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小說閱讀
㈠ 朝花夕拾全文
一、 填空
1、《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憶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們學過其中的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阿長與〈山海經〉》。
2、《二十四孝圖》著重分析了 卧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後人」。
3、作者在《瑣記》中提到喜歡看的一本書是《天演論》 。
4、《五猖會》中,父親讓我背( 鑒略 ),讓我感到痛苦。
5、魯迅小時侯最喜歡在(百草園 )玩耍。
6、《二十四孝圖》中,(子路負米)、( 敦巨埋兒 )、(老菜娛親 )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稱。
7.魯迅在仙台學醫時發生了(三 )件重大的事。
8.「賽神會」中「我」和許多人喜歡看(活無常 )。
9、 迅在《瑣記》中記敘為了「尋別一類人們去」又選擇了無須學費的南京________。(江南水師學堂)
10、「好。那麼,走罷!」而去「尋別一類人們去」一語出自魯迅的《 》篇。(《瑣記》)
11 魯迅在《瑣記》一文中,用了「____________」一詞來譏諷洋務派的辦學。(烏煙瘴氣)
12 魯迅在《瑣記》中寫自己一有空閑,就照例地吃侉餅,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論》,表現出魯迅探求真理的____________。(強烈慾望)
13《范愛農》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學和回國後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_________。(生活片段)
14《藤野先生》記敘了作者在日本留學時的學習生活,記敘了與藤野先生相識、相處、分別的幾個片段,並說明了在仙台醫專時_________的一生中重要的經歷。(棄醫從文)
15魯迅在《二十四孝圖》里,針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卧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
16《五猖會》記述了作者兒時盼望觀看_________的急切興奮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 (迎神賽會)
17魯迅在《 》深切表達了對日本沒有民族偏見的正直熱誠的先生的懷念。(藤野先生)
18 作者回憶少年讀了這一本孝子的教科書後,覺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負米」,「黃香扇枕」,「陸績懷橘」之類。而「哭竹生筍」的故事則有些可疑,還有「卧冰求鯉」的故事,如模仿則有性命之憂了。
19作者在文中用「甚於洪水猛獸,非常廣大,也非常長久,能使全中國化成一個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表達了魯迅先生對「妨害白話者」的憤怒之情。
20魯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觸「物竟天擇」,「蘇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礦路學堂,這段經歷在,《瑣記》中提及。
21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說起兒時生活常常出現對迎神賽會、看戲等情節的回憶,如《無常》,《五猖會》。
22在《瑣記》一文中魯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學堂與舊學堂的區別。
23魯迅在《無常》一文中,通過對__________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以諷刺當時社會上的「正人君子」之流。(無常)
24魯迅寓居的東牆上,一直掛著他的老師藤野先生的照片
25魯迅在日本留學時認識的一位朋友,當時彼此都沒有什麼好感,但回國偶遇之後,交往甚密,這位朋友是范愛農。
二、 選擇
1「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主要原因是:( D )
A、形象好看 B、活潑詼諧 C、能勾攝惡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
2《藤野先生》中作者棄醫從文的原因是:( C )
A、受到日本同學歧視 B、先生不重視自己
C、要拯救國民的精神 D、學醫太難
3《瑣記》一文中寫了幾件事,表達了對衍太太的不滿(C )
A.一件 B.兩件 C.三件 D.四件
4《朝花夕拾》中,阿長的性格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個不是阿長的性格特點( C )
A.迷信 B.不拘小節 C.馬虎 D.朴實
5阿蓮河給魯迅的父親看病時所開的葯引是什麼(B )
A.一對螞蟻 B.一對蟋蟀 C.一包苦菜 D.都不是
6《瑣記》中,衍太太對魯迅說偷珠寶的事件後,她有沒有散布流言( A )
A.有 B.沒有
7選擇一個正確答案( D)
A、 魯迅寫《范》只為了回憶過去,記住以及想念范愛農。
B、 范愛農不喜歡甚至討厭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時不主張發電報。
C、 魯迅記憶中的范愛農很壞。
《范愛農》記敘的是魯迅在日本留學時和回國後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
8下列文章不屬於《朝》的是(A)
A、《風箏》 B、《無常》 C、《父親的病》 D、藤野先生
9朝花夕拾》中記敘魯迅為了尋「另一類的人們」而到南京求學的經過的是 B
A《五猖會》 B《瑣記》 C《父親的病》 D《無常》
10魯迅早年留學學習醫學的國家是( A )
A、日本 B、美國 C、蘇聯 D、英國
11范愛農和魯迅初次相識的地點是:( C )
A、東京 B、北平 C、橫濱 D、紹興
12《朝花夕拾》中,魯迅借眾鬼嘲弄人生,用陰間諷刺陽世,對「正人君子們」進行了淋漓盡致的嘲弄和鞭撻是哪篇文章?(B)
A《瑣記》 B《無常》 C《二十四孝圖》 D《狗貓鼠》
13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長媽媽」的篇目是:( D )
A狗貓鼠 B五猖會 C二十四孝圖 D瑣記
14「這是一個高大身材,長頭發,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總像在渺視」。這段文字描寫的是:( ) A孔乙己 B范愛農 C藤野先生 D壽鏡吾老先生
三、 判斷
1《狗•貓•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嘲諷了他們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對狗「盡情玩弄」弱者、對人又是一副媚態的憎惡。( × )
2《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三篇作品,記述了作者離開家鄉到南京、日本求學和回國後的一段經歷。 ( √ )
3《父親的病》中為父親看病的第二個醫生是葉天士。 ( × )
4 魯迅不喜歡《天演論》 ( × )
5藤野先生是一個有偏見的人 ( × )
6藤野先生為人誠懇公正; (√)
7藤野先生對學生誨人不倦,對研究一絲不苟; (√)
8藤野先生對學術有超越國界的博大胸懷; ╳╳ (√)
9藤野先生向魯迅詢問中國女人裹腳的事,是對中國人的輕視。(×)
10范愛農是一個非常隨和的人; (×)
11范愛農常常從鄉下搭船進城,是因為他嚮往城市生活; (×)
12范愛農對辛亥革命是非常歡迎的; (√)
13范愛農從日本留學回國後,一直受到重視和重用。 (×)
14《瑣記》中有「肚子疼」綽號的是衍太太。(×)
15陳蓮河是《瑣記》中的人物。(×)
16《無常》是對保姆阿長的回憶。(×)
17魯迅是借《狗、貓、鼠》一文來表明他為什麼那麼討厭貓的。(╳)
四、 簡答題:
1你怎麼評價范愛農?愛憎分明,為人正直
2作者憎恨貓的哪些特性?貓偷魚肉,深夜在樹上大叫
3起初魯迅認為范愛農是怎樣一個人?
非常冷漠,十分膽小,對師長無情,與人背道而馳。
4你眼中的范愛農是怎樣的一個人?(先提出看法,接著以文中情節為例說說認為的理由)
5文章寫了魯迅的兩次搖頭,分別是因為什麼?
第一次是因為關吏從范愛農一行人等的行李中翻出綉花弓鞋,有損國體。第二次是因為讓座「雍容揖讓」「分出尊卑」,顯得封建。
6讀《朝花夕拾》,我們了解到童年時的魯迅愛收集帶圖畫的書,除此之外,你還能從中知道他此時其它的愛好嗎?
描綉像
7、《父親的病》主要講的是什麼內容?
作者回憶兒時為父親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是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8、魯迅的《<二十四孝圖>》一文,對古時的所謂「孝」持有怎樣的態度?
斥責封建孝道不顧人命,教壞後人,揭示其虛偽和殘酷。
9、魯迅寫《無常》是為了表達什麼思想?
諷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不得惡報,所謂的「正人君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
10、在《五猖會》中,父親強迫我背誦(《鑒略》)一書後,才可去玩。
11你認為藤野先生是個怎樣的老師?
治學嚴謹,認真負責,不拘小節,沒有民族歧視,關愛年輕人,為人正直的人。
12魯迅回憶藤野先生的目的是什麼?
答:在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中吸取力量,來繼續與「正人君子」們作斗爭。
13魯迅為什麼時時記起藤野先生?
答:「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14范愛農是怎樣一個人?
他生性孤傲耿直,落落寡歡,最後窮困潦倒,溺水而死。
15魯迅為什麼對范愛農是失足落水還是投水自殺表示懷疑?
魯迅對范愛農之死的懷疑實質上是魯迅對黑暗的社會現實的控訴,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
16《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1962年所作的回憶性(敘事)散文(體裁)集,書中著墨較多的人物是誰?
長媽媽、藤野先生、范愛農。
17請寫出兩個《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圖》里關於「孝」的典故子路貢米、董香扇枕、老萊娛親、郭巨埋兒、卧冰求鯉
18在魯迅《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是寫「寵物」的,你知道是哪一篇嗎?
《狗•貓•鼠》
19魯迅《朝花夕拾》中,我們學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你還能舉出我們曾經學過的文章嗎?
《阿長與<山海經>》
20寫出《朝花夕拾》中你最喜歡的篇目名稱(兩個)《藤野先生》、《狗貓鼠》
21寫出你們讀過的《朝花夕拾》一書中的一篇篇名(課文除外)
(1)《狗貓鼠》(2)《阿長與山海經》(3)阿長與山海經(4)二十四孝圖(5)五猖會(6)無常(7)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8)父親的病(9)瑣記(10)藤野先生(11)范愛農
22我所收得的最先的圖畫本子《二十四孝圖》的來歷是:一位長輩的贈品。
23我得到《二十四孝圖》為什麼既高興又掃興?
高興的是:鬼少人多②歸我一人獨有③那裡面的故事似乎准確無誤④便是不識字的人,例如阿長,也只要一看圖畫便能夠滔滔的講出一段的事跡;
掃興的是: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於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
24為什麼作者反感「老萊娛親」的故事?
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萊「詐跌」,作嬰兒啼,以娛親意,作者認為小孩子多不願意詐作,換言之,不願裝假,這違背了兒童的心理。
25《父親的病》中屢次提及庸醫誤人的種種荒誕行為,試舉一例:如陳蓮河用葯中要求「蟋蟀一對」,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
26朝花夕拾中刻畫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婦女形象有:阿長 衍太太。
27《五猖會》中回憶童年往事,含蓄地表達了對父母毫不顧及孩子心理的無奈與厭煩,這件
事是:當作者興高采烈地計劃前往看五猖會時,卻突然被父親叫住要求他背書。
28請寫出兩個《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圖》里關於「孝」的典故
董香扇枕、子路貢米。
29《朝花夕拾》中《父親的病》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文中的s城是?
即指紹興城。
30《父親的病》中魯迅描寫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怎樣的實質?
答: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31《五猖會》中父親強迫「我」背《鑒略》這一事中可以看出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父親對兒童心理的無知和隔膜。
32《無常》中塑造的「無常」這個形象為什麼會受到民眾的喜愛?
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
33概括寫出《二十四孝圖》作品的內容提要。
答:《二十四孝圖》從當時的兒童讀物談起,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作品著重分析了「卧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污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34《狗貓鼠》中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嘲諷了他們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對貓的「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嚎叫」、時而「一幅媚態」等特性的憎惡;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35簡析狗和貓成了仇家的原因?
答:據說,是這么一回事:動物們因為要商議要事,開了一個會議,鳥、魚、獸都齊集了,單是缺了象。大家議定,派伙計去迎接它,拈到了當這差使的鬮的就是狗。「我怎麼找到那象呢?我沒有見過它,也和它不認識。」它問。「那容易,」大眾說,「它是駝背的。」狗去了,遇見一匹貓,立刻弓起脊樑來,它便招待,同行,將弓著脊樑的貓介紹給大家道:「象在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從此以後,狗和貓便成了仇家。
五 語段
(一)閱讀《五猖會》片段,回答問題。
⑴因為東關離城遠,大清早大家就起來。昨夜預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經泊在河埠頭,船椅,飯菜,茶炊,點心盒子,都在陸續搬下去了。我笑著跳著,催他們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臉色很謹肅了,我知道有些蹊蹺,四面一看,父親就站在我背後。
⑵「去拿你的書來。」他慢慢地說。
⑶這所謂「書」,是指我開蒙時候所讀的《鑒略》,因為我再沒有第二本了。我們那裡上學的歲數是多揀單數的,所以這使我記住我其時是七歲。
⑷我忐忑著,拿了書來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讀下去。我擔著心,一句一句地讀下去。
⑸兩句一行,大約讀了二三十行罷,他說:
⑹「給我讀熟。背不出,就不準去看賽會。」
⑺他說完,便站起來,走進房裡去了。
⑻我似乎從頭上澆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麼法子呢?自然是讀著,讀著,強記著,——而且要背出來。
粵自盤古,生於太荒,首出御世,肇開混茫。
⑼就是這樣的書,我現在只記得前四句,別的都忘卻了,那時所強記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齊忘卻在裡面了。記得那時聽人說,讀《鑒略》比讀《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為可以知道從古到今的大概。知道從古到今的大概,那當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粵自盤古」就是「粵自盤古」,讀下去,記住它,「粵自盤古」呵!「生於太荒」呵!……
⑽應用的物件已經搬完,家中由忙亂轉成靜肅了。朝陽照著西牆,天氣很晴朗。母親,工人,長媽媽即阿長,都無法營救,只默默地靜候著我讀熟,而且背出來。在百靜中,我似乎頭里要伸出許多鐵鉗,將什麼「生於太荒」之流夾住;也聽到自己急急誦讀的聲音發著抖,彷彿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鳴叫似的。
⑾他們都等候著;太陽也升得更高了。
1請概括《五猖會》的主要思想內容。
答:《五猖會》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的傷害 ,批判了封建思想習俗的不合理。
2選文開頭寫家人為看五猖會做准備的忙碌場景和結尾部分「家中由忙亂轉成靜肅了」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
答:烘托父親讓我背書給我帶來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題思想。
3從選文中可以看出父親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答:父親是一個專制、不了解兒童心理的封建家長。
4讀後你有什麼感受?
答:家長應了解孩子的心理,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強制學習是收不到預期的效果的 ……類似即可。
(二)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問題
其實人禽之辨,本不必這樣嚴。在動物界,雖然並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樣舒適自由,可是嚕蘇做作的事總比人間少。它們適性任情,對就對,錯就錯,不說一句分辯話。蟲蛆也許是不幹凈的,但它們並沒有自命清高;鷙禽猛獸以較弱的動物為餌,不妨說是兇殘的罷,但它們從來就沒有豎過「公理」「正義」的旗子,使犧牲者直到被吃的時候為止,還是一味佩服贊嘆它們。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進步;能說話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能寫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然而也就墮落,因為那時也開始了說空話。說空話尚無不可,甚至於連自己也不知道說著違心之論,則對於只能嗥叫的動物,實在免不得「顏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視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麼,對於人類的這些小聰明,也許倒以為多事,正如我們在萬生園里,看見猴子翻筋斗,母象請安,雖然往往破顏一笑,但同時也覺得不舒服,甚至於感到悲哀,以為這些多餘的聰明,倒不如沒有的好罷。然而,既經為人,便也只好「黨同伐異」,學著人們的說話,隨俗來談一談,——辯一辯了。
(1)段文字選自《狗貓鼠》。《狗貓鼠》選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魯迅描寫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共十篇。
(2)作者在文中寫「蟲蛆、鷙禽猛獸」的目的是什麼?
答:目的是在與「蟲蛆和鷙禽猛獸」作對比,將「正人君子們」虛偽、丑惡的靈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3) 段文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是對「正人君子們」辛辣的嘲罵,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憤慨之情。
(4) 讀過這段文字後,你受到什麼啟示?
㈡ 《朝花夕拾》全文
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現在是早已並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 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
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長的草里是不去的,因為相傳這園里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
長媽媽曾經講給我一個故事聽:先前,有一個讀書人住在古廟里用功,晚間,在院子里納涼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人在叫他。答應著,四面看時,卻見一個美女的臉露在牆頭上,向他一笑,隱去了。他很高興;但竟給那走來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機關。說他臉上有些妖氣,一定遇見「美女蛇」了;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喚人名,倘一答應,夜間便要來吃這人的肉的。他自然嚇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卻道無妨,給他一個小盒子,說只要放在枕邊,便可高枕而卧。他雖然照樣辦,卻總是睡不著,——當然睡不著的。到半夜,果然來了,沙沙沙!門外像是風雨聲。他正抖作一團時,卻聽得豁的一聲,一道金光從枕邊飛出,外面便什麼聲音也沒有了,那金光也就飛回來,斂在盒子里。後來呢?後來,老和尚說,這是飛蜈蚣,它能吸蛇的腦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結末的教訓是:所以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
這故事很使我覺得做人之險,夏夜乘涼,往往有些擔心,不敢去看牆上,而且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走到百草園的草叢旁邊時,也常常這樣想。但直到現在,總還沒有得到,但也沒有遇見過赤練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聲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拍雪人(將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羅漢需要人們鑒賞,這是荒園,人跡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來捕鳥。薄薄的雪,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好。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頰的「張飛鳥」,性子很躁,養不過夜的。
這是閏土的父親所傳授的方法,我卻不大能用。明明見它們進去了,拉了繩,跑去一看,卻什麼都沒有,費了半天力,捉住的不過三四隻。閏土的父親是小半天便能捕獲幾十隻,裝在叉袋裡叫著撞著的。我曾經問他得失的緣由,他只靜靜地笑道:「你太性急,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裡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下來罷……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著那匾和鹿行禮。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禮時,先生便和藹地在一旁答禮。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朴,博學的人。
不知從哪裡聽來的,東方朔也很淵博,他認識一種蟲,名曰「怪哉」,冤氣所化,用酒一澆,就消釋了。我很想詳細地知道這故事,但阿長是不知道的,因為她畢竟不淵博。現在得到機會了,可以問先生。
「先生,『怪哉』這蟲,是怎麼一回事?……」我上了生書,將要退下來的時候,趕忙問。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學生是不應該問這些事的,只要讀書,因為他是淵博的宿儒,決不至於不知道,所謂不知道者,乃是不願意說。年紀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過好幾回了。
我就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先生最初這幾天對我很嚴厲,後來卻好起來了,不過給我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言。
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裡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蠟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裡便大叫起來:
「人都到哪裡去了!」
人們便一個一個陸續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
「讀書!」
於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書。後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著:
「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
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於我們是很相宜的。有幾個便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戲。我是畫畫兒,用一種叫作「荊川紙」的,蒙在小說的綉像上一個個描下來, 像習字時候的影寫一樣。讀的書多起來,畫的畫也多起來;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了,最成片斷的是《盪寇志》和《西遊記》的綉像,都有一大本。後來,因為要錢用,賣給了一個有錢的同窗了。他的父親是開錫箔店的;聽說現在自己已經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紳士的地位了,這東西早已沒有了罷。
九月十八日。
㈢ 魯迅小說朝花夕拾閱讀
《狗·貓·鼠》——對貓的討厭和仇恨及原因
《阿長與<山海經>》——懷念長媽媽
《二十四孝圖》——批評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五猖會》——描繪封建家長對兒童的壓制和摧殘
《無常》——描繪迷信傳說的勾魂使者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寫作者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以及兒童時代對自然的 熱愛寫出了對三味書屋喜愛以及熱愛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
《父親的病》——揭露庸醫害人的 《朝花夕拾》實質
《瑣記》——描寫一個心術不正令人憎惡的衍太太形象
《藤野先生》——寫最使魯迅感激的日本老師
《范愛農》——寫一個潦倒一生的同鄉好友的故事
總起來看,《朝花夕拾》寫到他年少時代以至於到日本前後的若干生活片段,展現當時的世態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魯迅先生對社會的深刻觀察和對家人師友的真摯感情。敘述情切感人,又有機的糅進了大量的描寫、抒情和議論,文筆優美清新,堪稱現代文學史上最高水平的回憶散文。
五個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長媽媽)、恩師(藤野先生)、朋友(范愛農)、父親和鄰居(衍太太)、作者兒時的私塾老師(壽鏡吾)。
長媽媽——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著朴實善良的愛,令作者永生難忘。從長媽媽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魯迅對底層勞動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們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頌他們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質朴善良、愚昧麻木、勤勞)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醫學教授,因為表現出平等待人的態度,因為關心弱國子民的學業,他樸素而偉大的人格令人肅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沒有民族歧視,如果我們設身處地地想像魯迅當時的處境,便不難感受到這位老師的偉大之處。(嚴謹認真、平等待人、和藹可親)
范愛農——一位覺醒的知識分子,但是無法在黑暗社會立足。他無法與狂人一樣,最終與這個社會妥協,也無法像N先生一樣忘卻,所以他的內心痛苦、悲涼,我們和魯迅先生一樣,疑心他是自殺的。
(妥協、懦弱)
父親——父親曾讓童年魯迅困惑過,因為在他興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會時,勒令他背書。但是,魯迅從來沒有指責過自己的父親,他懺悔的是自己沒有讓父親安靜地死去,這讓他的心靈永遠不安永遠痛苦。由此我們可以感到魯迅先生對父親強烈的愛。在現實生活中,有的爸爸是無情的,他沒有關注到孩子在一步一步的努力,卻一味的敷衍孩子,令孩子自尊心受損,便會度日如年。(嚴厲、慈愛)
衍太太——給魯迅看不健康的畫,唆使魯迅偷母親的首飾變賣。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頑皮弄臟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卻是要打罵的。魯迅表面上贊揚她,實際心中卻是鄙視衍太太的,因為這是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歡使壞的婦人。
壽鏡吾——方正、質朴、博學,是魯迅先生頗為敬畏之人。
㈣ 《》朝花夕拾》全文
魯迅文集作品,特別全。
http://www.tianyabook.com/luxun/index.html
㈤ 朝花夕拾的十篇小說每一篇的主要內容各是什麼
•《狗•貓•鼠》
—— 在這篇文章里,魯迅先生清算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第三,它老在配合時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小時侯心愛的一隻小隱鼠。雖然後來證實並非貓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何況它後來確實吃了小兔子!這篇文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尖銳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阿長與〈山海經〉》
——阿長是魯迅小時侯的保姆。記述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朴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情,充滿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二十四孝圖》——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中國兒童可憐 。
《五猖會》
——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個節日。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於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櫥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父親的病》
——父親被庸醫治死,一直是埋在魯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鎖記》
——魯迅在這篇文章里主要回憶了自己離開紹興去南京求學的過程。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飢如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慾望。
•《藤野先生》
——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敘述在仙台醫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作者突出地記述了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
《范愛農》
——追敘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無常》
——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麼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時不時加進幾句對現實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虛幻的無常給予當時魯迅寂寞悲涼的心些許的安慰。
㈥ 朝花夕拾全文閱讀
http://www.5156e.com/html/20614/9.html
㈦ 魯迅作品《朝花夕拾》得全文
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朝花夕拾》是魯迅後來修改的名字,一向得到極高的評價。「朝」表示早年時候,「夕」表示晚年時期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來撿,這里指魯迅先生在晩年回憶童年時期、少年時期、青年時期的人和事。作者說,這些文章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回憶文」。本書為魯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集,共十篇。前五篇寫於北京,後五篇寫於廈門。
《狗·貓·鼠》:在這篇文章里,魯迅先生清算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時而一副媚態;第三,它老在交配時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小時候心愛的一隻小隱鼠。雖然後來證實並非貓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何況它後來確實吃了小兔子!這篇文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尖銳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阿長與〈山海經〉》:阿長是魯迅先生小時候的保姆。本文記述文中「我」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朴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害死了自己的隱鼠,充滿了憎恨和厭惡;而對於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卻又充滿了尊敬和感激之情。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這位勞動婦女真誠的懷念。
《二十四孝圖》: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候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舊中國兒童的可憐的悲慘處境。
《五猖會》: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個節日。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痛苦的感受。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無常》: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麼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時不時加進幾句對現實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虛幻的無常給予當時魯迅寂寞悲涼的心些許的安慰。 同時,文章深刻表達了舊時代中國人民絕望於黑暗的社會,憤慨於人世的不平,而「公正的裁決在陰間」,只能在冥冥中尋求寄託,尋求「公正的裁決」。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嚴格但不乏樂趣的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父親的病》:父親被江湖庸醫耽誤,離世了,一直是埋在魯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瑣記》:本文是記敘作者家道衰落後,飽受世人的冷眼而終於走上了與封建主義決絕的道路。《瑣記》記敘魯迅為了尋找「另一類的人們」而到南京求學的經過。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後改名為雷電學校)和礦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飢似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慾望。
《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敘述在仙台學醫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作者突出地記述了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切的懷念(寫於1926年10月12日)。
《范愛農》:追敘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舊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倍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㈧ 《朝花夕拾》各個章節的主要內容
《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一部回憶性散文集。包含《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共計10篇。
1、《狗·貓·鼠》描寫了作者仇貓的原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2、《阿長與山海經》記述作者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表達了對她的懷念感激之情。
3、《二十四孝圖》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舊中國兒童的可憐的悲慘處境。
4、《五猖會》以趕會為背景,描寫了封建制度對兒童天性的束縛和摧殘。
5、《無常》通過描寫無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達了舊時代中國人民絕望於黑暗的社會,憤慨於人世的不平。
6、《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作者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嚴格但不乏樂趣的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
7、《父親的病》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8、《瑣記》回憶了隔壁家表面對孩子好,其實是暗中使壞的衍太太,描寫了她是一個自私自利、奸詐、壞心眼的婦人。
9、《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及他決定棄醫從文的原因,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切的懷念。
10、《范愛農》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舊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
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8)朝花夕拾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收錄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 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為「回憶的記事」,多側面地反映了作者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過。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後三篇敘述他從家鄉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後回國教書的經歷;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種種丑惡的不合理現象,同時反映了有抱負的青年知識分子在舊中國茫茫黑夜中,不畏艱險,尋找光明的困難歷程,以及抒發了作者對往日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 。
文集以記事為主,飽含著濃烈的抒情氣息,往往又夾以議論,做到了抒情、敘事和議論融為一體,優美和諧,朴實感人。作品富有詩情畫意,又不時穿插著幽默和諷喻;形象生動,格調明朗,有強烈的感染力。
《朝花夕拾》寫的雖然是個人的生活經歷和心路歷程,是對親人和師友的緬懷、眷念,但同時又超越於此而表現了一個特定歷史時代中國社會的面貌,提供了豐富、詳實的文獻資料。這是一般的回憶散文所不可企及的。
因為這些散文中習見的只是一些純屬個人的所謂家務事、兒女情,純屬個人的沉浮起落和情感波瀾;主人公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一點也看不到身外涌動的時代風雲和飄散的炮火硝煙。有些散文作品有助於了解某個時期一部分知識分子的心態,卻難以展示他們所生活的那個時代的整體面貌,《朝花夕拾》則與此不同。
由於作者具有遠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襟懷,這就使作品顯示了抒寫個人遭遇與關注民族命運的緊密關聯,不僅展現了作者個人的足印也展示了一個歷史時代的行跡。
㈨ 朝花夕拾每一章的主要內容
1、《狗•貓•鼠》——在這篇文章里,魯迅先生清算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第三,它老在配合時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小時候心愛的一隻小隱鼠.雖然後來證實並非貓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何況它後來確實吃了小兔子!這篇文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尖銳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2、《阿長與〈山海經〉》——阿長是魯迅小時候的保姆.記述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朴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情,充滿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3、、《二十四孝圖》——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4、《五猖會》——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個節日.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5、《無常》——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麼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時不時加進幾句對現實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虛幻的無常給予當時魯迅寂寞悲涼的心些許的安慰.
6、《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櫥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7、《父親的病》——父親被庸醫治死,一直是埋在魯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8、《瑣記》——魯迅在這篇文章里主要回憶了自己離開紹興去南京求學的過程.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飢如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慾望.
9、《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敘述在仙台醫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作者突出地記述了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
10、《范愛農》——追敘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9)朝花夕拾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收錄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為「回憶的記事」,多側面地反映了作者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過。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後三篇敘述他從家鄉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後回國教書的經歷;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種種丑惡的不合理現象,同時反映了有抱負的青年知識分子在舊中國茫茫黑夜中,不畏艱險,尋找光明的困難歷程,以及抒發了作者對往日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
文集以記事為主,飽含著濃烈的抒情氣息,往往又夾以議論,做到了抒情、敘事和議論融為一體,優美和諧,朴實感人。作品富有詩情畫意,又不時穿插著幽默和諷喻;形象生動,格調明朗,有強烈的感染力。
㈩ 朝花夕拾是什麼小說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魯迅的
回憶性散文集。它是一本家喻戶曉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讀的文集,是一本如良師益友的文集。雖然《朝花夕拾》不只是為少年兒童寫的,但寫了許多關乎少年兒童的
事,讀起來興趣盎然,而且隨著年歲的增加,我們總能從中讀出不同的味道來,這就是魯迅作品的魅力所在。這本書是魯迅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中不同生活經
歷和體驗的文字。全書由《小引》《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後記》12部分組成。《朝花夕拾》一書已成為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的其中一本,以及蘇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名著推薦與閱讀的名著,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夠分享魯迅的「溫馨的回憶和理性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