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妮小說閱讀
㈠ 誰知道 林燕妮《浪》這部小說在那能看到啊
上網上書城買一本吧,我看了,應該不貴^_^如果喜歡還是收藏得好
㈡ 林燕妮寫給金庸的那篇文
是不是《一見楊過誤終身》?我自己猜的
㈢ 「一見楊過誤終身」是林燕妮的哪部小說中的句子
這是林燕妮寫得最好的一篇散文,是獻給查先生的,名字叫「一見楊過誤終身」,而查先生回贈她的,亦是一篇極好的短序。
原文:
一見楊過誤終生
林燕妮
(一)
遇上一個很有魅力、令自己魂牽夢縈的人,是畢生的安慰,然而,得不到他,卻是畢生的遺憾,除卻巫山不是雲,沒有人比他更好,可是,他卻永遠不能屬於自己,那唯有擁著他的記憶過一生了!
程英、陸無雙、公孫綠萼、郭襄這四位年輕貌美、慧質蘭心的姑娘,就是在這種情形下鬱郁終生,公孫綠萼甚至心灰意冷得不想做人,其他三位,都沒有再愛上誰,她們都在十幾歲時見過楊過,短暫的相交,令得姑娘們終身不嫁,她們
的回憶是快樂的,可嘆的是,以後的日子又如許的惆悵!
陸無雙在偷了師傅李莫愁的「五毒秘傳」後遇到楊過,狠毒的李莫愁自然不放過她,在這亡命時期,楊過與她嘻嘻哈哈的歷盡艱險,她受傷了替她接骨,又扮新娘新郎去逃過李莫愁的追蹤,少男少女同處一室,這一切一切,在陸無雙心中已變了刻骨銘心的事,楊過鬧著玩喚她做「媳婦兒」,我想,日後陸無雙每次念及,都禁不住會甜進心裡去!
楊過雖然心繫小龍女,但是他風流佻達的性兒,和隨時捨命保護姑娘的豪情,是足以令任何女子傾心的,何況他還長得十分英俊瀟灑哩!
程英雖說是在楊過被金輪法王打傷後才正式認識他,其實,在楊過協助陸無雙逃亡時程英已暗暗跟蹤,早已看過楊過的儀容風采,不然,她怎會剛把受傷昏迷的楊過救回小茅屋,便馬上愛上他,偷偷地寫:「既見君子,雲胡不喜」呢!程英是個含蓄的少女,楊過在她的蕭聲中聽出她的心意,低吟以和,雖然令得她大感羞赧,卻也是深得她心的。程英服侍他,替他縫新袍,就等於把一縷情絲一針一針地縫了進去,後來楊過把程英縫的袍子給李莫愁披上,程英雖沒說什麽,但是讀者都不禁為她委屈,一針一針的情意,就這麽理直氣壯的送給女魔頭蔽體去了!
可是,她怎麽能夠忘記楊過呢?在李莫愁步步逼近他們的小茅屋時,她按蕭以舒積郁,楊過再度低吟相和,她彈瑤琴對抗李莫愁的歌聲時,楊過亦放聲高唱以助其勢。程英和楊過沒說過幾句話,然而在吟和中,程英已等於戀愛過了,楊過完全了解她每次吹蕭撫琴中的喜怒哀樂,她又豈能不產生「知我者唯君一人」的情懷?在小茅屋中,是程英、陸無雙、楊過三人第一次共同相處,雖然身處險境,面對李莫愁這個心狠手辣的強敵,三人卻有互依為命的親密:李莫愁道:「我先殺一人,瞧你悲不悲痛?」楊過笑道:「我三人今日同時而死,快快活活,遠勝於你孤苦寂寞的活在世間。英妹、雙妹,你們過來。「程英和陸無雙走到他床邊。楊過左手挽住程英,右手挽住陸無雙,笑道:「咱們三個死在一起,在黃泉路上說說笑笑,卻不強勝於這惡毒女子十倍?」
楊過這幾句話,可要了這兩位姑娘的命了!楊過緊握她、倆的手聲言同死,又豈是她們這輩子忘得了的?也許程英和陸無雙根本不想李莫愁離去,她多留一刻,她們便可以和楊過一起久些。楊過這個激情的人,在對死亡時緊握兩女玉手
,掌中傳過去的情感自不止保護她們那麽簡單,更不會是不了心神俱醉。在小茅屋的日子,也許就是程英和陸無雙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
假使以後三人不再相逢,兩女對楊過的刻骨單思已是難解難忘,怎料金庸再安排一次他們的三人世界,二女可說萬劫不復了!
(二)
在小龍女跳崖後,程英和陸無雙又有一段陪伴楊過的日子,楊過身中情花劇毒,為了守小龍女十六年後之約,在崖邊服斷腸草以解情花之毒,在這凄凄惶惶的期間,程英和陸無雙守在他身旁,細心照料,明知他等待的只是小龍女,也待得在他身邊一刻是一刻,也許她們希望陪伴楊過十六年,也許她們希望┅┅楊過是個知音解意的人,所以書中這麽寫:楊過道:「兩位妹妹,我有一個念頭,說出來請勿見怪。」陸無雙道:「誰見怪你呢?」楊過道:我們自三人相識以來,甚是投緣,我並無兄弟姊妹相稱,意欲和兩位結義金蘭,從此兄妹相稱,有如骨肉。兩位意下如何?」程英心中一酸,知他對小龍女之情生死不渝,因有十六年遙遙相待,故要定下兄妹名分,以免日久相處,各自尷尬,但見陸無雙低下了頭,眼中含淚,忙道:「咱兩人有這麽一位大哥,真是求之不得。」
這可說得是一場黯然神傷的結拜,兩女的一片痴,楊過當然知道,他的內心,也是十分惆悵的,兩女的萬縷柔情,他此生是沒法回報了:在結拜後的一整個月,程英和陸無雙仍然伺候在楊過身旁,為他煮早餐,陪他練功解毒,直至一朝,楊過不辭而別,陸無雙一怔,道:「他┅┅他終於去了。」發足奔到山顛,四下遙望,程英隨後跟至。兩人極目遠眺,惟見雲山茫茫,那有楊過的人影?陸無雙心中大痛,哽咽道:「你說他┅┅他到那去啦?咱們日後┅┅日後還能見到麽?」
程英道:「三妹,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你又何必煩惱?」她話雖如此,卻也忍不住流下淚來。
後來程、陸二女一同隱居杭州,大好年華,就此埋葬了在對楊過的思念中。她們的共同經歷,也許就是令她們不分離的原因。她們有一樣共通的東西──那就是楊過,或者她們會談及,或者她們不再提起,然而在她們的起居中,身畔永遠有一個人的影子,那個影子就是楊過!
楊過是個很真的人,由於他真,在年輕姑娘的眼中,他的一舉一動都有情,假如楊過是利用自己對女性的吸引力去擺布她們的話,她們反而不會對他那麽死心塌地。公孫綠萼就是為了楊過一個真正關懷的眼神,便連命也不要了!
在絕情谷,楊過本已截住了公孫止的去路,眼下就可將他擒住,可是公孫止卻把女兒公孫綠萼舉起,以她為擋箭牌。假如楊過那時的眼神是焦躁或者不耐煩,公孫綠萼未必一死以謝他,只是她見楊過為了怕傷到她而跳躍相避,讓開了去路,眼光中充滿關懷之情,想到楊過為了她而寧可不要解葯,她便覺得楊過既有情若斯,她便甘心為他而死了!公孫綠萼是可憐的,她明知楊過心中只有小龍女一人,而她對有凄酸,不過她也是擁著一點溫馨而去的,楊過那關切的眼神是要了她的命,但她是死而無悔的,在那一刻,心也是感到安慰的!
郭襄是最令人惋惜的一個了!她初見楊過時,只不過十五、六歲,少女情懷,自然傾慕神鵰大使的威風,及後楊過對她露了真臉目,她更加芳心鹿撞了!那時楊過已經有三十六歲,但是成熟男人的風霜,每每是令小姑娘覺得好奇而又有吸引力的,楊過的俊美加上落寞的神情,已經令郭襄大暈其浪,再親眼真見了群雄對他的順服和擁戴,便簡直是五體投地了!
楊過千不該萬不該,在小姑娘生辰那天送天大的三個禮給她:一是殲滅二千蒙古大兵。二是火燒蒙古軍糧。三是送了達爾巴去揭穿霍都王子想當丐幫幫主的好計。
這三件都是有關國家民族的大事,小姑娘覺得這都是楊過為她而做的,這個殷勤,可獻得轟天動地,試問以後有誰可以蓋得過楊過?雖然,這三件事楊過始終是要做的,不過為了報答這位小紅顏知已,他就把這三件事當生日禮物送給她了!郭襄年紀輕輕便遇見了這位出類撥萃、倜儻揮灑、大智大勇而又心細如發的男人,日後又怎能把任何男士看得上眼呢?郭襄此後不但不嫁,連男徒弟也不肯收,想來也只因天下間只有一個楊過而已!
㈣ 林燕妮的介紹
林燕妮(Eunice Lam),女,香港著名女作家。1948年出生,原籍廣東惠州,畢業於香港真光中學。中學畢業後,十七歲赴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攻讀,主修遺傳學,獲理學士學位。1她的作品眾多,如《緣》、《盟》、《青春之葬》等,.現為香港《明報》、香港《新報》、香港《明報周刊》、香港《壹周刊》寫專欄。畢業後回港,曾任電視台新聞編導、天氣報告女郎、電視節目主持人、電視台宣傳部主管等職,期間亦曾赴美國進修廣告課程。其後,林燕妮轉至廣告行業,曾任世界知名的盛世國際廣告公司董事,總經理,1976年與黃沾合組「黃與林」廣告公司,擔任董事總經理,期間跟隨香港大學羅慷烈教授研習元曲,取得哲學碩士。
㈤ 林燕妮的哪本書里有《一見楊過誤終身》這篇
書名就叫《一見楊過誤終身》。
《一見楊過誤終身》是林燕妮寫得最好的一篇散文,是獻給查先生的,而查先生回贈她的,亦是一篇極好的短序。
金庸小說的「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就是出自她的這篇散文。意思是風陵渡初次相遇,第一次遇見楊過一見鍾情,就誤了此後終身。
(5)林燕妮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一見楊過誤終身》節選:
遇上一個很有魅力、令自己魂牽夢縈的人,是畢生的安慰,然而,得不到他,卻是畢生的遺憾,除卻巫山不是雲,沒有人比他更好,可是,他卻永遠不能屬於自己,那唯有擁著他的記憶過一生了!
程英、陸無雙、公孫綠萼、郭襄這四位年輕貌美、慧質蘭心的姑娘,就是在這種情形下鬱郁終生,公孫綠萼甚至心灰意冷得不想做人,其他三位,都沒有再愛上誰,她們都在十幾歲時見過楊過,短暫的相交,令得姑娘們終身不嫁,她們的回憶是快樂的,可嘆的是,以後的日子又如許的惆悵!
㈥ 林燕妮:與黃沾糾纏十四年,嫁李小龍哥哥,最終下場如何
林燕妮作為香港八九十年代的一代白富美,金錢和外貌固然給她加分不少,但是更讓人津津樂道的,無非是她和才子黃沾的十四年恩怨糾葛。
㈦ 請教一部林燕妮小說叫什麼名字
嗯,這個的話你去網路林燕妮吧去問問,估計是沒有的,她的書很好,也有名,但就是知道的人不多,很多書網上沒有電子版,這也沒辦法,要想看的話只好去買書,要麼圖書館借,或者到吧里問問誰有這書能整體成電子版的。
㈧ 林燕妮作品
散文集《懶洋洋的下午》、《粉紅色的枕頭》、《紫上行》、《系我一生心》、小說《痴》、《盟》、《緣》等50餘種。
http://tieba..com/f?kz=394975139有她的一篇散文。還有
http://cid-99e5b164db97ac73.spaces.live.com/Blog/cns!99E5B164DB97AC73!116.entry
㈨ 大家幫我找找 林燕妮 雨夜抒情 這篇文章
雨夜抒懷
林燕妮
風雨肆虐!
窗玻璃啪啪拍著,一陣壓壓一陣。狂風洶涌這灌入窗檯,窗簾呼呼騰起舞動。龜裂千啞的空氣貪婪地吮吸著,一抖動灑落遍地清涼。
赤腳踩著地板上的潮濕,一躍坐上的窗檯,一股冷雨急驟,濕冷劈頭蓋臉。一剎那的窒息,寒冷爬上每一寸肌膚叫囂著,不禁吸口氣,輕顫。
這個久違了的狂風而淋漓酣暢的風雨啊!
沉沉深夜,雨水倒傾。風聲呼嘯,沖過每座樓,涌過每條街,刷過每寸土,朦了每盞燈,潤了每顆心。
黑暗重重包裹不住的,是這城市霓虹的浮艷炫目,人流的翻滾浮躁,一切在風雨如加的狂襲中暫區迷離安寧。那是是非非的爭斗、得得失失的算計、尋尋覓覓的失意,在風雨籠罩席捲中,淹沒在每一處暗淡的燈火里。
點燈。風雨夜,用溫情點亮昏暗的燈火,用關懷相互取暖,用笑聲麻醉傷口,用言語驅趕骨髓地流動的寂寞。
不論是否飽了胃,填不滿心;不論是否誰都無法體會誰的傷口;不論是否孤獨依舊如影隨身。
人生來去,本多半形單影只,各自風影各自領受,每有誰身來是誰的魂。此岸索求的無境正式對彼岸的逍遙背離。人為鏤含瑕疵是所有人共同的宿命,如此刻暫蟄於每燈火中的無盡欲求與嚮往,爬上眼角,涉過眉梢,滲入發絲,永遠噬啃蟄每個人的心跳。也許要等到,等到風雨歷過,清新淡定,才肯相信追尋不等於爭奪,爭奪不代表得到,得到不等於擁有,擁有不代表幸福。世間多少事,皆有姻緣牽系,本不由人細細算計,也無須斤斤計較。北宋詞人蘇軾《赤壁賦》有雲:「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此言如上帝箴語,芸芸眾生,當銘而記之。
放一缸熱水,滑入水底,自在舒展,如生命最初游弋於溫暖的母體。
也許,每個軀體天生悠遊如魚,只是在沉重背負的行走中遺忘了最初的自己。
也許,生命的原色本是簡單,繁復的事人類自己。
愛這夜的風雨逍遙;愛這風雨後的雲淡風輕;愛「駕一葉之扁舟」「侶魚蝦而友麋鹿」的簡單而怡人的風景;愛簡單的開始,塵埃落定後簡單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