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主義的英文小說推薦
『壹』 推薦簡單英文小說
·Aesop's Fables
·Black Beauty·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Charlotte's Web ·
這幾部都比較好看哈,前面的是童話和寓言,一般能讀懂哈~!
『貳』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現實主義文學小說
從文學的角度說,19世紀是小說的時代;而歐洲小說在這個世紀有長足的發展,出現盛況空前的局面,在現實主義作家對反映復雜的現實生活懷有巨大的興趣和自覺性。不論他們的創作側重於生活的那一個側面,選取什麼題材,他們的注意力都不限於個別的人物或事件,而是力圖通過主人公們曲折坎坷的命運概括時代的面貌,描繪它的「風俗」、社會各個階層和錯綜復雜的現實關系。
19世紀,在已成為主要文學形式的長篇小說中,從題材類型說,家庭小說和以年輕人的追求、命運為主題的小說最為突出。但對現實主義作家而言,家庭決未孤立於社會生活之外,而是人類生活的一個十分重要而特殊的領域。家庭小說描寫在這個領域中發生的各種沖突,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台》、狄更斯的《董貝父子》、《大衛·科波菲爾》、屠格涅夫的《貴族之家》、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和莫泊桑的《一生》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家庭生活小說在19世紀的廣為流行並非是作家們要逃進家庭生活的避風港中尋求心理上的暫時的平靜;恰恰相反,而是因為,在一向溫情脈脈的家庭生活中發生的種種令人觸目驚心的「戲劇」最能反映道德倫理、社會價值標準的巨變,從而成為作家描繪社會生活的一個絕好的視角。在這些小說中,社會生活不但是家庭生活的大背景,而且是家庭內部各種矛盾沖突的根源。
現實主義小說中年輕的主人公們更不是遠離社會的荒漠英雄,以他們的命運為主題的小說甚至比家庭生活小說更引人注目。司湯達的《紅與黑》、巴爾扎克《人間喜劇》中的許多作品(如《幻滅》)、薩克雷的《名利場》、萊蒙托夫的《當代英雄》、福樓拜的《情感教育》(它的副標題就叫「一個年輕人的故事」)等可稱為這方面的傑作。作者們在這些小說中或者通過主人公的遭遇和人生道路的抉擇,極其深刻地揭示了那個社會的道德真象以及它如何扭曲、毀滅了年輕一代,或者突出年輕人和社會的對立以反映社會的黑暗和對人的壓抑;追求出路和幸福的青年要麼擦乾他們最後一滴純潔的眼淚,順應社會的道德而飛黃騰達,要麼不屈服於社會而被社會所窒息、扼殺。
可以說,在現實主義小說中,從最真實、最平常的日常家庭生活、一個人的命運,到巨大的社會歷史變革、處在各種社會漩渦中的主人公們的感情世界和心理秘密,無一不得到清晰的反映。對當代社會生活的強烈關注、對個人命運和社會的關系以及各種社會矛盾的深刻理解、內容的豐富性等等,使得19世紀的現實主義小說從根本性質上成為了社會小說,在這方面,托爾斯泰等的不朽作品堪稱典範。
『叄』 求一些有名的英文文學著作
十日談——歐洲第一部現實主義小說
列那狐的故事——法國偉大的民間長篇故事詩
巨人傳——一部荒誕不經的幽默小說
威尼斯商人——為貪婪的吝嗇者畫像
哈姆雷特——人文主義者的悲劇
堂·吉訶德——一部反騎士小說的騎士小說
偽君子——偽善者真實面目的揭露
失樂園——天使與惡魔的較量
魯濱遜漂流記——一個永不言敗的漂流者
格列佛游記——一部傑出的長篇諷刺小說
湯姆·瓊斯——一位棄兒的成長史
少年維特之煩惱——震撼了一代青年心靈的著作
懺悔錄——「懺悔」與「控訴」
陰謀與愛情——德國第一部有政治傾向的戲劇
雪萊詩選——理想、自由的歌頌與贊美
傲慢與偏見——一部優秀的社會風俗小說
唐 璜——反映和批判社會現實的諷刺詩
巴黎聖母院——一個展示美、丑、善、惡的大舞台
紅與黑——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愛情小說
歐也妮·葛朗台——一個守財奴形象的成功刻畫
高老頭——資本主義罪惡的深刻揭露
欽差大臣——一幕官僚和騙子上演的諷刺喜劇
霧都孤兒——一位孤兒艱辛的奮斗歷程
三個火槍手——火槍手的傳奇故事
基督山伯爵——一個曲折離奇的復仇故事
簡·愛——現代女性小說的經典
呼嘯山莊——慾望、恩仇與愛的交響曲
茶花女——一位高貴.善良的巴黎名妓的悲劇
紅 字——心靈的羅曼史
大衛·科波菲爾——從遺腹子到大作家的傳奇
湯姆叔叔的小屋——黑奴的血淚史
白 鯨——驚心動魄的海上搏鬥
草葉集——充滿了民主精神的詩歌佳作
包法利夫人——一部完美的長篇小說
父與子——兩代人文化沖突的反映
悲慘世界——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
戰爭與和平——一部氣勢磅礴的文學巨著
小婦人——四姐妹的成長經歷
童 年——苦難童年的訴說
追憶逝水年華——意識流小說的先驅
變形記——人性異化的揭露和控訴
綠山牆的安妮——一部優美的成長小說
好兵帥克歷險記——一位聰明又傻氣的「好兵」傳記
小王子——一個孤獨的靈魂對愛的呼喚
麥田裡的守望者——影響了幾代美國青年的經典
老人與海——悲壯的英雄之歌
希望採納.
『肆』 跪求外國的好看的批判現實主義的小說
列夫托爾斯泰的三部曲:復活 戰爭與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雨果的:九三年
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高老頭 歐也妮葛朗台
俄國有許多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像高爾基,屠格涅夫,肖霍洛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水平都是大師級的
『伍』 你覺得有哪些英文小說很好呢
1.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嘯山莊》
這個關於約克郡荒原上荒涼農捨生活的喧囂故事,是普通中等教育證書(GCSE)和a -level英語學習的流行教材,但遠離課堂的要求,更容易享受它的戲劇性和緊張感。影片中的人物大多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導致暴力和報復,故事跨越兩代人,兩個家庭。故事的核心是神秘的「吉普賽人」希斯克利夫,作為一個衣衫襤褸的孩子被恩肖家收養,住在呼嘯山莊。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和養女凱茜的關系越來越親密,他愛上了她。但當凱茜嫁給埃德加·林頓時,他卻遭遇了極度的失望。埃德加·林頓是鄰居畫眉山莊的一個善良溫和的男人。希斯克利夫消失了,回來後變成了一個富有、受過教育的人,決心復仇。
5. 《無名小卒日記》,喬治·格羅史密斯和維登·格羅史密斯合著
如果你曾需要一點溫和的喜劇調劑,最好的選擇就是寫一本無名小人物的愉快日記。這是維多利亞時代一位自命不凡的中產階級下層紳士查爾斯·普特(Charles Pooter)的(虛構的)日記,他在日記中詳細描述了日常的家庭困境和社交尷尬,我們都可以重新面對。
『陸』 求好看的現實主義批判小說要國外的。
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涵蓋他一生最好的小說,批判現實主義的巔峰小說集
『柒』 幾本好看的英文小說適合初中生看的介紹作者
1、《傲慢與偏見》
圖書簡介
《霧都孤兒》是英國作家狄更斯於1838年出版的寫實小說。以霧都倫敦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孤兒悲慘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奧立弗在孤兒院長大,經歷學徒生涯,艱苦逃難,誤入賊窩,又被迫與狠毒的凶徒為伍,歷盡無數辛酸,最後在善良人的幫助下,查明身世並獲得了幸福。如同狄更斯的其他小說,本書揭露許多當時的社會問題,如救濟院、童工、以及幫派吸收青少年參與犯罪等。本書曾多次改編為電影、電視及舞台劇。世界知名導演羅曼。波蘭斯基於2005年也曾將此書拍成電影。
作者簡介
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1870),英國小說家,出生於海軍小職員家庭,10歲時全家被迫遷入負債者監獄,11歲就承擔起繁重的家務勞動。曾在皮鞋作坊當學徒,16歲時在律師事務所當繕寫員,後擔任報社采訪記者。他只上過幾年學,全靠刻苦自學和艱辛勞動成為知名作家。他生活在英國由半封建社會向工業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其作品廣泛而深刻地描寫這時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鮮明而生動地刻畫了各階層的代表人物形象,並從人道主義出發對各種丑惡的社會現象及其代表人物進行揭露批判,對勞動人民的苦難及其反抗斗爭給以同情和支持。但同時他也宣揚以「仁愛」為中心的忍讓寬恕和階級調和思想。對勞動人民的反抗斗爭抱行動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態度。表現了他的現實主義的強大力量和軟弱空想。狄更斯一生共創作了14部長篇小說,許多中、短篇小說和雜文、游記、戲劇、小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寫勞資矛盾的長篇代表作《艱難時代》(1854)和描寫1789年法國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雙城記》(1859)。前者展示了工業資本家對工人的殘酷剝削和壓迫,描寫了工人階級的團結斗爭,並批判了為資本家剝削辯護的自由競爭原則和功利主義學說。後者以法國貴族的荒淫殘暴、人民群眾的重重苦難和法國大革命的歷史威力,來影射當時的英國社會現實,預示這場「可怕的大火」也將在法國重演。
最後,奉上
[整理版]適合初中生看的英文小說http://www.docin.com/p-1079957126.html
『捌』 誰能推薦幾本經典的英美小說!!!
1 哈克貝利·弗恩歷險記——馬克·吐溫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by Mark Twain
哈克貝利是一個聰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是一個勤勞朴實、熱情誠實、忠心耿耿的黑奴,他為了逃脫被主人再次賣掉的命運,從主人家中出逃。他們一起漂流在密西西比河上,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兩人成了好朋友。哈克貝利為了吉姆的自由,歷盡千辛萬苦,最後得知,吉姆的主人已在遺囑里解放了他。小說中,哈克貝利和吉姆的性格鮮明突出,形象栩栩如生。全篇的現實主義描繪和浪漫主義抒情交相輝映,尖銳深刻的揭露、幽默辛辣的諷刺以及浪漫傳奇的描寫渾然一體,形成了馬克·吐溫獨特的藝術風格。
2 純真年代——華頓
The Age of Innocence by Edith Wharton
伊迪絲·沃頓1921年獲得普立策文學獎的小說,她也是普立策獎歷史上首度獲獎的女性作家。
小說的主要情節發生在19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紐約上流社會。那是伊迪絲度過童年與青春的地方,她在那兒長大成人,進入社交界,訂婚又解除婚約,最後嫁給波士頓的愛德華華頓,並度過了婚後的最初幾年。時隔40年後,作為小說家的她回顧養育過她也束縛過她的那個社會,她的感情是復雜的,既有親切的眷戀,又有清醒的針砭。作家把那個時代的紐約上流社會比作一個小小的金字塔,它又尖又滑,很難在上面取得立足之地。處在塔頂,真正有貴族血統的只有二三戶人家:華盛頓廣場的達戈內特祖上是正宗的郡中世家;范德盧頓先生是第一任荷蘭總督的嫡孫,他家曾與法國和英國的幾家貴族聯姻;還有與德格拉斯伯爵聯姻的拉寧一家。他們是上流社會的最高階層,但顯然已處於日薄西山的衰敗階段。上流社會的中堅力量是以明戈特家族、紐蘭家族、奇弗斯家族為代表的名門望族,他們的祖輩都是來自英國或荷蘭的富商,早年在殖民地發跡,成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物。比如紐蘭·阿切爾的一位曾外祖父曾參與過獨立宣言的簽署,還有一位曾在華盛頓部下任將軍。正如阿切爾太太所說的,「紐約從來就是個商業社會」,占支配地位的是這些殷實的富商。處於金字塔底部的是富有卻不顯貴的人們,他們多數是內戰之後崛起的新富,憑借雄厚的財力,通過聯姻而躋身上流社會。作者從親身經歷與熟悉的環境中提煉素材,塑造人物,將作品題材根置於深厚的現實土壤中。尤其通過博福特命運浮沉這一線索與主人公愛情悲劇的主線相互映襯,使一個看似尋常的愛情故事具備了深刻的社會現實意義。
3 白鯨——梅爾維爾
Moby-Dick by Herman Melville
《白鯨》是美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小說家梅爾維爾的代表作。在美國文學史和世界文學史上,《白鯨》都是一部經典的著作,一部偉大的小說,是研究美國文學的一部必讀書。《白鯨》展示給我們的是船長亞哈為追殺白鯨帶領佩闊德號及其般員為復仇而走向毀滅的過程。書中以象徵主義及寓言體的寫作方式向我們展示了一部十九世紀美國的真實畫面。從人與自然的抗爭中亞哈的悲劇,人與人的關系中所體現的悲劇兩個角度可以揭示《白鯨》所表現的時代特徵及所蘊涵的悲劇實質。
4 紅字——納撒尼爾·霍桑
The Scarlet Letter by Nathaniel Hawthorne
19世紀美國浪漫主義作家霍桑的長篇小說。創作於1851年。小說以兩百多年前的殖民地時代的美洲為題材,但揭露的卻是19世紀資本主義發展時代美利堅合眾國社會典法的殘酷、宗教的欺騙和道德的虛偽。主人公海絲特被寫成了崇高道德的化身。她不但感化了表裡不一的丁梅斯代爾,同時也在感化著充滿罪惡的社會。至於她的丈夫奇林渥斯,小說則把他寫成了一個一心只想窺秘復仇的影子式的人物。他在小說中只起情節鋪墊的作用。
小說慣用象徵手法,人物、情節和語言都頗具主觀想像色彩,在描寫中又常把人的心理活動和直覺放在首位。因此,它不僅是浪漫主義小說的代表作,同時也被稱作是美國心理分析小說的開創篇。
5 最後的莫希幹人——庫柏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by James Fenimore Cooper
《最後的莫希幹人》是《皮裹腿故事集》中最出色的一部。故事發生在十八世紀五十年代末期,英法兩國為爭奪北美殖民地而進行的「七年戰爭」的第三年,地點是在赫德森河的源頭和喬治湖一帶。對於印第安人的被殺戮和印第安部落的消亡,作者的心情是十分沉重的,他深深懷著同情和憤慨。他寫道:「莫希幹人的領土,是被歐洲人侵佔去的美洲大陸的第一塊地盤,因而,莫希幹人就第一個成了離鄉背井的人。面臨著文明的推進,也可以說,文明的入侵,所有印第安部落的人民,就像他們故土林木上的綠葉在刺骨的嚴寒侵凌下紛紛墜地一樣,日益消亡,看來這已成為落到他們頭上的不可避免的命運。有足夠的歷史事實可以證明,這幅慘像並非虛妄之作。」
作者把本書取名為《最後的莫希幹人》,就有著令人心酸的悲哀音調。正直、勇敢的莫希幹人恩卡斯和美麗善良的科拉之死,也不無更深的寓意:隨著他們的死去,他們心靈上的那種美德和純潔的感情也消亡了,留下的只是籠罩在美洲大地上的那些貪婪、殘暴的惡意和邪念。
6 小婦人——路易莎·奧爾科特
Little Women by Louisa May Alcott
這部小說以家庭生活為描寫對象,以家庭成員的感情糾葛為線索,描寫了馬奇一家的天倫之愛。馬奇家的四姐妹中,無論是為了愛情甘於貧困的梅格,還是通過自己奮鬥成為作家的喬,以及坦然面對死亡的貝思和以扶弱為己任的艾米,雖然她們的理想和命運都不盡相同,但是她們都具有自強自立的共同特點。描寫了她們對家庭的眷戀;對愛的忠誠以及對親情的渴望。馬奇一家有四個姐妹,生活清貧、簡單而又溫馨。四組妹性格迥異;老大梅格漂亮端莊,有些愛慕虛榮;老二喬自由獨立,渴望成為作家,老三貝絲善良羞澀,熱愛音樂,老四埃米聰慧活潑,愛好藝術,希望成為一名上流社會的「淑女」。
所有時代的所有少女成長過程中所要面對的經歷的,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初戀的甜蜜和煩惱,感情與理智的譯,理想和現實的差距,貧窮與富有的矛盾。
7 野性的呼喚——傑克·倫敦
The Call of the Wild by Jack London
《野性的呼喚》是傑克·倫敦最負盛名的小說。故事主要敘述一隻強壯勇猛的狼狗巴克從人類文明社會回到狼群原始生活的過程。巴克是一頭體重140磅的十分強壯的狗。他本來在一個大法官家裡過著優裕的生活,後來被法官的園丁偷走,輾轉賣給郵局,又被送到阿拉斯加嚴寒地區去拉運送郵件的雪橇。巴克最初被賣給兩個法裔加拿大人。這些被買來的狗不僅受到了冷酷的人類的虐待,而且在狗之間為了爭奪狗群的領導權,也無時不在互相爭斗、殘殺。由於體力超群、機智勇敢,巴克最終打敗斯比茨成為狗群的領隊狗。他先後換過幾個主人,最後被約翰·索頓收留。那是在巴克被殘暴的主人哈爾打得遍體鱗傷、奄奄一息時,索頓救了他,並悉心為他療傷。在索頓的精心護理下巴克恢復得很快,由此他們之間產生了真摯的感情。巴克對索頓非常忠誠,他兩次不顧生命危險救了索頓的命,並在索頓和別人打賭時,拚命把一個載有一千磅鹽的雪橇拉動,為索頓贏了一大筆錢。不幸的是,在淘金的過程中,索頓被印第安人殺死。狂怒之下,巴克咬死了幾個印第安人,為主人報了仇。這時恩主已死,他覺得對這個人類社會已無所留戀。況且,一段時期以來,荒野中總回盪著一個神秘的呼喚聲。這個聲音吸引著他。最終,他回應著這個聲音,進入森林,從此與狼為伍,過著原始動物的生活。但他不忘舊誼,仍然定期到主人的葬身之處去憑吊。
8 湯姆叔叔的小屋——哈里特·比徹·斯托
Uncle Tom's Cabin by Harriet Beecher Stowe
出生於康涅狄格州的斯托夫人,是哈特福德女子學院(Hartford Female Academy)的一名教師,同時,她也是一位積極的廢奴主義者。全書圍繞著一位久經苦難的黑奴湯姆叔叔的故事展開,並描述了他與他身邊人——均為奴隸與奴隸主——的經歷。這部感傷小說深刻地描繪出了奴隸制度殘酷的本質;並認為基督徒的愛可以戰勝由奴役人類同胞所帶來的種種傷害。
《湯姆叔叔的小屋》這部小說是19世紀最暢銷的小說(以及第二暢銷的書,僅次於最暢銷的書《聖經》)並被認為是刺激1850代廢奴主義興起的一大原因。在它發表的頭一年裡,在美國本土便銷售出了三十萬冊。《湯姆叔叔的小屋》對美國社會的影響是如此巨大,以致在南北戰爭爆發的初期,當林肯接見斯托夫人時,曾說到:「你就是那位引發了一場大戰的小婦人。」後來,這句話為眾多作家競相引用。
《湯姆叔叔的小屋》以及受其啟發而寫作出的各種劇本,還促進了大量黑人刻板印象的產生,不少的這些形象在當今都為人們所熟知。譬如慈愛善良的黑人保姆、黑小孩的原型、以及順從、堅忍並忠心於白人主人的湯姆叔叔。最近幾十年來,《湯姆叔叔的小屋》中的這些消極成分,已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這本書作為「重要的反奴隸制工具」的歷史作用。
『玖』 20世紀20年代加拿大英語文學出現了哪些傑出的現實主義小說
現實主義小說繼鄉土文學之後在20年代出現,最初多是描寫西部草原農民生活的作品。如羅伯特·斯特德(1880-1959)的《糧食》(1926)、瑪莎·奧斯滕索(1900-1963)的《野鵝》等。後來作品的內容擴展到揭示普通人生活中的矛盾和社會的陰暗面,如弗雷德里克·格羅夫(1872-1948)表現馬尼托巴地區歐洲移民生活的《沼澤區的開拓者》(1925)等4部小說,描述了移民在嚴酷的大自然中精神和肉體受到摧殘的情景。現實主義的著名作家莫利·卡拉漢在加拿大英語文學中首次描寫城市中的小人物以及生活中的失敗者的形象,並展現了蒙特利爾的面貌。他的短篇小說集《四月來臨》(1936)和長篇小說《愛的得失》(1951)都深受讀者的喜愛。女作家梅佐·德·拉·羅施(1885-1961)的作品別具一格。她的《賈爾納山莊》(1927)及其十餘部續集,敘述懷特奧克世家的歷史,曾經風行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