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大系小說一集閱讀
⑴ 35年出版的《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一集》值多少錢
市面上有03年的影印本,賣36塊,你這本35年出的,又比較新,應該可以上百(市面上還有,所以,可能不會太高),不如留給你孩子,過幾十年,價錢肯定會上去。
35年1月15日-6月14日正是紅軍長征的轉折階段,這本書在當時如此動盪的局勢下出版,也算是歷史紀念,2035年,恰好100年。
⑵ 新中國60年文學大系:報告文學精選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新中國60年文學大系:報告文學精選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1.誰是最可愛的人
魏巍
在朝鮮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東西感動著;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縱奔流著;它使我想把一切東西,都告訴給我祖國的朋友們。但我最急於告訴你們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經歷,這就是,我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部隊,我們的戰士,我感到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也許還有人心裡隱隱約約地說:你說的就是那些「兵」嗎?他們看來是很平凡、很簡單的哩,既看不出他們有什麼高明的知識,又看不出他們有什麼豐盛細致的感情。可是,我要說,這是由於他跟我們的戰士接觸太少,還沒有了解到我們的戰士: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讓我還是來說一段故事吧。
還是在二次戰役的時候,有一支志願軍的部隊向敵後猛插,去切斷軍隅里敵人的逃路。當他們趕到書堂站時,逃敵也恰恰趕到那裡,眼看就要從汽……
請採納
⑶ 《中國新文學大系》每冊的目錄
目 錄
前 言1
第一編 《中國新文學大系》編纂背景研究
第一章 作為總集的《中國新文學大系》的編纂背景3
第二章 《中國新文學大系》的出版背景10
第三章 趙家璧與《中國新文學大系》20
第二編 《中國新文學大系》編選研究
第一章 《中國新文學大系》的編選研究(上)——理論與創作之部的編選49
第二章 《中國新文學大系》的編選研究(下)——《史料·索引》卷的編選71
第三編 《中國新文學大系》所涉及的文學運動研究
第一章 《中國新文學大系》對現代文學的宏觀描述87
第一節 中國現代文學的性質、內容、分期、斷限89
第二節 中國現代文學的發生背景99
第三節 中國現代文學發生的歷史動因105
第四節 中國現代文學初期的發展過程109
第五節 中國現代文學與古代文學的關系114
第六節 中國現代文學受外國文學的影響117
第二章 《中國新文學大系》所涉及的語言之爭12l
第三章 《中國新文學大系》所涉及的文學論爭147
第四編 《中國新文學大系》所涉及的現代文體理論研究
第一章《中國新文學大系》所涉及的現代小說理論研究177
第一節 《大系》對中國傳統小說觀念和小說創作中不良傾向的批評177
第二節 《大系》關於現代短篇小說的論述197
第三節 《大系》關於歷史小說的論述220
第四節 《大系》小說集導言所論及的有關小說的社團、流派242
第二章 《中國新文學大系》所涉及的新詩理論研究254
第三章 《中國新文學大系》所涉及的戲劇理論研究283
第四章 《中國新文學大系》所涉及的散文理論研究317
第五編 《中國新文學大系》的影響
第一章 《中國新文學大系》對中國現代文學史寫作的影響339
第一節 《大系》所確立的文學史內容的「三大板塊」339
第二節《大系》所確立的四種文體348
第三節《大系》所確立的新文學史分期的「三個十年」354
第四節 《大系》的一些具體觀點對新文學史研究的影響363
第二章 《中國新文學大系》對新文學總集編纂的影響383
後 記391
《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的圖書目錄
導言
魯迅
狂人日記
葯
肥皂
離婚
俞平伯
花匠
羅家倫
是愛情還是苦痛
汪敬熙
一個勤學的學生
瘸子王二的驢
楊振聲
漁家
胡山湖
睡
趙景澐
阿美
林如稷
將過去
顧×
失蹝
馮至
蟬與晚禱
仲尼之將喪
高世華
沈自已的船
莎子
白頭翁的故事
陳翔鶴
See!
西風吹到了枕邊
陳煒謨
馮文炳
沅君
蹇先艾
裴文中
李健吾
許欽文
王魯彥
黎錦明
川島
汪靜之
凌叔華
小酩
……
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目錄 導言 編選凡例 編選用詩集及期刊目錄 選詩維記胡適九首 一念 鷹該 一顆星兒 許怡蓀 一笑 湖上 我們的變生日 四烈士冢上的沒字碑歌 晨星篇劉復八首 落葉 敲冰 三十初度 雨 教如何不想她 俄 一個小長家的暮 尊包共鐸魯迅三首 夢 愛之神 他沈尹默一首 三弦俞平伯十七首 孤山雨 ?⑷? ……周作人九首左舜生一首朱自清十二首康白情十三首劉大白十四首傅斯年一首玄虛二首王志瑞王統照五首郭沫若二十五首陵志韋七首應修人七首周五一首紹鈞二首梁宗岱五首冰心女士十八首成仿吾三首汪靜之十四首潘漠華十一首馮雪峰七首馮至十一首陳南士二首徐玉諾十首陳學乾一首何植三十二首劉延陵二首郭紹虞一首葉善枝一首陳乃棠一首奠振鐸二首趙景深二首李金友十九首戴望舒七首王獨清四首徐雉一首馮文炳一首穆木天六首聞一多二十九首二庚虞五首宗白華六首白采一首朱湘十首徐志摩二十六首朱??大七首楊世恩一首燒孟侃二首劉夢韋三首程侃聲一首王希仁一首賽先艾二首馮乃超九首蓬子十首邵洵美三首
⑷ 求趙家璧主編《中國新文學大系》各集導言的原文,急!
《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
一
凡是關心現代中國文學的人,誰都知道《新青年》〔2〕是提倡「文學改良」,後來更進一步而號召「文學革命」的發難者。但當一九一五年九月中在上海開始出版的時候,卻全部是文言的。蘇曼殊〔3〕的創作小說,陳嘏〔4〕和劉半農〔5〕的翻譯小說,都是文言。到第二年,胡適〔6〕的《文學改良芻議》發表了,作品也只有胡適的詩文和小說是白話。後來白話作者逐漸多了起來,但又因為《新青年》其實是一個論議的刊物,所以創作並不怎樣著重,比較旺盛的只有白話詩;至於戲曲和小說,也依然大抵是翻譯。
在這里發表了創作的短篇小說的,是魯迅。從一九一八年五月起,《狂人日記》,《孔乙己》,《葯》等,陸續的出現了,算是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又因那時的認為「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頗激動了一部分青年讀者的心。然而這激動,卻是向來怠慢了紹介歐洲大陸文學的緣故。一八三四年頃,俄國的果戈理(NGogol)就已經寫了《狂人日記》;〔7〕一八八三年頃,尼采(FrNietzsche)〔8〕也早借了蘇魯支(Zarathus-tra)的嘴,說過「你們已經走了從蟲豸到人的路,在你們裡面還有許多份是蟲豸。你們做過猴子,到了現在,人還尤其猴子,無論比那一個猴子」的。而且《葯》的收束,也分明的留著安特萊夫(LAndreev)〔9〕式的陰冷。但後起的《狂人日記》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卻比果戈理的憂憤深廣,也不如尼採的超人的渺茫。此後雖然脫離了外國作家的影響,技巧稍為圓熟,刻劃也稍加深切,如《肥皂》,《離婚》等,但一面也減少了熱情,不為讀者們所注意了。
從《新青年》上,此外也沒有養成什麼小說的作家。較多的倒是在《新潮》〔10〕上。從一九一九年一月創刊,到次年主幹者們出洋留學而消滅的兩個年中,小說作者就有汪敬熙,羅家倫,楊振聲,俞平伯,歐陽予倩和葉紹鈞。自然,技術是幼稚的,往往留存著舊小說上的寫法和語調;而且平鋪直敘,一瀉無余;或者過於巧合,在一剎時中,在一個人上,會聚集了一切難堪的不幸。然而又有一種共同前進的趨向,是這時的作者們,沒有一個以為小說是脫俗的文學,除了為藝術之外,一無所為的。他們每作一篇,都是「有所為」而發,是在用改革社會的器械,——雖然也沒有設定終極的目標。
俞平伯〔11〕的《花匠》以為人們應該屏絕矯揉造作,任其自然,羅家倫〔12〕之作則在訴說婚姻不自由的苦痛,雖然稍嫌淺露,但正是當時許多智識青年們的公意;輸入易卜生(HIb-sen)〔13〕的《娜拉》和《群鬼》的機運,這時候也恰恰成熟了,不過還沒有想到《人民之敵》和《社會柱石》。楊振聲〔14〕是極要描寫民間疾苦的;泛敬熙〔15〕並且裝著笑容,揭露了好學生的秘密和苦人的災難。但究竟因為是上層的智識者,所以筆墨總不免伸縮於描寫身邊瑣事和小民生活之間。後來,歐陽予倩〔16〕致力於劇本去了;葉紹鈞〔17〕卻有更遠大的發展。汪敬熙又在《現代評論》〔18〕上發表創作,至一九二五年,自選了一本《雪夜》,但他好像終於沒有自覺,或者忘卻了先前的奮斗,以為他自己的作品,是並無「什麼批評人生的意義的」了。序中有雲——
「我寫這些篇小說的時候,是力求著去忠實的描寫我所見的幾種人生經驗。我只求描寫的忠實,不攙入絲毫批評的態度。雖然一個人敘述一件事實之時,他的描寫是免不了受他的人生觀之影響,但我總是在可能的范圍之內,竭力保持一種客觀的態度。
「因為持了這種客觀態度的緣故,我這些短篇小說是不會有什麼批評人生的意義。我只寫出我所見的幾種經驗給讀者看罷了。讀者看了這些小說,心中對於這些種經驗有什麼評論,是我所不問的。」
楊振聲的文筆,卻比《漁家》更加生發起來,但恰與先前的戰友汪敬熙站成對郯:他「要忠實於主觀」,要用人工來製造理想的人物。而且憑自己的理想還怕不夠,又請教過幾個朋友,刪改了幾回,這才完成一本中篇小說《玉君》〔19〕,那自序道——
「若有人問玉君是真的,我的回答是沒有一個小說家說實話的。說實話的是歷史家,說假話的才是小說家。
歷史家用的是記憶力,小說家用的是想像力。歷史家取的是科學態度,要忠實於客觀;小說家取的是藝術態度,要忠實於主觀。一言以蔽之,小說家也如藝術家,想把天然藝術化,就是要以他的理想與意志去補天然之缺陷。」
他先決定了「想把天然藝術化」,唯一的方法是「說假話」,「說假話的才是小說家」。於是依照了這定律,並且博採眾議,將《玉君》創造出來了,然而這是一定的:不過一個傀儡,她的降生也就是死亡。我們此後也不再見這位作家的創作。
二
「五四」事件一起,這運動的大營的北京大學負了盛名,但同時也遭了艱險。終於,《新青年》的編輯中樞不得不復歸上海〔20〕,《新潮》群中的健將,則大抵遠遠的到歐美留學去了,《新潮》這雜志,也以雖有大吹大擂的豫告,卻至今還未出版的「名著紹介」收場〔21〕;留給國內的社員的,是一萬部《孑民先生言行錄》〔22〕和七千部《點滴》〔23〕。創作衰歇了,為人生的文學自然也衰歇了。
但上海卻還有著為人生的文學的一群,不過也崛起了為文學的文學的一群〔24〕。這里應該提起的,是彌灑社〔25〕。它在一九二三年三月出版的《彌灑》(Musai)上,由胡山源〔26〕作的《宣言》(《彌灑臨凡曲》)告訴我們說——「我們乃是藝文之神;我們不知自己何自而生,也不知何為而生:
…………
我們一切作為只知順著我們的Inspiration!」〔27〕到四月出版的第二期,第一頁上便分明的標出了這是「無目的無藝術觀不討論不批評而只發表順靈感所創造的文藝作品的月刊」,即是一個脫俗的文藝團體的刊物。但其實,是無意中有著假想敵的。陳德征〔28〕的《編輯余談》說:「近來文學作品,也有商品化的,所謂文學研究者,所謂文人,都不免帶有幾分販賣者底色彩!這是我們所深惡而且深以為痛心疾首的一件事。……」就正是和討伐「壟斷文壇」〔29〕者的大軍一鼻孔出氣的檄文。這時候,凡是要獨樹一幟的,總打著憎惡「庸俗」的幌子。
一切作品,誠然大抵很致力於優美,要舞得「翩躚迴翔」,唱得「宛轉抑揚」,然而所感覺的范圍卻頗為狹窄,不免咀嚼著身邊的小小的悲歡,而且就看這小悲歡為全世界。在這刊物上,作為小說作者而出現的,是胡山源,唐鳴時,趙景沄,方企留,曹貴新〔30〕;錢江春和方時旭〔31〕,卻只能數作速寫的作者。從中最特出的是胡山源,他的一篇《睡》,是實踐宣言,籠罩全群的佳作,但在《櫻桃花下》(第一期),卻正如這面的過度的睡覺一樣,顯出那面的病的神經過敏來了。「靈感」也究竟要露出目的的。趙景沄的《阿美》,雖然簡單,雖然好像不能「無所為」,卻強有力的寫出了連敏感的作者們也忘卻了的「丫頭」的悲慘短促的一世。
一九二四年中發祥於上海的淺草社〔32〕,其實也是「為藝術而藝術」的作家團體,但他們的季刊,每一期都顯示著努力:向外,在攝取異域的營養,向內,在挖掘自己的魂靈,要發見心裡的眼睛和喉舌,來凝視這世界,將真和美歌唱給寂寞的人們。韓君格,孔襄我,胡絮若,高世華,林如稷,徐丹歌,顧�,莎子,亞士,陳翔鶴,陳煒謨,竹影女士,都是小說方面的工作者;連後來是中國最為傑出的抒情詩人馮至〔33〕,也曾發表他幽婉的名篇。次年,中樞移入北京,社員好像走散了一些,《淺草》季刊改為篇葉較少的《沉鍾》周刊〔34〕了,但銳氣並不稍衰,第一期的眉端就引著吉辛(GGissing)〔35〕的堅決的句子——「而且我要你們一齊都證實……我要工作啊,一直到我死之一日。」
但那時覺醒起來的智識青年的心情,是大抵熱烈,然而悲涼的。即使尋到一點光明,「徑一周三」〔36〕,卻更分明的看見了周圍的無涯際的黑暗。攝取來的異域的營養又是「世紀末」〔37〕的果汁:王爾德(OscarWilde)〔38〕,尼采(FrNietz-sche),波特萊爾(ChBaudelaire)〔39〕,安特萊夫(LAndre-ev)們所安排的。「沉自己的船」〔40〕還要在絕處求生,此外的許多作品,就往往「春非我春,秋非我秋」〔41〕,玄發朱顏,卻唱著飽經憂患的不欲明言的斷腸之曲。雖是馮至的飾以詩情,莎子〔42〕的托辭小草,還是不能掩飾的。凡這些,似乎多出於蜀中的作者,蜀中的受難之早,也即此可以想見了。不過這群中的作者們也未嘗自餒。陳煒謨〔43〕在他的小說集《爐邊》的「Proem」里說——「但我不要這樣;生活在我還在剛開頭,有許多命運的猛獸正在那邊張牙舞爪等著我在。可是這也不用怕。
人雖不必去崇拜太陽,但何至於懦怯得連暗夜也要躲避呢?怎的,禿筆不會寫在破紙上么?若干年之後,回想此時的我,即不管別人,在自己或也可值眷念罷,如果值得憶念的地方便應該憶念。……」
自然,這仍是無可奈何的自慰的傷心之言,但在事實上,沉鍾社卻確是中國的最堅韌,最誠實,掙扎得最久的團體。它好像真要如吉辛的話,工作到死掉之一日;如「沉鍾」的鑄造者,死也得在水底里用自己的腳敲出洪大的鍾聲〔44〕。然而他們並不能做到,他們是活著的,時移世易,百事俱非;他們是要歌唱的,而聽者卻有的睡眠,有的槁死,有的流散,眼前只剩下一片茫茫白地,於是也只好在風塵骯洞中,悲哀孤寂地放下了他們的箜篌了。
後來以「廢名」出名的馮文炳〔45〕,也是在《淺草》中略見一斑的作者,但並未顯出他的特長來。在一九二五年出版的《竹林的故事》里,才見以沖淡為衣,而如著者所說,仍能「從他們當中理出我的哀愁」的作品。可惜的是大約作者過於珍惜他有限的「哀愁」,不久就更加不欲像先前一般的閃露,於是從率直的讀者看來,就只見其有意低徊,顧影自憐之態了。
馮沅君〔46〕有一本短篇小說集《卷施》——是「拔心不死」的草名,也是一九二三年起,身在北京,而以「淦女士」的筆名,發表於上海創造社的刊物上的作品。其中的《旅行》是提煉了《隔絕》和《隔絕之後》(並在《卷施》內)的精粹的名文,雖嫌過於說理,卻還未傷其自然;那「我很想拉他的手,但是我不敢,我只敢在間或車上的電燈被震動而失去它的光的時候,因為我害怕那些搭客們的注意。可是我們又自己覺得很驕傲的,我們不客氣的以全車中最尊貴的人自命。」這一段,實在是五四運動直後,將毅然和傳統戰斗,而又怕敢毅然和傳統戰斗,遂不得不復活其「纏綿悱惻之情」的青年們的真實的寫照。和「為藝術而藝術」的作品中的主角,或誇耀其頹唐,或�鬻其才緒,是截然兩樣的。然而也可以復歸於平安。陸侃如〔47〕在《卷施》再版後記里說:「『淦』訓『沈』,取《莊子》『陸沈』之義。現在作者思想變遷,故再版時改署沅君。……只因作者秉性疏懶,故托我代說。」誠然,三年後的《春痕》〔48〕,就只剩了散文的斷片了,更後便是關於文學史的研究。這使我又記起匈牙利的詩人彼兌菲(PetGfiSándor)〔49〕題BSz夫人照像的詩來—疤�的閌鼓*的男人很幸福,我希望不至於此,因為他是苦惱的夜鶯,而今沉默在幸福里了。苛待他罷,使他因此常常唱出甜美的歌來。」
我並不是說:苦惱是藝術的淵源,為了藝術,應該使作家們永久陷在苦惱里。不過在彼兌菲的時候,這話是有些真實的;在十年前的中國,這話也有些真實的。
三
在北京這地方,——北京雖然是「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但自從支持著《新青年》和《新潮》的人們,風流雲散以來,一九二○至二二年這三年間,倒顯著寂寞荒涼的古戰場的情景。《晨報副刊》〔50〕,後來是《京報副刊》〔51〕露出頭角來了,然而都不是怎麼注重文藝創作的刊物,它們在小說一方面,只紹介了有限的作家:蹇先艾,許欽文,王魯彥,黎錦明,黃鵬基,尚鉞,向培良。
蹇先艾〔52〕的作品是簡朴的,如他在小說集《朝霧》里說——
「……我已經是滿過二十歲的人了,從老遠的貴州跑到北京來,灰沙之中彷徨了也快七年,時間不能說不長,怎樣混過的,並自身都茫然不知。是這樣匆匆地一天一天的去了,童年的影子越發模糊消淡起來,像朝霧似的,裊裊的飄失,我所感到的只有空虛與寂寞。這幾個歲月,除近兩年信筆塗鴉的幾篇新詩和似是而非的小說之外,還做了什麼呢?每一回憶,終不免有點凄寥撞擊心頭。所以現在決然把這個小說集付印了,……藉以紀念從此闊別的可愛的童年。……若果不失赤子之心的人們肯毅然光顧,或者從中間也尋得出一點幼稚的風味來罷?……」
誠然,雖然簡朴,或者如作者所自謙的「幼稚」,但很少文飾,也足夠寫出他心曲的哀愁。他所描寫的范圍是狹小的,幾個平常人,一些瑣屑事,但如《水葬》,卻對我們展示了「老遠的貴州」的鄉間習俗的冷酷,和出於這冷酷中的母性之愛的偉大,——貴州很遠,但大家的情境是一樣的。
這時——一九二四年——偶然發表作品的還有裴文中〔53〕和李健吾〔54〕。前者大約並不是向來留心創作的人,那《戎馬聲中》,卻拉雜的記下了游學的青年,為了炮火下的故鄉和父母而驚魂不定的實感。後者的《終條山的傳說》是絢爛了,雖在十年以後的今日,還可以看見那藏在用口碑織就的華服裡面的身體和靈魂。
蹇先艾敘述過貴州,裴文中關心著榆關,凡在北京用筆寫出他的胸臆來的人們,無論他自稱為用主觀或客觀,其實往往是鄉土文學,從北京這方面說,則是僑寓文學的作者。但這又非如勃蘭兌斯(GBrandes)〔55〕所說的「僑民文學」,僑寓的只是作者自己,卻不是這作者所寫的文章,因此也只見隱現著鄉愁,很難有異域情調來開拓讀者的心胸,或者眩耀他的眼界。許軟文〔56〕自名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為《故鄉》,也就是在不知不覺中,自招為鄉土文學的作者,不過在還未開手來寫鄉土文學之前,他卻已被故鄉所放逐,生活驅逐他到異地去了,他只好回憶「父親的花園」,而且是已不存在的花園,因為回憶故鄉的已不存在的事物,是比明明存在,而只有自己不能接近的事物較為舒適,也更能自慰的——「父親的花園最盛的幾年距今已有幾時,已難確切的計算。當時的盛況雖曾照下一像,如今掛在父親的房裡,無奈為時已久,那時鄉間的攝影又很幼稚,現已模胡莫辨了。掛在它旁邊的芳姊的遺像也已不大清楚,惟有父親題在像上的字句卻很明白:『性既執拗,遇復可憐,一朝痛割,我獨何堪!』
「…………」
「我想父親的花園就是能夠重行種起種種的花來,那時的盛況總是不能恢復的了,因為已經沒有了芳姊。」
無可奈何的悲憤,是令人不得不舍棄的,然而作者仍不能舍棄,沒有法,就再尋得冷靜和詼諧來做悲憤的衣裳;裹起來了聊且當作「看破」。並且將這手段用到描寫種種人物,尤其是青年人物去。因為故意的冷靜,所以也刻深,而終不免帶著令人疑慮的嬉笑。「雖有忮心,不怨飄瓦」〔57〕,冷靜要死靜;包著憤激的冷靜和詼諧,是被觀察和被描寫者所不樂受的,他們不承認他是一面無生命,無意見的鏡子。於是他也往往被排進諷刺文學作家裡面去,尤其是使女士們皺起了眉頭。
這一種冷靜和詼諧,如果滋長起來,對於作者本身其實倒是危險的。他也能活潑的寫出民間生活來,如《石宕》,但可惜不多見。
看王魯彥〔58〕的一部分的作品的題材和筆致,似乎也是鄉土文學的作家,但那心情,和許欽文是極其兩樣的。許欽文所苦惱的是失去了地上的「父親的花園」,他所煩冤的卻是離開了天上的自由的樂土。他聽得「秋雨的訴苦」說——「地太小了,地太臟了,到處都黑暗,到處都討厭。
人人只知道愛金錢,不知道愛自由,也不知道愛美。你們人類的中間沒有一點親愛,只有仇恨。你們人類,夜間像豬一般的甜甜蜜蜜的睡著,白天像狗一般的爭斗著,撕打著……
「這樣的世界,我看得慣嗎?我為什麼不應該哭呢?
在野蠻的世界上,讓野獸們去生活著罷,但是我不,我們不……唔,我現在要離開這世界,到地底去了……」這和愛羅先珂(VEroshenko)〔59〕的悲哀又彷彿相像的,然而又極其兩樣。那是地下的土撥鼠,欲愛人類而不得,這是太空的秋雨,要逃避人間而不能。他只好將心還給母親,才來做「人」,騙得母親的微笑。秋天的雨,無心的「人」,和人間社會是不會有情愫的。要說冷靜,這才真是冷靜;這才能夠和「托爾斯小」的無抵抗主義一同抹殺「牛克斯」的斗爭說;和「達我文」的進化說一並嘲弄「克魯屁特金」的互助論〔60〕;對專制不平,但又向自由冷笑。作者是往往想以詼諧之筆出之的,但也因為太冷靜了,就又往往化為冷話,失掉了人間的詼諧。
然而「人」的心是究竟還不盡的,《柚子》一篇,雖然為湘中的作者所不滿〔61〕,但在玩世的衣裳下,還閃露著地上的憤懣,在王魯彥的作品裡,我以為倒是最為熱烈的的了。我所說的這湘中的作家是黎錦明〔62〕,他大約是自小就離開了故鄉的。在作品裡,很少鄉土氣息,但蓬勃著楚人的敏感和熱情。他一早就在《社交問題》里,對易卜生一流的解放論者擲了斯忒林培黎(AStrindberg)〔63〕式的投槍;但也能精緻而明麗的說述兒時的「輕微的印象」。待到一九二六年,他存告不滿於自己了,他在《烈火》再版的自序上說——「在北京生活的人們,如其有靈魂,他們的靈魂恐怕未有不染遍了灰色罷,自然,《烈火》即在這情形中寫成,當我去年春時來到上海,我的心境完全變了,對於它,只有遺棄的一念。……」
他判過去的生活為灰色,以早期的作品為童馬矣了。果然,在此後的《破壘集》中,的確很換了些披掛,有含譏的輕妙的小品,但尤其顯出好的故事作者的特色來:有時如中國的「磊砢山房〔64〕主人的瑰奇;有時如波蘭的顯克微支(HSienkie-wicz)〔65〕的警拔,卻又不以失望收場,有聲有色,總能使讀者欣然終卷。但其失,則又即在立旨居陸離光怪的裝飾之中,時或永被沉埋,倘一顯現,便又見得鶻突了。
《現代評論》比起日報的副刊來,比較的著重於文藝,但那些作者,也還是新潮社和創造社〔66〕的老手居多。凌叔華〔67〕的小說,卻發祥於這一種期刊的,她恰和馮沅君的大膽,敢言不同,大抵很謹慎的,適可而止的描寫了舊家庭中的婉順的女性。即使間有出軌之作,那是為了偶受著文酒之風的吹拂,終於也回復了她的故道了。這是好的,——使我們看見和馮沅君,黎錦明,川島〔68〕,汪靜之〔69〕所描寫的絕不相同的人物,也就是世態的一角,高門巨族的精魂。
四
一九二五年十月間,北京突然有莽原社〔70〕出現,這其實不過是不滿於《京報副刊》編輯者的一群,另設《莽原》周刊,卻仍附《京報》發行,聊以快意的團體。奔走最力者為高長虹〔71〕,中堅的小說作者也還是黃鵬基,尚鉞,向培良三個;而魯迅是被推為編輯的。但聲援的很不少,在小說方面,有文炳,沅君,霽野,靜農,小酩,青雨等。到十一月,《京報》要停止副刊以外的小幅了,便改為半月刊,由未名社出版,其時所紹介的新作品,是描寫著鄉下的沉滯的氛圍氣的魏金枝〔72〕之作:《留下鎮上的黃昏》。
但不久這莽原社內部沖突了,長虹一流,便在上海設立了狂飆社。所謂「狂飆運動」,那草案其實是早藏在長虹的衣袋裡面的,常要乘機而出,先就印過幾期周刊;那《宣言》,又曾在一九二五年三月間的《京報副刊》上發表,但尚未以「超人」自命,還帶著並不自滿的聲音——「黑沉沉的暗夜,一切都熟睡了,死一般的,沒有一點聲音,一件動作,闃寂無聊的長夜呵!
「這樣的,幾百年幾百年的時期過去了,而晨光沒有來,黑夜沒有止息。
「死一般的,一切的人們,都沉沉的睡著了。
「於是有幾個人,從黑暗中醒來,便互相呼喚著:「——時候到了,期待已經夠了。
「——是呵,我們要起來了。我們呼喚著,使一切不安於期待的人們也起來罷。
「——若是晨光終於不來,那麼,也起來罷。我們將點起燈來,照耀我們幽暗的前途。
「——軟弱是不行的,睡著希望是不行的。我們要作強者,打倒障礙或者被障礙壓倒。我們並不懼怯,也不躲避。
「這樣呼喚著,雖然是微弱的罷,聽呵,從東方,從西方,從南方,從北方,隱隱的來了強大的應聲,比我們更要強大的應聲。
「一滴水泉可以作江河之始流,一片樹葉之飄動可以兆暴風之將來,微小的起源可以生出偉大的結果。因為這個緣故,我們的周刊便叫作《狂飆》。」
不過後來卻日見其自以為「超越」了。然而擬尼采樣的彼此都不能解的格言式的文章,終於使周刊難以存在,可記的也仍然只是小說方面的黃鵬基,尚鉞——其實是向培良一個作者而已。
黃鵬基〔73〕將他的短篇小說印成一本,稱為《荊棘》,而第二次和讀者相見的時候,已經改名「朋其」了。他是首先明白曉暢的主張文學不必如奶油,應該如刺,文學家不得頹喪,應該剛健的人;他在《刺的文學》(《莽原》周刊二十八期)里,說明了「文學絕不是無聊的東西」,「文學家並不一定就是得天獨厚的特等民族」,「也不是成天哭泣的鮫人」。他說——
「我以為中國現代的作品,應該是像一叢荊棘。因為在一片沙漠里,憧憬的花都會慢慢地消滅的,社會生出荊棘來,他的葉是有刺的,他的莖是有刺的,以至於他的根也是有刺的。——請不要拿植物生理來反駁我——一篇作品的思想,的結構,的練句,的用字,都應該把我們常感覺到的刺的意味兒表現出來。真的文學家……應該先站起來,使我們不得不站起來。他應該充實自己的力,讓人們怎樣充實他自己的力,知道他自己的力,表現他自己的力。一篇作品的成功至少要使讀者一直讀下去,無暇辨文字的美惡,——惡劣的感覺,固然不好,就是美妙的感覺,也算失敗。——而要想因循,苟且而不得。怎樣抓著他的病的深處,就很利害地刺他一下。一般整飭的結構,平凡的字句,會使他跑到旁處去的,我們應該反對。
「『沙漠里遍生了荊棘,中國人就會過人的生活了!』這是我相信的。」
朋其的作品的確和他的主張並不怎麼背馳,他用流利而詼諧的言語,暴露,描畫,諷刺著各式人物,尤其是智識者層。他或者裝著傻子,說出青年的思想來,或者化為渝腿,跑進闊佬們的家裡去〔74〕。但也許因為力求生動,流利的緣故罷,抉剔就不能深,而且結末的特地裝置的滑稽,也往往毀損掉全篇的力量。諷刺文學是能死於自身的故意的戲笑的。不久他又「自招」(《荊棘》卷首)道:「寫出『刺的文學』四字,也不過因了每天對於霸王鞭的欣賞,和自己的『生也不辰』,未能十分領略花的意味兒,」那可大有徘徊之狀了。此後也沒有再看見他「刺的文學」。
尚鉞〔75〕的創作,也是意在譏刺,而且暴露,搏擊的,小說集《斧背》之名,便是自提的綱要。他創作的態度,比朋其嚴肅,取材也較為廣泛,時時描寫著風氣未開之處——河南信陽——的人民。可惜的是為才能所限,那斧背就太輕小了,使他為公和為私的打擊的效力,大抵失在由於器械不良,手段生澀的不中里。
向培良〔76〕當發表他第一本小說集《飄渺的夢》時,一開首就說——
「時間走過去的時候,我的心靈聽見輕微的足音,我把這個很拙笨地移到紙上去了,這就是我這本小冊子的來源罷!」
的確,作者向我們敘述著他的心靈所聽到的時間的足音,有些是借了兒童時代的天真的愛和憎,有些是借著羈旅時候的寂寞的聞和見,然而他並不「拙笨」,卻也不矯揉造作,只如熟人相對,娓娓而談,使我們在不甚操心的傾聽中,感到一種生活的色相。但是,作者的內心是熱烈的,倘不熱烈,也就不能這么平靜的娓娓而談了,所以他雖然間或休息於過去的「已經失去的童心」中,卻終於愛了現在的「在強有力的憎惡後面,發現更強有力的愛」的「虛無的反抗者」,向我們紹介了強有力的《我離開十字街頭》〔77〕。下面這一段就是那不知名的反抗者所自述的憎惡——「為什麼我要跑出北京?這個我也說不出很多的道理。總而言之:我已經討厭了這古老的虛偽的大城。在這裡面游離了四年之後,我已經刻骨地討厭了這古老的虛偽的大城。在這裡面,我只看見請安,打拱,要皇帝,恭維執政——卑怯的奴才!卑劣,怯懦,狡猾,以及敏捷的逃躲,這都是奴才們的絕技!厭惡的深感在我口中,好似生的腥魚在我口中一般;我需要嘔吐,於是提著我的棍走了。」
在這里聽到了尼采聲,正是狂飆社的進軍的鼓角。尼采教人們准備著「超人」的出現,倘不出現,那准備便是空虛。但尼采卻自有其下場之法的:發狂和死。否則,就不免安於空虛,或者反抗這空虛,即使在孤獨中毫無「末人」〔78〕的希求溫暖之心,也不過蔑視一切權威,收縮而為虛無主義者(Nihi-list)。巴札羅夫(Bazarov)是相信科學的;他為醫術而死,一到所蔑視的並非科學的權威而是科學本身,那就成為沙寧(Sanin)〔79〕之徒,只好以一無所信為名,無所不為為實了。但狂飆社卻似乎僅止於「虛無的反抗」,不久就散了隊,現在所遺留的,就只有向培良的這響亮的戰叫,說明著半綏惠略夫(Sheveriov)〔80〕式的憎惡」的前途。未名社〔81〕卻相反,主持者韋素園〔82〕,是寧願作為無名的泥土,來栽植奇花和喬木的人,事業的中心,也多在外國文學的譯述。待到接辦《莽原》後,在小說方面,魏金枝之外,又有李霽野〔83〕,以銳敏的感覺創作,有時深而細,真如數著每一片葉的葉脈,但因此就往往不能廣,這也是孤寂的發掘者所難以兩全的。台靜農〔84〕是先不想到寫小說,後不願意寫小說的人,但為
⑸ 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卷的貢獻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知足就是幸福。大千世界,求無止境,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過眼繁華三千,轉眼皆如空幻。受得苦中苦,才能享得福中福。心有餘閑,每天都有幸福,心有所盼,卻懂得止步於緣分的盡頭,回頭必是萬里晴空。人生苦短,名利卻冗長,從古到今,多少富貴隨人去,知止而後安,放下便是福緣。 世上沒有絕對幸福的人,你感覺幸福它就幸福。與其用一個怨恨的心看世界,不如用一個快樂的心經歷人生;與其用一個詛咒的心看人間,不如用一種欣賞的心生活。擁有一顆快樂的心,你見到的都是草長鶯飛;心中滿是憂傷,你見到的就都是肅殺凋零。存好心,做好事,微笑掛滿兩腮才是正道。
幸福無時不在,幸福無處不有,只要你細心感受,幸福就等你,在每時每刻。幸福想你了
⑹ 誰有現代文學一系列小說集!!要有作者,書名,大約100部
前妻太狂...
煉獄禁錮...
一夜繾綣...
罌粟花的...
混也是一...
霸寵拜金女
旋風王子
超級寶貝...
總裁未婚...
一個愛情...
寶貝,你...
無字天書
新相親時代
牽個丫頭...
調皮公主...
LOVE幸福
迷上媳婦
狂野霸愛...
找個冷酷...
調教我的...
暴戾總裁...
惡魔傳記
逃跑新娘...
寶貝,別跑
在我最美...
重生之我...
原來你一...
純情女C...
愛像一陣風
此愛,糾...
逆流女孩
惹上惡魔
宦途迷情
腹黑總裁...
危險情人...
惡魔VS冷...
冷酷總裁...
失憶男友...
至尊高手
我的蕾絲...
壞蛋是怎...
冷情總裁...
超級保安
絕版寶寶...
豪門童養...
無良神醫
紫貝殼的...
校園黑道...
搶來的這...
愛情的陰謀
野性的呼...
愛到茶靡·...
重生之縱...
總裁的九...
愛上撒旦...
我單純我...
誰動了我...
校園紈絝...
混沌都市...
少年梟雄
總裁借我...
重生之權貴
情陷美女...
黑道學生...
超現實武...
女秘書
都市釋魔師
【黑色罌...
我的腹黑...
黑幫總裁...
都市護花手
岜比的蝸...
冰火之鏈
春色滿園
只要媽咪,...
總裁的命...
醫流高手
所謂青春...
⑺ 什麼是新文學大系,小說卷
全名,中國新文學大系,中國現代文學最早的大型選集。趙家璧主編,1935至1936年間由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
<郭沫若25首新詩,全書分為10卷:①《建設理論集》,胡適編選;②《文學論爭集》,鄭振鐸編選;③《小說一集》,象《建設理論集》和《文學論爭集》沒有一篇魯迅的文章,茅盾編選;④《小說二集》,此外,魯迅編選;⑤《小說三集》,最為明顯。鄭伯奇編選;⑥《散文一集》,周作人編選;⑦《散文二集》,在《大系》各卷編選的內容上和各篇導言的論斷中,郁達夫編選;⑧《詩集》,朱自清編選;⑨《戲劇集》,洪深編選;⑩《史料·索引》,阿英編選。都把「五四」文學革命與西歐的資產階級文藝復興等同起來,書前由蔡元培撰寫總序,包括左翼作家在內,各卷編選者還分別就所選內容寫了長篇導言(第10卷為《序例》)。
《建設理論集》、《文學論爭集》和《史料·索引》選輯近200篇理論文章,包括文學革命發難者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的基本主張,現代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的創作理論,自成一個段落。主要文學社團的宣言、簡章,正好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個時期,重要文學期刊的發刊詞,以及新舊文學幾次重大論爭中雙方的辯駁文章。從「五四」到1927年,《史料·索引》還收錄文學革命運動的概述,文學社團的回憶錄和作家小傳,他們的選本和導言,創作、翻譯的文學作品以及重要的文學雜志編目等資料。各自在不同的領域作出過貢獻,以上3卷,系統地反映了新文學運動和新文學理論建設從無到有、初步確立的歷史過程。編選創作的7卷,共收小說81家的153篇作品,內容單薄,散文33家的202篇作品,新詩59家的411首詩作,話劇18家的18出戲劇。其中不少篇什是對新文學的創建起了積極作用和膾炙人口的名作,其他的也大多在思想或藝術上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們是優秀的和比較優秀的作品,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中,合在一起,顯示出新文學各種體裁形成發展的基本輪廓和脈絡。未收《史料·索引》的序例),這些作品,從語言到手法,《大系》出版後不久,從形式到內容,都提出了獨到的見解。都具有不同於傳統文學的鮮明特點,從中可以看出「五四」文學革命在中國文學歷史上所進行的深刻變革,以及這場變革在最初10年間的創作實踐中所取得的成果。不少沒有收入專集的理論文章和作品,通過本書的匯集整理,才得以保存流傳。
總序和各篇導言,對於新文學的發生、發展、理論主張、組織活動、重大事件、各種體裁的創作,茅盾、洪深的導言,或作歷史的回顧,同時也勾勒出初期新文學作家共同有過的思想變化歷程。或為理論的闡述。如魯迅的《〈小說二集〉導言》,敘述除文學研究會、創造社以外的其他社團的小說作家的思想追求和藝術探索,注意他們從異域的各種思潮汲取營養,敘述除文學研究會、創造社以外的其他社團的小說作家的思想追求和藝術探索,重視不同文學流派的興衰起伏,如魯迅的《〈小說二集〉導言》,並從與社會現實結合與否探討他們創作的得失;對所論及的30多個作者分別作了中肯的述評,或為理論的闡述。同時也勾勒出初期新文學作家共同有過的思想變化歷程。茅盾、洪深的導言,以豐富的史實, br 總序和各篇導言,說明新的文學運動和新的戲劇運動篳路藍縷、艱苦創業的曲折道路。才得以保存流傳。前者關於文學研究會小說作者的具體分析,通過本書的匯集整理,既指出了各人的創作成就,也概括出這個文學團體的主要特點。郁達夫在《散文二集》的導言中關於現代散文的主要特點的論述,和朱自清在《詩集》的導言里就新詩體裁、流派的分類,都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大系》出版後不久,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將這些導言單獨匯編成《中國新文學大系導論集》(包括蔡元培的總序,未收《史料·索引》的序例),另行出版。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中,這些導言的影響比《中國新文學大系》本身更為深遠。
<現代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的創作理論,《中國新文學大系》相當完整而且豐富地反映了初期新文學的基本面貌和主要成就,給這段文學歷史作了初步總結。
在20、30年代,包括左翼作家在內,都把「五四」文學革命與西歐的資產階級文藝復興等同起來,把由此產生的新文學籠統地看作是資產階級文學,未能充分認識它的新民主主義性質以及有別於一般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文學的歷史特徵。朱自清編選;⑨《戲劇集》,這種歷史的局限性,在《大系》各卷編選的內容上和各篇導言的論斷中,都有程度不同的表現;而以蔡元培的總序、胡適編選的《建設理論集》及其導言,最為明顯。此外,茅盾編選;④《小說二集》,象《建設理論集》和《文學論爭集》沒有一篇魯迅的文章,說明編選者對於魯迅作為新文學奠基者的歷史地位和魯迅對於新文學理論建設的貢獻,缺少認識。《詩集》雖然選了郭沫若25首新詩,卻不選《鳳凰涅槃》、《匪徒頌》那樣最能反映「五四」時代精神和詩人風格的詩篇,與編選者個人的美學趣味、編選標准有關。周作人將現代散文與明代公安派小品
⑻ 中國文學大系
中國古代文學流派:田園詩派,邊塞詩派,江西詩派,豪放派,婉約派,雅正派,閑逸派,竹林七賢,香山九老,鴛鴦蝴蝶派等。
亞洲現當代文學流派:
荷花澱派——孫犁,劉紹棠,從維熙,韓映山
山葯蛋派——趙樹理,馬烽,西戎,孫謙
傷痕文學——盧新華、劉心武、從維熙、馮驥才、周克芹
反思文學——茹志娟、張一弓
改革文學——蔣子龍、高曉聲、路遙、張潔
尋根文學——楊煉、張承志、阿城、王安憶
「痞子」文學——王朔、石康、李傻傻、張一一
荒誕文學——魏明倫、狂狷、高行健、寧財神
戰後派——野間宏(日本)
新興藝術派——川端康成(日本)
白樺派——武者小路實篤(日本)
新感覺派——橫光利一(日本)、施蜇存、劉吶鷗、穆時英
新思潮派——芥川龍之介、菊池寬
自由文學派——張賢亮、余華
青春偶像派——梁望峰、深雪、痞子蔡、何江波、韓寒、鞏鞏幻想者等
80後創作——郭敬明、張悅然、春樹、澤嬰、朱子夫等
按中國文學發展來:一、詩歌;二、賦;三、駢體文;四、詞;五、小說;六、散文;七、戲劇
按年代就是:古代神話、先秦文學(儒家經典、歷史散文、詩經、孔子等)、魏晉南北朝(三曹、建安七子、諸葛亮、陶淵明等)、兩漢文學等
⑼ 《新中國60年文學大系:中篇小說精選》最新txt全集下載
新中國60年文學大系:中篇小說精選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鐵木前傳
孫犁
一
在人們的童年裡,什麼事物,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如果是在農村裡長大的,那時候,農村裡的物質生活是窮苦的,文化生活是貧乏的,幾年的時間,才能看到一次大戲,一年中間,也許聽不到一次到村裡來賣藝的鑼鼓聲音。於是,除去村外的田野、墳堆、破窯和柳桿子地,孩子們就沒有多少可以留戀的地方了。
在誰家院里,丁丁當當的斧鑿聲音,吸引了他們。他們成群結隊跑了進去,那一家正在請一位木匠打造新車,或是安裝門戶,在院子里放著一條長長的板凳,板凳的一頭,突出一截木楔,木匠把要刨平的木材,放在上面,然後彎著腰,那像綢條一樣的木花,就在他那不斷推進的刨子上面飛卷出來,落到板凳下面。孩子們跑了過去,剛撿到手,就被監工的主人吆喝跑了:
「小孩子們,滾出去玩。」
然而那噝噝的聲音,多麼引誘人!木匠的手藝,多麼可愛啊!還有升在牆角的那一堆木柴火,是用來熬鰾膠和烤直木材的,那噼剝噼剝的聲音,也實在使人難以割捨。而木匠的……
有問題再找我
⑽ 新中國60年文學大系:短篇小說精選txt全集下載
新中國60年文學大系:短篇小說精選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
王蒙
一
三月,天空中紛灑著的似雨似雪。三輪車在區委會門口停住,一個年輕人跳下來。車夫看了看門口掛著的大牌子,客氣地對乘客說:「您到這兒來,我不收錢。」傳達室的工人、復員榮軍老呂微跛著腳走出,問明了那年輕人的來歷後,連忙幫他搬下微濕的行李,又去把組織部的秘書趙慧文叫出來。趙慧文緊握著年輕人的兩只手說:
「我們等你好久了。」
這個叫林震的年輕人,在小學教師支部的時候就與趙慧文認識。她那蒼白而美麗的臉上,兩只大眼睛閃著友善親切的光亮,只是下眼皮上有著因疲倦而現出來的青色。她帶林震到男宿舍,把行李放好、解開,把濕了的氈子晾上,再鋪被褥。在她料理這些事情的時候,常常撩一撩自己的頭發,正像那些能幹而漂亮的女同志們一樣。
她說:「我們等了你好久!半年前就要調你來,區人民委員會文教科死也不同意,後來區委書記直接找區長要人,又和教育局人事室吵了一回,這才把你調了來。」
「可我前天才知道,」……
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