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小說閱讀研究現狀
㈠ 關於研究余華活著的現狀問題
余華,1960年出生,浙江海鹽人。曾就職於海鹽縣文化館和嘉興市文聯,現定居北京從事職業寫作。1983年開始文學創作,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在細雨中呼喚》、《活著》、《許三觀賣血記》,中篇小說集《我膽小如鼠》,隨筆集《靈魂飯》等多部。其作品已經被翻譯成英、法、德、荷蘭、義大利、西班牙、挪威、日、韓等文在國外出版。其中《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20世紀90年代最有影響的十部作品;《許三觀賣血記》入選韓國《中央日報》評選的100部必讀書。曾榮獲義大利文學基金會頒發的1998年度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以及澳大利亞詹姆斯·喬伊斯基金會頒發的2002年度懸念句子文學獎。
蘇童
作者簡介:
蘇童,江南蘇州人氏。一九八零年考入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據說在那裡度過了最令他難忘的四個年頭,而他的大名卻仍舊在這所著名學府中被人一再提起。一九八三年投入小說創作,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從此中國當代文壇便再難抹去他的形象。他喜歡「新潮」,曾在其中盡情暢游。
他也喜歡「傳統」,喜歡琢磨中國的歷史風雲。有一天《妻妾成群》問世了,又經電影「大腕」張藝謀之手調弄成了著名的《大紅燈籠高高掛》,最後角逐奧斯卡金像獎,雖然結果未盡人意,但中國電影界和文學界都給不大不小地「震」了一下。中國人由《大紅燈籠高高掛》而知道《妻妾成群》,最後迷戀上了這位可愛的蘇童,而蘇童則從《妻妾成群》再一次出發,走上了自己獨特的文學之路。
蘇童作品:
紙上的美女
大氣壓力
蝴蝶與棋
城北地帶
米
已婚男人
園藝
離婚指南
妻妾成群-大紅燈籠高高掛
後宮
末代愛情
末代愛情自序
美人失蹤
一個叫板墟的地方
與啞巴結婚
什麼是愛情
一朵雲
橋邊茶館
櫻桃
飼養公雞的人
徽州女人
木殼收音機
小莫
死無葬身之地
曖昧的關系
紙
水神誕生
環繞我們的房子
民豐里
肉聯廠的春天
另一種婦女生活
世界兩側
世界兩側自序
祖母的季節
一個朋友在路上
來自草原
燒傷
逃
外鄉人父子
祭奠紅馬
桂花樹之歌
飛越我的楓楊樹故鄉
十九間房
你好養蜂人
女孩為什麼哭泣
平靜如水
井中男孩
1943年的逃亡
罌粟之家
1958年5月生於河南省延律縣。
1973年至1978年服兵役。
1978年考人北京大學中文系,1982年畢業到《農民日報》工作。
1988年至1991年在北京師范大學、魯迅文學院讀研究生。
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現有長篇小說《故鄉天下黃花》、《故鄉相處流傳》、《故鄉面和花朵》(四卷)。作品集《劉震雲文集》(四卷)、《塔鋪》、《一地雞毛》、《官場》、《官人》等,並四百多萬字。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青聯委員、一級作家、《農民日報》文化部主任。
《關於上班這件事》
台灣著名漫畫大師朱德庸的最新力作《關於上班這件事》,說的正是每個人都難以逃避的這件事——「上班」,以及上班的酸甜苦辣。在這部以350則彩繪四格漫畫組成的畫本中,朱先生用一枝七彩的神奇畫筆,飽蘸幽默、辛辣和自嘲,為我們描繪了一部都市上班族人生百態、辦公室人間風景;它觸到上班族的癢處,也觸到上班族的痛處,並將缺德老闆的缺德秘籍翻了個底朝天。《關於上班這件事》會讓你在捧腹大笑之餘,換個心情去上班。
每個故事中又含有大道理,真得很好
鄭淵潔(1955年6月15日—),男,漢族。中國當代作家,有「童話大王」之稱。
生平
--------------------------------------------------------------------------------
1955年6月15日鄭淵潔出生於河北省石家莊市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其父鄭洪升,原籍山西臨汾。其母劉效坤,原籍浙江紹興。其前妻郭維維,大學本科學歷,是一文學編輯。其弟鄭毅潔,養狼狗和信鴿為業。其妹鄭欣。其子鄭亞旗,《皮皮魯畫刊》主編。其女鄭亞飛,在北京十渡一小學讀小學一年級。鄭淵潔於1961年隨父母遷入北京。後就讀於北京市馬甸小學,四年級時因「文革」爆發而暫時停止傳統意義上的學校教育。1969年11月至1970年12月隨父母下放至河南省遂平縣國防科委五七幹校(「938」部隊)勞動。在由下放勞動人員組成的五七幹校臨時學校就讀初中。由於上課玩拉炮而再次失去在校學習機會。被其父鄭洪升帶到家裡自學。1970年至1976年,分別在江西和福建的空軍部隊服兵役,任地勤兵。1976年復員後,在北京大華無線電儀器廠當工人,負責看管工廠的水泵。
1976年受四五運動的激勵開始文學創作。創作風格受張天翼的影響比較大。先後創作過詩、歌詞、小說、科幻等文學體裁。1979年9月15日,在《兒童文學》上發表了第一篇童話《黑黑在誠實島》。後曾在《中國盲童文學》、《兒童文學》等雜志社當編輯,還參與創辦了《東方少年》、《大灰狼畫報》雜志。
1985年創辦《童話大王》月刊,專門刊登鄭淵潔一個人的作品。1988年最高時發行量超過100萬冊每月。鄭淵潔所出版書刊正版總印數已逾億冊。1991年,台灣《童話大王~鄭淵潔作品月刊》創刊。1992年創辦了鄭淵潔少兒用品開發有限公司。1993年當選首屆北京市十大傑出青年。從2002年1月起,大陸的《童話大王》不再刊登他的新作品,長篇小說《鬼車》未在《童話大王》上刊登完,而鄭淵潔許諾的長篇小說《仇象》更是未按期刊登。引起很多讀者的不滿。但是鄭淵潔也在多種場合表示這樣並非出於自願。然而自2004年7月起,《童話大王》重新刊登鄭淵潔的新作,但是依舊沒有能夠刊登在2002年停止連載的長篇小說《鬼車》。最新創作的童話作品《小兔跑跑兔兔》也已由學苑出版社出版。2005年10月號的《皮皮魯》雜志開始連載《仇象》。
成名後鄭淵潔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也很少參加文學界的活動。創作了「皮皮魯」和「魯西西」、「舒克」、「貝塔」和「羅克」等童話藝術形象,在少年兒童中有很高的知名度。作品《貓過鼠年》、《罐頭小人》、《舒克和貝塔歷險記》、《魔方大廈》等被改編為動畫片,《旗旗號巡洋艦艦》被改編為木偶劇。《真假小虎子》,《紅寶石公寓》被改編為電視劇。小說《帽子》被改編為電視小品。但是,鄭淵潔在最近的一些電視訪談節目中表示,那些改編後的動畫片等很難令他滿意。
1990年代中期以後的鄭淵潔作品越來越觸及現實,用魔幻的手法揭露社會的丑惡。
2004年開始,鄭淵潔開始參加電視台的節目錄制。包括人物訪談、廚藝等節目。
2005年10月19日,鄭淵潔出任北京府學胡同小學「皮皮魯文學社」名譽社長,這是他首次授權小學使用「皮皮魯」作為文學社名稱,也時首次擔任學校文學社的名譽社長。
評價
--------------------------------------------------------------------------------
鄭淵潔早期童話作品被普遍認為顛覆了中國長期以來以說教為主的童話舊傳統。
2004年,也就是《童話大王》停止刊登鄭淵潔新作二年後,鄭淵潔在青島簽名售書時就其作品涉及社會陰暗面的問題做了解釋:「當一個對世界懷有過高期望的孩子長成大人,不得不直面人世間的丑惡時,我不能繼續把頭埋在沙里做著仍舊理想的夢,我是一個真誠的作家,所以我不能再沿原路行走,我必須尋找新的出路。」
負面評價
--------------------------------------------------------------------------------
有人評論鄭淵潔在他後期的作品中過多涉及對社會的不滿及性的內容,而這些內容被認為可能不適合少年兒童閱讀。包括《北京晚報》、中央電視台《今日說法》欄目等都曾提到其負面影響。2002年《童話大王》的停止刊載他的新作品被認為與上述評論有關。
而鄭淵潔引用某網友的話反駁:少兒本身就是少兒不宜的產物。
正面評價
--------------------------------------------------------------------------------
許多人認為他更從兒童的心靈深處出發,讓閱讀童話成為一種快樂。
有支持者認為鄭淵潔是勇敢的戰士、有責任感、使命感的人。
有人認為《童話大王》銷量曾逾百萬是鄭淵潔的價值之最好證明與體現。
有支持者稱鄭淵潔的早期童話與後期幻想小說,都有深遠意義、影響。
現狀
--------------------------------------------------------------------------------
從2004年開始,鄭淵潔開始在全國很多城市簽名售書,使得很多關於他的謠言不攻自破。鄭淵潔還在自己的官方網站上開了「鄭氏胡說」的節目,是《童話大王》的電視版,與文本相比,更具現代氣息。鄭淵潔還有十幾部長篇小說以及為其子編寫的四百萬字教科書與家庭教育學說,以及為其女講述的一百多部低幼童話沒有發表。他說要等到一個中國允許私人成立出版社的時候再發表。
主要作品
--------------------------------------------------------------------------------
《鄭淵潔童話全集》33卷。
《鄭氏胡說》電視周刊(從第8集開始不再在網上播放視頻,僅在《皮皮魯》畫冊上刊載文字版)
《童話大王》(一本專門刊登鄭淵潔作品的雜志)
《舒克和貝塔歷險記》
《大灰狼羅克》
《奔騰驗鈔機》《病菌集中營》《白客》 《生化保姆》 《智齒》 《金拇指》 《鬼車》等。
《魯西西傳》
《皮皮魯傳》
《鄭淵潔與皮皮魯對話錄》
《100個第一次》
《五個蘋果折騰地球》
《309暗室》
《罐頭小人》
《龍珠風波》
《紅沙發音樂城》
《魔方大廈》
《仇象》
2005年1月,鄭淵潔擔任唯一撰稿人的《皮皮魯》畫冊出版。
2005年10月號的《皮皮魯》畫冊開始連載長篇小說《仇象》。此作品原定於2002年在《童話大王》雜志刊登。
姜文(1963年1月5日-),原名姜小軍,中國著名電影演員、電影導演。河北唐山人。1980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1984年畢業於中戲,同年進入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主演了《家庭大事》、《高加索灰闌記》等優秀劇目。1996年調入中央戲劇學院戲劇研究所。全國政協委員。
姜文屬於演藝圈中的實力派人物,能演能導,屬於當代中國電影界的最重要人物之一。姜文主演的《芙蓉鎮》,《紅高粱》為其奠定了在中國演藝界的地位,他收放自如的表演,豪放的氣質都得到了觀眾們的注目。
迄今為止,姜文最重要的執導作品當屬《陽光燦爛的日子》。本片根據北京作家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改編而成,講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一群紅衛兵小青年的成長故事。
姜文執導並主演的《鬼子來了》一片也以獨特的視角來反映抗日戰爭時期侵略者與當地農民的一段啼笑皆非的故事,本片由於觸及敏感的話題和非傳統的表現手法,至今未能在中國大陸地區公映。在該片拍攝期間,姜文參觀了日本東京的靖國神社,引起了國內輿論界的軒然大波。
姜文說他崇拜毛澤東,毛澤東是他少年時代的大偶像、大明星。曾經在他家所有可以放書的地方,大都放著與毛澤東有關的書:有《毛澤東選集》,有研究毛澤東的書籍,還有毛澤東喜愛的書《容齋隨筆》。
姜文和他的法國妻子桑德林生有一女,名叫姜一郎。小一郎長得可愛,是姜文的心頭肉和掌上明珠。
[編輯]
作品列表
1985年,主演電影《末代皇後》中「溥儀」
1986年,主演電影《芙蓉鎮》中「老右派秦書田」
1987年,主演中法合拍影片《花轎淚》
1987年,主演電影《紅高粱》中「我爺爺」
1988年,主演電影《春桃》中「劉向高」
1989年,主演電影《本命年》中「李慧泉」
1990年,主演電影《大太監李蓮英》中「李蓮英」
1992年,主演中港合拍電影《龍騰中國》(又名《狹路英豪》)
1993年,主演電視連續劇《北京人在紐約》中「王起明」
1993年,首次自編自導根據王朔小說《動物兇猛》改編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
1995年,友情出演電影《宋家皇朝》三姊妹的父親「宋查理」
1995年,主演電影《秦頌》中「秦始皇」
1996年,監制電視連續劇《一場風花雪月的事》
1996年,主演電影《有話好好說》中「小帥」
1997年10月,出版《一部影片的誕生》,該書除對《陽光》一片的誕生、獲獎、發行做全面記敘和總結之外,還收錄了姜文所著《陽光燦爛的日子》文學劇本及完成台本。
1998年,主演話劇《科諾克或醫學的勝利》。
1998年8月,改編並導演電影《鬼子來了》,並在片中擔任男主角「馬大三」。
2001年5月,監制並主演電影《尋槍》「馬山」。
2001年8月,主演電影《天地英雄》「校尉李」。
2003年,主演電影《綠茶》「陳明亮」。
[編輯]
獲獎記錄
1986年,電影《芙蓉鎮》,獲中國第十屆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
1987年,電影《末代皇後》參加敘利亞第5屆大馬士革國際電影節(潘虹獲最佳女演員獎);巴西第4屆里約國際電影電視節獲評委會特別獎。
1988年,電影《紅高粱》參加第38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獲金熊獎;第5屆辛巴威國際電影節獲最佳影片獎;第35屆澳大利亞悉尼國際電影節電影評論獎。
1988年,電影《芙蓉鎮》參加第26屆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獲水晶球獎;第33屆西班牙瓦亞多利德國際電影節獲評委特別表彰獎、觀眾獎。
1988年,電影《春桃》,獲中國第十二屆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
1989年,電影《紅高粱》參加第16屆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獲評委會最佳影片獎。
1989年,電影《芙蓉鎮》參加第5屆法國蒙彼利埃電影節獲金熊貓獎;第40屆捷克勞動人民電影節獲榮譽獎。
1990年,電影《芙蓉鎮》參加德國電影家協會頒發1989年發行影片最佳外國故事片評論獎。
1990年,電影《本命年》參加第40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獲銀熊獎。
1993年,電視連續劇《北京人在紐約》,獲中國第十二屆電視「金鷹獎」最佳男演員獎。
1994年,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參加第51屆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獲最佳男演員獎。
1995年,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參加第8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獲最佳男演員獎。
1995年,電影《宋家皇朝》,獲第1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
1996年,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參加台灣電影金馬獎,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改編、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最佳音效六項大獎。美國《時代周刊》在95年底將其評為「九五年度全世界十大最佳電影」之榜首;
1997年,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又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1996年度全世界令人贊絕的、至今渴望觀看的七部影片」之一。
1997年9月,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作為「重點介紹影片」參加日本福岡國際電影節。理由是該片在日本全國發行獲得優異成績。
1997年11月,姜文作為在電影方面「做出傑出貢獻的人士」,受義大利電影文化界的邀請,並由義大利電影文化界主辦,在義大利五大城市舉辦「姜文主演、導演個人電影回顧展」。
2000年,電影《鬼子來了》獲法國戛納電影節大獎。
㈡ 中學生課外閱讀狀況調查
去網上搜搜就好了
㈢ 小說閱讀網站的發展現狀怎麼寫
前景不太看好必現代人要求太高沒有優秀的作品佷難立足
㈣ 跪求中學生閱讀現狀的研究性學習報告
這屬於調查類課題,所以必須是你們自己動手才行的。首先關於中學生的閱讀,你們究竟關注於哪些問題,比如是閱讀的時間長度?閱讀的相關主題內容?閱讀的載體種類(電子、期刊、書籍)?願意為閱讀所花費的金錢?等等…再按照以上關注點制定問卷對中學生進行調查。只有調查問卷回收之後通過對這些問卷的結果分析才能得出最終結論,實際的現狀是如何的。前人如果有做過相關的研究那也只是在最終報告寫作時用作研究背景參考和討論對比使用的。

㈤ 關於 中學生課外閱讀名著的現狀的調查研究 的論文
中學生課外閱讀現狀調查一、前言
為了解中學生身心是否健康發展,思想是否積極向上,人格是否健全完整,我校組織了一次以「中學生課外閱讀」為主題的調查活動。這次調查活動是以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興趣,增進師生之間感情為目的的。
二、調查前的准備
為使調查過程進行得順利,我們做了一系列調查前的准備工作。
首先,確定調查的主要對象,商討調查活動進行的確切時間,進行調查工作 的人員分配等事宜。其次,再組織大家廣泛收集以這次活動主題的資料,記錄活動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等,最後,查閱收集的資料,製成100份調查問卷。
我們一行四人,兩個一組,在象山一路進行問卷調查,一組在街道左面,第二組在街道右側。
調查問卷中的問題共有5個,全為選擇題。
1、你認為以下哪種接受知識與信息的方式更適合你?
A、電視 B、互聯網 C、課外書籍
2、你如果要在業余時看書,你會選擇哪種?
A、名著 B、武俠、娛樂雜志等休閑類書籍 C、軍事、科幻類
3、你一般課外閱讀是什麼原因?
A、老師強調 B、家長要求 C、個人意願
4、你最崇拜下列哪位人物?
A、魯迅 B、周傑倫 C、其它
5、你一般閱讀的時間是多長?
A、半小時左右 B、1-2小時 C、更長
三、調查過程及整理數據
通過發放問卷的形式,獲得了一份詳細的數據。在調查過程中,人中的表現獲得了調查對象的好評。人員步行在街道上,尋問過往的路人,發放問卷,抽取個別對此活動有興趣的對象,談看法,作記錄。
走訪市內各大書店,向工作人員調查書刊銷售情況。
調查數據顯示:
1、53%的人認為課外閱讀很重要,47%的人有其它看法。
2、30%的人讀過中國四大名著中任意一本或更多;45%的人通過電視或其它主式了解到書中內容,但不全面;25%的人基本不解。
3、55%的人喜歡互聯網,30%的人喜歡電視,15%的人喜歡書刊。
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認識的歌星、影星比文學家、作家、詩人多;大部分學生花在課外閱讀上的時間遠不及他們看電視、上網的時間;大部分學生表示不願自覺去課外閱讀,多半是老師要交閱讀筆記、寫作文等,或是家長一部強調;大部分學生對武俠、娛樂雜志等休閑類書刊感興趣,而忽視一些很好的文學作品及名著。
四、總結
毫無疑問,對於紙質印刷媒介的閱讀,至今仍然是人們獲取知識、增長智慧的最主要主式。特別是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書籍的閱讀,幾乎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與自我教育,認識與自我認識的基本途徑。然而,自二十世紀末以來,隨著在全國范圍內的電子傳媒的普及,尤其是電視熒屏和互聯網所帶來的影響,正在對傳統的紙質媒介的閱讀功能形成巨大沖擊。調查顯示,現代人花在書籍閱讀上的時間,已經大大地不如從前了,尤其是成長在這樣一個電子傳媒時代中的青少年,閱讀的樂題,好像正在越來越遠地疏離於他們了。
我們驚喜於電視和互聯網帶來的知識和信息傳播的種種方便與快捷,但一些有責任心的專家們卻對此表示深刻的憂慮。
通過此次調查,可以充分顯示當今中學生對課外閱讀的冷漠;其次,課外閱讀對中學生有很大的好處,壯大經驗,創造經驗,修身養性,熏陶氣質。
希望廣大中學生,認識到課外閱讀好處,充滿對課外閱讀的興趣。 資料來源:www.lw3721.com
㈥ 有誰知道小說《飄》的研究現狀和研究發展趨勢不要內容介紹!萬分感激
這部小說研究的不多,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並不重要。各個美國文學史的著作中,都鮮有提及。倒是電影的原因,使這部小說流傳甚遠。研究的話有些小論文還是可以寫寫,做大論文的話,還是不要做為妙。學術資料會比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