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青春之歌閱讀
❶ 青春之歌內容簡介
《青春之歌》內容簡介:
小說寫了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林道靜如何走上革命道路,並成為無產階級戰士的曲折過程。
林道靜為了尋找個人出路,逃避為男人當「玩物」和「花瓶」的命運,踏上流亡之路。她逃離家庭,到北戴河附近的楊家村小學投親不遇,做了代課教師。然而,校長余敬唐卻陰謀地把她嫁給當地的權貴,走投無路之下她投海自盡,被一直注意著她的北大學生余永澤搭救。
「詩人兼騎士」的余永澤,喚醒了林道靜對生活的熱情,在余永澤愛情的感動下,她答應和他共建愛巢,從小孤苦無依的林道靜暫時享受到了家庭的溫馨。但她不甘心被人供養,先是尋找工作受挫,後接觸到北大的愛國學生,思想上受到觸動。
當遇到共產黨人盧嘉川之後,她開始接觸到革命思想。余永澤一再攔阻她參加革命活動,並導致盧嘉川被捕。林道靜在慘痛的事實面前如夢方醒,決心離開庸俗自私而平庸的余永澤,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從此她在革命者的指引下,一步步克服軟弱,最終成為一名成熟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
創作背景:
新中國成立至一九六六年,是我國長篇小說創作出版的一個高潮期。十餘年間,有大批作品問世,其中數十部影響廣泛,極一時之盛。這些作品堅持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原則,以滿腔熱忱和質朴的表現方法,謳歌了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及社會主義建設等不同歷史時期我國人民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代表了那一時期我國長篇小說創作的最高成就,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們以特有的魅力,影響了幾代讀者,經歷了時間的淘洗,流傳至今。
藝術手法:
主要表現在人物的塑造上,善於運用映襯的表現手法凸顯人物的性格特徵,展現人物的心路歷程,對人物的心理活動刻畫十分細膩真實;小說的結構嚴謹完整,眾多的人物,復雜的事件,紛紜的生活場景都通過林道靜等知識分子的生活經歷予以貫穿,成為一個有機的藝術整體;小說的語言流暢簡潔,真切自然。
獨特之處:
是當時少有的以知識分子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作品。
繼承了五四的啟蒙主義文學傳統。
小說以革命歷史為題材,講述的卻是一個女青年身上的愛情故事。
作者簡介:
楊沫 (1914~1995)當代女作家。原名楊成業,筆名楊君默、楊默。祖籍湖南湘陰,生於北京。1934年開始文學創作,發表作品,多是些反映抗日戰爭的散文和短篇小說。抗戰爆發後到冀中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游擊戰爭,做婦女、宣傳工作。1943年起任《黎明報》、《晉察冀日報》等報紙的編輯、副刊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北京電影製片廠編劇、北京市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全國人大常委等職。她的代表作《青春之歌》是一部描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學生運動的優秀長篇,成功地塑造了知識青年林道靜這一藝術典型。小說在讀者中特別是青年學生中影響深廣,曾由作者改編為電影劇本,拍成同名電影上映。楊沫的作品還有中篇小說《葦塘紀事》,短篇小說選《紅紅的山丹花》,《楊沫散文選》,長篇小說《東方欲曉》、《芳菲之歌》、《英華之歌》,長篇報告文學《不是日記的日記》、《自白——我的日記》,以及《楊沫文集》等。
❷ 青春之歌這部小說有幾個主題,分別是怎樣的
主題思想
《青春之歌》通過女主人公林道靜從一個個人主義、民主主義、自由主義的知識分子改造和成長為一個共產主義戰士,小說著力敘述了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成長史」。在無產階級革命中,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必須經歷一個「 再鍛煉、再教育和再改造」的過程,通過不斷地向無產階級學習,逐步克服自身的階級屬性所帶來的弱點,才有可能成長為無產階級戰士。小說以愛國青年為先導的抗日救亡運動作為重點描寫的事件,刻畫了形形色色的知識分子在民族危亡時刻所經歷的生活道路和他們的思想風貌。他們中間有忠於黨的事業、無私無畏的無產階級優秀的知識分子代表盧嘉川、林紅、江華;有苦悶彷徨而又執著追求最後投身抗日救亡運動的知識青年王曉燕、許寧等;有追求個人名利走整理國故道路的「老夫子」余永澤;也有走向時代反面的甘於沉淪的知識分子如叛變投敵的戴愉、貪圖物質享受而墮落自滅的白莉萍等。這些成功的藝術形象豐富並深化了主題,給人以激勵以警策。[10] [11]
《青春之歌》小說抓住「愛情」這一人類千古不變的主題,採用中國文學作品中「才子佳人」和「英雄美人」兩種古老模式演繹了林道靜和三個男人不同尋常的愛情故事。林道靜同餘永澤的愛情,是典型的才子配佳人,「小姐落難,公子相救」,具有強烈的羅曼蒂克色彩。盧嘉川堅毅勇敢、英俊瀟灑、談吐不凡,集革命和才氣於一身,他的出現打破了林道靜愛情天平的平衡。他是革命英雄,她愛屋及烏也投身革命。相對於思想落後,立志靠讀書謀個好職業、過上安穩富足生活的余永澤,以國家民族安危為已任的盧嘉川愈發顯得神采飛題、形象高大。他同林道靜完成了「英雄美人」的結合。盧嘉川被捕犧牲後,「英雄」的角色由江華來續演。江華更加成熟穩重,他不可遏制地愛著林道靜,她也沒再猶豫地接受了他的愛。如果說林道靜與盧嘉川的愛情是精神的結合,那麼她與江華之間的愛情則更多地建立在革命和生活中相互扶持的基礎之上。《青春之歌》不是一部單純的愛情小說,作者為美好的愛情披上了革命的面紗,將真切感人的愛情置於革命斗爭的宏大背景之下,以女性知識分子特有的敏感細膩向讀者展示了主人公的愛情生活。[
❸ 小說《青春之歌》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楊沫的長篇小說《青春之歌》帶有「自敘傳」的色彩,作者以30年代的生活作為寫作素材,全書以主人公林道靜的經歷作為描述的線索:抗拒養母為她安排的做官太太的道路,逃離家庭;在北戴河屢遭挫折對前景絕望的時刻,得到余水澤的救助;當時的抗日烽火和學生運動的感召,盧嘉川、江華等共產黨人的階級啟蒙教育;使林道靜認識到余永澤的平庸、自私,在政治道路上出現分歧而與之決裂;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成為無產階級的革命者。故事發生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到1935年的「一二•九」運動之間。這個時期的社會動盪不安,構成人物生活道路選擇的決定性因素。
❹ 簡述小說青春之歌
大三末感言 理想 記得那天 春天的懷念 人啊,你應該堅強 生命滑過的痕跡 背叛 隨風飄逝 寂寞的感覺 肥皂泡 孩子 魂 無題 告別 年代 轉身行路
這事目錄,內容:
位大學生從一無所有到成為黑道風雲人物的故事…… 一位為了證明自己而在人生路上不斷打拚的人的故事...
未央歌小說以抗戰時期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和昆明的風光民俗為小說背景,故事的主角是一群天真年輕的大學生,伍寶笙、余孟勤、藺燕梅、童孝賢等在烽火連天的歲月里,在平靜純潔的象牙塔內,他們彼此引為至友、畏友,有愛有...
❺ 青春之歌小說故事復述
《青春之歌》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學生運動、塑造革命知識分子形象的優秀長篇小說。作者楊沫,出生於北京一個沒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在河北省定縣等地教書,後又在北京做過家庭教師和書店店員,在此期間接觸了馬列主義思想,並加入了共產黨。這種個人的生活經歷對她的小說創作有很大的影響。《青春之歌》正是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這一歷史時期為背景,以學生運動為主線,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靜這一在三十年代覺醒、成長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
林道靜出生於一個大地主的家庭,是一個中學生畢業生,為了反抗封建家庭的束縛,她毅然出走,隻身逃到了北戴河謀生。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打擊之後,她對前途絕望了,在這樣的時刻,那個在她眼中具有「騎士兼詩人」風度的余永澤闖入她的生活,成為她生活的伴侶。然而,渴望著「獨立生活」做「自由的人」的林道靜並不滿足於做余永澤的家庭主婦。她對下層勞動人民的同情,使她同那個冷酷自私的余永澤感情上出現了裂痕;余永澤的蠅營狗苟也使她看清了這個自私、平庸的男子的本來面目。更為關鍵的是,通過同共產黨員盧嘉川等人的交往,革命的新天地更使她感到同餘永澤的格格不入。終於,林道靜斬斷了小資產階級感情的羈絆,離開了余永澤,從此義無反顧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她參加遊行、散發傳單、宣傳鼓動群眾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並經受了鐵窗的考驗,最後迎著敵人的水龍大刀,和革命隊伍一道勇往直前。小說生動地描繪了林道靜由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逐步成長為一名無產階級革命戰士所經歷的曲曲折折、反反復復的人生歷程,從中透視出整整一代革命知識分子所走過的艱苦道路。
除林道靜之外,小說還塑造了盧嘉川、林紅、余永澤、王曉燕等一大批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人物形象,其中有為民族解放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有投機鑽營以求平步青雲的統治階級的奴才,也有叛徒、特務以及自甘墮落的青年,形形色色人物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展示,這又使得小說包含了廣闊、豐富的時代內涵。
在藝術特色上,整部作品結構宏偉,情節曲折復雜,在處理人物形象時作者避免了簡單片面的處理,而是以細膩的筆觸伸入到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中,真實地刻劃人物的心理,較為全面地把握了人物的多重側面,因而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❻ 小說《青春之歌》《青春萬歲》作者
《青春之歌》作者 楊沫
楊沫(1914.08~1995.12),當代女作家。原名楊成業,筆名楊君默、楊默。原籍湖南湘陰。 生於北京,1995年12月11日逝世。曾任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文聯委員、全國作協理事、北京市文聯主席、《北京文學》主編等職務。其代表作是描寫一個知識女性成長為無產階級先鋒戰士的長篇小說《青春之歌》,其中鮮明、生動地刻畫了林道靜等一系列青年知識分子形象。小說於1958年出版後受到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歡迎,並被改編為電影。另有演員。
《青春萬歲》作者 王蒙
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滄州,1934年10月15日生於北京。中國當代作家、學者,著有長篇小說《青春萬歲》、《活動變人形》等近百部小說,其作品反映了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的坎坷歷程。他樂觀向上、激情充沛,成為當代文壇上創作最為豐碩、始終保持創作活力的作家之一;2010年11月15日,榮登「2010第五屆中國作家富豪榜」,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與當時匯聚了青春意向的詩壇相呼應,王蒙的長篇小說《青春萬歲》也是以「序詩」開篇:「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來吧,/讓我編織你們,用青春的金線,/和幸福的瓔珞,編織你們。/」「是單純的日子,也是多變的日子,/浩大的世界,樣樣叫我們好驚奇,/從來都興高采烈,從來不淡漠,/眼淚,歡笑,深思,全是第一次。」在小說創作中大量運用抒情筆法,使某些章節、段落更近似詩歌和散文,這是《青春萬歲》在文體上比較明顯的特點。如果用傳統的眼光看,當時不滿20歲的作者更象抒情詩人,由於對「生活的愛,這種被生活所強烈地吸引、強烈地觸動著的感覺,使我走向了文學」,小說給人印象至深的,卻不是精心構制的故事段落,而是作者對「生活的愛」的情感的一次次噴涌。作者把他的抒情時代譜寫成了一首贊美生活的歌。
❼ 急需《青春之歌》的讀書筆記
《青春之歌》是著名的女性作家楊沫的代表作品,它是一部探索民主革命時期青年知識分子道路問題的長篇小說。中國現代知識分子是現代中國社會的一個復雜的群體,他們在中國各個時期的生存狀態、精神面貌和命運歸宿,一直是文學創作的一個重要題材。而《青春之歌》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發後,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不同類型的知識分子對於民族命運表現的不同態度,對人生道路做出了不同的選擇的背景下。塑造了林道靜這一人物,以她的生活軌跡為線索,展現了他從爭取個性解放到走向獻身社會革命的解放事業,最終實現人生價值與生命意義的艱難過程,總而譜寫出了一曲壯美的青春之歌。
小說中對於人物的描寫非常成功,毫無疑問,對於林道靜的描寫是最成功的。當你讀楊沫的這部小說時,你會有一種一直看著林道靜不斷地成長的感覺,到最後你甚至會發現自己也在有某些方面的成長。
林道靜的成長道路充滿了艱難和曲折。而她的「成長史」開始於她掙脫包辦婚姻,憤恨地離家出走。她的出生也隱藏著一段悲慘的故事,她的生母是一位被侮辱的佃農的女兒,而繼母一直虐待自己。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也就造就了她反抗壓迫、同情弱者的品格。而在北平的求學生活則提高了她的思想和眼界,使她萌發了個性解放的念頭,也才有了後來她斷然離家的舉動。但是這樣一個女孩,註定是要被當時黑暗的社會所折磨的,她的一段「受難史」有漸漸拉開帷幕了。
在出逃投奔表哥時,遇到了校長余敬唐的陷害,且一個人又孤立無援,於是想以死逃避,用自殺來控訴社會的黑暗和罪惡。此時命運又送來一個人——於永澤。於是主人公墜入情網,又燃起了生命的火花。但是,時間揭示了身邊這個男人的虛偽、懦弱和落後的思想。林道靜陷入了苦悶彷徨之中。但另一方面,在和共產黨人和一群上進青年的不斷接觸之中,她心中有產生了許多進步的思想。最終,主人公發出了「不能讓他毀滅我的一生」的聲音,毅然結束了自己失敗的婚姻,積極投身到了社會解放事業當中。
但是林道靜自身有許多的矛盾,只到以盧嘉川等為首的熱血青年縱論時局和抗日救亡的出路,它才真正認識到只有把自己的前途與社會命運相結合,爭取民族和階級的解放,自己才有真正的希望。從此她積極參加了革命活動,從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充實和歡欣,但也產生了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和對革命經驗的缺乏,導致了被戴愉欺騙和兩次被捕入獄。但是監獄生活有大大的促進了她的成長,從第一次「殺身成仁」到第二次積極的在獄中開展革命。林道靜不斷克服了自己的缺點,經受住了復雜的斗爭考驗,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英勇的站到了革命斗爭的前列,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生命意義。
《青春之歌》擁有自身的藝術特點,它以林道靜為中心,組織了眾多人物和事件,通過各種事件的描寫,揭示了30年代的尖銳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和復雜的社會關系,同時也刻畫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有曾經徘徊迷茫到後來覺醒的王曉燕、許寧;有追名逐利的於永澤;有縱欲沉淪的白莉萍、陳蔚如;有背叛革命的戴愉,等等。他們分別代表了當時的各種知識分子類型。這些人物的出現,也烘託了林道靜的形象,使其更加真實。同時,小說中運用了飽含感情的筆墨來,讓讀者更加感受到作者的陰柔多情。
讀完整部作品,有一種倍受鼓舞的感受,對於我們當代的年輕人,雖然不在要求進行某種救國行為和哪樣革命,但是,那份對於人生、對於生活的革命精神還應該繼續發揚,我們的生活呀有許多困惑,但相信自己也將會和書中林道靜一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意義。
❽ 青春之歌的主要內容
小說寫了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林道靜如何走上革命道路,並成為無產階級戰士的曲折過程。
❾ 小說《青春之歌》詩歌朗誦稿
青春是一首歌
一首動聽高亢嘹亮的歌
歌聲中記載著曾經的激情豪邁澎湃
青春是一列永不回頭的火車
她載著我們一路前進卻不能後退
青春是一個美夢
少男少女心中最恬美的夢
青春是一條清澈的小河
歡快的流淌著卻不知疲倦
青春是一道彩虹
用七色的調色板
描繪出人世最美的一瞬間
青春是一朵盛開的鮮花
用最熱烈的顏色
演繹著熱血青春的風華正茂
青春是天上的一顆流星
美麗的一瞬卻永恆一萬年
青春是一本日記
翻過那一頁頁的記載
那曾經閃動著青春的樂符
卻不勘歲月的磨煉
發黃的頁面消失了鮮活的顏色
珍惜青春吧朋友們
等你要惋留她時
她卻不留痕跡地悄然離去
來的轟轟烈烈走的毅然絕然
因為生命對於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生命只有一次
青春只有一回