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小說玉樓春閱讀答案
㈠ 閱讀歐陽修的《玉樓春》,回答下列問題。 玉樓春 (歐陽修) 洛陽正值芳菲節,穠艷清香相間發。游絲有
(1)①花木繁盛,花香陣陣,景色穠麗美好。
②渲染洛陽滿城春色,反襯深沉的離愁別緒。
(2)①擬人;
②表達了抒情主人公依依不捨的惜別之情。
(3)①旅途春光無限,愁思也無邊無際;
②和繁華的洛陽形成鮮明的對照,驛舍偏僻寂靜;
③抒情主人公深夜獨處,望月思人,倍感「寂寥」。
回答不易求採納
㈡ 玉樓春錢惟演閱讀答案"城上風光鶯語亂"一句中哪個字用得好
亂。
玉樓春錢惟演閱讀答案
錢惟演①
城上風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
情懷漸覺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②。昔年多病厭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淺。
【注】①錢惟演,北宋臨安人。一生仕宦顯達,晚年被貶外放,此詞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作。
②鸞鏡:背後飾有鸞鳥的鏡子。
(1)「城上風光鶯語亂」一句中哪個字用得好?請找出,並加以分析。(3分)
(2)簡析上闋寫景、抒情的主要藝術特色。(4分)
(3)說說你對結句「今日芳尊惟恐淺」的理解。(4分)
玉樓春錢惟演閱讀答案
10.(1)(3分)「亂「字(1分)。「亂」字寫出了黃鶯鳥叫聲繁雜的熱鬧春景(1分),暗寓了詞人不寧的心緒(1分)。
(2)(4分)視覺、聽覺相結合,煙波柳岸、綠楊芳草是視覺描寫,黃鶯亂語是聽覺描寫(2分);以樂景襯哀情。作者以明麗的景色反襯自己凄愴的心情(2分)。
(3)(4分)昔日多病厭酒,如今只能借酒澆愁,唯恐美酒不夠(2分);表達了詩人宦海沉浮的惆悵,仕途失意的絕望(2分)。
㈢ 歐陽修的玉樓春的閱讀答案(洛陽正值芳菲節)
歐陽修的這首《玉樓春》是離別詞,寫得既深婉又層深,既含蓄又充滿激情,堪稱言盡而意永的佳作。
用「洛陽正值芳菲節」開頭,一下子就把讀者帶進了離人所在的滿城春色的地方。但作者並不滿足於此,他又用「穠艷清香相間發」來進一步渲染「芳菲節」,使洛陽的春色變得更為具體可感。「穠艷」一句不僅使人想見花木繁盛、奼紫嫣紅的景象,而且還使人彷彿感受到了陣陣春風吹送過來的陣陣花香。接下去兩句「游絲有意苦相縈,垂柳無端爭贈別」既是寫景,又已暗含眷戀送別者的感情。「游絲」是蜘蛛所吐的絲,春天飄盪在空中,隨處可見。庾信的《春賦》就曾用「一叢香草足礙人,數尺游絲即橫路」來點染春景。游絲和垂柳原是無情之物,但在惜別者眼中,它們卻彷彿變得有情了。這里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說游絲苦苦地纏繞著人不讓離去,又埋怨楊柳怎麼沒來由地爭著把人送走,即景抒情,把筆鋒轉入抒寫別離。
下片繼續寫旅途的春光和離愁,使人感到春色無邊無際,愁思也無邊無際,始終苦惱著離人。作者只寫旅途一瞥,用富有特徵的形象描繪產生以少勝多的藝術效果。
「杏花紅處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是全詞傳神之筆。上句描寫旅途中的春山:只見山口處有紅杏傍路而開,而紅艷艷的杏花林遮住了一大片青山。下句寫那位離人的活動:他繞山而行,群山連綿,路途遙遠,他還沒有到達目的地,中途停宿在有杏花開放的驛舍里。這兒人煙稀少,和繁華的洛陽形成鮮明的對照。他感到寂寞,他夜不成眠,望月思人,終於迸發出了 「今宵誰肯遠相隨,惟有寂寥孤館月」的嘆息,使作品所要抒發的感情噴薄而出。詞至此戛然而止。
㈣ <玉樓春 戲賦雲山> 閱讀答案分析
七小題B項中的執著尋覓「常時青山」終有結果的說法是錯誤的,這從詞的上片「走遍溪頭無覓處」就可以看出來,即青山被浮雲所遮蓋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詞的內容理解,只要細心讀全詞即可看出這首詞的上片寫青山被浮雲遮覆的憂慮,下片則寫重睹青山的喜悅
八小題D項中「這首詞格調雄渾粗獷,清新活潑的說法不正確本詞抓住自然界客觀景物的傾刻變化,以輕快明朗的筆調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這首詞的格調明快疏朗,清新活潑,反映了詞人積極樂觀的一面
我當時也不懂,好不容易才找到的,給你了。加油啊親
㈤ 玉樓春無名氏題鉛山驛壁古代詩歌閱讀及答案
【小題1】採用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扣情景關系作答即可)先以園中花繁蝶亂,春意盎然,暗示思婦因懷人而心煩意亂,無意游賞的心情。(2分)再以碧池澄澈,無一物,落花滿徑襯托思婦的內心的空寂、孤獨、失落。(2分)【小題2】共同點:都以衣帶寬緩間接表達因思念而形容消瘦。(2分)不同點:前者還以恨游絲短反襯自己情意之長,表意較後者含蓄委婉(2分),後者直言「終不悔」,表意直接明了。(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小題1】試題分析:解答此題,必須注意到題目中有兩個問題:一是上闋採用的什麼表現手法,一是這種手法抒發了主人公的什麼思想感情。回答前者,可從詩句採用的修辭方法、表達方式及表達技巧(如動靜結合、虛實相生、以鬧襯靜等),其中最主要的注意其情境結合方式(是情景交融還是借景抒情等)。此題中,上闋先借園中花繁蝶亂、春意盎然之景,暗示思婦因懷人而心煩意亂,抒發主人公無意游賞的心情。再借碧池澄澈無一物、落花滿徑之景,襯托思婦的內心的空寂、孤獨、失落。因此這是借景抒情。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小題2】試題分析:回答此題,要注意這兩句詩在內容的共同之處及他們在抒情方面的不同之點。比如,它們的共同點在於:都以衣帶寬緩間接表達因思念而形體消瘦的樣子。而它們不同點則在於:前者還以對游絲短之「恨」來反襯自己情意之長,表意較後者含蓄委婉,後者則直言這種思念的深刻程度——「終不悔」,表意直接明了。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㈥ 卜運算元詠梅玉樓春李清照閱讀答案
卜運算元·詠梅
【作者】陸游 【朝代】宋代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玉樓春·紅酥肯放瓊苞碎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代
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未。不知醞藉幾多香,但見包藏無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悶損闌干愁不倚。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
㈦ 閱讀《玉樓春》《春夜喜雨》
親,可不可以把詩貼上去,這樣才好回答
㈧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下面的問題。●玉樓春·紅梅李清照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未。不知醞藉幾多
(1)傳神之筆有兩處。①上闕首句一個「碎」字寫出靜中之動,使人彷彿看到了梅花破蕾而放的美妙一瞬。②在探梅的舉動中,對花形、花貌採取了虛寫,於虛筆中使人看到一樹芳香四溢、婀娜多姿的奇葩。而對花「香」、花「意」則採取了實寫的手法。這樣,虛實結合,由外及內、從形到神、層層深入地刻畫了梅花的形象。
(2)詞人以精巧之筆寫出由梅而我、由我而梅的感情流動的過程。上闕末尾在贊梅花時就飽含著對美好人生的熱愛和追求,但想到風起傷花的凋零景象,便頓生憂愁哀傷之情,此情此景使詞人聯想到自己的人生。可是窗外梅花正在怒放,趁著花還沒有凋零,應該及時賞梅譴意,於是又轉愁悶為自我寬慰,這就是下闕末兩句表現的情緒。 ㈨ 宋詞《玉樓春》周邦彥閱讀答案
玉樓春·桃溪不作從容住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