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閱讀推薦 » 高中小說閱讀教學建議

高中小說閱讀教學建議

發布時間: 2021-07-22 12:10:55

㈠ 高中語文教研微課《小說閱讀教什麼》教案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㈡ 如何找准小說閱讀教學的切入點

每篇文章的開頭都是精心雕琢的,也是最有意味的。如《手指》一課開頭一段:我們每個人,都隨時隨地隨身帶著十根手指,永不離身。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那麼這五根手指都有什麼特點呢?由文章的開頭直接引出切入點。

㈢ 短篇小說閱讀教學應注意哪些問題,抓住哪些特點

第一,讀,既是我國傳統語文學習的精髓,也是現代語文學習科學有效的方法。
第二,讀為主,是閱讀教學的性質和目的決定了的。
第三,只有讓學生讀,才能真切地體會課文的深意和情味,悟出文章的道理。

㈣ 在小說教學中,採取怎樣的教學活動,才能讓學生走進小說中去

一定要讓學生覺得讀小說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而不是一個非常教條主義的事情

㈤ 高中語文教學中小說閱讀的教學該如何進行

首先要看小說的文體。看是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先鋒小說或者別的文體。應該根據不同的文體的特徵進行教學,才能抓住文本的要點。高中階段現實主義小說應該是比較重要的文體類型。比如魯迅的《祝福》。既然是現實主義小說,那麼它的主要特點就是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所以,在這里典型環境:魯鎮,典型人物:祥林嫂,就應該成為分析的重點對象。分析其所代表的更加廣闊的意義。當然,長的現代文閱讀教學最難的問題是缺少抓手,不知道從哪裡切入。解決的辦法有很多,看教師個人的學養來決定。不過新課程中所提倡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倒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可以提一個關鍵性的,能夠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作為預習的任務。比如可以叫學生閱讀課文之後思考:是誰殺死了祥林嫂。到課堂上再來討論。至於小說的知識,最基本的就是人物、環境、情節(對於現實主義小說而言)。這些東西在高考中很少直接考。其實小說是反映社會問題的,引發人的思考,啟迪人的思想的。正如梁啟超所說,欲新一國之國民,必先新一國之小說。小說教學重在教會學生思考,學會了思考,他們的思想才會不斷地進步,語文素養就會逐步提升。比如,教《祝福》這篇文章,要讓學生思考一下,當代社會是否還有「祥林嫂」,當代的「祥林嫂」與魯迅筆下的「祥林嫂」有何異同。魯迅的小說最重要的是講出它的當代意義。以上是我個人的思考,本人也是剛入行的高中語文老師,錯漏之處,請君斧正!

㈥ 淺析如何提高高中語文小說教學

如何培養高中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高中語文教學由於高考的緣故,只重應付考試,不重培養素質。目前高中語文教學存在以下偏向:只注重課本中的文章考點,不注重文章要表達的思想文化內涵;只注重學生學習的進度,不注重學生心靈的美育陶冶;教師只注重傳授知識,不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唯教本、學本、考本至上,搞編題、做題、講題戰術。而作為最重要的文化載體的語文教學,其德育被架空了,其美育被抹殺了,其人文被淡化了,而強化了的智育也被扭曲了,從而導致學生的理想模糊,知識狹窄,文化膚淺,心理脆弱,最後,連語文學習的興趣也盪然無存。探索語文素質教育,就必須勇於打破「一切服從應試」的一統天下,突破舊的教育教學體制,開拓幾塊挑戰應試、超越應試的「實驗田」。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與日常生活聯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圍廣,實踐性很強,高中語文課程更是強調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並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學生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基於這一目標,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已不適應語文教學發展的要求,也與社會的發展相脫節。按新課程語文教學理念,語文課程重在實踐,要適應現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展的要求。
為了突破狹窄的應試課程,突破僵化的語文教材,使學生能夠對其所學的語文有所興趣,我認為擴展閱讀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高中時段的語文,正好可以開拓學生的思想,學會用自己的眼光來對待每個事物。「得法於課內,得益乃至成長於課外。」學生要上好課外閱讀指導課,並能運用精讀、泛讀、瀏覽、速讀等多種方法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而課外的閱讀可以帶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也能豐富自身的知識面。應如何帶動學生課外的閱讀性,本人認為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 開放性原則
課外閱讀是一個開放式的不受時間、地點、形式約束的語文學習方式。對它的評價不能按照課內閱讀那樣運用語感、語素等要素進行細微評價,而要採用模糊評價的方式,從總體方面對課外閱讀開展情況進行評價,如對課外閱讀量、閱讀面進行評價等。魯迅先生曾說過:「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專看文學書也不好。
」要博覽群書,要涉及名家名篇,現代、當代文學作品,科普讀物,報刊,天文、地理、歷史等方面的書籍。要使課外閱讀具有開放性、廣泛性,不能強行對每一位學生統一要求、統一步調、統一內容,評價的標准,不能「一刀切」,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選擇適合自己讀的健康有益的書,促進全體學生健康發展。只要能夠最大限度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新發現的好書進行閱讀,有利於消除學生的自卑感,增強自信心,評價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二 重過程原則
如應付高考一樣,每個成功收獲會從成績中得出結論,而從課外閱讀的效果來看,短時間內是看不到結果的,它是一個「積累於現在,得益於未來」的過程。因此,我們的評價要注重課外閱讀過程的評價,收集能夠反映學生閱讀過程和結果的資料,淡化課外閱讀結果的評價,以他們自身的思想吸收得益為主。
三 導向性原則
課程改革目標之一是改變過分強調評價和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課外閱讀評價是建立在導向性與激勵性基礎上,通過建立科學評價體系,引導學生達到《語文課程標准》要求的閱讀量,對其進行課外閱讀的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使其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善讀書,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四 會讀書,善讀書原則
積極參加讀後敘述課、評價課等語文活動課。上好讀書筆記交流課,並運用摘抄型、提綱型、感想型、評價型等多種方法,寫好讀書筆記。堅持每周能完成一篇感想型、評價型讀書心得或摘抄型、提綱型讀書筆記,字數不限。有條件的建立自己的書庫,不斷充實書目,並按類別編號歸檔,不斷增加自己的收獲感,增加閱讀興趣。
五 信息化原則
現在的學生除了去圖書館獲得更多的閱讀材料外,運用最廣的是多媒體和互聯網,因為它們具有圖、文、聲、像並茂的特點及獨有的系統功能,可使計算機的視、聽功能全部展現出來,打破傳統媒體的「線性限制」,以隨機性、靈活性、全方位、整體化的方式把語文知識形象、直觀地展現給學生,這樣在閱讀方面有了選擇性,學生也更願意去學習和閱讀更多的知識,留下的印象也比較深刻。
課外閱讀的建立和發展,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教師和學生突破了「一切為了高考,高考就是一切」的應試觀念的束縛,從這一看起來小做起來難的環節出發,樹立了一種嶄新的學習觀念。

㈦ 短篇小說選讀的教學建議

本教材分為六個專題,每一個專題著重解決一兩個問題(小說的主題、人物、情節、語言等),這種模塊安排可以方便教師確立教學目標(包括重點及難點),打通專題界限,抓住一點示例,其餘由學生自行解決。例如:第一專題「小說家想說些什麼」,教學重點應該是理解小說的主題,包括主題與現實生活的關系,主題與作家自身發展的關系等。第二專題「一個活生生的人」,教學目標應該圍繞小說塑造人物形象而定,重點解決小說刻畫人物的手段技巧、小說中人物與時代社會的關系等問題。第三專題「後來發生了什麼」,應該重點解決小說情節的合理與精彩等問題。第四專題「人和故事的家園」,應該圍繞小說的環境,重點分析環境的要素,環境和人物的命運的關系等。第五專題「小說怎樣說」,應該解決小說的表達技巧,尤其是小說的敘述角度和語言風格等問題。第六專題「一個完整的世界」,要求藉助相關資料,全面解讀作品(包括作者的其它作品),並嘗試寫梗概和短評。
由於本課程的專題教學有一定的側重,教學中需要強調知識與能力的學習要點,教師在教學中要靈活機動,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必要的調整,全面地利用作品展開教學。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情況適當補充、推薦一些精短的小說供學生閱讀,開拓學生的視野。
小說是富有生活情趣的文學樣式,也是語言學習優秀的樣本,學生在閱讀和探究活動中會有豐富多彩的、有價值的體驗感悟,教師在教學中要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地運用教科書,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鼓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㈧ 如何提高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的效率

小說教學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教會學生閱讀小說。我覺得這關鍵有兩點。一是要有一個適宜的閱讀態度。小說是文學作品,它反映著人與現實之間的一種審美關系,我們必須以審美的態度來鑒賞小說中所寫到的人和事,不能把小說里的人和事作「傳記」或「新聞報道」式的分析。二是要交給學生讀小說方法,才能實現葉聖陶先生的「教是為了不教」的思想。

小說的這兩個教學目的,都需要「知識」的支持。過去我們反對語文教學中過多的傳授知識,但語文本身並非不需要知識,恰恰相反,我們的許多教學目的,都需要知識教學這個載體,以知識教學為渠道來實現。我們不需要陳舊的知識,但我們迫切須要新知識。這新舊之別就在於,舊知識是客觀的陳述教學對象的特徵。新知識是從學生出發,幫助學生「閱讀」的知識,幫助學生「實踐」的知識。這樣的知識就是「管用」的知識。在小說教學中「敘事視角」知識就是這樣的知識,它教給學生如何閱讀小說的知識。

在不斷的反思中我還有更多的體會。小說的教學還要注意紮根語言教學。從文體的特點考慮,小說是敘事的藝術,是形象塑造的藝術,但它首先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根,敘事是干,形象是果。有時候教師見了這種形象之「果」就忍不住要從學生嘴裡搶過來,自己津津有味的吃下去,結果小說課成了老師人物形象的圖解演說。小說教學要紮根語言教學就要把「說」的機會,「說」的權力交給學生。小說的美是學生自己品出來的,而不是教師講出來的。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引導學生反復揣摩品味語言,讓學生自己看到小說情節的波瀾。在語言的表達,交流中去構想鮮明的形象,體驗獨特的情感。

還有就是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習如同登高,給學生一根繩子,讓他們自己爬上去。我們要給學生一個探索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教學中不光需要匠心獨運的構思與設計,更要有充滿人文關懷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去閱讀,去思考,去發現。教師要帶著欣賞的眼光有區別的去肯定他們的每一個發現。真正體現對學生主體性及個體性的充分而真誠的尊重與關懷。小說教學還要讓學生讀出他們的個性來。人們在現實中是有很多無奈的,無奈之一就是人在現實中的活法不只是一種。你選擇了這種就意味著你放棄了千百種活化。小說則最大限度的滿足了人體驗另一種人生的可能。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入精神享受的王國。因為文學是引領人走向真善美的藝術形式。讀著別人的故事,流著自己的眼淚。理想的小說閱讀境界大抵如此。

總之,在小說教學中我們不斷反思,就會找到更好的教學方法。
2012高考小說閱讀答題技巧知識鏈接1.小說概念及三要素2.小說的情節結構3.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細節描寫側面描寫(間接描寫) (環境描寫襯托對比等)4.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及其作用社會環境作用:它揭示了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動及其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作用: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氣氛等。命題角度(一)故事情節的把握把握好故事情節,是讀懂小說的關鍵,是欣賞小說藝術特點的基礎,也是整體感知文章的起點。命題者在為小說命題時,也必定以此為出發點,先從整體上設置理解文章內容的試題。1.把握故事情節(1)三種題型:①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②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2)分析小說的故事情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抓住場面;②尋找線索;③理清小說的結構。(3)分析小說故事情節時要注意兩點:①情節的發展變化是矛盾沖突發展的體現,分析小說的情節時必須抓住主要的矛盾沖突;②分析情節不是鑒賞小說的目的,而是手段,是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說主題服務的。所以,在分析情節的過程中,要隨時注意體會它對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對揭示小說主題的作用。2.鑒賞故事情節。這類型的題目主要是圍繞情節構思及其作用命題。常見題型:1、文中寫了XX情景在小說中起到什麼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說中有什麼作用?解題思路:內容作用+結構作用明確情節構思為表現人物的宗旨,結合情節的一般作用:1、交代人物活動的環境。2、設置懸念,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3、為後面的情節發展作鋪墊。4、照應前文。5、推動情節發展。6、刻畫人物性格。7、表現主旨或深化主題。8、起線索作用。9、埋下伏筆。一是創造懸念,引人入勝;二是前後照應;三是側面襯托、埋下伏筆;四是總結上文、點明題意;五起線索作用。然後根據題目要求,結合文章作答。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XX情節(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結構),突出了……,表現了…… (內容)。 2、情節安排評價①就全文來說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勝,扣人心弦,增強故事的戲劇性、可讀性。②就開頭結尾來說有首尾呼應式。作用:使結構緊密、完整。如《睡美人》,開頭說女A角失蹤,製造懸念

熱點內容
師生戀醫生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24 12:09:40 瀏覽:598
虛擬言情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發布:2025-09-24 12:03:09 瀏覽:638
現代言情貴族完結小說 發布:2025-09-24 11:57:20 瀏覽:754
男士言情經典小說 發布:2025-09-24 11:52:05 瀏覽:403
湯姆索亞歷險記聽書中文版 發布:2025-09-24 11:47:52 瀏覽:986
類似3K小說網的免費網站 發布:2025-09-24 11:45:26 瀏覽:341
exo青春校園小說吧 發布:2025-09-24 11:30:08 瀏覽:693
精武門完結小說下載 發布:2025-09-24 11:22:42 瀏覽:162
小說閱讀古風 發布:2025-09-24 11:17:57 瀏覽:704
嬌龍驚蛇錄小說閱讀 發布:2025-09-24 11:06:22 瀏覽: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