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閱讀推薦 » 筆尚小說閱讀網

筆尚小說閱讀網

發布時間: 2021-07-22 12:04:08

『壹』 曾筱冉沈默辰 愛比離別多一點 看著正興奮呢。哪裡可以看到全文~ 急求~謝謝

我有哦,請到筆尚小說網站去看 原版

『貳』 主角林容容,男主角楚懷瑜是什麼小說

你說的是心上人如月吧?
分類:言情
來源:筆尚小說
作者:芙蓉仙
主角:林容容 楚懷瑜

『叄』 請問有沒有筆尚小說破解版求

現在的這些小說都是沒有破解版的,你在哪邊看小說好好在上面看就可以了,這也是對作者的一種尊重。

『肆』 請問:讀書聯誰知道

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
願乘風破萬里浪;甘面壁讀十年書
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

『伍』 筆尚小說裡面的江御景和喻言是哪本小說

書名:《以後少來我家玩》,出版改名為《喜歡不喜歡》
作者:棲見
內容簡介
喻言失戀了,她覺得她被綠了。
小三有兩個,一個是個叫英雄聯盟的游戲,另一個是個叫江御景的,打這個游戲的男人。
分手以後,喻言擦乾眼淚,開電腦開始下載英雄聯盟。
她要看看,這破他媽游戲到底有什麼好玩的。
——半個月後,喻言:LOL真好玩。
*****
世界第一AD江御景大大在退役賽上說的最後一句話是:「等我贏了這場就回去給你打輔助。」
於是電競圈沸騰了,所有人都在猜測,這位讓王者adc心甘情願給她做輔助的人到底是誰。
女主志向:上王者。
男主:一個王者:)
手把手教你如!何!上!王!者!
恩,就是這么一個簡單又勵志的故事。

『陸』 望高人賜教祖上拓跋氏及其改姓元氏之後的情況,隋以後至今最好......

元(Yuán)姓源出有五:
1、出自殷商元銑之後,世代相傳姓元。元姓之為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姓氏,最具體的證明,就是殷商名臣元銑。關於元銑,清代學者張澍在其所著的《姓氏五書》上曾有介紹說:「帝乙廢棄立受辛,太史元銑據法力爭,是商代即有元氏。」由此,元姓的具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以識之明而反對帝乙把帝位傳給紂王(受辛其名)的殷朝太史元銑,自然是後世元氏最早的始祖。不過,他並不是元氏的唯一始祖,因為,到了周代的春秋戰國時期,魏國和衛國又分別出現了兩支元姓;南北朝之際,改姓為元的外族更至少有3支以上,使得元姓的來源多端,血緣方面也不甚單純。
2、出自姬姓,為春秋時魏國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後代畢萬之後,以地名為氏。據《風俗通》記載:「魏武侯公子元之邑,其後為元氏。」這一支元氏,出現於距今大約2200年以前,春秋時的魏國,是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後代畢萬所建,則這一支元氏,自然也是姬姓的黃帝子孫了。當時的元氏邑,據考證就是現在河北省的元氏縣,換言之,該地即為此支元氏的最初發源之地。又據《韻會》:「左傳有衛大夫元喧。」這一支元姓,也是周文王的後裔,其發源之地亦為河北、河南一帶。
3、出自拓跋姓,為鮮卑族的後代,至北魏孝文帝時下詔改姓為元氏。據《魏書·高祖紀》記載:「後魏本姓拓跋,至孝文帝更為元氏。」這一支元氏,是鮮卑族的後代,在漢末的魏晉之後,我國南北分立,鮮卑族的拓跋氏曾經雄峙北方,建立了北魏王朝。傳到孝文帝拓跋宏之時,崇尚漢族文化,於公元496年下詔改姓為元,並且遷都於洛陽。因此,後來這一支源自鮮卑族的元氏,就活躍於河南省一帶,並且世代匯為當地的望族,能人名士輩出。
4、出自復姓紇骨氏、是雲氏所改。據《魏書官氏志》記載:「紇骨氏,是雲氏,均改為元氏。」這兩支外族的元氏,後來繁衍的人數較少,主要亦活動於我國北方。
5、出自玄姓,為北宋時為避開國皇帝太祖趙匡胤的父親聖祖趙玄朗名諱,改姓元氏。北宋時,因為趙匡胤的父親叫玄朗,就下令天下凡姓玄的都改成元姓,不能與他父親同姓。
得姓始祖①:元銑。此支元氏元氏出自商末賢人元銑,根據《姓氏五書》上的記載,商朝的帝乙廢太子棄要立受辛即紂王為帝位的繼承人,太史元銑據法極力反對,因此商代就已經有了元氏。元氏具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由以上的分析看來,我國的元氏,雖然頭緒眾多,但仍可歸劃為兩大主流:一支為漢族的周文王之後,一支則為後來被漢族所同化的鮮卑族拓跋氏之後,他們的最初活動地區,都是在黃河流域的河南和河北一帶。這一點,從歷史上許多元姓名人的籍貫,也可以猜得佐證,譬如,唐代的大詩人元稹與名臣元結,就全是河南人。此支元氏奉元銑為元姓的得姓始祖。
得姓始祖②:拓跋珪(北魏道武帝)。據《魏書·官氏志》記載:「黃帝子昌意少子悃,受封北土,黃帝以土得王,北俗謂土為拓,謂後為跋,故以拓跋氏。後孝文帝改為元氏。自是拓跋降為庶姓。」另據《北史·魏本紀》、《通志·氏族略》上也有同樣的記載。由此可知,北魏的拓跋氏的得姓歷史至今已有1600多年。鮮卑族的拓跋部在今西北部的內蒙古等地建立代國,後為前秦苻堅所滅。淝水之戰後,拓跋珪(字涉珪)於公元386年重建代國稱王,同年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先建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後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統治區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新疆東部,東至遼西,南至淮河、秦嶺為界。共歷17帝,171年。故此支元氏奉拓跋珪為元姓的得姓始祖。
[編輯本段]二、遷徙分布
(缺)元姓在大陸與台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根據清代學者張澍著《姓氏五書》上說:「帝乙廢棄立受辛,太史元銑據法力爭,是商代即有元氏。」到周代的春秋戰國時期,魏國和衛國又分別出現兩支元姓;南北朝之際,改姓為元的外族更至少有三支以上。我國的元氏可歸劃為兩大主流:一支為漢族的周文王後,一支為後來被漢族所同化的鮮卑族拓跋氏之後,他們最初都是在黃河流域的河南和河北一帶活動。根據《風俗通》上說,起源於春秋時期,元本來是一地名,是魏武侯的公子元的邑,他的後代稱為元氏。這支元氏出現於距今2000年以前春秋的魏國,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後代畢萬所建。當時的元氏邑,據考證就是今河北省的元氏縣。該地即是這支元氏的最初發源之地。還有一支元氏是少數民族的後裔,根據《魏書·高祖紀》的記載,這支元氏是鮮卑族的後代,在漢末的魏晉之後,我國南北分立,拓跋氏雄峙北方,建立了北魏王朝,傳到孝文帝時,崇尚漢族文化,於公元496年下詔改姓元氏,並且遷都到洛陽。元氏的最初發祥地,是在黃河域的河南、河北兩省一帶。望族居於河南郡,就是現在的河南洛陽市。
[編輯本段]三、歷史名人
元 宏:即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公元386年,拓跋珪在北方建立北魏政權(386-556年)日益強大,盡占長江以北地區,成南北朝對峙之勢。傳至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將皇族拓跋姓改成了元姓,自己也改名為元宏,其他庶族仍為拓跋氏。加速了北方少數民族封建化的過程,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元 勰:字彥和,獻文帝第六子,孝文帝之弟。太和九年(485年),封始平王,轉中書令,改封彭城王。宣武永平元年(508年)被殺,追贈使持節、侍中、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師領司徒公,謚曰武宣王。其年十一月六日葬於長陵北山。
元 結:字次山。唐朝時河南(今洛陽市)人。天寶進士。他繼承陳子昂反對六朝驕儷文風,致力於古文寫作,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者之一。著有《浪說》7篇、《漫記》7篇等。
元 稹:字微之。唐朝時河南(今洛陽市)人。元和元年,對策舉制科第一。任左拾遺。早期反對權貴宦官,但後轉而依附宦官。元稹是白居易的好友,共同提倡新樂府,兩人齊名,世稱元白;詩稱元和體。著有《元氏長慶集》100卷,今存60卷。所作傳奇《會真記》,記張生與崔鶯鶯之事,為後來《西廂記》所本。終年52歲。
元 載:字公輔,岐山人。唐代天下元帥行軍司馬。嗜學好屬文,以明庄、老、文、列四子之學,策入高科。初授新平尉,歷度支郎中。肅宗嘉其奏對,委以國計。充使江淮,都領漕輓。俄遷戶部侍郎度支使,並諸道轉運使。以附李輔國,遷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排去忠良,引用貪猥。大歷中,以賄敗,伏誅。集十卷,今存詩一首。
元 絳:字厚之(1008-1083),祖籍南城縣東興鄉蘇源村(今黎川縣荷源鄉蘇源村),祖父元德昭為五代吳越丞相,遂為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北宋大臣、文學家。元絳從小聰穎好學,5歲時便能作詩,9歲時拜見荊南(今湖北省江陵)太守,太守試以三題,並將其文章呈進於朝。天聖八年(1030年)進士及第。初授江寧推官,攝上元令(現均屬江蘇江寧)。當地有一豪強王豹子,欺男霸女橫行鄉里。元絳不懼豪紳,依法將其捕獲,予以斬首。元絳善於斷案,有一婦人狀告鄰居與其夫嗜酒爭吵,乘黑入室砍斷其夫腳。元絳見該婦哭而不哀,言其夜與夫同眠卻衣裙無血污、該婦回去後與一僧私語談笑。即令捕回婦、僧,審出實為姦情殺夫。百姓無不稱頌。安撫使范仲淹將其調任永新知縣,後改任通州海門縣(今江蘇省啟東東北)。該地民眾多以販鹽為生,按律鹽為官辦,百姓販鹽犯法,制置使欲治鹽販罪。元絳認為該地產鹽,並以此為生,超過規定存鹽數,情有可原,宜略施懲戒放之。後升江西轉運判官、知台州(今屬浙江省),轉為度支判官。皇佑四年(1053年)為廣東轉運使,遷工部郎中,歷兩浙、河北轉運使,召拜鹽鐵副使,擢天章閣待制、知福州,進龍圖閣直學士,調廣、越、荊南,為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熙寧八年(1075年)十二月,自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判太常寺兼群牧使、工部侍郎拜參知政事。元豐二年(1079年)五月,受耆寧(神宗子)事牽連,貶知亳州,改潁州。三年,加資政殿學士、知青州。四年,以太子少保致仕。元絳在官期間,操持有當,支持王安石變法。工於詩文,「景靈宮」作神御11殿,令其作《上樑文》,一夜之間完成。朝廷頒給少數民族首領及外國詔書亦多出自其手。著有《玉堂集》,《全宋詞》存其詞2首,《宋詩紀事》存其詩6首。卒後,贈太子少師,謚號「章簡」。
元景皓:公元550年,高洋廢掉了東魏的孝靜帝,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齊朝,歷史上稱為北齊。在原來的東魏政權中,元氏貴族勢力龐大。高洋奪權後,為了鞏固他的統治,就盡力削減和限制元氏貴族的勢力,這樣一來,與元氏貴族的矛盾就非常尖銳了。有一次,高洋要到晉陽巡行,擔心元氏貴族趁機謀反,就對元氏貴族大加殺害。當時的定襄縣令叫元景安,他為了逃避被殺的厄運,想改成高姓。他的堂兄元景皓聽說後,怒斥元景安:「為了保全自己,竟拋棄祖宗,換成別人的姓,太可恥了!大丈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意思是說,大丈夫寧可為玉器而被打碎,怎麼能求做完整的瓦片,苟且偷生?貪生怕死、一心保命保官的元景安竟把堂兄的話告訴了高洋。高洋對元氏貴族本來就懷有戒心,聽到這事,更是火冒三丈,立刻下令殺了元景皓。後來常用「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比喻寧願為正義而死,不願苟且偷生。
元德昭:本姓危,字明遠,五代時江西省南城縣東興鄉蘇源村(今黎川縣荷源鄉蘇源村)人。吳越王重其才,忌「危」字刀下有「厄」,改姓元,後由於戰功卓著,拜為丞相。
元奉宗:字知禮(961-1038),北宋餘杭(治今浙江省杭州)人。景德二年(1005年)進士,釋褐知歙州績溪縣,徙常州武進令;為漳州從事,除忠正軍節度掌書記,俄改淮南幕、擢太子中允,領廬州榷酤,又知蜀州晉原縣。仁宗時,遷太常丞,賜五品服,知通州海門縣,又遷太常博士。入拜尚書屯田員外郎,有監郡之行,請餘杭一閑局,求分務南都,旋即告老歸姑蘇,終官都官員外郎。子絳。仲淹「以公年德,嘗修鄉丈之禮」;又因其「孝友之風」、「抱道於身」而加敬,為撰墓誌。
元好問:字裕之(1190-1257),號遺山,金代秀容(今山西省忻縣)人。系出元魏,七歲能詩,興定三年進士,官至尚書省左司員外郎,金亡不仕。古文繼承韓柳,結構嚴密。詩主風骨,反對浮艷。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編有中州集。著有遺山集、續夷堅志。金庸小說中的「問世間,情是何物」正是出自他的詞《摸魚兒》。
此外,還有元浩、元跬、元康、元崇,均為唐代高僧,對推動佛教文化起了巨大作用……等元氏名人。
[編輯本段]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湖南郡:漢置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陽(現在河南省洛陽市)。隋有豫州河南郡,唐為洛州河南府,轄境都遠小於漢河南郡。元為路,明為府。
2、堂號(缺)
============================================================
【元姓宗祠通用對聯】
〖元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源自商代;
望出河南。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典出元姓的源流和郡望。
宮中才子;
樊上酒徒。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詩人元稹,字微之,河南郡人,早年家貧,貞元年間舉明經科,歷官左拾遺、監察御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其詩以平易取勝,與白居易齊名,時稱「元白」,宮中稱他為「元才子」。著有《元氏長慶集》。下聯說唐代文學家元結,字次山,號漫郎,河南郡人,天寶年間進士,曾參與抗擊史思明叛軍,立有戰功,歷官道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水部員外郎。其詩能反映社會現實,散文也多涉及時政,有《元次山文集》。代宗時以親老退居樊上,著書自娛,自稱「酒徒」。
紫芝眉宇;
露竹霜條。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元德秀,字紫芝,元結族兄。少年喪父,事母至孝,考進士時,背著母親入京城。母親去世,他在墓側築室而居,食不加鹽,睡不鋪席。任魯山縣令,一年後辭去,住在山水俱佳的陸渾,彈琴自娛。宰相房琯曾嘆息曰:「見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盡。」下聯典指北魏皇族元志,從小博覽書傳,頗有文才。任洛陽令時,不畏強暴兇悍;任荊州刺史,威名享譽荊楚;後任雍州刺史、西征都督。尚書邢巒曾稱他「露竹霜條,故多勁節。」
金釵沽酒;
翠腕成闌。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出唐·元稹悼亡詩:「泥他沽酒拔金釵。」陶宗儀《元氏掖庭記》:「元靜懿皇後誕日,南朝宮人獻柳金翠腕闌,似手鐲類,但扁而用於臂境。」
河南世澤;
元和家聲。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唐·元稹,河南人,詩以平易勝,與白居易齊名,時稱「元白」,號元和體。
-----------------------------------------------------------------
〖元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寶岳行軍元帥;
長壽光祿大夫。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隋初名將元景山,字寶岳,洛陽人。勇猛善戰,仕周,擊敗吐谷渾;平齊,斬宇文亮,官拜大將軍。文帝即位,拜上柱國。伐陳,為行軍元帥,威名顯赫一時。下聯典指隋代右光祿大夫元壽,字長壽,洛陽人。性仁孝。煬帝立,為楊素行軍長史,又從帝西討吐谷渾,以功累官右光祿大無。從征遼東,道卒,謚景。
邕內神明之譽;
宮中才子之呼。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元絳。下聯典指唐·元稹。
-----------------------------------------------------------------
〖元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邕州使威名馳譽;
烈女傳學士增修。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南城人元絳,字厚之,天聖年間進士,任廣東轉運使時,儂智高(廣源州壯族首領)反宋攻邕州,建大南國,元絳駐軍邕州,享有威名。後歷官翰林學士、參知政事。下聯典指唐代元萬頃,拓跋氏後裔,敏於文詞、性情放達。曾跟從李勛征伐高麗,管書記,後任著作郎、鳳閣侍郎。著有《烈女傳》等。
才子詩宮嬪喜詠;
列女傳學士增修。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元稹,宮中妃嬪多誦其詩,號「元才子」。下聯典指唐·元萬頃,號「北門學士」,增修《烈女傳》等。
四面常時對屏障;
一家終日在樓台。
——唐·元稹撰元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詩人元稹《以州宅誇於樂天》詩句聯。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此聯為元稹《以州宅誇於樂天》詩句聯。
搖筆尚堪凌浩盪;
題詩端為發幽妍。
——唐·元稹撰元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詩人元稹詩句聯。
白雪任教春事晚;
貞松惟有歲知寒。
——宋·元好問撰元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金末文學家元好問詩句聯。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秀容(今山西省忻縣)人。號遺山。七歲能詩,二十歲成學,名聞京師。興定進士,任內鄉令。正大中,為南陽令。天興初,轉行尚書省左司員外郎。金亡不仕。有《遺山集》。
百年人物存公論;
四海虛名只汗顏。
——宋·元好問撰元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元好問自題聯。
-----------------------------------------------------------------
〖元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七歲神童,詩文名世;
一時才子,元白流芳。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金末文學家元好問。下聯典指唐代詩人元稹。元稹與白居易常相唱和,世稱「元白」,號「元和體」。
============================================================
[編輯本段]附錄:【元姓典故、趣事】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出處:語出《北齊書·元景安傳》:「初永(元景安父)兄祚襲爵陳留王;祚卒,子景皓嗣。天保(齊文宣帝高洋年號)時,諸元帝室親近者多被誅戮。疏宗如景安之徒,議欲請姓高氏。景皓曰:『豈得棄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景安遂以此言白顯祖(指高洋),乃收景皓誅之,家屬徙彭城。由是景安獨賜姓高氏。」
寓義:寧可做玉器被打碎,也不做泥瓦而保全自己。
典故:南北朝時的東魏,孝靜帝是名義上的皇帝,朝廷大權掌握在丞相高洋手中。武定八年(公元550年),高洋代魏自立,建立了北齊王朝,年號天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高洋殺害了孝靜帝和他的三個兒子。就這樣,高洋還不放心,擔心自己篡奪來的皇位得而復失。
公元559年6月20日,天空出現日食。掌管天文的太史對高洋說:「今年應當除舊布新。」高洋聽後十分疑慮,他把彭城公元韶召來問道:「西漢末年王莽奪取了劉家的天下,為什麼很快就讓劉秀奪了回去?」元韶說:「因為當初王莽沒把劉氏宗室全部殺光。」一句話,勾起了高洋的殺心。他下令把原皇室的宗室近親44家逮捕下獄,押到東市處死,前後共殺掉700多人,連嬰兒也無一倖免。
高洋的凶暴殘忍,使原魏帝的遠房宗族非常恐慌,他們聚在一起,商量對策。定襄令元景安提出,脫離元氏,請求高洋賜姓高。元景安的堂兄元景皓堅決反對。他說:大丈夫寧願玉碎,不為瓦全,怎麼能拋棄自己的宗族,改從別人的姓氏呢?誰知元景安膽小怕死,他卑鄙無恥地把元景皓的這些話都報告了高洋。結果,景皓被處死,元景安得以苟且偷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即寧做玉器被打碎,不做泥瓦得保全。人們常用這句成語比喻寧願保持高尚的氣節死去,不願屈辱地活著。
後來,這一典故被抽象出來,含義也得到升華,成為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操,用以比喻寧願為了正義高尚的事業而獻身,不願屈從失節而苟全。
-----------------------------------------------------------------
〖元勰之死〗
關於彭城王勰的死因,《資治通鑒》上是這么記載的:北魏立高皇後之時,彭城武宣王元勰再三勸諫不可,宣武帝不聽。高肇由此而怨恨元勰,數次在宣武帝面前進讒言詆毀元勰,宣武帝不聽信。元勰崐推薦自己的舅舅潘僧固為長樂太守,京兆王元愉反叛,脅迫潘僧固與他同夥,高肇因此而誣告元勰北與元愉勾結相通,南招蠻賊。彭城武宣王元勰手下的郎中令魏偃、原先的防閣高祖珍希望高肇提拔他們,就與高肇勾結一起陷害元勰。高肇命令侍中元暉上報宣武帝,元暉不從,又命令左衛元珍去報告了。宣武帝就此事詢問元暉,元暉說明元勰不會如此;宣武帝又以此事問高肇,高肇叫來魏偃和高祖珍作證,宣武帝就相信了高肇的誣陷。
戊戌(十八日),宣武帝召元勰以及高陽王元雍、廣陽王元嘉、清河王元懌、廣平王元懷、高肇一起入宴。元勰的妃子李氏正在生產,因此他再三推辭不去赴宴。中使相繼而來宣召,元勰萬不得已,只好與李氏訣別,然後登車而去,進入東掖門,過小橋,拉車的牛不肯向前,打了它很久還是不向前邁進,又有使者責備元勰來的遲了,於是只好去掉牛,由人把車拉進去。
宴會在宮中舉行,到了夜間,全都喝醉了,宣武帝令他們各就方便之處休息。不一會兒,元珍帶著武士送毒酒來了,元勰說:「我沒有罪,希望能一見聖上,死而元恨!」元珍說:「聖上怎麼可以復見呢?」元勰說:「皇上對明,不應該沒有事就把我殺掉,乞求與誣告我的人當面對質!」武士用刀環向元勰的臉上打去,元勰大聲呼喊道:「冤枉啊!老天爺!我如此忠心反而被殺!」武士又打,元勰只好飲喝毒酒,武士上前殺了元勰,天亮之後,用褥子裹了屍體裝在車上送回他的府第,聲稱大王因酒醉而死去。李妃放聲大哭,高聲喊道:「高肇冤枉殺人,傷天害理,老天爺有靈,你怎麼能得到好死呢?」宣武帝在東堂為元勰舉哀,贈官和葬禮莫不優厚加倍。朝廷之內的大小官員,無不喪氣嘆息,行路男女都流著眼淚說:「高令公冤枉地殺害了賢德的彭城王。」從此朝廷內外對高肇更加憎恨得更厲害了。

『柒』 求小說名。小說女主叫許若兮。男主叫江月寒。女配顧依依。

本書正版來源:筆尚小說,書名:《是時光從來殘酷》。看到這么多小夥伴喜歡這本小說,作者表示非常高興,哈哈哈……感謝大家的喜歡!魚十七會再接再厲出更多好作品喲!

『捌』 誰有對聯

1. 風聲雨聲讀書聲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此聯為明東林黨領袖顧憲成所撰(《名聯談趣》275)。顧在無錫創辦東林書院,講學之餘,往往評議朝政。後來人們用以提倡"讀書不忘救國",至今仍有積極意義。上聯將讀書聲和風雨聲融為一體,既有詩意,又有深意。下聯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風對雨,家對國,耳對心, 極其工整,特別是連用疊字,如聞書聲琅琅。

(《楹聯叢話》卷六)南京燕子磯旁永濟寺有一聯(《楹聯叢話》卷六)雲:
松聲竹聲鍾磬聲聲聲自在
山色水色煙霞色色色皆空

又浙江天台山中方廣寺原有一聯(蘇文洋《古今聯話》第139頁)雲:
風聲水聲蟲聲鳥聲梵唄聲總合三百六十天擊鍾聲無聲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樹色雲霞色更兼四萬八千丈峰巒色有色皆空
以上兩聯與第一聯採用相同的藝術手段,均無作者和年代,因此不能斷定誰是創新,誰是仿效;但可以說明,相同的藝術手段,可以表達絕然不同的思想情趣。

2. 重九節塞上稱觴
八十君王處處十八公道旁介壽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節塞上稱觴
此聯是彭元瑞和紀曉嵐合作的萬松嶺行宮新聯(《楹聯叢話》卷二)。上聯由彭元瑞出句,下聯由紀曉嵐應對。乾隆55年(1790年)重陽節前,乾隆從熱河木蘭圍場打獵回來,駐蹕於萬松嶺行宮。聯文是乾隆八十壽誕的頌詞,妙在切人(乾隆)、切地(萬松嶺)、切時(重陽節),而且採用了拆字(松-十八公)、疊字(處處,年年)和兩字顛倒自重自對(八十,十八;九重,重九)的高度技巧,不流於俗套,不是文字游戲,雖是奉承之作,可謂對聯極品。

3. 今年季子不回家
出有車入有魚當代孟嘗能客我
裘未敝金未盡今年季子不回家
此聯為"聯聖"方地山所作春聯。方是袁世凱的門客,袁世凱二兒子袁寒雲的老師(《名聯趣談》284)。有一年春節他寫了這副春聯,說東家待我非常好,今年春節不回家了。方把東家捧為孟嘗君,自比為蘇秦,既誇了東家,又誇了自己,確是大手筆的"傑作"。王君實先生在四十年代講授此聯時,用了另一版本,下聯是"金未盡衣未敝",可惜未知其來源。
此聯在結構上由兩個三言句式和一個七言句式構成,讀起來,節律感很強,用二元序列表示為:110,110,1100011 / 001,001,0011100 可以看出:三言句式重復一次,而且與七言句式的前三位相重,因此,在結構上,三言句式只是七言句式的部分重復。這是我們上面沒有提到的最佳結構。此聯在用典上也非常講究,上聯用《馮諼客孟嘗君》的故事,下聯用《蘇秦以連橫說秦》的故事,都出自《戰國策》。讀這副對聯等於重溫了兩篇名著。

4. 東牆倒西牆倒
東牆倒西牆倒窺見室家之好
前巷深後巷深不聞車馬之音
朱熹贈漳州某士子聯(《楹聯叢話》卷一)。朱熹是宋代理學家,但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總是道貌岸然。此聯很有人情味,很幽默。描繪了一個讀書人,居住條件雖差,但家庭和睦,生活愉快;雖然沒有人去拜訪他,倒可以安心讀書。上聯寫得有點誇張,但對比強烈。這是最早的用韻聯,

有客醉無客睡福簡簡吁可愧
長歌粗短歌疏詩平平聊自娛
梁章鉅也寫過一副用韻聯如上(《楹聯叢話》卷十二)。此聯掛在"藤花吟館",記錄了他在58歲引疾歸里後在福州的生活和自我評價,對聯用韻,並非必要,但用了韻,讀起來更入調。十年後他又將此聯作了修改:

客來醉客去睡老無所事吁可愧
論學粗論政疏詩不成家聊自娛
此聯掛在浦城的"草堂",時年68歲(《楹聯續話》卷二)。將兩聯比較,可以了解梁章鉅 在詩藝方面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新相識舊相識春宵有約期方值試問今夕何夕一樣月色燈色該尋覓
這邊游那邊游風景如斯樂未休況是前頭後頭幾度茶樓酒樓盡勾留
此聯是何淡如(1820-?)為佛山"春色賽會"寫的對聯(《名聯談趣》54條)。寫出了民間歡樂的元宵節情景:燈月交輝,遊人如織,多麼美好的春夜!
用韻後加強了歡快浪漫的氣氛。
5. 酒狂稱聖草
書道入神明落紙雲煙今古競傳八法
酒狂稱聖草滿堂風雨歲時宜奠三杯
這是梁章鉅為江蘇常熟草聖祠寫的對聯(《楹聯續話》卷一)。唐張旭曾為常熟縣尉,善草書,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世稱"草聖"。此聯將張旭的書酒風格寫活了。如見其人,如觀其字。

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蟠虎卧幾詩客
先生亦流寓有長流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
這是清代詩人顧復初為成都杜甫草堂寫的對聯(《古今聯話》第148頁)。杜甫是"詩聖",風格與"草聖"不同,而且草堂不是祠廟。此聯從時代著眼,
上聯以感嘆口氣說,幾千年來能有幾個杜甫這樣的詩人。下聯說,即使像這樣的詩人在當時也並不得意,但他 的精神財富是流傳下來了。

6. 萍水因緣成一夢
萬里南天鵬翼直上扶搖那堪憂患餘生萍水因緣成一夢
幾年北地燕支自悲淪落贏得英雄知己桃花顏色亦千秋
這是小鳳仙挽蔡鍔聯(《古今聯話》第202頁)。此聯情詞並茂,款款道來,兒女情長而不減英雄本色。論者以為非小鳳仙所作,究竟出自何人手筆尚待考證。燕支即燕脂,與鵬翼相對。因緣比姻緣意義更廣。

名既大謗亦隨焉學術之爭猶有待千秋定論
健則行倦則睡耳哲人屨萎究難消一代沉哀
這是梁寒操挽胡適聯(《名聯談趣》390條)。上聯說,胡適是大名人,也是最有爭議之人,但在學術問題上不必"蓋棺定論"。下聯認為生死是自然規律,浮生若夢,人人都有一死,但對他的去世難免使一代人感到悲哀。此聯持論公允,語氣老成,不頌而自揚,不悲而更哀。是耐人尋味的輓聯精品。

哥了了無言潦草文章拚命酒
子歸歸不得落花風雨葬魂詩
這是太倉吳養涵先生挽胡粹士聯。錢鍾書先生在《槐聚詩存》中有一詩題為《鄉人某屬題哭兒記,兒從軍沒緬甸,其家未得耗,叩諸乩,神降書盤曰,歸去來兮,胡不歸》。"鄉人某"即胡粹士(1888-1946)。胡太倉沙溪人,1931年赴美留學,獲電機工程碩士學位。回國後任上海南洋大學(交通大學前身)教授兼圖書館館長。抗戰期間愛子敬侃殉職緬甸,因作《哭兒記》以文志痛,借酒澆愁。吳曾任太倉圖書館館長,系知名學者,與胡知交。上聯說"老兄無聲無息地走了,留下的是《哭兒記》和拚命喝酒的悲痛形象",下聯說"令郎想回也回不來了,只有讓春天的落花在風雨中把您的詩魂埋葬。"此聯巧妙地用"哥了"諧音愛發鳴聲的"知了"與無言形成強烈對比,用"子歸"諧音思鄉以至啼血的杜鵑鳥"子規",而且用了疊字,如聞嗚咽之聲。對仗工麗,含義深切,悲痛之情用藝術手段表達得淋漓盡致,堪稱輓聯精品。此聯由書法家胡繩祁先生憑五十年前記憶提供,難能可貴,否則將淹沒無聞矣。

7. 銜遠山吞長江
銜遠山吞長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
送夕陽迎素月當春夏之交草木際天
這是伊秉綬所作揚州平山堂集句聯。上聯集范仲淹《岳陽樓記》和歐陽修《醉翁亭記》中句,下聯集王禹偁《黃岡竹樓記》中句,天然渾成(《古今聯話》第128頁)。讀一副好的名勝集句聯,不僅臥遊勝地,而且重溫名著,一舉兩得,其樂無窮。

龍潭倒映十三峰潛龍在天飛龍在地
玉水縱橫半里許墨玉為體蒼玉為神
這是郭沫若題麗江得月樓聯(王存信王仁清《中國名勝古跡對聯選注》第471頁)。此聯寫得月樓的山水環境,令人神往。聯家需要有詩人的想像力才能化優美為神奇。

8. 滄海日赤城霞
滄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峽雲洞庭月彭蠡煙瀟湘雨廣陵潮匡廬瀑布合宇宙奇觀繪我齋壁
青蓮詩摩詰畫右軍書左氏傳南華經馬遷史薛濤箋相如賦屈子離騷收古今絕藝置吾山莊
這是明李東陽題書齋聯(《名聯談趣》589條)。此聯與眾不同的是大量使用三言句式,以最簡練的文字,網羅宇宙奇觀,古今絕藝,繪我齋壁,置吾山莊 。這確是聯壇奇觀,聯家絕藝。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氣爽岳州城東道岩疆瀦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岳陽樓聯
這是清何紹基題岳陽樓聯(《名勝鑒賞詞典》第109頁)。杜少陵五言絕唱是指杜甫《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范希文兩字關情是指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中的"憂","樂"兩字。滕子京百廢俱興是指王勃《滕王閣序》"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呂純陽即呂洞賓,曾三過岳陽樓。上聯寫岳陽樓人文,下聯寫洞庭湖水勢。悠悠歷史,浩浩江水,不勝感慨。

9. 過到六旬猶少
常如作客何問康寧但使囊有餘錢瓮有餘釀釜有餘糧取數葉賞心舊紙放浪吟哦
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過到六旬猶少
定欲成仙空生煩惱祗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將幾枝隨意新花縱橫穿插
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閑似兩日算來百歲以多
這是清鄭板橋六十自壽聯(《楹聯叢話》卷十二)。此聯雖系述懷言志,卻寫得生動活潑,其中有養生之道,經驗之談,顯示了鄭板橋的個人風格。

10. 五百里滇池
五百里滇池 奔來眼底 披襟岸幘 喜茫茫空闊無邊 看東驤神駿 西翥靈儀 北走蜿蜒 南翔縞素 高人韻士 何妨選勝登臨 趁蟹嶼螺洲 梳裹就風鬟雲鬢 更萍天葦地 點綴些翠羽丹霞 莫孤負四圍香稻 萬頃晴沙 九夏芙蓉 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 注到心頭 把酒凌虛 嘆滾滾英雄誰在 想漢習樓船 唐標鐵柱 宋揮玉斧 元跨革囊 偉烈豐功 費盡移山心力 盡珠簾畫棟 卷不及暮雨朝雲 便斷碣殘碑 都付與蒼煙落照 祗贏得幾杵疏鍾 半江漁火 兩行秋雁 一枕清霜
這是孫髯題昆明大觀樓長聯(《楹聯叢話》卷七)。此聯已傳誦海內,成為不朽之作。其結構特點是反復運用四言模式(0011,1100,1100,0011 / 1100,0011,0011,1100),以三組同邊自對為中心,在不同位置上添加不同數量的領襯字,聯文顧盼多姿,聲調連綿一氣。

『玖』 筆尚閱讀中的霍梓倫,董梵是哪本小說

原尊
作者: 福岩
簡介: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凌雲,雖是富家少爺,卻被斷言活不過十七歲。陰差陽錯之下,凌雲覓得良師蘇榮生,又因為蘇榮生而陰差陽錯的流落遺世大陸。在異界,凌雲到底該何去何從呢?奇遇,一旦開始,就表示沒有回頭路了。且看一個被斷言活不過十七歲的少年,一步步強大,一步步的揭開身世謎團。

『拾』 筆尚閱讀中的霍梓倫,董梵是哪本小說

名字應該就是1164,搜遍全網也沒有後續章節,沒辦法保護的太嚴實了

熱點內容
少婦為什麼還愛看言情小說 發布:2025-09-24 12:38:18 瀏覽:767
師生戀醫生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24 12:09:40 瀏覽:598
虛擬言情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24 12:03:09 瀏覽:638
現代言情貴族完結小說 發布:2025-09-24 11:57:20 瀏覽:754
男士言情經典小說 發布:2025-09-24 11:52:05 瀏覽:403
湯姆索亞歷險記聽書中文版 發布:2025-09-24 11:47:52 瀏覽:986
類似3K小說網的免費網站 發布:2025-09-24 11:45:26 瀏覽:341
exo青春校園小說吧 發布:2025-09-24 11:30:08 瀏覽:693
精武門完結小說下載 發布:2025-09-24 11:22:42 瀏覽:162
小說閱讀古風 發布:2025-09-24 11:17:57 瀏覽: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