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小說閱讀答案
Ⅰ 小說閱讀題及答案
鄉村教師
岳 勇
(1)臨近大學畢業的那段日子,同學們都為畢業後能留在城裡能有份好工作忙開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動,如無事人一般。
(2)我們同宿舍的幾個姐妹都勸她出去活動活動,爭取能在城裡留下來。哪知娟子卻笑笑說:「我要回鄉下去。」
(3)我們都吃了一驚,娟子的老家我們結伴去遊玩過一次,在大巴山最深處,汽車在二十里以外就進不去了。村裡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們當時都笑著調侃說那兒是全國最貧瘠的地方。而現在,娟子卻輕描淡寫地放棄了這次改變命運跳出農門的良機,要重新回到那窮山溝,我們都替她惋惜。
(4)這時,娟子一本正經地給我們說了一個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處有一所學校。整個學校只有一間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個班級,也只有一個老師。班上有13名學生,那位鄉村老師將他們從一年級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級。
(6)然而,就在小學快畢業的時候,不幸的事發生了。
(7)有個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給引燃了。等大家發現時,大火已經快封住了教室門。
(8)教室里的13名鄉下娃子都亂了套,但那位鄉村教師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鎮靜。他一面教孩子們不要慌張,一面將被大火圍困的孩子們一個個往外背。大火已將窄窄的木門完全封住,老師的衣服、頭發和鬍子全都燒焦了。但他並沒有放棄。到最後,教室里只剩下兩名女同學。
(9)老師在一次沖進火海,那兩名女同學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師看了她倆一眼,最後咬咬牙,背起其中一個就往外沖。
(10)燒得通紅的門框呼地一聲砸下,將老師砸了一個踉蹌,但他最後還是背著那個女孩從大火中爬了出來。
(11)他把那個女孩被盜安全地帶,然後又急急地沖進了早已變成火海的教室。就在這時,轟的一聲,教室燒塌了。老師和最後那名學生再也沒有出來……
(12)講完這個故事,娟子眼圈都紅了。
(13)我們都猜了出來:「最後就出來的那名女同學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淚點點頭,「但你們知道最後那位被老師留在教室里再也沒有被出來的同學是誰么?」我們都搖搖頭。
(15)娟子說:「是老師的女兒呀!」
(16)說完這句話,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來。
(17)我們的眼圈也都紅了。
(18)最後,我們宿舍有三個姐妹跟著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鄉村教師。我是其中一位。
1.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節。(4 分)
答:即將大學畢業的娟子主動放棄留在城裡工作的機會,毅然決定回鄉工作。同宿舍的姐妹們大惑不解,於是娟子給她們講述了一個鄉村教師捨身救學生的真實故事,為鄉村教師的精神所感動,同宿舍的三個姐妹跟著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鄉村教師。
答題要點:1、娟子的決定;2、鄉村教師的事跡;3、事跡對我們的感染;4、「我們「的舉動」。每個要點1分。
2.「鄉村教師」這一題目有兩層含義,請分別寫出來。(2 分)
答:① 以此紀念舍己數學生的鄉村教師;
② 以此贊揚去鄉村任教的大學畢業生。
3.記敘的順序有順敘、倒敘、插敘三種。從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採用了哪一種順序?它在文中的表達作用是什麼?( 3 分)
答:插敘。(1 分)
作用是:把娟子回鄉下任教的原因交代更加清楚(2分)
4.在「同學們都為畢業後能留在城裡能有份好工作忙開了」的時候,「娟子卻輕描淡寫地放棄了這次改變命運跳出農門的良機,要重新回到那窮山溝」 ,這是為什麼?( 4 分)
答:一是為小學教師捨身救學生的精神所感動(或「感激小學教師的救命之恩」,或「傳承小學教師對學生的愛」),以當一名鄉村教師為榮;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學回報養育自己的家鄉、讓貧苦的家鄉不再貧苦。
答題要點:1、精神鼓舞(或「載譽而歸」,或「傳承愛心」);2、回報家鄉。每個要點2分。
5.讀了這篇文章,你聯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麼?( 4 分)
10、有人認為第三段中加點的成語「輕描淡寫」用得不恰當,你的意見如何?請講明理由。(2分)
11、請按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內容,不超過55字。(2分)
12、小說作者敘述故事為什麼用插敘而不用順敘?(至少講兩個理由)(2分)
13、見文中劃線的句子。鄉村教師在「看了她倆一眼」到「最後咬咬牙」的瞬間是怎樣的心情,請聯繫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像,用3~5句話描寫出他此時的心理活動。(2分)
14、有人說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那位敬業愛生、無私奉獻的鄉村教師,也有人說是娟子。請對娟子這一人物形象作一點簡要的分析(應當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從她的表現看她是怎樣的人,作者塑造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3分)
參考答案:10、開放題。不恰當:「輕描淡寫」指說話或寫文章時僅淡淡帶過,有范圍限定,不能修飾「放棄」。恰當:「放棄」是指前文「娟子卻笑笑說:『我要回鄉下去。』」,「輕描淡寫」修飾的還是「說」。
11、鄉村教師從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個學生,最後去救女兒時不幸與女兒一同遇難。娟子大學畢業後決定回鄉村作教師。
12、造懸念,行文曲折;表現主題的需要,突出鄉村教師無私博大的愛以及這種愛的無限延伸(對他的學生的影響);使結構緊湊,內容更豐富。(其它言之成理的也可以)
13、略
14、供參考:貧窮農村的孩子都希望改變命運跳出「農門」,而大學畢業的娟子卻毅然決定回老家當一名鄉村教師,為建設落後的家鄉做貢獻,這說明她是個有使命感、責任感的熱血青年,她愛家鄉,不忘本,有志向。娟子這一形象一方面在襯托她的老師,同時也在表現「鄉村教師」這一代又一代的愛的延伸,也給只為改變個人命運而奮斗者立了一面鏡子。
Ⅱ 閑讀梧桐閱讀答案
16.「我」三次「臨窗讀樹」,「梧桐」的外形及「我」對「梧桐」的印象各是怎樣的?請簡要概括.(6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梧桐」的外形「我」的印象17.同樣是遭遇「風雨」,「外祖父」和「梧桐」的抉擇有什麼不同?作者對他們的情感各是怎樣的?(6分)(1)「外祖父」的挾擇: 「梧桐」的抉擇: (2)對「外祖父」的情感: 對「梧桐」的情感: 18.寫一段包含下面關鍵詞的優美文字,表達你對文章結尾自然段的理解(不超過60個字).(3分)自然 生命 青春 陽光答:19.大量運用短句、恰當使用修辭是這篇文章語言運用上兩個比較突出的特點,試任選其一舉例分析其表達效果.(2分)答:答案16.(6分)第一次:「梧桐」的外形:軀(樹)干粗(大)、伸展,(葉子)繁茂(1分)「我」的印象:頑強、從容、高大(1分)(答到其中兩點即給分)第二次:「梧桐」的外形:黛青色的輪廓,葉葉枝枝簇擁顫起(1分)「我」的印象:沉默、不求聞達、坦盪(1分)第三次:「梧桐」的外形:虯樹挺干(1分)「我」的印象:一身傲骨(1分)17.(6分)(1)「外祖父」的抉擇:不屈於折磨,飲恨自盡(1分),無奈地屈從天命(1分).「梧桐」的抉擇:任風雕雨蝕(1分),從容淡泊(1分).(2)對「外祖父」的情感:悲哀(可悲)(1分)對「梧桐」的情感:欽佩(敬佩、佩服等意思相近的詞語均可)(1分)18.(3分,根據對文段准確理解、4個詞語的運用及語言通暢等綜合給分.)示例:自然界的風雨雖然吹落了梧桐的葉子,但動搖不了他的枝幹;梧桐生命依舊,宛如青春少女迎著陽光奔向未來.19.(2分,舉例准確給1分,表達效果分析准確給1分.)示例:(1)短句:如「浮想聯翩,伴以風雨大作,了無睡意,就獨自披衣臨窗.夜如墨染,頃刻間我也融人這濃稠的夜色中了.」「次日醒來,紅日滿窗,竟是大晴.」「任風雕雨蝕,四季輪回,日月如晦,花開花落,好一種從容淡泊的大度!」……表達效果:句式整齊、語言凝練、簡潔有力、有節奏感.(2)修辭:主要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如:①「如一位『偉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葉子如長發……」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梧桐」的粗大和枝繁葉茂.②「推開窗欞,讀到的樹,竟是一個顯山露水的甲骨文字.」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梧桐」光禿蒼老、虯樹挺乾的特點.
Ⅲ 閑話讀書 閱讀答案
文章!文章!
Ⅳ 閑話讀書的閱讀答案
一、
1、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約束,就象漂浮著的雲和流動著的水一樣。
2、呻吟:病痛時的低哼。沒病瞎哼哼。比喻沒有值得憂傷的事情而嘆息感慨。也比喻文藝作品沒有真實感情,裝腔作勢。
3、虛偽,矯情。
4、 陳言:陳舊的言辭;務:務必。陳舊的言詞一定要去掉。指寫作時要排除陳舊的東西(陳舊指三國以降浮華放盪的文風),努力創造、革新。
二、書是我的精神力量
(一).精神分為三點:
1.給予我小學六年的快了讀讀寫寫時光
2.每在生活中感受到歡快與喜悅,書都抒發我內心的喜悅
3.每在生活中受到傷害時,書都在安撫我內心的傷痛
(二).力量分為三點:
1.書給予我拿獎的實力
2.書給予我豐富的營養
3.讓我在書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三、略
四、
一本書就是一部記錄下來的生活歷程,人生感悟拿她來照自己,可以更清醒地理解現在,懂得將來。有時,靜下心想想,人生百味又何嘗不似一部厚重的書說她厚重,是由於要你用一生來記錄,來完成作為作者,苦樂自知,便當無悔.
Ⅳ 中考小說閱讀題
我試試。
小說
1.概括小說內容,先歸納小說各大章節或各部分段落內容,再總體把握。可按照六要素方法介紹事件發展,力求簡潔。抓住主線,刪減旁支。
2.分析人物可從外貌、動作、語言、心理等人物描寫中,具體分析出人物的性格、品質等。分析時應該聯系文章內容,抓住其人物主要品質。
3.語句理解,並非一朝一夕之功。一般來說,不要單獨摘出句子分析,在整篇文章中去理解。必要時,還應該通過分析文章人物性格等來理解語句。
4.句子的作用無外乎具有幾種常規作用。文章的線索,中心,推進人物成長,故事發展,承前啟後等等。但是每篇文章因為其內容文意不同,不同的句子又被賦予了不同的定義。所以回答句子作用時,應該聯系文章內容來回答。
5.聯想感悟環節是送分的。很多孩子得不了高分,大概是回答得不夠具體和貼近吧。理解文章要表達的內涵很重要,在此基礎上作適當的發揮。(看寫作水平了)一定要貼近小說的中心思想。
散文
1.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但如果要概括文章的中心是有些難度的。事實上作家們也不一定能用一兩句話來概括文章。認真揣摩散文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作者的內心真實想法,方好作答。
2.理解思路?認真閱讀,分析作者的寫作意圖,
3.語句理解,散文比較難讀,句子理解更不易,因此了解作者的生平性格很重要。注意語句的感情色彩。
4.句子賞析?和語句理解區別不大吧。
可聯系生活實際作答,不要困於文中。
最後,我想申明一點,其實世上沒有什麼高明的做題技巧的。大巧似拙,文學功底深厚,便應付自如。反之,縱然劍法再高,也無駕馭之內勁。
Ⅵ 余秋雨的《閑度梧桐》的閱讀答案
16.「我」三次「臨窗讀樹」,「梧桐」的外形及「我」對「梧桐」的印象各是怎樣的?請簡要概括。(6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梧桐」的外形「我」的印象17.同樣是遭遇「風雨」,「外祖父」和「梧桐」的抉擇有什麼不同?作者對他們的情感各是怎樣的?(6分)(1)「外祖父」的挾擇:
「梧桐」的抉擇:
(2)對「外祖父」的情感:
對「梧桐」的情感:
18.寫一段包含下面關鍵詞的優美文字,表達你對文章結尾自然段的理解(不超過60個字)。(3分)自然
生命
青春
陽光答:19.大量運用短句、恰當使用修辭是這篇文章語言運用上兩個比較突出的特點,試任選其一舉例分析其表達效果。(2分)答:答案16.(6分)第一次:「梧桐」的外形:軀(樹)干粗(大)、伸展,(葉子)繁茂(1分)
「我」的印象:頑強、從容、高大(1分)(答到其中兩點即給分)
第二次:「梧桐」的外形:黛青色的輪廓,葉葉枝枝簇擁顫起(1分)
「我」的印象:沉默、不求聞達、坦盪(1分)
第三次:「梧桐」的外形:虯樹挺干(1分)
「我」的印象:一身傲骨(1分)17.(6分)(1)「外祖父」的抉擇:不屈於折磨,飲恨自盡(1分),無奈地屈從天命(1分)。
「梧桐」的抉擇:任風雕雨蝕(1分),從容淡泊(1分)。
(2)對「外祖父」的情感:悲哀(可悲)(1分)
對「梧桐」的情感:欽佩(敬佩、佩服等意思相近的詞語均可)(1分)18.(3分,根據對文段准確理解、4個詞語的運用及語言通暢等綜合給分。)示例:自然界的風雨雖然吹落了梧桐的葉子,但動搖不了他的枝幹;梧桐生命依舊,宛如青春少女迎著陽光奔向未來。19.(2分,舉例准確給1分,表達效果分析准確給1分。)示例:(1)短句:如「浮想聯翩,伴以風雨大作,了無睡意,就獨自披衣臨窗。夜如墨染,頃刻間我也融人這濃稠的夜色中了。」「次日醒來,紅日滿窗,竟是大晴。」「任風雕雨蝕,四季輪回,日月如晦,花開花落,好一種從容淡泊的大度!」……表達效果:句式整齊、語言凝練、簡潔有力、有節奏感。
(2)修辭:主要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如:①「如一位『偉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葉子如長發……」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梧桐」的粗大和枝繁葉茂。②「推開窗欞,讀到的樹,竟是一個顯山露水的甲骨文字。」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梧桐」光禿蒼老、虯樹挺乾的特點。
Ⅶ 閑雨輕敲魚鱗瓦 閱讀題及答案
19.(4分)①開頭兩段分別引出「雨」和「魚鱗瓦」兩個意象,照應題目。②為下文寫鄉愁做鋪墊。(每點2分)
20.(4分)①說魚鱗瓦是先知,是因為魚鱗瓦是天地之間無數隱秘的收藏者和擁有者。(2分)
②說魚鱗瓦最本真,是因為魚鱗瓦是泥土的另一種形式,非常樸素;(1分)說魚鱗瓦最易被人們忘卻,是因為魚鱗瓦廣布民間,人們非常熟悉,甚至熟視無睹。(1分)
21.(4分)①充分說明「雨」幾乎是愁苦的代名詞,鄉愁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動人的章節,是中國文化的根,升華了文章主旨。②增加了文采,豐富了文化內涵。(每點2分)
22.(6分)
①「閑雨」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幾乎成為愁苦的代名詞,容易引發作者思鄉的凄苦、憂傷之感。
②「魚鱗瓦」是家的符號,意味著家的溫暖、溫馨,易於引發作者最真切、最深刻的鄉愁。
③「閑雨輕敲魚鱗瓦」是作者生活中最熟悉的生活景象,作者生活中最詩意、最眷戀的部分,凝聚著鄉愁。(每點2分) +1 已贊過 36 相關知識 《雨》閱讀答案 大打掃答案瓦鵝瓦 已經採納為答案的問題還能該瓦?急~ 對啊!幾就是多少。那麼它說幾瓦0.3度!意思就是(也就是多少瓦?0.3… 人為什麼會長魚鱗痣?要怎樣才能讓它消失,望哪位親們給個正確答案,… 1 更多相關知識>> 相關搜索 魚鱗瓦閱讀答案天上魚鱗斑的下一句氬弧焊魚鱗焊技術視…閑情記趣的閱讀答案閑敲棋子落燈花雨和瓦閱讀答案看到天上出現了魚鱗…去除魚鱗痣的土方法
Ⅷ 《閑人》閱讀答案
閑人 賈平凹中文章應用了哪些方法來刻畫閑人?文中閑人具有哪些特點?請用簡要的詞語或語言概括
答案外貌,動作,語言 不拘小節,豪爽,耿直
Ⅸ 閑適周國平閱讀答案
沒有空玩兒,沒有空看看天空和大地,沒有空看看自己的靈魂……
我的回答是:永遠沒有空——隨時都有空。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詩,酒,哲學,愛情,往往無用。吟無用之詩,醉無用之酒,讀無用之書,鍾無用之情,終於成一無用之人,卻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一個人何必要著作等身呢?倘想流芳千古,一首不朽的小詩足矣。倘無此奢求,則只要活得自在即可,寫作也不過是這活得自在的一種方式罷了。
有的人活得精彩,有的人活得自在,活得瀟灑者介乎其間,而非超乎其上。
光陰似箭,然而只是對於忙人才如此。日程表排得滿滿的,永遠有做不完的事,這時便會覺得時間以逼人之勢驅趕著自己,幾乎沒有喘息的工夫。
相反,倘若並不覺得有非做不可的事情,心靜如止水,光陰也就停住了。永恆是一種從容的心境。
夜裡睡了一個好覺,早晨起來又遇到一個晴朗的日子,便會有一種格外輕松愉快的心情,好像自己變年輕了,而且會永遠年輕下去。
耶和華在西奈山向摩西傳十誡,其第四誡是:星期天必須休息,守為聖日。他甚至下令,凡星期天工作者格殺勿論。有一個人在星期天撿柴,他便吩咐摩西,讓信徒們用石頭把這人砸死了。
未免太殘忍了。
不過,我們不妨把這看作寓言,其寓意是:閑暇和休息也是神聖的。
閑暇是生命的自由空間。只是勞作,沒有閑暇,人會喪失性靈,忘掉人生之根本。這豈不就是瀆神?所以,對於一個人人匆忙賺錢的時代,摩西第四誡是一個必要的警告。
當然,工作同樣是神聖的。無所作為的懶漢和沒頭沒腦的工作狂乃是遠離神聖的兩極。創造之後的休息,如同創世後第七日的上帝那樣,這時我們最像一個神。
閑適和散漫都是從俗務中抽身出來的狀態,心境卻迥異。閑適者回到了自我,在自己的天地里流連徜徉,悠然自得,內心是寧靜而澄澈的。散漫者找不到自我,只好依然在外物的世界裡東抓西模,無所適從,內心是煩亂而渾濁的。
天地悠悠,生命短促,一個人一生的確做不成多少事。明白了這一點,就可以善待自己,不必活得那麼緊張匆忙了。但是,也正因為明白了這一點,就可以不抱野心,只為自己高興而好好做成幾件事了。
回首往事,多少事想做而未做。瞻望前程,還有多少事准備做。未完成是人生的常態,也是—種積極的心態。如果一個人感覺到活在世上已經無事可做,他的人生恐怕就要打上句號了。當然,如果一個人在未完成的心態中和死亡照面,他又會感到突兀和委屈,乃至於死不瞑目。但是,只要我們認識到人生中的事情是永遠做不完的,無論死亡何時到來,人生永遠末完成,那麼,我們就會在生命的任何階段上與死亡達成和解,在積極進取的同時也保持著超脫的心境。
分到一套房間,立即興致勃勃地投入裝修。缺一卷牆紙,託人買了來,可是興奮已逝,於是牆上永遠袒露著未裱糊的一角。
世上事大抵如此,永遠未完成,而在未完成中,生活便正常地進行著。所謂不了了之,不了就是了之,未完成是生活的常態。
一天是很短的。早晨的計劃,晚上發現只完成很小一部分。一生也是很短的。年輕時的心願,年老時發現只實現很小一部分。
今天的計劃沒完成,還有明天。今生的心願沒實現,卻不再有來世了。所以,不妨榨取每一天,但不要苛求絕無增援力量的一生。要記住:人一生能做的事情不多,無論做成幾件,都是值得滿意的。
一個作家在創作旺盛時期就死了。人們嘆息:他本來還可以做許多事的……
可是,想做的事情未做完就死,這幾乎是必然的。不要企求把事情做完,總是有愛做的事情要做,總是在做著愛做的事情,就應該滿意了。
「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擔當就夠了。」耶穌有一些很聰明的教導,這是其中之一。
中國人喜歡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當然也對。不過,遠慮是無窮盡的,必須適可而止。有一些遠慮,可以預見也可以預作籌劃,不妨就預作籌劃,以解除近憂。有一些遠慮,可以預見卻無法預作籌劃,那就暫且擱下吧,車到山前自有路,何必讓它提前成為近憂。還有一些遠慮,完全不能預見,那就更不必總是懷著一種莫名之憂,自己折磨自己了。總之,應該盡量少往自己的心裡擱憂慮,保持輕松和光明的心境。
一天的難處一天擔當,這樣你不但比較輕松,而且比較容易把這難處解決。如果你把今天、明天以及後來許多天的難處都擔在肩上,你不但沉重,而且可能連一個難處也解決不了。
Ⅹ 《閑讀梧桐》的閱讀題答案
【小題1】「我」窗前這棵梧桐樹有什麼特點?根據全文,簡要概括。(3分)【小題2】下列句子形象生動,富有表現力,請加以賞析。(6分) ①它要比別處的其它樹大出許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偉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葉子如長發,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個身軀。 ②這一夜的風呵,就凋零了滿樹的生命!而風又奈你其何,墜落的終要墜落,無須挽留,你還有一身傲骨與春天之前的整個冬季抗爭!【小題3】本文題為「閑讀梧桐」,卻多次寫到「外祖父」,其作用是什麼?(4分)【小題4】通過對「梧桐」的一次次的「閑讀」,作者得到了哪些人生感悟?(3分)答案【小題1】高大挺拔,枝繁葉茂,頑強,從容(大度、從容淡泊),奉獻,一身傲骨(3分,寫出四點滿分,寫出兩點得一分,多一點再依次加一分,滿分3分)【小題2】①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梧桐比作偉丈夫和矜持的少女,(+1)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梧桐的粗壯偉岸和枝繁葉茂,(+1)表達了作者對梧桐的喜愛。(+1)(3分) ②運用了擬人手法,把梧桐人格化,(+1)寫出了大風之後,樹葉樹枝零落,但樹的枝幹依然挺立的形象,(+1)並且運用第二人稱,強烈地抒發了作者對梧桐樹傲然挺立抗爭的品質的贊嘆。(+1)(3分)【小題3】 外祖父和梧桐樹有「無法言喻的契合」,都經歷了「暴風」的吹打,同時都有不求巨臂擎天的聞達,也有蔭庇一方的坦盪,兩者結合,表達了作者對這默默奉獻品質的贊賞。(+2)另外,外祖父和梧桐樹也有不同之處,梧桐有順從、糊塗的一面與外祖父缺少從容淡泊的大度形成對比,突出了作者對梧桐樹從容淡泊的大度的贊賞。(+2)(4分)【小題4】略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根據第2段的內容概括它具有「高大挺拔、枝繁葉茂、頑強、從容」的特點;根據第6段的內容概括出它具有「一身傲骨」的特點。考點:本題考查學生提取信息和概括的能力。點評:審題後要確定答題范圍,本題的答題范圍很明確,題目要求中已提到結合全文,所以要細讀全文,從前向後找關鍵語段及關鍵語句,並將其中的信息加以概括。【小題2】試題分析:(1)為了突出梧桐的偉岸與枝繁葉茂,作者用了形象的比喻,表達了作者對梧桐的喜愛之情。(2)為了表現梧桐「一身傲骨」的特點,作者用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對梧桐的敬佩之情。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句子進行賞析的能力。點評:結合語境,對句子進行賞析是重要的考點之一。一般來說,要求學生賞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辭,或是表達方式,或是遣詞造句,這就要求學生結合具體語境靈活作答。通常解題思路是:先寫出句子的特點,然後結合具體語境進行分析,最後寫出表達效果。【小題3】試題分析:文中的「梧桐」不求巨臂擎天的聞達,但也有蔭庇一方的坦盪;文中的外祖父一生兩袖清風獻給桑梓教育事業。文章是以「梧桐」來象徵「外祖父」,通過讀梧桐來讀外祖父,表達了作者對外祖父的贊美與敬佩之情。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點評:看到題目首先在要審題後確定答案范圍,針對某些題目,還要分析一下文章的結構,以便更准確地定位提取答案的范圍。提取答案時要精讀相應語段,將最關鍵的核心的扣題的語句提取出來做答。【小題4】試題分析:結合梧桐與外祖父的形象來談感悟即可。如:在歲月的風雨中,頑強(挺立抗爭);不求聞達,樂於奉獻(默默奉獻);對人生遭遇既要學會隨遇而安又要盡自己能力努力抗衡困境(從容地堅持),既要洞悉生活又需要糊塗的應對(從容淡泊)。考點:本題考查作者對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點評:結合文章的內容談閱讀感悟,其實就是對文章主旨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旨,回答這類題目的范圍看似寬廣,其實還需在文章所表達的主旨這一范圍中進行。同時需要指出的是,最好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這樣能給人一種親切真實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