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閱讀推薦 » 知音小說閱讀答案

知音小說閱讀答案

發布時間: 2021-07-22 03:29:25

『壹』 余顯斌的《知音》閱讀及答案

1.下列選項中,對文章分析概括錯誤的兩項是( )(5分)
A.小說題目為「知音」,從文中我們可以得知,瞎子師傅的知音很少,只有他弟子一人,所以他明知是弟子放火燒了自己的房子,但他也不記恨弟子。 B.小說中記敘了一個小女孩救活漂泊中的瞎子一事,這個小女孩贊嘆瞎子師傅二胡拉得好,從側面描寫出瞎子師傅的技藝高超。 C.房子起火後,瞎子師傅只帶著一把二胡跑出來,說明他家非常貧窮,沒有別的貴重物品。 D.文章結尾,弟子跪在師傅身旁,恭敬的叩頭,此時此刻,弟子才懂得師傅的良苦用心,但師傅已死,此時回報師傅的只有傳承師傅的絕技。 E.這篇小說起於二胡,結於二胡,中間又多次描寫二胡,可以說二胡即本篇小說的線索。
2.本文情節看似突兀,實則在情理之中,請舉例加以說明。(6分)

3.本文二胡聲音悠揚、動聽,作者是如何描寫二胡聲音的?(6分)
4.本文描寫了兩位瞎子,他們是師徒關系,結合文本探究他們是怎樣的人,請結合文本簡析。並就其中一位談談給你的啟示。(8分)
1.BD B「只有他弟子一人」錯,小女孩也是瞎子的知音。 D「說明他家非常貧窮,沒有別的貴重物品。」無中生有2.本篇小說結尾交代了茅屋起火的原因以及弟子一直跟隨瞎子企圖得到樂譜的情節,看似突兀,實則前文已經為這個結尾作了鋪墊。①文章開頭「雪,很大,夜很靜」的描寫,為後文表明茅屋是被點燃的作了鋪墊。②瞎子師傅要飯時總是「吃一半,留一半」,為後文弟子一直跟隨他作了鋪墊。③弟子在漂泊途中第一次見到師傅時故意啞著嗓子,與真相大白時不再啞嗓子,前後呼應。(每點2分)3.① 側面描寫,小女孩贊嘆瞎子二胡拉得好。弟子啞著嗓子說,《月夜鳥鳴》真是人間一絕!都表明師傅拉的二胡悠揚、動聽(手法1分,兩個例子各1分)② 比喻,一會兒如一絲輕風,浮盪如紗,突出二胡聲音輕柔。(手法、例子、作用分析合理各1分)③ 通感,一縷月光水色,從琴弦上淌出,閃著波紋,擴散著,盪漾著。生動形象。(手法、例子、作用分析合理各1分)(第一點必答,二、三點答一點即可)4.① 師傅是一個技藝高超的人,從小女孩的贊嘆,弟子說《月夜鳥鳴》真是人間一絕,和文中多處對音樂的描寫等情節可以看出。(2分,概括1分,解釋說明1分) ② 師傅是一個以德報怨的人。弟子放火燒了瞎子的茅屋,瞎子不但沒有記恨弟子,反而在流浪途中寧可自己挨餓也要給弟子留一半吃的,。(2分,概括1分,解釋說明1分)③ 弟子是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但最終能認識錯誤悔改的人。弟子為了得到瞎子的樂譜,放火燒了瞎子的茅屋,並一直跟隨瞎子尋找機會,但最終被師傅感動,跪倒在師傅神旁,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2分,概括1分,解釋說明1分) ④ 啟示略(2分)

『貳』 閱讀短文:知音:一天,在奧地利維也納近郊的一條路上,耳聾的貝多芬正緩步獨行.

全文
知音約翰•貝里不知是出於個人的愛好還是生計的必需,小個子提琴手魯道夫總是獨自駕小船在斯堪的納維亞①漫遊,在那些小小的海港城市裡舉辦個人音樂會。如果能找到伴奏者,那當然好;沒有的時候他就演奏一些不需要伴奏的作品。偶爾他特別想要鋼琴給他伴奏,他就在腦子里想像一架。這樣,即使沒有鋼琴在眼前,他也可以把為提琴和鋼琴譜寫的奏鳴曲一口氣拉下來。
有一年,魯道夫跨海到了冰島,沿著嶙峋的海岸,在一個個小城鎮里做巡迴演出。這是一塊威嚴、冷峻的土地,可是這里的人民卻從不忘卻好客的規矩。因為他們知道,也許某一天上帝也會使他們變成身在異鄉的陌生人。魯道夫的聽眾並不太多,就是在他演奏得格外出色的時候,他們也往往不動聲色,呆坐在那裡,瞧著這位小個子琴師鬧騰一番,(1)最後表情庄嚴地返回家中,像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教誨。不過他們是付錢的。
一次,魯道夫又駕起他的小船,從一個小城出發到另一個地方去。忽然東北方的天空變得昏暗嚇人,一場暴風雨就要降臨冰島。這時他正繞著一個荒涼、險峻的海岬航行。他打開地圖,發現最近的港口也要半天的航程才能到達。他開始憂心忡忡起來,但忽然發現離岸邊不到一英里的地方有個小石島,島上有座燈塔。他吃力地把船靠上小島。燈塔下面是峭壁,岩石中開辟了一段台階,拾級而上,便可以到達上面的燈塔。在飛渡的亂雲的背景下,有一個人站立在高高的崖頇上。
「歡迎您!」聲音在峭壁間轟鳴著,給像要把小島席捲而去的波濤增加了聲勢。
天很快就黑了下來。小島的唯一的主人帶著來客順著螺旋型的樓梯爬上燈塔的三層,然後就忙著去做應付暴風雨的准備了。他的主要任務就是看守燈塔。燈塔終年光華不滅,雄視著整個這一片海域,一絲不苟地向過往這片海域的船隻傳遞著庄嚴的、無聲的信息。
守燈人是個魁梧的老人,花白鬍須垂在胸前。他的行動遲緩,笨重,不慌不忙,他在自己的獨小的天地里,有條不紊地做著一切。他不大講話,比起其他那些構成他生活內容的因素——海洋、暴風,他平和的內心和那狂暴的外部世界形成對照。
簡單的晚餐之後,兩人對坐著,各自想著對方的存在。燈塔在頭頇上熠熠閃光。咆哮的風浪一下一下重重地撞擊著燈塔的牆壁。為打破僵局,魯道夫請對方抽煙,又忽然覺得這多少顯得幼稚。老人微微笑了笑,搖頭表示拒絕,好象他對鞭長莫及的東西沒有任何企求。他坦然地坐在那裡,沉思著什麼,一雙勞動的大手放在張開的兩腿上。
魯道夫覺得,守燈老人一定也能真切地感受到窗外那撞擊著燈塔的驚濤駭浪,但他對這太熟悉了,好像什麼也沒發生,好像他的心跳和血液的不自覺的流動。盡管老人表面上對客人彬彬有禮,但實際上已經把魯道夫神不知鬼不覺地變成了他的世界的一部分。
魯道夫慢慢從老人嘴裡得知了一點點他的身世。八十三年前他就在這座燈塔上出生,當時他的父親也是守燈人。教他讀《墨經》的母親是他所認識的唯一的女人。他每天讀《聖經》,再沒有其他書可看。 當音樂家的魯道夫也沒多少時間讀書,但他畢竟一直生活在城市裡。他彎下腰,從琴
盒裡取出他那把心愛的提琴。
「您拿那傢伙干什麼用?」老人問。
起初魯道夫以為主人在開玩笑,但看到對方泰然的表情,他才知道並非如此。
老人甚至絲毫沒有表現出對樂器的好奇,而只有對他,包括他的那件「家什」在內的整個人的興趣。在平時,魯道夫決不相信有人居然不知提琴是何物。而現在他不想笑。他只感到世界太大、太深不可測,而自己太渺小,能力太有限。
「我用它來搞……音樂。」他結結巴巴地低聲說。
「音樂?」老人緩緩地說,「噢,聽說過,可是沒見過。」
「音樂不是看的,是聽的。」
「啊,對了。」老人同意道,話音里不無謙卑。這也是造物的一部分,世上所有事物都有各自的神奇之處。萬物促使人們去永無休止地認識世界,每件事物在它的稍縱即逝的短暫存在中,給人們留下難以磨滅的光輝,老人的灰眼睛睜得大大的,注視著這位瘦小的提琴手,使他感受到了一個人所具有的全部存在價值。
風雨,燈塔和老人突然使魯道夫興奮起來,使他內心充滿了冷愛之情,賦與他一個比他自身大無窮倍的廣闊空間。他想為老人創造出一個烈火與繁星的傑作。他站起身,揚起琴弓,在濤聲的伴奏下,演奏起來一一貝多芬的克魯采爾奏鳴曲。
分分秒秒在琴弦上流淌,一瞬間等於創造那個烈火與繁星的世界的數日:騰騰噴向天空的生命之火,緩緩注入心域的萬物之泉:驚雷的吶喊,軟風的撫慰:情感博斗的波峰浪谷、世界的大同、人類崇高精神光輝下的燦爛諧音……魯道夫從未演奏得如此爐火純青,也從未得到過這般不同凡響的伴奏。海浪和暴風用巨大的手指敲擊著塔樓,熠熠的燈塔自信地持續著一明一暗的循環。最後一聲音響消失了,魯道夫把頭垂在胸前,大口地喘著氣。大海在小島周圍翻騰著,咆哮著,像鼎沸的人聲,在給他喝采。(2)
老人自始至終都一動不動地坐在那裡,寬大、粗糙的手放在犬腿上,低著頭,使勁地聽著。曲終許久,他依然靜靜地坐著。然後他仰起臉,平靜地、顯得很有鑒賞力地抬起手,點點頭。
「對,一點不假。」他說道。

『叄』 博雅追到知音鍾子期的詩歌閱讀答案。

是《話說知音》吧
答案
第1題主要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答案是:因為俞伯牙的琴聲變幻無窮,神秘莫測,鍾子期卻能夠准確地感應他的琴聲,領悟他的情思。
這是就「知音」的由來出的一道題。題目出在第二段「這怎麼能不讓俞伯牙萬分地興奮和感激?」一句上。解答本題,先要認准「這」指代的內容是「對這變幻無窮和神秘莫測的琴聲,怎麼解……真像是變成了他的化身一般」。但關鍵是對這兩句話作出概括。第一句是從鍾子期對琴聲的感受說的,第二句是從對俞伯牙彈奏出的情思的角度說的。因此,概括時這兩層意思都要有。自然也不能空泛作答。
第20題考查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答案是:(1)神往和渴求知音,已成為華夏子孫的一種純潔而神聖的情操;(2)中國古代典籍中多有記載傳誦。
解答本題,首先要知道,所謂文化,特指精神財富。知音傳說一直在傳誦,首段末句說神往而渴求充滿了崇高友誼的知音……「這是一種精神財富。從《呂氏春秋》、《列子》、《樂府題解》到唐代詩歌,諸多「典籍」中都把它們為重要內容給以記載和傳誦,這也是一筆精神財富。把這些分散的信息集中起來,加以整合,就有了答案。
第21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觀點態度的能力。
答案是:(1)知音越多越好,俞伯樂不能因為失去鍾子期而不去尋求更多的知音;(2)千辛萬苦學得的技藝不應輕易放棄,藝術的追求必須不懈地堅持下去。
這篇散文以作者自己對「知音」的獨到感悟為主旨。作者崇敬俞伯牙、鍾子期的高尚友誼,但對俞伯牙因鍾子期的不在而不再彈琴的做法不以為然。他認為,伯牙依舊應該繼續彈奏出「震撼人們靈魂的」、「美麗動人的樂曲」,在鍾子期之後,可能會「熏陶」出更多的「知音」。再說,伯牙高超的演奏技藝來之不易,怎麼解因鍾子期的不在而輕易放棄呢?至此,我們可以看出,所謂:「話說知音」,並不是像其他文章那樣去贊頌「高山流水」的情誼,而是借是題發揮,表達自己感情至深的生活經驗。讀懂這些才能算真正理解了文章的思想。
從答題來說應關注三、四兩段。題目出在第三段「多麼想唐突地勸慰他……」這一句上,接下去從「依舊要不斷地奏出」到「值得懷念和尊重」是「勸慰」的賓語,也就是「勸慰」的內容,而不是「勸慰」的原因。「像這樣美麗動人的樂曲,難道就不會熏陶出……知音總是越多越好」,才是說明「勸慰」的一個原因。第四段開頭是一個表達遞進關系的過渡句,以引出更為重要的原因。在語言上,像這樣花費千辛萬苦學得的技藝……」與上一段的倒數第2句也是對應的。
本文第三、四兩段就是前文所說的「重點段」。為什麼要加強對重點段的分析概括,以及怎樣分析概括,從這里可以得到啟示。
第22題考查鑒賞評價能力,答案是A、E。
A項正確沒有疑問。B項的問題有兩點:一是對「主要內容」的判斷,雖然文中用較多的筆墨敘寫俞伯牙遇知音和艱苦學琴的經歷,但不是「主要內容」,主要內容是如上題所說的「獨特看法」;二是「知音難覓但又可求」不能准確表達本文主旨,再則,文中也沒有談到知音「可求」還是「不可求」的內容。C項的主要錯誤在於「也融入作者學藝的切身體會」在文中找不到依據。D項的分析合會原文實際,從文中看不出末段對首段的內容作了「進一步闡釋」,而它闡釋的是作者的觀點。E項是正確的。可以運用結構分析法來分析分號前後的分句。後一分句的主幹是「咆哮催促行動」,很容易看出知音傳說的鞭策作用。前一分句將非常抽象的「美感」轉化為「欣慰地咀嚼和回味」這樣形象的描寫,寫出讀者從中獲得的愉悅,也就是知音傳說帶給人的們的美感。
創造宣言(節錄)
答案:這是1999年高考全國卷的試題,也是到目前為止全國卷最近一次大第Ⅱ卷選用社科文的試題。閱讀這篇《創造宣言》,首先要認定這是談論教育問題的文章,其最重要在今天仍然閃爍光芒的觀點是「學生先生合作而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以及為達此目標教育者應注意的問題;接著就要把握作者在批判各種「不解創造」的錯誤觀點時所得出的結論。這樣便把握住全文內容的核心,答題就有了可靠的前提。
第1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答案是①環境平凡;②生活單調;③年紀太小;④沒有能力;⑤陷入絕境(或「山窮水盡」、「走投無路」,答「等死而已」不算對)。處處天天人人都能創造。
五種「不能創造」的錯誤觀點比較容易歸納,不去多說。其中第⑤點不能寫成「等死而已」,因為「等死而已」是主觀態度,其他都是講客觀條件的。作者在批評五種錯誤觀點以後寫道:「所以,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這便是得出的結論。因為有字數限制,所以要加以概括,寫成「處處天天人人都能創造」。
第2題實際上是考查對重要句子的理解。答案是:「刀法」比喻教育方法。「萬象」比喻眾多教育對象。「萬龍點晴」比喻使眾多教育對像成才。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當,可能使眾多受教育者被毀;教育方法得當,可以使眾多受教育者成才」。
這個句子是文中的一個重要句子,作者在這里連用了好幾個比喻,十分形象地說明了教育方法(創造技術)的重要。這里運用的比喻限容易辨識,關鍵是弄清比喻什麼。
第3題考查對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分析概括。答案是:(教育的最大成功)師生合作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教育者應注意的問題)①要敢於創造;②要有獻身創造的精神; ③要明確教育的創造目的;④要探索創造理論和創造技術;⑤要鼓勵學生創造;⑥要注意師生合作創造;⑦要注意集體創造的特點。
文章第三段談到「教師的成功」、「先生之最大的快樂」,又有「說得正確些」。答案自然在「說得正確些」一句中。如果只答「教師」這一面,答案就不準確。
後一問綜合性很強。要回答這一問,必須把握住全文的主要內容。如作者批判「不能創造」的錯誤觀點,就是鼓勵人們要敢於創造,其中批駁「年紀太小,不能創造」,就是鼓勵學生創造,最後一段對創造之神的呼喚,表達的是獻身創造的願望。談到教育者要創造真善美的活人,說的是教育要明確創造的目標,要探索創造理論和技術,要注意師生合作創造,這兩點在文中有直接表述。要注意集體創造的特點,這可從第三段歸納出來。這一問題並不難,但是要答得全,又不大容易。而試題只要求答出4點,這是放寬了評分的要求。
第4題是綜合賞析題。不正確的兩項是B、E。B項是對文中材料作用的評述,錯在「關鍵」之說,原文說得很清楚,那「只是一半真理」,自然不能成為「關鍵」。E項是對文章主旨的概括,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因為「探索教育理論的教育技術」只是文中的一個觀點,且不是主要觀點。其他四項對照文章可知正確。

『肆』 《話說知音》 閱讀答案

1因為俞伯牙的琴聲變幻無窮、神秘莫測,鍾子期卻能准確感應他的琴聲,領悟他的情思。
2】.(1)神往和渴求知音,已成為華夏子孫的一種純潔而神聖的情操;(2)中國古代典籍中多有記載、傳誦。
3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不能因為失去了鍾子期而不去尋求更多的知音。(2)千辛萬苦學得的技藝不應輕易放棄,藝術的追求必須不懈地堅持下去
~~~~~~~~~~希望採納~~~~~~~~

『伍』 知音余顯斌閱讀答案

有多加點分我發到你郵箱,

『陸』 《知音》余顯斌閱讀答案

CD(C.「最主要是為了維系師徒的關系」說法有誤,最主要的應是體現師父對徒弟的關愛和寬容。D.徒弟「放火燒了師父的茅屋」是想在「中途盜取」,因而不能說他是「泄恨」,「兇殘的本性」的說法也較勉強。)
14.(4分)文章以「知音」為題,①表面上是寫女孩和弟子懂得欣賞他的二胡;②實際上是寫他對弟子的了解、寬容和關愛以及他對藝術的執著追求;③同時反襯弟子對師父良苦用心的不理解
15.(6分)二胡聲在文中作用有:①線索的作用,文章以師父帶著二胡聲漂泊異鄉始,以弟子懺悔的二胡聲止,貫穿全文始終;②反映處境的困難、生活的艱辛,如「二胡聲,在他走過的地方流瀉,如一聲聲低低的訴說,細細的,蛛絲一樣」,寫出了他漂泊的艱難困境和內心的悲傷。③流露豐富的情感和復雜的心情,如「二胡聲悠揚,在靜靜的夜空響起,一會兒如一縷花香,拂過人心,一會兒如一絲輕風,飄盪如紗」,以二胡聲表現他的復雜心情。④暗示時間的流逝、歲月的更迭,如「二胡聲仍如水,隨他流淌,時間也在二胡聲中流淌」,以二胡聲來寫時間的流逝。⑤預示人生的結束、生命的終結,如「音樂聲越來越低,流入地下,渺無音痕」,以二胡聲來寫師父生命的終結。

『柒』 《知音》余顯斌 閱讀答案

CD ( C . 「最主要是為了維系師徒的關系」說法有誤,最主要的應是體現師父對徒弟的關愛和寬容。D .徒弟「放火燒了師父的茅屋」是想在「中途盜取」,因而不能說他是「泄恨」, 「兇殘的本性」的說法也較勉強。)
14 . ( 4 分)文章以「知音」為題,① 表面上是寫女孩和弟子懂得欣賞他的二胡;② 實際上是寫他對弟子的了解、寬容和關愛以及他對藝術的執著追求;③ 同時反襯弟子對師父良苦用心的不理解
15 . ( 6 分)二胡聲在文中作用有:① 線索的作用,文章以師父帶著二胡聲漂泊異鄉始,以弟子懺悔的二胡聲止,貫穿全文始終;② 反映處境的困難、生活的艱辛,如「二胡聲,在他走過的地方流瀉,如一聲聲低低的訴說,細細的,蛛絲一樣」,寫出了他漂泊的艱難困境和內心的悲傷。③ 流露豐富的情感和復雜的心情,如「二胡聲悠揚,在靜靜的夜空響起,一會兒如一縷花香,拂過人心,一會兒如一絲輕風,飄盪如紗」,以二胡聲表現他的復雜心情。④ 暗示時間的流逝、歲月的更迭,如「二胡聲仍如水,隨他流淌,時間也在二胡聲中流淌」,以二胡聲來寫時間的流逝。⑤ 預示人生的結束、生命的終結,如「音樂聲越來越低,流入地下,渺無音痕」,以二胡聲來寫師父生命的終結。

『捌』 知音閱讀答案

高山流水覓知音,俞伯牙與鍾子期伯牙是春秋時期著名的琴家。荀子在《勸學篇》中說:「昔者匏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就是說匏巴彈瑟時,連水裡的魚都要越出水面傾聽;伯牙彈琴時,正吃草料的馬也仰首而聽,高度評價了伯牙的演奏技術。

伯牙的成就來自其師成連的獨特教學方法,他年輕時跟成連學琴三年,技巧已經掌握,就是達不到精妙的地步。成連稱要帶他去見自己的老師,就把他帶到了蓬萊山,成連將伯牙留在山上,自己則乘船而歸。伯牙獨處山上,「近望無人,但聞海上汩沒崩澌之聲,山林杳冥,群鳥悲號,伯牙愴然嘆曰:『先生將移我情』,乃援琴而歌之」。他將聽到的聲音,看見的景物,融入自己的情懷之中,果然韻律與心神合而為一。伯牙因此悟得琴之妙趣,遂成天下妙手。

俞伯牙在蓬萊仙島上學到高超琴藝後,被周天子拜為司樂太師之職。他奉命編修樂譜,專程去楚地采風。一天,俞伯牙帶著琴僮順漢水而下來到長江口,突然烏雲蓋頂,狂風大作。霎時之間,波涌浪翻,驚濤怒吼,將俞伯牙所乘的船顛得起伏搖晃。俞伯牙待風住雨停,站在船頭一看,只見月兒初升,掛在崖頂,月影沉碧,波瀾不驚,杜鵑啼鳴,更添幽靜,不禁觸動樂思,犯了琴癮。他便回艙開囊取琴,對著明月和浩盪的江水彈撥起來。一曲尚未彈完,突然琴弦斷了一根,按當時的說法,只有遇到懂得音樂並理解彈琴人心境的人,琴弦才會崩斷。伯牙走出船艙,果然見到有一個身穿蓑衣,頭戴斗笠的樵夫,他手裡拿著一把斧頭,地下放著一捆柴。伯牙就高興地請他到船艙中聽琴,換好琴弦後,伯牙先彈了一首《高山》,樂曲剛完,樵夫就贊嘆說:「太好了!多麼巍峨的泰山啊!」伯牙隨即又彈了一曲《流水》,音樂一停,樵夫就贊美說:「太好了,多麼浩盪的江河啊!」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道:「你真是我的知音啊」!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後來鍾子期不幸病故,伯牙傷心至極,認為知音已去,從此無人能聽懂自己的琴聲,也沒有什麼值得自己為之彈琴,遂大哭之後,將琴摔碎,畢生不再鼓琴。

『玖』 求<<知音》》閱讀答案

<<知音》》閱讀答案

是《話說知音》吧
答案
第1題主要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答案是:因為俞伯牙的琴聲變幻無窮,神秘莫測,鍾子期卻能夠准確地感應他的琴聲,領悟他的情思。
這是就「知音」的由來出的一道題。題目出在第二段「這怎麼能不讓俞伯牙萬分地興奮和感激?」一句上。解答本題,先要認准「這」指代的內容是「對這變幻無窮和神秘莫測的琴聲,怎麼解……真像是變成了他的化身一般」。但關鍵是對這兩句話作出概括。第一句是從鍾子期對琴聲的感受說的,第二句是從對俞伯牙彈奏出的情思的角度說的。因此,概括時這兩層意思都要有。自然也不能空泛作答。
第20題考查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答案是:(1)神往和渴求知音,已成為華夏子孫的一種純潔而神聖的情操;(2)中國古代典籍中多有記載傳誦。
解答本題,首先要知道,所謂文化,特指精神財富。知音傳說一直在傳誦,首段末句說神往而渴求充滿了崇高友誼的知音……「這是一種精神財富。從《呂氏春秋》、《列子》、《樂府題解》到唐代詩歌,諸多「典籍」中都把它們為重要內容給以記載和傳誦,這也是一筆精神財富。把這些分散的信息集中起來,加以整合,就有了答案。
第21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觀點態度的能力。
答案是:(1)知音越多越好,俞伯樂不能因為失去鍾子期而不去尋求更多的知音;(2)千辛萬苦學得的技藝不應輕易放棄,藝術的追求必須不懈地堅持下去。
這篇散文以作者自己對「知音」的獨到感悟為主旨。作者崇敬俞伯牙、鍾子期的高尚友誼,但對俞伯牙因鍾子期的不在而不再彈琴的做法不以為然。他認為,伯牙依舊應該繼續彈奏出「震撼人們靈魂的」、「美麗動人的樂曲」,在鍾子期之後,可能會「熏陶」出更多的「知音」。再說,伯牙高超的演奏技藝來之不易,怎麼解因鍾子期的不在而輕易放棄呢?至此,我們可以看出,所謂:「話說知音」,並不是像其他文章那樣去贊頌「高山流水」的情誼,而是借是題發揮,表達自己感情至深的生活經驗。讀懂這些才能算真正理解了文章的思想。
從答題來說應關注三、四兩段。題目出在第三段「多麼想唐突地勸慰他……」這一句上,接下去從「依舊要不斷地奏出」到「值得懷念和尊重」是「勸慰」的賓語,也就是「勸慰」的內容,而不是「勸慰」的原因。「像這樣美麗動人的樂曲,難道就不會熏陶出……知音總是越多越好」,才是說明「勸慰」的一個原因。第四段開頭是一個表達遞進關系的過渡句,以引出更為重要的原因。在語言上,像這樣花費千辛萬苦學得的技藝……」與上一段的倒數第2句也是對應的。
本文第三、四兩段就是前文所說的「重點段」。為什麼要加強對重點段的分析概括,以及怎樣分析概括,從這里可以得到啟示。
第22題考查鑒賞評價能力,答案是A、E。
A項正確沒有疑問。B項的問題有兩點:一是對「主要內容」的判斷,雖然文中用較多的筆墨敘寫俞伯牙遇知音和艱苦學琴的經歷,但不是「主要內容」,主要內容是如上題所說的「獨特看法」;二是「知音難覓但又可求」不能准確表達本文主旨,再則,文中也沒有談到知音「可求」還是「不可求」的內容。C項的主要錯誤在於「也融入作者學藝的切身體會」在文中找不到依據。D項的分析合會原文實際,從文中看不出末段對首段的內容作了「進一步闡釋」,而它闡釋的是作者的觀點。E項是正確的。可以運用結構分析法來分析分號前後的分句。後一分句的主幹是「咆哮催促行動」,很容易看出知音傳說的鞭策作用。前一分句將非常抽象的「美感」轉化為「欣慰地咀嚼和回味」這樣形象的描寫,寫出讀者從中獲得的愉悅,也就是知音傳說帶給人的們的美感。
創造宣言(節錄)
答案:這是1999年高考全國卷的試題,也是到目前為止全國卷最近一次大第Ⅱ卷選用社科文的試題。閱讀這篇《創造宣言》,首先要認定這是談論教育問題的文章,其最重要在今天仍然閃爍光芒的觀點是「學生先生合作而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以及為達此目標教育者應注意的問題;接著就要把握作者在批判各種「不解創造」的錯誤觀點時所得出的結論。這樣便把握住全文內容的核心,答題就有了可靠的前提。
第1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答案是①環境平凡;②生活單調;③年紀太小;④沒有能力;⑤陷入絕境(或「山窮水盡」、「走投無路」,答「等死而已」不算對)。處處天天人人都能創造。
五種「不能創造」的錯誤觀點比較容易歸納,不去多說。其中第⑤點不能寫成「等死而已」,因為「等死而已」是主觀態度,其他都是講客觀條件的。作者在批評五種錯誤觀點以後寫道:「所以,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這便是得出的結論。因為有字數限制,所以要加以概括,寫成「處處天天人人都能創造」。
第2題實際上是考查對重要句子的理解。答案是:「刀法」比喻教育方法。「萬象」比喻眾多教育對象。「萬龍點晴」比喻使眾多教育對像成才。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當,可能使眾多受教育者被毀;教育方法得當,可以使眾多受教育者成才」。
這個句子是文中的一個重要句子,作者在這里連用了好幾個比喻,十分形象地說明了教育方法(創造技術)的重要。這里運用的比喻限容易辨識,關鍵是弄清比喻什麼。
第3題考查對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分析概括。答案是:(教育的最大成功)師生合作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教育者應注意的問題)①要敢於創造;②要有獻身創造的精神; ③要明確教育的創造目的;④要探索創造理論和創造技術;⑤要鼓勵學生創造;⑥要注意師生合作創造;⑦要注意集體創造的特點。
文章第三段談到「教師的成功」、「先生之最大的快樂」,又有「說得正確些」。答案自然在「說得正確些」一句中。如果只答「教師」這一面,答案就不準確。
後一問綜合性很強。要回答這一問,必須把握住全文的主要內容。如作者批判「不能創造」的錯誤觀點,就是鼓勵人們要敢於創造,其中批駁「年紀太小,不能創造」,就是鼓勵學生創造,最後一段對創造之神的呼喚,表達的是獻身創造的願望。談到教育者要創造真善美的活人,說的是教育要明確創造的目標,要探索創造理論和技術,要注意師生合作創造,這兩點在文中有直接表述。要注意集體創造的特點,這可從第三段歸納出來。這一問題並不難,但是要答得全,又不大容易。而試題只要求答出4點,這是放寬了評分的要求。
第4題是綜合賞析題。不正確的兩項是B、E。B項是對文中材料作用的評述,錯在「關鍵」之說,原文說得很清楚,那「只是一半真理」,自然不能成為「關鍵」。E項是對文章主旨的概括,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因為「探索教育理論的教育技術」只是文中的一個觀點,且不是主要觀點。其他四項對照文章可知正確。

熱點內容
浪花一朵朵小說好看嗎 發布:2025-09-23 08:11:39 瀏覽:345
無線恐怖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9-23 08:05:24 瀏覽:515
男主角推理高智商言情小說 發布:2025-09-23 07:50:08 瀏覽:241
好看的校霸小說女主軟萌 發布:2025-09-23 07:47:46 瀏覽:872
言情總裁小說完結版百度雲 發布:2025-09-23 06:54:38 瀏覽:384
魔天記小說好看 發布:2025-09-23 06:45:16 瀏覽:652
如何做個小說閱讀答案 發布:2025-09-23 06:45:07 瀏覽:913
尤四姐那本小說不好看 發布:2025-09-23 06:44:34 瀏覽:45
容易看濕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9-23 06:43:40 瀏覽:368
御街行休屠城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9-23 06:43:39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