噴飯供酒。至若離合悲歡,興衰際遇,則又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傳者。今之人,貧者日為衣食所累,富者又懷不足之心,縱然一時稍閑, 又有貪淫戀色,好貨尋愁之事,那裡去有工夫看那理治之書?所以我這一段故事,也不願世人稱奇道妙, 也不定要世人喜悅檢讀,只願他們當那醉淫飽卧之時,或避世去愁之際,把此一玩,豈不省了些壽命筋力?就比那謀虛逐妄,卻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腳奔忙之苦。再者,亦令世人換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牽亂扯,忽離忽遇,滿紙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紅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舊稿。我師意為何如?"
空空道人聽如此說, 思忖半晌,將<<石頭記>>再檢閱一遍,因見上面雖有些指奸責佞貶惡誅邪之語,亦非傷時罵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倫常所關之處,皆是稱功頌德, 眷眷無窮,實非別書之可比。雖其中大旨談情,亦不過實錄其事,又非假擬妄稱, 一味淫邀艷約,私訂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幹涉時世,方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鑒>>。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並題一絕雲: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出則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書雲:
當日地陷東南, 這東南一隅有處曰姑蘇,有城曰閶門者,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 這閶門外有個十里街,街內有個仁清巷,巷內有個古廟,因地方窄狹,人皆呼作葫蘆廟。廟旁住著一家鄉宦,姓甄,名費,字士隱。嫡妻封氏,情性賢淑,深明禮義。家中雖不甚富貴,然本地便也推他為望族了。因這甄士隱稟性恬淡,不以功名為念,每日只以觀花修竹, 酌酒吟詩為樂,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無兒,只有一女,乳名喚作英蓮,年方三歲。
一日,炎夏永晝,士隱於書房閑坐,至手倦拋書,伏幾少憩,不覺朦朧睡去。夢至一處,不辨是何地方。忽見那廂來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談。只聽道人問道:"你攜了這蠢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現有一段風流公案正該了結,這一干風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 趁此機會,就將此蠢物夾帶於中,使他去經歷經歷。"那道人道:"原來近日風流冤孽又將造劫歷世去不成? 但不知落於何方何處?"那僧笑道:"此事說來好笑,竟是千古未聞的罕事。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 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始得久延歲月。後來既受天地精華,復得雨露滋養,遂得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僅修成個女體,終日游於離恨天外,飢則食蜜青果為膳, 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五內便郁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恰近日這神瑛侍者凡心偶熾,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歷幻緣,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掛了號。警幻亦曾問及,灌溉之情未償,趁此倒可了結的。那絳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 也償還得過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風流冤家來,陪他們去了結此案。"那道人道: "果是罕聞。實未聞有還淚之說。想來這一段故事,比歷來風月事故更加瑣碎細膩了。"那僧道:"歷來幾個風流人物,不過傳其大概以及詩詞篇章而已,至家庭閨閣中一飲一食,總未述記。再者,大半風月故事,不過偷香竊玉,暗約私奔而已,並不曾將兒女之真情發泄一二。想這一幹人入世,其情痴色鬼,賢愚不肖者,悉與前人傳述不同矣。 "那道人道:"趁此何不你我也去下世度脫幾個,豈不是一場功德?"那僧道:"正合吾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宮中,將蠢物交割清楚,待這一干風流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如今雖已有一半落塵,然猶未全集。"道人道:"既如此,便隨你去來。"
卻說甄士隱俱聽得明白,但不知所雲"蠢物"系何東西。遂不禁上前施禮,笑問道:" 二仙師請了。"那僧道也忙答禮相問。士隱因說道:"適聞仙師所談因果,實人世罕聞者。但弟子愚濁,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開痴頑,備細一聞,弟子則洗耳諦聽,稍能警省, 亦可免沉倫之苦。"二仙笑道:"此乃玄機不可預泄者。到那時不要忘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 "士隱聽了,不便再問。因笑道:"玄機不可預泄,但適雲`蠢物',不知為何,或可一見否? "那僧道:"若問此物,倒有一面之緣。"說著,取出遞與士隱。士隱接了看時, 原來是塊鮮明美玉,上面字跡分明,鐫著"通靈寶玉"四字,後面還有幾行小字。正欲細看時,那僧便說已到幻境,便強從手中奪了去,與道人竟過一大石牌坊,上書四個大字,乃是"太虛幻境"。兩邊又有一幅對聯,道是: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士隱意欲也跟了過去,方舉步時,忽聽一聲霹靂,有若山崩地陷。士隱大叫一聲,定睛一看,只見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所夢之事便忘了大半。又見奶母正抱了英蓮走來。士隱見女兒越發生得粉妝玉琢,乖覺可喜,便伸手接來,抱在懷內,斗他頑耍一回,又帶至街前,看那過會的熱鬧。方欲進來時,只見從那邊來了一僧一道: 那僧則癩頭跣腳,那道則跛足蓬頭,瘋瘋癲癲,揮霍談笑而至。及至到了他門前,看見士隱抱著英蓮,那僧便大哭起來,又向士隱道:"施主,你把這有命無運, 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懷內作甚?"士隱聽了,知是瘋話,也不去睬他。那僧還說:"舍我罷,舍我罷!"士隱不耐煩,便抱女兒撤身要進去,那僧乃指著他大笑,口內念了四句言詞道:
慣養嬌生笑你痴,菱花空對雪澌澌。
好防佳節元宵後, 便是煙消火滅時。士隱聽得明白,心下猶豫,意欲問他們來歷。只聽道人說道: "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營生去罷。三劫後,我在北邙山等你,會齊了同往太虛幻境銷號。"那僧道:"最妙,最妙!"說畢,二人一去,再不見個蹤影了。士隱心中此時自忖:這兩個人必有來歷,該試一問,如今悔卻晚也。
這士隱正痴想, 忽見隔壁葫蘆廟內寄居的一個窮儒----姓賈名化,表字時飛,別號雨村者走了出來。這賈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詩書仕宦之族,因他生於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盡, 人口衰喪,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鄉無益,因進京求取功名,再整基業。自前歲來此,又淹蹇住了,暫寄廟中安身,每日賣字作文為生,故士隱常與他交接。當下雨村見了士隱,忙施禮陪笑道:"老先生倚門佇望,敢是街市上有甚新聞否?"士隱笑道: "非也。適因小女啼哭,引他出來作耍,正是無聊之甚,兄來得正妙,請入小齋一談,彼此皆可消此永晝。"說著,便令人送女兒進去,自與雨村攜手來至書房中。小童獻茶。方談得三五句話,忽家人飛報:"嚴老爺來拜。"士隱慌的忙起身謝罪道:"恕誑駕之罪,略坐,弟即來陪。"雨村忙起身亦讓道:"老先生請便。晚生乃常造之客,稍候何妨。"說著,士隱已出前廳去了。
這里雨村且翻弄書籍解悶。 忽聽得窗外有女子嗽聲,雨村遂起身往窗外一看,原來是一個丫鬟, 在那裡擷花,生得儀容不俗,眉目清明,雖無十分姿色,卻亦有動人之處。雨村不覺看的呆了。那甄家丫鬟擷了花,方欲走時,猛抬頭見窗內有人,敝巾舊服,雖是貧窘,然生得腰圓背厚,面闊口方,更兼劍眉星眼,直鼻權腮。這丫鬟忙轉身迴避,心下乃想:"這人生的這樣雄壯,卻又這樣襤褸,想他定是我家主人常說的什麼賈雨村了, 每有意幫助周濟,只是沒甚機會。我家並無這樣貧窘親友,想定是此人無疑了。怪道又說他必非久困之人。 "如此想來,不免又回頭兩次。雨村見他回了頭,便自為這女子心中有意於他,便狂喜不盡,自為此女子必是個巨眼英雄,風塵中之知己也。一時小童進來, 雨村打聽得前面留飯,不可久待,遂從夾道中自便出門去了。士隱待客既散,知雨村自便,也不去再邀。
一日,早又中秋佳節。士隱家宴已畢,乃又另具一席於書房,卻自己步月至廟中來邀雨村。 原來雨村自那日見了甄家之婢曾回顧他兩次,自為是個知己,便時刻放在心上。今又正值中秋,不免對月有懷,因而口佔五言一律雲:
未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
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
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
蟾光如有意, 先上玉人樓。
雨村吟罷,因又思及平生抱負,苦未逢時,乃又搔首對天長嘆,復高吟一聯曰:
玉在 中求善價, 釵於奩內待時飛。恰值士隱走來聽見,笑道:"雨村兄真抱負不淺也! "雨村忙笑道:"不過偶吟前人之句,何敢狂誕至此。"因問:"老先生何興至此?"士隱笑道:"今夜中秋,俗謂`團圓之節',想尊兄旅寄僧房,不無寂寥之感,故特具小酌, 邀兄到敝齋一飲,不知可納芹意否?"雨村聽了,並不推辭,便笑道:"既蒙厚愛,何敢拂此盛情。"說著,便同士隱復過這邊書院中來。須臾茶畢,早已設下杯盤,那美酒佳餚自不必說。 二人歸坐,先是款斟漫飲,次漸談至興濃,不覺飛觥限 起來。當時街坊上家家簫管,戶戶弦歌,當頭一輪明月,飛彩凝輝,二人愈添豪興,酒到杯乾。雨村此時已有七八分酒意,狂興不禁,乃對月寓懷,口號一絕雲:
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士隱聽了,大叫:"妙哉!吾每謂兄必非久居人下者, 今所吟之句,飛騰之兆已見,不日可接履於雲霓之上矣。可賀,可賀!"乃親斟一斗為賀。雨村因干過,嘆道:"非晚生酒後狂言,若論時尚之學,晚生也或可去充數沽名,只是目今行囊路費一概無措,神京路遠,非賴賣字撰文即能到者。"士隱不待說完,便道:"兄何不早言。愚每有此心,但每遇兄時,兄並未談及,愚故未敢唐突。今既及此,愚雖不才, `義利'二字卻還識得。且喜明歲正當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闈一戰,方不負兄之所學也。其盤費餘事,弟自代為處置,亦不枉兄之謬識矣!"當下即命小童進去,速封五十兩白銀,並兩套冬衣。又雲:"十九日乃黃道之期,兄可即買舟西上,待雄飛高舉, 明冬再晤,豈非大快之事耶!"雨村收了銀衣,不過略謝一語,並不介意,仍是吃酒談笑。那天已交了三更,二人方散。士隱送雨村去後,回房一覺,直至紅日三竿方醒。因思昨夜之事, 意欲再寫兩封薦書與雨村帶至神都,使雨村投謁個仕宦之家為寄足之地。因使人過去請時, 那家人去了回來說:"和尚說,賈爺今日五鼓已進京去了,也曾留下話與和尚轉達老爺, 說`讀書人不在黃道黑道,總以事理為要,不及面辭了。'"士隱聽了,也只得罷了。真是閑處光陰易過,倏忽又是元霄佳節矣。士隱命家人霍啟抱了英蓮去看社火花燈,半夜中,霍啟因要小解,便將英蓮放在一家門檻上坐著。待他小解完了來抱時,那有英蓮的蹤影?急得霍啟直尋了半夜,至天明不見,那霍啟也就不敢回來見主人, 便逃往他鄉去了。那士隱夫婦,見女兒一夜不歸,便知有些不妥,再使幾人去尋找,回來皆雲連音響皆無。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豈不思想,因此晝夜啼哭, 幾乎不曾尋死。看看的一月,士隱先就得了一病,當時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構疾,日日請醫療治。
不想這日三月十五,葫蘆廟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鍋火逸,便燒著窗紙。 此方人家多用竹籬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數,於是接二連三,牽五掛四,將一條街燒得如火焰山一般。 彼時雖有軍民來救,那火已成了勢,如何救得下?直燒了一夜,方漸漸的熄去,也不知燒了幾家。只可憐甄家在隔壁,早已燒成一片瓦礫場了。只有他夫婦並幾個家人的性命不曾傷了。 急得士隱惟跌足長嘆而已。只得與妻子商議,且到田莊上去安身。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盜蜂起,無非搶田奪地,鼠竊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難以安身。士隱只得將田莊都折變了,便攜了妻子與兩個丫鬟投他岳丈家去。
他岳丈名喚封肅,本貫大如州人氏,雖是務農,家中都還殷實。今見女婿這等狼狽而來, 心中便有些不樂。幸而士隱還有折變田地的銀子未曾用完,拿出來托他隨分就價薄置些須房地,為後日衣食之計。那封肅便半哄半賺,些須與他些薄田朽屋。士隱乃讀書之人, 不慣生理稼穡等事,勉強支持了一二年,越覺窮了下去。封肅每見面時,便說些現成話,且人前人後又怨他們不善過活,只一味好吃懶作等語。士隱知投人不著,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驚唬,急忿怨痛,已有積傷,暮年之人,貧病交攻,竟漸漸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來。
可巧這日拄了拐杖掙挫到街前散散心時,忽見那邊來了一個跛足道人,瘋癲落脫,麻屣鶉衣,口內念著幾句言詞,道是: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士隱聽了,便迎上來道:"你滿口說些什麼?只聽見些` 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聽見`好'`了'二字,還算你明白。可知世上萬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我這歌兒,便名<<好了歌>>"士隱本是有宿慧的,一聞此言,心中早已徹悟。因笑道:"且住!待我將你這<<好了歌>>解注出來何如?"道人笑道:"你解,你解。"士隱乃說道: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卧鴛鴦。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杠,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那瘋跛道人聽了,拍掌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隱便說一聲"走罷!"將道人肩上褡褳搶了過來背著,竟不回家,同了瘋道人飄飄而去。當下烘動街坊,眾人當作一件新聞傳說。封氏聞得此信,哭個死去活來,只得與父親商議,遣人各處訪尋,那討音信?無奈何,少不得依靠著他父母度日。幸而身邊還有兩個舊日的丫鬟伏侍,主僕三人,日夜作些針線發賣,幫著父親用度。那封肅雖然日日抱怨,也無可奈何了。
這日,那甄家大丫鬟在門前買線,忽聽街上喝道之聲,眾人都說新太爺到任。丫鬟於是隱在門內看時, 只見軍牢快手,一對一對的過去,俄而大轎抬著一個烏帽猩袍的官府過去。 丫鬟倒發了個怔,自思這官好面善,倒象在那裡見過的。於是進入房中,也就丟過不在心上。 至晚間,正待歇息之時,忽聽一片聲打的門響,許多人亂嚷,說:"本府太爺差人來傳人問話。"封肅聽了,唬得目瞪口呆,不知有何禍事
『叄』 白居易《琵琶行》優秀教案
《琵琶行》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之一,《琵琶行》也是一篇優秀的古詩文,深受學生的喜歡。?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琵琶行》的優秀教案設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琵琶行》優秀教案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琵琶女的的涼身世和詩人貶職失意的苦悶心情,琵琶女的飄零身世和詩人宦途潦倒,溝通了彼此的感情 渠道 ,控訴了封建社會摧殘人才的黑暗現實。
2、賞析這首詩的音樂美、意境美。領會運用多種手法描繪音樂形象,運用環境描寫渲染氣氛、烘託人物思想感情的寫作特點。
3、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和朗讀背誦能力。
教學重點: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2、引導學生從對物身世命運的分析中解讀作品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3、背誦全詩。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寫作背景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轉衰的中唐時期。當時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很尖銳,外族不斷入侵,自安史之亂後,國內連年戰亂,民不聊生。朝廷宦官專權跋扈,藩鎮割據作亂,統治階級內部朋黨之爭日益加劇,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日漸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亂江南,接近人民,對政治的混亂,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他為官有“兼濟天下”之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白居易擔任左拾遺(諫官),多次向唐憲宗上書,提出一系列改革時弊的 措施 ,同時他又寫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樂府》、《秦中吟》等諷喻詩,結果觸犯了掌握軍政大權的豪門貴族,引起唐憲宗和一些權臣的惱恨。元和九年被改任太子左贊善大夫這一閑職。
元和十年,平盧節度使李師道派人殺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權示威,白居易認為這是重大“國恥”。激於義憤,他率先上疏“急請捕賊,以雪國恥”。但都被權貴們加上“越職奏事”的罪名,又造謠誣蔑說,白居易的母親因看花墜井而死,而白居易卻作賞花詩,新井詩,“有傷明教”,於是貶為江州刺史,繼而又貶為江州司馬(九品小官)。白居易獲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寫的針砭時弊的諷諭詩,正如他自己所說,“始得名於 文章 ,終得罪於文章”。
對於這次遭貶,詩人既感傷又憤慨。到江州後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會世態炎涼,他有滿腔的怨憤無處傾訴。這首詩是詩人貶職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寫的,當時詩人45歲。
《琵琶行》的“行”是古詩的一種體裁,統稱“歌行體”。它的特點是“篇無定句,句無定字”,音節、格律比較自由,句法長短不一,富於變化。唐以後,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詩體裁。
二、整體感知
1、 聽朗讀錄音,注意下列字的讀音。
賈(gǔ) 恬(tián) 謫(zhé) 思(sì) 霓裳(cháng) 六幺(yāo) 嘈嘈(cáo) 間(jiān)關 蝦(há)蟆(má) 名屬(zhǔ)教坊(fāng) 綃(xiāo) 鈿(diàn) 篦(bì) 嘔(ōu)啞(yā)嘲(zhāo)哳(zhā)
2、學生默讀全詩,然後用一句話概括名段內容。
第一段寫潯陽江頭夜送客;第二段寫江心聆聽琵琶曲;第三段寫江心自訴身世苦;第四段寫同病相憐感慨多;第五段寫重聞琵琶青衫濕。
三、講析小序
1、請學生朗讀小序。
2、請學生口譯小序,教師提示注意以下詞句。
左遷:貶官降職。古代以右為尊,以左為卑,所以把貶官降職叫“左遷”。
明年:第二年。
錚錚然有京都聲:音調清脆動聽,有京都流行樂曲的聲調。錚錚,金屬相擊聲,這里形容弦聲清脆。
倡女:“倡”通“娼”。這里指歌妓。
命酒:吩咐擺酒席。命,動詞,叫,吩咐,命令。酒,名詞用作動詞,擺酒席。
憔悴:臉色黃瘦。
轉徙:不斷轉換地方,遷移居處。
恬然自安:心境平靜,自覺安適。恬然,平靜坦盪地。
斯人:這個人,指琵琶女。
是夕始覺有遷謫意:這天晚上才感覺到有被貶的不愉快的意味。謫,降職外調。
因為長句:就寫了一首長詩。因,連詞,於是,就。為,動詞,寫,作。長句,指七言詩。
凡六百一十六言:共計六百一十六個字。凡,共計。言,字。
命曰:命,動詞,取名,叫它。
3、請學生概述小序的內容及作用。
明確:詩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 故事 的主要經過,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
小序的作用:說明了寫這首長詩的原因和命名,定下了全詩凄切傷懷的感情基調。本詩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濃的長篇敘事詩。
4、小序和詩歌哪些段落分別照應?
明確:“明年秋,……錚錚然有京都聲”和第1自然段照應。“問其人,……轉徙於江湖間”和第2、3自然段照應。“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和第4自然段照應。
5、小序中說“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對此,你有何看法?
明確:“恬然自安”者,是話中有話,實際是說遭受貶謫的苦悶始終縈繞心頭,一直無法自安,而“遷謫意”當然也不是“是夕”才感受到的。這兩句反話,既是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抑鬱憤慨之情,也是強調這次與琵琶女偶然相遇的事件給他的感受之深,是扣住“同是天涯淪落人”來說的。
四、賞析詩歌第1段。
1、學生朗讀第1段,教師提示下面詞句。
潯陽江: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面的一段長江,因臨近潯陽,故古稱潯陽江。
主人下馬客在船:這一句是互文,意思是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馬,登上船。
2、作為敘事詩的開頭,這一段都寫了什麼內容?這段中景物描寫的作用是什麼?請用詩句中的一個字概括這一段所渲染的氣氛特點。
明確:這一段是全詩的引子,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引了了琵琶聲。
頭兩句寫江頭送客,正當秋夜,楓葉如丹,荻花飄白,風聲瑟瑟,這就烘託了一種惆悵惜別的悲涼氣氛。
中間四句寫船中餞別,“舉酒欲飲無管弦”為琵琶女的出場埋下伏筆,並和後文“潯陽地僻無音樂”照應。在無管弦的寂寞中飲酒,自然“醉不成歡”酒喝得雖多,卻不成歡,言外之意是心情郁悶,一個“慘”字不但渲染出氣氛的特點,而且含蓄地吐露了詩人的悲抑心情。而船外則是江面茫茫,月影沉壁。詩人的離情別緒,有如荒江冷月。這些景物描寫不僅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而且也為琵琶女的出場創造了環境氣氛。
最後兩句用“忽聞”造 成語 氣的強烈轉折,未見其人先聞其琵琶聲,用水上傳來的琵琶聲打破了寂寞、郁悶和凄清。用“主人忘歸客不發”突出琵琶聲的藝術魅力,感情由悲抑轉為驚喜。
這種氣氛可用詩中的一個“慘”字加以概括。
五、作業
背誦第1自然段。
《琵琶行》優秀教案第二課時一、賞析詩歌第2段。
1、“尋聲暗問彈者誰”一句中的“暗”字,有人把這個字解釋為“偷偷地”、“私下裡”,表明詩人因自己的身份不便公開、直接問。把這種解釋與課本中的解釋比較一下,哪個更准確生動?
明確:前者的解釋與語境不合。詩人“暗問彈者誰”說明他並不知道彈琵琶的是歌妓,所以不存在顧慮自己為官的身份問題,後來知道是歌妓,詩人也沒有因自己的身份顧慮什麼,相反,對歌妓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尊重。把“暗”解釋為“輕聲”准確生動,因為琵琶聲太動人了,致使“主人忘歸客不發”,在冷寂凄清的氛圍中,琵琶聲越發顯得凄楚動人。“輕聲”問才能表現出詩人被樂聲所吸引而不忍去打斷琵琶的彈奏這樣一種心理狀態,同時也從一個側面顯示出琵琶女彈奏的高超技藝。
2、“琵琶聲停欲語遲”和“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這幾句反映了琵琶女怎樣的心理情態?一般的都認為是表現了她的“羞澀”,你以為如何?
明確:一個紅極一時的歌女年長色衰之後,嫁作商人婦,又遭到重利薄情商人的拋棄,面對這世態的炎涼,她有滿腹的哀怨和苦衷。她彈奏琵琶不是招徠顧客,而是借琵琶抒發自己哀怨的心曲。這一系列不同尋常的舉止情狀,表現了她不願隨便重新拋頭露面的心理,暗示出她有著不同尋常的生活經歷和藝術才能。
3、琵琶女本不願拋頭露面,可為什麼最後還是出來了?請從詩句中找出答案。
明確:由於詩人“尋聲暗問彈者誰”,又“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又“千呼萬喚”,琵琶女深感盛情難卻,卻之不恭。詩中用了“尋”“問”“移”“邀”“添”“回”“開宴”這一連串的動詞,生動地表達了詩人聽到琵琶聲後所激起的驚喜心情和邀見琵琶女的急切心情。在淪落天涯的不幸際遇中,覓得知音,這對於琵琶女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慰藉和鼓舞。詩人的舉動表示了他對琵琶女應有的尊重和禮貌,這是以藝會友,決不同於一般文人墨客狎妓,征歌點曲。所以琵琶女終於擺脫了重重顧慮,登上了詩人所在的船頭。然而畢竟是陌生人,不免有些拘謹,也許還夾雜著一點兒羞澀,故而“猶抱琵琶半遮面”。
4、從“轉軸撥弦三兩聲”起以下24句是寫彈奏琵琶的全過程,這是全詩描寫的重點,也是全詩寫得最精彩的地方。這部分都寫了些什麼內容?請歸納概括一下。
明確:前8句中主要寫了彈奏者的動作和彈奏者(也包括詩人)的心理,中間14句集中描繪琵琶樂聲,其中也融進了詩人的感受。最後兩句寫周圍的環境,烘托彈奏的效果。
5、反復誦讀這24句,你能否感受到詩人在描繪琵琶聲樂時是圍繞一個什麼字來寫的嗎?
明確:注意詩人表達感受的語句,可知是緊緊圍繞一個“情”字來描繪的。“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這是演奏前的調弦試音,卻已使聽者感到了一種動人的情韻,可見琵琶女身手不凡,造詣頗深。“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這是概括地總寫一筆,依然扣住“情”字,“弦弦”“聲聲”“似訴”“說盡”,充分顯示出樂曲的表現力,樂聲是如此哀怨低沉。一開始就把琵琶聲音與人物的感情交融在一起了。
6、“低眉信手續續彈”,“輕攏慢捻抹復挑”兩句表現了琵琶女怎樣的神態?
明確:這兩句既傳神地寫出了琵琶女從容自若的神態,揮灑自如的風度,又表現了她沉穩端莊的性情,還寫出了她精湛嫻熟的技巧,詩句凝煉而含義廣博。高超的演奏是琵琶女感情、心靈、性情的表現,而知音者的聆聽嘆賞表現他對樂聲的深刻感知和透徹理解,也反映了聆聽者的感情、心靈、性格和藝術修養。
7、詩人用了哪些比喻描寫琵琶的聲音?
8、請學生歸納樂聲旋律的變化情況。
明確:樂聲由舒緩流暢——逐漸沉咽——間歇停頓——雄壯激越——強音收束。從這個變化中,我們再結合琵琶女的不幸身世,似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思緒的起伏變化,似乎聽到了她在訴說不幸的平生和心中無限的幽愁暗恨。
9、在樂曲終了之後,詩人以“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兩句結尾,這兩句作用如何?
明確:詩人沒有直接寫聽者的熱烈反響以說明琵琶女技藝非凡和樂聲的感人至深,否則過於直白就不含蓄,不含蓄也就顯不出深沉了。用“東船西舫悄無言”的寂靜無聲,反襯“有聲”的音樂效果,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了。人們無聲地沉浸、陶醉在藝術的享受之中,那深深打動人的樂聲彷彿繚繞迂迴耳際,不由得使詩人想到了自己浩茫的心事,引起情緒上的波瀾。在這片刻的沉寂中,只見一輪迷濛的冷月盪漾在江心的微波之中,它提醒詩人從樂聲中回到現實中來。這句景物描寫點染烘託了濃重的氛圍,與復雜的樂聲融為一體,共同表現了琵琶女與詩人息息相通的復雜情感,是那麼的憂憤、哀怨凄楚、蒼涼,給整個音樂形象補足了畫龍點睛之筆。
10、試比較《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與《明湖居聽書》對王小玉歌聲的描寫。
明確:①二者都用比喻手法來描繪音樂,各有特色:《琵琶行》主要是以聲喻聲,用人們熟悉的聲音作比,把琵琶的樂聲旋律描繪得變化多彩多姿,淋漓盡致,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像。《明湖居聽書》主要是以形喻聲,把登泰山的體驗移到對高亢唱腔的欣賞上,使人領略唱腔一疊高似一疊,每疊唱腔都有與眾不同的新奇境界。寫唱腔的陡然低落,用一條飛蛇遊走於崇山峻嶺之間來作比,給人印象深刻。
②二者都寫了聽後的感觸。不過《琵琶行》寫得凝煉、含蓄、更耐人回味;而《明湖居聽書》則把自己的感受全盤托出,缺少《琵琶行》那動人的神韻。
③二者在描寫音樂時都用了烘托手法。《琵琶行》的高明這處是融情於景,景中生情,創造了深邃的詩的意境。例如“惟見江心秋月白”,烘託了蒼涼幽寂的氛圍,一掃琵琶的急響繁音,令人轉眼之間回到了現實世界:還是那“楓葉荻花秋瑟瑟”的秋夜,還是那“別時茫茫江浸月”的秋江,只是浸在江心的秋月已升到中天,把月的清輝灑向人間,令人有所思,有所待。此刻,詩人也許在痛惜自己在孤獨中度過良辰美景,思念著親人,慨嘆自己不幸的遭遇……而琵琶女也許會想到“秋月春風等閑度”的過去,想到“繞船月明江水寒”的今宵,正為自己的淪落天涯悲傷不已……《明湖居聽書》側面烘托較為直白、缺乏那種詩的意蘊和情味。
《高中新教材優秀教案》中和答案:相同點:①描寫的過程基本相同(起始——舒徐流暢;發展——起伏跌宕;間歇——悄無聲息;高潮——激烈高亢;結束——戛然而止)。②寫聲時都採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 方法 。③都運用了比喻、摹聲等修辭手法。兩者的不同點:《琵琶行》寫音樂,意不在寫音樂而在寫人,在慨嘆琵琶女身世的凄涼和抒發自己的不滿。《明湖居聽書》只為極力形容唱腔的美妙而無弦之音。
二、賞析詩歌第3段。
1、學生朗讀第3段,教師提示下面的詞句。
第一部:第一班。
秋月春風:比喻寶貴的青春。
弟走從軍阿姨死:弟,指琵琶女在教坊中的氣類相似的諸姊妹。所謂“從軍”就是指這些歌妓們都被徵到軍隊中服勞役。阿姨,指琵琶女的養母。
鞍馬稀:借代,指客人少了。
2、從琵琶女自敘身世來看,她前後的生活有什麼變化?
明確:這一段寫琵琶女傾訴悲苦凄涼的身世,可以分為兩層意思,第一層到“秋月春風等閑度”,寫她自述青春年少時色藝超辟,紅極一時的歌女生涯。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是寫琵琶女彈完一曲後的神態和動作。這兩句在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介紹自己的籍貫、住處。接下去四句說自己才貌雙全,色藝出眾。一個“善才服”,一個“秋娘妒”就從別人的眼中側面寫出了她的色藝出眾,用筆精煉。“五陵”兩句也是側面描寫她當時紅極一時的盛況。而“鈿頭”兩句則是正面描寫她歡樂豪華的歌妓生涯。正面描寫抓住了細節,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一個紅歌女,在五陵年少這些紈袴子弟的簇圍下,那種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奢華生活。“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概括敘述了追歡逐樂的逝水流年,也是一個過渡,過渡到第二層敘述自己悲慘凄涼的遭遇和處境。“秋月春風”在這里借指寶貴的青春年華,最美好的時刻。
第二層七句,主要寫琵琶女年長色衰後的寂寞凄涼的處境。導致“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的原因除了“暮去朝來顏色故”之外,還有一層就是“弟走從軍阿姨死”,其中“顏色故”是主要原因。從前面描述琵琶女彈奏的技藝來看,並沒有因年長而衰敗,而是依然精妙絕倫。然而那些豪門子弟都不來光顧了,這說明什麼?它從一個側面告訴人們:原來“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並不是真的欣賞她彈奏琵琶的高超技藝,而是被她的容貌所吸引,一旦年長色衰,門前必然是“冷落鞍馬稀”了。
3、“繞船月明江水寒”一句是描寫景物的,這一句蘊含了什麼情?
明確:這一句是前面通過對比敘述身世遭遇之後的抒情。過去是那麼的歡樂奢華,名噪京師,而今圍繞著自己這一葉孤舟的卻是清冷的月光,帶著寒意的江水。詩人把秋江月夜的寒冷同琵琶女內心感受的寒冷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烘托出琵琶女無限凄涼悲苦的心境,催人淚下。這種渲染烘托意境的手法十分高明。它通過對比、反襯,有力地表現了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用琵琶女的年輕貌美反襯她的年長色衰;用門庭冷落反襯獨守空船;用昔日的歡笑反襯今日的辛酸;用夜夢往事反襯醒後孤寂感傷的情懷,從而鮮明地塑造了一個封建社會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婦女典型形象,對世人的重色輕才和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訴。
4、有人指責說琵琶女是個留戀燈紅酒綠、奢靡生活的風塵女子,不值得同情;還有人認為她寧願為娼而不願為人妻,和丈夫離別一個月就耐不住寂寞,沒有什麼值得憐憫的,對此,你有何看法?
明確:琵琶女的追述歡樂、奢華的歌妓生涯,不是留戀已逝去的歲月。從今與昔的強烈對比中,從切身的體驗中,她認識到,當年那些慷慨拋擲纏頭的紈袴闊少們,全是一些不懂音樂,不懂藝術,更不懂感情的花花公子。他們只不過是欣賞她的色相,當成玩物,致使她落到今天這樣的地步。琵琶女的回憶充滿著苦澀。琵琶女嫁作商人婦沒有擺脫被當作玩物的命運,況且商人重利輕別,在這荒江月夜之下,琵琶女孤苦無依,獨守空船,回首往事,不勝悲哀。
三、作業
背誦第二段。
《琵琶行》優秀教案第三課時一、賞析詩歌第4、5兩段。
1、請學生朗讀第4、5兩段。
2、第4段可分為幾層?歸納層意。
明確:可分三層意思。前四句為第一層,寫詩人感慨。第二層中間十二句,寫詩人自述謫居的郁悶心情。最後四句是第三層,寫詩人聽後的感受,願為她的再次演奏寫《琵琶行》一詩。
3、“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情感?
明確;聽琵琶聲嘆息是因為琵琶女聲情並茂的彈奏技藝打動了詩人。“又聞此語重唧唧”是詩人聽了琵琶女的悲涼身世以後更加同情琵琶女的遭遇。琵琶女的遭遇又使詩人想到了自己,從而很自然地揭示了彼此產生感情共鳴的思想基礎,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進而自敘了貶居江州的凄苦生活和郁悶心情,交代了產生感慨的原因是由於彼此有著共同的遭遇。
4、怎樣理解“同是天涯淪落人”?
明確:盡管詩人與琵琶女的社會地位、生活道路和生活態度不同,盡管他們素昧平生,但“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失意者的感受卻是相通的。第一,彼此都自京都淪落江州。第二,彼此都懷才不遇。(名藝人—大詩人)第三,彼此都有著不幸的遭遇(年長色衰嫁商人—才華橫溢遭貶謫),過著孤寂的生活(守空船—酒獨傾)。第四,詩人是琵琶女的知音(彈出幽愁暗恨—盡通曲中之情),失意者同病相憐。正因為如此,詩人在最後重聽了琵琶女的再次彈奏之後,灑下了同情之淚。
5、詩人為什麼要為君翻作《琵琶行》呢?
明確:因為詩人通過琵琶的樂聲溝通了與琵琶女的情感,同命相憐,要把“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受寫出來,這既是對琵琶女的同情和尊重,也是自己感情寄託的需要。
6、分析第5段。
明確:“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詩人的一片盛情與悲懷深深打動了琵琶女,她既同情詩人的不幸遭遇,又感激詩人的知遇之恩,這復雜的情感共鳴化作了不似前聲的凄凄之音致使“滿座重聞皆掩泣”。盡管“凄凄不似向前聲”,但詩人並沒有展開筆墨描繪這“凄凄”之聲,而是以一句高度的概括寫出了重彈的特點,語言精煉,筆墨經濟得當。寫重彈的效果,也一改前面借景抒情的筆法,而為直接寫聽者的反響,“滿座重聞皆掩泣”,使悲劇氣氛更為濃烈。簡約含蓄的表達給讀者留下了更廣闊的想像餘地。“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最後兩句以設問收束全詩,從側面表現自己重聞琵琶之後的強烈感受,哀怨之情令人潸然淚下。這兩句緊扣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主題句,使全詩的主題表達,在感情的層次上得到了升華。
二、引導學生分析景物描寫的作用。
明確:全詩共有四處景物描寫:第一處,“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這是烘托秋風瑟瑟的悲涼氣氛,表現詩人惜別的惆悵之情。第二處,“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將浸月。”這是通過江水茫茫,月沉荒江的景物描寫,抒發詩人離別時的悲涼情懷。第三處,“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這是用“悄無言”和江心沉月的景物烘托琵琶聲的藝術魅力,反襯主客都沉浸在音樂的藝術享受之中。第四處,“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這是用秋江寒夜,明月高照表達琵琶女孤獨寂寞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