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紅岩類似的小說閱讀
A. 紅岩傳奇類似的傳奇
現在這樣的SF好像不怎麼多了吧。你可以找找那個 10000ren 這個F看看
《紅岩》是當代文學中一部優秀的革命英雄傳奇,曾經震撼了許許多多青年讀者的心。它描寫了眾多革命英雄: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許雲峰英勇斗敵,舍己為人;江姐受盡酷刑,堅貞不屈;劉思揚出身豪門卻投身革命;渣滓洞難友團結奮斗,敵人喪膽;白公館志士奮勇突圍,迎來黎明……這些人的精神都深深震撼著我的心,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夠給予我們啟迪,讓我們獲得精神上的財富,並且教會我們很多精神層面的東西,它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使我們對人生價值有了嶄新的理解。我認為我們都應該去讀讀這本書,用心去感悟這本書中的這些英雄先烈的高尚品質,從中得到精神的升華!【排比句是復制的,,而其他都是我手打的,請採納
C. 推薦幾部可讀的革命小說(紅岩。青春之歌除外)
《血色青春》《少年漂泊者》《野祭》《沖出雲圍的力量》《流亡》三部曲《沖突》《兩個女性》《地泉》《到莫斯科去》《光明在我們前面》《柳堡的故事》《窪地上的「戰役」》《紅豆》《在懸崖上》《奇異的離婚故事》《美麗》《林海雪原》
D. 像紅岩這樣的小說還有哪些
像《紅岩》這樣,反映地下黨員對敵斗爭的小說還有:
李英儒的《野火春風斗古城》
高雲覽的《小城春秋》
E. 今天再有誰寫類似紅岩的小說,出版社還會給出版嗎
很難說,當代大部分出版社都是出版符合大眾口味的圖書,你說的這類書雖然很好,但顯然已經不是流行趨勢了
F. 推薦幾個類似《紅岩》一樣的小說吧,要老的。
《青春之歌 》《紅旗譜 》《創業史》《紅星閃閃》《紅日 》 《山菊花》《 苦菜花》《 迎春花》
G. 有沒有關於革命的小說,像紅岩那種
劉知俠 鐵道游擊隊
吳強 紅日
王願堅 小游擊隊員
張品成 赤色小子
徐光耀 小兵張嘎
曲波 林海雪原
魏巍 東方
林海雪原……………………………………………………曲 波
李家莊的變遷………………………………………………趙樹理
鐵道游擊隊…………………………………………………知 俠
苦菜花………………………………………………………馮德英
敵後武工隊…………………………………………………馮 志
紅 岩 ………………………………………… 羅廣斌 楊益言
迎春花………………………………………………………馮德英
呂梁英雄傳……………………………………………馬烽 西戎
戰斗的青春…………………………………………………雪 克
紅旗譜………………………………………………………梁 斌
青春之歌……………………………………………………楊 沫
暴風驟雨……………………………………………………周立波
上海的早晨…………………………………………………周而復
三家巷………………………………………………………歐陽山
夜幕下的哈爾濱……………………………………………陳 與
風雲初記……………………………………………………孫 犁
烈火金鋼……………………………………………………劉 流
紅 日……………………………………………………吳 強
地球的紅飄帶………………………………………………魏 巍
保衛延安……………………………………………………杜鵬程
高玉寶………………………………………………………高玉寶
平原槍聲………………………………………… 李曉明 韓安慶
苦 斗……………………………………………………歐陽山
野火春風斗古城……………………………………………李英儒
山水狂飆……………………………………………………伍近先
高山下的花環………………………………………………李存葆
策反在子夜…………………………………………………曹策前
戰爭啟示錄…………………………………………………柳 溪
火鳳凰………………………………………………………巍 巍
草地龍虎……………………………………………………陳 宇
革命烈士詩抄………………………………………………蕭 三
三里灣………………………………………………………趙樹理
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丁 玲
H. 求類似紅岩的革命書籍
革命回憶錄《烈火中永生》,《紅日》《小兵張嘎》《鐵道游擊隊》《思考法國大革命》:[法]弗朗索瓦·傅勒著,孟明譯,三聯書店,2005年1月第1版,20.50元;《舊制度與大革命》:[法]托克維爾著,馮棠譯,商務印書館,1992年第1版,12.80元 《九三年》,雨果經典之作。
I. 紅岩小說有幾個版本
《紅岩》小說就一個版本,1962年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紅岩》結構錯綜復雜又富於變化,善於刻畫人物心理活動和烘托氣氛,語言朴實,筆調悲壯,作品一經面世,立即引起轟動。2019年9月23日,《紅岩》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藝術特色:
《紅岩》著力於塑造英雄群像。.個個都以獨具的光彩,活躍於作品之中,《紅岩》中的英雄人物,職業不同,經歷各異,在敵人面前,他們橫眉冷對,大義凜然,不屈不撓;一旦革命需要,他們都能捨生取義,從容獻身。小說不僅展示了英雄們的高貴品質和崇高氣節,還成功地刻畫了他們不同的性格特徵。
作品影響:
《紅岩》一經面世,立即引起轟動,先後被改編成電影《烈火中永生》和豫劇《江姐》等,從1961年出版至今51次再版,發行800多萬冊;同時,被譯成多國文字發行。該書被中宣部、文化部、團中央命名為百部愛國主義教科書。
作品評價: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李楊《50—70年代中國文學經典再解讀》:在人們的意識深處,說《紅岩》是一部以歷史敘事為目標的「小說」,反倒不如說《紅岩》是一部關於人的信仰的啟示錄更為准確。小說《紅岩》是極嚴格按照當時意識形態規范和已有的文學寫作規范的要求與觀念創作而成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紅岩》
J. ((紅岩))小說
江竹筠,又名江竹君、江志偉,1920年舊歷八月二十生於四川自貢。在她8歲時,性格剛強的母親與游手好閑的父親不能相處,便帶著江竹筠姐弟到重慶投奔兄弟。江竹筠10歲到重慶的織襪廠當了童工,因為人還沒有機器高,老闆就為她特製了一個高腳凳。11歲時,她又進了重慶的一所教會辦的孤兒院,邊做工邊讀書。在苦難的生活經歷中,江竹筠對當時的社會制度充滿了憎恨,同時也養成了刻苦學習的精神。她在上學時非常用功,記憶力超群。後來據同牢難友講,在獄中,她背誦和默寫下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和劉少奇《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供難友們學習。
江竹筠於1939年考入重慶的中國公學,秘密加入了共產黨。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學農學院植物病蟲系,翌年轉入農藝系。1946年,她畢業後回到重慶,參加和領導學生運動。1947年春,中共重慶市委創辦《挺進報》,江竹筠具體負責校對、整理、傳送電訊稿和發行工作,只幾個月的時間,報紙就發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敵人的極大恐慌。
1948年4月,《挺進報》的發行機關被偽裝進步的特務打入,以順藤摸瓜的方式破壞了重慶市委,6月間,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慶的碼頭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經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東地委書記塗孝文,立即機智地大聲呵斥叛徒,使得叛徒無法再偽裝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慶的「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的「渣滓洞」監獄後,慘遭手指釘竹簽等毒刑的殘酷折磨,仍堅貞不屈,並領導獄中的難友同敵人展開堅決的斗爭。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務秘密槍殺,然後被用鏹水毀屍滅跡,時年29歲。
■她最崇拜蘇聯女英雄「丹娘」;獄中難友則把她稱為「中國的丹娘」
在億萬中國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堅強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動了無數人的心——「嚴刑拷打算不了什麼,竹簽子是竹子做的,而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的。」
江竹筠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樣堅強的表現,是由於對舊社會及其代表國民黨反動派的極度仇恨,也是由於對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的無限嚮往。當新中國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升起時,她和渣滓洞里的難友們雖不知國旗的圖案,卻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議著綉制這面代表解放的旗幟——盡管她們知道自己已看不到勝利的那一天。
在四川大學期間,江竹筠學會了俄語,並閱讀來自蘇聯的書籍和報刊。1944年暑假回到重慶時,她參加了中蘇友協招待會,會上放映了蘇聯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婭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獄中她受酷刑後,難友們把她稱為「中國的丹娘」。當年的革命需要這種時代精神,而後人在為理想而奮斗時,同樣能夠從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
■並肩戰鬥了兩年的假夫妻,終於結成了真伴侶。唯一的愛子寄養在別人家裡;為了革命工作,她做了絕育手術
■江竹筠路過城門時突然看到丈夫頭顱,一時心如刀絞,為防旁邊的敵人發現,還要表現得鎮定自若
在江竹筠身上,寄託了革命的英雄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兩種精神的融合。她是一位堅強的戰士,也是一個好妻子和好母親,最後為了革命事業又舍棄了她難舍的一切。
1943年4月,黨組織派23歲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黨重慶市委領導人之一的彭詠梧開展工作,主要任務是負責通信聯絡。他們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實際上還是領導與被領導、上級與下級之間的關系。在工作中,老彭十分關心江竹筠的安全。為了躲避重慶特務的跟蹤,翌年,老彭讓她報考成都的四川大學——那裡號稱民主堡壘,比較安全。江竹筠只讀過一年高中,卻向老彭保證:「為了完成黨交給的任務,我願意拚命!」經過3個月的復習,她終於考上了四川大學,老彭則經常以丈夫的名義去看望並布置工作。
1945年,經組織批准,並肩戰鬥了兩年的彭詠梧和江竹筠結為夫婦。一年後,兒子彭雲出世。夫婦倆把孩子寄養在別人家裡。江竹筠為了在地下斗爭中輕裝上陣,毅然做了絕育手術。1947年秋,彭詠梧、江竹筠夫婦奉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赴川東打游擊。翌年春節前夕,彭詠梧在戰斗中壯烈犧牲,頭顱被敵人割下掛在城門上示眾。江竹筠路過城門時突然看到這一情景,心如刀絞,為防旁邊的敵人發現,還要表現出鎮定。此後,她繼續戰斗在川東的門戶萬縣。
江竹筠被捕後仍時時惦念著自己的兒子。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個難友出獄的機會,事先用竹簽蘸著棉花灰對水調成的「墨汁」,給同樣是共產黨員的哥哥江竹安寫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話,雲兒(指彭雲)就送給你了,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奮斗到底。」
■毛澤東看到江姐犧牲那場戲時,曾動感情地說:「為什麼不把江姐寫活?我們的人民解放軍為什麼不去把她救出來?」
幾十年來,「江姐」要比烈士本名——江竹筠的知名度高得多,她身穿旗袍外罩毛線背心的服裝樣式也曾被人稱為「江姐式」。這雖然要歸功於藝術作品的形象塑造,更重要的還在於烈士本人的事跡感人。
重慶剛解放時,羅廣斌在一本小冊子中發表了《江竹筠烈士小傳》。羅廣斌是由江竹筠介紹入黨,並在她的領導下工作。他被關入「渣滓洞」監獄後,江姐通知獄中的難友「此人可靠」。1951年紀念建黨30周年時,重慶《大眾文藝》發表了楊益言所寫的《聖潔的血花》徵文,也是以江竹筠烈士為題材的。1959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發行了28萬冊的《在烈火中永生》。此後,羅廣斌、楊益言以3年的艱苦創作寫出長篇小說《紅岩》。此書僅國內就先後發行800多萬冊,可以說影響了一代人。
烈士的事跡不僅被作為長篇小說的素材,而且還被搬上了舞台、銀幕和屏幕,很多著名的表演藝術家都以能夠扮演江姐為榮。如歌劇《江姐》,是1964年由解放軍空軍政治部文工團首度排練和演出的,公演後很快在全國引起轟動。在風風雨雨的35年間,她經三代演員四度復排,前後共演出460餘場,被贊譽為中國歌劇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中的唱段如《綉紅旗》、《紅梅贊》等膾炙人口,被廣為傳唱。
老一輩革命家也深深為江姐的英雄事跡所折服。據《紅岩》作者之一的楊益言回憶,當年毛澤東觀看空政文工團演出的歌劇《江姐》時,看到壯烈犧牲那場戲,他禁不住動了感情,曾感慨而又不無遺憾地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為什麼不把江姐寫活?我們的人民解放軍為什麼不去把她救出來?」
江姐------ 江竹筠
彭松濤 ------彭詠梧
老石同志------ 王璞
成崗 -------陳然
齊曉軒 ------許曉軒
李青竹 ------李青林
藍鬍子 ------藍蒂裕
老大哥 ------唐虛谷
丁長發 -----丁地平
胡浩 --------宣灝
陳松林-------- 陳柏林
龍光華-------- 龍光章
黃以聲---------- 黃顯聲
小蘿卜頭宋振中 ------宋振中
許雲峰-------- 羅世文、許建業、許曉軒、韋德福
劉思揚-------- 劉國志
華子良------- 韓子棟
雙槍老太婆------ 劉隆華、陳聯詩、鄧惠中(烈士)
余新江 -------余祖勝
甫志高 -------劉國定、冉益智、李文祥、塗孝文等
徐鵬飛 -----徐遠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