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閱讀推薦 » 義大利短篇小說閱讀及答案

義大利短篇小說閱讀及答案

發布時間: 2021-07-21 16:04:14

『壹』 經典外國文學短篇小說

《供應傢具的房間》

下西區那個全是紅磚建築物的地區,有一大批人像時間那樣動盪不安,難以捉摸。說他們無家可歸吧,他們又有幾十、幾百個家。他們從一個供應傢具的房間搬到另一個供應傢具的房間,永遠是短暫的過客——在住家方面如此,在思想意識方面也是如此。他們用快拍子唱著《甜蜜的家庭》;他們把門神裝在帽盒裡隨身攜帶;他們的葡萄藤是攀繞在闊邊帽上的裝飾;他們的無花果樹只是一株橡皮盆景。
[葡萄藤和無花果是安定的家庭生活的象徵,典出《舊約·列王紀上》四章廿五節:「所羅門在世的日子,從但到別是巴的猶太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安然居住。」]
這個地區的房屋既然有成千的住客,當然應該有成千的故事傳奇。毫無疑問,這些故事大多是乏味的,不過在這許多飄零人的身後,如果找不出一兩個幽靈來,那才叫怪呢。
某天晚上斷黑的時候,有一個年輕人在這些搖搖欲墜的紅磚房屋中間徘徊著,挨家挨戶地拉門鈴。到了第十二家的門口,他把他那寒酸的手提包放在台階上,脫下帽子,擦擦帽圈和額頭上的灰塵。鈴聲在冷靜空洞的深處響了起來,顯得微弱遙遠。
他在第十二家的門口拉了鈴,來了一個女房東,她的模樣使他聯想到一條不健康的,吃得太飽的蠕蟲;蠕蟲吃空了果仁,只留下一層空殼,現在想找一些可以充飢的房客來填滿這個空間。
他打聽有沒有房間出租。
「進來。」女房東說。她的聲音來自喉頭,而喉頭也彷彿長遍了舌苔。「我有一間三樓後房,剛空了一個星期。你想看看嗎?」
年輕人跟她上樓。不知從哪兒來的一道微弱的光線沖淡了過道里的陰影。他們悄沒聲兒地踩在樓梯的氈毯上。那條氈毯已經完全走了樣,就連原先製造它的織機也認不出它了。它彷彿變成了植物,在那腐臭陰暗的空氣里化為一塊塊膩滑的地衣或是蔓延的苔蘚,附著在樓梯上,踩在腳下活像是粘糊糊的有機體。樓梯拐角的牆上都有空著的壁龕。以前,這裡面也許擱過花草。果真這樣的話,那些花草準是在污濁腐臭的空氣中枯萎死去了。這裡面也許擱過聖徒的塑像,但是不難想像,妖魔鬼怪早就在黑暗中把它們拉下來,拖到底下某個供應傢具的地窖里,讓它們待在邪惡的深淵里了。
「就是這間。」女房東的長滿舌苔的喉嚨里發出聲音說。「很好的房間。難得空出來的。夏天,這里住過幾個非常上等的客人——從來沒有麻煩,總是先付後住,從不拖欠房租。過道盡頭就有自來水龍頭。斯普羅爾斯和穆尼租了三個月。她們是演歌舞雜耍的。布雷塔·斯普羅爾斯小姐——你也許聽人家說起過她——哦,那不過是藝名罷了——她的結婚證就是配好鏡框掛在那兒的梳妝台上的。煤氣燈在這兒,你瞧壁櫃有多大。這個房間人人喜歡。從來沒有空過很久。」
「你這里常有戲劇界的人來租房間嗎?」年輕人問道。
「他們來來往往。我的房客中許多人同劇院有關系。是啊,先生,這里是劇院區。當演員的人不會在一個地方待上很久。有許多就在我這里住過。是啊,他們是來來去去的。」
他租下這個房間,預付了一星期的租金。他說他累了,立刻就住了下來,同時數出了錢。女房東說這個房間的一切早已准備就緒,連毛巾和洗臉水都是現成的。她要出去的時候,年輕人把那個帶在舌尖,問了千百次的話說了出來。
「你可記得,你的房客中間有沒有一個年輕的姑娘——瓦許納小姐——埃洛伊絲·瓦許納小姐?她多半會在劇院里唱歌。一個漂亮姑娘,個子不高不矮,細腰身,金紅色頭發,左眉毛旁邊有顆黑痣。」
「不,我記不得那個姓名。演戲的人常常改名換姓,正像換房間一樣。他們一會兒來一會兒去。不,我想不起那樣一個人了。」
不。問來問去老是「不」。五個月來不斷打聽,結果總是落空。五個月來,白天在劇院經理、代理人、戲劇學校和歌唱團那兒打聽,晚上混在觀眾里,從陣容堅強的劇院看起,直到那些低級得不能再低的,連他自己都害怕在那裡找到心上人的游樂場為止。他對她一往情深,千方百計要找到她。自從她離家出走之後,他知道準是這個濱水的大城市留住她,把她藏在什麼地方;可這個城市像是一片無底的大流沙,不斷地移動著它的沙粒,今天還在上層的沙粒,明天就沉淪到粘土污泥里去了。
這間屋子帶著初次見面的假客氣迎接了剛來到的客人,它那種強顏為歡,虛與很蛇的迎接像是妓女的假笑。破舊的傢具反射出淡淡的光線,給人一種似是而非的慰藉;屋裡有一張破舊的錦緞面睡榻和兩把椅子,兩扇窗戶之間有一面尺把寬的廉價壁鏡,牆上有一兩只描金鏡框,角落裡放著一張銅床。
客人有氣無力地往椅子上一坐。這時,屋子像通天塔里的一個房間似的,訥訥地想把以前各式各樣住戶的情況告訴他。
[通天塔:《舊約·創世紀》十一章:巴比倫人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通天高塔,耶和華怒其狂妄,變亂了他們的口音,使他們彼此言語不通,無法取得協調,只得輟工。]
骯臟的地席上有一塊雜色斑駁的毯子,彷彿波濤洶涌的海洋中一個長方形的,鮮花盛開的熱帶島嶼。花花綠綠的牆紙上貼著無家可歸的人從東到西都能看見的畫片:「法國新教徒的情侶」,「第一次口角」,「新婚的早餐」,和「泉邊的普賽克」。歪歪斜斜、不成體統的布簾,像歌劇里亞馬遜婦女的腰帶,遮住了壁爐架那道貌岸然的輪廓。壁爐架上有一些冷冷清清的零碎東西——一兩只不值錢的花瓶,幾張女藝人的相片,一隻葯瓶,幾張不成套的紙牌。房間的住戶有如船隻失事後被困在孤島上的旅客,僥幸遇到別的船而被搭救上來帶往另一個港口,便把這些漂貨給扔下了。
先前的住戶們遺留下來的痕跡漸趨明朗,正如一篇密碼被逐一破譯一樣。梳妝台前地毯上那塊磨禿的地方說明有許多漂亮女人在上面踩過。牆上的小手印表示小囚徒們曾經摸索著尋求陽光與空氣。一塊像開花彈影子似的四散迸射的痕跡,證實有過玻璃杯或瓶子連同它所盛的東西給扔在了牆上。壁鏡上被人用金剛鑽歪歪扭扭地刻出了「瑪麗」這個名字。看情形,這個供應傢具的房間里的住戶們,不論先後,總是怨氣沖天——也許是被它的過分冷漠激惹得忍無可忍——便拿它來出氣。傢具給搞得支離破碎,傷痕累累;彈簧已經脫穎而出的睡榻,活像一隻在極度的痙攣中被殺死的可怕的怪物。大理石的壁爐架,由於某種猛烈得多的騷動,被砍落了一大塊。地板上的每一塊凹痕和每一條裂紋,都是一次特殊的痛苦的後果。強加於這間屋子的一切怨恨和傷害,都是那些在某一時期稱它為「家」的人所乾的,這種情況說來幾乎難以使人相信;但是燃起他們的怒火的也許正是那種始終存在不自覺的,無法滿足的戀家的本能,是那種對於冒牌的家庭守護神的憤恨。如果是我們自己的家,即使換了一間茅舍,我們也會加以打掃、裝飾和愛護的。
坐在椅子上的年輕住客讓這些念頭恍恍惚惚地掠過心頭。這時,別的房間里飄來了各種聲音和氣息。他聽到一間屋子裡傳來淫盪無力的吃吃笑聲;另外的屋子裡傳來獨自的咒罵,擲骰子聲,催眠曲和啜泣抽噎;樓上卻有起勁的五弦琴聲。不知哪裡在乒乒嘭嘭地關門;架空電車間歇地隆隆駛過;後院的籬笆上有一隻貓在哀叫。他呼吸著屋子裡的氣息——與其說是氣息,不如說是一股潮味兒——彷彿地窖里的油布和腐爛木頭蒸發出來的那種冷冰冰的,發霉的氣味。
他正歇著的時候,屋裡突然有了一陣濃烈、甜蜜的木犀草香味。它像是隨著一股輕風飄來的,是那樣確切、濃郁和強烈,以至像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來客。年輕人似乎聽到有人在招呼他,便脫口嚷道:「什麼事,親愛的?」並且跳了起來,四下張望著。那陣濃郁的香味依附在他身上,把他團團包圍起來。他伸手去摸索,因為這時他所有的感覺都混雜紊亂了。氣味怎麼能斷然招呼一個人呢?一定是聲音。不過,剛才觸摸他的,撫摩他的竟會是聲音嗎?
「她在這間屋子裡待過。」他嚷道,立刻想在屋裡找出一個證據。因為他知道,凡是屬於她的或者經她觸摸過的東西,無論怎樣細小,他一看就認識。這股繚繞不散的木犀草香味,她所偏愛並已成為她個人特徵的香味,究竟是從哪兒來的呢?
這間屋子收拾得很馬虎。梳妝台那薄薄的檯布上零亂地放著五六隻發夾——一般女人的無聲無息,無從區別的朋友,拿語法術語來說,就是陰性,不定式,不說明時間。他們從這些發夾上是找不到線索的,便不加理會。搜尋梳妝台的抽屜時,他發現一方被拋棄的,破爛的小手帕。他拿起手帕,往臉上一按。一股金盞草的香氣直刺鼻子;他使勁把手帕摔在地上。在另一個抽屜里,他發現幾枚零星的鈕扣,一份劇院節目單,一張當鋪的卡片,兩顆遺漏的棉花糖和一本詳夢的書。在最後一個抽屜里,有一個婦女用的黑緞子發結,使他一陣冷一陣熱的躊躇了好一會兒。但是黑緞子發結只是婦女的一本正經,沒有個性的普普通通的裝飾品,並不說明問題。
接著,他像獵狗追蹤嗅跡似地在屋子裡巡逡徘徊,掃視著牆壁,趴在地上察看角落裡地席拱起的地方,搜索著壁爐架,桌子,窗簾,帷幔和屋角那隻東倒西歪的櫃子。他想找一個明顯的跡象,卻不理解她就在他身邊,在他周圍,在他心頭,在他上空,偎依著他,追求著他,並且通過微妙的感覺在辛酸地呼喚他,以至他那遲鈍的感覺也覺察到了這種呼喚。他又一次高聲回答:「哎,親愛的!」同時回過頭來,干瞪著眼,凝視著空間。因為到目前為止,他還不能從木犀草香味中辨明形象、色彩、愛情和伸出來迎接他的胳臂。啊,老天哪!那股香味是從哪裡來的呢?從什麼時候開始,氣味竟能發出聲音呼喚呢?因此,他繼續摸索著。
他在裂罅和角落裡探查,找到了瓶塞和煙蒂。這些東西他都鄙夷而默不作聲地放過了。可是當在地席的皺褶里找到半支抽過的雪茄時,他狠狠地咒罵了一句,把它踩得粉碎。他把這間屋子從頭到尾細細搜查了一遍。他發現了許多飄零的住戶那凄涼的微細痕跡;可是關於他所尋找的,可能在這兒住過的,靈魂彷彿在這兒徘徊不散的她,卻毫無端倪。
這時,他才想起了房東。
他從這間陰森森的屋子跑下樓,來到一扇微露燈光的門口。女房東聽到敲門聲,便出來了。他盡可能控制自己的激動。
「請問你,太太,」他懇求地說,「在我沒來之前,誰住過這間屋子?」
「哎,先生。我可以再告訴你一遍。我早就說過,先前住在這兒的是斯普羅爾斯和穆尼。布雷塔·斯普羅爾斯小姐是劇院里的姓名,穆尼太太是真名。我的房子的正派是有名的。配了鏡框的結婚證就掛在——」
「斯普羅爾斯小姐是什麼樣的——我是說長相怎麼樣?」
「唔,先生,黑頭發,矮胖身段,一臉滑稽相。她們上星期二走的,已經一個星期了。」
「她們之前的房客是誰呢?」
「唔,一個做運貨車生意的單身男人。他欠了我一星期的房租就走了。他之前是克勞德太太和她的兩個孩子,他們住了四個月。再之前是多伊爾老先生,他的房錢是由他幾個兒子付的。他住了六個月。這樣已經推算到一年前了,再前面的我可記不清啦。」
他向她道了謝,垂頭喪氣地回到自己的屋子裡。屋子裡死氣沉沉的。賦於它生命的要素已經消失了。木犀草的香味已經沒有了。代替它的是發霉傢具的腐臭的味道,是停滯的氣氛。
希望的幻滅耗盡了他的信心。他坐在那兒,呆看著噝噝發響的煤氣燈的黃光。過了片刻,他走到床邊,把床單撕成一長條一長條的。他用小刀把這些布條結結實實地堵塞進窗框和門框的罅隙。安排停當後,他關掉煤氣燈,再把它開足,卻不去點火,然後死心塌地往床上一躺。
* * *
這晚輪到麥庫爾太太去打啤酒。她去打了酒來,同珀迪太太一起坐在地下室里。那種地下室是房東太太們聚集的地方,也是蠕蟲不會死的地方。
[「蠕蟲不會死的地方」:參見《新約·馬可福音》九章四十八節:「在那裡(地獄)蟲是不死的,火是不滅的。」]
「今晚我把三樓後房租出去了,」珀迪太太對著一圈薄薄的泡沫說,「房客是個年輕人。他上床已經兩個鍾頭了。」
「真的嗎,珀迪太太?」麥庫爾太太極其羨慕地說,「你能把那種房間租出去世,真不簡單。那你有沒有告訴他呢?」她非常神秘地啞著嗓子低聲說了一些話。
「房間嗎,」珀迪太太用舌苔非常膩厚的音調說,「本來是備好傢具出租的。我沒有告訴他,麥庫爾太太。」
「你做得對,太太;我們是靠房租過活的。你真有生意頭腦,太太 。人們如果知道床上有人自殺過,多半就不願意租那間屋子。」
「就是嘛,我們要靠房租過活呀。」珀迪太太說。
「是啊,太太,一點不錯。就是上星期的今天,我還幫你收拾三樓後房來著。這么漂亮的一個姑娘,想不到竟用煤氣自殺——她那張小臉真惹人愛,珀迪太太。」
「就是嘛,她稱得上漂亮,」珀迪太太表示同意,可又有點兒吹毛求疵地說,「可惜左眉毛旁邊長了那麼一顆黑痣。你把杯子再滿上吧,麥庫爾太太。」

『貳』 求歐亨利短篇小說《二十年以後》的閱讀理解

答案A c 2.第一次,烘托環境,展開情節;第二次,渲染氣氛,轉 換情節。 3 答案1重視友情,信守諾言;2樂觀開朗,心直口快;3企圖逃避 法律。 4. 勃值得同情,因為他重情守信。

『叄』 歐亨利的短篇小說《最後的長春藤葉》 閱讀理解,並有題目。。。

瓊珊在最後的長春藤葉的鼓勵下最終喚起了對生命的渴望,這表現在哪些方面

『肆』 求多篇適合高三練習的外國小說閱讀語段(最好附答案)

美好的聲譽

文/比爾·蓋瑟

一天下午,本吉和我一起在院子里工作,這正是大學的暑假期間,在我兒子前途未卜的時候。我真想向他說些什麼。

休息時,本吉環視著我那15英畝的土地,有溪流,有樹林,還有如碧波起伏的青草地。

「這地方真美。」他說,顯出沉思和迷戀。

於是,我就將這片土地的來歷告訴了本吉。

我們的第一個孩子蘇珊娜出生不久,格洛麗亞和我在我長大的那個鎮上教書。我們很需要一塊土地來建造房子。我注意到在鎮南面農民放牧牛群的那片土地,那是92歲的退休銀行家尤爾先生的土地。他有許多土地,但一塊也不賣。他總是說:「我已對農夫們許諾,讓他們在這片土地上放牧牛群。」

盡管如此,格洛麗亞和我還是到銀行拜訪了他。他依舊在銀行里消磨退休的歲月。我們走過一扇森嚴可畏的桃花芯木製的門。進入一間光線暗淡的辦公室。尤爾先生坐在一張辦公桌後面,看著《華爾街日報》。他幾乎沒有挪動一下,只從他那副眼鏡上方看著我們。「不賣,」當我告訴他我們對這塊土地感興趣時他自豪地說,「我已經將這塊土地許諾給一個農民放牧了。」

「我知道,」我有點緊張不安地回答,「但是我們在這里教書,也許你會賣給打算在這里定居的人。」他噘起嘴,瞪著眼看著我們,「你說你叫什麼名字?」

「蓋瑟。比爾·蓋瑟。」

「嗯!和格羅費·蓋瑟有什麼親戚關系嗎?」

「是的,先生,他是我的爺爺。」

尤爾先生放下報紙,摘下眼鏡,然後他指著兩把椅子。於是我們就坐下來。「格羅費·蓋瑟是我農場里曾經有過的最好的工人。」他說,「他到得早,走得晚,他把所有要乾的事都幹了,用不著吩咐。」老人探身向前。「如果有拖拉機要修理,讓它擱著,他覺得不好受。」尤爾先生眯縫著眼,眼神中流露出遙遠隱約的記憶,「你說你要什麼,蓋瑟?」

我又將買地的意思對他說了一遍。

「我想一想,你們過兩天再來。」

一周後我又到他的辦公室。尤爾先生說,他已經考慮過了。我屏住氣息。「3800美元怎麼樣?」他問。以每畝3800美元計,那我要付出約6萬美元,這不明擺著是拒絕嗎?「3800美元?」我喉嚨里彷彿梗塞著什麼。「不錯,15英畝賣3800美元。」我無限感激地接受了。

將近30年後,我和本吉漫步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本吉。」我說,「這全都因為一個你從未見到過的人的美好的聲譽。」

在爺爺的喪禮中,許多人對我說,爺爺寬容、慈祥、誠實和正直。這使我記起了一首詩:「我們要選擇的,是美好的聲譽,而不是財富,是愛的恩澤,而不是金銀財寶。」美好的聲譽就是爺爺蓋瑟留給我們的遺產,我希望本吉將來在這片溫柔的地上散步時,也將這個故事告訴他的兒子。」

(選自《青年文摘》2006年第2期)

12、小說第一節,比爾·蓋瑟想對兒子說些什麼?他為什麼選擇在兒子前途未卜的時候講這個故事?(6分)

答:

13、小說在第五、第六兩節為什麼極力渲染銀行家尤爾先生不肯賣土地?(4分)

答:

14、先概括小說主人公爺爺的品質,再分析小說為什麼沒有直接描寫爺爺的音容笑貌,而是通過其他人的語言來介紹他的人品和聲譽。(8分)

答:

15、分析小說結尾所引用的那首小詩的作用。(4分)

答:

12、想對兒子說這片美麗的土地的來歷;(3分)兒子正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希望他能有正確的價值觀,繼承爺爺的美好品質。(3分)

13、與下文尤爾先生不僅賣土地而且低價出賣的情節形成對比,(2分)從而證明爺爺的美好聲譽在這件事中起了巨大作用。(2分)

14、勤勞、寬容、慈祥、誠實、正直;(5分)通過他人之口介紹爺爺的品質更真實可信,更能表現一個美好聲譽的廣泛影響。(3分)

15、作用:升華文章的主題和情感;(2分)照應開頭。(2分)

(一)病 人

每天下午,她都准時來到醫院大門口左側的台階上,鋪下一張報紙,靜靜地坐在那兒看書。那是一本很厚的書。她的面前是一個花壇,紅色的鬱金香正在燦爛地開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時候,能看到她的那雙大眼睛,平靜而且清澈。雖然病號服並不合體,但並不能掩蓋住她典雅的氣質。她很友善,每當有人找她問事的時候,她都表現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師或幼兒園阿姨。

起風了,她輕輕地合上那本書,又整整齊齊把那張報紙疊好,轉身走進了大樓。

樓內的人漸漸多了起來,這個點兒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視的日子。電梯剛停下,人們爭著擁了進去。電梯馬上就有了反應,發出「受不了」的報警聲。最後上來的人沒有下去的意思,她就從中間擠了出來,等下一趟。下一趟人照樣很多,不過還好,電梯沒有報警。人們紛紛選擇自己要去的樓層數。有個農民模樣的大伯觸動數字7的時候,那數字就是不亮。他有些著急,還有些緊張,一遍一遍地摁,但沒有人告訴他為什麼。她發現後,急忙說:「大伯,這部電梯雙層停。」大伯仍然沒有明白過來什麼是「雙層停」。說話間已經到了8層。大伯不知道該怎麼辦,不肯下。她非常客氣地對電梯內的人說:「請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樓梯口。」她讓大伯從8層走到7層。其實樓梯離電梯也就只有四五步遠,她很快就回來了,電梯內的不少人只是表情嚴肅,並沒有說什麼。當然,肯定有人心裡會想:這人真多事。電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籃的小夥子自言自語: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層?她主動接過來說:是的,往左拐。

電梯到了14層,一位急忙下電梯的姑娘不小心掉下了插在塑料袋裡的一枝玫瑰。塑料袋裡有幾盒營養品,但只有這一枝玫瑰。這時電梯門將要關上,她迅速觸動開門按鈕並撿起那枝玫瑰,她還沒有說完「請等我一下」就跨出了電梯,她一定是想把那枝玫瑰還給那位姑娘。對於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浪漫溫馨的玫瑰,一枝可以療傷的玫瑰。但她沒有想到,她後腳剛剛邁出電梯,電梯內一位戴眼鏡的女士「啪」一下就把電梯給關上了,並及時觸動了上行的按鈕。「神經病!」她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氣沒有發泄干凈,繼續說,「真的,這個人我知道,在這里住了一個多月了,精神病人。」「噢,我覺得她的行為不太正常。」另一個人接著說。電梯內剩下的十餘人恍然大悟。大家覺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選自《北京晚報》)

【練 習】

1.開頭一段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2.小說總共寫了「她」做的4件事,請根據文意概括,並寫出這4件事的共同點。

3.小說的標題是「病人」,從全文看,①到底誰是病人?②得的是什麼病?③以「病人」為標題有什麼深刻含義?

4.這是一篇優秀的小小說,請你任選一個角度,賞析其藝術特色。(80字左右)

(二)演 戲



我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有那股傻勁,在眾目睽睽之下假裝昏倒。我要證明什麼?新加坡人的冷漠感?老實說,這個靈感還是來自長堤彼岸的一則新聞,一個記者,為了測試人的反應,與一個警察合作,他扮演搶匪,與扮演警察的警察在大街上追逐。結果他獲得了滿意的答案:沒有人加入追逐的行列。由此而證明人類的自私等等,據說很是轟動。我請芬和我合作,我們扮演一對情侶,我們的目標是烏節路的一座購物中心。我們選擇人最多的時刻走進去,然後按照計劃,我彷彿喝醉了酒,一顛二搖就倒在地上。芬發出了尖銳的叫聲,叫得蠻像的,多虧她練了三天的尖叫。這叫聲果然奏效,一下子吸引了幾個人上前來看。我雖然閉著眼,但兩耳很清楚地聽到皮鞋和高跟鞋的聲音,心裡稍稍感到溫暖。「請你們幫幫忙,我的男朋友昏倒了。」芬以顫抖的聲音說。她是我們戲劇團的成員,這點演技當然難不倒她。我正期待有一雙強而有力的手,往我胳肢窩一夾,把我從地板上扶起來。然而,幾分鍾過去了,除了耳邊嘈雜的聲音外,那雙手始終沒出現。忽然肩膀被人拍了一下,芬的聲音鑽入耳根:「起來吧,戲演完了。」我站起來,拍拍身上的塵土。周圍的人還是那麼匆匆忙忙,彷彿剛才那一幕未曾發生過。倘若地上躺的是一具死屍,會不會有人走過去看一眼呢? 我們轉移陣地到另一座購物中心去,如法炮製再昏倒一次,我始終無法接受那個叫做冷漠的現實。這次,倒有一對情侶上前來看幾眼,不過也僅僅是幾眼,什麼話也沒留下就走了。我正要睜眼的時候,一個洋婦(大約六十歲)走來了,我聽見她問:「怎麼回事?」芬說:「我男朋友昏倒了。」

「快送醫院吧,需要我幫忙嗎?」

芬還沒回答,我已經忍不住爬起來了,老婦有點驚異,我把原委告訴她,她笑笑走開。我和芬都笑得很苦澀。「還要試下去嗎?」芬問。

朋友,你說呢?

(選自新加坡懷鷹小小說集《哀悼青春》)

【練 習】

1.

(1)「我」為什麼要在眾目睽睽之下假裝昏倒?

(2)「我」進行的測試是不是和那個新聞記者一樣希望獲得「滿意的答案」?為什麼?

2.

(1)「我雖然閉著眼,但兩耳很清楚地聽到皮鞋和高跟鞋的聲音,心裡稍稍感到溫暖。」

為什麼?

(2)「周圍的人還是那麼匆匆忙忙,彷彿剛才那一幕未曾發生過。倘若地上躺的是一具死屍,會不會有人走過去看一眼呢?」這句話表達了「我」什麼樣的心情?

3.小說最後寫道「我和芬都笑得很苦澀」,試結合全文分析這「苦澀的笑」的含義。

4.下列對小說的理解有誤的兩項是( )( )

A.新聞記者所做的測試,之所以讓「他」很滿意,是因為「他」深信人類是自私的、冷漠的。

B.在烏節路的購物中心,芬的尖叫聲吸引了很多人來關心她,這讓「我」感到心裡很溫暖。因為雖然沒有人來幫助「我」,但至少證明人們並不是冷漠自私的。

C.小說最後芬問「還要試下去嗎?」不僅表達了她對這次試驗的失望,而且向讀者提出了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使小說顯得余韻悠長。

D.本文深刻揭露了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里人們感情麻木、道德淪喪、爾虞我詐的黑暗的現實。

E.小說情節平淡無奇,布局謀篇也沒有大起大落的波瀾,但由於內容反映了人道關懷這一社會性的問題,所以產生了強烈的感染力。

(三) 修 面



隨著九爺推子擦擦的聲響,父親濃密而微卷的鬍子一綹一綹地掉在白色的圍布上。父親緊閉著眼,一動不動。

很快,九爺就將父親的絡腮鬍子和嘴唇周圍的鬍子推了一遍,父親剩著胡碴的臉像收割後的麥地。

九爺放下推子,說你爹怕有一兩個月沒剃鬍子了吧?

我說是的,他病了兩個多月了。

九爺取出香皂盒,吩咐我去倒點熱水來。

我提起牆角那隻父親用了許多年的鐵殼水瓶,倒了開水,又從缸里舀出冷水對上,試了試水溫,把臉盆端給了九爺。

九爺拿出一張疊得整整齊齊的臉帕,卧進水裡,停了一會兒後撈起,稍稍捏捏水,便用帕子在父親的腮上和嘴唇四周來回地潤;潤過後,才用細毛刷子刷上香皂沫子,刷在父親剛推過的胡碴上;然後九爺才掰開剃刀,向父親抹滿香皂沫子的臉上刮下去。我看著九爺努力地叉開腿,弓下身,不斷地變換著姿勢,以便更好地剃掉父親粗壯的胡碴……

小的時候,父親總愛用他的胡碴扎我的臉。記得有一次我拉著父親的手,指著牆上的馬克思、恩格斯像對他說:爹,你為啥不留個他們那樣的「大掃帚」呢?父親笑著刮刮我的鼻子,說那多不方便,吃飯還得撩著鬍子。說著父親就做了一個撩起鬍子的動作,惹得我哈哈大笑。其實我知道。作為民辦教師的父親工資微薄,同時也沒有足夠的時間經常去理發修面,因為每天都有兩個班七八十名學生的課等著他去上、作業等著他去批改,還有許多永遠做不完的家務。而父親的鬍子又屬於長得特別快的那種,像割後的韭菜,因此父親不得不每隔兩三天,就用剪刀剪掉自己的鬍子。父親不是那種不修邊幅的人,相反,他在學生面前總保持嚴肅、端莊、整潔的形象,剪掉鬍子可以說是父親不多的課余時間里十分關注的事情。 九爺的剃刀刮過,父親的腮邊及嘴唇四周一片鐵青。應當說,颳了鬍子的父親是個相貌堂堂的男人,盡管那臉龐多少顯得有些蒼白和瘦削。二十多年來,父親很少正經八百地修過面,現在父親有時間躺下來享受那每個成熟男子應當享有的刀子輕輕拂過的快感了……九爺是個地道的老剃頭匠,每道工序都極熟練極認真,不多時,九爺的剃刀就又刮完了父親的額頭、眉下、鼻樑、耳廓,最後擰一把熱毛巾,給父親擦了臉。這樣,修面的全部工序才算結束。九爺撤去圍布,我扣上父親半新的中山裝的風紀扣,然後走出門,對等在門外的一長串臂纏黑紗、手拿白花的學生說,你們可以進去了…… (選自《小小說選刊》)

【練 習】

1.寫出你對「剪掉鬍子可以說是父親不多的課余時間里十分關注的事情」的理解。

2.「等在門外的一長串臂纏黑紗、手拿白花的學生」中「一長串」一詞可否刪去?為什麼?

3.故事的結尾出人意料,但並不是故弄玄虛,文中有多處伏筆,請寫出其中的3處。並寫出這樣結尾的作用。

4.作者曉堯曾說:「小小說就是那種真正讓自己感動過的東西,久久縈繞於懷之後,最終以絕佳的方式流瀉出來。」在這篇小說中,①真正讓作者感動過的「久久縈繞於懷」的是什麼?②「絕佳的方式」又指什麼?

(一)1.①交待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 ②烘託人物的外在美和典雅的氣質。 2.①電梯超載,「最後上來的人沒有下去的意思,她就從中間擠了出來,等下一趟」。②農民大伯不明白什麼是「雙層停」,她走出電梯送大伯。③電梯里有人對要去的地方不肯定,她主動指點。④急忙下電梯的姑娘的玫瑰花掉了,她迅速撿起追了出去。共同點:主動幫助別人。 3.①電梯上戴眼鏡的女士和剩下的十餘。②冷漠、自私自利。③揭示了當前社會上人與人之間冷漠病態的關系,從而喚醒人們的良知,寧可被冷漠的人視為「病人」,也不要成為不知關心別人只知關心自己的冷血動物。 4.參考角度:寫作角度獨特,以小見大,把生活中最平淡無奇的事,濃縮在乘電梯這樣一個平常而又獨特的場景,使情節更集中,人物更突出。小說所反映的事發人深思,卻沒有教條的說教,褒貶也不露聲色,符合小小說創作的重要法則:「傾向應當從場面和情節本身流露出來,而不應當特別把它點出來」(恩格斯)。以人物自身的言行表現人物形象。用對比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鮮明,主題更突出。

[二]

1.(1)希望能夠推翻一個新聞記者證明的「人類是自私」的說法,測試一下新加坡人的冷漠感。不相信人們真的會那麼冷漠。(2)不希望。「我」不相信人們真的會那樣冷漠。 2.(1)感到有人來幫助自己,證明人們並不是冷漠麻木的,自己演戲的目的達到了。(2)對麻木冷漠的人們一種深深的失望和悲傷。 3.我不相信人與人之間是冷漠的,不相信新加坡人沒有同情心,然而事實證明了現實就是如此,惟一願意幫助自己的還是一個大約六十歲的外國婦女。我對這樣的現實感到痛苦和失望,同時也包含了對這種結果的不甘心。 4.BD

(三)1.①父親不是那種不修邊幅的人。②父親工資微薄,工作量大,家務繁重,沒有時間去修面。③父親很尊重自己的學生,在學生面前總是保持嚴肅、端莊、整潔的形象。 2.不能刪去。「一長串」表明來悼念父親的學生很多,更能表現父親在學生們心中的地位。從而使父親作為一個地位卑微的民辦教師的形象更突出、更高大。 3.伏筆:①父親緊閉著眼,一動不動。②我說是的,他病了兩個多月了。③現在父親有時間躺下來享受那每個成熟男子應當享有的刀子輕輕拂過的快感了。作用:扣人心弦,震憾人心。 4.①父親默默無聞、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②側面描寫。通過我的回憶以及我、九爺、學生們對父親的態度來寫父親。

該文章轉自[蘇教版高中語文網]:http://www.sjyw8.com/sj/xxsht/200804/7347.html

『伍』 求一篇小說閱讀試題的答案

現代文閱讀訓練——
鄉村教師
岳 勇
(1)臨近大學畢業的那段日子,同學們都為畢業後能留在城裡能有份好工作忙開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動,如無事人一般。
(2)我們同宿舍的幾個姐妹都勸她出去活動活動,爭取能在城裡留下來。哪知娟子卻笑笑說:「我要回鄉下去。」
(3)我們都吃了一驚,娟子的老家我們結伴去遊玩過一次,在大巴山最深處,汽車在二十里以外就進不去了。村裡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們當時都笑著調侃說那兒是全國最貧瘠的地方。而現在,娟子卻輕描淡寫地放棄了這次改變命運跳出農門的良機,要重新回到那窮山溝,我們都替她惋惜。
(4)這時,娟子一本正經地給我們說了一個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處有一所學校。整個學校只有一間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個班級,也只有一個老師。班上有13名學生,那位鄉村老師將他們從一年級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級。
(6)然而,就在小學快畢業的時候,不幸的事發生了。
(7)有個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給引燃了。等大家發現時,大火已經快封住了教室門。
(8)教室里的13名鄉下娃子都亂了套,但那位鄉村教師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鎮靜。他一面教孩子們不要慌張,一面將被大火圍困的孩子們一個個往外背。大火已將窄窄的木門完全封住,老師的衣服、頭發和鬍子全都燒焦了。但他並沒有放棄。到最後,教室里只剩下兩名女同學。
(9)老師在一次沖進火海,那兩名女同學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師看了她倆一眼,最後咬咬牙,背起其中一個就往外沖。
(10)燒得通紅的門框呼地一聲砸下,將老師砸了一個踉蹌,但他最後還是背著那個女孩從大火中爬了出來。
(11)他把那個女孩被盜安全地帶,然後又急急地沖進了早已變成火海的教室。就在這時,轟的一聲,教室燒塌了。老師和最後那名學生再也沒有出來……
(12)講完這個故事,娟子眼圈都紅了。
(13)我們都猜了出來:「最後就出來的那名女同學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淚點點頭,「但你們知道最後那位被老師留在教室里再也沒有被出來的同學是誰么?」我們都搖搖頭。
(15)娟子說:「是老師的女兒呀!」
(16)說完這句話,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來。
(17)我們的眼圈也都紅了。
(18)最後,我們宿舍有三個姐妹跟著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鄉村教師。我是其中一位。

1.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節。(4 分)
答:即將大學畢業的娟子主動放棄留在城裡工作的機會,毅然決定回鄉工作。同宿舍的姐妹們大惑不解,於是娟子給她們講述了一個鄉村教師捨身救學生的真實故事,為鄉村教師的精神所感動,同宿舍的三個姐妹跟著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鄉村教師。
答題要點:1、娟子的決定;2、鄉村教師的事跡;3、事跡對我們的感染;4、「我們「的舉動」。每個要點1分。
2.「鄉村教師」這一題目有兩層含義,請分別寫出來。(2 分)
答:① 以此紀念舍己數學生的鄉村教師;
② 以此贊揚去鄉村任教的大學畢業生。
3.記敘的順序有順敘、倒敘、插敘三種。從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採用了哪一種順序?它在文中的表達作用是什麼?( 3 分)
答:插敘。(1 分)
作用是:把娟子回鄉下任教的原因交代更加清楚(2分)
4.在「同學們都為畢業後能留在城裡能有份好工作忙開了」的時候,「娟子卻輕描淡寫地放棄了這次改變命運跳出農門的良機,要重新回到那窮山溝」 ,這是為什麼?( 4 分)
答:一是為小學教師捨身救學生的精神所感動(或「感激小學教師的救命之恩」,或「傳承小學教師對學生的愛」),以當一名鄉村教師為榮;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學回報養育自己的家鄉、讓貧苦的家鄉不再貧苦。
答題要點:1、精神鼓舞(或「載譽而歸」,或「傳承愛心」);2、回報家鄉。每個要點2分。
5.讀了這篇文章,你聯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麼?( 4 分)
10、有人認為第三段中加點的成語「輕描淡寫」用得不恰當,你的意見如何?請講明理由。(2分)

11、請按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內容,不超過55字。(2分)

12、小說作者敘述故事為什麼用插敘而不用順敘?(至少講兩個理由)(2分)

13、見文中劃線的句子。鄉村教師在「看了她倆一眼」到「最後咬咬牙」的瞬間是怎樣的心情,請聯繫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像,用3~5句話描寫出他此時的心理活動。(2分)

14、有人說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那位敬業愛生、無私奉獻的鄉村教師,也有人說是娟子。請對娟子這一人物形象作一點簡要的分析(應當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從她的表現看她是怎樣的人,作者塑造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3分)

參考答案:10、開放題。不恰當:「輕描淡寫」指說話或寫文章時僅淡淡帶過,有范圍限定,不能修飾「放棄」。恰當:「放棄」是指前文「娟子卻笑笑說:『我要回鄉下去。』」,「輕描淡寫」修飾的還是「說」。
11、鄉村教師從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個學生,最後去救女兒時不幸與女兒一同遇難。娟子大學畢業後決定回鄉村作教師。
12、造懸念,行文曲折;表現主題的需要,突出鄉村教師無私博大的愛以及這種愛的無限延伸(對他的學生的影響);使結構緊湊,內容更豐富。(其它言之成理的也可以)
13、略
14、供參考:貧窮農村的孩子都希望改變命運跳出「農門」,而大學畢業的娟子卻毅然決定回老家當一名鄉村教師,為建設落後的家鄉做貢獻,這說明她是個有使命感、責任感的熱血青年,她愛家鄉,不忘本,有志向。娟子這一形象一方面在襯托她的老師,同時也在表現「鄉村教師」這一代又一代的愛的延伸,也給只為改變個人命運而奮斗者立了一面鏡子。

『陸』 小說閱讀題及答案

鄉村教師
岳 勇
(1)臨近大學畢業的那段日子,同學們都為畢業後能留在城裡能有份好工作忙開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動,如無事人一般。
(2)我們同宿舍的幾個姐妹都勸她出去活動活動,爭取能在城裡留下來。哪知娟子卻笑笑說:「我要回鄉下去。」
(3)我們都吃了一驚,娟子的老家我們結伴去遊玩過一次,在大巴山最深處,汽車在二十里以外就進不去了。村裡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們當時都笑著調侃說那兒是全國最貧瘠的地方。而現在,娟子卻輕描淡寫地放棄了這次改變命運跳出農門的良機,要重新回到那窮山溝,我們都替她惋惜。
(4)這時,娟子一本正經地給我們說了一個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處有一所學校。整個學校只有一間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個班級,也只有一個老師。班上有13名學生,那位鄉村老師將他們從一年級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級。
(6)然而,就在小學快畢業的時候,不幸的事發生了。
(7)有個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給引燃了。等大家發現時,大火已經快封住了教室門。
(8)教室里的13名鄉下娃子都亂了套,但那位鄉村教師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鎮靜。他一面教孩子們不要慌張,一面將被大火圍困的孩子們一個個往外背。大火已將窄窄的木門完全封住,老師的衣服、頭發和鬍子全都燒焦了。但他並沒有放棄。到最後,教室里只剩下兩名女同學。
(9)老師在一次沖進火海,那兩名女同學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師看了她倆一眼,最後咬咬牙,背起其中一個就往外沖。
(10)燒得通紅的門框呼地一聲砸下,將老師砸了一個踉蹌,但他最後還是背著那個女孩從大火中爬了出來。
(11)他把那個女孩被盜安全地帶,然後又急急地沖進了早已變成火海的教室。就在這時,轟的一聲,教室燒塌了。老師和最後那名學生再也沒有出來……
(12)講完這個故事,娟子眼圈都紅了。
(13)我們都猜了出來:「最後就出來的那名女同學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淚點點頭,「但你們知道最後那位被老師留在教室里再也沒有被出來的同學是誰么?」我們都搖搖頭。
(15)娟子說:「是老師的女兒呀!」
(16)說完這句話,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來。
(17)我們的眼圈也都紅了。
(18)最後,我們宿舍有三個姐妹跟著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鄉村教師。我是其中一位。

1.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節。(4 分)
答:即將大學畢業的娟子主動放棄留在城裡工作的機會,毅然決定回鄉工作。同宿舍的姐妹們大惑不解,於是娟子給她們講述了一個鄉村教師捨身救學生的真實故事,為鄉村教師的精神所感動,同宿舍的三個姐妹跟著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鄉村教師。
答題要點:1、娟子的決定;2、鄉村教師的事跡;3、事跡對我們的感染;4、「我們「的舉動」。每個要點1分。
2.「鄉村教師」這一題目有兩層含義,請分別寫出來。(2 分)
答:① 以此紀念舍己數學生的鄉村教師;
② 以此贊揚去鄉村任教的大學畢業生。
3.記敘的順序有順敘、倒敘、插敘三種。從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採用了哪一種順序?它在文中的表達作用是什麼?( 3 分)
答:插敘。(1 分)
作用是:把娟子回鄉下任教的原因交代更加清楚(2分)
4.在「同學們都為畢業後能留在城裡能有份好工作忙開了」的時候,「娟子卻輕描淡寫地放棄了這次改變命運跳出農門的良機,要重新回到那窮山溝」 ,這是為什麼?( 4 分)
答:一是為小學教師捨身救學生的精神所感動(或「感激小學教師的救命之恩」,或「傳承小學教師對學生的愛」),以當一名鄉村教師為榮;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學回報養育自己的家鄉、讓貧苦的家鄉不再貧苦。
答題要點:1、精神鼓舞(或「載譽而歸」,或「傳承愛心」);2、回報家鄉。每個要點2分。
5.讀了這篇文章,你聯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麼?( 4 分)
10、有人認為第三段中加點的成語「輕描淡寫」用得不恰當,你的意見如何?請講明理由。(2分)

11、請按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內容,不超過55字。(2分)

12、小說作者敘述故事為什麼用插敘而不用順敘?(至少講兩個理由)(2分)

13、見文中劃線的句子。鄉村教師在「看了她倆一眼」到「最後咬咬牙」的瞬間是怎樣的心情,請聯繫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像,用3~5句話描寫出他此時的心理活動。(2分)

14、有人說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那位敬業愛生、無私奉獻的鄉村教師,也有人說是娟子。請對娟子這一人物形象作一點簡要的分析(應當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從她的表現看她是怎樣的人,作者塑造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3分)

參考答案:10、開放題。不恰當:「輕描淡寫」指說話或寫文章時僅淡淡帶過,有范圍限定,不能修飾「放棄」。恰當:「放棄」是指前文「娟子卻笑笑說:『我要回鄉下去。』」,「輕描淡寫」修飾的還是「說」。
11、鄉村教師從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個學生,最後去救女兒時不幸與女兒一同遇難。娟子大學畢業後決定回鄉村作教師。
12、造懸念,行文曲折;表現主題的需要,突出鄉村教師無私博大的愛以及這種愛的無限延伸(對他的學生的影響);使結構緊湊,內容更豐富。(其它言之成理的也可以)
13、略
14、供參考:貧窮農村的孩子都希望改變命運跳出「農門」,而大學畢業的娟子卻毅然決定回老家當一名鄉村教師,為建設落後的家鄉做貢獻,這說明她是個有使命感、責任感的熱血青年,她愛家鄉,不忘本,有志向。娟子這一形象一方面在襯托她的老師,同時也在表現「鄉村教師」這一代又一代的愛的延伸,也給只為改變個人命運而奮斗者立了一面鏡子。

『柒』 外國小說閱讀答題技巧和格式(詳細)

現代文閱讀常用術語解說

表達技巧:表達技巧是指文章運用了哪些寫作原理、規律和方法來表現文章內容的。對表達技巧的評價鑒賞,就是分析文章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表達了什麼內容,達到了什麼藝術效果等。鑒賞的核心是審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達到某種美感享受。對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不同的文體應從不同的角度考慮。

記敘文(包括散文)應從以下方面去分析:

①從表達方式角度:各種表達方式是否運用自如,靈活多變;敘述人稱的選擇,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的好處;敘述順序的安排,倒插敘手法的運用及作用;描寫的特點(白描細描、細膩生動),心理描寫、細節描寫、景物描寫等的作用。

②從選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關系的處理,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

③從表現手法角度:是否運用了象徵法、對比法、襯托法、先抑後揚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④從結構安排角度:是否開頭結尾,各有特色;結構嚴密,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後照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

⑤從語言運用角度:語言是否准確、簡練、生動、形象;具有怎樣獨特的語言風格(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沉等);運用了什麼獨特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通感等)。

小說還應從人物塑造是否豐滿、典型,情節的安排是否合理、嚴密、變化、曲折等方面來考慮。

議論文主要從論證方法來考慮,特別是比喻論證、類比論證、引申論證等手法及其作用。說明文主要看是否突出了事物的特點功用,順序安排是否適當等。

表達方式,是指寫文章時所採用的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介紹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達方式有5種,即:記敘(敘述)、議論、抒情、描寫和說明。

記敘文主要以記敘和描寫為主,其中兼有說明、抒情和議論;說明文主要以說明為主,也有敘述、議論甚至描寫;議論文以議論為主,兼有記敘、說明或是抒情。

寫作方法,也叫表現手法,是指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和技巧。包括:對比、象徵、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揚先抑、襯托(烘托)、誇張諷刺、借景抒情、前後照應等。

分辨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幾種不同的表達方式,並分析其表達作用:

記敘文的四種記敘方式:順敘、倒敘、插敘、平敘(分敘)。記敘文的描寫分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記敘文的間接抒情方式:寓情於景、寓情於事、寓情於理。

人物描寫、環境描寫、細節描寫描寫要抓住事物特點。「畫眼睛」是形象的說法,指寫人要寫出人的心靈,寫事要寫出事件的本質,寫景要寫出人對景的感悟,景的個性。

描寫要生動形象,這是描寫的特點決定的,也是描寫有別於敘述的地方。所謂生動形象,無非是使描寫對象有形、有聲、有色地再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此外,描寫要根據對象特點決定描寫方法,描寫時往往要帶有一定的情感,描寫有白描與細描等等。

議論: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

記敘文的議論是「畫龍點睛」。記敘文的議論的「畫龍點睛」作用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闡發事物的意義

(二)表達作者的看法

(三)揭示文章的主題

抒情: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愛樂等主觀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間接抒情。

不同情形下的術語:

評價主旨用語: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 意境 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語言淺近易懂,主旨深遠。

言簡意豐:語言簡潔,內容豐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盡而意無窮

含蓄蘊藉 委婉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意含而不露,或表達得不明顯,耐人尋味。

分析手法用語:

卒章顯志:在文章末尾點明主旨。

畫龍點睛:用一兩句精彩的話點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發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徵:把要抒發的感情、闡發的思想藉助於對某種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議論表達來。

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

開門見山:文章開頭就進入正題,不拐彎抹角。

寄寓 寄託:把感情、主題放在一種事物上表現。

襯托 烘托: 用一個事物來陪襯另一個事物,以使後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強效果。

側面描寫:

對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懷古傷今 借古諷今:追念古代,傷感現實。

起興(xìng):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

語言特點用語:

勾勒:簡潔的語言描寫,介紹事物的大概。

濃墨重彩:描寫詳盡、細膩。

惟妙惟肖:描寫逼真,多指人或動物。

體物入微 窮形盡態(相):描寫細致入微、刻畫細致生動。

詩情畫意:

議論類 富有哲理 淋漓盡致 。

語言風格用語

行雲流水:結構、語言自然流暢。

形神兼備:語言、結構等形式與內容主旨 都無可挑剔。

簡潔 洗煉(練):語言簡練利落。

淺顯 明白如話:不雕塑飾,不加修飾。 平淡無奇 質朴清新 淡雅

詞藻華麗明快:明白通暢。

沉鬱頓挫蒼涼:低沉、蒼勁、舒緩、悲涼等。 雄健 雄渾:雄壯、強健、渾厚。

文章結構用語:

做鋪墊:在情節發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筆:前段為後段埋下的線索。

呼應 照應:前後的互相聯系。

渾然天成:結構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行文技巧用語:

虛實相生:虛,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緊密結合在一起。

其它: 構思精巧 新穎 獨樹一幟 別具一格 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

自出機杼:有創新,不沿用陳舊的格式、作法。

頗具匠心 感情細膩 感情真摯 躍然紙上 曲折 層次分明 一氣呵成 琅琅上口

考題在鑒賞作品的語言時,常常涉及以下內容:

⑴分析作品語言特點,如准確、簡練、生動、形象等;

⑵理解作品語言風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簡明、含蓄、深沉等;

⑶辨析作品採用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主要包含:

⑴表達方式,如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⑵表現手法,如想像、聯想、象徵、渲染、烘托、對比,先抑後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於景等;⑶選材剪材,如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詳略是否得當等;⑷行文的結構,如開頭和結尾、烘托鋪墊、前後呼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承上啟下、起承轉合等;⑸意境的創設,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辭方法的運用等等。

掌握運用八種常見的修辭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比喻: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運用比喻可以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比擬: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產生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運用比擬,可使人或物色彩鮮明,描寫生動,蘊含豐富。

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的效果。借代可使表達具體形象。

誇張:可以引起豐富的想像,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徵,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誇張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增強表達效果。

對偶: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用對偶,句子整齊,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排比:可增強語言的氣勢。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其作用在加強語氣、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設問:總的作用是引起讀者思考。用在標題上,能吸引讀者,啟發讀者思考,更好地體現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

對「理解作者在文中所運用的表達技巧及其效果(作用) 」題, 結合原文信息和所學語文知識進行解答。答題要點包括三個方面:

1、用了什麼方法。要辨明本語句所運用的是哪一種修辭或表現手法。

2、表達了什麼內容。分析這種修辭或表現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現什麼內容, 要清楚此種修辭或表現手法的一般表達效果。

3、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種修辭或表現手法的一般表達效果,並結合具體語句加以說明。

答案表述的原則:

1、忠實於題干。題干包含了題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題的信息,題干中往往隱含了表述的范圍、角度和表達方式。審清題干是做好閱讀題的前提。

2、忠實於原文。「現代文閱讀題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憑空去想。」這教給我們做現代文閱讀題的一條基本原則,即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些題目找不出原詞句組成答案,也要弄通語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發,離「題」萬里。

3、忠實於語言規則。閱讀題答案表述要依據題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點全面,內容精確,用詞准確,語言簡潔,字數不超過規定數。

如何在原文中尋找語句答題:

1. 定區域。先確定題干中的語句在原文中哪個段落,從而劃定選擇答案的有效區域。

2. 明方向。認真審讀題目,弄清所問,找准答題方向,再「瞻前顧後」結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進行分析,找出最切題的語句作答。

熱點內容
哈利波特火焰杯閱讀小說 發布:2025-09-22 01:25:14 瀏覽:944
好看的唐朝穿越男主小說 發布:2025-09-22 01:00:40 瀏覽:340
好看重生復仇小說現言推薦 發布:2025-09-22 01:00:40 瀏覽:965
紅警軍事小說排行 發布:2025-09-22 01:00:26 瀏覽:127
免費小說鄉村奇人系統 發布:2025-09-22 00:54:04 瀏覽:233
女主扮豬吃老虎的言情穿越小說 發布:2025-09-22 00:48:04 瀏覽:842
一本穿越到三國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9-22 00:26:54 瀏覽:809
推薦幾部女生好聽小說言情 發布:2025-09-22 00:24:24 瀏覽:74
下一個情人小說全文閱讀 發布:2025-09-22 00:14:50 瀏覽:426
主角是女的的修煉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22 00:04:33 瀏覽: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