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閱讀推薦 » 名著小說閱讀

名著小說閱讀

發布時間: 2021-07-22 19:58:36

A. 適合女生閱讀的世界名著

《簡愛》夏洛蒂·勃朗特
作品講述一位從小變成孤兒的英國女子在各種磨難中不斷追求自由與尊嚴,堅持自我,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小說引人入勝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愛情經歷,歌頌了擺脫一切舊習俗和偏見,成功塑造了一個敢於反抗,敢於爭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婦女形象。
《呼嘯山莊》艾米莉·勃朗特
小說描寫吉卜賽棄兒希斯克利夫被山莊老主人收養後,因受辱和戀愛不遂.外出致富。回來後對與其女友凱瑟琳結婚的地主林頓及其子女進行報復的故事。全篇充滿強烈的反壓迫、爭幸福的斗爭精神,又始終籠罩著離奇、緊張的浪漫氣氛。
《傲慢與偏見》簡·奧斯汀
小說講述了鄉紳之女伊麗莎白·班內特的愛情故事。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以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的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

B. 看文學名著用什麼閱讀器好

建議不要看電子刊物,對視力會有影響。還是讀紙質書為佳。若真要看用閱讀器,推薦qq閱讀。

C. 名著閱讀

《吶喊》是魯迅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 1923 年 8 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 14 篇小說; 《彷徨》是他的第二部小說集, 1926 年出版 ,收11篇小說。 魯迅說過,他是抱著啟蒙主義的目的來寫小說的,是「『為人生',而且要改良這人生。」但因寫作年代不同,受當時社會環境、時代風潮的影響,魯迅這兩部小說集的創作心境和運用的創作方法、表現手段也不盡相同。

《吶喊》中的作品,大都寫於「五四」運動的高潮時期,要為新文化運動助陣振威, 取名《吶喊》,意指作者受新文化運動的鼓舞,「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賓士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集子中的作品明顯地保留著作者於「五四」高潮時期,在結束了一段時間的沉默之後,奮起呼喊的特色。在藝術上,吸收和借鑒外國小說的創作方法與表現手法,因此,《吶喊》集中的作品以其「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令人耳目一新。

魯迅寫小說雖然借鑒了外國小說的藝術經驗,但他把外國小說的經驗與中國古代小說的傳統結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民族化的基礎。魯迅小說標志著中國現代小說的開端與成熟,主要是它在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內容上是徹底反封建的,揭開了中國現代小說的新紀元。

《吶喊》是魯迅先生自《狂人日記》後的第二本經典小說集,它是中國的名著。同樣也是世界的名著,這本書中有些文章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例如有《故鄉》,《葯》,《孔乙己》等等魯迅先生的名作。

在《藤野先生》中魯迅先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在日本的首都東京留學時,看到和聽到當時中國人民的麻木不仁從而使魯迅先生強烈的國意識蘇醒,醫學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因此他棄醫從文,從此投身文學的知識寶庫中。
魯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八個字來概括了那時的中國人民,以及對於他們的憐惜和悲傷。
《孔乙己》中那個因為家境貧困好吃懶做,無所事事,社會層次低而又嚮往社會上流階級的生活的孔乙己,從孔乙己在澡堂是人們取笑的話題,在生活中他常常以偷為職業,在最後因為偷了有錢人的書後被打折了腿,最後還是默默地離開了人世。
《故鄉》中那個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豆腐西施」,還有和劇中主人公從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銀項圈的小英雄閏土見到老爺時歡喜而又凄涼的神情,從而體現了當時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勢力壓迫和打擊下的情形,而《葯》則更能夠淋漓盡致地表現這一點。文中凶暴殘酷的劊手康大叔,因為小兒小栓的癆病而拿出所有家檔去買了個人血饅頭的華老栓,和那些在茶店裡議論紛紛的茶客,但是文中最不幸的就是因為革命而被處死,最後用自己的血作了人血饅頭而犧牲的人,這一切的一切都說明了當時社會的狀況,康大叔的殘酷,卑鄙,仗勢欺人。華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們的盲從和人與人之間的勢利,夏瑜的英雄氣概但是完全脫離群眾的革命是無法成功的。
當然,在《吶喊》這本書中,像這樣的文章還有許許多多,魯迅先生寫這些文章是為了讓當時的中國人民看了以後,能夠清醒過來。魯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帶有諷刺意味的語言,憤怒而又帶有鼓勵的語氣,激勵著當時半夢半醒的中國人,用帶有指責和批評的語言,說明當時社會的黑暗,表現了魯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龍——中國,早日蘇醒,重整我中華雄威!
中國經過幾十年的歷史,從封建社會走向了社會主義社會,向共產主義社會而邁進,這是經過我們許許多多的勞動人民,經過了幾代的國家領導,才走來來的,我們要繼續努力,為共產主義而奮斗!同學們,讓我們站起來,為我們的美好明天而奮斗吧!

《邊城》是沈從文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邊地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凈。

民國初年,位於湘西山區的偏遠小鎮- 茶峒,有位船總順順,頗有名望。他的兩個兒子大佬天保和二佬儺送,同時愛上渡口老船夫的外孫女翠翠。老船夫怕翠翠重蹈其母因婚姻不幸而殉情身亡的復轍,對她的婚事十分關注。端午節的夜晚,情竇初開的翠翠邂逅二佬儺送,心中萌發愛慕之情,但在二佬面前卻羞於表露。以後在順順家又與大佬天保相識。一天,順順托楊馬兵來向老船夫說媒。老船夫得知大佬喜歡翠翠,不勝欣喜,試圖說服翠翠,翠翠卻十分惱怒。當天,王團總也派人到順順家為女兒提親,他願以一座新碾房作陪嫁,但二佬儺送表示寧要渡船,不要碾房。大佬得知弟弟也愛慕翠翠,郁悶不樂,遂乘船外出經商,不幸落水斃命。噩耗傳來,二佬儺送十分悲痛,不願再提親事,離家出走。老船夫見翠翠婚事無望,悵然傷懷,加之勞累過度,心力交瘁,終於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與世訣別。翠翠依舊守候在渡船上,長年為人擺渡,同時,仍舊有所等待。

《邊城》是沈從文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邊地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凈。它以獨特的藝術魅力,生動的鄉土風情吸引了眾多海內外的讀者,也奠定了《邊城》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特殊地位。
本書為「世界文學名著」叢書中的一本,由著名作家劉心武主編,配合語文教學,對《邊城》這部名著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進行分析,並附有名家導讀、讀後感等,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
邊城》是沈從文唱給湘西苗族文化的一曲深情輓歌。「翠翠在風日里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在水邊玩耍了。」《邊城》中的翠翠是沈從文心目中的湘西苗族文化女神。這樣一個美麗的遺孤形象,寄託了沈從文對於苗族文化的摯愛與眷戀。
小說在一個詩意的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中,描寫了山城茶峒碼頭船總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與擺渡人的外孫女翠翠的曲折愛情。在「兩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來」的茶峒大河之畔,漸漸長大成人的翠翠出落得清純自然、美麗可愛。天保、儺送兩個親兄弟同時愛上了翠翠,可是懷春的少女中意的是儺送,這個儺送卻已有了一門親事,是王團總家的小姐,嫁妝是一座嶄新碾房。這樣的糾纏使得這個故事充滿了趣味。
此時的湘西苗族文化正受到現代文化的沖擊,利益觀念悄然侵蝕著重義輕利的淳樸民風。就「碾房陪嫁」這件事情,翠翠覺得不可思議:「碾房陪嫁,稀奇事情咧。」而在鄉民中就有人這樣說:「人家在大河邊有一座嶄新碾坊陪嫁,比十個長年還好一些。」這就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必然沖突。
然而,翠翠與儺送畢竟是心有靈犀的,她始終固守著自己的心事。沈從文把翠翠的愛情寫得十分內斂、含蓄而又堅定。她與儺送之間,沒有關於愛情或者婚姻的對話,更沒有戀人間的山盟海誓,只有一種心理活動、一種心靈感應,或者是莫明其妙的淚水。她在睡夢中聽到儺送唱的歌又軟又纏綿,抵達到心靈深處。然而,翠翠沒有等到儺送給她唱三年六個月的歌,她眼前的現實世界竟翻天覆地了。天保葬身於急流中,儺送隻身出走。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渡船被沖走、白塔坍倒了、與翠翠相依為命的祖父也死了。所有的美好故事成為記憶,包括翠翠的愛情。
沈從文關於《邊城》的創作曾經這樣說過:「一切充滿了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既然是不湊巧,因之素樸的善終難免產生悲劇。」在不舍晝夜的川流上,滿懷愛情的翠翠猶在幻想著: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這個人就是儺送。她永遠期待著心中的這個人能夠回到邊城、來到她的身邊,為她唱三年六個月的歌,「在日頭下唱熱情的歌,在月光下唱溫柔的歌,像只洋鵲一樣一直唱到吐血喉嚨爛」,然後幸福地嫁給她。可是這僅僅是一個夢想,一個甜蜜而又憂傷的夢想。這也正是沈從文的痛苦之處

D. 名著閱讀。



最近在看《魯濱遜漂流記》我好象當時就在魯濱遜的身旁,就著樣看著他遇險,在大浪中死裡逃生,每一次他脫險,我都會為他長長的舒一口氣,當我看到他發現了野人的腳印時,我的心都快到了嗓子眼了,說真的倘諾我們也漂到了一個荒島上,身上只有兩三件可以用的東西,說不定,我們還會餓死在這個島上呢!

整個故事敘述的是魯濱遜在島上28年2個月零九天的歷險生活,他不服輸的這種意志讓我不得不佩服,同時我也為他感到幸運的是他無時不刻都有著慈祥的「上帝」保護著他。魯濱遜出生在一個很平凡的家庭里,可他卻有著不平凡的夢——就是航海歷險。當他流落到荒島的時候,他做了一些自己平時根本做不到的事,完成了他從小的夢。他從一個什麼都沒有的荒島落難者,變成了這個原本被他稱作絕望島的「主人」。他在島上養殖,種植,工作,生活,並時不時的超越自己,突破自己。

在他生病的時候,他也想過放棄,可是他沒有,而是在尋找可以救命的葯,雖然他沒有找到一些有很大用處的東西,但他至少找到了精神的支柱——書。並嘗試著用青煙葉來治病,雖然好的不是很快,但是如果他當時放棄了,他根本就不會好,也就不會有這本成功之書了。在病好之後,他為了讓自己能夠在這個荒島上住下來,於是就想進一步的了解這個島,所以他便開始了島上歷險,他發現了酸葡萄不能吃,於是他就想把它們做成葡萄乾,發現了飛禽,他就想到馴養它們,他又發現了野山羊,就立馬想到可以做陷阱抓住它們。這種超乎常人的思維就這樣不斷的想,不斷的涌現出來。當他第一次發現野人的腳印時,他慌了,但是他卻依然在構思如何打敗野人。就在這種恐慌之中,他竟也堅持生活了兩三年,如果換作是我,我可能就會放棄自己,會認為我本該被淹死,但沒有,現在又要被野人吃了。事後他在島上發現了野人,是一個逃跑的野人和3個追殺的野人,他勇敢站了出來,救了那個逃跑的野人,並收留了那個野人,後來又給他取名星期五。讓野人改掉吃人的習慣在我們看來是不大可能的事,可他做到了。又過了幾年,星期五發現了自己的父親被俘虜,還發現了一個被叛變的船員抓起來的船長,他報告了魯濱遜,之後的事就不用猜了,魯濱遜像救星期五一樣救了星期五的父親,同時也把船長救了回來,並幫他奪回了船,終於,魯濱遜又會到了自己的國家,並且帶著星期五生活了下來。(故事的結局總是這么完美)之後的事呢?相信魯濱遜和星期五最後還是會順順利利的過完他們以後的日子。

我在讀完這個故事之後,我明白了,沒有什麼做不到,只是你不想做罷了,只有你不想做才會有你做不到的事情。



在西方,有一部小說,18世紀歐洲最傑出的思想家盧梭曾建議每個成長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應該讀讀他。那麼,這是一本怎樣的書哪?
這本書叫《魯賓遜漂流記》。故事並不復雜:出身於商人之家的魯賓遜,不甘於像父輩那樣,平庸的過一輩子,一心嚮往著充滿冒險與挑戰的海外生活,於是毅然舍棄安逸舒適的生活,私自離家出海航行,去實現遨遊世界的夢想,但每次都歷盡艱險。有一次風暴將船隻打翻,魯賓遜一個人被海浪拋到一座荒無人煙的海島上,在那裡度過了28年孤獨的時光。小說的主要部分就是對他這段荒島生活的生動記述。
除了精彩離奇的故事外,小說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魯賓遜的性格。他敢於冒險,敢於追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即使流落荒島,也決不氣餒。在荒無人煙,缺乏最基本的生活條件的小島上,他孤身一人,克服了許許多多常人無法想像的困難。以驚人的毅力頑強地活了下來。沒有房子,他自己搭建。沒有食物,他嘗試著打獵,種穀子,訓養山羊,曬野葡萄乾,他還自己摸索著做桌椅,做陶器,用圍巾曬面做麵包。在島上的第24年,他還搭救了一個野人。給他取名為「星期五」。在他的教育下,「星期五」成了一個忠實的奴僕。就這樣,魯賓遜在荒島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質和精神的王國。面對人生困境,魯賓遜的所作所為,顯示了一個硬漢子的堅毅性格和英雄本色。體現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創造精神和開拓精神。現在,在西方,「魯賓遜」已經成為冒險家的代名詞和千千萬萬讀者心目中的英雄。

當一個人獨立生活的時候,還有這樣的對生活充滿信心的,實在是難能可貴.因為人總不能被困難嚇倒,而應迎難而上,克服困難,挑戰自我.始終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只有這樣才能戰勝困難在一次背包旅行的途中,魯濱遜乘坐的飛機在無人島上墜毀.這是什麼地方?熾熱燦爛的陽光,一望無垠的大海在魯濱遜眼前展開的是一幅浪漫,孤獨,刺激和冒險的畫卷. 然而,如果真的獨自留在無人島上會怎麼樣呢?這里沒有自來水,也沒有煤氣爐,打不通手機,也沒法叫外賣送餐.除了泥土,大海和一直生活在那裡的動植物以外,無人島上沒有任何東西是為了讓人類生存而存在的.一滴水都要親自去找,一個火苗都要親手點燃.在這樣的狀況下,你還會感到浪漫嗎? 魯濱遜並不是天才,但是他有著更強的好奇心.他歷盡了限險,九死一生.他經歷了沒有淡水的痛苦,克服了孤獨一人生存的恐懼,熬過了無人島上漫長的梅雨期,戰勝了自己精神的絕望,最後終於乘坐英國海輪,駛向希望的故鄉雖然魯濱遜生活在遠離當時社會的荒島上,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他始終沒有脫離過社會,利用先前在社會中學到的知識使自己活了下來.如果他從一生下來就生活在荒島上,那情況又會是怎樣?人不能脫離社會而存在,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魯濱遜能夠在荒島上生活幾十年,不單是他不服輸的思想,超強的生存能力,最重要的是他豐富的社會經驗.魯濱遜在島上時,從沒有放棄過要回到他原來是生活,這,也許是他活下來的信念! 雖然魯濱遜生活在遠離當時社會的荒島上,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他始終沒有脫離過社會,利用先前在社會中學到的知識使自己活了下來.如果他從一生下來就生活在荒島上,那情況又會是怎樣?人不能脫離社會而存在,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魯濱遜能夠在荒島上生活幾十年,不單是他不服輸的思想,超強的生存能力,最重要的是他豐富的社會經驗.魯濱遜在島上時,從沒有放棄過要回到他原來是生活,這,也許是他活下來的信念小說《魯濱遜漂流記》,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課下讀完這本書,真可謂是如獲至寶. 這本書記述的是一艘大船失事後,唯一倖存者魯濱遜在荒無人煙的小島,在與世隔絕的環境中,生活了二十八年的冒險經歷和內心活動.魯濱遜在島上孤身一人,面對困難和挫折,克服了許多常人無法想像的困難,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以驚人的毅力,頑強的活下來. 他從失事的大船,找了些木材,在荒島上蓋了間房屋,為了防止野獸,還在房子周圍打上了木樁. 來到荒島,面對首要的就是吃的問題,船上的東西吃完後,魯濱遜開始打獵,有時可能會餓肚子.於是他決定播種,幾年後,他終於可以吃到了自己的勞動成果.其實學習也是這樣,也有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正如哈佛大學的校訓那樣:"忙完春種忙秋水,學習學習再學習."現在社會,競爭無處不在,我們要懂得只有付出才有收獲,要勇於付出,在戰勝困難的同時不斷取得好成績.要知道"付出鑄就收獲". 他搭窯造罐,失敗後總結教訓,終於成功;磨糧食沒有石磨,他就用木頭代替;沒有篩子,就用圍巾. 魯濱遜在荒島上解決了自己的生存難題.面對人生挫折,魯濱遜的所作所為充分顯示了他堅毅的性格和創造精神.同樣我們在學習的同時,也要搞一些發明創造,從小養成一種創新精神,把魯濱遜在荒島,不畏艱險,不怕失敗挫折,艱苦奮斗的精神結合起來,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努力. 魯濱遜在荒島過著貧困的生活,正是艱苦的環境促使他立志成長,為改變處境而奮發;也正是這種奮發才使魯濱遜克服難以數計的困難,從而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其實,艱苦的環境,也會促成人成才.是的,安逸的生活煉不出精乾的水手,平靜的湖面造不出時代的偉人.環境優越,生活舒適,往往會誘發這種惰性,阻礙人們成長;而惡劣的環境卻能激人奮發,使人立志改變處境,因而促使一個人成長.有了這種敢於挑戰的精神,不管環境是好是壞,都能創造條件,克服困難成才.否則,優越的環境,會成為滋養惰性的溫床,艱苦的環境會成為淤埋弱者的深淵. 正如人生道路,它坎坷,它不平,到處有荊棘,石頭,高山,急流.人生,並不滿布絢爛的朝霞;它是由痛苦,磨難,快樂的絲線,組成的網. 當我們受到挫折,積極對待.我看到這樣一句話:"天不總是藍的,水不總是清的,草不總是綠的,花不總是艷的,人生也可能一帆風順!" 花要凋落,草要枯黃,但春天又給它們生機.《魯濱遜漂流記》給我的啟示是:只有奮斗,才有出路.
《魯賓遜漂流記》之所以成為文學史上不朽的名著,還在於它的真實性和不凡的藝術表現力。在他之前,歐洲的長篇小說大都是以帝王將相的業績或騎士美女的浪漫傳奇為主要內容的。笛福開始嘗試用日常語言來描寫普通人的生活。小說雖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對魯賓遜荒島生活的描寫逼真而自然,表現了作者非凡的形象力和藝術表現力。此外,小說通篇採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語言明白曉暢,樸素生動,這一切給作品增添了不少魅力。

E. 閱讀文學名著的好處是

閱讀經典名著的好處是可以培養一個人的素養,讓你心中有一種正確而優雅的為人處世觀。

而閱讀流行文學的好處是能掌握社會發展的動態,掌握社會發展的方向。

不過重要的是要懂得把握什麼是真正的經典,什麼是好的流行。

現代流行的通俗作品雖然讓人感染到時代的氣息,跟上潮流的步伐,但不朽的經典名著凝聚了世代人類思想藝術的精華,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給人以深沉的思維空間。

從小讀經典名著,加以思考,對孩子的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處。孩子通過這些不朽的文學作品而認識、感悟到的世界,對真善美、假惡丑的認識和理解,對人生哲理潛移默化的接受,比大人膚淺的說教要深刻得多、有效得多。

知識無邊無際,全世界每天出版的圖書就有幾萬、十幾萬冊,一個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我們永遠無法通曉所有的知識,所以,我們要選擇對我們最有益的書來讀。

(5)名著小說閱讀擴展閱讀:

經典文學的特徵:

1、純粹性

經典文學在構思及寫作的過程中必定已去盡政治謊言、道德謊言、商業謊言、維護階級權貴謊言、愚民謊言等謊言,使呈現出來的文學成品具備純粹的藝術性。純粹性是功利之外永久的精神棲息地。

經典作品往往是一千個人能讀出一千個哈姆雷特,一萬個人能讀出一萬個哈姆雷特。經典能形成無數絕然相反的解讀,因此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形成爭論,成為關注的焦點。

2、原創性

經典是不可被重復的,它也永遠不會重復自己以前的經典。經典永遠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拒絕相互重復帶來的審美疲勞,給人以永久的新鮮感。布魯姆在《文學正典》一書中竭力贊揚經典的原創性。

3、經久難忘

經典往往給人以經久難忘的特徵。卡爾維諾在《為什麼讀經典》中說:「經典作品是一些產生某種特殊影響的書,他們要麼本身以難忘的方式給我們的想像力打下印記,要麼喬裝成個人或集體的無意識隱藏在深層記憶中。」

F. 求推薦十本值得反復閱讀的文學名著

《人生》 路遙 的作品 , 告訴人們很多 ,是 幾篇不同的小故事 ,現在想想 ,印象深刻的是 那個場景,主人公為了可能的事業 放棄了愛自己的一個美麗善良的農村姑娘 去追求 一個城裡高官的女兒 ,結果 他失去了 愛他的人 ,也沒有得到 前途
《三國演義》高中時代幾乎每周都會看看,最喜歡張飛
《飄》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故事 , 一個自以為美麗的女人的三次婚姻 ,等她意識到自己的真愛的時候,一切都晚了
《簡愛》 當我們的靈魂飄過墳墓 我們都是平等的 一個平民的童年 以及 贏得愛情
《巴黎聖母院》 卡西莫多 愛斯美娜達 敲鍾人 那個時期法國社會寫照
《呂氏春秋》 只看了 呂不韋生平傳記 一個商人 如何 投機 讓自己平步青雲
《古蘭經》猶太人經典之作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特別喜歡 紅發會 這個小故事 值得一看
《基督山伯爵》 復仇 與 報復 的故事
《隋唐演義》 瓦崗上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 李元霸 等等

G. 有沒有文筆很美的中外名著小說推薦,典型一點的,內容要有深意,閱讀起來不是很枯燥的。

《瓦爾登湖》文字是很美,但不是小說,我覺著應屬於散文吧。
《追風箏的人》很喜歡,有時很悲傷,但結尾充滿了希望,算是個HE吧。
《偷影子的人》很溫暖的一個故事。
《蝴蝶夢》真相總是出人意料的。
《格列弗游記》很有趣的一個故事。
《綠山牆的安妮》有時看看兒童文學也不錯,很喜歡安妮,百看不厭。
《愛.倫坡集》推理故事我覺得不必《福爾摩斯探案集》差,幾篇獵奇的小說才讓人無語。
《撒哈拉的故事》很有趣,看過才知道我的一個同學為什麼那麼喜歡三毛的故事。
《悟空傳》跟時下流行的網路小說不一樣,比較有深度,也是一個能讓人哭泣的故事。
《雪國》《百年孤獨》都得過諾貝爾獎,我都買了,但還沒來得及看。

H. 怎樣讀名著小說

讀名著小說的方法:
1、第一遍粗略的讀完名著。名著第一遍時間上不要放長,要盡快將名著讀完,不然讀讀停停,之前看到的情節也都忘了,再反過來讀,會浪費時間。讀名著的時候,要趁熱打鐵才好。
2、第二遍認真品味名著。第一遍的略讀,對整個故事梗概有了了解,甚至對其中的細節部分還記憶猶新。那第二遍,就要開始仔細品讀了,彌補第一遍為了追情節而忽略的細節。
3、第三遍摘抄名著內的精華。在電腦的普及的信息時代,一般人都不選擇拿起筆。但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4、第四遍研究名著內的各種關系和背景。名著中的關系和背景錯綜復雜,需要仔細品讀研究。

I. 名著閱讀

中考名著復習方法談

一、熟悉名著閱讀的考點。

熟悉考點的作用就是為考試作準備,少做或者不做無用功,直接把精力放在需考的內容上,復習上重點關注考綱上要考的內容。

下面我們來學習考綱:

前面為考綱原文,括弧內的字為老師的分析。

考綱30.了解本大綱推薦閱讀文學名著的作者及相關文學常識。(給一個文段要知道它選自的作品、作家、國別、體裁)

如汕頭市2007年中考題名著《駱駝祥子》的第1道題——19.以上兩段文字選自中國現代著名作家 的小說《 》。——考的就是常識。

考綱31.了解本大綱推薦閱讀文學名著的基本內容,能根據具體要求進行概述。(大致內容與情節。)

如汕頭市2007年中考題名著《駱駝祥子》的第2道題——20.A段寫樣子意氣風發,B段寫祥子萎靡不振。請根據小說的內容,說說哪些大事導致祥子「萎靡不振」。——考的就是情節。

考綱32.初步欣賞文學名著的藝術特色,能結合具體語段作簡要分析。(有時可能是藝術特點,有時可能是語言特點,但要求是能結合文段內容說。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分析。)

如《駱駝祥子》的第3題考的就是語言的感受。——21.請以選段中的語句為例,簡析作品語言的一個特點。——注意規范性,先說特點,然後舉例進行簡略分析。

考綱33.能具體說出自己閱讀文學名著的體驗,並就作品具體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談啟示,談看法,自由見解題)

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一個文段,有這樣一題:請說說你讀了這篇名著後最大的感受是什麼?——這就是談看法,談感受。

二、名著閱讀復習方法。

那麼,對於一篇名著,如何對其進行系統的復習,加強自己的知識儲備呢?下面以名著《童年》為例為說明。

1.了解基本常識。它包含的內容為:作家、作品、主人公、國別。

如:《童年》的作者是高爾基,他是前蘇聯的作家、他寫的自傳體三部曲除《童年》外,還有《在人間》《我的大學》。《童年》的主人公是阿廖沙。

2.把握主要內容。(梗概,重要情節)

如《童年》的梗概為——它講述的是阿廖沙三歲至十歲這一段時期的童年生活。小說從「我」隨母親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如果還細一點,大家可以到本站·《童年》系統復習一文中讀一讀名著縮微,比這個要詳細一些,也更有效一些。

3.多讀精彩片斷。

如大家就可以把七年級下冊的課本後的附錄關於名著《童年》的兩個精彩片斷用心去讀一讀。還有一些省市出過閱讀題的語段也是很精彩的。

4.把握人物特點。(性格?)

如《童年》就要把握阿廖沙、外祖母、外祖父的性格特點。如下:

①阿廖沙:堅強、勇敢、正直、充滿愛心。

②外祖父:吝嗇、貪婪、專橫、殘暴。

③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有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

④小茨岡:樂觀純朴;老工人格里戈里:正直;「好事情」:獻身於科學的知識分子。

5.把握主題思想。

小說主要是表現社會生活的,一篇小說一定有他的社會價值,有它的寫作意圖,這是需要我們在閱讀中必須讀出來的,否則等於沒讀。

如《童年》一書的主題一方面揭示了人的健康的成長是離不開有效的引導的(這個意圖主要是通過阿廖沙的經歷看),另一方面就是它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具有史詩的價值。還有哪些意圖呢?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還有一點是讀出自己的感受。比如讀《童年》你讀出了什麼感受呢?我寫一個示例給你看——這部小說使我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惡中看到善良,在冷酷無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劇氛圍中感受到戰勝悲劇命運的巨大力量。

6.了解藝術特色。

所謂藝術特色就是小說在藝術表現手法上的獨特之處。它可以表現在獨特的結構方式、獨特的語言表達、獨特的敘述視角、獨特的表現技巧等。

如《童年》這部小說的藝術特點就是——基調在整體上嚴肅、低沉;小說以一個小孩的眼光來描述。於是——就給一幕幕悲劇場景蒙上一層天真爛漫的色彩,讀起來令人悲哀但又不過於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惡中看到善良,在冷酷無情中看到人性光芒,在悲劇的氛圍中感受到人們戰勝悲劇命運的巨大力量。

熱點內容
武則天被殺小說閱讀 發布:2025-10-20 08:47:34 瀏覽:268
恐怖的直播小說推薦 發布:2025-10-20 08:36:38 瀏覽:405
言情小說虐文的作者 發布:2025-10-20 08:34:52 瀏覽:788
都市後宮搞笑流完本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10-20 08:33:14 瀏覽:477
腹黑少爺小甜妻小說免費 發布:2025-10-20 08:12:42 瀏覽:240
基地游戲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10-20 08:12:36 瀏覽:361
我的名字你的姓氏小說txt書包網下載 發布:2025-10-20 08:11:55 瀏覽:451
校園任務小說恐怖 發布:2025-10-20 08:04:13 瀏覽:532
男穿女現代言情小說 發布:2025-10-20 07:34:55 瀏覽:504
推薦完本言情小說 發布:2025-10-20 07:31:13 瀏覽: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