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中考語文小說閱讀體型
1. 中考語文閱讀
句子作用題:內容上:(內容+中心)+結構上
句子賞析題:誇寫法+說內容+談目的;
句子理解題:抓關鍵詞——說內容+談目的
結合原文和自身體驗談看法題:引原文+表觀點+聯實際+做結論
心理變化:相關段落分層——找心理描寫詞句——沒有的推斷——整體作答;
評價人物形象的表達效果:談寫法+說內容+談效果+做結論
2. 近幾年濟南中考語文試題
沒人知道啊1
3. 2014年濟南中考語文閱讀題 謎題 答案
20
A
.示例:這句話運用了外貌、神態描寫的方法,不但刻畫出小女兒的天真可愛,也表現
出小女兒害怕媽媽有一天會死掉的擔憂和驚惶。
B
.示例:「好溫暖好柔軟」既寫出了小女兒身體的溫暖和柔軟,也寫出了小女兒的話讓「我」倍感貼心和幸福。
21
.示例:承上啟下。這段話緊承上文孩子們對人終將死去的困惑和驚惶,又引出「我」對生命謎題的茫然和思考。
22
.示例
1:
《謎題》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方法,作者把自己想像成一棵高大的樹,愜意從容,盡情享受生命的快樂美好。語言酣暢淋漓,極富感染力。《談生命》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把生命比作一棵小樹(人格化的描寫),形象地寫出了生命成長的頑強和快樂。
2:
《謎題》運用了想像的手法,作者把自己想像成一棵高大的樹,盡情享受生命的甜蜜美好,引發讀者無限的遐想;《談生命》以‚一棵小樹‛為喻,寫出了生命成長的頑
強和快樂,生動形象,蘊藉含蓄,給人以美的享受。
4. 近年來濟南市中考作文題目
濟南2007年中考作文題目:二選一作:第一題的題目是「為自己高興」5作文網第二道作文題的題目是「永恆的美麗」2008年濟南中考語文作文題:偶然的發現2009年濟南中考語文作文題又是一年風起時2010年濟南中考語文作文題幾分_____在心頭
5. 語文中考閱讀題做法
中考語文閱讀理解題解題技巧
最近幾年記敘文考查主要有以下幾點:
1:內容概括的形式命題:做這類題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當然,
有時候,重要的時間、地點、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結果也要體現在答題中,
同時,要注意題目是否有字數方面的限制,在字數范圍之類,盡可能詳細,字數超
過要刪去次要信息。
2:記敘文的人稱及作用:第一人稱,便於直抒胸臆,讀起來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實
感。第二人稱,如同作者和讀者對話,讀起來給人一種親切感。第三人稱,不受時
空的限制,能從多方面自由敘述。
3:記敘的詳略:考試中,常以這樣的形式考查:「什麼內容為何要詳寫或略
寫?」,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麼內容與什麼中心或人物關系不大,所以略寫。或者
是什麼內容與什麼中心或中心人物關系密切,能夠更好的表達什麼中心或更好的表
現什麼中心人物,所以詳寫。」
4:記敘的順序及其作用:常見的有四種:順敘、倒敘、插敘、和補敘。
順敘的作用是:按事情的發展為序,使敘事的層次更清楚。
倒敘的作用是:構成強烈的懸念,吸引讀者閱讀下文。
插敘的作用是:對主要的情節起 純托或補充作用。
補敘的作用是:起補充、豐富、深化敘述的作用,使敘事更嚴謹,有時也起到突處
強調的作用。
5:記敘的線索:記敘的線索可分為:以人為線,以物為線,以事為線,以人物思
想感情變化為線(考查的較多),以時空轉移為線。(這類題時常以填寫題目出現)
6:記敘文人物形象刻畫多樣性:概括描寫和細節描寫;外貌描寫、心理描寫、動
作描寫、語言描寫和神態描寫;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等。
一般是以這樣的題型出現:怎樣的人物形象?對人物刻畫的具體方法?並用例句進
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樣的?(比如:「————」句就是通過什麼描寫刻畫了一個什麼樣的
人物形象?)
7記敘文里的環境描寫及其作用:(以自然環境描寫考查的多)
自然環境的作用:表現了人物的心理活動;渲染氣氛;為下文做鋪墊;推動故事情
節的發展。(這幾種考查的都較多)比如:劃線句運用了什麼描寫?表現了人物的
什麼心理(表現了人物的什麼性格?),渲染了什麼氣氛?為下文做了怎樣的鋪
墊?)
8:記敘文語言評析:可以從語言本身的風格來評;可以從修辭格來評(這個方面
考查的比較多:時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樣的修辭?其作用是怎樣?
這類題型是:某句話中加點詞語為何使用好?答題有三步:第一,這個詞表示什
么?是表示範圍?是限制?或是估計等等;第二,聯系本句內容做答;第三,使用
了加點詞後產生了怎樣的效果?如果這個詞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為運用了什麼修
辭?首先回答運用了什麼修辭,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擬人必須要回答「生
動形象的寫出了什麼內容?)
9:文段的作用:開頭段的作用通常是總領下文或是點題;文中段時常是過渡段;
文末段是總結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
(以上各點只是考點中的大部分,記敘文的題型設置比較多而靈活,但是掌握答題
技巧也很重要。)
歸納段意可用以下幾種方法:(l)取捨法。有的段落中包括幾個方面的內容,但有主次之分,可略去次的,選用主要的進行歸納。(2)綜合法。有的段落中幾個意思都重要,分不出主次,可把段中幾個意思聯接綜合起來進行歸納。(3)摘引法。有的段落中有揭示中心意思的關鍵詞語或中心句,就可以直接摘引來作為文章的段落大意。(4)概括法。對沒有揭示中心意思的關鍵詞語或中心句的段落,要用自己的話簡明扼要地歸納出段意。總之,歸納段意要突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思想,舍棄次要人物、次要事件、次要思想
說明文閱讀考點及淺析作答技巧
說明文作為一種實用性的文體,是中考語文試題重要考試內容,常見的考試內容如
下:
(1) 理解說明對象及其特徵或者說明的事理及原因;
(2) 說明順序的考查;
(3) 說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考查;
4 說明文語言的理解分析;語言特點;重點詞語、句子的含義及表達作用;
5 各種表達方式的辨析及在文中的作用;
6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文意或段落;
7 說明文寫法的分析;
8 說明文語段的作用;
9 說明文結構的分析;
10 聯系實踐談感受;
列出以下考查內容和答題技巧:
1、 說明文的分類:從說明對象的角度:事物性說明文、事理性的說明文。
2、 從說明文語言特徵:平實說明文、生動說明文。
3、 說明的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邏輯順序的具體分類:主—
次、原因—結果、現象—本質、特徵—用途、一般—特殊、概括—具體、整體—局部。
典型考題:本文使用了什麼說明順序對什麼內容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
4、 說明的方法:
常見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舉例子:通過舉具體的實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
有說服力。
分類別: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
作比較:把什麼和什麼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打比方:將什麼比作什麼,從而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形象。
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
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徵、事理。
列數字:用具體的數據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准確、更有說服力。
列圖表:用列圖表的方式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簡潔、更直觀。
作引用:引用事例、數據(作用同上) 引用名言、格言、諺語是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引用神話傳說、新聞報道、謎語、軼事趣聞等,作用是增強說明的趣味性。如果引
用說明在文章的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
5、 說明文的語言評析:
對整篇文章語言的評析,一般從兩個角度:首先是准確,其次是形象生動或簡明平
實。
6、 分析說明文中字詞時常是對句中加點字、詞進行分析:有三種考查方式:其
一是加點字有何作用?其二是能否替換一個詞語;其三是加點詞語能否刪去?這種
題目往往要結合說明語言的准確性的特點答題。第二種題型還要在答題中比較二者
的區別。第三種題型還要加上「刪去後不符合人們認識客觀事物規律或是與客觀事
實不符合」之類的表達。
7、 說明文寫法分析:
結合說明方法談:規范性的答題模式如下: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說
明了什麼內容,使說明怎麼樣?
結合修辭手法談:這是一篇生動的說明文,大量了使用了各種修辭手法,說明了什
么內容,使文章的說明形象生動。
結合表達方式談:記敘、描寫使說明更具體形象;抒情議論使說明更有感情。答題
的規范格式如下:這篇文章綜合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除了說明外,還有什麼什
么,如舉出例子,就是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的運用,使說明更具體形象,充滿感情。
8:說明語段的作用:
結構、內容作用:或引出下文,或承上起下,或總結全文、前文。有時候在文章的
開頭,還起著引出說明對象、說明事理的作用。
9:文章的結構主要有:總分總式;總分式;分總
議論文閱讀考點和解題思路、技巧
(一) 議論文閱讀考點
從全國各地的中考試題看,所選文章以課外為主;內容側重於具有人文色彩的文
章,比如對學生進行人格、思想、品質、心理等方面的教育。題型由主觀題佔主導
地位,也開始嘗試開放性試題,並有擴大的趨勢。所以,我們要時刻關注語文教育
改革的進程。
閱讀議論文,首先要有議論文的概念,即了解議淪文的有關知識,把握其文體特
征。假如做議論文的閱讀題,答出「舉例子」「打比方」「列數字」一類的說明方法來,
就不夠規范。那麼,有關議論文有哪些知識點呢
一、議論文的概念:又稱淪說文,是一種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運用邏輯思維評
事論理的文章體裁。
二、議論文的分類:廣義的議論文,一般可分為政治論文和學術論文。通常所說的
議論文,主要指的是政治論文。從論證方式來看,議論文又分為立論和駁論兩種。
三、議論文的特點:內容具有理論性,結構具有邏輯性,語言具有概括性。
1.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是議論文的靈魂。只有準確地把握
文章的論點,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見解和所要解決的問題。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
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區別中心論點和分論點並
不難。分論點是用采補充或證明中心論點的,只要研究這些論點的關系,就能看出
哪是主哪是從,哪是綱哪是目。
2.論據:是證明論點的材料。它是被論點統率.為論點服務的。常用的論據有兩
種類型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事實論據: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確鑿的事例或史實。
道理論據:指經過人們的實踐檢驗的、為社會所公認的正確理論,包括社會科學理
論,如哲學理論;也包括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廣為流傳的諺語、名言、
警句等。
3.論證:指運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與論據之間邏輯聯系的紐
帶。論點解決「需要證明什麼」的問題,論據解決「用什麼來證明」的問題,論證解決
「怎樣證明」的問題。論證方法多種多樣,常見的有以下四種:①舉例論證:列舉確
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②道理論證:用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的精闢
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譬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⑦對比論
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④比喻論證:用人們
熟知的事物作比喻采證明論點。
(二) 議論文解題思路和技巧
做議論文的閱讀題,一、找准論點: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陳
述,在形式上應該是完整的句子。有些文章,標題就是中心論點,如儉以養德。
有的文章開頭就提出論點,這就要用明確的語句把它概括出來。
除了以上分析論點在文章中的位置來找淪點外,還可以用以下方法:1.分析文章
內容,有助於找出論點。2.分析論據有助於找到論點。因為論據是證明論點的,
分析論據,看它證明的是什麼問題,這個問題就是論點。3。分析題目有助於找到
論點。注意區別:有的標題不是論點,而是論題。
二、分析論據:1.分清是事實論據,還是道理論據。2.找出此論據是用來證明什
么觀點的。
三、明確論證方法:辨別文章使用了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中
的哪些方法。其中,舉例論證比較好辨別。道理論證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論據
的。比喻論證指論證的語句採用了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對比論證一般須找出正反
兩方面的論述。
四、分析文章的結構:議論文的一般結構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即引
論本淪結論。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開頭提出了什麼問題,是從幾個方面分
析論證的,其中著重論述的是哪個方面,再進一步研究這么安排的道理。
五、分析議論文的語言特點: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關鍵性詞語。議論文的語言
往往概括性強,利用比較抽象的詞語表現豐富的內容。例如儉以養德中「儉以養
德」,意思是要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品德。它內涵豐富,警策動人,只有聯系作
品背景和全文內容,才能有較深理解。
六、閱讀議論文,同樣涉及到語音、詞語、句意的理解等基礎知識,這就要在平時
做一個有心人,隨時積累詞語,遇到有意思的句子要揣摩、領悟。考題上出現此類
內容,要從文章內容上,尤其是從文章的中心上去理解。
七、要從整體上把握。答題要在通讀了全文之後再動手,有時甚至需要讀兩遍,才
能真正讀懂。只有讀懂了。答題才會准確。
中考小說閱讀指導
一、考點透視
現代文閱讀主要考查兩類文章的閱讀:一是以獲取知識和信息為主要目的的科普文閱讀;一是以鑒賞和陶冶情操為主要目的的文學作品閱讀。近年中考文學作品閱讀中小說閱讀的考查尚未考過,但考查的可能性不是沒有,要重視。
二、小說考查的重點
1、小說是一種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敘述故事和描寫環境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敘事性文學式樣。
2、小小說的篇幅短小、人物少、情節簡單,考查的可能性很大。
3、考查內容:
①把握人物形象
②概括故事情節
③分析環境描寫
④理解小說主題
6. 2010濟南市中考語文試題
你們應該也做過吧!!你們好幸運啊!!!
我們的題要是這么簡單就好了~~
祝你考個好成績哦~
7. 2020濟南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最後一題所用手法是什麼
那20年濟南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最後一題所用手法是什麼?
手法是擬人手法,用第二人或者是第三人來寫一篇作文
8. 2012年濟南語文中考的名著閱讀考什麼
考的是《三國演義》
①問②曰:「此是何意?」②大笑曰:「周瑜死日近矣!這等計策,小兒也
瞞不過!」①又問如何,②曰:「此乃假途滅虢之計也。虛名牧川,實取荊州。等
主公出城勞軍,乘勢拿下,殺入城來,攻其不備,出其不意也。」①曰:「如之奈何
?」②曰:「主公寬心,只顧准備窩弓以擒猛虎,安排香餌以釣鰲魚。等周瑜到來,
他便不死,也九分無氣。」
(1)情節名稱,________________。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
(2)結合選段內容,簡要分析②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9. 初一語文閱讀題題型講解, 各位語文大師幫幫我!
題目的作用其實就是對整個文章的中心、主旨的總概括,問其作用一般的回答方式都是概括全文中心啊、全文主旨啊之類的。例如題目為「人生」,如果考試題提到為什麼起題為人生?或這樣起題目有什麼作用?(意思都一樣,我們老師說過,有些問題雖然問話方式不同,但只要想明白搞懂他是一個意思,回答的答案都是千篇一律的不會錯!)回答肯定是:因為整篇文章就是圍繞人生來寫的,或點明中心(主旨)概括全文之類的.
題目的含義但就含義一詞闊說就是指所含的意義。直接舉個例子吧,學人教版的學生都應該學過《爸爸的花兒落了》這篇課文吧,老師就曾強調這其中關於題目所含的兩種意思:一是指爸爸的花兒凋謝了,二是指爸爸的生命終結了。
這叫一語雙關對吧。仔細看看,這不就是它的含義了嗎?所含的意思不就回答出來了?其實這只是一個個例,如果要真正做到有把握那就得具體總結了,說白了類似這種問題問含義的一又包含上面我說的作用,二有包含此文章是圍繞題目(譬如題目為人生)所開展寫的,仔細一總結看看,又和題目的作用的回答方式差不多了吧?兩者都是八九不離十的!
句子的賞析,其實很簡單,告訴你一個規律,仔細看過那些優美文段或被別人賞析的句子,哪一個沒有用到比喻句、擬人句或排比句之類的修辭手法?可以大膽的斷言,沒有用上哪些修辭手法的絕對不會堪稱優美而被賞析的!無論是大作家寫的、是文學家寫的或不知名的人寫的,都是一樣。你只需回答「此文段運用了...的修辭寫法,生動形象的表現了...」就可以了。
句子的作用,回答大多歸為承上啟下、突出中心、表達作者怎樣的感情、概括全文、襯托主人公怎樣的心理、歌頌誰誰誰的精神品質之類的。你要會看啊,屬於環境描寫的句子一般絕不會單寫景這么簡單那隻是表面,一般都還會有深層意思的。一是襯托作者(或主人翁)心情,二是表達當時的處境或社會出境。有看過魯迅的朝花夕拾之類的書或課文節選吧,裡面很多重點都是通過描寫景物來襯托主人翁心情的,題外話...你還要注意一點,由於魯迅所寫的是小說,即使是他本人經歷也能用主人翁稱之或文中所提到的那個人的名字,不可以說是作者或魯迅...
含義,也同上。一樣的意思
表達效果,天哪,也是一樣的..
加點詞的作用。就是突出(或體現)什麼什麼的、表達誰的什麼情感或願望之類的。舉個例子吧~例如八年級上冊一篇課文《大自然的語言》中的「物候學是關繫到農業豐產的科學,我們要進一步加強物候學觀測,懂得大自然的語言,爭取農業更大的豐收。」如果加點字是「要」就表明了「『要』字是提出希望,表達了作者的願望」
含義同上.表達效果亦是
插敘與倒敘的區別在於:插敘只是順敘中的一個片斷,不是全文中心事件的一部分;而倒敘所敘的內容是整個事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或一個環節。
如魯迅的《故鄉》》中有兩處插敘。一處是當「我」的母親談到閏土時,作者用「這時候,我的腦海里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圖畫來。」引出對少年閏土形象的插敘。另一處是對楊二嫂形象的回憶。這兩處插敘使閏土、楊二嫂過去與現在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況形成鮮明對比,充實了文章內容,深入開掘了主題思想。插敘的內容應能對中心內容起補充、解釋或襯托作用,根據中心內容的需要可長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現中心思想的范圍,否則會喧賓奪主、繁瑣累贅。使用插敘時,要安排好與中心內容的銜接,使過渡自然,內容貫通一氣。
說起作用就是文章的一種表達方式寫作手法啊,一般不會問到作用,也談不上吧、、順敘文章沒什麼好講作用的,寫事的文章用順敘來寫最普通不過了
句子的理解和表達效果...不是問過了嗎...
先說比喻的作用,就是通過比喻表達出某種物體的特徵或樣貌等,
使本體更突出明確,生動形象。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
擬人,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
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誇張, 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
排比,內容集中,增強氣勢;敘事透闢,條分縷析;節奏鮮明,長於抒情。
設問,設的目的在於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大概常用的我都寫出來了。
最後一個問用意,其實就是作用的意思。分有結構安排等、、要麼就是以什麼為線索來襯托什麼表明什麼,要麼就是(從結構上看)體現什麼情感。
啊......時間不多要下線了,下次再補充。
10. 2006年濟南市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濟南市2006年中考語文試題(A卷)
一、積累與運用(18分)1.給「塞」註上三個不同的讀音,並給每個讀音的字組詞。(3分)① ( ) ② ( ) ③ ( ) 2.下面的句子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2分)( )A.書藉是人類進步的階梯。B.老師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哺導我們學習。C.初中學習生活即將結束,同學們都格外珍惜這段時光。D.夢園世界盃,中國隊從西安起飛。3.下面句子橫線上依次應填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2分)( ) 當今世界,森林面積 ,土地急劇 ,水土大量 ,環境嚴重 。生態性災難已成為威脅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嚴重危機。A.銳減 荒漠 流失 玷污 B.銳減 沙化流失 污染C.減少 沙化 流動 污染 D.減少 荒漠流動 玷污4.下面沒有語病的一項是(2分)( )A.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黨中央作出的重要決策。B.大量植樹種草直接關繫到我們的生活環境能否得到改善。C.我們要盡快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D.2001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的生日。5.在下面橫線處填入適當的語句,組成前後呼應的排比句。(2分) 人生不在於成就了多大事業,而重在做好了什麼。所以,見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無愧地做林木中挺拔的一棵;見到奔騰的江河,你只盼無愧地做浪花里晶瑩的一滴;見到無垠的藍天,你只求無愧地做白雲中祥和的一朵。雖是一棵,卻能抗擊風雨; , ;雖是一朵,卻能裝扮藍天。這樣的人生也就夠了。6.寫出我國唐代最著名的四位作家及作品。(2分)① ② 7.根據課文填空。(5分)①寫出兩個出自《〈論語〉十則》中的成語: 、 ②《扁鵲見蔡桓公》中表現桓侯反感醫生所說的一句話是 。③《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詠雪的千古名句是: , 。④《愚公移山》中移山的目標是 。
二、文言文閱讀(12分)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 ,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8.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1) 因以為號焉。以為 (2)造飲輒盡. 造
(3)簞瓢屢空,晏如也。晏如 (4)不戚戚於貧賤,戚戚
9.把下面一句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10. 陶淵明「好讀書」,為什麼「不求甚解」呢?(2分)
11、本文最大的特點是多用否定句,想一想文中多用否定句有什麼作用?(2分)
12、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點: (2分)答: 三、現代文閱讀(40分)(一)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13~26題。 學問的基礎是事實和根據。事實和根據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自己親眼看見的,一種是聽別人傳說的。譬如在國難危急的時候,各地一定有許多口頭的消息,說得如何凶險,那便是別人的傳說,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實際的情形,只有靠自己親自去觀察。做學問也是一樣,最要緊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親見的事實根據;但這種證據有時候不能親自看到,便只能靠別人的傳說了。 我們對於傳說的話,應當經過一番思考,不應當隨隨便便就信了。我們信它,因為它「是」;不信它,因為它「非」。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隨便輕信的態度,便是懷疑的精神。這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我們聽說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問問:這是誰說的話?最先見於何書?所見的書是何時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們又聽說「腐草為螢」,也要問問:死了的植物如何會變成飛動的甲蟲?有什麼科學根據?我們若能這樣追問,一切虛妄的學說便不攻自破了。 我們不論對於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過自己的懷疑:因懷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別是非;經過「懷疑」「思索」「辨別」三步以後,那本書才是自己的書,那種學問才是自己的學問。否則是盲從,是迷信。孟子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也就是教我們有一點懷疑的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13.以上三段文字論證的論點是 。(2分)14.文中「這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一句中「基本」二字不能刪去的理由是 。(2分)15.「那本書才是自己的書,那種學問才是自己的學問」一句中的「自己的書」「自己的學問」的含義是 。(2分)16.文中「懷疑的精神」是指 。(2分)17.這三段文字採用的主要論證方法是 。(2分)
(二) 凡是因為技術進步產生的影響人類正常活動的現象都叫作高科技污染。高科技污染可分為無形和有形兩類。無形污染指信息、聲、光等非實體對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干擾。有形污染指高科技工業產生的新的垃圾(包括固、液、氣三種形態)造成的污染,這種垃圾我們也叫作高科技垃圾。由於高科技大大拓展了人對自然的影響范圍和程度,高科技垃圾的種類日益增多,分布領域也日趨廣泛。從太空到海底,凡是人的高科技影響能到的領域,都存在高科技垃圾。 由於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產品的折舊速度越來越快,大量的耐用產品很快被消費者淘汰,造成垃圾量激增。在發達國家,淘汰的汽車、家用電器甚至電腦部件都成了無人要、無人處理的垃圾。這種垃圾填埋成本高,焚燒困難,堆置對環境有破壞。 還有一些固體廢棄物離人們的日常生活很遠,危害卻很大,如太空垃圾和核垃圾等。太空垃圾是指在近地軌道上運行的遺棄了的航天飛行器及部件。現在,地球周圍的太空垃圾已有3000噸左右。在近地軌道上高速環繞飛行的太空垃圾,對單位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各種衛星構成了嚴重的威脅,且直接事故概率越來越大。而由於核電的開發產生的大量核垃圾,一旦沒有妥善處理,將大范圍危害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這樣的垃圾,依靠新技術處理難度較大,目前只能依靠全世界政府組織的力量,制定國際公約,才能可能首先避免數量上的進一步增長。 高科技帶來的氣態污染物也直接對人類的生存構成巨大的威脅。如製冷行業、塑料工業的重要原料——氟氯烴(tīn),對臭氧層已造成嚴重破壞。近十年來,地球上的臭氧空洞已增至5個之多,總面積近4000萬平方公里,接近地球表面積的十分之一。所幸目前這些空洞均在南極、北極、西伯利亞等無人區,否則陽光中的紫外線會使人類和動物遭受滅頂之災。18.這篇文章說明的對象是 。(2分)19.根據課文內容,在下面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2分) 本文主要談的是高科技的 形污染,而對高科技的 形污染則僅例其名,並未舉實例。20.請簡要回答本文第二段和第三段在內容上的異同點。(6分)相同點 ;不同點 。
21.文中體現說明文「准確」特點的地方很多,請舉出一個句子寫在下面,並在體現語言准確的詞語下面加點標出。(2分)答: 22.防治高科技污染是每個人都應關心的問題。請你針對文章中所提到的高科技污染的某一種類,通過想像,提出一種防治的設想。(3分)答:
(三) 一個春日的下午 很小的時候,在南京住過兩年。有一次,有人給了我一塊石頭,圓圓潤潤的一小顆,乳黃色里帶有一種透明的光澤,很漂亮。那年大概是五歲的我,非常喜歡它,走出走進都帶著,把它叫做是「我的寶石」。 有天傍晚,我一個人站在院子里,天色已經很暗了,我忽然起了一個念頭:想把這顆石頭拋出去,看看能不能把它找回來。 於是,我就把石頭往我身後反拋出去了,石頭就落在我身後的草叢里。奇怪的是,在拋出的那一刻我就已經開始後悔了,心裡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做一件很愚笨的事,我一定找不回我的石頭了。 我果然再也沒能找回那顆小石頭。草並不長,草坪也不算太大,可是,正如我所預知的那樣,盡管我仔細翻尋了每一叢草根,搜遍了每一個它可能會在的角落,我始終沒能再找回我的寶石。 這么多年過去了,我自然能記得院子里那一種昏黃的暮色和那個孤獨的小女孩在草叢里搜尋時的慌亂與悔恨的心情。 這么多年過去了,我也走過不少地方,經歷了不少事情,看過不少石頭,家裡也搜集了不少美麗的或者奇怪的礦石,但是,沒有一顆可以替代、可以讓我忘記我在五歲時丟失的那一顆。 我總會不時地想起它來,在我心裡,它的圓潤和美麗實在是無法替代的了。尤其是因為過錯是由我自己造成的,是我親手把它拋棄的,所以,那樣的憾恨總是無法彌補。也因此,那一顆小小的原本並不足為奇的石頭,竟然真的變成了我心裡的一顆寶石了。 當然,有的時候,我也知道這一種執迷本身實在是很幼稚和很可笑的。不是嗎?想一想,當年的我若是能在那個傍晚找回那顆石頭,在小小的五歲孩童的手中又能保留多久呢?還不是也會和那些早已被我毀壞被我丟棄的童年時的玩具一樣,徹徹底底地從我的記憶里消失,一絲痕跡也不會留下來嗎?事實不是就應該只是如此而已嗎? 可是,就是因為那天的我始終沒能把它找回來,它因此反而始終不會消失,始終停留在我的心裡,變成了我心中最深處的一種模糊的憾恨,而它的形象也因為這一種憾恨的襯托反而變得更為清晰與美麗了。 因此,得與失之間,實在是不能只從表面來衡量來判斷的了,不是嗎?23.閱讀全文,用一句話概括這篇文章的內容。(3分)
24.作者對石頭丟失前後的感情有什麼變化?(4分)
25.本文通過一塊小石頭的故事蘊含了一個怎樣的哲理?請簡要回答。(4分)
26.生活中、感情上你是否曾碰到過類似本文這樣的事情?請舉出一例,談談自己的感受。(4分)
2006年濟南市中考語文試題
一、積累與運用(12分)
1、按要求默寫:
①君問歸期未有期, 。(2分)(李商隱《夜雨寄北》)
②在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表達了詩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2分)
2、仔細觀察下面這幅漫畫,補全漫畫中「書籍」所說的話。(30字以內)(4分)
請 你 回 頭 看 我 一 眼 ,
3、選取下列名著中的一部,結合相關情節,談談你對主人公的評價。(4分)
《魯濱孫飄流記》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駱駝祥子》
書名:
情節:
評價:
二、古詩文閱讀(16分)
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分別回答問題:
(一)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1、用簡潔的語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的壯觀場面。(4分)
2、詞人為什麼要寫「醉里」和「夢回」的情景?(2分)
(二)
[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乙]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其上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其疏數偃仰,類智者所施設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又怪其不為之於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勞而無用。
6、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節奏(只劃一處)(2分)
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
7、下列句中加點的「乃」與「良久乃已」中的「乃」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B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C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D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8、用現代漢語翻譯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3分)
9、甲乙兩文通過對自然山水的描繪,表達了柳宗元 的思想感情。(3分)
三、現代文閱讀(42分)
(一)我看到了一條河
①童年在我的記憶中比較模糊,但其中有幾個片段卻令我記憶 (yóu)新。我4歲那年,有一次,媽媽開車帶我回家。路上,她讓我在離家幾英里(1英里約合1.6公里)的農田邊下車,然後自己找回家。雖然那次以我徹底迷路而告終,但此事對我影響很大。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從小就樂於尋找挑戰。
②剛開始學游泳時,我大概有四五歲。我們全家和朱迪斯姑姑、溫迪姑姑、喬姑父一起在德文郡度假。我最喜歡朱迪斯姑姑。她在假期開始時和我打賭,如果我能在假期結束時學會游泳,就給我10先令(先令是英國舊幣,10先令相當於半個英鎊)。於是我每天泡在冰冷的海浪里,一練就是幾個小時。但是到最後一天,我仍然沒有學會游泳。我最多隻能揮舞著手臂,腳在水裡跳來跳去。
③「沒關系,里克,」 朱迪斯姑姑說,「明年再來。」但是我決心不讓她等到下一年,再說我也擔心明年朱迪斯姑姑就會忘了我們打賭的事。從德文郡開車到家要12小時。出發那天,我們很早起身,把行李裝上車,早早地啟程了。鄉間的道路很窄,汽車一輛接一輛,慢吞吞地往前開。車里又擠又悶,大家都想快點兒到家。但是,這時我看到了一條河。
④「爸爸,停一下車好嗎?」我說。這條河是我最後的機會,我堅信自己能贏到朱迪斯姑姑的10先令。「請停車!」我大叫起來。爸爸從倒車鏡里看了看我,減慢速度,把車停在路邊的草地上。
⑤我們一個個從車上下來後,溫迪姑姑問:「出了什麼事?」
⑥「里克看見一條河,」媽媽說,「他想再試一次游泳。」
⑦「可我們不是要抓緊時間趕路嗎?」溫迪姑姑抱怨說,「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程呢!」
⑧「溫迪,給小傢伙一次機會嘛,」朱迪斯姑姑說,「反正輸的也是我的10先令。」
⑨我脫下衣服,穿著短褲往河邊跑去。我不敢停步,怕大人們改變主意。但離水越近,我越沒信心,等我跑到河邊時,自己也害怕極了。河面上 。我在灌木叢中找到一處被牛踏出的缺口,趟水走到較深的地方。爸爸、媽媽、妹妹琳蒂、朱迪斯姑姑、溫迪姑姑和喬姑父都站在岸邊看我的表演。女士們身著法蘭絨衣裙,紳士們穿著休閑夾克,打著領帶。爸爸叼著他的煙斗,看上去毫不擔心。媽媽一如(jì) 往地向我投來鼓勵的微笑。
⑩我定下神來,迎著水流,一個猛子扎了下去。但是好景不長,我感到自己在迅速下沉。我的腿在水裡無用地亂蹬,急流把我沖向相反的方向。我無法呼吸,嗆了幾口水。我想把頭探出水面,但四周一片空虛,沒有借力的地方。我又踢又扭,然而毫無進展。
⑾就在這時,我踩到了一塊石頭,用力一蹬,總算浮出了水面。我深吸了口氣,這口氣讓我鎮定下來,我一定要贏那10先令。
⑿我慢慢地蹬腿,雙臂劃水,突然我發現自己正游過河面。我仍然忽上忽下,姿勢完全不對,但我成功了,我能游泳了!我不顧湍急的水流,驕傲地游到河中央。透過流水的怒吼聲,我似乎聽見大家拍手歡呼的聲音。等我終於游回岸邊,在50米以外的地方爬上岸時,我看到朱迪斯姑姑正在大手提袋裡找她的錢包。我撥開帶刺的蕁麻,向他們跑去。我也許很冷,也許渾身是泥,也許被蕁麻扎得遍體鱗傷,但我會游泳了。
⒀「給你,里克,」朱迪斯姑姑說,「幹得好。」我看著手裡的10先令,棕色的紙幣又大又新。我從沒見過這么多錢,這可是一筆巨款。
⒁爸爸緊緊地擁抱了我,然後說:「好了,各位,我們上路吧!」直到那個時候,我才發現爸爸渾身透濕,水珠正不斷地從他的衣角上滴下來。原來他一直跟在我身後游。
10.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並根據拼音寫漢字(2分)
記憶 (yóu)新 嗆 了幾口水
11、通讀全文,你認為文章第③段中加點的「我看到了一條河」有什麼含義和作用?(4分)
12、在「我」的成長歷程中,爸爸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請結合文中的描寫,談談你對爸爸的認識。(5分)
13、文中兩處劃線句,請選擇其中的一處作圈點評注(6分)
提示:第一步:在句中圈出1個你認為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從意義和作用兩方面作注;
第二步:品評賞析句子(可以從內容理解、表達效果等角度入手)
要求:評注的內容寫在「圈點評注」欄內
圈點評注
14、聯繫上下文,在第⑨段劃線處補寫描繪水流情景的句子。(請寫在下面)(2分)
河面上
15、閱讀原文和下面兩則材料,寫出你的思考和感悟(4分)
材料1:2004年4月2日下午4時,「高空生存」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創造者誕生,新疆小伙艾斯凱爾以7天的成績成為繼阿迪力之後的又一個「高空王子」。艾斯凱爾說:「在高空的27天,幾乎天天都有各種各樣的危險,不是風太大就是鋼絲太松。在又冷又濕的小屋裡,我一天只能睡3個小時。但我有一個信念——一定要挑戰成功,什麼樣的困難也要忍受。」
材料2:19世紀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一生寫下了104部科幻小說。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說文稿曾連續被5家出版社退回,他既痛苦又氣憤,打算將稿子付之一炬。在妻子的鼓勵下,他嘗試著走進第16家出版社,經理赫哲爾閱讀後,當即表示同意出版,還與他簽訂了為期20年的寫作出版合同。
(二)
①人們不喜歡台風,也害怕閃電,因為台風和閃電都屬於災害性天氣,世界上每年因受台風影響而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是十分嚴重的。但是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沒有了台風和閃電,又將會怎樣呢?
②科學家說,如果沒有台風, A 。而台風這一熱帶風暴的存在,卻為人類提供(送來)了大量的淡水資源。據測算:一個直徑不算太大的台風,登陸時能帶來近30億噸降水!每年,台風給中國、日本、印度、菲律賓、越南以及美國沿海地區帶來的水量,往往要佔各地區全年降水總量的25%—30%左右!在炎熱的季節里,台風暴雨的光臨,可以緩解旱情,使作物煥發生機。
③假如沒有台風, B 。赤道地區太陽光強度大,氣候炎熱,如果沒有台風來驅散這一地區的熱量,熱帶就會更熱,寒帶也會更冷,而溫帶則將從地球上消失。
④假如沒有台風,地球能量將失去熱平衡。台風生存於高溫高濕海洋環境,在它的移動過程中,大風(最大時速可達300公里)將低緯度的熱量和水汽帶到中高緯度或沿海地區,從而形成了南北之間水熱交換並進而導致全球「海—氣系統」的熱平衡。
⑤專家們在研究過程中還發現,海上發生台風時巨浪會捲起深層海水,這些從深層上翻的較冷海水能使上層水溫下降3℃—4℃,同時,台風帶上來的深層海水中的營養物質還有利於海洋表層浮游藻類的繁殖,並為海洋魚類提供間接食物來源。
⑥如果沒有閃電,科學家說,人類將失去一位勤奮的「清潔工」。雷電交作時,空氣中的部分氧氣被激變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還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線,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線過量照射的危害。閃電過程中產生的高溫又可殺死大氣中90%以上的細菌和微生物,從而使空氣變得更加純凈而清新宜人!
⑦假如沒有閃電,人類就將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廠」。據統計,每年地球上空會出現31億多次閃電,平均每秒鍾100次。每次放電,其電能高達10萬千瓦小時,連世界上最大的電力裝置都不能和它相比。另外,大氣中還含有78%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游離氮。閃電時,電流高達10萬安培,空氣分子被加熱到3萬度以上,致使大氣中不活潑的氮和氧化合,變成二氧化氮。大雨又將二氧化氮溶解成為稀硝酸,並隨雨水降至地面與其他物質化合,變成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據測算,全球每年由雷雨而「合成」的氮肥就有20億噸。這20億噸從天而降的氮肥,相當於20萬個年產1萬噸的化肥廠的產量總和!
16、通讀全文,請你給文章擬一個恰當的題目(3分)
17、認真閱讀文章②③段,在AB兩個劃線處,分別填寫能概括語段內容的語句,(寫在下面相應的橫線處)(4分)
A
B
18、請你說一說下面句中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3分)
在炎熱的季節里,台風暴雨的光臨,可以緩解旱情,使作物煥發生機。
19、文中列舉了三處「據測算」或「據統計」得來的數據,請選擇其中的一處簡要說明它的表達作用(3分)
20、閱讀原文,結合生活中你對台風(或閃電)的了解,運用簡明生動的語言,寫一段「台風(或閃電)的自述」。(60字左右)(6分)
四、作文:(50分)
21、任選一題,按要求作文:
(一)請以「藏在心中的 」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將題目補充完整,然後寫作
②你可以大膽選擇你最能駕馭的文體,寫你最熟悉的內容,表達你的真情實感
③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則會扣分
④不得抄襲
⑤不少於600字(如寫作詩歌不少於20行)
(二)分享,是與他人共同享有。自然的美景,溫馨的親情,純真的友誼,成功的喜悅,幸福的甘美,哲人的智慧,詩人的靈感……我們都可以共同分享。分享是金,是人生最大的財富;分享是水,可以滋養世間萬物。懂得分享,你就會擁有快樂;學會分享,你就擁有了人生的美麗。
請以「分享」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題目自擬
②你可以大膽選擇你最能駕馭的文體,寫你最熟悉的內容,表達你的真情實感
③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則會扣分
④不得抄襲
⑤不少於600字(如寫作詩歌不少於20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