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閱讀推薦 » 活著小說閱讀

活著小說閱讀

發布時間: 2021-07-21 11:15:46

⑴ 余華小說《活著》的創作背景是什麼暗含什麼時代意義呢

從國民黨統治後期到建國初期,作者經歷了從大富大貴到赤貧如洗的物質生活的巨大變遷,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兒老小先他而去。後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深深地打動了作者,作者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於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著》。

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活著》展現了一個又一個人的死亡過程,掀起一波又一波無邊無際的苦難波浪,表現了一種面對死亡過程的可能的態度。

(1)活著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主要人物介紹

1、徐福貴

徐福貴本來是地主家的少爺,年輕時不懂事,又賭又嫖,後來龍二設下賭局騙光了他的家產。後來他的老婆家珍因苦痛的命運而去世,他的女婿因為工地事故也死了,只留下了他和他的孫子。但沒想到的是,最後連他的孫子也因為吃豆子而被活生生撐死了。

2、有慶

有慶是徐福貴的小兒子,從生下來就經歷窮苦的困擾。他喜歡跑步,鞋子經常穿壞,還被福貴責備,為了鞋子能夠安好,冬天光著腳就去上學。後來聽說要獻血,第一個跑到了醫院,但沒想到卻被活生生的吸死在了這里。

3、苦根

二喜和鳳霞的兒子,生下來母親就死了,開始一直是二喜帶著,二喜死後,福貴帶著他。因為窮困,沒有吃多少好的東西,有一天生病,福貴給他做了很多的豆子。可沒想到,因為窮,他連豆子都是很少吃的,這一下直接撐死在了家中。

⑵ 《活著》的閱讀答案

1.解放後的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制度、大煉鋼鐵、三年自然災害

2.
本書作者用近乎冷漠的筆觸,採用「第一人稱」的敘事策略,讓我們感受福貴的內心,感受福貴的溫情,也去感受福貴的苦難,作者用第一人稱,拉開了敘事的時空距離,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夏日午後,我們感受了福貴對「死亡」的無奈,也感受了福貴的人生哲學——堅韌,「死人的已死去,活著的人繼續好好的活著。」

3.
不矛盾。其實本書一直以死亡為主題,而故意用活著,突出這個死亡的主題,從一開始提福貴死的那個騙他錢的老千,到後來他的親人,家人,等等,從而寫出了一個那些動盪年代帶給人們的痛苦和折磨,而福貴最後活了下來,單純的活著,寓意深刻

4.
《活著》顧名思義就是對人生生活的一種反思,據我對該書和作者余華的理解,他是藉助小說主人公「富貴」一生的遭遇來反映當時那個年代的人們生活的艱辛,以及種種社會問題,同時小說的時間背景也是中國社會發展變遷的寫照,作者通過對富貴及其一家人的慘痛遭遇說明了書的主旨,這就是人的一生活著並不容易,它需要經過多重災難的洗禮和凈化,也許只有等到人不如晚年的時候才能感受到人一生活著的真實意義,就如小說中富貴對這老黃牛所訴的一番話一樣,那番話就是對主人公富貴以及人生活著的一種最好闡釋。

其實我很喜歡看余華的活著,寓意深刻

⑶ 余華長篇小說《活著》的賞析

正如一條顛簸在大海中的航船,始終會在浪尖與谷地起伏一樣,前行在寫作之路上的作家們的創作狀態無疑不可能穩定如一。余華也不例外。如果仔細分析,就會發現余華在1995年前後,也就他在那篇《活著》的創作前期,余華的文學創作進入了一個很微妙的時期。

首先,我們跨越對經過和原因的猜測和臆斷,把目光直接投向1997年,我們會發現余華在那一年做出的一個對中國先鋒文壇不啻為一個噩耗的決定:放棄先鋒試驗。然後我們再回眸身後。這時候就會發現,那實際上在1995年就已經是註定的事情了。這一年,另外兩個著名的年輕作家蘇童,莫言也作出了類似的決定。余華的告別先鋒小說的宣言是:"我現在是一個關注現實的作家"而這時恰恰是他繼《活著》之後,另外一個長篇小說《許三觀賣血記》殺青不久。那麼就讓我們稍微關注一下這後一部被作者聲稱為"關注現實"的作品。實際上,它與余華早期作品之間相當明顯的變化。或者說,我們會驚異地發現這篇文章與余華早期的《在細雨中呼喊》完全是兩種樣子。

那麼我們再把目光轉回到1995年,就會發現余華的唯一兼有現實主義文學和先鋒小說特徵的作品,就是那篇轟動一時的《活著》。這樣說來,《活著》應該是余華創作的一個過渡。

《活著》是余華創作的一個分水嶺。一方面我們可通過《活著》繼續一個真理:寫作是需要天賦的。余華在自己的創作風格轉型期間完成了一部偉大的作品。同時,也因為另外一個真理,"寫作是不能完全依靠天賦的",余華的先鋒性寫作在經過了十多個年頭後,於1995年左右的時候徹底陷入了低潮。事實上,這在中國文壇還是具有一定廣泛性的。1980年以後露面的作者中,都曾經被先鋒的這樣的標簽貼過,不過他們在90年代前後,悄然進入了他們曾經不屑的主流文學。當然余華等少數幾人堅持的時間甚至還要更久一些。

從這個角度說,《活著》是作者在自己進行先鋒性文本創新枯竭的時候,尋求出來的一條出路。不過作者自己恐怕不同意這樣的觀點。從作品本身看,尤其是在作品的前半部分流露出來的很大的隨意性可以看出,《活著》不是一部在構思完全成熟後才開始創作的作品。余華有可能象孩子信手塗鴉一般寫下一個開頭(這個開頭如果對照余華的自身經歷的話,會發現驚人的真實性,事實上,當一個游手好閑的人是余華寫作的最初動因)。

作者在將這個作品雕琢之前,可能稱不上是在創作。在余華的創作陷入低迷的時候,寫作其實僅僅是一種習慣而已。《活著》是一篇在隨意中完成的小說,對於讀者和作者而言,與所有好作品一樣,是一種偶拾,或者是一個運氣。

《活著》是一篇讀起來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說。那種只有闔上書本才會感到的隱隱不快,並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殘酷造成的。畢竟,作品中的亡家,喪妻,失女以及白發人送黑發人這樣的故事並不具備轟動性。同時,余華也不是一個具有很強煽動能力的作家,實際上,渲染這樣的表達方式是余華一直所不屑的。余華所崇尚的只是敘述,用一種近乎冰冷的筆調娓娓敘說一些其實並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緒就是在這種娓娓敘說的過程中中悄悄侵入讀者的閱讀。這樣說來,《活著》以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

在後來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以現實主義為標榜的中國主流文學評論,對《活著》給予了尖銳的批判。例如:認為作者將主人公富貴最終的活著類比為一種類似牲畜一般的生存,並予以唾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尤其是當海外市場對《活著》給予了高度的評論評價後,有關《活著》的另外一些見解漸漸出現。例如:《活著》是繁花落盡一片蕭瑟中對生命意義的終極關懷;富貴的命運昭示著人類苦苦追尋一切不過虛妄而已,結尾那個與富貴同行的老牛暗示一個另高貴的人難以接受的事實:其實人真的只是一種存在,它和萬物一樣並無意義。追尋,探究的本質不過是一個大笑話而已等等。

事實上,後一種可能是非常大的,因為余華在冰冷中敘述殘酷是他的拿手好戲。他就象一個熟練的外科醫生慢條斯理地將生活的殘酷本質從虛假仁道中剝離出來一樣,《活著》用一種很平靜,甚至很緩慢的方式,將人們在閱讀可能存在的一個又一個向好的方向發展的幻想逐個打碎。這樣就會有一個結局:人們就對此書留下深刻了印象。因為閱讀是一次心理的恐懼經歷。

實際上,這又暗示了中國文學的另外一個事實:以現實主義做口號的現實主義其實是最不敢面對現實的。比如:本質上,人活著本身除了活著以外,並無任何意義。那麼如果一定要賦予意義的話,那麼唯一可以算作意義的,恐怕只有活著本身了。《活著》的偉大感可能恰恰源於這里。

也正因如此,《活著》就明確了一個內容,活著在一般理解上是一個過程,但是,活著本質上其實是一種靜止的狀態。

余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同學你好,如果問題已解決,記得右上角採納哦~~~您的採納是對我的肯定~謝謝哦

⑷ 小說《活著》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創作背景:

從國民黨統治後期到解放戰爭、土改運動,再到大煉鋼鐵運動,自然災害時期等,作者經歷了多次運動給他帶來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兒老小先他而去。

後來,作者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作者,作者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於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著》。

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4)活著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人物介紹:

1、徐福貴

徐福貴本來是地主家的少爺,年輕時不懂事,又賭又嫖,後來龍二設下賭局騙光了他的家產。敗光家產後,幸得妻子不離不棄,他也決定發憤圖強。但在去給生病的母親請郎中時被抓了壯丁,加入了國民軍。後被解放軍俘虜,給他返鄉錢讓其返鄉,與家人重逢。

2、家珍

家珍本來是鎮上米行老闆的千金小姐,福貴對其一見鍾情,後來嫁給了他。但沒想到福貴結婚後越來越敗家,越來越混賬,但是家珍卻一直對他不離不棄,甚至懷著大肚子還去鎮上,希望可以把福貴從賭場中拉走。後來不得而終,一個人挺著肚子走了十幾里夜路回家。

3、鳳霞

鳳霞是福貴的大女兒,在福貴被抓去當壯丁的時候,因為一場大病變成了聾啞人。從此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地越來越懂事了。

而後,福貴為了能夠供有慶讀書,將其送給了別人,但在後來,她跑回家了,福貴又不捨得送她走,就將她又留在了家裡。在經歷了少年時期的苦痛之後,鳳霞嫁給了二喜,生活變得好起來了,過了段安生的日子。但在最後,卻又死在了產床上。

⑸ 閱讀余華小說《活著》和欣賞電影《活著》,賞析同一部小說不同結尾並寫出自己的感受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道:

少年去游盪,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炊煙在農舍的屋頂裊裊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後消隱了。

女人吆喝孩子的聲音此起彼伏,一個男人挑著糞桶從我跟前走過,扁擔吱呀吱呀一路響了過去。慢慢地,田野趨向了寧靜,四周出現了模糊,霞光逐漸退去。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

⑹ 《活著》讀書感受

《活著》這本書我認真的讀了一篇,電影我也看了,我對余華塑造福貴這個人,有很多不解的地方。福貴由一個浪盪公子,變成一個窮人,經歷了戰爭、土改、文革等,他的親人在其中,一個一個地死去,但他還活著,書中把福貴塑造喪門星,只要沾上他就得死,除去他的親人,戰友死了,女婿也死了,作者的初衷是什麼?難道你想告訴人們,生活在底層的老百姓就是這樣?實際生活中並非如此,中國億萬家人民,在新中國的陽光里,大多生活的還是幸福的,盡管我們經歷過一些苦難和曲折,但在黨的領導下,我們依然快樂地生活著。文藝作品,首先要解決為什麼人的問題,不管他在國際上獲什麼獎,但她代表不了中國人民的價值觀。這部作品,就其藝術價值而言,是有她可圈可點之處,但社會價值呢?是否起到鼓舞人民奮發向上的作用?還是那句話,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根本問題,不解決這個問題,再好的作品,也只是迎合外國人或國內少數人的口味。

人為什麼而活著?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更是一個眾說紛紜而沒有結論的話題,余華老師這樣說:活著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著的人的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活著就是這樣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

⑺ 余華《活著》的閱讀感悟

余華《活著》的閱讀感悟可以以啟發為主題,描述書中的大致經過,最後總結感受。

正文:

余華的《活著》這本書很好看,使我花了一晚上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就讀完了,讀的時候,並未打算一個晚上就讀完,讀完後就讓我聯想到史鐵生在《病隙碎筆》中所講的苦難。

男主人公福貴似乎一生都活在苦難中,只有在一開始享受了幾天富貴日子。從敗光家產,到氣死父親,妻兒被接走,明明是准備去城裡請大夫為母親看病,卻被人捉去拉大炮;

我相信,即使現在再苦再累,只要堅持下去,終有一天,世界會給你回報的,就如史鐵生,在20歲雙腿癱瘓時,如果他選擇放棄生命,也許就沒有我現在所認識的史鐵生,一切已然,必屬本然,必然與當然。

(7)活著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活著》是作家余華的代表作之一,講訴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余華因這部小說於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勛章。

在那樣的年代,一個最普通的家庭在巨變的歷史中浮沉,根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且不幸和坎坷總是纏繞他們,但他們也沒有放棄活下去的信念,對生活和未來依舊充滿著美好的嚮往,那種精神真的是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不管怎樣,生活總要繼續,不允許我們懦弱。

⑻ 余華寫的《活著》具體內容是什麼啊

《活著》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小說的敘述者「我」在年輕時獲得了一個游手好閑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

在夏天剛剛來到的季節,遇到那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 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福貴因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

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

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

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裡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產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台上;而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

二喜是搬運工,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

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8)活著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從國民黨統治後期到解放戰爭、土改運動,再到大煉鋼鐵運動,自然災害時期等,作者經歷了從大富大貴到赤貧如洗的物質生活的巨大變遷,經歷了多次運動給他帶來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兒老小先他而去。

後來,作者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作者,作者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於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著》。

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作品評價

中國過去六十年所發生的一切災難,都一一發生在福貴和他的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擊或許令讀者無從同情,但余華至真至誠的筆墨,已將福貴塑造成了一個存在的英雄。當這部沉重的小說結束時,活著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

《活著》是不失樸素粗糲的史詩,斗爭與生存的故事,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殘忍與善良的形象,在余華的筆下,人物在動物本能和人性之間的苦苦掙扎。余華加諸於敘述的那種冷酷的意志,使小說超出了常規。

余華沒有煽情。每一個沉重的悲劇都是痛苦的。每個人都感受到孩子死去般的麻木力量。偶爾有輕松、優美、善良的時刻……《活著》是一次殘忍的閱讀。余華不遺餘力地展示誤導的命運如何摧毀人的生活。

⑼ 余華《活著》內容概括

內容概括:地主少爺富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富貴的富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

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富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活著》是作家余華的代表作之一、

余華,1960年4月3日生於浙江杭州,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84年開始發表小說,《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

(9)活著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從國民黨統治後期到解放戰爭、土改運動,再到大煉鋼鐵運動,自然災害時期等,作者經歷了從大富大貴到赤貧如洗的物質生活的巨大變遷,經歷了多次運動給他帶來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兒老小先他而去。

後來,作者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作者,作者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於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著》。

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小說《活著》是余華創作中的分水嶺。《活著》展現了一個又一個人的死亡過程,掀起一波又一波無邊無際的苦難波浪,表現了一種面對死亡過程的可能的態度。活著本身很艱難,延續生命就得艱難的活著,正因為異常艱難,活著才具有深刻的含義。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

熱點內容
推薦網路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21 20:36:06 瀏覽:809
先虐後甜短篇言情小說 發布:2025-05-21 20:23:57 瀏覽:35
最新網游言情完結小說 發布:2025-05-21 20:09:28 瀏覽:228
小說心機女的名字 發布:2025-05-21 19:56:26 瀏覽:270
言情小說越污的越好 發布:2025-05-21 19:56:18 瀏覽:802
幽默好笑的現代言情小說 發布:2025-05-21 19:47:55 瀏覽:415
女扮男裝愛上女生的校園小說下載 發布:2025-05-21 19:19:05 瀏覽:221
免費聽書積極心理學 發布:2025-05-21 19:10:53 瀏覽:706
暴露女友按摩系列小說閱讀 發布:2025-05-21 19:08:42 瀏覽:796
2020年仙俠小說言情 發布:2025-05-21 19:06:56 瀏覽: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