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小說閱讀答案
Ⅰ 望江南 溫庭筠 急求答案!!!!!!!!!!!!!!
望江南
目錄 ·詞牌名
·花卉
·植物-中葯
·劇作家筆名
詞牌名
《憶江南》,又名《望江南》,其它名稱還有:《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樓》、《夢江南》、《望江梅》等。
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後改此名。"自唐代白居易作《憶江南》三首,本調遂改名為《憶江南》。
《金奩集》入"南呂宮"。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宋人多用雙調。
格律:
○⊙●
⊙●●○△
⊙●⊙○○●●
⊙○⊙●●○△
⊙●●○△
(○平●仄⊙平可改仄△平韻腳▲仄韻腳)
作品示例:
1、望江南
王琪
江南月,清夜滿西樓。
雲落開時冰吐鑒,浪花深處玉沉鉤。
圓缺幾時休。
星漢迥,風露入新秋。
丹桂不知搖落恨,素娥應信別離愁。
天上共悠悠。
王琪詞作鑒賞
王琪的這首詠月詞,借景抒懷,托物言情:夜月的圓缺不休,象徵人事的聚散無常;嫦娥的形象寄寓深沉而痛切的離愁,寫盡了人間的悲歡離合。全詞寫景生動,體物精微,意境悠遠,含蓄蘊藉。
起句「江南月,清夜滿西樓」,寫一個天朗氣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灑滿了西樓。「雲落開時冰吐鑒,浪花深處玉沉鉤。」月升月落,月圓月缺,不知重復了多少次。上句寫天上月,雲堆散開之時,圓月如冰鑒(鏡)高懸天宇;下句寫江中月,浪花綻放深處,缺月似玉鉤沉落江心。前句「鑒」寫月圓,後句「鉤」寫月缺: 「冰吐鑒」、「玉沉鉤」,句式新穎別致。本應是「冰鑒」、「玉鉤」為詞,作者以動詞「吐」、「沉」隔開名詞片語「冰鑒」、「玉鉤」,這樣冰、玉狀月色的皎潔;鑒、鉤描明月的形態,不僅句式有頓挫峭撥之妙,而且詞意上也頗具匠心。上片結句「圓缺幾時休」,既承接收攏了前兩句,又以月圓月缺何時了的感慨,十分自然地開啟了下片。
下片首句「星漢迥,風露入新秋」,寫斗轉星移,銀河迢迢,不覺又是金風玉露的新秋。「丹桂不知搖落恨,素娥應信別離愁。」月中丹桂四時不謝,雖然它不會因秋而凋零;但月中嫦娥離群索居,無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體驗到了離別的痛苦。素娥,嫦娥之別稱。丹桂,神話傳說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斫之,樹創隨合(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咫》)。結句「天上共悠悠」,道出了人間離人和天上嫦娥,都為月缺人分離、月圓人未圓而黯然神傷。悠悠,憂思綿遠的樣子。一個 「共」字,收到了「一石擊雙鳥」的藝術效果。
這首詠月詞,留給讀者的回味是深長悠遠的。那清麗瀟灑、簡約含蓄的風致,確乎是人們難以忘懷的。
2、望江南
吳文英
三月暮,花落更情濃。
人去鞦韆閑掛月,馬停楊柳倦嘶風。
堤畔畫船空。
懨懨醉,盡日小簾櫳。
宿燕夜歸銀燭外,流鶯聲在綠陰中。
無處覓殘紅。
吳文英詞作鑒賞
這是一首傷春懷遠的艷情詞,在名家的筆下以雅秀的筆意和綿密的章法描摹而出,一點都不顯俗套,反而是曲曲傳出了戀人的真摯情感和深微心理。
「三月暮,花落更情濃」。暮春三月,這里說的不是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的時節。「更情濃」,濃情密意,指的應是歡情。那麼,「人去鞦韆閑掛月,馬停楊柳倦嘶風。堤畔畫船空」幾句呢,初讀之下,很可能覺得是在寫「方留戀處,蘭舟催發」的分手情狀;況且「鞦韆閑掛月」,也容易使人聯想到韓偓的《寒食夜》: 「夜深斜搭鞦韆索,樓閣朦朧煙雨中」,或者夢窗自己的《風入松》:「黃蜂頻撲鞦韆索,有當時纖手香凝。」但細細尋繹下去,便會知道都對不上號。
這里繪制的絕不是雨橫風狂三月暮的凄涼圖畫。「人去」、「馬停」的筆墨,其間實在是隱去了若干具體的情事。一幕情深意密的「相見歡」,寫到如此隱約迷離,含渾蘊藉,手法可謂高明極了。不去實寫柳陰搖出畫船來的情狀,也不去細摹仕女鞦韆會的場景,而是完全看不到人的活動,作者只是側擊旁敲,輕靈地烘托出一個類似「空鏡頭」的畫面:閑掛月中的鞦韆索、駐泊堤旁的畫船、拴系於垂楊的馬匹。這一切都在無誤地牽引著讀者的神思,循著詞人的細密思路,順理成章地湊泊過去:倦馬嘶風、柳邊船歇——待人歸!夜已深沉,月已朦朧。全部的環境完全被一種靜謐、甜美、而又聖潔的氛圍籠罩著。這,就是詞的上片的不寫之寫。實際上,而今樂事他年淚,這種對歡情的描寫,其實是在為下片的悲感作鋪墊。
季節,由春入夏;情感,也由似酒如密的濃情過濾到神態懨懨的如痴如醉。世事猶如春夢,失去便不可復得;人也如同飛鴻離去後也不再復回。密約幽期不可復得,峽雲無跡各自西東,剩下的只有無窮的悵惘和不盡的憶念,她也許只會獨自守著窗兒,整日價在情思昏昏中打發日子罷了。「宿燕夜歸銀燭外」,用的是溫庭筠《池塘七夕》詩「銀燭有光妨宿燕」的旖旎字面,而指的卻是人此時的孤棲處境。下一句「流鶯聲在綠陰中」綠陰內流鶯啼囀,更是使人傷春不忍聽,加倍烘托出主人公旁徨寂寞的心境。最後以「無處覓殘紅」歇拍,對應上文的「花落」,也點明景情迥異聚散匆匆的無奈,哀婉的歌聲里傾注著作者對不幸的主人公的綿邈深情。夢窗詞擅長以離合吞吐之法抒寫感懷舊游之情。
比較而言,長調慢詞的篇幅更易於酣暢鋪排,直抒哀樂,而《望江南》這樣的小詞,要傳出虛實相生,悲歡迷見的韻調,實有相當的難度,而作者卻巧妙地將上下片屬於兩段時間的情事加以比照,悲歡相續,構成了全詞的渾然整體。尤其是他詠寫艷情而用的那種隱去情事,虛處傳神的獨特技法,造出了一個格調高雅、情意醇厚的空靈境界,這不能不令人擊節嘆賞。
3、望江南
溫庭筠
梳洗罷,
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
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注]洲。
註:白蘋 音頻,草名。一種水中浮草。
同樣寫閨思,卻以記事領起,緊扣一個「望」字。
賞析溫庭筠《望江南》
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個字。「詞之難於令曲,如詩之難於絕句」,「一句一字閑不得」(《白香詞譜箋》)。起句「梳洗罷」,看似平平,「語不驚人」。但這三個字內容豐富,給讀者留了許多想像的餘地。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來的洗臉梳頭,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婦),在特定條件(准備迎接久別的愛人歸來)下,一種特定情緒(喜悅和激動)的反映。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常以「爐薰闔不用,鏡匣上塵生。綺羅失常色,金翠暗無精」之類的描寫來表現思婦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本篇用法有所不同,離別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孤獨的日子似乎就要過去,或者說她希望中的美好日子似乎就要來到,於是,臨鏡梳妝,顧影自憐,著意修飾一番。結果是熱烈的希望之火遇到冰冷的現實,帶來了深一層的失望和更大的精神痛苦,重新又要回到「明鏡不治」「首如飛蓬」的苦境中去。這三個字,把這個女子獨居的環境,深藏內心的感情變化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是生動地表現出來了嗎?
接著,出現了一幅廣闊、多彩的藝術畫面:「獨倚望江樓。」江為背景,樓為主體,焦點是獨倚的人。這時的女子,感情是復雜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情緒是變化的。初登樓時的興奮喜悅,久等不至的焦急,還有對往日的深沉追懷……這里,一個「獨」字用得很傳神。「獨」字,既無色澤,又無音響,卻意味深長。這不是戀人昵昵情語的「互倚」,也不是一群人嘰嘰喳喳的「共倚」,透過這無語獨倚的畫面,反映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一幅美人憑欄遠眺圖,卻是「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的 「離情正苦」。把人、景、情聯系起來,畫面上就有了盛妝女子和美麗江景調和在一起的斑斕色彩,有了人物感情變化和江水流動的交融。
「過盡千帆皆不是」,是全詞感情上的大轉折。這句和起句的歡快情緒形成對照,鮮明而強烈;又和「獨倚望江樓」的空寂焦急相連結,承上而啟下。船盡江空,人何以堪!希望落空,幻想破滅,這時映入她眼簾的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沒有生命的無情物,但在此時此地的思婦眼裡,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這是她的痛苦心境移情於自然物而產生的一種聯想類比。斜陽欲落未落,對失望女子含情脈脈,不忍離去,悄悄收著余暉;不盡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無語流去。它像一組電影鏡頭:一位著意修飾的女子,倚樓凝眸煙波浩淼的江水,等待久別不歸的愛人,從日出到日落,由希望變失望,把這個女子的不幸,表現得多麼動人。
至此,景物的描繪,感情的抒發,氣氛的烘托,都已成熟,最後彈出了全曲的最強音:「腸斷白洲。」「末句最當留意,有餘不盡之意始佳。」和全詞「不露痕跡」 相較,末句點出主題似太直,但在感情的高潮中結句,仍有「有餘不盡之意」。白洲在何處?俞平伯先生說,不要「過於落實,似泛說較好」,(俞平伯《唐宋詞選釋》),這是極為深刻的見解。但在本篇的藝術描寫中,應該是江中確有白洲在的,不是比喻、想像,也不是泛指,而是實寫。獨倚望江樓,一眼就可看到此洲,但那時盼人心切,只顧看船而不見有洲了。千帆過盡,斜暉脈脈,江洲依舊,不見所思,能不腸斷!
詞是注重作家主觀抒情的藝術形式。這首小令,情真意切,生動自然,沒有矯飾之態和違心之語。詞中出現的樓頭、船帆、斜暉、江水、小洲,這些互不相乾的客觀存在物,思婦的由盼郎歸來的喜悅到「腸斷白洲」的痛苦失望,這些人物感情神態的復雜變化,作家經過精巧的藝術構思,使之成為渾然一體的藝術形象。作家的思想感情像一座橋梁,把這些景物、人物聯系了起來,而且滲透到了景物描繪和人物活動之中,成了有機的藝術整體,使冰冷的樓、帆、水、洲好像有了溫度,有了血肉生命,變得含情脈脈;使分散孤立的風景點,融合成了具有內在邏輯聯系的藝術畫面;使人物的外在表現和內在的心理活動完美統一地顯示出來。這正是現實生活中的思婦的怨和恨,血和淚,深深地感動了作家;在這些似乎平靜的字句中,跳動著作家真摯熱烈的心。
這首小令,像一幅清麗的山水小軸,畫面上的江水沒有奔騰不息的波濤,發出的只是一種無可奈何的嘆息,連落日的余暉,也缺乏峻刻的寓意,盤旋著一股無名的愁悶和難以排遣的怨恨。還有那臨江的樓頭,點點的船帆,悠悠的流水,遠遠的小洲,都惹人遐想和耐人玩味,有著一種美的情趣,一種情景交融的意境。這首小令,看似不動聲色,輕描淡寫中醞釀著熾熱的感情,而且宛轉起伏,頓挫有致,於不用力處看出「重筆」。
思婦題材寫的人很多,可說是個「熱門題材」,但這首小令,不落俗套,很有特色。這也是個軟題材,但這首小令不是軟綿綿的,情調積極、健康、樸素。在有著綺靡側艷「花間」氣的溫詞中,這首小令可說是情真意切,清麗自然,別具一格的精品。
(選自《唐宋詞鑒賞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
【簡析】
「梳洗」在晨,「斜暉」臨暮,她自始至終倚樓遠眺,可眼前過盡的千帆都不是所盼之舟,希望、失望乃至絕望,怎不令人柔腸寸斷、哀惋悱惻?「脈脈」、「悠悠」狀景切情,尤有神韻。
Ⅱ 李煜的《望江南·閑夢遠》閱讀答案
《望江南·閑夢遠》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亡國入宋後的詞作。此詞借夢境抒情,表達對故國清幽自在的情境和人物的追慕之情。①此詞調名一作《望江梅》,又作《憶江南》。②閑夢遠:閑,指囚禁中百無聊賴的生活和心情。夢遠,指夢見遙遠的地方,也指夢長。③清秋:天高氣爽的秋天,指深秋。唐杜甫《宿府》有「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句。④寒色:指自然景物在寒冷時節的顏色,即秋色。暮:蕭本二主詞等本中作「遠」。⑤蘆花:蘆葦花絮。隋江總《贈賀左丞蕭舍人》有「蘆花霜外白,楓葉水前丹」句。泊:停泊,停放。⑥笛在月明樓:全句意謂笛聲發自於月光照耀下的高樓。月明:月光明照。[2]
Ⅲ 求老師解答:閱讀溫庭筠《望江南》
一個「獨」字不僅點明了她孤獨的思婦身份,隱含著她與心上人的分離,而且也與下面象徵分別的「白蘋洲」遙相呼應。(意思對即可) |
Ⅳ 閱讀《望江南》李煜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
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Ⅳ 望江南閱讀 附答案
望江南【宋】李綱
江上雪,獨立釣魚翁。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①空。圖畫若為工。
雲水暮,歸去遠煙中。茅舍竹籬依小嶼,縮鯿圓鯽入輕籠。歡笑有兒童。
[注]①玉花:喻雪花。
【試題】
(1)「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空」,這兩句的描寫頗為精妙。請簡要賞析。
(2)下闋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聯系詩句簡要談談。
【參考答案】
(1)要點:「箬笠」「蓑衣」勾勒出釣翁雪天垂釣的外在形象,畫面簡約,意境空靈。「冰散響」描寫輕細的聲音,襯托出環境的寂靜、釣翁的寧靜。釣翁「時振玉花空」的動作,襯托出釣翁的凝定。「但」字寫出了釣翁的心無旁騖。
(2)示例:空曠,暗示釣翁生活的閉適自在;「茅舍竹籬依小嶼』描寫釣翁生活的簡朴與環境的清幽;「縮鯿圓鯽人輕籠」流露出釣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歡笑有兒童」凸現了釣翁生活的溫馨和歡樂。
Ⅵ 望江南 溫庭筠 答案
最後一句,腸斷白蘋洲
Ⅶ 望江南 幽州九日 答案
「幽州」是元大都的所在地,即現在的北京一帶。作者在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的初秋,隨同太皇太後謝道清被遣送到了這里。「九日」,即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這時,汪元量他們到大都大約已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重陽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每逢此日,人們都要懷念遠出在外的遊子,異地做客的遊子也思念家鄉的父老兄弟。中國古代詩人也屢屢在詩中表達重陽節思親的情懷。如杜甫有《九日》:「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也是膾炙人口之作。而汪元量由重陽節感發的就不僅僅是對故鄉親人的懷念,更為深情的,是對故國的無限眷戀。
小令分上下片。上片主要是對思念故國的情緒和氣氛的渲染。開頭:「官舍悄,坐到月西斜。」「官舍」,本指衙門和官吏的住宅,這里指作者在大都的住所。夜深人靜,萬籟俱寂,而作者心緒如麻,不能成寐,面對一彎明月沉思默想,一直到月沉西山。「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汪元量舉頭望月的所思所想就不僅僅是故鄉,而要廣泛、深沉得多。「永夜角聲悲自語,客心愁破正思家」。這兩句緊承上面,進一步表達一種悲痛的情懷。長夜漫漫,角聲時起,給人一種絕域蒼茫的肅殺氣氛,在這陰森恐怖的陌生之地,作者只有悲憤地喃喃自語,聊以排遣內心的痛苦於萬一。這種悲痛的來源就是對「家」的無限思念。這個「家」主要是指已經淪喪於蒙古鐵蹄之下的南宋王朝,一個大「家」,當然其中也包含有自己的小「家」。「南北各天涯」。從南宋臨安到元大都,重山疊水,遙距數千里,真可謂天各一方。即作者對故國、對家鄉的懷念,正是在這樣的近乎絕望的境地中,才顯得更加悲壯,更加沉重。
詞入下片,作者對故國、對家鄉的思念,由抽象的情緒變為具象的行為。「腸斷裂,搔首一長嗟。」作者雖有回天之願,卻無回天之力。作者思念國家、以至肝腸寸斷,卻只能以搔首長嘆作結。「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這只是一種憂心如焚而又無可奈何的舉動。「綺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處醉黃花。」這兩句涉及到了作者思家的具體內容。「美人」當指南宋宮廷中的嬪妃、宮娥,只有這些人才能有象牙床,寒玉枕。黃花,乃菊花,重陽節時菊花已盛。作者想到,往年南宋宮中那些擁金枕玉的美女們,在重陽節總是開懷暢飲,醉賞菊花,盡情歡笑。而今國破家亡,她們就不能象往年那樣了。即使她們陪著征服者飲酒賞花,強顏歡笑,但由於物是人非,她們的心情也一定是十分痛苦的。末句「和淚捻琵琶」再次把內在感情化為具體行動。悲憤交集,熱淚長流,但又不能躍馬揚鞭,奮戰沙場,只能捻動琵琶。彈上一曲曲悲歌。在這如泣如訴的琵琶曲中,會有多少作者不敢或不能用語言表達的情感。
後人在評價汪元量的詩詞時說:「唐之事記於草堂,後以『詩史』目之,水雲之詩,亦宋亡之詩史也,其詩亦鼓吹草堂者也。其愁思壹鬱,又可復伸,則又有甚於草堂者也。」(李珏《書汪水雲詩後》)確實,汪元量詩詞中對國破家亡的沉痛感,比之杜甫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因為,南宋滅亡這段歷史,比起安史之亂來更為沉痛。
Ⅷ 閱讀古詩,回答問題。望江南李煜閑夢遠,南國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1
(1)詞人夢回南國,抓住江山、蘆花、孤舟、明月、笛聲等景物,描繪了江南清秋凄寒的景色。(3分)(2)詞中既有「千里江山」的蒼涼空曠,又有「蘆花深處」的細微,但無論大景與小景,皆一片清冷;而蘆花深處的孤舟、冷月寒笛,更添寂寞清冷的氛圍。詞人借景抒情,抒寫出自己囚居生活的孤寂難堪之感。(結合具體詞句1分,情感1分,意思對即可)
Ⅸ 望江南幽州九日語文閱讀試題答案
望江南·幽州九日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