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小說鴿子鴿子在線閱讀
⑴ 各位推薦幾本大虐的小說!
推薦余華的《兄弟》,絕對是在咀嚼過去的痛苦,讓人不忍卒讀
⑵ 余華的生活歷程
1960年 l歲
4月3曰中午,余華出生於浙江省立杭州醫院(現為浙江省中醫院)。父親華自治,山東人,部隊轉業後在浙江省防疫大隊工作。母親余佩文,紹興人,浙江醫院手術室護士長。余華有一哥哥華旭。
1962年 3歲
由於父親完成了浙江醫科大學的專科學習,回到浙江嘉興市海鹽縣人民醫院任外科醫生,余華全家遂隨父親遷至海鹽。余華從此在這個江南小城開始了漫長的童年生活。
1963年 4歲
余華進入當地的縣幼兒園。對此,余華的記憶是:「我是一個很聽話的孩子,我母親經常這樣告訴我,說我小時候不吵也不鬧,讓我干什麼我就干什麼,她每天早晨送我去幼兒園,到了晚上她來接我時,發現我還坐在早晨她離開時坐的位置上。我獨自一人坐在那裡,我的那些小夥伴都在一旁玩耍。」
由於父母很忙,上班後就將余華和哥哥鎖在家中。兄弟倆惟有的樂趣便是「經常撲在窗口,看著外面的景色。」
1965年 6歲
和那個時代的大多數家庭一樣,當哥哥脖子上掛著一把鑰匙,背著書包上學時,余華便跟在哥哥身邊也開始了上學的生涯。「他上課時,我就在教室外一個人玩,他放學後就帶著我回家。有幾次他讓我坐到課堂上去,和他坐在一把椅子里聽老師講課。」
1967年 8歲
余華在海鹽縣向陽小學上小學。同時對醫院環境越來越熟悉,「那時候,我一放學就是去醫院,在醫院的各個角落游來盪去的,一直到吃飯。……我父親當時給我最突出的印象,就是他從手術室里出來時的模樣,他的胸前是斑斑的血跡,口罩掛在耳朵上,邊走過來邊脫下沾滿鮮血的手術手套。」
1971年 12歲
余華讀小學四年級,全家搬到醫院里職工宿舍。對此,余華曾回憶到:「我家對面就是太平間,差不多隔幾個晚上我就會聽到凄慘的哭聲。那幾年裡我聽夠了哭喊的聲音,各種不同的哭聲,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我都聽了不少。」
1972年 13歲
7月,余華小學畢業。此時,適逢海鹽縣圖書館重新對外開放,父親為他和哥哥辦了兩張借書證。從那時起,余華開始閱讀小說,尤其是長篇小說。他幾乎將那個時代所有的作品都讀了一遍,包括《艷陽天》、《金光大道》、《牛田洋》、《虹南作戰史》、《新橋》、《礦山風雲》、《飛雪迎春》、《閃閃的紅星》……等等。他說,當時自己最喜歡的書是《閃閃的紅星》,然後是《礦山風雲》。
9月,余華進入海鹽中學讀書。
1973年 14歲
余華繼續在海鹽中學讀書,並漸漸迷戀上了街道上的大字報。每天放學同家的路上,他都要在那些大字報前消磨一段時間。余華自己認為:「在大字報的時代,人的想像力被最大限度的發掘了出來,文學的一切手段都得到了發揮,什麼虛構、誇張、比喻、諷刺……應有盡有。這是我最早接觸到的文學,在大街上,在越貼越厚的大字報前,我開始喜歡文學了。」
1974年 15歲
余華繼續在海鹽中學讀書,並在那個讀書無用論的年代,除了學工學農之外,余華和大多數學生一樣,經常在下課鈴響時匆匆地沖進教室,或者在上課鈴響時,卻依然滿校的閑逛。有段時間,余華曾是迷上了音樂簡譜,並試圖將魯迅的《狂人日記》譜寫成音樂。「我寫下了這個世界上最長的一首歌,而且是一首無人能夠演奏,也無人有幸聆聽的歌。」
中學期間,余華曾擔任學校黑板報的采編工作,並常常采寫通訊報道之類的文稿。
1977年 18歲
余華中學畢業。參加**恢復的第一次高考,落榜。
1978年 19歲
3月,由父母安排,余華進入海鹽縣武原鎮衛生院當牙科醫生。余華後來說:「我實在不喜歡牙醫工作,每天八小時的工作,一輩子都要去看別人的口腔,這是世界上最沒有風景的地方,牙醫的人生道路讓我感到一片灰暗。"
由於武原鎮衛生院對面就是海鹽縣文化館,余華每天看到文化館的工作人員從來不用正常上班,非常羨慕。但是,當時的文化館一作人員都需要一技之長,或音樂,或美術,或寫作,余華在對自己進行了一番掂量之後,認為文學最有可能使自己進入文化館,於是開始寫作嘗試。
1979年 20歲
余華被安排到浙江寧波進修口腔科。此間,余華接觸到川端康成的作品。川端康成對余華的早期創作產生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使他明白了小說細部敘事的魅力。「那五六年的時間我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寫作基礎,就是對細部的關注。現在不管我小說的節奏有多快,我都不會忘了細部。」
1980年 21歲
余華繼續進行小說寫作的嘗試。據余華父母的回憶,在這一階段,余華除上班之外,所有時間幾乎都呆在虹橋新村26號自己那間臨河的小屋中,以異常執著的精神做著文學的夢。
1981年 22歲
除了川端康成之外,余華開始慢慢地接觸其它外國作家。據余華哥哥華旭回憶,他常
常不分晝夜地與當地文學圈內的朋友們分享閱讀和寫作的快樂。
1983年 24歲
余華開始接觸馬爾克斯等拉美作家作品,並繼續小說創作。
1月,在《西湖》第l期發表短篇小說《第一宿舍》,此系余華的處女作。同年,《西湖》第8期又發表短篇小說《「威尼斯」牙齒店》。
11月,余華欣喜地接到時任《北京文學》編委周雁如電話,赴京改稿。這次改稿之行,使余華開始了寫作歷程的重要轉折。
12月,在當時影響頗大的《青春》雜志發表短篇小說《鴿子,鴿子》。隨後,余華借凋到夢寐以求的海鹽縣文化館。
1984年 25歲
1月,余華在《北京文學》發表短篇小說《星星》,隨後又在該刊發表《竹女》、《月亮照著你,月亮照著我》等短篇,其中《星星》獲得當年的《北京文學》獎。
5月,在《東海》發表短篇小說《男兒有淚不輕彈》。
8月,余華正式調入海鹽縣文化館。
1985年 26歲
3月,與當時的海鹽縣文化館文秘幹部潘銀春女士結婚。
9月,余華與另一位浙江青年作家趙銳勇一起,歷時二十餘天,沿長江兩岸進行考察。這也是余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出門遠行。
1986年 27歲
春天,余華與朋友在杭州逛書店,意外發現僅有的一冊《卡夫卡小說選》,朋友先買下了。為此,余華以一套《戰爭與和平》換取了此書。從此,「卡夫卡在川端康成的屠刀一下拯救了我。我把這理解成命運的一次恩賜。」
冬天,余華赴北京兩直門的上園飯店參加《北京文學》的筆會,遇見著名的文學評論家李陀。余華將自己的新作《十八歲出門遠行》交給李陀審讀,李陀看完後說:「你已經走到了中國當代文學的最前列了。」後來,余華承認:「李陀的這句話我一輩子忘不了,就是他這句話使我後來越寫膽子越大。」
1987年 28歲
余華在《北京文學》發表《十八歲出門遠行》和《西北風呼嘯的中午》,同時又在《收獲》發表《四月三日事件》和《一九八六年》,從此開始確立了自己在中國先鋒作家中的地位。
2月,余華赴北京魯迅文學院參加文學講習班的學習。7月結束,返回海鹽。
1988年 29歲
余華分別在《北京文學》和《收獲》發表《現實一種》、《世事如煙》等重要作品。
9月,余華進入魯迅文學院和北京師范大學聯合舉辦的創作研究生班學習,期間與莫言、劉毅然等同學。
魯迅文學院讀書期間,余華開始廣泛接觸包括馬爾克斯、福克納、胡安·魯爾福等大量現代作家的經典作品,並陸續創作了一大批先鋒式的中短篇小說。
1989年 30歲
4月,受山東電視台邀請,與劉毅然等作家班同學數人一起穿越西部,沿途考察了新疆、甘肅、青海和西藏等地,歷時一個多月。暑期赴山東威海,為山東電視台撰寫《穿越西部》專題片。
9月,在《上海文論》第5期發表重要論文《虛偽的作品》,明確地表達了自己對現實秩序的不信任,並全面闡釋自己內心真實的藝術哲學和審美觀念。
此外,還在《鍾山》、《北京文學》、《人民文學》等雜志分別發表了《此文獻給少女楊柳》、《往事與刑罰》、《鮮血.梅花》等一批極具先鋒意味的中短篇小說。
年底,余華調入嘉興市文聯,為《煙雨樓》編輯。
1990年 31歲
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余華的第一部小說集《十八歲出門遠行》。
不久,台灣遠流出版公司也出版了小說集《十八歲出門遠行》。
除讀書之外,余華還開始了第一部長篇《細雨與呼喊》(後改名為《在細雨中呼喊》)的寫作。
年底,余華研究生班畢業,獲文學碩士,並回嘉興繼續修改《細雨與呼喊》。
1991年 32歲
8月,與潘銀春女士離婚。
花城出版社出版了余華的第二部小說集《偶然事件》。
在《收獲》發表了余華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細雨與呼喊》,後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台灣遠流出版公司出版了余華小說集《世事如煙》。
1992年 33歲
與作家班同學陳虹女士結婚。余華認為,妻子陳虹對自己後來的創作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受聘為浙江文學院合同製作家,聘期約為一年。
在《收獲》發表重要長篇小說《活著》,後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了小說集《河邊的錯誤》。
台灣遠流出版公司出版了長篇小說《在細雨中呼喊》。
1993年 34歲
8月,調離嘉興市文聯,並定居北京,開始職業寫作。
8月27日,兒子余海果出生。
台灣遠流出版公司出版了小說集《夏季台風》。
⑶ 隱祕盛開怎麼樣
這部小說明顯的借鑒了高行健小說《有隻鴿子叫紅唇兒》的結構,這是個很好的結構。 2000年時,我在家裡翻舊書,翻到一本1981年的《收獲》,上面有篇小說叫《有隻鴿子叫紅唇兒》,作者是高行健,那時高行健在我腦海中只是一個和先鋒戲劇有關的人,當時百無聊賴就看那小說,看著看著就被吸引了,然後就被感動了,然後就很激動,連續看了兩遍,是個中篇,講的故事和《隱秘盛開》差不多,但是比隱秘盛開要更宏大,也更打動人心,是幾個青年在那個年代裡的選擇和命運。到現在我再讀還是會覺得震動,可惜,因為高行健得諾貝爾獎,我們在國內反而看不到他的作品了。不過網上好多地方都可以找到《有隻鴿子叫紅唇兒》這篇小說。 我曾經在網上找到一本高行健談創作的作品叫《現代小說的技巧》大略的看了看,他談到了許多關於小說的形式的問題,到底是寫劇本的出身,他寫的小說結構都很不錯。而隱秘盛開正是借鑒了《有隻鴿子..》的結構,那種時空交錯以及時空交錯中人物間的關系給人一種非常特別的感覺,所以讀完這本書,我立刻想到了《有隻鴿子叫紅唇兒》可惜1981年的《收獲》在老家的書箱子沉睡,只能在網上又看一遍解渴。 當然《隱秘盛開》有它自己的好,比如關於信仰一般的愛情,在《讀庫02》上可以找到蔣韻寫的這本書的代後記(事實上我正是在老六的Blog上看到了這書的讀後感才買來看的),看了這篇代後記,我稍稍的理解了些作者的心思,本來,在這樣的時代出現了這樣的小說似乎是很特別的,連余華寫出的《兄弟下》都充滿了這個時代的浮躁氣息,讓人幾乎看不下去了,即使看下去也會覺得淺薄而庸俗和他的其他作品沒法比,蔣韻這部小說和這個時代是有些格格不入的,正是這格格不入,讓人感覺新鮮和感動,好多人看完都說自己哭了幾場,我只能說,在這個沒有愛的時代里,大家太容易被感動了,估計去找來《有隻鴿子叫紅唇兒》來看看,連哭都來不及,它會讓你感到激動感到窒息。 我晚上10點多開始看,到凌晨3點一口氣讀完,接著就是失眠,心裡也有些觸動,如果只有上部該多好啊,只講潘紅霞的故事多好啊,我個人覺得後半部的思想是很好的,那群好心辦壞事兒的知青給了一個不可能實現夢想的人以夢想,然後就走掉了,留下她一輩子生活在夢想不能實現的痛苦中,這是真正的人間慘劇,與其這樣不如不給她啟蒙,她的痛苦會少很多,如魯迅所說,人在鐵屋子中昏睡著被悶死總比清醒的感受自己被悶死好些,這種思考完全可以寫成另外一部小說而不是把它放在潘紅霞的故事中作為下部,她,大女子,不是愛的天才,只是個被知青折騰得改變了命運的悲劇。而她的女兒的故事,則象所有發生在當代的虛構故事一樣的庸俗,大學生坐台,被保養,掙錢給母親看病,患絕症,被愛感動...這個路子太庸俗了,雖然作者寫的比一般的庸俗作家要好些要真摯些,但是被壞了胃口的我還是不願意讀到這樣的故事。 有一天,你閑暇下來,發現自己有些空虛,很長時間沒有被感動過,情緒已經麻木到象機器一樣,請你安靜下來,找一本小說,不要找現在市場上的暢銷小說,它只能讓你更空虛罷了,你可以讀一讀這本《隱秘盛開》,當然,我更推薦你讀一讀《有隻鴿子叫紅唇兒》。然後你渾身戰栗的寫下你的感受,那說明,你還沒有被這個發達的現代化社會折騰成一個「單向度的人」。
⑷ 余華作品時間順序排列
1983年1月,在《西湖》第1期發表短篇小說《第一宿舍》,此系余華的處NV作。同年,《西湖》第8期又發表短篇小說《「威尼斯」牙齒店》。12月,在當時影響頗大的《青春》雜志發表短篇小說《鴿子,鴿子》。
1984年1月,余華在《北京文學》發表短篇小說《星星》,隨後又在該刊發表《竹女》、《月亮照著你,月亮照著我》等短篇,5月,在《東海》發表短篇小說《男兒有淚不輕彈》。
1987年余華在《北京文學》發表《十八歲出門遠行》和《西北風呼嘯的中午》,同時又在《收獲》發表《四月三日事件》和《一九八六年》,從此開始確立了自己在中國先鋒作家中的地位。
1988年余華分別在《北京文學》和《收獲》發表《現實一種》、《世事如煙》等重要作品。
1989年發表了《此文獻給少女楊柳》、《往事與刑罰》、《鮮血梅花》等中短篇小說。
1990年發表第一部小說集《十八歲出門遠行》。
1991年發表第二部小說集《偶然事件》。同年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細雨與呼喊》以及小說集《世事如煙》。
1992年發表長篇小說《活著》,同年發表小說集《河邊的錯誤》。1995年《許三觀賣xue記》,發表小說集《戰栗》。
該年,余華還在《收獲》、《作家》等雜志發表了短篇小說《我沒有自己的名字》和《黃昏里的男孩》等短篇小說。
1999年小說集《黃昏里的男孩》、《我膽小如鼠》、發表隨筆集《我能否相信自己》。
2008年發表長篇小說《兄弟》
最後是<<十個詞彙里的china>>
⑸ 余華小說創作的時間順序
1983年1月,在《西湖》第1期發表短篇小說《第一宿舍》,此系余華的處NV作。同年,《西湖》第8期又發表短篇小說《「威尼斯」牙齒店》。12月,在當時影響頗大的《青春》雜志發表短篇小說《鴿子,鴿子》。
1984年1月,余華在《北京文學》發表短篇小說《星星》,隨後又在該刊發表《竹女》、《月亮照著你,月亮照著我》等短篇,5月,在《東海》發表短篇小說《男兒有淚不輕彈》。
1987年余華在《北京文學》發表《十八歲出門遠行》和《西北風呼嘯的中午》,同時又在《收獲》發表《四月三日事件》和《一九八六年》,從此開始確立了自己在中國先鋒作家中的地位。
1988年余華分別在《北京文學》和《收獲》發表《現實一種》、《世事如煙》等重要作品。
1989年發表了《此文獻給少女楊柳》、《往事與刑罰》、《鮮血梅花》等中短篇小說。
1990年發表第一部小說集《十八歲出門遠行》。
1991年發表第二部小說集《偶然事件》。同年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細雨與呼喊》以及小說集《世事如煙》。
1992年發表長篇小說《活著》,同年發表小說集《河邊的錯誤》。
⑹ 余華早期的作品有那些
1983年
《第一宿舍》 《西湖》1983年第11期
《「威尼斯」牙齒店》 《西湖》1983年第8期
《鴿子,鴿子》 《青春》1983年第12期
1984年
《星星》 《北京文學》1984年第11期
《竹女》 《北京文學》1984年第3期
《甜甜的葡萄》 《小說天地》1984年第4期
《男兒有淚不輕彈》 《東海》1984年第5期
《月亮照著你,月亮照著我》 《北京文學》1984年第4期
1986年
《老師》 《北京文學》1986年第3期
1987年
《四月三日事件》 《收獲》1987年第5期
《一九八六年》 《收獲》1987年第6期
《十八歲出門遠行》 《北京文學》1987年第11期
《西北風呼嘯的中午》《北京文學》1987的第5期
1988年
《河邊的錯誤》 《鍾山》1988年第1期
《現實一種》 《北京文學》1988年第1期
《世事如煙》 《收獲》1988年第5期
《難逃劫數》 《收獲》1988年第6期
《古典愛情》 《北京文學》1988年第12期
《死亡敘述》 《上海文學》1988年第11期
1989年
《此文獻給少女楊柳》 《鍾山》1989年第4期
《愛情故事》 《作家》1989年第7期
《往事與刑罰》 《北京文學》1989年第2期
《鮮血梅花》 《人民文學》1989年第3期
《兩個人的歷史》 《河北文學》1989年第10期
1990年
《偶然事件》 《長城》1990年第1期
1991年
《夏季台風》 《鍾山》1991年第4期
《呼喊與細雨》(後更名為《在細雨中呼喊》) 《收獲》1991年第6期
1992年
《一個地主的死》 《鍾山》1992年第6期
1993年
《活著》 《收獲》1993年第6期
《祖先》 《江南》1993年第1期
《命中註定》 《人民文學》1993年第7期
1994年
《戰栗》 《花城》1994年第5期
《吵架》 《啄木鳥》1994年第4期
1995年
《許三觀賣血記》 《收獲》1995年第6期
⑺ 這問題誰知道誰牛!!我相信世界沒有!!!!
我都知道啊。。。沒分難得理你
⑻ 為什麼那麼多和尚修煉還做壞事,寺廟收費很高,去一次功德就好幾百塊,算是功德還是慈善。
末法時期的現象之一
⑼ 各位文人騷客請留步!!~~
長恨歌"前幾十頁我不喜歡。感覺中,王安憶是在和張愛玲較勁。她的寫作獨白是:你張愛玲能寫,我也能寫;你寫得好,我寫得絕不比你差。然而,張愛玲筆下的上海、上海人,是活的,傳神的,是她用敏銳的五官切實感覺來而後輕松揮灑出的,而王安憶筆下的上海、上海人,是她坐在黑漆漆的斗室中,憑借電影、圖片、聽來的故事和一些文字記載開展想像,然後將想像蘸上干乎乎的墨水,使勁擠呀擠地"擠"出來的。她依賴的是她的勤奮、毅力和刻苦,依賴的是她豐富的想像力和感覺。她是在用想像與感覺堆砌,靠堆砌來"硬寫"、"死寫"、"愣頭愣腦"地寫......她寫"弄堂",寫"流言",寫"鴿子",一寫就是好幾頁,"咬 住"不放,寫得實在很笨。
要不是"長恨歌"得了"茅盾文學獎",我想我是不會繼續看下去的。
然而,幸虧我繼續看下去了。繼續看下去後,我的看法完全變了。
"長恨歌"是寫前國民黨要員的情婦王琦瑤幾十年來的生活。通過王琦瑤寫了幾十年歷史,或說通過幾十年歷史寫了王琦瑤的命運。王安憶筆下的歷史不是我們通常習慣於關注的與重大政治事件緊密聯系的歷史,而是作為時間的歷史。她極力渲染的是各歷史時期迷漫於空氣中的不同氣味、不同氛圍、不同的來自感官的特徵,她努力准確捕捉的,是各個歷史時期中特定個人的生存面目、精神依賴、趣味取向。由於投向歷史的視點不是政治,不是歷史變遷中存有的政治成份,而是作為時間、年代的歷史,歷史中的個人,故而,她筆下的歷史與個人顯得特別平實,真切,貼近,兩者的交融也因之更和諧,從而給人一種渾然一體的飽滿、渾厚感。"長恨歌" 確實寫出了作為年代的歷史,寫出了存在於歷史中的個人。
我覺得,王琦瑤這個人我認識,嚴家師母、毛毛娘舅我也認識,他們似乎就住在我童年、少年、青年時上海住的那條弄堂隔壁。這些遺老遺少身上散發出一股樟腦丸氣味。他們是躺在舊時的記憶上活過來的。"舊時",是他們家中不太打開的箱底壓著的幾件曾經漂亮過的西裝與旗袍。他們彼此靠著對這種樟腦丸氣味、"西裝、旗袍"氣味的記憶、嗅覺、感情走到一起的......
王安憶之所以看中王琦瑤這個人物,寫她,是因在她身上看見了一份愴涼。一份逼人的、擺脫不了的愴涼。這份愴涼與其說來自命運來自歷史變遷,不如說來自生命本身;與其說來自王琦瑤,不如說來自王安憶自己。這份愴涼是王安憶人到中年對生命的感悟,是對美好生命流水般逝去的一首輓歌、一聲嘆息。"長恨歌"最大的成功正在於以冷靜的旁觀角度敘述了這份實在的、透自骨髓、揮之不去的愴涼。
王安憶的感覺很好,想像力很好。而且,她的感覺和想像很特別。她的感覺、想像常常不是感性的,而是理性的;不是感性的抒發與接收,而是理性的斷語。理性歸納過的感覺與想像所能擁有的空間應該很有限,但在王安憶那則泉涌不息,無窮無盡,被用得層層疊疊。在讀者一而再,再而三地感覺她的刻意、堆砌、笨拙感覺得不耐煩,感覺得有點累時,又不得不嘆口長氣,無可奈何、心服口服地承認她的感覺、想像獨特且准確,承認她的感覺、想像是她腦中流出的,信手拈來的,承認這是她的風格,至少是"長恨歌"這部小說的風格--就像"長恨歌"的一個"記號"。
補充一句,"長恨歌"那些堆砌而成的"硬寫"、"死寫" 看慣了倒也看出了味道,看出了合理性,尤其結合故事、人物一起看(故事敘說,人物心理捕捉,向來是王安憶的強項) ,甚至覺得它們必不可少,覺得正是它們使這本書厚重起來的。
還得略談"長恨歌"的不足。比如說,關於王琦瑤的女兒薇薇;比如說,王琦瑤被長腳殺死...... 薇薇這個人物可有可無,沒有也許更好。作者想通過青少年薇薇寫出那個年代,可薇薇沒寫好那年代也沒寫好。明確讓人感到的,只剩作者寫微微的用心(又一個刻意)。王琦瑤為什麼會死?作者想以她的死來加強悲劇效果,加強她身上存有的那種愴涼感。然而,王琦瑤身上的愴涼感不是靠死來突出的,而是靠活,靠她怎麼活下去怎樣活出愴涼來。長腳殺王琦瑤殺得莫名其妙,殺得太戲劇化,這一殺,將一本沉甸甸的書、將一個嚴肅的作家,"殺"出了一些輕浮、殺出了一些稚嫩。
然而,"長恨歌"縱有再多的不足,一切不足在她獲得的巨大成功面前都顯得不重要。
"長恨歌"不可取代,王安憶不可取代。
《桃之夭夭》是著名作家王安憶最新的長篇小說。小說每一章都以一句描寫花的古詩為題,比如「一枝梨花春帶雨」、「新剝珍珠豆蔻仁」、「千朵萬朵壓枝低」等等,獨具匠心。王安憶說,這些都是她用心翻書找出來的。如果把原詩一首首調出來看,會發現與小說故事的發展脈絡是相吻合的。在寫作風格上,王安憶延續了前一部長篇《富萍》的筆法,《桃之夭夭》的寫實風格幾近細碎煩瑣,在這種細碎與煩瑣下,上海這個城市,特別是上海的小市民世界,不再是故事的背景,而成為有血有肉的生命本身。
⑽ 求五星級的小說,謝謝啦
您好。只介紹一部書!該書是後現代魔幻超現實主義作品!
主要講述的是: 來歷奇特的三胞胎兄弟人阿混、地大精和天之瘋的故事。他們出生在鳳凰山谷的藍色魔幻森林,他們先後前往了命中註定要去的天堂城,由於一些詭異和無法逃避的原因,他們必須要去完成一系列奇特的任務;書中還有兩個核心人物是老M和鳳凰,另外四個重要角色是「竄竄」、白狼以及兩個精靈——白鴿子真虛和黑鴿子假實,還有輔助角色是藍天醫生和『愛之天使』等,他們的來歷和命運都極其神秘而曲折;書中的人物關系極其復雜而微妙,故事情節中充滿了奇異瑰麗的場景和形形色色的人物,主人公們經歷了許多極其不可思議的人、事、地點、奇遇和冒險,書中還交織著凄美動人、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至於究竟是誰安排了這一切,想要達到什麼目的,這個懸念將會在故事的結尾真相大白……
愛讀書的朋友,相信我的推薦不會讓你感到失望!
書名是《末日派對》。作者陳嘉農。我只給您介紹這一部高水準的魔幻小說。
我之所以向您鄭重認真負責的推薦該書的原因有以下幾條:
a,因為是我自己喜歡看的一部書!這部作品非常適合80後90後閱讀!
b,內容以魔幻,東西方玄幻,都市,轉世,奇遇,重生,張揚,YY和探險為主線!
c,是一部2010年出現的全新的作品,風格和內容目前無人類似!
d,文筆流暢,溫馨細膩!很多內容風趣幽默!情節描述就像是電影畫面!
e,書中有一點點Huang的!絕對不是古董作品!很炫的!
f,作者陳嘉農是台灣知名作家和詩人。
g,把 陳嘉農 台灣 的字樣放到網路搜索,就會知道他是台灣著名詩人作家散文家和評論家了!
h,在台灣他和李敖,餘光中是齊名的,只不過他一向都很低調。
i,最主要是他比較的繁7懟8蚣9饞6豬5咦!請在網路輸入 陳嘉農,詩歌和小說,當代文學史 你就知道原因了!
j,所以他被Q嗊H顫L壋N全面K烽莎了!因此內地知道他的人不多!
k,他在港澳台、東南亞和海外華人圈的知名度就很大了!
l,他還有一個筆名叫宋冬陽,意思是為台灣送去冬天的陽光!
m,在起點文學閱讀! http://www.qidian.com/BookReader/1457739.aspx 請放心完全合法非盜鏈無病毒! 第一卷夏娃的孩子——三兄弟 第一章 藍色魔幻森林 夏娃 第二卷13月32號星期9的晚上 第一章 兩個精靈 第四卷 天堂城的中央大道 第一章 醉生夢死酒吧 第四章 「竄竄」的女人經 第五卷天堂俱樂部 第十章 游戲規則 第十一章 強盜邏輯 第十四章 多麼美妙的禮物啊 第十五章 魔鬼的顫音奏鳴曲 第六卷老M談人性 第六章人玩錢……錢玩人 第九章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第十章那些屁話其實很虛偽 第七卷轉世的因緣
第四章 地獄陰陽司情判官 第五章 不就是男歡女愛嗎? 第六章 孽情薄的秘密 第七章 上帝有意的安排 第八章 天堂城和地獄差不多 你是否會喜歡看這部作品?
我個人認為值得去看,當然只是我自己的看法哦!理由如下:
A,他的作品是真正的大家手筆,大師風范!不是那幫小學生們寫的蹩腳作文!!
B,他的文風是亦詩亦文,文中藏詩,華彩美文!笑中帶罵,罵中含淚!富有哲理,耐人尋味!
C,有很多地方你仔細閱讀之後,就會知道我說的 耐人尋味 是什麼意思了!一定要細細的品味啊!
D,而且越到後面越精彩,尤其是10萬字以後!!
E,前15萬字一直是在埋設伏筆,相信後面就是揭開懸疑的部分了。
F,書裡面有很優美動人的愛情內容!!有一些地方我是一邊看一邊哭的!!
G,雖然現在是全民搞惡俗的時代,越是惡俗越容易火!!!但是我認為他的作品不惡俗!!!
H,假如您喜歡惡俗的類型,那就當我什麼都沒說!真是很抱歉,打攪您了!
I,他的作品不是肯德基,麥當勞一類的快餐,是法國大餐!
J,垃圾食品吃多了對身體不好!會得便秘,肝水腫,胃炎,胃潰瘍,腸梗阻和食道癌的!
K,換換不一樣的口味也是可以嘗試的選擇,不知道我說的有道理沒有,呵呵.
L,我說好沒有用,要你自己去看了之後才知道好不好!
M,法國大餐要吃過才知道是什麼味道!
N, 也許會吃不慣,但是不品嘗一下也會遺憾的!您說對嗎?朋友?
O,如果你去看請一定要耐心,因為小說裡面有一些內容比較深,而且寫作風格有點另類,沒有讀過的人一開始會不習慣!!
P,想看該書全本的話,您要等了,不好意思,我比您老人家還著急哪,我都急出痘痘了!!
Q,特別提示:現在還是免費閱讀哦!相信不久就要VIP了!
R,最好編輯全都瞎眼,不要和他簽約!呵呵!我就可以免費看完了……
順便帶一句,陳嘉農的詩歌《攜我還鄉》和餘光中的《鄉愁》是等量齊觀的好詩!
我覺得大家都可以去支持一下這位台灣同胞哦!因為他是堅決主張統一的!
所以很希望你可以去閱讀一下下,好書值得一看!我的以上意見不一定成熟哦!
最後祝您胃口好,牙口好,吃嘛嘛香,身體健康!祝您家人生活的幸福快樂!發財大大地!很高興為你回答!希望採納!謝謝您有耐心看完這個帖子!!! 現在你是不是也可以去支持他一下下呢?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