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小說巴金在線閱讀
① 巴金小說《春天裡的秋天》的原文
1、原文參見豆瓣:http://www.douban.com/note/31537/?type=like
2、內容片段:
春天。枯黃的原野變綠了。新綠的葉子在枯枝上長出來。
陽光溫柔地對著每個人微笑,鳥兒在歌唱飛翔。花開放著,紅
的花,白的花,紫的花。星閃耀著,紅的星,綠的星,白的星。
蔚藍的天,自由的風,夢一般美麗的愛情。
每個人都有春天。無論是你,或者是我,每個人在春天裡
都可以有歡笑,有愛情,有陶醉。
然而秋天在春天裡哭泣了。
這一個春天,在迷人的南國的古城裡,我送走了我的一段
光陰。
秋天的雨落了,但是又給春天的風掃盡了。
在雨後的一個晴天里,我同兩個朋友走過泥濘的道路。走
過石板的橋,走過田畔的小徑,去訪問一個南國的女性,一個
我不曾會過面的瘋狂的女郎。
在—個並不很小的莊院的門前,我們站住了。一個說著我
不懂的語言的小女孩給我們開了黑色的木柵門,這木柵門和我
的小說里的完全不同。這里是本地有錢人的住家。
在一個陰暗的房間里,我看見了我們的主人。寬大的架子
床,寬大的涼席,薄薄的被。她坐起來,我看見了她的上半身。
是一個正在開花的年紀的女郎。
我們三個坐在她對面一張長凳上。一個朋友說明了來意。
她只是默默地笑,笑得和哭一樣。我默默地看了她幾眼。我就
明白我那個朋友所告訴我的一切了。留在那裡的半個多小時內,
我們談了不到十句以上的話,看見了她十多次秋天的笑。
別了她出來,我懷著一顆秋天的痛苦的心。我想起我的來
意,我那想幫助她的來意,我差不多要哭了。
一個女郎,一個正在開花的年紀的女郎……我一生里第一
次懂得瘋狂的意義了。
我的許多年來的努力,我的用血和淚寫成的書,我的生活
的目標無一不是在:幫助人,使每個人都得著春天,每顆心都
得著光明,每個人的生活都得著幸福,每個人的發展都得著自
由。我給人喚起了渴望,對於光明的渴望;我在人的前面安放
了一個事業,值得獻身的事業。然而我的一切努力都給另一種
勢力摧殘了。在喚醒了一個年輕的靈魂以後,只讓他或她去受
更難堪的蹂躪和折磨。
於是那個女郎瘋狂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不自由的婚姻、
傳統觀念的束縛,家庭的專制,不知道摧殘了多少正在開花的
年青的靈魂,我的二十八年的歲月里,已經堆積了那麼多、那
么多的陰影了。在那秋天的笑,像哭—樣的笑里,我看見了過
去一個整代的青年的屍體。我彷彿聽見—個痛苦的聲音說:
「這應該終結了。」
《春天裡的秋天》不止是一個溫和地哭泣的故事,它還是
一個整代的青年的呼籲。我要拿起我的筆做武器,為他們沖鋒,
向著這垂死的社會發出我的堅決的呼聲「Je accuser」
3、簡介:《春天裡的秋天》是巴金基於當時泉州社會現實創作的小說,講述了一個凄楚動人的愛情故事:一位姓林的中學教師在泉州和他的女學生鄭佩容相愛著,但遭到女方父親的強烈反對,他倆逃到廈門鼓浪嶼。但是他們的愛情終難為封建禮教所容,在短暫的幸福時光過後,鄭佩容在母親的電促下返回泉州,從此音信杳渺,最終在父母所包辦的婚姻中鬱郁而終。
4、點評:巴金的中篇《春夭里的秋天》(寫於一九三二年春天)描寫了一對青年男女在封建專制家庭摧殘下愛情的悲劇,是一個「溫和地哭泣的故事」,也是「整整一代的青年的呼籲」。小說全篇成功而嫻熟地運用第一人稱手法,通過男主人公林敘述和描寫了他和少女鄭佩落的戀愛生活、愛情悲劇,筆調柔婉,簡潔細膩,抒情氣息濃郁,就象一首精妙雋永的散文詩,充滿媚人的詩情味。
② 秋葉 巴金 閱讀
困難與挫折
那麼懇切,那麼熱心,那麼慈祥
他從不教訓人,他鼓勵你,安慰你,慢慢地使你的眼睛睜大,牽著你的手朝前走,倘使有絆腳石,他就會替你踢開。。。
③ 巴金作品<<家>>.<<春>><<秋>>全文 急用
家
http://www.cnread.net/cnread1/mjfc/b/bajing/jia/index.html
春
http://www.xiaoshuo.com/readindex/index_0013437.html
秋
http://www.tianyabook.com/xiandai/bajing/qiu/
④ 請問巴金的作品,《家》《春》《秋》哪個網站能找到免費的
隨著新文學運動的成長發展,有越來越多的作家,形成自己獨特的思想藝術風格,並且通過不同的創作途徑,在不同的藝術領域內,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最初,是「五四」的風暴,使他們的思想受到震動和鼓舞,同時激發了他們對於新文學的興趣。從二十年代中後期起,他們陸續投身於文學工作;到了三十年代,就成為深受歡迎的著名作家。他們的文學主張和創作實踐,繼承發揚了「五四」文學革命的戰斗傳統,堅持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的政治要求和為被侮辱與被損害者呼號的現實主義的藝術原則,把新文學創作推向新的水平。其中,取得了突出成就的,是巴金、老舍、曹禺三位作家。
巴金,原名李芾甘,一九�四年出生於四川成都一個官僚地主家庭,少年時代曾目擊封建大家庭內當權勢力的種種腐朽丑惡生活,青年們受壓迫以壓犧牲的遭遇,「下人」們的極為悲慘的命運;這使他產生深切的激憤。在「五四」浪潮沖擊之下,他由最初朦朧的覺醒進而形成了強烈的民主主義革命要求。早年的這些生活和思想經歷,在他後來的創作中都有反映。一九二三年,他從封建家庭出走,到上海、南京等地求學。一九二七年初赴法國,在更為寬廣的天地里,接觸到各種社會思潮。其中,最吸引他的是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所揭示的民主主義理想。後來,他曾經說過:「我們都是法國大革命的產兒」(註:《巴金短篇小說集第二集·法國大革命的故事》)。一些俄國虛無黨人的主張和行為,也使他受到鼓舞。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這些內容復雜的思想影響的深淺不同的印記。
巴金的創作生活開始於一九二七年的旅法期間。當時,正當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由於大資產階級的背叛,從蓬勃展開的大好局面一下子跌進失敗的深淵。革命轉入低潮。美國政府不顧世界輿論的抗議,處死巴金奉為「先生」的無政府主義者凡宰地的消息,更使他感到震驚和悲痛。這些,都給他最初的創作帶來一種特殊的不安、騷亂的氛圍。早期作品《滅亡》、《新生》、《愛情三部曲》等都寫一群知識青年在軍閥統治的環境中所從事的種種活動。作者揭露封建軍閥統治的殘暴與不義,懷著很大的熱情塑造了杜大心、陳真、吳仁民、李佩珠等人物形象,贊美他們憎恨黑暗現實、追求光明未來和勇於自我犧牲的精神。這樣的思想主題,和人民革命的反帝反封建任務是一致的。因此,作品在當時不資產階級青年讀者中曾經引起較大的反響,有助於激發讀者變革舊現實的熱情;而通過上述人物的失敗和犧牲的命運,客觀上也顯示出了個人反抗的悲劇。但這些正面形象的思想性格中都有以「救世主」自居、脫離群眾和狂熱、偏激等毛病,他們自由散漫,肯定行刺暗殺等個人恐怖手段,視犧牲為自己唯一的神聖責任,這正突出地表現了他們的弱點和錯誤。作者在描寫中對他們採取了無批判的態度,事實上就是贊揚了小資產階級的狂熱性和極端民主自由的思想。在《愛情三部曲》的第三部《電》中,這種傾向表現得極為明顯。作品從工會,婦女協會、學校等各方面錯綜地描寫了某小城市中一個激進團體的反軍閥活動,著重寫了團體內部一群青年的生活、斗爭和死亡。雖然其中的陰郁氣氛已較最早的《滅亡》等作品有所減少,但從這個寄託了作者理想的革命團體的活動中,卻可更具體地看到思想方面的弱點和生活方面的破綻。這里沒有嚴密的組織和紀律,沒有堅強的群眾基礎,只有一些彼此思想接近的青年,憑著自己的熱情和勇敢就企圖在殘暴的反動統治下立刻打開一個局面。作者對那種只是出於狂熱,並不能給革命事業帶來切實好處的單純的獻身精神,也採取贊美的態度。這是一些瑕瑜互見的作品,在主要是鼓舞讀者向黑暗現實展開斗爭的同時,也不免會發生一些消極的影響。
在寫作《愛情三部曲》的同一個時期里,巴金曾於一九三一年冬到一個礦區生活了短時期。兩年後利用所得的素材寫成《萌芽》(《雪》),因遭禁,兩度改名後自費出版。前此的小說《砂丁》,已經寫了礦工的苦難;而到《萌芽》,則進一步寫出礦工們改變現狀的強烈願望和團結一致地進行的斗爭。面對著新的生活題材,作者一時來不及充分熟悉,因此有些人物形象寫得不夠真實,但是,在這些作品中,作者不僅開拓了新的描寫領域,而且把憎恨黑暗現實的激情同對工人生活斗爭命運的真摯關切結合起來,表現了較有現實意義的內容。這是巴金創作的一個發展。
他的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包括《家》(一九三一年在《時報》連載發表,一九三三年初版)、《春》(一九三八年初版)、《秋》(一九四�年初版)三部,內容是通過一個大家庭的沒落和分化來寫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潰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盪。作者以很大的激情對封建勢力進行揭露,歌頌了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抗爭並與這種家庭決裂。對題材的熟悉的作者感受的深切,使這部作品獲得強烈的感染力量。在對青年進行反封建的啟蒙教育方面,《激流三部曲》,尤其是其中的《家》,曾起了很大的作用。
作品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閉塞的內地——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地寫出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潰敗的歷史;用作家自己的話說:他「所要展示給讀者的乃是描寫過去十多年間的一幅圖畫」(註:《〈激流〉總序》)。高氏豪門外表上詩禮傳家,書香門第,但遮掩在這層帷幕之後的,卻是內部的相互傾軋,明爭暗鬥,腐朽齷齪,荒淫無恥。為了維護這個作為封建制度的支柱而又面臨崩潰的家庭,以高老太爺和克明為代表的那些衛道者,竭力奉持著禮教和家訓,壓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犧牲青年為代價。這就又加深了新與舊、當權勢力與被壓迫者的矛盾,並使年輕人遭受巨大的痛若。在《家》中,就有梅的悒鬱致死,瑞珏的慘痛命運,鳴鳳的投湖悲劇,婉兒的被逼出嫁,——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無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禮教、迷信迫害的結果。作者通過這些描寫,表現了深切的同情和悲憤,並向垂死的制度發出了「我控訴」的呼聲。
⑤ 巴金《秋》的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
蕙的靈柩停在廟中已經一年多,她的丈夫忙著續弦,根本沒想到要讓她入土為安。在周老太太、覺新與覺民的「威脅」下,蕙才得到存身之地。她糊塗的父親又將兒子枚推入火坑,枚才17歲,就有了肺病的跡象,父親周伯濤不願承認兒子有病,卻忙著給他娶了馮家的小姐為妻,兩人感情不錯,但妻子脾氣很大,枚夾在她與長輩間受氣,婚後不久就因病去世,留下新婚的妻子和她腹中的胎兒。
三房的克明在女兒跑後有所悔悟。兩個弟弟卻想賣掉公館分家,兒子又不爭氣,克明在郁悶中丟下懷孕的妻子去世。淑英的丫頭翠環敬佩覺新為人,三太太決定將她給覺新。四太太王氏為了利益將六少爺覺世過繼給陳姨太(她刻薄到自己的丫頭倩兒死了也只是讓「下人」抬走,對覺新買棺材大為不滿),克定克安大膽地將小旦請到公館里唱戲,還在外面「包養」。四小姐淑貞受不住克定與沈氏的爭吵及沈氏對其仇恨跳井身亡,沈氏萬分痛苦,決定帶著春蘭與袁成離開。
高公館賣掉了,高家四分五裂,在覺新給覺慧與淑英的信中,他寫到各房的情況。四房五房繼續著荒誕的生活,幾個堂弟依然頑劣成性。三房與他們住得很近,保持著親密關系。他自己娶了翠環並將她當作妻子看待,至於覺民與琴,也按他們的意願舉行了新式婚禮並即將出外工作。淑華得到周氏的同意去了新式學堂,並後來與琴都減去了發辮。正如琴所說:「並沒有一個永遠的秋天。」
⑥ 秋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鏈接:
《秋》是巴金創作的長篇小說,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三部,也是最後一部,於1940年7月由開明書店首次出版
⑦ 巴金文集
《滅亡》(中篇小說)1929,開明
《無政府主義與實際問題》(理論)與克剛等合著,1927,上海民鍾社
《從資本主義到安那其主義》(理論)1930,上海自由書店
《死去的太陽》(中篇小說)1931,開明
《復仇》(短篇小說集)1931,新中國
《霧》(「愛情的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說)1931,新中國
《海的夢》(中篇小說)1932,新中國
《春天裡的秋天》(中篇小說)1932,開明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雜記》,1932,新中國
《光明》(短篇小說集)1932,新中國
《雨》(「愛情的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說)1933,良友
《砂丁》(中篇小說)1933,開明
《電椅》(短篇小說集)1933,新中國
《抹布》(短篇小說集)1933,北平星雲堂書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長篇小說,又名《激流》)1933,開明
《萌芽》(中篇小說,又名《雪》)1933,現代
《新生》(中篇小說)1933,開明
《旅途隨筆》(散文集)1934,生活
《將軍》(短篇小說集)1934,生活
《巴金自傳》(傳記)1934,中華
《電》(「愛情的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說)1935,良友
(《霧》、《雨》、《電》合訂為《愛情的三部曲》1936,良友)
《點滴》(散文集)1935,開明
《神·鬼·人》(短篇小說集)1935,文生
《巴金短篇小說集》(1-3卷)1936-1942,開明
《生之懺悔》(散文集)1936,商務
《沉落》(短篇小說集,又名《淪落》)1936,商務
《憶》(回憶錄)1936,文生
《發的故事》(短篇小說集)1936,文生
《長生塔》(童話集)1937,文生
《雷》(短篇小說集)1937,文生
《短簡》(散文集)1937,良友
《控訴》(散文集)1937,重慶烽火社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長篇小說)1938,開明
《夢與醉》(散文集)1938,開明
《感想》(散文集)1939,重慶烽火社
《黑土》(散文集)1939.文生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長篇小說)194O,開明
《利娜》(中篇小說)1940,文生
《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馮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長篇小說)1940—1945,開明
《星》(英漢對照,中篇小說)1941,香港齒輪編輯社
《無題》(散文集)1941,文生
《龍·虎·狗》(散文集)1941,文生
《還魂草》(短篇小說集)1942,文生
《廢園外》(散文集)1942,重慶烽火社
《小人小事》(短篇小說集)1943,文生
《憩園》(中篇小說)1944,文生
《第四病室》(中篇小說)1946,良友
《旅途雜記》(散文集)1946,上海萬葉書店
《寒夜》(長篇小說)1947,晨光
《懷念》(散文集)1947,開明
《靜夜的悲劇》(散文集)1948,文生
《納粹殺人工廠—奧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
《華沙城的節日—波蘭雜記》(散文集)1951,平明
《巴金選集》(短篇小說、散文等合集)1951,開明
《慰問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
《生活在英雄們中間》(散文通訊合集)1953,人文
《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說、散文合集)1953,平明
《保衛和平的人們》(散文、通訊合集)1954,中青
《巴金短篇小說選集》1955,人文
《巴金散文集》1955,人文
《談契河夫》(理論)1955,平明
《大歡樂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
《堅強的戰士》(散文集)1957,少兒
《明珠和玉姬》(兒童短篇小說集)1957,少兒
《—場挽救生命的戰斗》(報告文學)1958,中青
《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文
《巴金選集》(短篇小說、散文合集)1959,人文
《新聲集》(散文、短篇小說合集)1959,人文
《友誼集》(散文集)1959,作家
《豬與雞》(短篇小說)1959,作家
《贊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藝
《李大海》(短篇小說集)1961,作家
《傾吐不盡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
《賢良橋畔》(散文集)1964,作家
《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
《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
《海的夢》(中短篇小說合集)1979,人文
《煙火集》(散文集)1979,人文
《隨想錄》(散文集)1979,香港三聯
《巴金中短篇小說選》(上下冊)1980,四川人民
《巴金選集》(上下卷)1980,人文
《探索集》(《隨想錄》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聯
《巴金選集》(散文、短篇小說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
《創作回憶錄》1981,香港三聯
《探索與回憶》(《巴金近作》第3集,散1文集)1982,四川人民
《巴金選集》(1-10卷,小說、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
《創作回憶錄》(散文集)1982,人文
《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
《巴金散文選》(上下冊)1982,浙江人民
《憶念集》(散文集)1982,寧夏人民
《真話集》(《隨想錄》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聯
《巴金論創作》(理論)1983,上海文藝
《巴金散文選》1983,文聯
《文學回憶錄》與老舍等合著 1983,四川人民
《病中集》(《隨想錄》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聯
《童年的回憶。(回憶錄)1984,四川少兒
《願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
《控訴集》(散文集)1985,海峽文藝
《心裡話》(《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藝
《十年一夢》(散文集)1986,人民日報出版社
《巴金六十年文選》(散文集)1986,上海文藝
《巴金全集》(1—6卷)1986—1988,人文(未出齊)
《無題集》(《隨想錄》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聯
《巴金》(短篇小說、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聯
《當代雜文選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藝
《尋找理想的少年朋友》(書信集)1987,少兒
《雪泥集》(書信集)1987,三聯
《巴金書簡.新編》1987,四川文藝
⑧ 《秋》巴金中的精彩語段
岸邊樹上送出清脆的鳥聲,幾種不同的鳥競賽似地唱著它們的最美麗的歌曲。兩只翠鳥忽地從柳樹間飛出,掠過水面往另一個樹叢中去了。它們的美麗的羽毛帶走了眾人的眼光。
他微微翹起的下巴上,長著毛蓬蓬的鬍子。像是用火燎過似的,又卷又黃。
他那剃得光光、輪廓鮮明的圓下巴看上去像是腳後跟。
他下巴上濃密的絡腮鬍子看來已有好久沒颳了,活像一把用棕毛串成的板刷。
他下巴上的胡須又亂又長,就像用枯萎的苞米穗粘在上面似的。
他那胖臉像一個圓球,下巴的肉往下垂著,使人擔心這肉隨時可以掉下來。
⑨ 巴金的作品《秋》哪裡有看
http://www.xiaoshuo.com/pages/book/2005-10/00148621.html
分給我吧,謝謝
⑩ 《巴金-秋》txt全集下載
巴金-秋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秋 / 巴金 著 ]
書籍介紹:
《秋》
故事梗概:蕙的靈柩停在廟中已經一年多,她的丈夫忙著續弦,根本沒想到要讓她入土為安。在覺新與覺民的「威脅」下,蕙才得到存身之地。她糊塗的父親又將兒子枚推入火坑,枚才十七歲,就有了肺病的跡象,父親周伯濤不願承認兒子有病,卻忙著給他娶了馮家的小姐為妻,兩人感情不錯,但妻子脾氣很大,枚夾在她與長輩間受氣,婚後不久就因病去世,留下新婚的妻子和她腹中的胎兒。
三房的克明在女兒跑後有所悔悟。兩個弟弟卻想賣掉公館分家,兒子又不爭氣,克明在郁悶中丟下懷孕的妻子去世。淑英的丫頭翠環敬佩覺新為人,三太太決定將她給覺新。
高公館賣掉了,高家四分五裂,在覺新給覺慧與淑英的信中,他寫到各房的情況。四房五房繼續著荒誕的生活,幾個堂弟依然頑劣成性。三房與他們住得很近,保持著親密關系。他自己娶了翠環並將她當作妻子看待,至於覺民與琴,也按他們的意願舉行了新式婚禮並即將出外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