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閱讀推薦 » 概括閱讀白話文小說的方法

概括閱讀白話文小說的方法

發布時間: 2021-07-21 11:37:57

① 語文小說閱讀答題技巧

語文閱讀問題,一般考生可以從原文中找到答案,難一點的也就是分析,一般讀明白了都能答明白的,大幅度提升的話,就需要不斷的做練習,和閱讀了,多讀一些材料,文章會對考生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② 假期閱讀西遊記這部古典白話小說整理出至少三個你喜歡的故事寫出梗概

1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白骨精凱旋唐僧的肉,又害怕孫悟空的實力,於是,她先後變成了少女,少女的父母,但最終都被孫悟空識破,給一棒打死,但也因為此事孫悟空被唐僧所誤解,被唐僧趕走,而唐僧也被白骨精抓走,最後孫悟空救了唐僧,而兩人也在眾人的幫助下重歸於好。
2真假美猴王。在唐僧將孫悟空趕走後,六耳獼猴裝作孫悟空的模樣將唐僧打傷,還將所有的行李搶走,很是生氣,於是孫悟空的師弟就去找他,結果才發現原來這個孫悟空是假的,於是孫悟空與六耳獼猴大戰一場,無法分出勝負,找神仙幫忙也無法分出真假,最終是如來佛主將六耳獼猴擒住,六耳獼猴最終被孫悟空一棒打死。
3唐僧怒斥孫悟空。在唐僧剛將孫悟空從五指山下救出時,兩人晚上到了一處農家休息,卻來了強盜,孫悟空將眾人全部打死,因此唐僧十分生氣,狠狠的斥責孫悟空,而孫悟空也玩性不改,在與唐僧吵架後離去,後被觀音給帶回,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③ 閱讀明清白話小說對文言文學習有幫助嗎

有一點點,但作用不大。
明清白話小說是用當時的社會語言寫成的,與文言文相去甚遠。現代人讀明清白話小說感覺似乎很「文」,是因為社會語言發展變化造成的錯覺。唐宋以來,社會語言都不同於文言文。
說「有一點點作用」,是因為某些白話小說以半文半白的語言寫的,保留了部分文言文風格,如《三國演義》。這本書中,很多的人物對話來源於文言文的《三國志》。
將讀小說與學文言文結合起來,是一個極好的方法。那麼,可以選擇明清的文言小說中比較通俗易懂的,如《聊齋志異》等。我最近將清代另一部文言小說《耳食錄》做了全書翻譯,文白對照,編輯為《耳食錄譯著》,可以網路免費閱讀。

④ 怎樣提高白話文閱讀

要是真說起來加上例題什麼的估計得好幾頁,我撿重要的說。

首先,要分清這篇文章是什麼文體的,根據各文體答題。

一、說明文。

說明文是最簡單的,需要的答案都可以從文中找。也經常出現能不能把這個詞替換成別的詞這種題,首先是不能(這幾乎是必然的)這就1分;然後分析一下原來的詞語,有修辭就說修辭,沒有就倒著說他要改的那個詞有什麼不好(一般有「不能體現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所以不能。就完了。還有一種類型就是分析說明方法(找還找不出來么..記得找全),這個也簡單,打比方之類的就是生動形象地說明了……舉例子之類的就是有力地說明了……等等。說明文就差不多了。

二、議論文。

議論文也簡單啊。答案也都可以在文中找。題型和說明文的很類似,不再贅述了。

三、抒情性散文

這個一般是不考的,也可以說幾乎中考就沒考過,有點難,因為不考就不說了。

四、記敘性散文/記敘文/小說

這個難度相對大一些。答案需要自己整理。

首先讀一遍文章,然後看問題,再讀一遍文章,搞清文章的中心意思。開始答題。

應該說,只是個別的題型有難度,別的題型難度也不大,比如解詞、利用修辭分析句子表達效果、從文章中歸納些什麼。最難的是「內容探究」型題,因為這個東西要自己總結答案,其基礎是非常透徹地了解文章,而且答案要總結得很好不要過多不要漏項。比如煙台2009

20.按照要求品讀、賞析下面的句子。(4分)

(1)從修辭的角度:

它淺淺的深深的綠葉上凝聚著汪汪點點的水露,在陽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滾動的幾顆珍珠。

賞析:

(2)從含義的角度:

有的葉子早被秋風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團,卻依然在空中高擎。

賞析:

第一題簡單,答案:句中將「綠葉」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將綠葉上「汪汪點點的水露」比喻成「珍珠」,生動傳神地寫出了綠葉的青翠、晶瑩,水露的圓潤、靈動。

總結:這類問題主要就是找修辭。個別沒有的,聯系內容,突出了什麼東西。

第二題就是內容問題,把文章讀懂,總結答案。

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團」體現了「秋風」摧殘之重,「依然」「高擎」則突出了殘荷(荷葉)不屈、孤傲的品格。

還有一題:

23.根據文章內容,分析本文題目「絕唱」的含義。(3分)

文章主要寫的是圓明園殘荷的精神,搞清此點即可。

答案:

這里指圓明園的殘荷雖然飽受摧折,枯敗殘破,但依然自信、孤傲,表現的是一種絕美的精神。

我摘了語文報上的幾篇文章,看看吧。
專家教你做現代文閱讀題之一
——審清題目與要求是正確答題的第一步
學以致用之現代文閱讀審題訓練
作者:王延學 來源:語文報中考版第322期
常見失誤
●審題大意,答非所問。
我們在中考閱卷時常常會見到各種跟正確答案相去甚遠的表述,甚至是莫名其妙的答案,究其原因,就是這些考生不重視審題。事實早已向我們敲響了警鍾:不重視審題,將受到慘重的損失。如2008年貴州貴陽市中考20題第(2)小題:作者主要用了哪一種寫作手法將方塘寫得栩栩如生、靈性四溢?題干明明問的是「哪一種寫作手法」,你只須寫出「擬人手法」即可,有的同學卻下筆百言,仍不著邊際。
●抓不住關鍵詞。
有的同學對試題語言的表述缺乏應有的敏感,往往抓不住題干中的關鍵詞,從而導致答題失誤。如2008年山東青島市中考第16題: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人們利用哪些方面來預報雪崩。不少考生就因粗心大意,忽略了題目中的「些」字,只答了一種方法,因而丟了分。
●無視字數要求。
有的題干對答題的字數有明確要求,如「請將答案控制在10字以內」「答案不超過15字」等。在緊張的考場上,有的同學對這類明明白白的要求往往視而不見,答題字數遠遠超過了規定的字數。這樣,只能是出力不討好,或許你的答案是對的,但仍得扣去一定的分數。
應對策略

●看清題干要求,揣摩命題意圖。
閱讀題解題的核心是「提取信息」,這信息不僅僅表現在文章內容上,還表現在試題題幹上。題干往往暗示命題意圖,揭示解題方向,提示答題范圍。因此,我們在解答現代文閱讀試題時,一定要仔細地審清題干,弄清題目要求,然後根據上下文的意脈,尋找答題的信息,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解答試題,才能保證我們的答題思路正確。
●品味題干中關鍵詞,揣摩隱含信息。
有的題干是要求你回答結果的(寫出了對象什麼特點),有的則是要求你回答過程的(如何寫出對象特點),不同的問法,答案顯然是不同的。我們一定得看清楚題干中的關鍵詞。
還有,我們一定要注意題干中的單數和復數,是「哪些」「各種」,還是「哪個」「一種」或「某種」;注意題干中的疑問代詞,是「怎樣」還是「什麼」,是否問了「為什麼」(要求說明理由),然後從中發掘其隱含信息,找到解題的鑰匙。
●有些闡述性試題,有字數限制的試題,不妨先打一草稿。
為了確保答案的萬無一失,所有答案最好先打好草稿,按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的基本要求,再結合題乾的要求修改完善,若有字數限制的要算好字數,待盡善盡美後謄寫到試卷上。如果時間緊張,也最好能先打個簡單的腹稿,這比下筆就寫還是要保險得多。
(一)審清題目與要求是正確答題的第一步|
原題回放
拔掉那顆蛀牙
秦素衣
①她恨全家人。
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尷尬。姐姐比她漂亮。因為想要兒子,父母堅持要生,結果生下她,還是女兒。後來,又生了弟弟,弟弟顯然是最得寵愛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閨女是要嫁出去的,對這個家無關緊要,能養著就不錯了!
③姐姐不吭氣。她卻嚷:「憑什麼?要不就別生我!」結果挨了打。
④那時,她就發誓,她要報復所有人,她要讓他們知道她的厲害。三個孩子中,她的學習是最好的,因為,沒有別的地方突出,她就拚命地學習。小小的心,長滿了恨,恨是一顆芽,日日夜夜地「茁壯」成長。
⑤她沉默寡言,經常一個人抱著書,把自己關在屋裡。即使看書,母親也要嚷,不要費電了。於是,她去鄰居的窗下,借著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個堅強的女孩兒,堅強到不會掉眼淚。全鎮只有一個考上縣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讓她去讀,讀高中要住校,僅吃飯一個月就要花好幾十塊。她說:「我不吃學校的飯,我自己帶飯,帶幾個饅頭,可以吃一個星期。」
⑥終於去讀了,竟然覺得無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帶夠一周吃的饅頭。冬天還好,饅頭不餿。夏天,有時饅頭餿了,她捨不得扔,還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廁所,可她從來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終是全年級的第一名。
⑦高考成績下來,她是縣狀元,去北大讀書,整個縣城都轟動了。所有人都說,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饅頭,照樣上北大。
⑧去了北大之後,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幾份工,為的是不要家裡一分錢。而且,她冰冷的內心拒絕溫暖,怕別人算計自己。
⑨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給了書本,又以學校最好的托福成績考到美國公費留學。整個縣城又轟動了——這是那個小城中第一個到外國留學的呀。可是,她沒有回家去,沒有給父母撐那個虛榮的面子。現在,她是自己的了,與他們毫無關系。
⑩去美國之後,她還是一個人,無人交流,內心一片空白。沒有親情的感覺,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裡,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醫生,醫生說,你太自我封閉,而且內心充滿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樂。你應該學會去愛,只有愛,才能拔掉那顆蝕了你心靈的蛀牙。
1〇她呆了:是嗎?有這么嚴重嗎?一向是別人對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絕和家人聯系。半夜,她第一次撥通了家裡的電話。母親居然沒有聽出她的聲音來。叫了一聲「媽」之後,母親哭了,哀號著,哭著罵著,叫著父親的名字:「二妞來電話了,二妞來電話了——」父親搶過電話,叫著:「妞妞,妞妞……」再也說不出話來。再接著,姐姐和弟弟都跑了過來。聲音哽咽著,好像她恩賜了他們什麼。放了電話,她發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發呆。她決定回國。
12〇是一剎那間決定的——回國!多少年沒有回家了!她帶著大包小包——每個家人的禮物,下了飛機,直接乘計程車回老家。一進門才發現:家,破舊了。兩棵老棗樹還在,正在開花,有淡淡的芬芳。愛發脾氣的母親老了,正在樹下擇韭菜,滿頭白發;喜歡打人的父親在臟兮兮的椅子上躺著。父母抬頭看到她的時候,眼神里都是慌亂的,伸開兩只手,不知要干什麼說什麼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氣了,與多年前那個瘦瘦黑黑的小丫頭判若兩人!甚至,母親撲過來後,站在她面前,沒敢抱她。
13〇不知沉默了多長時間,她終於叫了一聲「媽!」。母親哭著,抹著眼淚。她以為自己足夠堅強,以為不會再流眼淚了,但當父親過來抱住她說:「孩子,回來啦!」她的眼淚,到底還是泉涌般出來了。
14〇她把帶回來的錢分給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養老,姐姐能買城裡的房子了,弟弟要開個超市,這下也有資金了。做完這些後,她突然覺得自己是那麼幸福。
1輳〇拔掉了那顆恨的蛀牙,原來可以如此快樂。
(選自《小小說選刊》2008年第8期,有刪改)
1.聯系全文說說標題「拔掉那顆蛀牙」有何深刻含義。————————
2.請根據故事情節——主人公的成長歷程,在方框內填寫恰當的內容。(字數在10字以內)
地位尷尬滋生仇恨→
回報親情,收獲快樂→

3.聯繫上下文,體味文中畫線句子的含義,回答括弧內的問題。
(1)她恨全家人。(她具體「恨」什麼?開篇獨句成段,有何作用?)————————————————
(2)小小的心,長滿了恨,恨是一顆芽,日日夜夜地「茁壯」成長。(「茁壯」為何加引號?有什麼深刻含義?)——————————————————————————
(3)兩棵老棗樹還在,正在開花,有淡淡的芬芳。(此處景物描寫有何作用?)————————————
4.第1〇自然段她打電話回來時,家人對她的反應可不可以刪去?為什麼?——————————————
5.這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說,並有一定的警示意義,試結合全文作簡析。——————————————————
(2008年四川眉山市中考試題)
答題指導
1.這一文題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先要能准確理解「那顆蛀牙」比喻的內容,之後就可順理成章地分析這一標題的深刻含義了。參考答案:「那顆蛀牙」比喻主人公對父母對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閉、沉默寡言、性格畸形發展。這一標題警示人們無論在什麼時候,對什麼人,都要「愛」,才能健康快樂;有恨的人,必定不快樂。
2.該題是一道情節梳理題,在准確概括基本情節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字數限制。當然,表述時若能與給出的句子結構相似,就更為理想了。示例:拚命讀書(孤獨求學),疏遠親情(充滿仇恨或畸形抗爭);醫生指點,喚醒親情(重溫親情)
3.本題考查對文中關鍵詞語、句子的理解。每道小題的解答,都應聯系全文,聯繫上下文。參考答案:(1)①恨父母重男輕女、不讓看書、不讓讀高中;恨姐姐不吭氣。②作用:放在開頭給人一種奇峰突起的感覺,給人懸念感,激發閱讀興趣,也為後文寫親情回歸埋下伏筆。(2)褒詞貶用,表明了作者的態度,表達一種否定意思;這種成長是一種扭曲了的不正常的畸形成長。(3)渲染一種清新、親切的氣氛,寄寓著父母與女兒的關系正在解凍,親情重新回歸之意。
4.有些情節,孤立地看,似乎可有可無,但聯系全文,它或許會有重要的意義。本題所考查的這一情節是下文故事發展的轉機,讀懂了全文,便不難作出回答。參考答案:不可以刪去,因為家人的反應讓她感受到親情,重新審視親情;是她情感變化的關鍵。若刪去,文章的故事情節顯得不連貫,並且削弱了文章的感染力。
5.題乾的關鍵詞有二,一是「寓意深刻」,一是「警示意義」。我們的簡析,應扣住這兩個關鍵詞來展開,否則,就偏離了題意。示例:該文通過寫她對家人由恨而愛的經歷,反映了孩子缺少家庭的關愛會產生畸形心理的現狀。(或:當我們在成長中受到創傷,應學會反思、審視、求助,走出心靈的陰影,走向健康的生活。)文章告誡我們要給予孩子更多關愛,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學以致用之現代文閱讀審題訓練
能力提升演練
(一)北極會有戰爭危險嗎?
汪嘉波
喬治亞與俄羅斯之間的軍事沖突是否會導致冷戰格局重新出現?當國際輿論普遍認為世界有理由為此深感憂慮和不安之際,一些西方媒體則從不斷加快的北極爭權腳步中看到了世界面臨的更大危險。觀察家們認為,隨著全球變暖速度的加快,北極的資源和通道意義凸顯,北極爭奪也將隨之跨入必將對全球戰略穩定造成嚴重影響的軍事沖突階段。
人們知道北極在融化,但人們並沒有預想到北極冰山的融化速度如此之快。據報道,就在前不久,在加拿大北部的北極地區,一片面積與紐約曼哈頓島相近的巨大冰原已經從艾斯米爾島上脫裂下來。對極地科學家而言,這無疑是駭人聽聞的事件,因為它明顯證實北極融化的速度正在急劇加快。對國際局勢觀察家來說,這同樣是駭人聽聞的事件,因為它意味著加拿大、美國、丹麥、挪威和俄羅斯這5個北極周邊國家就北極土地、水域歸屬權的斗爭很快會從口頭爭吵進入到真刀真槍階段。北極爭奪戰即將打響的驚呼並非杞人憂天。
首先,北極蘊藏著豐厚的能源資源。據報道,北極地區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佔世界未開發油氣資源的四分之一,而且該地區擁有大量煤炭、金剛石、金、鈾等礦藏資源和豐富的水產資源。隨著北極冰山融化速度的加快,這些能源資源的開采方式將變得極為簡單。可以看出,僅從能源戰略價值的層面考慮,北極的誘惑就足以讓某些政治勢力敢於冒險。其次,北冰洋通航的戰略價值將在北極融化後浮出水面。北極通航的可能性正隨著冰川融化速度的加快而增添。一些極地科學家預測,北冰洋冰川融化速度目前已經超出了人們的意料,北極的大門正在打開。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北極西北通道」將增加夏季通航時間,並可能在幾十年後進入「四季無阻的貫通狀態」。這是一條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的商業水道,更是一條軍事色彩濃厚的戰略航線。由於北極歸屬問題從古至今沒有定論,北極的局勢就變得十分危險。在目前情況下,北極局勢難以控制,完全可能出現軍事沖突,並引發更大的國際災變。盡管俄羅斯、美國、加拿大、丹麥、挪威5國已就北極歸屬問題簽署了一份文件,但分析家們認為,它完全是靠不住的,根本無法阻擋一些國家瓜分北極的利劍。
是的,北極正在使美國和俄羅斯這樣的超級軍事強國處於直接的領土爭奪狀態。從冷戰時代起到今天,世界從未面臨如此嚴重的危險局面。前不久有消息說,為與俄羅斯爭奪北極,美國和加拿大已決定建立新的聯盟,從而聯手對付來自俄羅斯的挑戰。據英國媒體報道,目前美加合作已進入聯合行動階段。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則透露,美國軍方對自己在北極地區的弱勢地位深感不安,正在積極籌劃擴展美軍在北極地區的軍事空間。美國今夏在阿拉斯加舉行的代號為「北方邊陲-2008」的諸兵種大規模聯合演習十分引人注目,一些分析家認為,從演習的規模和科目上可以看出,它肯定與日趨激烈的北極爭奪戰有關。
(選自《光明日報》2008年9月15日)
1.下面句子中的加點詞該怎樣理解?
①北冰洋通航的戰略價值將在北極融化後浮出水面。
②盡管俄羅斯、美國、加拿大、丹麥、挪威5國已就北極歸屬問題簽署了一份文件,但分析家們認為,它完全是靠不住的,根本無法阻擋一些國家瓜分北極的利劍。
【答題提示】理解文中關鍵詞語,不能望文生義,而應結合上下文。本題中的加點詞,我們應答出它在句中的比喻義。
2.北極會有戰爭危險嗎?作者的觀點是什麼?
【答題提示】讀議論性文章,首先得准確把握作者對所議論問題所持的基本觀點。有的文題即揭示了觀點,更多的則在文章開頭提出。本文就屬於後一種。我們可通過對第1、2自然段最後一句的概括,得出結論。
3.作者的觀點是如何得出的?
【答題提示】本題考論證,即作者如何得出那樣的觀點,考查我們准確篩選信息的能力。
4.本文最後一自然段能不能刪去?為什麼?
【答題提示】如果前面的論述著眼於分析,那麼本文的末段則是擺出現狀。擺出這一現狀,給人一種箭在弦上的感覺。

(二)書院清池
李元洛
世上有各種各樣的「池」,如供樂隊演奏的樂池,讓眾人起舞的舞池,給文人揮灑的硯池。然而,書院的那一方清池卻特別令我鍾愛,像有珠寶之癖者私藏昂貴的寶玉,我將那一方清池珍藏在自己的心中。
鄉野之間有許多池塘,它們那天然的野趣,當然也引人注目流連,特別是久住塵囂的人,天天囚禁在鴿籠般的居室,幾乎不知池塘為何物,自然更願一塘春水或秋水照亮他們蒙塵的眼晴。我喜愛鄉野的池塘,然而,我最珍愛的,畢竟仍是書院的那一方清池。每隔一段日子,我就要渡湘江而西,去它的身邊小坐。
我來時正是夏日午後,池周高樹上的夏蟬正在操練那古老而常新的樂曲,唐代虞世南是它們的知音,只是不知它們懂不懂得他所寫的「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的名句?除了年復一年的蟬聲,就是終年不斷的水聲了。清池的身後就是嶽麓山,山上百泉奔赴,潺潺的流水匯成了這永不幹涸的一汪碧池。如一匹軟緞的清池,水面上本來綠得一無所有,但池的對稱兩角,卻有兩叢夏荷綉出幾銖青錢、數枝碧玉和幾盞荷花,那紅花是碧水也澆不滅的火焰,它會從夏日一直燒到秋深,要等到來過長沙的李商隱「留得枯荷聽雨聲」的那一聲喟嘆,才會將它吹熄。紅荷碧水,這本來已經動人心目了,但不時還有白蝴蝶和黃蜻蜓飛來,它們肯定是在說:這是一幅印象派的明麗水彩,怎麼不讓我們也來著色?
書院清池的美使我傾心,它的靜也令我徘徊。清泉之側是學院歷代山長的住所,晴明之日,粉牆青瓦飛檐的古建築在池邊拍一幀倒影,明月來時,碧水在池心將它洗得晶瑩透亮,宛如李白小時不認識的白玉盤不慎掉落水中。雖是千年書院,平時遊人卻不多,如果門庭若市,囂聲盈耳,如同時下的股票交易市場和日趨茂盛的夜總會,那就未免唐突山靈與水神而大煞風景了。這一曲清池,據說從前名為「碧沼觀魚」,我以前來游時和友人說可以改為「洗心池」。人在世間忙碌奔波,或為柴米油鹽,或為升沉榮辱。費盡了心計與心機,人也蒙塵,心也蒙垢。如果能到池邊來對明鏡而自鑒,濯清波以洗心,那不也是讓靈魂凈化的功課嗎?正如同仿效高僧之面壁,我此刻面池而坐,我的心池哪有這方明鏡的純凈清明?
從滾滾紅塵中偷跑出來,小坐在如此的清池之旁,讀清池如同讀一部佛典,可以消除你擾攘於塵世中的許多俗念與憂煩,好像遠行人在赤日炎火中於路邊的一處涼亭歇息,讓你疲憊的心得到片刻的休憩。說它像樂池嗎?高雅的音樂雖然悅耳,但即使是清揚的絲竹之聲,在這里也不免顯得過於熱鬧,更不要說那些現代的嘈嘈雜雜的流行樂曲了。和清池相映成趣的天籟與人籟,最好是幾句鳥語,數行書聲。說它像舞池嗎?水面確實滑如碧琉璃,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蓮可以在其上凌波,但如果凡夫俗子們也來這里喧鬧起舞,更於四周打上腳燈追光燈霓虹燈,那該是何等褻瀆清景?紅塵中的舞池已經夠多的了,何況舞池中還常常流傳不清不明的新聞與緋聞,請保留書院中的這一方凈土,不,凈水吧。
不過,這清池究竟和什麼相彷彿呢?如果有人說它像一方硯池,那我倒會欣然贊同,因為它們不僅外形相似,而且文房四寶之一的硯池也是書院中的必備之物。清人顧陳垿的《硯》詩早就令我心神嚮往:「小小墨池成巨浪,就中飛出北溟魚。」身為越來越商業化功利化的社會中的文人,我也祈望清池能洗我俗腸,助我靈思,潤我彩筆,讓我也寫出可圈可點甚至鵬飛遠舉的文章來。於是,記不起是哪一天,我離開書院時就將這一曲清池一方名硯帶走,至今珍藏在我的懷袖。
(選自散文集《書院清池》,有改動)
1.「書院的那一方清池卻特別令我鍾愛。」請簡要概括作者鍾愛清池的原因。
【答題提示】完成現代文閱讀,應樹立「答案就在原文中」的意識,有些題的答案我們完全可以從文本中摘出,就像本題。
2.作者是如何寫出「書院清池的美使我傾心」的?
【答題提示】本題要在「如何寫出」即寫法上做文章,先找出寫「書院清池的美使我傾心」的語段,重點是第三段,第四段的第二句也算。然後分析其寫作特色。
3.作者為什麼建議將書院清池的雅號「碧沼觀魚」更名為「洗心池」?從中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答題提示】先找到答題區間第四段,然後結合作者的相關敘述,即可看出作者這一建議的用意。

參考答案:
(一)
1.(1)表現出來。(2)指軍事手段。
2.作者認為,在目前情況下,北極局勢難以控制,完全可能出現軍事沖突,並引發更大的國際災變。
3.隨著全球變暖速度的加快,北極的資源和通道意義凸顯;它意味著加拿大、美國、丹麥、挪威和俄羅斯這5個北極周邊國家就北極土地、水域歸屬權的斗爭很快會從口頭爭吵進入到真刀真槍階段。
4.不能刪。這段擺出美國加拿大聯盟的進程、美國軍事演習的規模與科目,從而有力地證明北極爭奪戰即將打響。可以說,是從現實的角度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二)
1.書院清池的美使我傾心,它的靜也令我徘徊。
2.(1)用生動的比喻、擬人等手法,如:那紅花是碧水也澆不滅的火焰,它會從夏日一直燒到秋深,要等到來過長沙的李商隱「留得殘荷聽雨聲」的那一聲喟嘆,才會將它吹熄。蛐晴明之日,粉牆青瓦飛檐的古建築在池邊拍一幀倒影,明月來時,碧水在池心將它洗得晶瑩透亮,宛如李白小時不認識的白玉盤不慎掉落水中。(2)動靜結合,靜景如夏荷,動景如不時飛來的白蝴蝶和黃蜻蜓。(3)視覺聽覺相結合,第三段開頭寫蟬聲、水聲,是從聽覺著眼,接下來寫池水、夏荷等則從視覺著眼。(4)借用古典詩詞名句,舉例從略。此外,作者也多次使用了對比手法,通過俗世的喧鬧、繁華與清池作對比,寫出了清池的美使「我」傾心不已。
3.由更名可窺作者的「明鏡自鑒」的人生追求,表現了作者對世俗塵垢的反思和靈魂凈化的嚮往。

只能發這一篇了,還有兩篇,你要是有郵箱我可以發給你

⑤ 初中語文 記敘文(小說)閱讀方法

記敘文閱讀考點及簡析作答技巧

最近幾年記敘文考查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內容概括的形式命題:做這類題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當然,有時候,重要的時間、地點、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結果也要體現在答題中,同時,要注意題目是否有字數方面的限制,在字數范圍之類,盡可能詳細,字數超過要刪去次要信息。

2:記敘文的人稱及作用:第一人稱,便於直抒胸臆,讀起來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實感。第二人稱,如同作者和讀者對話,讀起來給人一種親切感。第三人稱,不受時空的限制,能從多方面自由敘述。

3:記敘的詳略:考試中,常以這樣的形式考查:「什麼內容為何要詳寫或略寫?」,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麼內容與什麼中心或人物關系不大,所以略寫。或者是什麼內容與什麼中心或中心人物關系密切,能夠更好的表達什麼中心或更好的表現什麼中心人物,所以詳寫。」

4:記敘的順序及其作用:常見的有四種:順敘、倒敘、插敘、和補敘。

順敘的作用是:按事情的發展為序,使敘事的層次更清楚。
倒敘的作用是:構成強烈的懸念,吸引讀者閱讀下文。
插敘的作用是:對主要的情節起 純托或補充作用。
補敘的作用是:起補充、豐富、深化敘述的作用,使敘事更嚴謹,有時也起到突處強調的作用。

5:記敘的線索:記敘的線索可分為:以人為線,以物為線,以事為線,以人物思想感情變化為線(考查的較多),以時空轉移為線。(這類題時常以填寫題目出現)

6:記敘文人物形象刻畫多樣性:概括描寫和細節描寫;外貌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和神態描寫;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等。
一般是以這樣的題型出現:怎樣的人物形象?對人物刻畫的具體方法?並用例句進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樣的?(比如:「————」句就是通過什麼描寫刻畫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形象?)

7:記敘文里的環境描寫及其作用:(以自然環境描寫考查的多)

自然環境的作用:表現了人物的心理活動;渲染氣氛;為下文做鋪墊;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這幾種考查的都較多)比如:劃線句運用了什麼描寫?表現了人物的什麼心理(表現了人物的什麼性格?),渲染了什麼氣氛?為下文做了怎樣的鋪墊?)

8:記敘文語言評析:可以從語言本身的風格來評;可以從修辭格來評(這個方面考查的比較多:時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樣的修辭?其作用是怎樣?

這類題型是:某句話中加點詞語為何使用好?答題有三步:第一,這個詞表示什麼?是表示範圍?是限制?或是估計等等;第二,聯系本句內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點詞後產生了怎樣的效果?如果這個詞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為運用了什麼修辭?首先回答運用了什麼修辭,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擬人必須要回答「生動形象的寫出了什麼內容?)

9:文段的作用:開頭段的作用通常是總領下文或是點題;文中段時常是過渡段;文末段是總結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

(以上各點只是考點中的大部分,記敘文的題型設置比較多而靈活,但是掌握答題技巧也很重要。)

說明文閱讀考點及淺析作答技巧

說明文作為一種實用性的文體,是中考語文試題重要考試內容,常見的考試內容如下:

(1): 理解說明對象及其特徵或者說明的事理及原因;

(2): 說明順序的考查;

(3): 說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考查;

(4): 說明文語言的理解分析;語言特點;重點詞語、句子的含義及表達作用;

(5): 各種表達方式的辨析及在文中的作用;

(6):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文意或段落;

(7): 說明文寫法的分析;

(8): 說明文語段的作用;

(9): 說明文結構的分析;

(10): 聯系實踐談感受;

列出以下考查內容和答題技巧:

1、 說明文的分類:從說明對象的角度:事物性說明文、事理性的說明文。
2、 從說明文語言特徵:平實說明文、生動說明文。
3、 說明的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邏輯順序的具體分類:主—次、原因—結果、現象—本質、特徵—用途、一般—特殊、概括—具體、整體—局部。

典型考題:本文使用了什麼說明順序對什麼內容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

4、 說明的方法:

常見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舉例子:通過舉具體的實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分類別: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

作比較:把什麼和什麼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打比方:將什麼比作什麼,從而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形象。

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徵、事理。

列數字:用具體的數據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准確、更有說服力。

列圖表:用列圖表的方式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簡潔、更直觀。

作引用:引用事例、數據(作用同上) 引用名言、格言、諺語是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引用神話傳說、新聞報道、謎語、軼事趣聞等,作用是增強說明的趣味性。如果引用說明在文章的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

5、 說明文的語言評析:

對整篇文章語言的評析,一般從兩個角度:首先是准確,其次是形象生動或簡明平實。

6、 分析說明文中字詞(時常是對句中加點字、詞進行分析):有三種考查方式:其一是加點字有何作用?其二是能否替換一個詞語;其三是加點詞語能否刪去?這種題目往往要結合說明語言的准確性的特點答題。第二種題型還要在答題中比較二者的區別。第三種題型還要加上「刪去後不符合人們認識客觀事物規律或是與客觀事實不符合」之類的表達。

7、 說明文寫法分析:

結合說明方法談:規范性的答題模式如下: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說明了什麼內容,使說明怎麼樣?

結合修辭手法談:這是一篇生動的說明文,大量了使用了各種修辭手法,說明了什麼內容,使文章的說明形象生動。

結合表達方式談:記敘、描寫使說明更具體形象;抒情議論使說明更有感情。答題的規范格式如下:這篇文章綜合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除了說明外,還有什麼什麼,如舉出例子,就是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的運用,使說明更具體形象,充滿感情。

8:說明語段的作用:

結構、內容作用:或引出下文,或承上起下,或總結全文、前文。有時候在文章的開頭,還起著引出說明對象、說明事理的作用。

9:文章的結構主要有:總分總式;總分式;分總

議論文閱讀考點和解題思路、技巧
(一) 議論文閱讀考點

從全國各地的中考試題看,所選文章以課外為主;內容側重於具有人文色彩的文章,比如對學生進行人格、思想、品質、心理等方面的教育。題型由主觀題佔主導地位,也開始嘗試開放性試題,並有擴大的趨勢。所以,我們要時刻關注語文教育改革的進程。

閱讀議論文,首先要有議論文的概念,即了解議淪文的有關知識,把握其文體特徵。假如做議論文的閱讀題,答出「舉例子」「打比方」「列數字」一類的說明方法來,就不夠規范。那麼,有關議論文有哪些知識點呢?
一、議論文的概念:又稱淪說文,是一種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運用邏輯思維評事論理的文章體裁。
二、議論文的分類:廣義的議論文,一般可分為政治論文和學術論文。通常所說的議論文,主要指的是政治論文。從論證方式來看,議論文又分為立論和駁論兩種。
三、議論文的特點:內容具有理論性,結構具有邏輯性,語言具有概括性。

1.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是議論文的靈魂。只有準確地把握文章的論點,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見解和所要解決的問題。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區別中心論點和分論點並不難。分論點是用采補充或證明中心論點的,只要研究這些論點的關系,就能看出哪是主哪是從,哪是綱哪是目。

2.論據:是證明論點的材料。它是被論點統率.為論點服務的。常用的論據有兩種類型--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事實論據: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確鑿的事例或史實。道理論據:指經過人們的實踐檢驗的、為社會所公認的正確理論,包括社會科學理論,如哲學理論;也包括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廣為流傳的諺語、名言、警句等。

3.論證:指運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與論據之間邏輯聯系的紐帶。論點解決「需要證明什麼」的問題,論據解決「用什麼來證明」的問題,論證解決「怎樣證明」的問題。論證方法多種多樣,常見的有以下四種:①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②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闢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譬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⑦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④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采證明論點。

(二) 議論文解題思路和技巧

做議論文的閱讀題,一、找准論點: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陳述,在形式上應該是完整的句子。有些文章,標題就是中心論點,如(儉以養德)。有的文章開頭就提出論點,這就要用明確的語句把它概括出來。

除了以上分析論點在文章中的位置來找淪點外,還可以用以下方法:1.分析文章內容,有助於找出論點。2.分析論據有助於找到論點。因為論據是證明論點的,分析論據,看它證明的是什麼問題,這個問題就是論點。3。分析題目有助於找到論點。注意區別:有的標題不是論點,而是論題。
二、分析論據:1.分清是事實論據,還是道理論據。2.找出此論據是用來證明什麼觀點的。

三、明確論證方法:辨別文章使用了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中的哪些方法。其中,舉例論證比較好辨別。道理論證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論據的。比喻論證指論證的語句採用了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對比論證一般須找出正反兩方面的論述。

四、分析文章的結構:議論文的一般結構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引論--本淪--結論)。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開頭提出了什麼問題,是從幾個方面分析論證的,其中著重論述的是哪個方面,再進一步研究這么安排的道理。

五、分析議論文的語言特點: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關鍵性詞語。議論文的語言往往概括性強,利用比較抽象的詞語表現豐富的內容。例如<儉以養德)中「儉以養德」,意思是要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品德。它內涵豐富,警策動人,只有聯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內容,才能有較深理解。

六、閱讀議論文,同樣涉及到語音、詞語、句意的理解等基礎知識,這就要在平時做一個有心人,隨時積累詞語,遇到有意思的句子要揣摩、領悟。考題上出現此類內容,要從文章內容上,尤其是從文章的中心上去理解。
七、要從整體上把握。答題要在通讀了全文之後再動手,有時甚至需要讀兩遍,才能真正讀懂。只有讀懂了。答題才會准確。

⑥ 簡述中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和白話小說敘述方式的差異

主要是語序,白話小說更直接簡單,文言文的語序就不如白話文直接,沒有那麼易懂拉!

⑦ 閱讀,關於小說的答題方法和步驟

小說也是記敘文。我這有記敘文的解題技巧,希望能有所幫助,
語文記敘文閱讀技巧
一.辨析記敘線索和作用
1、線索::(1)以人物為線 (2)以時間為線 (3)以人物為線 (4)以事件為線 (5)以情感為線(6)以某物為線 (7)以題目為線 (8)明暗兩線
2、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3、答題套路:如:文章以「……」線索,中間串寫了「……」、「……」幾件事,組成一種「冰糖葫蘆」的「串」式結構,選材典型,脈絡清晰,主旨鮮明。
二.理清記敘順序。
1、記敘順序及作用
(1)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倒敘(先寫結果,再交代前面發生的事。)。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題型:一是分辨文章記敘的順序類型;二是思考文章為什麼要運用這樣的順序。三、記敘文的表達方式:
B、環境描寫又可以分為: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但還常常輔以描寫、議論、抒情和說明。描寫和記敘是議論和抒情的基礎。
1、表達方式及作用
(1)描寫:對人物、事件和環境等所作的繪聲繪色、細致入微的描繪與刻畫。
A、描寫分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 (1)、人物描寫又細分為 : (1)肖像描寫 (2)外貌描寫(3)神態描寫(4)動作描寫 (5)語言(對話)描寫 (6)心理描寫 (7)景物描寫 (8)場景描寫
另外,人物描寫從另一個角度看,又可以分為: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人物描寫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揭示文章主題。 B、環境描寫又可以分為: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句的主要作用:(1)、表現地域風光,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活動的空間、季節和環境特點;(2)、推動情節發展;(3)、渲染氣氛;(4)、烘託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題。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揭示社會現實。
(2)議論:記敘文中議論是以記敘為基礎,對記敘的內容進行分析或評論。記敘文的議論有三種方式:先敘後議、先議後敘、夾敘夾議。
記敘文中議論的作用:可起到承上啟下;統領全文;引發讀者思考,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突出中心,升華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記敘文中抒情:抒情可分為:一是直接抒情: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傾吐內心感受的抒情發式。二是間接抒情是指寄情於景,融情於物,感情流露於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字里行間的抒情方式。注意:閱讀散文時,要特別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點。抒情作用:抒發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4)記敘文中的說明:記敘文中的說明是記敘中的補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簡明扼要。
四.分析和體味重點語句和關鍵性詞語。
1、關鍵句是指:主旨的句;議論、抒情句;總結全文的句子;照應的句和過渡句。
2、作用:
A、從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句子:(1)對上文(或全文):照應上文、首尾呼應、總結上文(或全文);(2)對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3)對上下文:承上啟下(過渡)
B、從內容上,在開頭:常有開篇點題、設伏筆、留懸念,作鋪墊。在文章結尾:深化中心、點明主旨(畫龍點睛)等作用。
五.探究、欣賞文本內容與藝術特色。探究能力,是立足於文本,又高於文本的閱讀能力。這類試題的特點往往是要求在閱讀中,對作品的內容和寫法敢於作出自己的判斷,提出自己的看法,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等。
中考只是要求對作品進行一些初步的欣賞,主要是欣賞作品的情感、形象和語言。在閱讀過程中,要能夠結合作品內容,說出自己的情感體驗,分析出作品形象的特點和作用,分析出語言的表現力及特點。六、開放性閱讀試題的解答:這類試題實際就是要考查學生對選文內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學生把閱讀與生活、閱讀與寫作、閱讀與學習方法、閱讀與創新有機地結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根據選文材料談看法、感受和啟示;(2)對選文內容的理解和提出獨到的見解;3)、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說;(4)、聯系實際對文中說明的現象提出合理化建議和設想; (5)、發揮聯想、想像補寫有關內容;(6)、對文中美點進行賞析。答題套路:在答題時可以用「我認為……。比如……」這樣的標志性語言。先用「我認為……。」言簡意賅地表明自己的觀點。再用「比如」、「例如」之類的詞語,運用舉例論證或道理論證來支撐自己的觀點。做到觀點鮮明之感,條理清楚,論證有力。表達內容要緊跟時代步伐,貼近生活實際。要有正確的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語言要通順,表達要流暢
七、文章的結構 1、劃分段落、層次:
答題技巧:一是抓文章的線索、表達方式變換、總分式、層進式、並列式來劃分。二是藉助文中過渡句,其中小說還可以按情節的四個環節來劃分(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尾聲)。
2、材料組織特點 緊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件,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八、語言上
1、題型:
(1)詞語選用: 方法:A、從程度、范圍、感情色彩上比較所給詞的詞義的不同。 B、選好之後應該將相關句子多讀幾遍,反復體會。(2)文中指代詞指代對象的判斷:方法:A、常考的指代詞有:這、那、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B、一般是往前找;C、找到之後,將找到的內容放在指代詞所在句中讀一讀,看是否適合。
(3)理解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 方法: 聯系詞語本義,解釋在文中的含義,找出其指代的具體內容。 答題套路: 「X X」一詞原指……,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4)運用有修辭賞析語言:答題套路:這篇文章運用了XX的修辭手法,如「……(某一段話)」;運用了「XX」的修辭手法,使(能)「……」(套修辭作用)(修辭作用見附1 ) (5)對文章語言的賞析:
答題套路:這篇文章語言(加語言特色詞語)如「……(摘錄文章中的相關句子)」。(見附2語言特色)
九、.填寫讀書卡片
按各項要求在原文尋找,再填寫。注意原文的標題、作者、出版社等項(有時在括弧內)。
十、表現手法(寫作手法)及作用
1、手法:(對比、烘托、欲揚先抑、巧設懸念、以小見大、開宗明義、卒章顯志、托物言志(即象徵)、寓事於理、情景交融、夾敘夾議……) 2、答題套路:這篇文章採用「XX」的手法,作者通過「……(文章相關內容)」使文章寫得「……」 3、手法的作用:
(1)擬人手法: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誇張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象徵手法:把特定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對比手法: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6)襯托(側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7)諷刺手法: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8)欲揚先抑: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後照應(首尾呼應)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十一、、給文段擬標題:(1)、看開頭、看結尾、看中心句、看過渡句、看反復出現的句子。、(2)、語言要求簡練,一般在6個字左右。
十二、根據語境,補寫心理活動:
1、 必須用第一人稱;2、必須仔細研讀具體語境。
2、 十三、記敘文的人稱:
3、(1)第一人稱: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開記敘。第一人稱的「我」有時是作者本人,有時是作品中的一個角色,即經過藝術加工的「我」經過了虛構,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實的我記錄下來,這就是作者本人。作用:便於直抒胸臆,讀來有親切感和真實感。
4、(2)第三人稱:以第三者的地位敘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場景等。作用:不受時空限制,能夠從多方面自由敘述。
5、(3)注意:有的文章中運用了第二人稱代詞,一般多是出現在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的敘述里,實際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稱或是第三人稱的角度寫的。作用:可以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的交流。
6、 十四、概括層意、段意、層意、中心。
7、方法:①抓文段的中心句、首段或尾段句、議論抒情句。即用表明作者觀點的話來概括。
②用概括法,概括出各層的意思。
③把兩個或兩個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聯合段意。
總結中心一般用:本文記敘了……,描寫了……,介紹了……,通過……,等等,如概括寫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達……、抒發……、贊美……、歌頌……、揭露……、鞭撻……、諷刺……、說明……、揭示……、反映……等。

⑧ 小說閱讀方法

語文小說?你說的是文學類的小說吧。這一類的一般要細讀,每天都讀一些,具體表達的是什麼倒不用細究,因為讀久了就明白了。

⑨ 明清白話文小說的概述

明清是中國小說史上的繁榮時期。這個時代的小說從思想內涵和題材表現上來說,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傳統文化的精華,而且經過世俗化的圖解後,傳統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動人的故事而走進了千家萬戶。
明清是中國小說史上的繁榮時期。從明代始﹐小說這種文學形式充分顯示出其社會作用和文學價值﹐打破了正統詩文的壟斷﹐在文學史上﹐取得與唐詩﹑宋詞﹑元曲並列的地位。清代則是中國古典小說盛極而衰並向近現代小說轉變的時期。我國小說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初具規模,志人志怪,為明清小說的繁榮准備了條件。元末明初,在話本的基礎上,產生了長篇章回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而《三國演義》是羅貫中所記載的在民間流傳的三國故事。小說是伴隨城市商業經濟的繁榮而發展起來的。宋代前後﹐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帶來了都市的繁榮﹐為民間說唱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場所和觀眾﹐不斷擴大的市民階層對文化娛樂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這種發展﹐從而產生出新的文學樣式──話本。話本是說話人所用的底本﹐有講史﹑小說﹑公案﹑靈怪等不同家數﹐已初具小說規模﹐在以後的流傳過程中又不斷加入新的創作﹐逐漸成熟。明代經濟的發展和印刷業的發達﹐為小說脫離民間口頭創作進入文人書面創作﹐提供了物質條件。明代中葉﹐白話小說作為成熟的文學樣式正式登上文壇。

熱點內容
女主身懷名器的言情現代小說 發布:2025-05-22 04:31:25 瀏覽:968
男女互換身體的小說校園 發布:2025-05-22 04:20:13 瀏覽:975
鋤禾日當午小說閱讀 發布:2025-05-22 04:19:23 瀏覽:53
顧少寵妻100天小說免費 發布:2025-05-22 04:19:17 瀏覽:978
我和美女校花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5-22 04:08:06 瀏覽:793
免費言情小說網子紋 發布:2025-05-22 03:48:28 瀏覽:974
特工有異能空間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5-22 03:32:59 瀏覽:681
醫生的小說言情 發布:2025-05-22 03:18:47 瀏覽:325
能聽本地文件聽書軟體 發布:2025-05-22 03:18:40 瀏覽:44
清朝言情小說排行 發布:2025-05-22 03:18:06 瀏覽: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